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勞倫斯小說創作的特點
勞倫斯小說創作的特點:多以心理深度挖掘見長,善於比喻和象徵;結構靈活多變,不拘一格;自然主義和象徵主義是創作的主要要素。
大衛·赫伯特·勞倫斯是20世紀英國作家,是20世紀英語文學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作家之一。主要成就包括小說、詩歌、戲劇、散文、游記和書信。
勞倫斯的小說作品中最著名的包括《兒子與情人》(1913)、《虹》(1915)、《戀愛中的女人》(1920)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928)。
這些小說中故事發生的地點都在作家的故鄉諾丁漢郡,一個自然條件惡劣的礦區。盡管現實生活中的勞倫斯選擇了背井離鄉,卻一次又一次地在自己的小說中描寫這個生養他的地方。
(1)勞倫斯小說虹的人物擴展閱讀:
人物爭議
由於勞倫斯創作基本仍屬於現實主義范疇,書中對情感和性愛的描繪顯得非常直白,毫不隱諱。這在他所處的時代中是很罕見的。《虹》就曾因為其中包含的女同性戀情節而一度被禁,而一位出版商則聲稱:「《兒子與情人》是我讀過的最淫穢的一本書」。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曾經在英國引發了一場重大的淫穢丑聞。由於書中對性愛露骨的描寫(或許也因為「情人」是來自於工人階級),英國法院甚至以「猥褻罪」為名立案審查。然而其出版機構「企鵝圖書」最終贏得了這場官司。
⑵ 勞倫斯 <虹>的主題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享樂主義盛行,這期間是整個資本主義文明的階段。在這期間,信仰與行動,知識與生命,男人與女人,人與宗教,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都處在一個大對抗大分裂的時代。 我們看到,戰爭的到來使得人們生存的前提受到了質疑,原始的慾望與教化的情感相剝離。世紀末的淫亂風氣中,人們很少真正探討靈與肉的關系。而勞倫斯的長篇小說《虹》,一方面通過對三對夫婦感情生活的描寫揭示了作者理想中和諧的兩性關系--「靈與肉的合一」;另一方面,通過述寫工業文明帶來的危害,向人們揭示了追求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統一,反對戰爭的主題,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原型意象是虹;勞倫斯借《聖經》中的虹為依託,構建自己的和諧之虹。《虹》以其靈活多變的敘事視角,對位性和開放性的敘事結構,以及隱喻象徵的敘事手法,尋求到了表達生命精神的恰當的合奏形式.
⑶ 戴維·勞倫斯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作品是什麼
1912至1913年冬,勞倫斯開始創作他的下一部小說。小說的第一稿取名為《兩姊妹》,後來在定稿時被分為兩本書,《渴望男人的女人》(即《虹》)和《戀愛中的女人》。《虹》是勞倫斯的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作品。小說通過對農夫布朗文一家三代人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了自19世紀中葉以來英國古老的農村經濟迅速解體的過程中下層人民群眾的矛盾心理。
《戀愛中的女人》是《虹》的姊妹篇。它完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但在《虹》遭到英國當局查禁之後,不少出版商拒絕出版勞倫斯的小說,直到1920年《戀愛中的女人》才告問世。
⑷ 急啊!勞倫斯<虹>評析
《虹》讀一半時,快讀不下去了,讀它讓我倍感壓抑,可又不甘心完全扔掉。於是就歇了兩天沒看。這種閱讀狀態讓我想起了我起初看《朗讀者》,那種完全不符合我過去的欣賞要求的平實的敘述,沒有一點文采,而且小說開始時講了一個十五歲的男孩子和一個三十多歲的婦女之間的發生的兩性關系,用我自己過去的傳統理念,再沒有讀的時候就產生了惡心之感,所以看了一點就覺得頭疼。但是後來過了幾天,修正自己的心態再復看時,整個心平靜了下來,完全拋棄了自己先前准備著的道德尺碼和其他約定俗成的理念,進入一種純粹的閱讀,發現小說讀到後來的境界讓我的內心變得清朗明凈,甚至是感動,放下書後好多天都走不出那種狀態,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我想這就是經典小說的閱讀帶給我們的快樂吧。而且也讓我第一次認同德國人這種小說的語言風格,它使得我對於過去自己寫文章時追求語言的靈動和飄逸有了一次新的認識。
其實真的沒有必要,可是卻就是放不下。他讓我痛苦了,他讓我一直處在痛苦之中。
然而靠近這樣一顆分裂的靈魂,如果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又怎麼能體會和感受出人性中這份最自然和本真的心理歷程呢?
