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結局的類型及其作用

小說結局的類型及其作用

發布時間:2022-07-07 18:28:52

⑴ 小說結尾的種類

80年代,開始有很多國外現代詩被翻譯介紹到中國來,記得當時讀到史蒂文森有一首詩叫《觀察烏的十三種方式》,我們都覺得挺好,至少這首詩的名字起得特別好。烏是一種鳥。後來我自己寫小說也有些傾向於以數字命名,比如《拉薩生活的三種時間》、《疊紙鷂的三種方法》,我挺喜歡「三」。今天我用到的是「十三」。

今天的主題是結局,結束;俗話叫收口,「編筐編簍,都在收口」。今天我的命題是「結局的十三種方式」。當然肯定不止十三種了,但是為了湊十三這個數,找到第十三種方式時我就罷手了,沒再繼續找下去。無論你講什麼故事,你都得有結尾,說起來,結尾應該有無數種方式。這里將一些特別經典的方式歸納總結了一下。

1死。

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故事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現只有死亡是最好的結尾。事實上在虛構寫作中,死亡確實是一個非常便當的經常被使用的結尾方式;死尤其能體現傳統的悲劇美學的原則。我不是很清楚地知道悲劇應該怎樣定義,尼采寫過《悲劇的誕生》,說老實話我沒讀過,不知道尼採到底說什麼。我一直覺得魯迅的那個定義很有意思,他說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部分毀滅給人看。對悲劇這樣的定義,我想它和我們用死亡去結束一次敘述的行為可能相當恰切。這種例子不勝枚舉,非常之多。

2大團圓。

剛才我說,假如把《永別了,武器》的結尾改一下,讓卡薩玲生下小卡薩玲,一切像預想的一樣,或者是順產,或者是由一個大夫簡簡單單地把自然產變成剖腹產,總之是讓大人小孩都平安無事,那麼這就變成一個典型的好萊塢模式,就是大團圓。大團圓的結尾我不想羅嗦,因為太多了。好萊塢有一個原則——絕不跟觀眾為難,這可以說是一百年來好萊塢擊潰世界上所有其它電影製作機構而達到全面勝利的最主要秘訣。就是這個大團圓的結局模式。聽上去這很簡陋,但的確百試不爽。好萊塢有一個說法,觀眾自己掏腰包來看你的電影,你為什麼讓觀眾心裡堵著,心裡不舒服地離開電影院呢?這沒有道理嘛,你定要他心裡舒服,他掏錢到電影院里坐一個半小時,絕不是來受折磨的。也正是這樣一個簡單有效、百試不爽的法則導致了好萊塢輕易就擊垮了偉大的法國電影,偉大的瑞典電影,偉大的義大利電影,偉大的德國電影;把它們打得一塌糊塗,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法國是那麼驕傲的一個國家,自由法蘭西是很多年來人類自由的象徵,但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氣質的法國電影,完全不能抵禦好萊塢的沖擊,法國政府不得不以限制進口好萊塢電影這樣笨拙的辦法來保持法國本土電影。這個就不再去多羅嗦了。

3詩意。

這在諸多經典的結束方式中是最多也最容易舉出例子的方式之一。大家都知道的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是特別典型的例子。

我一篇小說《海邊也是一個世界》,也採用了這種詩意的結束方式。故事有些殘酷,發生在知青年代。一對好朋友勒了附近部隊農場里養的一條狗,對方為這條狗上門找他們拚命。這之前他們帶了自己的狗去跟對方的狗打架。自己這條狗比較小,而且在和對方的狗對峙過程中顯出了膽怯。回來之後,他們把像親兄弟一樣的這條狗勒死了,一方面是懲罰它的膽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逃避懲罰。因為他們接著勒死了人家的狗,把狗吃掉;然後他們又勒死了自己的狗,把狗的身體埋掉,把狗頭掛起來。等第二天凶神惡煞般的狗主人來找他們算帳的時候也無話可說——因為昨天這里確實吃過狗肉,這一點已經瞞不掉;但是掛的是他們自己養的狗的頭。那麼他們說是殺掉了自己的狗吃肉,對方狗主人也不好再怎樣糾纏;他們就這樣逃脫了懲罰。

4揭謎。

這也是很習見的結局方式,所有的推理小說結局幾乎都是揭謎,比如克里斯蒂就很典型。克里斯蒂盡管是20世紀作家,但是她小說的美學方式基本上仍是經典的傳統的。作家在開始設置了一連串的謎,構成一個連鎖的巨大的謎團,到最後就像剝筍似的一層一層把謎底揭開。這個也不多說。

