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現代小說《圍城》主人公是誰
我國現代小說《圍城》主人公是方鴻漸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一艘郵輪正從法國向中國駛來,船上有一批中國留學生,都是剛從歐洲學成回國,這其中包括小說的主人公方鴻漸和他的同學蘇文
紈。方鴻漸在讀高中時隨家裡做主定了婚,有了掛名丈人,由於他的未婚妻逝世,他的丈人就把為女兒籌備婚禮的錢給他,資助他去歐洲留學。油輪在海上行駛,方
鴻漸在油輪上還認識了一位澳門女子鮑小姐,兩人交情像熱帶植物那樣飛快生長,鮑小姐引誘方鴻漸,而且麻利地甩掉了他。方鴻漸回到上海後,在掛名丈人的點金
銀行里兼差,乏悶無聊,就去找蘇小姐,在蘇小姐的家中,認識了蘇小姐的表妹唐曉芙,並熱烈地愛上她。求愛遭拒後,他滿懷痛苦跟著趙辛楣、李梅亭等人去湖南
三閭大學教書,同行還有顧爾謙、孫柔嘉。一行人在旅途中遭遇各種顛簸,才到達目的地。到了三閭大學,學校內教職工勾心鬥角、相互傾軋、爭風吃醋,種種丑象
讓趙辛楣、方鴻漸十分反感,先後離開。方鴻漸被學校解聘後,和孫柔嘉一同離開三閭大學,在趙辛楣的勸說下,兩人選擇在香港結婚。兩人結婚後回到上海,趙辛
楣推薦方鴻漸到報館當資料室主任,孫小姐去姑媽的廠里做事。在上海,方鴻漸受盡人情冷淡,倍感凄涼,又因戰事迫促,想要離開上海到重慶去尋找機會,由此和
柔嘉產生了分歧,最後導致婚姻破碎。
到此,一段關於方鴻漸的婚姻人生的圍城就結束了。《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有趣、也是含意最豐富的一部小說。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講述了男主人公方鴻漸留學回國後,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圍城這個深刻的哲學命題。
⑵ 小說《圍城》結局方鴻漸是死了還是沒死,有點小看不懂。
方鴻漸這個人最後沒有死。「死亡的榜樣」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方鴻漸最後選擇了對圍城的妥協 無論是出走還是回來 他都接受了那個老鍾的嘲諷 所以有種行屍走肉的感覺。人雖活著,但心已經死了,就像臧克家寫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一樣。
⑶ 方鴻漸是哪部現代小說中的主人公
錢鍾書的 圍城
簡介
故事主人公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最後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四年後與蘇文紈乘同一條船回國。同學的時候,蘇文紈並沒把方鴻漸放在眼裡,她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身為女博士,她反覺得崇高的孤獨,沒人敢攀上來。這次同船回國對方鴻漸的家世略有所知,人也不討厭,似乎也有錢,已准備向方鴻漸示愛。但因為稍微矜持了一點,方鴻漸竟被已有未婚夫的鮑小姐引誘了去。蘇小姐妒火中燒,罵他們無恥。然而鮑小姐剛剛下船,她就馬上打扮得裊裊婷婷來找方鴻漸。
回到上海,方鴻漸住在已去逝的未婚妻周淑英家。周淑英的父親是上海點金銀行的經理,就是周家出錢讓方鴻漸出國留學的。周太太向方鴻漸打聽蘇小姐,並希望認他的太太為乾女兒,這讓方鴻漸很驚慌。方鴻漸回到本縣探望自己的父母,聽說方家留洋的博士回來了,當地的校長想請方鴻漸為學生們做一次演講,誰知方鴻漸竟對學生們大講特講起鴉片和梅毒來,這讓校長很尷尬。
方鴻漸回到上海,出於禮貌去拜訪蘇文紈,在蘇家認識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和趙辛楣。趙辛楣的父親跟蘇文紈的父親是同僚,辛楣和文紈從小一起玩,辛楣對文紈一往情深,可蘇文紈的心思卻在方鴻漸身上,趙辛楣與方鴻漸初次見面,就產生醋意。方鴻漸借看蘇小姐為名去看唐曉芙,並暗中與唐曉芙戀愛。而趙辛楣和「新派詩人」曹元朗卻與他爭風吃醋,蘇文紈也希望藉此來抬高自己的身價。而趙辛楣也真的醋意大發,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掃方鴻漸面子的機會。在一次聚會上,故意將方鴻漸灌醉,讓方鴻漸當著蘇文紈的面出醜,蘇小姐對方鴻漸表示關心,並送方鴻漸回家,這讓趙辛楣感到很失望。
