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部名著的主要內容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
人物形象
湯姆[1]有著敢於探險、追求自由、做錯事後敢於承認錯誤、承認缺點的優秀性格特點。
湯姆是個聰明愛動又調皮搗蛋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智慧、計謀、正義、勇敢乃至領導等諸多才能。他是一個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謀,富於同情心,對現實環境持反感態度,一心要沖出桎梏,去當綠林好漢,過行俠仗義的生活。
小說塑造的湯姆·索亞是個有理想有抱負同時也有煩惱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媽眼裡,他是個頑童,調皮搗蛋,可是她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謀」給軟化了。
主人公湯姆,關於他,梗概中有簡單的概括——「淘氣的機靈鬼」「鎮上孩子的頭兒」「在小夥伴眼中無所不能」。我們看看湯姆在山洞裡回來後的表現:因為他身體虛弱,渾身沒有一點力氣,所以「躺在沙發上」。盡管如此,他講得還是那樣眉飛色舞,「同時還誇張地吹噓一番」,可見他的淘氣和歷險後心裡獲得的極大滿足——人們把他們回來看作奇跡,他和鎮上的人們都覺得他是真正的英雄!聰明勇敢機智!
[編輯本段]簡介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發表於1876年。小說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富於幻想和冒險,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
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湯姆·索亞歷險記》以其濃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對人物敏銳觀察,一躍成為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
品,也是一首美國「黃金時代」的田園牧歌。
《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姐妹篇是《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十九世紀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學寶庫的一部傑出經典名著.
《湯姆·索亞歷險記》描寫了十九世紀密西西河畔一個小鎮人民的生活,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從小說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窮人和富人,教堂和學校,宗教與犯罪等當時美國生活的各個方面.
作者馬克·吐溫以滿腔熱情和真摯的愛為讀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湯姆·索亞和他的一群小夥伴.湯姆·索亞是個成長中的孩子,他調皮,喜歡惡作劇,卻又善良可愛樂於助人.他討厭教堂里老師乾巴巴的說教,他不喜歡整天在學校里乾燥無味的生活,他嚮往成為綠林好漢,他希望加入海盜,過新鮮刺激的生活.他總在危險時刻,挺身而出,做出那些懦弱的"好孩子",體面的"優秀生"無法做出的正義行為,展示出自己的魅力.
哈克貝利·費恩,是作者著重刻畫的另一個"調皮鬼".他不上學,沒有接受過教育,卻擁有一顆正義的心,勇敢的心.正直勇敢,難道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
書中充滿著童真,童趣,可能與作者的經歷有關.作者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正因為這樣才會把小時候的所見所聞寫得如此淋漓盡致.馬克·吐溫以一個孩子的經歷,細致地描寫,處處透著童趣.成年人看著,也能重新體驗一下童年的生活.
② 湯姆索亞歷險記中人物性格特點分析
【湯姆】
湯姆是個聰明愛動又調皮搗蛋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智慧、計謀、正義、勇敢乃至領導等諸多才能。他是一個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謀,富於同情心,對現實環境持反感態度,一心要沖出桎梏,去當綠林好漢,過行俠仗義的生活。
小說塑造的湯姆·索亞是個有理想有抱負同時也有煩惱的形象,他的形象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媽眼裡,他是個頑童,調皮搗蛋,可是她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謀」給軟化了。
主人公湯姆,關於他,梗概中有簡單的概括——「淘氣的機靈鬼」「鎮上孩子的頭兒」「在小夥伴眼中無所不能」。我們看看湯姆在山洞裡回來後的表現:因為他身體虛弱,渾身沒有一點力氣,所以「躺在沙發上」。盡管如此,他講得還是那樣眉飛色舞,「同時還誇張地吹噓一番」,可見他的淘氣和歷險後心裡獲得的極大滿足——人們把他們回來看作奇跡,他和鎮上的人們都覺得他是真正的英雄!聰明勇敢機智!
【波莉姨媽】
人物形象:她是一個充滿同情心、善良、熱情的老太太,可有時候熱情過了頭,經常被湯姆的頑皮弄得無可奈何,但往往又不禁泛起慈愛,對湯姆要求嚴格,一心想把湯姆教導成有禮貌,有教養的好孩子。
【印第安人喬】印第安人,陰險狡詐,在與莫夫·波特一起幫魯濱遜醫生盜墓時殺死了醫生,並把罪名稼禍給莫夫·波特,因為在印第安·喬幫魯賓遜醫生挖完墳墓後,向他要額外的報酬,被醫生拒絕了,於是想到原來被醫生父親關進牢房的事,一氣之下,趁莫夫·波特與醫生打鬥時,殺了醫生。但最終因貪財而餓死在山洞裡。
求好評O(∩_∩)O~謝謝
③ 舉例說明《童年》《魯賓遜漂流記》的人物特點特點
<<魯濱遜漂流記>>
無論是在思想內容還是在藝術成就上,
都是舉世公認的\最嚴格意義上的經典作品.本文通過分析作
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徵,來說明這部作品之所以受廣大讀者
青睞的原因.