5解嘲。

經典的結尾還有一類是喜劇,在文學作品中,喜劇所佔的比重應該超過悲劇,超過正劇。喜劇的結尾大都相似,大部分喜劇都是以解嘲的方式結尾。我想這是因為,既然是喜劇,你就很難以一種很鄭重其事、很壓抑很強烈的方式,來為一個喜劇人物最終畫上句號。

6有去無歸。

可以這么說,這是故意走向虛無的一種美學方式,這種方式有時能帶來傳統悲劇美學的那種悲壯和庄嚴感。特別典型的例子是聖埃克絮佩里的《夜航》。一個試飛員在執行越洋試飛的任務時,飛機的操縱開關失靈,與地面指揮部門失去聯絡;而這時油箱里也只有有限的油量。他一直往前飛,前路漫漫,我們只知道他飛出去了,卻不知道他究竟怎麼結束,根據一般的經驗判斷,他應該是墜海。但是誰也不願意簡單地把結局定位到墜海。聖埃克絮佩里在《夜航》里把主人公的結局就這樣撂下了,完全不管他到底去了哪裡。然而有趣的是,聖埃克絮佩里個人生命的結局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呈現的。作家自己也是試飛員,在一次試飛任務中,他突然走入虛無,再也沒有任何音訊。這種有去無歸的方式,這種突然墮入虛無的消失,充滿了悲壯的美感。埃克絮佩里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個謎。

7夢魘。

我們東北話里有時會說,誰誰誰被魘住了。魘住了就是在夢里沒出來。人在日常生活中會有這種情形。夢魘也是我們在20世紀小說里見得特別多的一種方式。我以前說過我的《虛構》,講一個在麻瘋村裡的故事。寫這篇小說那段時間,都是在夜裡寫,那時我在北京廠橋一個招待所里住了十幾天。我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虛構》會寫成這個樣子,後來我仔細想了一下,當時我剛從西藏回來,一時還不能很適應,尤其是像北京這種大都市裡的喧囂。好像一到白天,一點感覺都沒有,我一定得在夜間才能寫作。後來發現夜裡寫出來的東西和白天寫出來的東西特別不一樣。你們自己也可以嘗試一下,你會發現你個人的寫作在白天和夜晚會有很大差別。我說夜的感覺實際就是夢魘的感覺,你在夜裡寫作的時候,不經意間會帶上這種感覺。現在重讀《虛構》,我發現《虛構》本身就像一個白日夢,這個故事真是不可思議。小說剛發表不久,王安憶就跟我說,明知道寫的都是假的,但是讀起來總覺得像真的。尤其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結尾,結尾的時候等於用夢一下子把整個故事都消解掉了。進入麻瘋村那天是五月三號,「我」特別疲倦地進入麻瘋村,但是醒來的那個早上是五月四號。「我」是在公路旁一個道班裡醒過來的,那麼在麻瘋村裡度過的幾個日日夜夜,居然在日歷上都不存在。我忽然發現這等於是——寫小說的這個過程和現在讀這個小說的過程、和主人公在小說里經歷的時間,這些全部都不存在,全部以夢的方式呈現。實際上你看到小說最後,根據小說文本,你可以這么判斷,主人公在西藏走到路邊某一個道班的時候,進去睡了一覺,在這一覺里,他自己做了一場大夢,被夢魘著了,才惹出這么一篇小說。

8循環往復。

在80年代的時候,現代西方的哲學思潮和哲學專著開始被大量翻譯進來。我記得有一本書專門談「怪圈」,一個德國版畫家好象叫艾舍爾,他畫了一種圖形,這圖形很怪。比如看上去他畫的是一條河,河水是往下流,可是流來流去不知怎麼,河水雙流回到開始那個地方。當然他畫的還不是河水,他畫的大部分是建築,其實他就是利用視覺差,製造出一種有循環往復無盡之妙的圖案,可能在音樂中也有類似的情形,我自己一點不懂音樂,我聽搞音樂的朋友說,《卡門》里有這種很奇怪的循環。

9得而復失。

有個成語叫「失而復得」,而在20世紀敘事結構里有一個反其道用之的方式——「得爾復失」。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老人與海》。看《老人與海》,最後簡直會覺得莫名奇妙。而且你會覺得他們的漁夫跟我們的漁夫不太一樣,是不是上帝對待我們中國這邊的海有些不公道呢?海明威小說里寫到的這種馬林魚我們好像捕不到。他們很小的漁船居然就能捕到重幾千磅的大馬林魚,而且在他們的海灘上經常有這種魚的骨架。老漁夫桑地亞哥費了那麼大的力量,歷盡千辛萬苦,結果卻只帶回去一具毫無用處的魚骨架,因為類似的魚骨架在海灘上不是一兩具,漁民們捕完魚取下魚肉後,經常就把魚骨架留在海灘上。