那晚我又對著它,一頁沒有翻,發呆了許久。後來,我在網上搜了大量關於勞倫斯本人的簡歷和評析。我好像在這小說里看到了他的影子,至少看到他的父親和母親的影子。
後來我看到一個譯者序「譯完這部長篇,費力地劃上最後一個句號,恨不得跟勞倫斯的作品永別!他給人以太多的苦難,太多的折磨。不用說譯一遍,就是讀一遍你都會感到心靈在受著冥冥的撕裂與煎熬,伴隨而來的是創痛的快感。讀這小說,恰如在荒原上絕望地爬行,只有一絲亮光、一線蜃景還讓你希冀未泯,這就是愛。可這愛卻是何等苦澀的體驗!」看完這段話我大有逢著知已的快感,也突然之間,明白了自己的這種自我折磨似的閱讀。
我想也許《虹》之後我會主動避開所有勞倫斯的作品,直到我的心靈可以承受這樣的煎熬和痛苦時。讀《虹》讀不下去是我內心不夠安靜,是我內心不願意那麼緩慢的聽勞倫斯敘述這些平淡無奇的故事,是不願意陪他一起承受小說中人物內心世界的波動和矛盾沖撞了。
有一天我睡在床上,躺在被子里,再不把閱讀它當成什麼回事,不想著我能從它裡面獲得什麼,而只是就當閑物來看,重新開始了對勞倫斯的聆聽。隨著故事的進展眼前的一切似乎又發生了變化,讀到孩子一節,講了布蘭文對待自己的小女兒的一段感情,那麼細膩的心理描寫,把一個父親對初生女的那種疼愛和激動的心理描寫得那麼細膩與生動,這是我過去從未在任何書和作品中看到過的情感描述,似乎如一面鏡子把世界照得透亮,當然這照亮的更有人心,是勞倫斯通過人物心理的活動的描繪讓我們看見了一個父親對女兒的那種深情。
我之所以內心一定要把《虹》讀下去,讀完它,是因為我相信,既然被那麼多人奉為佳作,肯定有它的道理,而且此書好像還被評為諾貝爾文學獎,因為一個人的欣賞可能會有偏差,但那麼多人以及歷史的選擇不會有錯的,閱讀經典可以讓我們獲得深刻的感受,或是激發我們自己內心的情感潛流,從而讓自己也產生創作的激情和沖動。很多時候我覺得我的身體和情感處在休眠期,而激活它需要力量,需要找到它的途徑,所以閱讀成了我尋找創作動力的法器。
閱讀除了給我靈感之外,當然更大的好處還在於閱讀本身可以豐富我們自身的對於社會對於人類的認識和感受,通過知識的獲取,得到人生的智慧。而通過閱讀經典作品使得我們看世界的眼光變得獨特,從而也可以發現尋常人不易發現的東西,那會是一個多麼奇妙的世界。
⑸ 虹的作品賞析
勞倫斯處在一個精神危機與社會危機不斷深化的時代,他對違背自然人性的現代社會深為不滿,認為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首要罪惡是壓抑了人的自然本性,因此他對工業文明與人自身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並力求尋找到一條回歸自然人性的途徑。但他把原始的自然人性作為拯救社會與人心的唯一途徑,則是一種主觀的願望而己,也是不切實際的。
勞倫斯的小說,尤其是《虹》,反映了與他同時代的人特別是女性,在處理兩性關系中的矛盾沖突的同時,尋求自我和個性解放歷程中的困惑與彷徨;也記述了他自己在愛情和婚姻中的跌宕起伏,反映了他對建立和諧的兩性關系的渴望和探索歷程。
對兩性倫理關系的考察是勞倫斯文學創作的重要出發點,他以此為平台來考察心理與現實的關系,用充滿活力與激情的文字創作批判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兩性關系之間的危機,向讀者展示了資本主義文明高速發展時期工業文明對人的物化與異化。面對工業社會對人性的深刻異化,勞倫斯嘗試通過文學創作尋求理想的解決辦法。
勞倫斯在《虹》中不僅從兩性關系的探索上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而且還從資本主義的經濟關系和教育制度對人們糟神世界的傷害來發掘現代小說中的異化主題。厄休拉為了擺脫家庭的牢籠和平庸的生活,她來到一所學校當教師。「她幻想能使那些幼小醜陋的孩子熱愛他,她會對他們和藹可親……她會使一切變得親切、生動。她會獻出自己,獻出,向孩子們獻出自己的全部財富,使他們幸福……。」她夢想在數學工作中找到自由,結果卻在那兒發現了另一所「監獄」,學校的冰冷現實粉碎了她的熱情幻想。
英國小說中曾經有不少作品揭露教會學校與寄宿學校的冷酷、森嚴與殘忍。厄休拉在她的學校里遇到的也是用嚴厲的體罰維持秩序,用強制的方式灌輸無用的知識,靠實施暴虐來維持教師的威信。她要與學生建立親密關系的理想被頑固捍衛學校傳統秩序的校長視為異端。漸漸地,厄秀拉變得嚴厲、冷漠,只能靠體罰學生來維持教學秩序,然而換來的卻是學生充滿恐懼與仇視的目光和背後扔來的石頭。她成了一位「出色的教師」,心靈上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她不願意這么做,但她不得不這么做。現代教育制度的冷酷迫使她違背自己的感情與良心,走向自己的反面。然而這所學校比起她後來所上的大學來則是小巫見大巫。英國教育制度的丑惡,後者暴露的更充分。