1. 人物小傳具體格式。
人物小傳:是寫他人生平的文章。小傳又叫「傳」,主要是記敘別人生平事跡的,也有人把自傳稱作「小傳」。記敘較全面、篇幅較長的,可叫「傳」或「傳略」,如《馬克思傳》《泰戈爾傳》《名人傳略》等;記敘較簡單或只是有選擇地寫出某人幾件有代表性的事情,篇幅較小的,叫做「小傳」或「事略」。
小傳不同於一般寫人的記敘文,可以寫人物的全貌,也可以截取生活的某一片段去刻畫人物。而小傳必須寫出一個人經歷的全貌、只是筆墨要著重放在幾件典型事件上,但它絕不是人物小故事。無論是傳還是小傳,都不應該寫成傳記小說或故事,而應寫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經歷等。 小傳的寫法與自傳相同,只是自傳寫本人,小傳寫別人。寫自傳或小傳都應當遵循真實可信的原則,不可虛構和誇飾。
具體寫作格式和步驟可表述為:1----寫人外貌,2-----寫人特點3----寫他的事情,4----.完美收工,贊美他!
(1)小說人物小傳大全擴展閱讀:
寫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小傳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詳盡的寫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紹他(她)的生平經歷,比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徵,透視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寫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調查了解,盡可能全面的搜集有關的資料。
2、要選取最典型的事例,來表現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徵,不能像履歷表式的簡單羅列。可以適當穿插一點抒情和議論。
3、人物小傳基本上採用客觀敘述的方式,切忌作者主觀色彩過強的大段評論。但同時,在記述過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顯示出作者對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過的態度和評價,因此,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觀、公正的態度。
4、小傳的字數限制小傳顧名思義:很少的介紹一事。所以,小傳的字數控制在100-500字內。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小傳
2. 沈從文人物小傳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
沈從文作品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創作風格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朴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小說分類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梁,也正由於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代表作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涼的人生,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鳳凰古城
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1902年12月28日,我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從文先生曾任清朝貴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於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後興建的,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建築。四合院分前後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大小共11間。房屋系穿斗式木結構建築,採用一斗一眼合子牆封砌。馬頭牆裝飾的鰲頭,鏤花的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築具有濃郁的湘西明清建築特色。二十年代就蜚聲文壇,被譽為「中國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於魯迅」(金介甫Jefferey C.KinKley著《沈從文論》)的沈從文先生在這里度過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童年。
沈從文故居於1991年被列為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撥款進行了整修。故居現陳列有沈老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成為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每天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沈從文的生平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闖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寫作謀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國公學任講師,兼《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主編;1931年至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至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沈從文孩童趣事
1915年,沈從文由私塾進了鳳凰縣立第二初級小學讀書,半年後轉入文昌閣小學。因沈從文天性活潑好動且貪玩,常常逃學去街上看木偶戲,書包就藏放在土地廟里,有一次,他照樣把書包放在土地廟,看了一整天的戲,戲看完了,別的孩子早已放學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廟里去書包,才發現書包不見了。這時他急了,但轉念一想:書包不見了,也不是什麼大事。第二天,他硬著頭皮照樣上學,剛走到校園里一株楠木樹下,就遇見了他的級任老師毛先生。毛老師面帶怒色,罰沈從文跪在那株楠木樹下,大聲責問沈從文昨天到哪裡去了。沈從文知道隱瞞不住,乾脆回答:「看戲去了。」毛老師見沈從文貪玩逃學還如此理直氣壯,便狠狠地批評說:「勤有功,戲無益,樹喜歡向上長,你卻喜歡在樹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爭氣了!」大約跪了半個小時,毛老師才叫他起來。這時,毛老師用溫和的口吻問沈從文恨不恨老師罰他跪在樹下。沈從文毫不掩飾地說:「當然恨,恨你不該在同學面前罰跪侮辱我。」後來,毛老師把沈從文帶進辦公室慢慢開導說:「樹木是往上長的,你卻要往下跪。人必須要求進取,不能自輕自賤而要自尊自貴。」經毛老師耐心地說服教導一番後,沈從文知恥而後勇,一改以往的頑劣脾氣,勤奮學習,成績提高非常快。
沈從文墓地
沈從文先生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考古學家,鳳凰縣人,生於一九零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病故於北京,終年八十六歲。
先生一生中,著有五百萬字的著作文章,《邊城》、《長河》、《從文自轉》是他的代表著。他晚年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填補了我國物質文化史上的一頁空白。先生從鳳凰走向世界文壇,為家鄉為民族爭得了榮譽。
家鄉人民非常崇敬他,縣委、縣政府與其家屬商議,決定將先生骨灰安葬在「聽濤」山下。沈家主動自理安葬費。
杜田村「聽濤」山距離縣城中心一公里半,遠則積山萬丈,爭氣負高,含霞飲景,參差岱雄;近則圭壁聯植,環美幽麗,沱水通脈,清瀅秀澈,岩澤氣通,如珠走鏡,似仙境也!
