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菲茨傑拉德為什麼沒得諾貝爾文學獎
菲茨傑拉德沒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是因當時競爭激烈大、當時歐洲中心影響太深、文學前輩多、英年早逝。
菲茨傑拉德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如下:
1、菲茨傑拉德同時代的美利堅,優秀的作家較多,行業競爭很激烈。
2、當時歐洲中心論根深蒂固,在前30年只有泰戈爾不是歐洲地區;而整個美利堅文學前三十年一直沒有受到太大關注,直到1930年才獲得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3、菲茨傑拉德當時還很年輕,圈子內資格老的前輩作家很多,和他年紀差不多的海明威也是直到1954年才獲獎;菲茨傑拉德去世得太早。
(1)小說人物菲茲擴展閱讀: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20世紀美國作家、編劇。
菲茲傑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也頻有特色。除上述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緣》(1941)。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
『貳』 幫忙介紹一下菲茨傑拉德
菲茲傑拉德,F.S.(1896~1940)美國小說家。1896年9月24日生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父親是傢具商。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讀完高中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時曾自組劇團,並為校內文學刊物寫稿。後因身體欠佳,中途輟學。1917年入伍,終日忙於軍訓,未曾出國打仗。退伍後堅持業余寫作。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小說出版後他與吉姍爾達結婚。婚後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茲傑拉德成名後繼續勤奮筆耕,但婚後妻子講究排場,後來又精神失常,揮霍無度,給他帶來極大痛苦。他經濟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幾乎無法創作,精神瀕於崩潰,終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發心臟病,死於洛杉磯,年僅44歲。
菲茲傑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矩篇小說也頻有特色。除上述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1934)和《最後一個巨商》(1941)。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朗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
人們通常都會問小說作家這個問題:「你的角色擁有多少你的特質?」對作家史考特.費茲傑羅,也就是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 的作者來說,答案是「很多」。費茲傑羅於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他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他對「爵士時代」 (Jazz Age,1920年代) 的描述,而那也是他所成長的年代。史考特的名字是以遠房親戚法蘭西斯.史考特.凱伊 (Francis Scot Key) 的名字來命名的,法蘭西斯也就是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 (The Stat-Spangled Banner) 的作者。費茲傑羅在聖保羅從小就被以美國貴族的養成方式培養長大,但是他寫作的主要動力卻來自高度浪漫的想像。
