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悲慘世界》闡述了怎樣的事實,主題思想是什麼
《悲慘世界》的主題是寫人類與邪惡之間不懈的斗爭,人類本性是純潔善良的,將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經過苦難的歷程。
書中穿插當時法國革命動亂的背景和拿破崙滑鐵盧戰役的描寫,以及當時法國社會的很多細節都有論及,比如俚語,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況。
《悲慘世界》以冉·阿讓出獄後的種種經歷貫穿全書,深刻反映了時代的問題。雨果在作品中融入了從拿破崙在滑鐵盧的失敗到反對「七月王朝」的人民起義這一階段的歷史。
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狀況。作品不僅描述了獲釋犯人冉·阿讓和流浪婦女芳汀的不幸生活以及芳汀的私生女柯賽特的悲慘遭遇。
而且揭示了當時社會中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卻受歧視和壓迫的不公平命運。雨果還在作品中揭露了當時殘酷不公的法典和秩序。
猛烈抨擊了那種人們餓死可以而偷麵包卻要坐牢的社會制度,譴責了那些安於現狀和鐵石心腸的市民在面對處於困境中的他人時的那種袖手旁觀的冷漠態度。
(1)悲慘世界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部小說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二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
雨果自己的好友維克多年輕時的逃亡生活。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搜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
在1829年和1830年間,他還大量搜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
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並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布雷斯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內容簡介:
小說主人公冉阿讓因偷一片麵包而被判刑,加上越獄,共坐牢十九年。 出獄後他處處遭白眼,發誓報復社會,此時善良的米里哀主教感化了他。
冉阿讓化名馬德拉,辦工廠,成為富翁,樂善好施,被選為市長。期間他認領了可憐的柯賽特為義女,並為救一個酷似他的無辜者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
落入正追捕他的警察沙威之手,但設法逃脫。多年後,他救了沙威,,後者感動,投河自盡。柯賽特嫁給馬呂斯,冉阿讓死在柯賽特懷中。
作者介紹:
1802年2月26日,維克多·雨果出生於法國貝桑松(Besançon)的一個軍官家庭。從中學時代,雨果愛好文學創作,對文學發生濃厚興趣,便開始寫詩。
他的文學活動是從他為《文學保守派》雜志寫稿開始的。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漢·伊斯蘭特》獲得了小說家諾蒂埃的贊賞。與諾蒂埃的結緣,促使雨果開始轉向浪漫主義並逐漸成為浪漫派的首領。
1819年,雨果與詩人維尼等人創辦《保守文藝雙周刊》。由於從小受家庭的影響,雨果最初的作品大多是歌頌保王主義和宗教。1822年發表第一本詩集《頌歌集》,獲得路易十八的年金賞賜。
後相繼出版《新頌歌集》和《頌詩與長歌》,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在此期間,還發表兩部中篇小說《冰島魔王》與《布格·雅爾加》。
1823年,隨著自由主義日趨高漲,雨果的政治態度發生改變,他與浪漫派文藝青年繆塞、大仲馬等人組成「第二文社」,開始明確反對偽古典主義。
1827年,雨果為自己的劇本《克倫威爾》(Cromwell)寫了長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藝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對古典主義的藝術觀點,提出了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
堅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體地表現情節。他特別宣揚了滑稽丑怪與崇高優美的對照原則。這篇序言則成為聲討古典主義的檄文、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宣言、浪漫主義文藝理論的經典。