先生碑,采天然五彩石,狀如雲茹。碑石正面,集先生手跡,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為先生姨妹張充和撰聯並書,聯曰:「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由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劉煥章教授鐫。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奮、儉朴、謙遜、寬厚、自強不息。先生愛祖國、戀故鄉,時刻關心國之安、鄉之勃興、民之痛癢、人之溫愛,堪稱後輩學習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遠懷念!
沈從文孩童趣事
1915年,沈從文由私塾進了鳳凰縣立第二初級小學讀書,半年後轉入文昌閣小學。因沈從文天性活潑好動且貪玩,常常逃學去街上看木偶戲,書包就藏放在土地廟里,有一次,他照樣把書包放在土地廟,看了一整天的戲,戲看完了,別的孩子早已放學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廟里去書包,才發現書包不見了。這時他急了,但轉念一想:書包不見了,也不是什麼大事。第二天,他硬著頭皮照樣上學,剛走到校園里一株楠木樹下,就遇見了他的級任老師毛先生。毛老師面帶怒色,罰沈從文跪在那株楠木樹下,大聲責問沈從文昨天到哪裡去了。沈從文知道隱瞞不住,乾脆回答:「看戲去了。」毛老師見沈從文貪玩逃學還如此理直氣壯,便狠狠地批評說:「勤有功,戲無益,樹喜歡向上長,你卻喜歡在樹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爭氣了!」大約跪了半個小時,毛老師才叫他起來。這時,毛老師用溫和的口吻問沈從文恨不恨老師罰他跪在樹下。沈從文毫不掩飾地說:「當然恨,恨你不該在同學面前罰跪侮辱我。」後來,毛老師把沈從文帶進辦公室慢慢開導說:「樹木是往上長的,你卻要往下跪。人必須要求進取,不能自輕自賤而要自尊自貴。」經毛老師耐心地說服教導一番後,沈從文知恥而後勇,一改以往的頑劣脾氣,勤奮學習,成績提高非常快。
沈從文與張兆和的似水姻緣
蘇州一個名叫張吉友的富商,除了擁有萬頃良田,熱心於結交蔡元培這樣的教育界名流、投資教育事業,還因四個才貌雙全的女兒而盡人皆知。後來,這個大戶人家的二女兒張允和嫁給了頗有建樹的語言學家周有光,三女兒張兆和則嫁給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從文。
就在張允和與周有光喜結良緣後不久,她的妹妹張兆和也在名作家沈從文的長時間進攻下舉手投降,成為這個情書聖手的俘虜。
沈從文來自風景秀美的湘西。玲瓏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鳳凰小城賦予他柔順多情的個性。這位傑出的小說家和歷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過三十多部短篇小說集和六部中長篇小說,是少數幾個擁有世界性聲譽的現代中國作家之一。青年時代的沈從文就因寫過一些新潮的白話小說而在文壇嶄露頭角,由於詩人徐志摩的介紹,他被中國公學校長胡適聘為教師。然而木訥的沈從文第一堂課就洋相百出,他萬萬沒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學生中,就有以後成為他夫人的張兆和。
張兆和情急之下,拿著沈從文的全部情書去找校長理論,那個校長就是胡適
18歲的張兆和在中國公學曾奪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聰明可愛,單純任性。兆和身後有許多追求者,她把他們編成了「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二姐張允和取笑說沈從文大約只能排為「癩蛤蟆第十三號」。自卑木訥的沈從文不敢當面向張兆和表白愛情,他悄悄地給兆和寫了第一封情書。
老師的情書一封封寄了出去,點點滴滴滋潤著對方的心。女學生張兆和把它們一一作了編號,卻始終保持著沉默。後來學校里起了風言風語,說沈從文因追求不到張兆和要自殺。張兆和情急之下,拿著沈從文的全部情書去找校長理論,那個校長就是胡適。
兆和把信拿給胡適看,說:老師老對我這樣子。胡校長答:他非常頑固地愛你。兆和馬上回他一句:我很頑固地不愛他。胡適說: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說說,做個媒。兆和連忙說:不要去講,這個老師好像不應該這樣。沒有得到校長胡適的支持,張兆和只好聽任沈老師繼續對她進行的感情文字的狂轟濫炸。沈從文開始了他馬拉松式的情書寫作。
沈從文帶著巴金建議他買的禮物——一大包西方文學名著敲響了張家的大門。