大學不過是「一個鱉腳的車間」、「一個鱉腳的商店」、「一個鱉腳的倉庫」,在那裡人們「以追求物質利與利益為難一目的」,「為了掙錢而作進一步准備」,成為「物質成就這個上帝的奴僕」。在這里教育已成為一種否定自我的非人力量。勞倫斯對社會最猛烈的批判是從經濟關系方面進行的,這一點集中反應在小說第十二章《恥辱》的後半部。在這一部分厄休拉一個當煤礦經理的叔父小湯姆·布蘭文向她談論礦工生活的悲饞與恐怖。礦工在悶熱潮濕的礦井裡幹活,一旦離開了礦井,他們便成了「一堆毫無意義的軀體」,一部「停止工作的機器」。他們成批成批地死於腦病,而死亡對於這些受盡貧病煎熬的人來說,是一種暢快的「解脫」。礦工的寡婦不斷地更換丈夫,對她們來說,丈夫只代表活命的工資,在她們漫長的痛苦中,「婚姻和家庭只是一場小小的插曲」。「這個男人或者那個男人都無所謂,只有礦井才是生死攸關的。」她們沒有興趣顧及道德與不道德,這種冷酷的語言與尖刻的口吻,反映了英國小說的優秀諷刺傳統,它無情地揭露了馬克思所聞述過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異化,工人階級的勞動是受資本奴役的勞動,人淪為資本和機器的附庸和奴,結果不但不能發展人的本質,反而失去了人性。 《虹》在藝術上體現了勞倫斯獨特的風格,即傳統與現代的雙重性。在對傳統小說的繼承方面,它採用了歷時性結構方式敘述布蘭文家族的三代史,注重對現實的客觀再現和人物形象的刻畫,在小說情節上也保證了必要的連貫性和「能見度」。但勞倫斯在延續傳統的同時,又有了明顯的超越,採用「多重敘事方法」,揉合傳統與現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審美觀照視角的內向與外向的結合,他既注重外界的真實,又強調內心世界的真實,致力於在客觀自然中建構起一個感覺的世界:第二,情節的淡化與暗示性,雖然情節仍然留有傳統小說的特點,但已明顯體現出由外在邏輯向心理邏輯轉化的傾向,心理、意識活動往往在情節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第三,就敘述方式而言,在傳統的作者客觀外在的敘述中融入大量的心理分析以及人物內心獨白、意識流動等,呈現出多重視角交叉進行的局面:第四,表現手法上注重語言的意象化與感悟化,並大量運用象徵手法,其中有傳統的象徵,但更多的是潛意識象徵。在《虹》中,他常通過意識活動暗示某種神秘而抽象的內容,而且象徵多為心靈與自然的契合,即使是性行為的描寫也強調的是心靈與感覺的體驗與交流,而不是性行為本身。在這種多重敘事方法中,勞倫斯更注重的是對傳統的超越,所以從總體上說,《虹》是從自然主義走向象徵主義、從現實走向神秘的轉折點。
⑹ d.h.勞倫斯簡介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20世紀英國作家,是20世紀英語文學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作家之一。主要成就包括小說、詩歌、戲劇、散文、游記和書信。勞倫斯的作品過多地描寫了色情,受到過猛烈的抨擊和批評。但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靈魂深處,並成功地運用了感人的藝術描寫,因此,從他生前直到迄今為止,他的作品一直被世界文壇所重視。
在現世紀的小說家中,很少有象勞倫斯一樣,受過世人這樣殘酷地辱罵的;而同時,在英國現代作家中,要找到一個象勞倫斯一樣的,受著精英的青年知識階級所極端崇拜的人,卻是罕見的。勞倫斯的這本書,把虛偽的衛道者們弄癲了。他把腐敗的近代文明的猙獰面孔,太不容情地暴露了。
他是二十世紀傑出的小說家,同時也是位出色的詩人。他的詩歌可大致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他的早期詩歌大多帶有自傳性質。而到了中期,勞倫斯的目光轉向了自然界。他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對鳥獸花草的熱愛。在勞倫斯的晚期詩歌中。他主要表達了對死亡和重生的看法。
詳情可見網路:
http://ke..com/view/107123.htm?fromtitle=D.H.%E5%8A%B3%E4%BC%A6%E6%96%AF&fromid=8437650&type=syn
⑺ 勞倫斯虹景物的特點