方鴻漸在報館里的差使沒了,趙辛楣為了讓他遠離蘇文紈,介紹他到三閭大學去任教,而三閭大學的校長高松年一再催趙辛楣到三閭大學任政治系主任,他被蘇小姐拒絕後就答應了。
趙辛楣、方鴻漸、孫柔嘉、李梅亭四人費盡了周折終於到了三閭大學。三閭大學是為了躲避戰亂而重新組建的學校,學校只有一百五十八位學生,剛剛聘好的教授十之八九託故不來了。因方鴻漸的學歷中沒有學位證書而被聘為中文系副教授。
方鴻漸在一次晚宴上聽范小姐說陸子瀟追求孫柔嘉,給孫小姐寫了好多信。這件事彷彿在復壁里咬東西的老鼠,攏亂了他,他想自己並未愛上孫小姐,何以不願她跟陸子瀟要好?孫小姐有她的可愛,不過她嫵媚得不穩固,嫵媚得勉強,不是真實的美麗。孫柔嘉已有意於方鴻漸,故意就此事向方鴻漸請教處理辦法。方鴻漸對孫小姐雖然還只是朦朦朧朧有些好感,卻下意識起了妒意,建議孫小姐將陸子瀟的情書,不加任何答復地全部送還。
趙辛楣與中文系主任汪處厚的年輕太太有了越軌交往,而老校長高松年也對汪太太抱有非分之想,就向汪處厚揭發他們的私情,趙辛楣只得離開三閭大學。他到了重慶進了國防委員會,頗為得意,比起出走時的狼狽,像換了一個人。
趙辛楣走後,方鴻漸也不想在三閭大學呆下去了,自己籌劃著退掉高松年的聘書,並在信中痛痛快快地批評校政一下,藉此發泄這一年來的氣憤。誰知他並未接到聘書,孫小姐倒是有聘約的,連薪水也升了一級。孫柔嘉退掉聘書與方鴻漸一同離天三閭大學。
方鴻漸想從桂林坐飛機到香港,然後再回上海,寫信讓趙辛楣給他弄飛機票,趙辛楣回信說他母親也要從重慶到香港。方鴻漸與孫柔嘉在香港舉行了婚禮,在香港遇到趙辛楣和蘇文紈,而此時的蘇文紈已是曹元朗的夫人了。蘇文紈怠慢了方鴻漸和孫柔嘉,孫柔嘉感到受了委屈,回到旅館免不了與方鴻漸大吵一頓。
回到上海後,孫柔嘉不想立刻去婆家,要先回娘家,婆婆嫌孫柔嘉架子太大,不柔順。對她初次見面沒有給公婆叩頭也耿耿於懷,因而常常敲側擊、指桑罵槐地撩撥她和兒子的關系。柔嘉有兩個妯娌,本來矛盾重重,但有一次聽見公公誇孫柔嘉是新式女性能自立的話,便馬上把她認作共同的敵人,盡釋前嫌,一致對外。孫柔嘉做夢也想不到她成了妯娌二人的和平使者。她們不僅背後對孫柔嘉挑剔誹謗,當面說話也常常暗藏機鋒。
孫柔嘉和方鴻漸二人之間也總是爭吵不斷,他們都想按著自己的意志行事,結果經常發生沖突。他們為了擇職吵,為了親戚吵,為了朋友吵,甚至無緣無故,為了隨便一句話也要吵。夫妻結合猶如冤家相逢,互相把對方當作出氣筒。柔嘉讓鴻漸到她姑母的廠里去做事,而鴻漸想到重慶去找趙辛楣,兩人為此事又大吵一頓,最後鴻漸離家出走。一個人在大街上閑逛,最後還是決定回家與柔嘉和好,等他到家時發現柔嘉已經走了。
⑷ 方鴻漸是哪部作品的主人公
方鴻漸是小說《圍城》的主人公。作品著重寫了他和幾位女性的瓜葛,以及他從上海轉至內地三閭大學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像。
人物介紹
方鴻漸的性格特徵是:既善良又迂執,既正直又軟弱,既不諳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鴻漸的思想性格,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當時一部分較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⑸ 方鴻漸是哪部作品的主人公
《圍城》。
方鴻漸是錢鍾書長篇小說《圍城》的主人公。與其他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一樣,《圍城》也深受誤解直至今日。人們談到它時,總愛復讀楊絳稍嫌草率的結論:「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慾望大抵如此。」