1932年夏天,張兆和大學畢業回到了蘇州的老家。沈從文帶著巴金建議他買的禮物——一大包西方文學名著敲響了張家的大門,二姐允和出來招呼了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對站在太陽底下的沈從文說:你進來吧,有太陽。沈從文不進來,允和就告訴他三妹上圖書館去了,不在家,讓他進來等。沈從文聽完說了聲「我走吧」回頭就走了。沈從文回到了旅館,一個人躺在床上胡思亂想,滿腦子盡是張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來後,允和把她罵了一頓:你假裝用功,明明曉得他今天要來。兆和說:我就是用功,哪曉得他這個時候來啊。允和讓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師請到家裡來,兆和終於鼓起勇氣回請了沈從文。心潮澎湃的沈從文回到青島後,立即給二姐允和寫信,托她詢問張父對婚事的態度。
他在信里寫道: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張兆和的父親開明地答:兒女婚事,他們自理。
兆和的電報則是:沈從文鄉下人喝杯甜酒吧。這也許是中國最早的一個白話文電報了
帶著這份喜悅,兩姐妹便一同去了郵局,給沈從文發電報。允和擬好的電報是:山東青島大學沈從文允。很簡單。兆和的則是:沈從文鄉下人喝杯甜酒吧。這也許是中國最早的一個白話文電報了,但郵局沒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
與沈從文訂婚之後,張兆和為了和心愛的人靠得更緊,隻身來到青島,在青島大學圖書館工作。專心於寫作的沈從文在生活上一塌糊塗,一次洗衣服時,兆和發現了一張揉碎了的當票。原來沈從文把兆和的一隻戒指當了,卻忘了取回。1933年9月9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當時的北平中央公園宣布結婚,但並沒有舉行任何儀式。新居是北平西城達子營的一個小院子,這個媒人是允和做的,所以沈從文一看見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
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
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鳳凰探望。他在船艙里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
不幸的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都沒有放過沈從文。一次又一次來勢洶涌的打擊,使憂郁過度的沈從文陷入了病態的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著「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張兆和無言地面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葯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復了健康,這些難忘的經歷使他的心靈產生了對苦難的免疫力,使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1988年5月10日,飽經滄桑的沈從文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把無限的眷戀留給了白發蒼蒼的妻子,就如同留給了人間無限柔美的湘西。
3. 撰寫1篇《水滸傳》的人物小傳人物楊志每篇800字
1.人物簡介
天暗星青面獸楊志
座次 17,天罡星
星名 天暗星
綽號 青面獸
職業 殿帥府制使、大名府管軍提轄使、二龍山頭領
使用兵器 刀、槍
梁山職司 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
出場回目 第12回
主要事跡:遺失生辰綱、賣刀
正面評價:武藝高強
《水滸傳》人物,36天罡星之一,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軍馬里做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排行第三。
楊老令公楊業之後代,武藝非凡。原為殿帥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綱在黃河裡翻了船,不敢回京赴命,四處逃難。後因被赦返往東京。返京途經梁山時被奉王倫之命取「頭名狀」的林沖所劫,與之交手三十餘合不分勝負。楊志被王倫一起邀上樑山,但楊志執意回東京做官,不肯落草。在東京時,因花光了錢財無奈當街叫賣祖傳寶刀。卻在賣刀之時與潑皮牛二發生爭吵,不得已殺了牛二,被發配到大名府充軍。充軍時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書所賞識,為其護送生辰綱,又被晁蓋等用計所劫。無奈之中與魯智深打上二龍山,殺了鄧龍,做了山寨之主。三山聚義時與眾英雄共歸梁山。征討方臘時在途中病故。
2.性格特徵
生辰綱最終被奪,這是否說明楊志是個很愚蠢的人?其實結合《水滸》中其他描寫楊志的章節,我們可以看出,楊志是一個精明能乾的人。楊志久在江湖,知道押運生辰綱的凶險,剛一接受任務,就多次推託,推辭不掉時,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趕路,避免大張旗鼓,引人注意。