在法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830年,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七月革命後,雨果也在政治上進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1831年,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問世,這部小說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
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爾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反動教會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殘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
故事情節復雜,人物性格誇張,整部作品以色彩濃郁的筆墨寫出,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小說的特點。
雨果的作品特點還有冗長,在他巨大的作品中,有的是離題、重復、無用的發揮,例如《悲慘世界》預計寫六卷,最終卻寫了十卷。全面兼顧也是他的特點。
語言方面,形容語往往出人意外,或者雨果將具體的形容詞與抽象的名詞相結合,或者相反,或者形容詞具有新含義,而是人則是這種含義的創造者。
名詞具有新的作用,他有損於動詞的作用:抽象名詞用來描繪;反過來,思想和概念通過比較和具體意象的中介表達出來。由此產生新的雙字和聞所未聞的連接。
這種詞語由於構成作家的基本詞彙並被反復運用而變得糾纏不休。雨果一生的創作時期長達六十年之久,是個多產的作家,也是個多產的詩人。
他前期的創作,基本上是站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立場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過改良社會,解決矛盾。後期創作有一定的現實主義因素。
⑵ 《悲慘世界》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悲慘世界》([法] 維克多·雨果)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H193yFB071u-VZmPorYrSg
書名:悲慘世界
作者:[法] 維克多·雨果
譯者:李玉民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6
頁數:1104
內容簡介:
這是法國十九世紀浪漫派領袖雨果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創作的又一部氣勢恢宏的鴻篇巨著。全書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國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義期間,法國近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雨果在敘事方面的過人才華,是世界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小說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飽含了雨果對於人類苦難命運的關心和對末來堅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這是羅曼·羅蘭對雨果的評價。青少年的羅蘭保存一期《堂吉訶德》畫報,上面有一幅「老俄耳甫斯」彩畫:蒼蒼白發罩著光環,他正撫弄著豎琴,為苦難的民眾引吭高歌。《悲慘世界》的作者留下的這副形象,也許是大眾更樂意接受的。
捧讀《悲慘世界》,最突出的感覺,當是厚重之感。同樣是傑作,同樣又厚又重,讀《約翰·克里斯托夫》,或者讀《追憶似水年華》,都沒有這種感覺,這種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壓在心頭,感到的是人類的苦難厚厚而沉重的積淀。不是寫苦難深重的書,都能當得起這「厚重」二字。而《悲慘世界》獨能當得起,只因這部大書壓在作者心頭,達三十年之久。