這話說得對,又不完全對——《圍城》的主題,當然有關「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但你有沒有想過:小說原著里真正令到「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的那座「圍城」,可能既非「婚姻」,亦非「職業」,而是方鴻漸自己。
或更准確地說,是方鴻漸的性格與理想。
內容介紹
圍城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
方鴻漸在歐洲游學期間,不理學業。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並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在船上與留學生鮑小姐相識並熱戀,但被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大學同學蘇文紈。
到達上海後,在已故未婚妻父親周先生開辦的銀行任職。此時,方獲得了同學蘇文紈的青睞,又與蘇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鍾情,整日周旋於蘇、唐二人之間,期間並結識了追求蘇文紈的趙辛楣。方最終與蘇、唐二人感情終結,蘇嫁與詩人曹元朗,而趙也明白方並非其情敵,從此與方惺惺相惜。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
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於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由於方鴻漸性格等方面的弱點,陷入了復雜的人際糾紛當中。後與孫柔嘉訂婚,並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
婚後,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並激化。方鴻漸辭職並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⑹ 方鴻漸 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方鴻漸是《圍城》中的主要人物,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一事無成。首先,他不學無術,懦弱無能,總是依附於別人。其次,在愛情婚姻方面,始終採取應付、逢場作戲的游戲態度。但他終有一顆愛國之心,為人正直,不獻媚,不肯投靠權貴,他自視頗高,品位不凡,憤世嫉俗,實際卻做不成什麽具體的工作,「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這正是許多小知識分子的共同命運。關鍵詞:方鴻漸;性格特點;懦弱無能;逢場作戲;憤世嫉俗;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小說《圍城》不得不說是一部標新立異、藝術特色鮮明的小說。書中描寫了當時社會上層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他們雖滿懷理想,然而在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卻過著精神空虛、靈魂猥瑣、蠅營狗苟的生活。小說以方鴻漸為主線,著力描寫他在愛情、事業、婚姻、家庭四個方面的生存困境。如果將主人公方鴻漸所有的人生經歷簡化一下,不難看出,他總是不斷地沖出一座圍城然後又陷入另一座圍城。就這樣反反復復地出城再進城,然後再出城再進城……永無止境。這一切並非他本人自己的選擇,他的一切行為都是被動地逼上樑山,並不是自覺的行為。他處在一種盲目的狀態。幾乎是受某種本能的支配,也可以說是命運的牽引,使他進出於各種城堡之間,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都是他性格內在的缺陷所造成的,本文從多個方面來揭示方鴻漸的性格特徵,從而深刻、全面地理解方鴻漸這個人物形象。