費茲傑羅從學校畢業之後,他選擇進入軍隊服務。當他駐扎在雪瑞登營 (Camp Sheridan) 的時候,他遇到了麗爾達.莎伊瑞 (Zelda Sayre) ,而且與她相戀。為了贏得麗爾達的芳心,費茲傑羅在1920年重寫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天堂的那一端」 (The Side of Paradise) 。這本小說反映了費茲傑羅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時的時光,內容在說明一個年輕人努力追求愛情與工作上的成就滿足。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雖然費茲傑羅必須面對自己的酒癮毛病,以及麗爾達的健康問題,但是費茲傑羅夫婦還是沉浸在文學上的生活與名聲。
西元1925年,費茲傑羅出版了「大亨小傳」這本書,而世人也認為這是他最傑出的作品。雖然這本書一開始並不暢銷,但是這本關於美國物質美夢的小說,卻成為美國文學小說的代表作,受到大眾的喜愛,廣泛閱讀及討論。書中主角傑.蓋茲比 (Jay Gatsby) 也成為人們拿來與費茲傑羅鄉比較的人物。
雖然費茲傑羅夫婦後來搬到法國的里威耶拉 (Riviera) 度假勝地,但是麗爾達的病況卻越來越嚴重。她有時候會突然想要練習芭蕾,就日夜都不休息的跳著。麗爾達第二次精神崩潰之後,費茲傑羅只好把她送到北卡羅萊納州愛須為爾 (Asheville) 的醫院里接受治療。在他生命的最後數年,費茲傑羅搬到好萊塢,並且靠著編劇的工作維生。他在45歲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發而去世,留下他最後一本小說「最後的大亨」 (The Last Tycoon) ,這是一本有關好萊塢生活的小說,不過只寫了一半。
◎重要作品概述及評價
☆人間天堂
描寫一群二十年代美國青年放盪不羈的生活,小說的主人公阿莫瑞家境富裕,享有各種特權,他嬌生慣養,多情善感,充滿了年輕人的幻想:要娶「最漂亮的姑娘」,要登上社會的「頂峰」做個「大人物」。他進入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愛上了費城年輕寡婦克拉拉,並提出要跟她結婚,被婉言拒絕。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阿莫瑞赴訓練軍營受訓。戰爭期間母親病死,家業敗落,朋友各奔東西。戰後阿莫瑞愛上了好友亞歷克的妹妹羅莎琳德,可是她卻決定嫁給比阿莫瑞更有錢的道森。阿莫瑞的一切幻想都破滅了,便終日沉浸於酗酒之中。不久,在一次去馬里蘭州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名叫伊莉諾的漂亮女子。在那裡,他們度過幾星期的共同生活,然後各奔東西。對此,阿莫瑞先是詛咒那姑娘,後來開始「厭惡這個社會制度」,盼望著來一場社會革命,把自己推到社會的頂峰。
小說准確地抓住了時代的脈搏。被稱為開啟了美國的爵士時代。有評論家說這部小說是真正的美國小說,而不是像其他作品一樣模仿英國或者法國的作品。
☆了不起的蓋茨比
小說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描寫了20年代販酒暴發戶蓋茨比所追求的「美國夢」的幻滅,揭示了美國社會的悲劇。
蓋茨比與黛茜的戀愛和分手本來是個很普通的愛情故事。但作者出手不凡,把蓋茨比熱戀的姑娘當作青春、金錢和地位的象徵,當作靠手段追求富裕物質生活的「美國夢」。蓋茨比為了追求黛茜耗盡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後葬送掉自己的生命。他天真地以為:有了金錢就能重溫舊夢,贖回失去的愛情。可惜,他錯了。他看錯了黛茜這個粗俗淺薄的女人。他看錯了表面上燈紅酒綠而精神上空虛無聊的社會。他生活在夢幻之中,被黛茜拋棄,為社會冷落,終於鑄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蓋茨比是20年代典型的美國青年。他的遭遇正是歡歌笑舞的「爵士時代」的寫照。
☆夜色溫柔
《夜色溫柔》發表於一九三四年,是菲茨傑拉德生前所完成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出身寒微但才華出眾的青年對富有夢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終如何遭到失敗、變得頹廢消沉的故事。小說的背景被安排是作者所熟悉的歐洲大陸,時間跨度為1917年到1930年間,但小說所展現的仍是美國「爵士樂時代」的社會場景。
《夜色溫柔》的主要內容介紹了強烈的懷舊情緒、悔恨心理、失落的希望、破滅的幻想、人格的分裂。
《夜色溫柔》是一部帶有很強的自傳性的小說,探索了一種酷似作者所經歷的感情與精神的崩潰過程。
[編輯本段]詩人
愛德華.菲茨傑拉德(1809-1883),主要作品有《魯拜集》譯本。
波斯古典詩中的傑出作品,1857年被譯成英語,大受歡迎。普遍認為英譯本是作者和譯者的共同創作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菲茨傑拉德將此書譯過五稿,而且初版還沒有署名。
[編輯本段]物理學家