10走出敘事人視野。

剛才我講的「有去無歸」是導向虛無的一種結局方式,但它充滿了悲壯感,還有一種方式是索性走出敘事人的視野,故意地消失掉。這和「有去無歸」走入虛無的方式還有不同,它可能更多呈現出無奈。毛姆的傑作《刀鋒》就是以這樣的方式結尾,據說《刀鋒》的主人公拉里是以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為原型。拉里的結局方式是典型的走出敘述人視野。拉里忽然不見了,敘述人從此再也追蹤不到他,敘述人對他可能的行蹤作了若干假設。但是最後他說,「這些不過都是我的假設,拉里究竟在不在這世上,我也不知道,因為他已經走出我的視線。」

11以死亡來終止。

我前面講過博爾赫斯的《等待》,類似的例子很多。這個方式和我在這次課上一開始說到的死亡結局是不同的,那個是屬於傳統悲劇美學的范圍,是以死亡把人生有價值的部分毀滅給人看,而這個不是。《等待》里的主人公,他活著跟死了沒有太大差別,他死了跟活著也沒有太大差別,他早就把生和死本身模糊了。海明威說,一個故事講到沒辦法結束的時候,只能讓主人公死掉,沒有別的方式。《等待》是很典型的例子,你甚至可以說,他這個死亡是自己找來的。類似的例子還有像海明威的《殺人者》,雖然安德瑞森作為殺手的目標在小說里沒有被殺;殺手在餐館等他,但這天他沒出門,沒去餐館,所以他逃過一次。但是我們讀了小說之後,我們覺到的是,他終究難逃追殺,他的命運和《等待》里主人公的命運基本上是一致的。一個故事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於故事本身的無奈,使得故事的結束只能停留在死。

12歪打正著。

這可以說是特別能顯示生活荒謬性的一種結局方式。歪打正著的方式在古典主義小說中也有運用,但不強烈,典型的兩個例子是被譽為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兩個大哲學家薩特和加謬。薩特的小說《牆》是詮釋他的「人生荒誕」這個哲學命題的特別明確的例子。主人公是個革命者,主人公被俘了。本來他肯定是要被槍斃的,他拒絕配合,但是到最後臨刑之時,他想反正免不了要被處死的,何不要弄他們一下,他就順嘴胡謅了一通,說你們要找的那個人我現在告訴你們他的下落,他就藏在一個古墓里,他完全是想趁最後的機會嘲弄一下敵人。結果在他等著被處決的時候,突然傳來命令要釋放他;他自己都糊塗了,不明白為什麼要釋放自己。敵人告訴他,跟據他提供的情報,他們來到古墓,正好那個人拿槍還擊,於是他們一下子把他擊斃了。前面他完全是順嘴亂說,他根本不知道敵人要他交待的那個人剛好真的在古墓里。居然被他說著了,典型的歪打正著。我以前講到過的加謬的名劇《誤會》,情形差不多,也是典型的歪打正著。

13迷失。

我還是把這最後一個方式湊上。博爾赫斯的小說里有大量的以迷失作為結局的例子,很出名的有一篇小說叫《沙之書》。有一個人上門推銷書,他說他有各種版本的《聖經》,「我」說「我」不缺《聖經》,然後他說他有一本書叫《沙之書》,他把書拿出來讓「我」看。這本書沒有頁數,任何一頁都不會重復,沒有任何秩序,無始無終。當然這是個哲學小說。一開始「我」還充滿熱情地看這本《沙之書》,看到最後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沒有意思;這種東西太玄了,於是「我」想讓它消失掉。因為我供職在一個圖書館里,這時我想到一句話,「藏匿一片樹葉最好的地方是森林」。於是「我」把這本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奇書,隨便放到了圖書館里一個書架上,「我」故意不記是哪個架子,那麼這本書一下子混跡於圖書館浩瀚的書海里,書本身變成了一顆渺茫不可尋的沙粒。「我」有意地讓這本書迷失在一個龐大的國立圖書館里。

再回到卷首語——

馬原:

80年代,開始有很多國外現代詩被翻譯介紹到中國來,記得當時讀到史蒂文森有一首詩叫《觀察烏的十三種方式》,我們都覺得挺好,至少這首詩的名字起得特別好。烏是一種鳥。後來我自己寫小說也有些傾向於以數字命名,比如《拉薩生活的三種時間》、《疊紙鷂的三種方法》,我挺喜歡「三」。今天我用到的是「十三」。