一、 不學無術、懦弱無能,總是依附於別人方鴻漸這個人,原是個太平凡的性格,從頭至尾,毫無特殊顯著之處,好不見好,可也找不出一絲一毫的壞處來,看來看去,只是個無用無能,既可憐卻又不足惜。他總是受外部力量的支配,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恰如錢鍾書先生在小說中所說的那樣「好比頭驢子,鼻子前面掛著一個胡蘿卜,它總是被眼前的胡蘿卜引著向前走。」懦弱的方鴻漸不是如此,他雖然竭盡全力,卻不能擠進上層社會只能徘徊在「圍城」內外,總是依附於別人來改變自己的生活,自己卻無能為力。文章的一開頭便點穿了說「它是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里從社會系轉哲學系,最後又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但他卻非常幸運,在父親的堅持下和一個同鄉女子定下婚約。雖然他對那女子缺乏認識,但對婚約略示反對後即表同意。幸而那女子不久就死去,而她的父親為了紀念獨生愛女,就將准備作為嫁妝的款項供他出洋深造。方鴻漸到了歐洲,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第四年春天看銀行里只剩四百多磅,就計劃夏天回國。他無意去爭取學位,但自覺得需要購買個假頭銜來滿足父親及已故未婚妻的父親的期望,於是,他在愛爾蘭人的手中買了一張所謂「克萊登」大學的假文憑。回國後,他岳父為他學成歸國在報上登載了一則啟事,使縣立中學的校長知道本縣出了一位「方博士,」並直接導致了一場大笑話,暴露了他淺薄、寡陋的本相。父親的老朋友本縣省立中學呂校長請方鴻漸向學生演講「西方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之影響及其檢討。」此時的方鴻漸才感覺到自己的才疏學淺,翻了三、五本歷史教科書,才湊滿一千多字的演講稿,但辦事玩世不恭的方鴻漸卻忘帶了講演稿,面對台下滿滿的男女學生,他大言,只有兩種西洋東西在整個中國社會里長存不滅。一件是鴉片,一件是梅毒,鬧出了大笑話,縣里人還盛傳方家留洋回來的兒子公開提倡抽煙狎妓,方鴻漸還因此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柄。使他無臉面繼續留在縣里,於是,回上海寄居在岳父家裡,過著資產階級闊少爺的慵懶生活,沒有能力,只得在岳父的點金銀行里掛名,但他行事自我得罪了他賴以生存的周氏夫婦,最後只能靠把他視為「情敵」趙辛楣的舉薦下南下「三閭」大學去教學。在「三閭」大學,他的懦弱無能更是表露無疑,也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他竟然模仿名教授上課從來不點名的風度,表示學生來不來聽課,他滿不在乎。可是到頭來弄巧成拙,聽課者愈來愈少,逼得他趕忙收起名教授的架勢。為了掩蓋他的無知,他還發明了多寫板書以「殺死時間」的辦法,給了那些互相嫉妒、相互拆台的「同事們」借題發揮的機會,多虧趙辛楣的關照,他才能在這種充滿爾虞我詐、結幫營私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然而,事事難料,趙辛楣因為汪太太的關系遠走重慶,使方鴻漸失去了趙辛楣這個靠山。並且趙因走之匆忙而將一本「拉斯基」作的毛書《共產黨主義論》留給了方從而給校方找到了不續聘方的借口,導致方再次失業窮途末路。原本無意在內地結婚的方與孤苦無依的孫柔嘉頓時惺惺相惜,一時無奈走到了一起。回上海途中,也是因為在趙辛楣的勸說下,方才與孫柔嘉在香港結的婚,回上海後,又是因為趙辛楣的關系才使方鴻漸在上海華美新聞社工作,彷彿趙辛楣就是方的「拐杖」,只有依靠趙辛楣他才能在社會上生存,從來不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只有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自己卻無法掌握,直到小說結束當他的婚姻破裂時,他還是憧憬著到重慶找他的「靠山」趙辛楣開始他的新生活。