後又要求梁中書給自己提調眾人的權力,防止內部不和,被「賊人」鑽了空子。
後來在路上,也是根據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時間。開始是趁涼行路,後來到了「人家漸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帶,為安全起見,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天正熱時趕路,而且不允許大家在黃泥崗的松林里休息。
後來兵士要買酒喝,他又千方百計阻攔。這都體現了楊志的精明。
那麼,既然楊志如此小心,為什麼最終還是失敗了?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吳用計策的高妙和無懈可擊,但最主要的原因卻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粗暴蠻橫。正是這種性格,使得他對手下的兵士「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這就激化了運送隊伍的內部矛盾。「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有了內訌,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從《水滸》對楊志的整體描寫來看,楊志的性格經歷了「失意——得志——幻滅」的發展歷程。楊志本是「三代將門之後」,原「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應該說最初也是滿懷抱負。不想命運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綱」,又在盛氣之下殺了潑皮牛二,吃了官司,被發配充軍。這是其人生的一個失意時期。但豈料卻因禍得福,得到梁中書賞識,收在門下,「早晚殷勤聽候使喚」,並把押運生辰綱的重要任務交託給他。只要他完成這個任務,前途就會一片光明,他的命運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離志得意滿的日子也不遠了。可是「福兮禍之所伏」,他太在乎這趟任務了,唯恐辜負了梁中書的厚愛(這也有點「士為知己者死」的心理),所以處處小心,時時在意,因此就有點急功近利,有點急躁。而且太過小心時,腦筋就死板了,他一心懷疑蒙汗葯已經下在酒里了,所以一直等到別人先喝過才允許兵士買,卻忘了酒里可能本來就沒有蒙汗葯,而別的人雖能證明酒里沒葯,卻未必清白。所以丟掉了生辰綱,自己的幻想也最終幻滅,不得不上樑山落草。
青面獸楊志,梁山好漢中真正的名門之後、將門虎子,血統論排名前三的人物。如果單從出身來講,小旋風柴進是後周皇室嫡系後裔,大約是冠軍;大刀關勝據說是三國關老爺子孫,雖說過了八百年,這血液純度有待考證,可人家家譜上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服氣不行;第三便應該輪到我們楊志先生了,楊家將的故事,那可是風靡萬千少女,折服無數少男啊,大破天門陣,穆桂英征西,那可是說書先生案頭的保留節目!再後面大約才輪到呼延灼、彭玘等人。
楊志被迫上樑山,嚴格來講,他只是二龍山強盜股份公司被實力更大的梁山強盜股份公司收購了!從他個人內心世界來講,恐怕是不太願意的。小說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寫道:
楊志起身再拜(宋江)道:「楊志舊日經過梁山泊,多蒙山寨重義相留,為是灑家愚迷,不曾肯住。今日幸得義士壯觀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宋江答道:「制使威名,播於江湖,只恨宋江相見太晚!」
短短兩句看似無關緊要的對話,實質上闡明了兩人的觀點!楊志對晁蓋是有情緒的,要不是七星劫了生辰綱,他楊志也不會落得這般田地!所以楊志會明褒暗貶,譏諷說「天下第一好事」雲雲;而宋江,早已經聽出他的弦外之音不滿之意,晁天王的敵人便是自己的最好的朋友,故而連忙拉攏收買,稱呼楊志是當日官銜「制使」,而不是失陷生辰綱時的「提轄」,更不是「楊英雄」、「楊大俠」等江湖稱謂,「只恨宋江相見太晚!」
七星劫生辰綱,那是架構梁山強盜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筆原始資金,梁中書搜刮十萬貫孝敬丈人的民脂民膏,誰都想上去咬一口唐僧肉。而這里有個細節我們不應該忽視:七星聚會當中,其實人人都會耍兩手:晁蓋能搬動石塔,雙臂膂力應該不小;吳用雖說是個書生,但也頗有膽略,曾用銅鏈架開正在惡斗的劉唐、雷橫;公孫勝毆打晁蓋家丁十餘人如拋稻草人;劉唐能和鄆城縣刑警大隊副隊長雷橫同志交手五十餘招不分勝負,想來也不是無能之輩;三阮更從小說中給的綽號可見一斑。
但是,黃泥崗上,面對區區一個楊志(十一個軍漢攻擊力低下,連楊志自己也曾對梁中書說:他們見事就走;兩個虞侯更是酒囊飯袋;謝老都管自己還要人來照顧。可憐楊志不僅要照料財物,而且還要和一幫兵痞無賴交流,可謂是心力交瘁),七星卻沒一個敢正面交鋒的!