[關鍵詞]魯濱遜;性格
<<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遜,不甘於像父輩那樣平庸地過一輩子,一心嚮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於是毅然舍棄安逸舒適的生活,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遊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有一次,風暴將船隻打翻,魯濱遜一個人被海浪拋到一座荒蕪人煙的海島上,在那裡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小說的主要部分就是對他這段荒島生活的生動記述.
除了精彩離奇的故事外,小說最吸引讀者的地方就是魯濱遜的性格魅力.
一、魯濱遜是一位十足的冒險家
魯濱遜不安於中產階級家庭平庸的生活,心中總有一種到浩瀚的大海去闖盪的沖動,便不顧父母的反對,利用機會,隻身登上一艘商船,開始了他不幸的海上旅行.魯濱遜前後四次出海.在前兩次航海中,他所乘坐的船隻都因遭遇惡劣的海上風暴而幾乎船毀人亡.但他都倖免於難.第三次出海,他所乘坐的船隻,雖沒有遇到風暴,卻遭到摩爾人海盜的攻擊,他曾一度淪為摩爾人的奴隸.後來,他逃往巴西,並在那裡建立起了自己的種植園.本來可以在這里有一番作為,但他又一次放棄了舒適的生活,與別人合夥,冒著更大的風險前往非洲進行奴隸貿易.現在,在西方,「魯濱遜」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
二、 魯濱遜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追求者
魯濱遜第四次出海,是同別人合夥,前往非洲進行奴隸貿易。他們的船隻不幸在海上遇難,只有他倖存下來,流落到南美洲附近的一個孤島上.即使流落荒島,魯濱遜也決不氣餒.在荒蕪人煙、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條件的小島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著打獵、種穀子、馴養山羊、曬野葡萄乾;他還自己摸索著自己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面做麵包……在島上的第24年,他還搭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個忠實的奴僕.生命不已,追求不止。他總是在行動,在追求.憑借著自己的毅力和熱情,魯濱遜在荒島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王國」。
三、魯濱遜是一位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勇士
魯濱遜第四次出海,沒想到他們的船隻遇難,他的同伴都淹死了,只有他倖存下來,流落到一個荒島上。這時候的荒島可以說是沒有人煙,一窮二白,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但魯濱遜沒有被困難嚇倒,憑著對上帝的信仰,他堅信只要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就一定能開創出一片嶄新的天地。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著打獵、種穀子、馴養山羊、曬野葡萄乾;他還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麵粉做麵包。。。。。。通過他辛勤的勞動,生活所需的物品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逐漸增加起來.他憑借百折不撓的毅力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重重困難,經過28年的艱苦努力,在荒蕪人煙的荒島上創造了自己的王國。
四、魯濱遜是一位理想化的資產者形象