歷時三十餘年,從一八二八年起構思,到一八四五年動筆創作,直至一八六一年才終於寫完全書,真是鬼使神差,這在雨果的小說創作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部小說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一件事實:一八0一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到一八二八年,雨果又開始搜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在一八二九年和一八三O年間,他還大量搜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並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布雷斯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到了一八三二年,這部小說的構思已相當明確,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礎上,寫了《死囚末日記》(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長篇小說,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會現實,並嚴厲譴責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還發表了紀念碑式的作品《巴黎聖母院》(1831年),以及許多詩歌與戲劇,獨獨沒有動手寫壓在他心頭的這部作品。醞釀了二十年之久,直到一八四五年十一月,雨果才終於開始創作,同時還繼續增加材料,豐富內容,順利寫完第一部,定名為《苦難》,書稿已寫出將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捲入政治漩渦,於一八四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停止創作,一擱置又是十二年。《苦難》一書遭逢苦難的命運,在胎兒中也要隨作者流亡了。 設使雨果也像創作其他小說那樣,構思一明確便動筆,那麼以他的文學天才,他一定能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又有一部姊妹篇問世了。或者在一八四八年書稿寫出五分之四的時候,再一鼓作氣完成,那麼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懲惡勸善的力作;雖然出自雨果之手,也能算上一部名篇,但是在世界文學寶庫存里,就很可能少了一部屈指可數的稱得上厚重的鴻篇巨制。
這三十餘年,物非人亦非,發生了多大變化啊!如果說一八三0年,在他的劇本《艾那尼》演出所發生的那場斗爭中,雨果接受了文學洗禮,那麼一八四八年革命,以及一八五二年他被「小拿破崙」政府驅逐而開始的流亡,則是他的社會洗禮。流亡,不僅意味著離開祖國,而且離開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壇領袖的頭銜、參議員的地位等等;流亡,不僅意味著同他的本階級決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價值觀念、文學主張決裂;流亡,給他一個孤獨者的自由:從此他再也無所顧忌了,不再顧忌社會、法律、權威、信仰,也不再顧忌虛假的民主、人權和公民權,甚至不再顧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藝術追求。流亡,把他置於這一切之外,給他一個大解脫,給他取消了一切禁區,從而也就給了他全方位的活動空間,使他達到歷史、現實和未來所有視聽的聲音。
雨果在蓋納西島過流亡生活期間,就是從這種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重新審視一切,反思一切。在此基礎上,他不僅對《苦難》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調整,還大量增添新內容,終於續寫完全書,定名為《悲慘世界 》。整部作品煥然一新,似乎隨同作者接受了洗禮,換了個靈魂。這是悲慘世界熔煉出來的靈魂,它無所不在,絕不代表哪個階層、哪些黨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義,反對世間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東西,不管是多麼神聖的、多麼合法的東西。
世間的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因飢餓偷麵包而成為苦役犯的冉阿讓、因窮困墮落為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珂賽特、老年生活無計的馬伯夫、巴黎流浪兒伽弗洛什,以及甘為司法鷹犬而最終投河的沙威、沿著邪惡的道路走向毀滅的德納第,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所經受的苦難,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全是社會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為人類生存狀況和命運的思考者,能夠全方位地考察這些因果關系,以未來的名義去批判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己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性矛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悲慘世界》可以稱作人類苦難的「網路全書」。