天時地利方面,晁蓋等人早就埋伏在林子里等待戰斗,又是本土人,地形熟悉。無論如何,區區一個楊志,七星都應該一涌而上,搶了東西就跑,而不是花偌大功夫做戲,用下蒙汗葯這江湖不齒的方法取了生辰綱。
這也從側面說明一個問題:楊志的戰鬥力,恐怕是不可輕易撩撥的。
戰鬥力不僅僅等同於武力,嚴格來講,應該包括:武力、智力、體力、魅力、魄力。
武力是戰鬥力最重要的因素,占據70%;打仗講究鬥智鬥力,因此智力占據10%;體力是保證戰斗勝利的必要要素,吃飽了飯的魯達和餓飯的魯達就完全是兩個概念,占據10%;魅力值高的人物,可以不戰而勝,占據5%;兩軍相遇勇者勝,實力比較接近的,魄力值高的戰鬥力也高,占據5%。
梁山好漢108條,完全不會外家功夫的大約為零。不管是領導班子宋江吳用,還是普通文人朱武、蕭讓、金大堅,乃至於雞鳴狗盜之徒,比如白勝、樂和、王定六等,小說里總也要給他們加上「好習槍棒」一條。好像完全靠嘴皮子吃飯的,不僅不能進入中上層幹部之列,而且有性命之虞,比如說酸秀才王倫。
拋開武力不說,論智力,楊比不過吳用背後下陰招;論體力,楊走了大半月,早就累得半死不活;論魅力,有青色胎記的楊只能和劉唐的硃砂記相提並論;論魄力,楊志哪裡是晁天王的對手?由此可見,楊志真正占絕對優勢的是自己的家傳武學!正是楊志的出色武藝,才讓晁蓋等人頗為忌憚。
楊志在梁山腳下和林沖步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在大名府和索超馬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這說明他的戰鬥力在梁山好漢中,完全可以進入「十大元帥」之列。但是這並不代表楊志的戰鬥力和林索二人一樣,事實是介於二人之間。
林沖要繳投名狀,第一次殺無辜的好人,難免心中忐忑不安,戰鬥力便要打個折扣,況且楊志挑財物是要去打點關系的,安身立命的東西,哪能放棄?此消彼長,林的真實戰鬥力在楊之上;和索超鬥武,那是以犯罪之身升級,切不可得罪太多人,同樣在官場混跡的楊志深知「花花轎子人抬人」的道理,故而手下留情,和索超斗個平手。
黃泥崗劫金銀是小說第二個高潮,而相當有趣的是,梁山好漢遠比金庸古龍小說中的大俠來得現實,金古人物基本不為生計發愁,像東方不敗,掌管偌大的日月神教,整天描眉畫眼、針織刺綉,沒見他們誰去種田。你能想像郭靖一招「亢龍有悔」打倒金兵,轉身就從他懷里東掏西摸有無銀兩嗎?你能想像陸小鳳一記「靈犀一指」刺出,隨後便擄下敵人的戒指放進自己的錢袋裡嗎?
而我們見到的是,不僅崇尚武力,而且迷信武力的梁山好漢們,多麼在意「一文錢憋死英雄漢」的「真理」。我們不僅見不到梁山好漢「替天行道」之後,瀟灑地高唱「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輕輕地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反之,我們見到的是一群戰斗後不忘帶走戰利品的現實人物。大的戰役比如三打祝家莊、曾頭市、高唐州、大名府,小的斗毆比如魯達破瓦罐寺,取桃花山,武松滅張都監滿門等等。大夥快意恩仇以後,都記得「把金銀器具踏扁了,收拾起兩個包袱」帶走!
楊志上樑山後,職位是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八人中排第三。其實以楊志的戰鬥力,僅次於五虎上將之一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而在急先鋒索超之上。
楊志是一個信奉「一刀一槍在邊疆上博一個封妻蔭子」的人物,黃河中失了花石綱,選擇變賣家產賄賂上司,而不是直接落草為寇;王倫盛情款待,給足了面子,也不為所動;英雄落魄汴梁街頭,也不是說用塊黑布蒙面去搶點銀子來,只得滿含心酸將祖傳寶刀變賣,一個英雄,落到如此田地,心中痛楚,恐怕不是能用語言來表達的。即便對於無賴牛二,楊志也表現出一個極具耐心的業務代表素質,要剁銅板,可以;要吹毛斷發,可以;要殺人不見血,殺只狗不滿意,只有殺了你這個狗都不如的惡棍!
楊志等人上樑山後,宋江集團的勢力更強大了,強大到晁蓋不得不提防的地步。晁蓋只有立戰功才能平息大家對他領導地位的猜疑——攻打曾頭市。書中寫道:
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按:常用辭令),晁蓋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宋江苦諫不聽。晁蓋忿怒,便點五千人馬,啟請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當日晁蓋便點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張橫、楊雄、石秀、孫立、黃信、燕順、鄧飛、歐鵬、劉唐、阮小五、阮小二、阮小七、白勝、杜遷、宋萬:共是二十個頭領,部領三軍人馬下山。
晁蓋帶的手下,全是自己的嫡系部隊,比如林沖劉唐三阮,以及不得宋江重用的人才,比如呼延灼楊雄石秀,而吳用這個見風使舵的傢伙,更是絕不能加上。從「宋江苦諫不聽,晁蓋忿怒」一句話,關系之微妙,可見一斑。
晁天王根據小說需要,必須死在敵人手裡,由此,楊志至少在拜見領導的時候,雙方都不必尷尬。
楊志上山後,基本屬於沒嘴葫蘆類型,話也不多說,對於梁山,他有一種說不清的感覺,要不是日後能招安,他未必願意留在這里。楊志在梁山上的功勞也很不起眼:攻打大名府,只是策後馬軍;關勝要游說水火二將,吳用要派林沖楊志監督(此村夫心胸狹窄!);盧俊義攻打東昌府,楊志和沒羽箭張清交手兩招,頭盔上挨了一石子,伏鞍歸陣。哪裡有半點楊家將後裔的威風?!
宋江受招安,最高興的莫過於楊志,滿足了他的畢生心願。可惜征方臘途中,只是僅僅過了長江,便在丹徒縣患病不起,最終也病死異鄉。竟然欲「一刀一槍在邊疆上博一個封妻蔭子」而不可得!