我們知道,18世紀的英國,率先進行了工業革命,工商業迅速發展,繼殘酷的「羊吃人」的圈地運動之後,它又進行了瘋狂的海外掠奪與殖民擴張。一方面,笛福想通過這部小說表達這一難以遏制的歷史潮流,一方面想通過魯濱遜這個人物形象展現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艱苦卓絕、奮發向上的創業精神。魯濱遜堅毅、頑強的品質得到了美化,他成了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成了歐洲文學史上最早的一個理想化的資產者形象。
五、魯濱遜是一位貪得無厭的私有者
在金錢的誘惑下,魯濱遜不安於中產階級家庭平庸的生活,不顧父母的反對,先後四次出海。前兩次出海,因遭遇惡劣的海上風暴而幾乎船毀人亡,魯濱遜也差點丟了身家性命。魯濱遜本應該好好反思,吸取教訓,聽從父母之言,回國內好好乾一番事業。但他沒有這樣做,他又第三次出海。這一次出海,雖未遭遇風暴,卻遭到摩爾人海盜的攻擊,他曾一度淪為摩爾人的奴隸。後來,他設法逃往巴西,並在那裡建立起了自己的種植園。本可以在這里有一番作為,但他貪得無厭,放棄了舒適的生活,與別人合夥,冒著更大的風險前往非洲進行奴隸貿易。但事與願違,非但奴隸沒搞到,而且他們的船隻遇難,他孤身一人流落到一個沒有人煙的荒島上。在荒島上,魯濱遜用代表資本主義文明的火槍和基督教征服土著印第安人,並把資本主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帶到了島上。從這個意義上講,他的一切冒險活動,無非是為了更多地佔有財富。
六、魯濱遜是一位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紳士
魯濱遜一生經歷坎坷,歷盡磨難。但感謝蒼天有眼,他最終走出困境,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此時的魯濱遜沒有被萬貫家財沖昏頭腦,而首先想到了在他落難時,幫助他的人。下面來看一下他發財之後的做法:「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報答我最初的恩人,那位好心的老船長,我落難時,他有恩於我,我的攤小剛起步時,他對我十分厚道,臨到末了,還誠心為我。。。。。。然後我對他說,除了支配萬物的上帝以外,要數他的恩德大;如今論到我了,我要千萬倍地報答他。我先還給他以前借的100個摩伊多,而後,我又叫過一個公正人來,要他起草一份棄權書,將老人承認欠我的大概500個摩伊多,一筆勾銷,不再有帳目。然後,我又叫他起草一份委託書,授權老人經營我那種植園,指定我的合夥人向他匯報帳目,年息歸他所有,並以我的名義,把紅利交原來的船隊贈送給他;委託書的最後還有一款,是每年撥100個摩伊多,給老人作為年金,平時花銷用,他故世以後,每年撥50個摩伊多給他兒子,直到他兒子辭世。」魯濱遜的所作所為,閃耀著人類人性的光芒——重情重義、知恩圖報。
七、魯濱遜是一位有主見的男子漢
義大利著名詩人但丁說過這樣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任何一位成功者,都有自己的主見,不被困難所嚇倒,不被流言蜚語所左右,執著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走自己獨特的人生之路。魯濱遜.克魯索就是這樣一個人。
魯濱遜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本來可以像他父親那樣舒舒服服過一輩子,可他除了去海上,對一切都不感興趣。他那明智而穩重的父親,預見到了這計劃的結果,於是對他提出了精闢的忠告。首先,說他屬於中等階層,這階層最適宜於幸福,既不象賣體力的,得忍受不幸、艱辛、勞累和痛苦,也不像上層人,倍受傲慢、野心和嫉妒的攻心之累。為了進一步打消魯濱遜的出海念頭,他接著又說,中庸,克己,樂朋好友,健康寧靜,所有賞心的樂事,所有可人的娛樂,這些福氣都屬於中等階層的人;又說,人到世界上,只有在這個階層才是走得舒適,來得安穩,不至於搞得身心交困,也不至於為了每天的麵包過著奴隸般的生活,或整天困苦不堪,弄得身心不得安閑,慾望的怒火,想成名的野心,都苦不著他,只是舒舒服服過完一生,品嘗著生活的甜美滋味,與苦無緣,覺得無比幸福。
最後,他又要魯濱遜以他哥哥為戒,他當年也曾這樣認真地勸他,教他別去參加戰爭,但他不聽,非要一逞青年血氣之勇去參軍了,結果送了命.
可憐天下父母心.兒行千里母擔憂。魯濱遜的母親也堅決反對他出海遠游.但魯濱遜不為父親的忠告所動,也未被母親的憤怒所左右.他主意已定,去意已決,瞅准機會,與父母不辭而別,踏上了充滿艱險與挑戰的航海之路.由此可見,魯濱遜是一位不被他人左右,非常有主見的男子漢.