菲茨傑拉德(FitzGerald,George Francis)
愛爾蘭物理學家。1851年8月3日生於都柏林;1901年2月21日卒於都柏林。
菲茨傑拉德求學於都柏林三一學院,1871年畢業,他後半生在該學院任自然哲學教授。由於他的努力,愛爾蘭的技術教育獲得很大的發展。
在青年時代,他是個有名的科學保守派,他不為麥克斯韋提出的電磁輻射理論所動,反而發表了一篇文章,堅持認為電振盪是不可能產生類光波動。此文發表後沒過幾年,赫茲便證明這是可能辦到的。
後來,菲茨傑拉德的保守思想有了改進。當J.J.湯姆孫於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提出陰極射線是由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組成的時候,菲茨傑拉德搶先為亞原子粒子鳴鑼開道,並且預言在了解原子方面很快就將獲得新的巨大的進展。他還首先提出彗星並非普通意義上的的連續物體,就連彗核也是些石塊。
然而,使他最出名的卻是對邁克耳孫和莫利1887年著名試驗的失敗原因所做的解釋。邁克耳孫和莫利未能測出傳播方向不同的兩道光束有速度差,盡管他們認為地球在以太中運動就會造成這樣的速度差。
菲茨傑拉德於1895年提出解釋說:光束傳播的距離隨光源的運動速度變化,其變化方式可使光束在任何方向上表現出相同的傳播速度。所以,當人們根據牛頓力學推斷出光的速度因光源的運動而在一定距離內變慢時,這段距離也同時縮短到恰好夠使光束節省一段相應的傳播時間,使它看上去仍以原來的速度傳播。菲茨傑拉德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描述距離隨運動速度變化時的收縮量,這個量正好抵消了本該出現的光速差。一切物體都會收縮,但是這種收縮只有在速度極高時才較為明顯。因此,當速度達到161,000英里/秒的巨大值時,一英尺長的尺子就會縮短到六英寸。在186,282英里/秒的光速下,就會出現完全的收縮,一切物體沿此運動方向上的長度為零。由於負長度看來沒有意義,所以這個菲茨傑拉德收縮首次表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可能是任何物體理論上所能達到最高速度。
菲茨傑拉德收縮看來違背人們的常識,但是隨著人們對物質的電本質的理解加深,這種認識差距就越來越小了。洛倫茲稍晚些時候也獨立地提出了同一理論並有所發展,所以人們常常將這一概念稱為「洛倫茲-菲茨傑拉德收縮」。菲茨傑拉德沒有活到親眼看見他的收縮假說成為一種新的世界體系一一愛因斯坦於1905年首次創立的相對論一一的一個組成部分。
『叄』 神盾局裡奧菲茲的詳細資料
中文名:伊恩·德·卡斯泰克
英文名:Iain de caestecker
出生日期: 1987年12月29日
出道時間: 2000
出生地:格拉斯哥Glasgow (英國,蘇格蘭)
職業: 演員
中文名:伊恩·德·卡斯泰克
外文名:Iain De Caestecker
國籍:英國
出生地:格拉斯哥,蘇格蘭,英國
出生日期:1987
職業:演員
畢業院校:格拉斯哥朗賽學院
代表作品:神盾局特工,靈界
主要成就:British Academy Scotland Award
作為兩個醫生的兒子,伊恩卻在童年時期就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他曾在格拉斯哥朗賽學院(Langside College)學習。
2000年的電影《小小僵屍》(The Little Vampire)中,伊恩扮演了一個小角色Nigel,隨後又在英國的電視劇《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和《唇齒之間/唇唇欲動》(Lip Service)中出現。之後,他進入格拉斯哥朗賽學院(Langside College)學習。
2011年,伊恩在BBC的科幻小說劇集《靈界》(The Fades)出演了主角Paul。在《青年吉米·哈利》(Young James Herriot)中伊恩擔任了主角,James Herriot,並因此被提名授予蘇格蘭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Scotland Award)。
2012年11月,伊恩決定出演美劇《神盾局特工》(Marvel's Agents of S.H.I.E.L.D)中的Leo Fitz一角。Ryan Gosling也邀請伊恩擔任他新導演的處女作電影《捉怪獸記》的主角,Bones。
『肆』 文學中菲茲是什麼意思
可能就是他 佩內洛普·菲茲傑拉德(1916-2000)是當今英國文壇最傑出,最受讀者歡迎的小說家之一。她的三本書獲得英國文學最高獎——布克獎提名,分別是:《書店》(1978),《早春》(1988)和《天使之門》(1990)。1979年,作者憑借《離岸》一書榮獲該獎項。1995年,她的作品《藍花》勝過同期其他文學作品,被選為「年度之書」。佩內洛普長期定居倫敦,曾就業於新聞業,政府食品部,BBC廣播公司以及各類學校,包括一所戲劇學校,她在晚年開始從事寫作,並成為了一名傑出的作家。佩內洛普2000年於倫敦去世,享年83歲。