作家還通過周圍人物對他的評價,來強調和渲染方鴻漸的這一性格。他的好朋友趙辛楣在即將結束赴三閭大學的艱辛旅程時當著他的面說:「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他的妻子說他:「總喜歡自作聰明,結果無不弄巧成拙。」孫柔嘉的姑媽陸太太對他說:「能力和資格坦白的瞧不起,」並說他:「本領沒有,脾氣倒很大。」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認定他:只是個各國游盪的『游學生』。教授劉東方夫婦認為他:本領太糟,人還伶俐。就連老夫婦聽說兒子賺的錢沒有媳婦多時,這才覺悟到「這種丈夫還能振作乾綱么?兒子坍盡了天下丈夫的台,」於是方遁翁長嘆道:「兒子沒出息,讓他去吧!」如此等等。這些人物都從自己的角度揭示方鴻漸的懦弱無能的性格特徵。二、 在愛情婚姻方面,始終採取應付,逢場作戲的游戲態度《圍城》中寫了方鴻漸愛情婚姻方面的比重大,頗具離奇色彩,其中對於「婚姻城堡」的理解也頗有見地,耐人尋味。方鴻漸出身於封建鄉紳家庭,身上帶有不少紈絝子弟的劣性——對待愛情逢場作戲,見異思遷,缺乏定型。加之,受西洋文化的不良影響,在愛情婚姻方面表現得特別隨意,他先後同四個女性發生過感情糾葛。但最終都如一場游戲,草草結束。(一)、同「鮑小姐」的一夜之歡在回國的郵船上,他被同船的鮑小姐所引誘,鮑小姐著裝暴露、性感,因此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非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這樣一位風流、追求時尚的女子,方鴻漸心裡很清楚鮑小姐並非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女子,「他只覺得自己要鮑小姐,並不愛她。」只是出於自己的一時沖動,或者說是本能的需要,「不愛她」卻和她發生了說不清的關系。他自己被鮑小姐玩弄,反而自鳴得意。待到明白,他又安慰自己「並沒吃虧,也許還佔了便宜。」 方鴻漸自作聰明的解釋,恰恰暴露了自己內心的齷齪。(二)、同蘇文紈似是而非的戀愛方鴻漸認為蘇文紈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頭腦,有身份,和她一起上戲院、飯館並不失自己的面子。」當他自知被鮑小姐拋棄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就拿蘇小姐聊以自慰。但方鴻漸認為他和蘇文紈不可能在一起,「自信對他的情誼到此為止,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無論彼此的距離怎麼近,拉得怎麼長,終合不攏一體。」他不願意在和蘇小姐見面,但住在上海岳父家覺得生活太無聊,「現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於是抱著「先要圖眼前的舒服」的心理,又主動地去看蘇小姐。在蘇家他認識了趙辛楣,他從小和蘇文紈青梅竹馬,從小就喜歡蘇文紈,長大了自然成了她忠實的追求者。蘇文紈為人居高自傲「喜歡趙、方二人鬥法比武搶自己。」方鴻漸自知辛楣把他當情敵,也不跟辛楣解釋,使自己捲入「三角」戀愛的旋渦中。因此趙辛楣對他很不友善,有一次惡欹意把他灌醉,讓他在眾人面前出醜。為了能自己獨霸蘇小姐,趙辛楣暗中破壞,讓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聘了方,好教蘇小姐跟鴻漸疏遠。從而致使方從此惡夢連連,所以說方鴻漸悲劇的命運也跟他咎由自取是離不開的。(三)同「唐曉芙」的真摯愛情方鴻漸百無聊賴之餘去找蘇文紈,在蘇府邂逅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她清純的外表,活潑的性格深深吸引了方鴻漸,方鴻漸對這個「摩登文明社會里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一見鍾情,在以後的交往中,兩人更是彼此欣賞,迅速投入熱戀之中,這也是方鴻漸在全書中唯一過的一段舒心的日子。