總上所述,<<魯濱遜漂流記>>之所以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除了其精彩離奇的故事、真實性和不凡的藝術表現力外,最主要的是魯濱遜的性格魅力.他敢於冒險、不斷追求、開拓創新、知恩必報、不被他人所左右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不知打動了多少讀者的心.在西方,「魯濱遜」已經成為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
《童年》
《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說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放高利貸,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④ 湯姆索亞歷險記人物形象/寫作手法/語言特點 任選其一
人物:稚氣,童真,正義,滿腦子幻想,敢想敢做。
寫作手法:倒敘,插敘。
語言:幽默,深入淺出,構思獨特 。
性格:敢說敢做。學習令人擔憂。滿腦子鬼主意。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1876年發表的代表作品,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於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小說的時代在南北戰爭前,寫的雖是聖彼得堡小鎮,但該鎮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湯姆·索亞歷險記》以其濃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對人物敏銳觀察,一躍成為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一首美國「黃金時代」的田園牧歌。
內容簡介:
湯姆幼年喪母,由姨媽收養。聰明頑皮的湯姆受不了姨媽和學校老師的管束,常常逃學闖禍。一天深夜,他與好朋友哈克貝里·芬到墓地玩耍,無意中目睹了一起兇殺案的發生。因為害怕被兇手發現他們知道這件事,湯姆、哈克貝里帶著另一個小夥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島上做起了「海盜」,弄得家裡以為他們被淹死了,結果他們卻出現在了自己的「葬禮」上。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湯姆終於勇敢地站出來,指證了兇手。不久之後,在一次野餐活動中,他與他心愛的姑娘貝姬在一個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飢寒交迫,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後來終於成功脫險,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兇手埋藏的寶藏。
⑤ 《湯姆索亞歷險記》人物特點是什麼
《湯姆索亞歷險記》人物特點介紹如下:
1、波莉
波莉是一位心地非常善良的老太太,因為是湯姆姨媽的緣故,她在湯姆的父母離開之後便收養了湯姆。
波利姨媽對於湯姆有著嚴格的要求,她一心想把湯姆教導成有禮貌,有教養的好孩子,不過湯姆總是花樣百出的讓她生氣,在生氣之後波莉姨媽又會忍不住原諒他。
波莉姨媽平時總是戴著一副老花眼鏡,她看人的時候習慣從鏡框上看,而不通過眼鏡看人。
2、哈克貝利·費恩
哈克貝利·費恩是聖彼得斯堡鎮上公認的「野孩子」其中的一位,但是哈克卻心地純良。
3、哈克貝利·費恩的父親
哈克的父親是個酒鬼,整天泡在酒精里頭,根本不照顧哈克,讓哈克成為了一個不受約束、自由自在的流浪兒。
4、湯姆·索亞
一個聰明絕頂,好勝心強,喜歡冒險的,嚮往英雄業績的孩子。只是他對於家庭中封建的生活和學校中枯燥的課堂生活,都感到厭煩透了,於是帶上自己的好友哈克貝利·芬一起去冒險,一心要做統帥眾強盜的首領。
5、蓓琪·撒切爾
她是撒切爾法官的女兒,活潑可愛,有著一雙迷人漂亮的藍眼睛,以及一頭金光燦燦總是編成兩根辮子的金頭發,蓓琪也和湯姆共同經歷了許多精彩刺激的故事。
⑥ 湯姆索亞歷險記人物的性格特徵
1、湯姆·索亞
全名托馬斯·索亞,本小說的主人公。他是個聰明愛動又調皮搗蛋的孩子,姨媽罰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牆,他卻會忽悠別人說刷牆是件很好玩兒的事兒,讓其他孩子搶著為他刷牆。湯姆骨子裡具有冒險風格,他會約上小夥伴們去做海盜。湯姆也足智多謀,他和哈克一起破壞了殺人犯喬埃的陰謀,最終讓壞人惡有惡報。
2、哈克貝利·費恩
聖彼得斯堡鎮上公認的「野孩子」,他的父親是個酒鬼,不會照顧哈克。但是哈克卻心地純良,他不受約束是一個自由自在的流浪兒;湯姆與他關系要好,把他當作知心朋友,後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婦一命而被寡婦收養。
3、波莉姨媽
湯姆的姨媽,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平時戴個老花鏡,但是看人的時候喜歡從鏡框上看,不通過眼鏡看人。對於湯姆要求嚴格,一心想把湯姆教導成有禮貌,有教養的好孩子。
4、莫夫·波特
一個「酒鬼」,為了掙錢買酒喝而去幫年輕的魯濱遜醫生盜墓,結果被同夥印第安·喬伊陷害,被誣陷為殺人兇手,後由於湯姆的勇敢作證才得以洗脫罪名。
5、印江·喬伊
印第安人,陰險狡詐,在與莫夫·波特一起幫魯濱孫醫生盜墓時殺死了醫生,並把罪名嫁禍給了莫夫·波特,但最終因貪財而餓死在山洞裡。
6、貝基·撒切爾
撒切爾法官的女兒,活潑可愛,湯姆的意中人,湯姆在見到她第一眼時就「愛」上了她。她有一雙藍眼睛漂亮迷人,一頭金發編成兩條長長的辮子,上穿白色襯衫,下穿綉花燈籠褲。
7、喬伊·哈波