一八六二年七月初,《悲慘世界》一出版,就獲得巨大成功,人們如飢似渴地閱讀,都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征服了。持否定態度的人則從反面證實這部作品的特殊分量:居維里耶·弗勒里稱雨果是「法國第一號煽動家 」,拉馬丁撰文贊賞作家本人的同時,抨擊了他的哲學觀點:「這本書很危險……灌輸給群眾的最致命、最可怕的激情,便是追求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的激情……」也有人指責他喜歡龐大,喜歡誇張,喜歡過分。然而,他這種放誕的風格,添上了「全方位」的翅膀,在「悲慘世界」中奮擊沖盪,恰恰為人類的夢想,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吶喊長嘯。
時間和歷史和作出了判斷,《悲慘世界》作為人類思想產生的一部偉大作品,已為全世界所接受,作為文學巨著的一個豐碑,也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佔有無可爭議的不朽地位。
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其文學創作有詩歌、小說、戲劇、政論、散文隨筆以及文學評論,卷帙浩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海上勞工》、《悲 慘世界》及《九三年》等。
⑶ 《悲慘世界》的作者是誰
1、《悲慘世界》作者是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
2、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3、作品簡介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⑷ 《悲慘世界》主題和啟示是什麼
一、主題
《悲慘世界》的主題是寫人類與邪惡之間不懈的斗爭,人類本性是純潔善良的,將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經過苦難的歷程。書中穿插當時法國革命動亂的背景和拿破崙滑鐵盧戰役的描寫,以及當時法國社會的很多細節都有論及,比如俚語,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況。故事情節錯綜復雜,設計巧妙,跌宕起伏。借主人公之口說道「最高的法律是良心」。小說將近半個世紀歷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展現了出來: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城鎮,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其細部也真切入微,形象鮮明突出,色彩濃重瑰麗,氣勢磅礴浩大,堪稱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
二、啟示
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就像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還有曾一味追捕他的鐵石心腸的探長沙威。
三、作品簡介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四、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代表作家。1802年生於法國白桑松,上 有兄長二人。父親為拿破崙麾下大將。少年時期家庭因父親職業而追隨軍旅遷徙各處,雖然家庭環境困難,仍然持續接受教育。
1815年,與兄長進入寄讀學校就學,兄弟均成為學生領袖。1816年,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
1845年(43歲),法王路易·菲利普綬予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