『伍』 菲茨傑拉德寫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是什麼
《塵世樂園》是菲茨傑拉德的首部長篇,也是最具個人傳記色彩的一部回,是首部描述生長在爵士年答代年輕人的作品。小說中主人公們的行為某種程度上彰顯了當時對舊傳統的抗拒,而贏得了讀者的心。有評論家認為《塵世樂園》結構上集結了詩、短篇小說、甚至作者早期寫的一些戲劇,是一種不成熟的寫作方式,不免有淪為一種嘗試寫作的嫌疑。盡管如此,這本書表達出的一種難言的精神與活力,仍為評論家所稱道。
『陸』 著名作家菲茨傑拉德歷史上的地位是什麼樣的
菲茨傑拉德現在被評價得越來越高,甚至有人說他是僅次於海明威的美國第二大偉大作家。菲茨傑拉德在1920年寫了人間天堂之後,成為了其人生的轉折點,這部作品深受當時的美國讀者的喜歡,獲得了巨大的榮譽。菲茨傑拉德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變成了文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菲茨傑拉德因此收獲了鮮花與掌聲,還迎娶了白富美澤爾達。
書中最有名的經典句子莫過於,所有的光鮮亮麗都抵不過時間,並且一去不復返。這部作品中的男主可以說就是寫的菲茨傑拉德本人,他代表了那個年代紙醉金迷的美國夢,是那麼虛無縹緲,那麼注重物質享受,那麼毫無精神價值。
『柒』 菲茨傑拉德生平故事
菲茨傑拉德,F.S.(1896~1940)美國小說家。1896年9月24日生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父親是傢具商。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讀完高中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時曾自組劇團,並為校內文學刊物寫稿。後因身體欠佳,中途輟學。1917年入伍,終日忙於軍訓,未曾出國打仗。退伍後堅持業余寫作。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小說出版後他與吉姍爾達結婚。婚後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茨傑拉德成名後繼續勤奮筆耕,但婚後妻子講究排場,後來又精神失常,揮霍無度,給他帶來極大痛苦。他經濟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幾乎無法創作,精神瀕於崩潰,終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發心臟病,死於洛杉磯,年僅44歲。
菲茨傑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也頻有特色。除上述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1934)和《最後一個巨商》(1941)。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
人們通常都會問小說作家這個問題:「你的角色擁有多少你的特質?」對作家史考特.菲茨傑拉德,也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The Great Gatsby) 的作者來說,答案是「很多」。 菲茨傑拉德於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他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他對「爵士時代」 (Jazz Age,1920年代) 的描述,而那也是他所成長的年代。史考特的名字是以遠房親戚法蘭西斯.史考特.凱伊 (Francis Scot Key) 的名字來命名的,法蘭西斯也就是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 (The Stat-Spangled Banner) 的作者。 菲茨傑拉德在聖保羅從小就被以美國貴族的養成方式培養長大,但是他寫作的主要動力卻來自高度浪漫的想像。