湯姆最好的玩伴,知己,與湯姆、哈克貝利·芬一起在傑克遜島上度過了一段他們一心嚮往的海盜生活。
《湯姆·索亞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1876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於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
小說的時代在南北戰爭前,寫的雖是聖彼得堡小鎮,但該鎮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作品鑒賞
《湯姆·索亞歷險記》標志著馬克·吐溫的現實主義創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本書以歡快的筆墨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理,並以其與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對照,突出了那種生活的枯燥與沉悶。
湯姆淘氣活潑,富於幻想有正義感,為了擺脫現實的種種束縛,充分享受自由的樂趣,打算外出去冒險。所有這一切都與資本主義的生活環境相抵觸,為世俗的道德和教會的戒律所不容。總的來說,揭露美國地方生活的停滯庸俗及宗教的偽善是小說的主要思想內容。
馬克·吐溫在這部經典作品中,通過湯姆和其歷險經歷,展示了他對所處時代虛偽庸俗的社會規范的矛盾態度,一方面對其深惡痛絕,不吝辛辣諷刺,想要反抗擺脫,一方面對其無所不在的強大力量和重要性有著透徹深刻而又無可奈何的認識。作為一個作家,本人內心的矛盾和好扎,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他的作品中去。
⑦ 《湯姆索亞歷險記》人物性格特點是什麼
1、湯姆·索亞:聰明愛動、智慧、計謀、正義、勇敢乃至領導等諸多才能。他是一個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謀,富於同情心,對現實環境持反感態度,一心要沖出桎梏,去當綠林好漢,過行俠仗義的生活。
2、哈克貝利·芬:聖彼得堡鎮上公認的「野孩子」,父親是個酒鬼,不受約束,但秉性純良,是一個自由自在的流浪兒。
3、波莉姨媽:湯姆的姨媽,心地善良,擔負著撫養湯姆的責任。
4、錫德:湯姆的異母兄弟,循規蹈矩的「模範兒童」,成績好。經常和湯姆作對,喜歡向波莉姨媽告湯姆的狀。
5、瑪麗:波莉姨媽的女兒,湯姆的表姐,善良純朴,天真,富有同情心,公道。
(7)西方小說兒童冒險人物特點擴展閱讀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1876年發表的長篇小說。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於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
小說的時代在南北戰爭前,寫的雖是聖彼得堡小鎮,但該鎮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湯姆淘氣活潑,富於幻想有正義感,為了擺脫現實的種種束縛,充分享受自由的樂趣,打算外出去冒險。所有這一切都與資本主義的生活環境相抵觸,為世俗的道德和教會的戒律所不容。
⑧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尼爾斯的主要性格特點,是人物的性格特點,不是作品簡介,急求!!!
尼爾斯生性粗野,非常頑皮,對讀書毫無興趣,專愛惡作劇,欺負小動物。在這次奇異的漫遊中尼爾斯的心變善良了,當他重返家園時,不僅恢復了原形,而且成了一個勇敢善良樂於助人富有責任感的而又勤勞的男孩子。
在這段奇幻的旅途中,尼爾斯目睹了瑞典各地的風光,也了解了祖國昔日的歷史。除此之外,他還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並反思了自己昔日的所作所為,不由得為此感到羞愧。在這段過程中,他也改掉了昔日的種種惡習,最終變成了一個勇敢善良、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在尼爾斯即將回家之前,一隻貓頭鷹將他誤認為害蟲,並不由分說地把他抓了起來。幸好一個路過的女作家,將尼爾斯救了下來。在聆聽了過往的故事後,這個女作家被驚呆了。在和尼爾斯分別之前,她打算將尼爾斯的遭遇寫成書,以讓更多的孩子能知道尼爾斯的事跡。
(8)西方小說兒童冒險人物特點擴展閱讀:
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筆下的《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本是一本面向兒童的通俗讀物。《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刻畫了一個不愛學習、喜歡惡作劇的頑皮小男孩尼爾斯歷險的故事。
創作背景:
1887年,一位名叫達林的師范學院院長請長期擔任地理、歷史教師的塞爾瑪,寫作一本以小學兒童為對象的通俗讀物,向瑞典兒童介紹歷史和地理。她創作時,心中有一個明確的意圖:「為了教育瑞典兒童熱愛自己的祖國。」
從教育學觀點出發,她認為「只有孩子們了解自己的國家,熟悉祖國的歷史,才能使他們真正熱愛和尊重自己的祖國」。這部長篇童話事實上是被當作教科書的變異品種出版的。
作者為了寫好這部作品,歷時幾年訪遍瑞典大江南北,認真搜集境內各種動、植物的詳細資料,細心觀察飛鳥走禽的生活習性和規律,並且在收集資料的途中也不忘對當地風俗、民間傳說等故事的搜集,這樣就極大的豐富了作品的真實性。
作者很多作品都是以家鄉為故事背景,構想這部童話作品也是她從一次散步經歷中找到的靈感:一次在花園散步時,作者被急聲傳來的「救命」驚呆,一個小男孩正在奮力抵擋朝他猛啄過來的貓頭鷹。而這一幕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