184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王路易被處死刑。雨果於此時期四齣奔走鼓吹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並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三年後,拿破崙第三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此後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說《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同名音樂劇即依此小說改編而成。
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第二共和),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無論政治或文學,均有貢獻。
1885年,雨果以83歲高齡辭世,於潘德拉舉行國葬。
⑸ 《悲慘世界》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悲慘世界》([法] 雨果)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1v9zCQGSuXJzC6v7LOw8oQ
書名:悲慘世界
作者:[法] 雨果
譯者:李丹
豆瓣評分:9.5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6
頁數:1435
內容簡介:
《悲慘世界(上中下)(精)》是雨果在流亡期間寫的長篇小說,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學寶庫的珍品之一。
《悲慘世界(上中下)(精)》通過冉阿讓等人的悲慘遭遇以及冉阿讓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後一系列令人感動的事跡,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紀法國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本質及其罪惡現象,對窮苦人民在封建重壓下所遭受的剝削欺詐和殘酷迫害表示了悲憫和同情。
作者簡介:
雨果(1802-1885)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十九世紀前期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雨果幾乎經歷了十九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笑面人》《克倫威爾》等。
李丹(1901-1977)湖南長沙人。1921年赴法國里昂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對法國文學產生濃厚興趣。1928年學成回國。先後在雲南大學、雲南師范大學、雲南藝術學院任教。和妻子方於一起完成了《悲慘世界》的翻譯。
方於(1903-2002)江蘇武進人。1921年到法國里昂大學攻讀法國文學,同時師從里昂音樂學院瑪黛依斯夫人學習聲樂。1927年學成回國。先後在東方語言專科學校、中法大學、昆明師范學院、雲南藝術學院任教。譯著有《西吟諾》《詩人海涅的愛》《毋寧死》《克里斯丁》等。
⑹ 介紹一下悲慘世界這本書
悲慘世界
作者小傳
維多•雨果(Victor Hugo)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呢?
不錯,這位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豪,除了《悲慘世界》之外,還創作了《鍾樓怪人》(巴黎聖母院)、《克倫威爾》等文壇名著,生於1802年的他,處於浪漫主義澎湃又衰微、革命興起的十九世紀,在生活與工作上也出現與當代思潮相仿的兩極化,以至於他個人的生命歷程也充滿了轉變。
在創作上,他一直是當時法國文壇的指標;二十歲以前雨果寫作古典派詩文小說,但到二十五歲(1827)之後的一些戲劇作品如《克倫威爾》《侯拿尼》,其立論觀點卻有一百八十度的改變,而自四十三歲時(1845),由於思想轉變及放逐生活的影響,他的作品風格走向較灰暗寫實的自然主義風格。在政治上,他是大革命時期的熱門人物;年輕時參加保皇黨,爾後熱衷於共和政體,為鼓吹革命而奔走,不但晉封伯爵,又當選國大代表、國會議員,真是意氣風發!然而在一八五一年他因反對拿破倫稱帝過分激烈,被放逐國外長達二十年,直到一八七○年拿破倫慘遭滑鐵盧而垮台,才得以返國。在信仰上的改變則可以由他的文學中看出來,早年的詩集《懲罰》中對主教特權極盡嘲弄的能事,後期作品《悲慘世界》里又創造出米禮愛主教如此博愛神聖的人物來,讓悲慘的世界多了一絲溫馨。