他的生平簡述:
楊志,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軍馬里做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排行第三。林沖來到梁山,王倫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狀」殺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見青面獸楊志,兩人拔刀大戰三十餘回,不分勝負。原來楊志是楊老令公楊家將的後代,本來是殿帥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綱在黃河裡翻了船畏罪逃避。與林沖不打不相識,被王倫一起邀上樑山。但楊志一心想到東京找個官做,不肯入伙。楊志在東京花光了身上的錢,只好去賣祖傳寶刀,與潑皮牛二發生爭吵,不得已殺了牛二,被發配到大名府充軍。為梁中書護送生辰綱去東京,又被晁蓋等所劫。楊志無奈和魯智深打上二龍山,殺了鄧龍,做了山寨之主。後歸了梁山泊。征討方臘時在途中病故。
4. 人物小傳該怎樣寫
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它筆名還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
5. 水滸傳中20個典型人物和人物小傳
宋江
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一刀筆小吏,字公明,綽號呼保義。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為人仗義,揮金如土,好結交朋友,以及時雨而天下聞名。坐上頭把交椅。日後,宋江率眾為朝廷招安。在歷次討伐其他起義軍的過程中,梁山好漢死傷甚眾,宋江本人也被所賜御酒毒死。
宋江在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一,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晁蓋
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人,東溪村保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聞名江湖。喜歡刺槍使棒,身強力壯,不取妻室,終日打熬筋骨。傳說鄰村西溪村鬧鬼,村人鑿了一個青石寶塔鎮在溪邊,鬼就被趕到了東溪村。晁蓋大怒,就去西溪村獨自將青石寶塔奪了過來在東溪邊放下。因此人稱「托塔天王」。
吳用
字學究,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滿腹經綸,通曉六韜三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
與托塔天王晁蓋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樑山。
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的。受招安後,佐宋江 、盧俊義征伐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等,功績卓著。授武節將軍,武勝軍承宣使。後因見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當道,恐刑戮及身,遂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側。
盧俊義
綽號「玉麒麟」,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雙。原為一員外大戶,浪子燕青是其家僕,如書中所言「盧某生於北京,長在豪富之家;祖宗無犯法之男,親族無再婚之女;更兼俊義作事謹慎,非理不為,非財不取」,其人家世清白,為人謹慎,世居大名府。
宋江慕其名,為壯大梁山聲勢,欲將其誆上山。軍師吳用與李逵便假扮算命先生與啞童子,前往盧府為其算命。聞其生於「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時」,吳用大驚失色,言其「不出百日之內,必有血光之災:家私不能保守,死於刀劍之下」,勸其前往東南千里之外避災,並在牆上題下「蘆花叢里一扁舟,俊傑黃昏獨自游。義士手提三尺劍,反時須斬逆臣頭。」的藏頭反詩。
盧俊義中計,欲前往泰安州避禍。途經梁山時中埋伏,與梁山英雄大戰,盧俊義不敵,乘船逃走時被浪里白條張順活捉。盧不願在梁山落草為寇,宋江也未強迫,將其放回。待其回到家中,其妻賈氏已與管家李固做了夫妻,誣陷其勾結叛匪,盧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幸得燕青、石秀以及其他梁山眾好漢等先後搭救,方免遭毒手。上得梁山後,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忠義堂前亦豎起了「山東呼保義,河北玉麒麟」的大旗。
招安之後,盧俊義被封為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參與指揮了征遼、討方臘等戰。後被高俅毒酒所傷,乘船時失足落水而死。
李逵
是中國古代小說《水滸傳》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沂水縣百丈樹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個小牢頭。為人心粗膽大、率直忠誠、仗義疏財。人稱黑旋風。
6. 小說人物關系小傳怎麼寫
最好備一份大綱,把復人物關制系一一羅列清楚。
一般來說分三類:正面型、反面型、不確定型。
正面型又分:導師型、後宮型、易友型……等等!
反面就一種:主角的對立階級。
不確定型:就是以正面向反面轉變,或者反面像正面轉變。總之,人物在小說中處於靈魂人物,帶動故事的發展,我不太清楚樓主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
小說這方面學問太大了,但是,也有其特定的規律。
你是說支線傳不到一起的「支線故事」?還是,完本後的小傳?還是說楔子?
寫文最好有大綱,我暫時在一家網站實習教官,我覺得你最好講清楚,否則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你?
如果已經解決了,注意採納!沒有的話,可以跟帖!