今天的主題是結局,結束;俗話叫收口,「編筐編簍,都在收口」。今天我的命題是「結局的十三種方式」。當然肯定不止十三種了,但是為了湊十三這個數,找到第十三種方式時我就罷手了,沒再繼續找下去。無論你講什麼故事,你都得有結尾,說起來,結尾應該有無數種方式。這里將一些特別經典的方式歸納總結了一下。

後記:不管是什麼結局,死亡也好,迷失也好,還是要看和小說的匹配度,不可輕易加上結局

言情小說首頁 > 都市小說 > 職場勵志 > 寧氏小說課http://novel.hongxiu.com/a/545705/6079165.html

⑵ 小說結尾一般有啥作用

小說結尾一般有那些作用:
小說的結局分析
出人意料的結局。好處:
內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如石破天驚,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項鏈》
結構上,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項鏈》,直到結尾才點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項鏈時主人一口答應,還項鏈時主人沒有打開盒子檢查等,暗示了項鏈是不值錢的。
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如《葯》華小栓、夏瑜的死(悲劇)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沒有發動群眾。
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葯》
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葯》寫華小栓吃了人血饅頭後的死,突現了群眾(華老栓)的愚昧性格。
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讀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從表達效果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
從閱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戰爭,反映出人類嚮往和平美好生活的願望。
結尾留下空白的結尾
留下了
「空白」給讀者想像,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細節描寫的作用如下:
典型的細節可以刻畫人物性格\
追求\愛好。
典型的細節可以深化主題。
典型的細節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愛好。
典型的細節可以深化主題。
典型的細節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營造一種氛圍

典型的細節可以渲染時代氣氛、地方特色。
造典型的環境,渲染人物心情氛圍

⑶ 小說結尾的作用

其作用往往是卒章顯志或進一步深化主題,使文章自然收束。結尾段在文章中地位重要,一般都依前文自然寫出。其寫法形式多樣,要因文章的體裁和內容而定。這種段落要寫得文筆干凈利索而又餘音繞梁。

文章的最後幾句概括全文內容,並進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觀點。

首尾照應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句上,達到再次肯定或強調的效果。

用反問句結尾:雖然形式是疑問句,但意義是肯定的,具有很明顯的強調作用,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提出展望或希望:對未來提出展望或希望,號召讀者為此而行動。

(3)小說結局的類型及其作用擴展閱讀

結尾技巧

1、自然結束

在把內容表達完了之後,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設計蘊意深刻的哲理語句。

2、畫龍點睛

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結束時,以全文的內容為依託,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煞尾時,把寫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這種結尾方法又稱「卒章顯志法」。

3、抒情議論

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緒,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4、首尾呼應

結尾與開頭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復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理上的美感,產生一種首尾呼應,渾然一體的感覺。

5、點化主題

有些記敘文的結尾,同時要提示讀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題,但是作者不是用邏輯思維的方式直截了當表述出來,而是用比喻、象徵等形象化的方式加以暗示,給讀者留下一片想像的餘地,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悟,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6、描寫結尾

以人物描寫或景物描寫結尾,往往會在朴實中渲染一種或恬淡、或哀傷、或明麗、或迷濛的意境,表現出一種詩情畫意。

⑷ 小說結尾的六種形式是什麼

小說結尾的六種形式:

1、出乎意料型結尾:突生波瀾,震撼人心,照應前文,不突兀。

2、戛然而止型結尾:留下空白,給讀者想像空間,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3、悲劇型結尾:深化主題,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喜劇型結尾:耐人尋味,給人以喜悅欣慰之感,表達美好願望。

4、悲劇結局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5、令人喜悅的結局從表達效果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從閱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戰爭,反映出人類嚮往和平美好生活的願望。

6、下空白的結尾留下了「空白」給讀者想像,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⑸ 一般文章的結尾都有哪幾種形式

首尾呼應式的結尾: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這樣的結尾與文章的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形影相成,前呼後應,自然將文章有機地連貫起來,給讀者以水乳交融的感覺,同時也會再次把讀者帶入文章的深遠的意境中。

抒情議論式結尾: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警言》「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移和恥辱",這是充滿作者感情的抒情兼議論式的結尾,在這個結尾里,彷彿那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之情款款未盡。

人物描寫式的結尾都德的《最後一課》「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這是小說的故事的結局,也是文章的結尾,作者用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描寫,將讀者帶到了那個時代,深深地刻在心裡和腦中。

(5)小說結局的類型及其作用擴展閱讀:

開頭寫作技巧:

開門見山式:所謂「開門見山」,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的是寫文章時直截了當入題的一種寫法。如《談骨氣》一開頭就亮出觀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由於這種寫法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所以應為考場作文開頭的首選方法。