在唐小姐應允了方鴻漸共進晚餐的邀請後,「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米粉的線條,沒有粘性,拉不長。他的快樂從睡夢里冒出來,使他醒了四五次,每次醒來就像唐曉芙的臉在自己的眼前,聲音就在自己的耳朵里。他把今天和她的談話一字一句、一舉一動都將心慰貼著,迷迷糊糊的睡去,一會又驚醒,覺得這快樂給睡埋沒了,忍住不睡,重新溫一遍白天的景象」這是何等痴情和喜悅啊。可惜,他卻一直鼓不起勇氣和蘇小姐分手,而蘇小姐日夕期待著他向自己求婚。待他最後攤牌的以太遲,盛怒的蘇小姐惡意對表妹說鴻漸是個騙子和惡棍。他去看唐曉芙時她還為這消息生氣,他默默聽著她的責罵和譏諷,沒有辯白,也沒有盡全力去補救過失,一段美好的戀情終因自己缺乏堅持到底的勇氣而告終,只能成為他和唐小姐心中一生也撫不平的傷痛。(四)同「孫柔嘉」毫無愛情基礎的婚姻方鴻漸愛得是唐曉芙那樣的清純女子,而孫柔嘉恰恰不屬於這種類型。她是一個長相極其平凡的女子,沒什麼興趣,但卻有自己的主張。他初遇方鴻漸,正是他戀愛失敗,事業不順,心裡最空虛的時候,它正如趙辛楣說,像一條大魚,很有心計很有耐心的張開大口,等待方落入自己的口袋中。方鴻漸在爾虞我詐的三閭大學里更感疲憊,沒精神對付,所以面對李梅亭、陸子瀟的冷嘲熱諷,才堅定了與孫柔嘉「聯盟」的決心,孫柔嘉才如願以償地俘獲了方鴻漸,但也表明他們的婚姻缺少堅實的基礎。但訂婚一個月,孫柔嘉並不像表面看到的,是那樣柔弱的女孩兒,它不僅很有主張,而且堅持用自己的主張去影響別人,他內心深處的佔有欲極強,她視丈夫為自己的私產,一結婚就要對方時時守著自己,不能再有自己的世界。她曾多次追問方鴻漸在她之前和蘇文紈、唐曉芙的關系,雖聲言自己不會吃這種陳年老醋,但方鴻漸從他的臉色上還是慶幸自己隱匿了一大部分。如果說上述是倆人婚姻破裂的導火索,那麼作為一家之主的方鴻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方鴻漸重回上海的生活可以用「內外交困」來形容。一方面,上海已經淪陷,方鴻漸們已經成了亡國奴,生活在孤島般的租界,靠趙辛楣的關系才在報館找到了個資料員的差事,感覺如在牢籠。父母一家也從老家逃到上海,家境大不如前,而鄉間土紳士的脾氣依舊。加在孫柔嘉和自己家人中間,他不僅為難,而且還自覺有失臉面,而不是積極地盡全力改善兩者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在家裡,孫柔嘉工作比他好,掙錢比他多,說話自然比他更有底氣。無端地冒出個孫柔嘉的姑母,他更是個專制癮的人物,在洋人開辦的廠里當人事科長,習慣了假洋鬼子對自己同胞的頤指氣使;自幼寵愛柔嘉,這次又替孫柔嘉買了套嫁妝,自然更覺得有權干涉孫柔嘉和方鴻漸的家事。姑太太認為侄女兒配錯了人,對鴻漸的能力和資格坦白地瞧不起。這種力量合在一起,使方鴻漸深深地感到環境的壓力,感到自己生存狀況的惡化。他曾嘲弄的對孫柔嘉說:「哎,向我這個倒霉人,倒應該養條狗。親戚瞧不起,朋友沒有,太太-呃-太太容易生氣不理人,有條狗對我搖搖尾巴,覺得這世界上還有件東西比我低,要討我的好。」偏偏他是個不太願意受委屈的人。反抗大環境沒有能力,也找不到明確的對象。孫柔嘉就成了感受中壓迫他的環境的最近切的代表,自然也成了他反抗和發泄的對象。他視孫柔嘉為「圍城」,並決計從這一「圍城」中沖出去,一段無愛情的婚姻就在數次的爭吵中徹底結束了。三、 方鴻漸為人正直,不獻媚,不肯投靠權貴方鴻漸完全不同於「文博士」這類沾染了洋奴惡習的市儈小人,在「腐臭」的社會環境中喪盡了做人的良心和尊嚴。(一)對「愛情至高無上」的純真態度蘇文紈是國民黨高級官僚政務院參事蘇鴻業的女公子,又是法國里昂大學的文學博士,有才、有貌、又有權勢。可是,方鴻漸卻不買他的帳,在方鴻漸的眼裡,蘇小姐身為政務院參事的父親,並非為蘇小姐身家錦上添花,而是蘇小姐的可愛中摻雜著渣滓。方鴻漸最鄙薄「許多人談婚姻,語氣彷彿是同性戀愛,不是看重女孩子本人,是羨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她不屑也不齒「沒骨氣地靠了裙帶得意。」所以,他只認為蘇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頭腦、有身份。」