菲茨傑拉德從學校畢業之後,他選擇進入軍隊服務。當他駐扎在雪瑞登營 (Camp Sheridan) 的時候,他遇到了麗爾達.莎伊瑞 (Zelda Sayre) ,而且與她相戀。為了贏得麗爾達的芳心, 菲茨傑拉德在1920年重寫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天堂的那一端》 (The Side of Paradise) 。這本小說反映了 菲茨傑拉德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時的時光,內容在說明一個年輕人努力追求愛情與工作上的成就滿足。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雖然 菲茨傑拉德必須面對自己的酒癮毛病,以及麗爾達的健康問題,但是 菲茨傑拉德夫婦還是沉浸在文學上的生活與名聲。
1925年, 菲茨傑拉德出版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而世人也認為這是他最傑出的作品。雖然這本書一開始並不暢銷,但是這本關於美國物質美夢的小說,卻成為美國文學小說的代表作,受到大眾的喜愛,廣泛閱讀及討論。書中主角傑.蓋茨比 (Jay Gatsby) 也成為人們拿來與 菲茨傑拉德相比較的人物。
雖然 菲茨傑拉德夫婦後來搬到法國的里威耶拉 (Riviera) 度假勝地,但是麗爾達的病況卻越來越嚴重。她有時候會突然想要練習芭蕾,就日夜都不休息的跳著。麗爾達第二次精神崩潰之後, 菲茨傑拉德只好把她送到北卡羅萊納州愛須為爾 (Asheville) 的醫院里接受治療。在他生命的最後數年, 菲茨傑拉德搬到好萊塢,並且靠著編劇的工作維生。他在44歲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發而去世,留下他最後一本小說《最後的大亨》 (The Last Tycoon) ,這是一本有關好萊塢生活的小說,不過只寫了一半。
『捌』 菲茨傑拉德的《夜色溫柔》怎樣大致講了什麼
一、《夜色溫柔》不錯,它大致講了——
一個出身寒微但才華出眾的青年對富有夢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終如何遭到失敗、變得頹廢消沉的故事。
二、作者簡介:
菲茲傑拉德,F.S.(1896~1940)美國小說家。代表作品有《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等,是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1896年9月24日生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父親是傢具商。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讀完高中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時曾自組劇團,並為校內文學刊物寫稿。後因身體欠佳,中途輟學。1917年入伍,終日忙於軍訓,未曾出國打仗。退伍後堅持業余寫作。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小說出版後他與吉姍爾達結婚。婚後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茲傑拉德成名後繼續勤奮筆耕,但婚後妻子講究排場,後來又精神失常,揮霍無度,給他帶來極大痛苦。他經濟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幾乎無法創作,精神瀕於崩潰,終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發心臟病,死於洛杉磯,年僅44歲。
三、社會影響:
《夜色溫柔》(Tender Is the Night) 是當代美國作家F1S 菲茨傑拉德( F. S. Fitzgerald , 1896 - 1940) 的一部被視為以浪漫主義手法表現嚴肅現實主義主題的自傳體小說。該小說以生動犀利的筆觸描繪了主人公戴弗爾·迪克這位風度灑脫、氣質典雅、前程遠大的精神病醫生的情感生活及其時運的起落,折射出了作者菲茨傑拉德本人文名的鵲起跌落及個人生活、家庭、事業的頹敗。可以說,這部小說是菲氏在其創作生涯達到頂峰而又日漸衰落的時期所做的一次痛苦而又執著的搏擊,亦可說,它是菲氏在其家庭、經濟生活、事業受阻等多重重壓下所做的一次痛苦抉擇,是一部融個人生活經歷中的不幸而演化為整個人類社會的悲劇,並把浸透於小說字里行間的悲劇情感物化為一種審美情趣的佳作。
在這部作品的宗教情感下又充溢著人類的抗爭精神,正是這種「自虐」式的抗爭精神賦予了這部作品古希臘悲劇式的振奮人心的藝術審美魅力,主人公迪克也如同俄底浦斯王一樣,其自我放逐的意義,從悲劇審美上看,是具有人類精神不朽、不屈的象徵意義的。宗教雖然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通過發現迪克的宗教情感體驗進行藝術再現,菲氏的確讓讀者感悟到存在的深刻局限與宇宙最高精神之間的關系。筆者把迪克的「自甘墮落」或「自我放逐」理解成為一種自我拯救的行為,這似乎有悖於理性反傳統之嫌。然而所謂的理性傳統應視其本質而定。迪克反叛的是上流社會貴族優雅外衣掩蓋下的利用人壓迫人的理性及其竭力維護的泯滅人性的傳統。由此,我們可以說,迪克·戴弗爾醫生走出的是每一個現代人都可能困閉其中的富貴溫柔卻又消弭人生的精神牢籠。同作者菲茨傑拉德一樣,筆者認為迪克「叛經離道」之舉,主要在於他反抗壓迫、虛奢,而努力在尋找一種具有獨立人格的自我,尋找一種「更深沉的來自繼續奮斗的滿足」。這在金錢時代,在富貴的荒原上無疑是種振聾發聵,帶有現代人類常舉的行為。