7. 《活著》主人公的人物小傳
小傳: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
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7)小說人物小傳大全擴展閱讀:
通過藝術心理學的角度,《活著》的材料與形式之間存在著內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題材,達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諧統一,從而實現了情感的升華,使讀者的靈魂在苦難中得到了凈化,獲得了藝術的審美。
余華用類似新寫實主義小說的敘事風格——零度介入的方式來展現《活著》的悲劇美。作者可以排除主體對苦難人生作明確的價值判斷和情感滲透,好像站在「非人間的立場」,客觀冷靜地敘述人間的苦難。客觀中立的敘事立場、溫情深沉的情感基調在文本中的運用,使得《活著》成為余華的風格的轉型標志。
小說運用象徵的手法,就是用死亡象徵著活著。可能很少有人會遭遇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而白發人將黑發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只能在小說中可以看到。藝術的真實會讓人相信世間不但有過活生生的福貴,而且將來還會有很多。
8. 名人傳中所有的人物小傳
本書中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傳》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與當時歐洲另一位顯赫的征服者拿破崙等高。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他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只是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為自己的搖錢樹。
1787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為師。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後感到十分驚奇,當場對其他人說:請注意,這位少年將震動世界。可惜,在維也納的學習時光很快就中斷了,原因是他母親患重病,並很快地離開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親人的貝多芬悲痛欲絕,過度悲痛使他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遠地毀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
他是這樣一個人,羅曼·羅蘭在傳記的最後這樣概括了他的一生:
什麼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場戰爭,奧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陽光,曾經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的光榮?曾經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羅曼·羅蘭將這樣一個人的傳記放在他立意要寫的《名人傳》的首位。
《米開朗基羅傳》:該傳記分上下編,上編「戰斗」,下編「舍棄」和尾聲「死」。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沖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托爾斯泰傳》: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醜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群山環抱的清明環境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俄土戰爭期間,托爾斯泰曾親臨戰場,常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仍然寫出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那樣令人激賞的作品。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是比較充實而快樂的。
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巨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
《名人傳》告訴人們:悲慘命運不只降臨於普通人,它同樣降臨在偉人身上,享有盛名並不能使他們免除痛苦的考驗。然而通過跟從他們忍受痛苦的完美榜樣,我們可以自覺地承擔屬於自己的命運,我們應當堅定自己的信仰,從信仰中產生出承受痛苦的勇氣和能力——它是我們在患難中保持的純真,在患難中結出的果實,在絕望中看到的希望所在。
9. 四大名著人物小傳
人物性格:
1.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視功名權貴,與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
2.王熙鳳:精明強干,賈府的實際大管家,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
3.賈寶玉:封建叛逆者。他厭惡封建社會的仕宦道路,反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
4.薛寶釵: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她熱衷於「仕途經濟」,勸寶玉去會會做官的 。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贊。
《西遊記》
作者簡介: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
內容簡介: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最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豬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事件:1.孫悟空打鬧天宮 2.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戰流沙河 4.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5.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三國演義》
作者簡介: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內容簡介:《三國演義》通過集中描繪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現實的動盪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人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願望。
人物簡介:
曹操:自幼放任盪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當年,汝南有個善於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徵,清忠耿直,用人唯賢,謙虛、謹慎、認真又盡職 鞠躬盡瘁。
劉備:一代梟雄,寬厚仁愛,求賢若渴。俗話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關公:忠義,智勇雙全
事件:1.桃園三結義 2. 火燒赤壁 3.草船借劍 4.孔明借東風 5.關公五關斬六將 6.諸葛亮智用空城計
《水滸》
作者簡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
內容簡介: 宋朝統治者腐朽兇殘,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群眾的神勇鬥志,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人物簡介:宋江:豪爽,義氣,仗義疏財
李逵:魯莽,孝順,勇猛
武松:有勇又謀,打抱不平,是一位英雄好漢
事件: 1.桃園三結義 2.曹操煮酒論英雄 3.劉玄德三顧茅廬 4.諸葛亮舌戰群儒 5.關雲長刮骨療毒
10. 童年人物小傳
第一章