雨果在十四歲就自許:「我將來要做就做夏多布•里昂(Francois Rene Chateaubriand,1768-1848,是法國名作家兼政治家)。」因此他跟隨著偶像的腳步,朝文學與政治兩方面並進,他在巨作《悲慘世界》中所透露出的政治觀點和革命思想就鮮明地表現出這樣的影響來。在他一生中,革命始終是其生活及寫作內容之一大變因,革命而起的新政權帶給他流放的命運,但正印證「痛苦是創作的泉源」這句話,放逐生涯雖不如意,卻成為雨果創作最豐富的一段時光;大革命的局勢和社會的顛沛面也一直是他小說中的題材,紀實的內容及戲劇化的鋪陳,不斷地吸引不同時代的媒體和劇作家的注意,不論是二十世紀初的默片或是普契尼的歌劇(未改編成功)都曾以之為題材,至今雨果的名字依然廣泛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他的著作也依然感動著一代代的讀者,不管是迪斯尼的卡通也好,百老匯的音樂劇也好,雨果對時代的感觸化為今日你我的感動,他的筆端在晦暗世界中劃出一線光明,如同其一生不變的奮斗,象徵著人性中最堅定的情操。
劇情簡介
由於悲慘世界這部小說對法國而言簡直就像中國人對三國演義那樣熟悉,所以在改編時許多枝枝節節都已刪除,采重要片段串成帶狀故事,起自冉阿讓的假釋與領悟,終於充滿希望的追尋光明,十分動人。以下是按著時間的順序來介紹這部巨作:
序曲:1815年•笛涅(Digne)
冉阿讓,罪犯24601身陷牢獄與手銬腳鐐相伴十九年之後,終於獲得一紙假釋令,得以離開不見天日的生活,然而這張黃色的自由狀紙,並未讓他在社會上取自由,反而處處引來歧視,使他流浪街頭,只有笛涅的主教米禮愛好心收留了他。夜半時分,多年來窮困的習慣讓他故態復萌,偷走了主教家的一隻銀燭台,不料半途被抓到,警方把他帶到主教的面前對質,令他訝異的是主教非但沒有揭發,反倒為他撒謊說是他贈送的,警方悻悻然走後,冉阿讓跪求原諒,主教只要他宣誓將靈魂交付上帝,自此重新做人,並將另一隻燭台也送給他。冉阿讓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撕毀假釋令,決心再創新生。
1823年•近海的蒙特里(Montreuil-sur-mer)
八年過去了,冉阿讓的確履行了當年的誓言,徹底改頭換面,不但易名為麥道臨,並且成了蒙特里受人愛戴的市長兼工廠廠長,以慈善聞名。這時,在他工廠里的一名女工芳婷正遭受著凄慘的際遇,她年輕因一時熱情,懷了個女孩,豈知負心郎一走了之,留下她們母女,為了小小珂賽特,只有把她寄養一途了;把女兒安頓在湯乃第家之後,芳婷放心的上巴黎去做女工,對珂賽特的思念給了她無盡的力量,掙來的錢都寄回湯家,只盼女兒生活過得寬裕,那兒知道湯家在信上所說生病一事都是假的,所有的錢都進了湯家的口袋和他們的艾潘妮嘴裡,現在芳婷又再次接到這樣一封討錢信,一不小心落入同事手裡,人人鄙夷她,聯合工頭將她趕走,不知情的冉阿讓簽下公文,芳婷就此流浪街頭。芳婷一心只想到女兒的葯錢,在賣了項上的項煉盒和一頭長發之後,走投無路的困境下,她加入了碼頭區的妓女行列,痛苦地販賣靈肉,直到有一天她因拒絕一位無禮的客人,和他發生拉扯,恰好新上任的警長賈維到任,不分青紅皂白就定她的罪,目睹此景的市長出言制止,命賈維放走了芳婷,並送她到醫院休養。
當賈維欲與市長爭論職責時,街上有位老人被松脫的馬車壓住,冉阿讓立即沖上前頂起了車子,異常的力氣勾起賈維對編號24601罪犯強烈的記憶,他已經追緝24601多年始終無功,但懷疑一位人見人愛的市長顯然不正當,這使他非常困惑,想不到警方不知去那兒抓了一位無辜的鐵匠來定罪,賈維以為自己錯怪市長還向冉阿讓致歉,正直的冉阿讓不能容忍自己的懦弱造成平民的委屈,於是來到法庭坦承自己的身分—犯人24601。賈維立刻就想逮捕他,但冉阿讓心系芳婷的病體,情急之下打昏賈維逃逸。
在病榻上,芳婷充滿感激的將珂賽特的未來交給冉阿讓,他也一一允諾,芳婷悲哀的一生在對珂賽特的思念中結束之後,身負責任的冉阿讓即刻馬不停蹄趕向芳婷所說的小鎮蒙佛梅,去解救她可憐的遺孤。
1823年•蒙佛梅(Monfermei)
小珂賽特已經在經營酒館的湯乃第家寄養了五年,她一直以來不斷受到可怕的虐待,成天像女傭般被來去差使,同年的酒館老闆女兒艾潘妮,卻受盡寵愛,兩個女孩的生活如天淵之別,但珂賽特並未養成怨天尤人的個性,她只默默期待夢中的母親有一天能來接她回家。冉阿讓來到湯家時,她正吃力地在黑暗中打水,他當下決定帶走珂賽特;湯乃第夫婦使出拿手的狡猾嘴臉,狠狠敲詐了一番,珂賽特終於能脫離苦痛,真正享受起一個孩子應享的快樂生活。冉阿讓把她帶回巴黎,以父愛呵護她長大,天倫之樂帶給這兩個曾受命運折磨的人莫大的滿足,然而賈維的陰影依舊籠\罩在冉阿讓身上,揮之不去……
1832年‧巴黎(Paris)
九年過後的巴黎,充滿著動湯的氣氛,以往的首善之都已然與地獄無異,政府里惟一關懷窮人的將軍拉馬克(Lamarque)又病危,人民的前途堪虞,社會涌動著一股革命的暗潮。小加夫羅契是一群妓女和市區乞丐中的中堅分子,連湯乃第夫婦也淪入丐幫生活,有一回還搶上冉阿讓父女,因此還讓賈維和萬強見上一面,只不過賈維當時沒有認出來,發現之後氣憤極了,再度立誓拘捕冉阿讓。
這時的艾潘妮已是青春少女,她暗自喜歡著同學馬呂斯,可是馬呂斯的心思已經全部放在街上撞見的珂賽特身上了,無奈的艾潘妮答應要去打聽珂賽特的消息。