菲茨傑拉德在《夜色溫柔》中的創作具有高度的前瞻性。貫穿整部作品的, 只是作者對人物心理和行為的細膩、獨到的描述, 而沒有任何的刻意評判。由此,意義的重要性被消解了。這一點正印證了解構主義的文本觀, 即文本以能指為中心, 只重視言論行為本身。對於精神病人的言論及行為的矛盾描述以及概念的模糊界定,也使得文本的意義變得不確定了。
四、作品評價:
這部小說的絕大部分內容寫得都很精彩,令人拍案叫絕,這是一部令人越讀越感到趣味無窮的小說。(海明威)這是一個關於一對美麗、富有、魅力無窮的夫妻的悲劇故事,講述的是他們之間註定失敗的婚姻的消亡。讀者可以在其中看到菲茨傑拉德夫婦自己在與酗酒、不貞、瘋狂和精神病院苦苦抗爭的寫照。但是它卻沒能在1934 年描繪出在里維埃拉享樂的美國有錢階級個人焦慮的全景,而這種焦慮與正受野蠻的大蕭條所制的美國是極其吻合的。( 馬格特·諾瑞斯)
『玖』 菲茨傑拉德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
『拾』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書中,菲茲拉傑拉德是如何把蓋茨比描寫的神秘而又有有懸念的要具體
蓋茨比的個人經歷是作家菲茨傑拉德對大蕭條時期之後的「爵士時代」的一個不安的敘述:它刻錄著「爵土時代」及其伴隨著這個時代所發生的一切,具有深到的社會普遍代表性和認識價值。這個敘述從蓋茨比的豪宅到美國人的夢想,都可被視為是對了不起的「美國往事」的一個憂傷而優美的文學追述,好似一隻」駛向未來的船,卻也無休止地夢回過去。」他從個人情感和理想入手將蓋茨比塑造為一個當代英模式的、不切實際的、滿腦子對世界充滿虛幻夢想的、自認為是紳士派頭的、幽靈式的性格,仿若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多餘的人」,從而使整個作品仿若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安魂曲」——一首20世紀「爵士時代一美國夢」的安魂曲。
首先,《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講述人尼克是相對於作家菲茨傑拉德所塑造的讀者喜歡的那種敘述人,也是一個「個人化的」,「自敘述的」敘述人,因為他不僅在故事之內,而且還擔任主要角色。他是一個出眾的人物,具有優良的個人品質。不僅如此,這個個性化的敘述人是作家本人的聲音,同時也是敘述人尼克向讀者講述的聲音。藉此,尼克講述著自己的個人歷史、故事——1915年畢業於紐黑文,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22年又去了東部學金融,而後利用假期來到紐約,觀察並偵探蓋茨比及其從中歷折射出的、當時美國整個爵士世界時尚而消費的社會歷史情形。他對周圍的世界和人充滿了極度的天真的好奇心和敏銳的觀察力,尤其「願意和他人分享他所知道的有關秘聞和隱私」,包括自己的故事;他有著完整的身份———個來自於美國中西部的部落家族第三代傳人。敘述人尼克巧效地拉開了敘述者與他本人的距離,以利於作品故事的被敘述;藉此敘述,敘述人尼克直接端出了自己的觀點;他比主人公蓋茨比知道得多;他的敘述是「內在聚焦的」。也就是說,這個故事是由尼克從他這個固定的角度講述的,並滲透著他個人的觀點。
尼克還同時身兼「局外異敘述的」題述人,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不在自己敘述的故事之中。作為一個旁觀者,他與蓋茨比聯手奠定了一個典型的美國20世紀20年代的爵士時代的輓歌式的神話敘事格調,敘述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結構敘述內容,更值得注意的是,小說的結構敘述的大目的和大敘述顯然是由幾個嚴肅莊重而非輕薄的目的和次主題構成的:一是彌漫著些許神秘氣息的羅曼司;二是極度的富有與美貌以及被滿足了的窮奢極欲;三是愛的幻覺和強烈的地域感。其中有著對蓋茨比與黛西羅曼司的、有著對蓋茨比寓所的漂亮花園和豪華派對的、還有著對蓋茨比葬禮的等等精神內容活動的敘述,尤其通過派對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在美國中西部或整個美國的日益盛行,顯現出美國的時代精神構成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