《虹》是一部社會批判小說,也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說。在作品中作者以深刻細膩的筆觸,揭示了十九世紀後期的英國隨著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的改變,人們的思想意識,如道德觀、價值觀、愛情觀、宗教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並且從探索兩性關系變化的角度,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對人性的異化。小說通過湯姆.布朗文一家三代人的感情糾葛來表現對完美自然,和諧家庭關系的追尋。 這個家族的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布朗文。通過他娶一個波蘭妻子,帶著對遙遠的異國氣息的憧憬,開始了他的家庭生活。實際上是在揭示,工業化深入到英國農村以後,對長期生活在古老寧靜的農村裡的農民的心靈的激烈撞擊,展示了他們處在激烈變動時期的復雜心態。 這個家族的第二代代表人物是安娜,她幾乎貫穿整個作品的始終。她的主導性格是追求獨立和自由。還是在很小的時候,她就敢於反擊成人對她的挑戰。她也曾有過幻想,希望做自由、驕傲、超凡脫俗的女子。然而,長大後周圍鄙俗的氣息,使她幻想破滅,她又把自己的父母、家庭作為生活的中心,但也仍然嚮往著外界生活,嚮往著獨立自由。因此,她愛上了城裡來的堂兄威爾。但婚後不久、她發現他們在思想觀念和信仰上有著嚴重的分歧。威爾推崇教堂穹頂上華麗的彩虹,而安娜則認為那不是真實的彩虹,她更嚮往自然的天空中出現的彩虹。於是他們之間展開了一場緊張激烈的靈魂深處的戰斗。雖然這戰斗有時緊張,有時緩和,但卻相伴終生。最後他們雙方表面上都讓了步,安娜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一個生育孩子的工具;威爾也變成了一個只為掙麵包而工作的男人。作者認為這種只有肉體接觸而無心靈交流的夫妻,不是他所理想的夫妻關系。 這個家族的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厄休拉。她算是現代女性,很小的時候她跟母親安娜一樣,非常要強,不甘示弱,無拘無束,活潑開朗。但她比母親更富於幻想,也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她討厭狹小的亂哄哄的家,堅決要走向更廣大的世界,她要跟男人一樣,為社會,為家庭盡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因此,當她中學畢業時,不顧父母的堅決反對,毅然參加了工作。厄休拉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理想,但這理想卻被冷酷的現實一次次毀滅。小學教師的經歷是她理想的第一次破滅,大學校園生活是她理想的第二次破滅,與男友的分手是她理想的第三次破滅。經過這三次曲折,她對社會生活的認識深刻了,成熟了。她清楚地看到表面繁榮的資本主義工業社會,不過像一個被燈光照亮的圓圈,在這圓圈之外,是一片黑暗。厄休拉對愛情的追求不是單純感官肉體的滿足,而是精神與肉體的關系的統一。但她的這一追求在《虹》中並沒有實現。小說結尾時,她仰望著天上的彩虹充滿著期待。後來在勞倫斯的另一部作品《戀愛中的女人》中,作者讓她找到了自己如意的男友,真正實現了精神與肉體的完美統一,建立起健康和諧的家庭關系。小說也寫到了厄休拉的一些弱點,比如她放盪的性格,同性戀的經歷,不滿於社會,苦悶彷徨,又甘於墮落。作者認為這是西方現代女性的共同弱點。 在藝術上: 這部小說並不以塑造典型人物為目的,而是重在對人物的心理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分析。有人評論說:「勞倫斯是最早把現代心理學引入到小說的作家之一。」因此,勞倫斯特別善於描寫男女之間的愛情心理,尤其是性愛心理。但他的描寫是純潔健康的,是道德的,並不想以色情來吸引讀者。 小說大量地運用象徵、比喻和意象描寫的手法。小說的題目《虹》就是一個象徵,它象徵著一種自然和諧完美的兩性之間的關系,象徵著一種完美的人生理想。 小說語言充滿了激情,同時也深刻、含蓄,富有哲理。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133607/
⑻ 哪本書是《虹》的姊妹篇
《戀愛中的女人》是《虹》的姊妹篇。它完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但在《虹》遭到英國當局查禁之後,不少出版商拒絕出版勞倫斯的小說,直到1920年《戀愛中的女人》才告問世。
⑼ 求勞倫斯的小說TXT版《虹》,《戀愛中的女人》,《兒子與情人》
見附件,希望滿意~
解壓後為3個txt文件。
⑽ 可以從什麼樣全新的角度看勞倫斯的《虹》
就敘述方式而言,在傳統的作者客觀外在的敘述中融入大量的心理分析以及人物內心獨白、意識流動等,呈現出多重視角交叉進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