革命青年們,包括馬呂斯,經常在一家ABC咖啡館集會,他們的理想高昂,計劃在拉馬克將軍過世那一天爆發革命,人人都在為這一天而興奮著,陷入戀愛的馬呂斯卻格外的迷失、脆弱,畢竟在動亂中的每一個明天都是希望,也都是迷惑。這一天,很快的來臨了。加夫羅契沖進店裡,宣布將軍的死訊,青年一齊湧上街頭,尋求大眾的支持。
亭亭玉立的珂賽特也為了對馬呂斯的相思而苦,冉阿讓逐漸能感受到女兒的轉變,但他依然不願透露她的身世,珂賽特對此不甚諒解;另一方面,由於馬呂斯為情所苦,艾潘妮不忍心只好帶他來找珂賽特,兩人終於能互訴衷曲,艾潘妮在旁邊忍受著悲傷,還阻止了丐幫的搶劫,著實是個堅強的女孩。此時冉阿讓考量革命的亂象和賈維的威脅,決心帶珂賽特離開巴黎,這對戀人就生生地分離了,對他們而言,這革命的前夕顯得多麼晦暗哪!情人害怕永別,暗戀者痛失希望,逃亡者冀求安全,惟一能有一絲絲愉快的,大概只有像湯乃第這種等著撿死人便宜的人吧。
革命的工作一步步的進展,學生開始建築防禦工事,艾潘妮決心陪伴馬呂斯到底,所以加入了青年們的工作,馬呂斯看到她喜出望外,派她送信給珂賽特,卻落入為父的手裡,為了女兒的幸福,他想要去勸阻馬呂斯參加起義,卻發現冒充同志的賈維被加夫羅契認出,而捆綁在地,他自願料理賈維,其實是故意的放走他。
革命爆發,領袖恩佐拉在槍林彈雨中喪命,加夫羅契為收集彈葯中彈而亡,同志也大都犧牲殆盡,馬呂斯也受傷昏厥,幸而有強壯的冉阿讓救了他。在下水道里,冉阿讓先後遇見湯乃第和賈維,他懇求賈維放他走,受了他高尚人格的感動,賈維讓出路來,可是一生的堅持並不容易扭轉,他內心受到極度的煎熬,終於無法自解,投河自盡。
馬呂斯逐漸康復,他並不了解是誰救了他一命,只好把一切歸功於珂賽特的照料,冉阿讓將他的過去對馬呂斯坦白,並表示為了不妨礙他們的未來,他寧願獨居終老。在婚禮上,湯乃第夫婦帶來一項他們自認是丑聞的消息:冉阿讓在下水道盜過屍。並取出一隻金戒指,馬呂斯立刻認出是他的,隨即了解到自己一向誤解的岳父就是神秘的救命恩人,夫妻倆趕到冉阿讓處時,只剩下那一對銀燭台陪伴著他,兩個年輕人在微光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老人終於走了,他的靈魂和芳婷、艾潘妮、和所有在革命中死去的人相聚,庇護著一對愛人,迎向光明的明天。
人物簡介
冉阿讓(Jean Valjean)
因為偷一條麵包救濟外甥而坐牢十九年的囚犯,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於他並不信任法律,屢屢越獄以致罪刑加重,他倔強不懼強權的個性使探長賈維對他深惡痛絕,他過人的氣力也使賈維對他印象深刻,兩人遂結下一生相互追逐之緣。假釋後他受神父啟發向上,改名當上市長,為人慈悲,幫助女工芳婷撫養女兒珂賽特,救了女兒的情人—革命青年馬呂斯,在女兒有了好歸宿之後,帶著贖罪的愛離開了人間。
芳婷(Fantine)
冉阿讓工廠里的一名女工,她有段坎坷的青春,在懷了男友的骨肉之後卻被惡意遺棄,為了女兒的生活,只好忍下心把她寄養在蒙佛梅一位酒館老闆的家裡,自己來到巴黎謀生並定時寄錢回去,但由於她有私生女的事被同事揭發,被趕出工廠,只好賣了首飾、長發,甚至靈肉,幸好遇見冉阿讓,託付了女兒的未來才安心的逝去。
珂賽特(Cosette)
芳婷可憐的女兒,當初雖然被母親懇求般的託付給酒館一家,卻沒有享受到一天童年的無憂生活,反而被當成女傭一般,成天埋頭做雜活,母親攢下的錢幾乎全用來栽培酒館老闆的親生女兒。不過她苦命的日子比起母親是少了許多,冉阿讓把她視如己出,使她能忘卻童年回憶,後來她和青年馬呂斯戀愛,有情人終成眷屬。
賈維(Javert)
正義的堅持者,也是正義的頑固者,他相信慈悲是罪犯的根苗,特別是像冉阿讓這樣的人。所以窮其一生誓將他抓回牢獄,卻發現冉阿讓的本性是多麼善良,這對一個抱持人性本惡論的警探而言,是非常殘酷的一件事,因此他在下水道放走背負馬呂斯的冉阿讓之後,由於無法再面對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選擇跳河一途結束他充滿殉道意味的一生。
湯乃第夫婦(Thenardier)
小鎮蒙佛梅一家酒館的老闆,典型的中下階級人物,貪財、自私、卑鄙,個性倒也十分逗趣,夫婦倆可謂天造地設,互相挖苦,對珂賽特一致的欺壓,對女兒艾潘妮一致的溺愛,後來湯乃第先生淪為丐幫幫主,在義勇軍後方搜括死亡者身上的值錢物品,最後兩人還在珂賽特的婚禮上著實耍寶了一陣,真是不改其性。
艾潘妮(Eponine)
湯家的獨生女,自小倍受寵愛,是挺瞧不起珂賽特的,但也許是受教育的緣故,她比父母有良知多了,雖然暗戀對象馬呂斯並不愛她,她仍然願意為他打聽珂賽特的消息、為他送情書,又為要和他共存亡而跑回戰區,中彈在馬呂斯懷中斷了氣,也算得上是為她的父母贖罪吧。
馬呂斯(Marius)
十九世紀標准革命青年,為理想熱血奔騰,為珂賽特純情洋溢,在起事中負傷昏迷,被冉阿讓所救,雖說同伴大多犧牲令人無限感傷,但最終如願娶得珂賽特,也是美事一椿。
恩佐拉(Enjolras)
革命青年的領袖,風度翩翩,在策動的起事中壯烈身亡。
加夫羅契(Gavroche)
革命時代下早熟的孩子,聰明有主見,是個包打聽。
主教米禮愛(Bishop Myriel)