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聰明、能幹、充滿愛心,是千千萬萬俄羅斯女性的優秀代表,對「我」的一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本章末尾用充滿詩意的美好語言描寫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平凡而偉大的人物形象。年過花甲的外婆跟三、四歲的「我」見面時的第一次「對話「生動活潑,風趣盎然。早已過不惑之年的高爾基,以三、四歲兒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為,真實而生動地描寫、反映當時的客觀現實,深刻而准確地表達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語言簡潔生動,非常口語化,非常適合人物的口吻和當時的語言環境;情節畫龍點睛,人物栩栩如生。不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這個顯著的特點和優點。《童年》開篇就寫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來絕不止一篇優美的散文。從譯者加的標題就可以大體知道本章內容:一、「外祖母的出現」;二、 「父親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親的安葬」;四、「伏爾加河上的風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許多篇這樣的優美散文組成的。《童年》可以比擬為一串珍珠項鏈,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著好幾顆這樣的珍珠。
第二章
可以分三大塊,也就是三篇優美、精彩的散文。它們可以分別標題為:「兄弟斗毆」、「兇殘的外祖父」、「外祖父來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說寫外祖父毒打外孫們的兇殘,令人慘不忍睹,毛骨悚然。後來他來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覺得此老頭兒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雖然他的兇狠不能原諒,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別是在讀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識字和講人生哲理以後。
第三章
分四大塊,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說組成。它們也可以有明確的標題。一、「一雙金不換的手」。伊凡是一把幹活的能手,去市場購物時也會替外祖父省錢當小偷;二、「熱鬧的家庭舞會」,主角是伊凡和外婆;三、「雅科夫的吉他」。他當然也是舞會的核心;四、「小茨岡的慘死」。別號「小茨岡」的伊凡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養子,從他生下來被遺棄到他的慘死,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愛。小茨岡是個良善、勤勞、能乾的小夥子,是「我」童年時最好的朋友。他的慘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兩人直接有關,但根源還在於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會頑症。
第四章
著重寫外婆,寫她對上帝的虔誠,對人的良善、忠厚,對丈夫的容忍、體諒;寫她的聰明,能幹,健談,會跳舞,會講童話;火災里指揮若定,火災後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婦和頂樑柱,是「我「最貼心最親愛的朋友。小說對火災場面的描寫非常精彩。
第五章
可分上、下兩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講自己的苦難身世。兩人都是早年喪父的孤兒,都曾跟著母親沿街乞討,後來也都憑著聰明能幹、吃苦耐勞而自立,
最後共同掙到目前這種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識字和給「我」講述自己的人生體念和生活哲理。他對「我」的好奇心有問必答,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透徹明了。
第六章
寫大舅米哈伊爾為了爭奪家產帶領流氓沖擊、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這不僅深刻地揭露了這個逆子的凶惡嘴臉和丑惡行徑,也客觀地暴露了千千萬萬小市民家庭的尖銳矛盾。在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戰斗」中,阿廖沙「我」擔任了火線偵察兵的腳色,寫得有聲有色,相當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標題為「我注視街上的敵情」的優美散文。這次「戰斗」中善良的外婆由於「勸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磚頭砸傷了手,造成了骨折。
第七章
也可以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兩個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為懷,賜福人類,主宰一切,洞察萬物,外祖父的上帝專橫跋扈,法力無邊,嚴厲殘酷,人人害怕。這種對比通過生動的文學描寫展現出來,絲毫沒有概念化的說教,寫得十分精彩,耐人尋味。下篇主要寫街上的所見所聞後的痛苦感受,順便也重提留在家裡的苦惱。「我」就是在這種家庭和社會環境下生活和成長的。上篇是寫「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環境,下篇是寫「我」家裡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環境。兩方面都是明顯影響我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客觀因素。這顯然是上、下兩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
也可分為上、下篇。上篇描繪了外婆講童話的情景、本領和記錄下來《隱士和勇士》這篇優美迷人的童話;下篇介紹了「我」的第一個知識分子朋友,一個不知真名實姓、只知外號「好啊」的「外人」和「怪人」,並且著重敘述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上、下篇之間的內容通過「怪人」聽外婆講童話的場面聯系起來。小說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讓讀者心領神會「好啊」和外婆的某種尷尬關系。「好啊」是他的口頭禪,直譯是:「好事情」。(93——109頁)
第九章
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寫「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說很重視大人講故事對兒童的影響。馬車夫就常給「我」講故事,雖然他的講故事本領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節是「我」與三兄弟的友誼。下篇寫「我」和 「三個小少爺」的友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對一個人「心靈面貌「和世界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小說如實地寫了「我」對三個小少爺的好感和羨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誼,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親上校奧夫相尼科夫禁止他們交往,甚至馬車夫彼得也堅決反對。馬車夫跟「我」因此發生了爭吵,這次「爭吵」成了聯結上、下兩篇的紐帶。
第十章
寫「我」母親的突然回家和新產生的家庭矛盾。一個年輕喪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強的不幸女人,在多年離家之後帶著痛苦回到替她撫養兒子的、孤苦年邁的父母家長住,由此帶來的家庭矛盾和沖突,是不言而渝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過去就是、現在仍然是父女矛盾、沖突、爭吵、鬧架的焦點和導火線。小說先是詳細地寫了母親和「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接著寫了母子之間因為「背詩」而爆發的一次爭吵;最後又重點寫了父女之間因婚姻問題而爆發的一次大鬧架,外祖父氣得跪在女兒面前,接著又無故把外婆打傷。爭吵和鬧架成了家常便飯;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這樣打發日子!
第十一章
主要寫母親回來後的家庭生活,首先是母親與一些青年男人的交往,雖然用筆不多,寫法上也若明若暗,欲說又止;其次寫表哥薩沙的逃學和逃跑。表哥和「我」都是可憐的孤兒,他沒有親母,繼母對他不好。小說對他的逃學寫得非常生動具體。但本章的重點內容還是外婆給「我」講父親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