背景漸入式:自然科學告訴我們宇宙是一個大系統,社會科學告訴我們,人類社會又是一個大系統。一棵樹是在一座森林的系統之內,一片葉又屬於這棵樹的系統。一個人屬於社會這個系統,一根指頭又屬於這個人的系統。

設問置疑式:先倒敘事情的結果,設置懸念,或先設問破題,引起說明或議論。其目的是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關注,激發讀者的興趣,同時增加文章的曲折,顯現文章的布局之美。這種開頭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頻率很高。



⑹ 怎樣分析結尾的作用

小說的結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思維方向)好處: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如石破天驚,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2.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②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這種結局符合人們的閱讀心理.人們閱讀小說,目的是要得到快樂;因為真實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樣缺多圓少,所以才希望文學的夢境結局是圓滿的,以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
②從閱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戰爭,反映出人類嚮往和平美好生活的願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尾.它留下了 「空白」給讀者想像,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5..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⑺ 小說結尾類型及作用,幫我解答,見問題補充

1、突生波瀾,震撼人心;照應前文,不突兀。
2、留下空白給讀者想像空間,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3、深化主題;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
4、耐人尋味;給人以喜悅欣慰之感;反應美好願望。

用自己的話總結的,希望幫到你~望採納~

⑻ 小說結尾的六種形式是什麼

小說結尾的六種形式是如下:

1、出乎意料型結尾:

突生波瀾,震撼人心,照應前文,不突兀。

2、戛然而止型結尾:

留下空白,給讀者想像空間,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3、悲劇型結尾:

深化主題,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喜劇型結尾:耐人尋味,給人以喜悅欣慰之感,表達美好願望。

4、悲劇結局:

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5、令人喜悅的結局:

從表達效果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從閱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6、下空白的結尾:

留下了「空白」給讀者想像,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⑼ 小說結尾一般有那些作用

1、【比喻式結尾】 結尾的方式之一,古稱「喻結」,是在結尾處運用生動的比喻對全文的思想內容、事理情感作形象的概括和具體的表現,以激發思考,引起聯想,加深讀者對文章作品的理解。

2、【問句式結尾】 結尾的方式之一,古稱「問結」,是在結尾處用問句收束。

一、設問作結,自問自答,在前文分析敘寫的基礎上,或推問結論,或表達深刻的思想。

二、反詰句作結,對文章內容加倍肯定,突出強調,有問無答,結得有力。

三、設問和反詰同時並舉,以發揮兩種問句作結的雙重作用,先設問逐層深入,引出中心,以反問充分肯定,發人深省。如《岳陽樓記》。四、疑問作結,提出求答,把思路延伸到文外,引發讀者思考作答,含蓄親切,富於韻味。



(9)小說結局的類型及其作用擴展閱讀:

小說劇情發展的推動力:

1、主動:內心情感的自發表現,滿足需求和慾望。

心懷美好、痴情,就會自發主動、自然而然的產生美好、痴情的言行,而不是為了什麼目的。滿足需求和慾望,也會自發主動的做事。只要有事可做,就有事可寫,這樣劇情就會向前發展。

2、被動:解決問題和危機,矛盾沖突。

問題或危機來了,不得不解決,這就有事可寫了。

故事發展是起伏的:平靜的生活過久了,問題或危機就會出現,解決問題或危機,重獲平靜的生活,過段時間新的問題或危機又來了。小說中,陽光過後,必有風雨,風雨過後,必有陽光。

閱讀全文

與小說結局的類型及其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主叫蘇糖男主姓蕭的現代小說 瀏覽:237
男主角紈絝裝傻充愣的小說 瀏覽:794
穿越小說主人公叫蕭銘下載 瀏覽:466
權利暗戰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742
主角人工智慧女僕小說 瀏覽:338
楊皓是哪個小說主角 瀏覽:966
出版青春校園小說推薦 瀏覽:59
女生版穿越小說排行榜 瀏覽:718
醜男逆襲的校園小說 瀏覽:847
花式寵妻總裁霸愛成婚小說 瀏覽:106
熟女丁香人妻小說全集 瀏覽:112
女主角大於20個的小說 瀏覽:435
女主角小名葉小九小說名字 瀏覽:189
主角百世輪回的小說 瀏覽:384
帝王心術同作者的其他小說 瀏覽:522
三人成狼小說寫的是什麼 瀏覽:297
上千章好看的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204
愛倫坡詩歌和短篇小說的特點 瀏覽:361
小說人物華曦 瀏覽:822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小說txt百度雲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