笛涅地區的主教,是冉阿讓出獄後惟一願意收容他的人,以愛心和寬容轉瞬間感動了冉阿讓,也就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名家評論
悲憫胸懷的呈現-悲慘世界
薛介維
只要是法律與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時期因人為因素使人間變成地獄,並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只要-貧困使男人潦倒、飢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小孩孱弱-這三個問題尚未獲得解決;只要在某些地區還可能發生社會的毒害,換言之,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與悲慘,那麼,像本書這樣的作品,也許不會是沒有用的吧!
--維克多•雨果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於奧特維別墅
這是雨果在「悲慘世界」一書中所寫的序文。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於法國的Besancon(但是他認為巴黎是他「靈魂的出生地」),父親曾經是拿破崙麾下的將軍。他從幼年起就在各地旅行,少年時期,他的文學底子就相當厚實,對於各類學問也廣泛地吸收,也很早下了決心要當文學家。他二十歲與青梅竹馬的女友Ad
⑺ 《悲慘世界》的故事背景與創作背景
1、故事背景
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年冬天,他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他只得去偷了一塊麵包,因此被判處五年徒刑。
在服刑期間,冉·阿讓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但最終都沒有成功,刑期也從五年加到了十九年。假釋出獄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冉·阿讓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即使同樣是做苦工,假釋犯得到的報酬也只是別人的一半。
不甘心被人如此欺負的冉·阿讓感到十分苦惱。正在他感到灰心氣餒的時候,冉·阿讓遇到了米利埃主教。米利埃主教是個善良、正直、極富同情心的人。他好心收留冉·阿讓,他在自己家裡過夜。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卻為了生計偷走了主教的銀器,准備潛逃。
2、創作背景
這部小說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二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雨果自己的好友維克多年輕時的逃亡生活。
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搜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
在1829年和1830年間,他還大量搜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並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布雷斯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7)悲慘世界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1、冉·阿讓
冉·阿讓不但是統領《悲慘世界》全書的一號主人公,而且是雨果善良與博愛的象徵,是比聲名顯赫的英雄更偉大的無名英雄。冉·阿讓從一個逃犯發展成為英雄主要經歷了四個步驟。
2、芳汀
芳汀是具有悲劇色彩的女主人公。她的不幸境況是冉·阿讓與沙威發生沖突的導火索,也是冉·阿讓盡心尋找柯賽特,並為柯賽特奉獻和犧牲的原因。芳汀的經歷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一種普遍現象。單純善良的鄉下姑娘帶著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來到了嚮往己久的城市,卻被無情的青年誘騙。
3、沙威
沙威警長對冉·阿讓的追捕使全書充滿懸念和戲劇效果。沙威出生於監獄中,是犯人的後代。沙威象徵當時可惡的法律和秩序。他是維護當時落後腐朽法律和秩序的偏執狂,哪怕他發現可能因此產生錯誤和殘酷的嚴重後果,為了維護法律和秩序,他也會在所不惜。
⑻ 求悲慘世界中文版txt 百度雲 謝謝
這些電影沒抄事 的時候可以看襲看 - 愛宅男.VIP 《自己轉化拼%因出來就OK》 他女們生多的很,開心讓你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