但他認定他和她的情誼有限。方鴻漸這一思想反映在她的另一樁親事上。他的岳父曾為他介紹花旗洋行買辦張先生的女兒。他認為張先生是「俗物」——嘴裡鑲著金牙,喜歡中國話里夾著無謂的英文字,還喜歡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給別人看,顯示自己多麼的闊綽,對張先生的女兒信奉「丈夫是女人的職業,沒有丈夫就等於失業,所以該牢牢捧住這飯碗」的「我你他」小姐很瞧不起。從這一側面反映出方鴻漸追求「純真的愛情」,不願把自己的婚姻當作陞官求職的砝碼。(二)不願和「三閭」大學里的那些卑鄙小人同流合污方鴻漸為人正直,再看「三閭」大學的那些教授和副教授們,個個帶著偽善的面具,但內心卻齷齪無比。譬如說,作品中寫的十分成功的假道學李梅亭的形象,就是如此。他不學無術,卻靠私人關系當上了三閭大學的教授,他處處更板起一副假道學的的面孔:為了「嚴於男女之防」規定「未結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學生的導師,」導師要和學生同桌吃飯等等清規戒律,但背後他的一切作為又證明它是一個徹頭徹尾、徹里徹外的兩面派、偽君子,真可謂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其實,給本省督軍府當過秘書,像一切官僚、強盜、賭棍、投機商人一樣」相信命運,並保留著「前清習氣」的「老派名士」汪處厚的靈魂卑瑣,以及那個拿著國民黨行政院、外交部的虛假招牌,招搖撞騙,並慣於搬弄是非的陸子瀟;以及巴兒狗式的向主人搖尾乞憐的副教授顧爾謙,江湖騙子韓子愈等等,本質上都是沒有差別的,盡管他們的表現形式極不相同。甚至連校長「老科學家」高松年在內,也不例外,他雖然老,但假使一個犯校規的女學生長得非常漂亮,高校長只要她向自己求情認錯,「也許會不盡於教育精神地從寬處分。」「證明著科學家並不老,」他很懂得「從前大學之道在治國平天下,現在治國平天下在大學之道,並且是條坦道大道,」所以實際上他把辦大學看作是進身的一個階梯,其靈魂一樣卑瑣。方鴻漸對他們坦白的瞧不起,又不懂得掩飾,只把它掛在臉上,惹得大家討厭,加之自己又沒有靠山,最後只落得個解聘的下場。(三)他憤世嫉俗,不滿國統區的黑暗現狀他痛罵「貪官污吏,納賄幾千萬,而絕不肯偷人家的錢袋。」對國民黨官僚政客,他似乎「不共戴天,」他說:「王爾愷那樣熱衷做官的人」不會做詩,是「文理不通的無聊政客,」自己「不向他謀差事,沒有恭維歪詩的義務。」又以為做官的人送禮給人,那禮物「不用說是旁人身上剝削下來的了。」他以自己在德國所見所聞,抨擊三閭大學所作的導師有責任隨時隨地「向當局匯報學生思想」的規定,說:「納粹黨教育制度也沒有這樣利害,這算牛津、劍橋的導師制么?」趙辛楣離校去重慶時,留下一些書籍由他保管。不巧其中有一本《共產主義論》,方鴻漸因此被認為思想有問題而被解聘了。他回到上海,任職於華美新聞社。因為新聞社言論激烈,受到租界當局的警告,又由於敵偽企圖收買報社,總編輯王先生憤而辭職。方鴻漸不顧妻子孫柔嘉的反對也跟著辭職了,又不願在他妻子的姑母在紗廠為他謀一工作。他當著妻子的面,直截了當地聲稱:即使是「討飯也不要向他討,她養了Bobby跟你孫柔嘉兩條走狗還不夠么?」理直氣壯的表示「資本家走狗的走狗是不做的。」他寧願失業,餓肚子。在緊要關頭,方鴻漸保持了一點民族氣節,充分體現這個比較正值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沒有喪失起碼的愛國心。不幸的是方鴻漸身上這一點有價值的東西恰恰是造成他悲劇命運的內在根據。他處於抗戰時期的國統區和成了孤島的上海。這個特定的社會環境中,他置身於「圍城」之中,求生無門,出現在他面前的卻是暗淡無光的前途。總之,方鴻漸有愛國心,比較正直,不肯投靠權貴,在緊要關頭也表現出自己的民族氣節。但它缺乏生活理想,遠離革命力量,身上帶有許多明顯的缺陷。他不滿舊中國的社會現實,可是往往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他沒有本事,而又喜歡賣弄聰明,經常弄巧成拙。他沖不出生活的「圍城」,到處碰壁,可是有時卻用精神勝利的辦法來自自我陶醉。作者對他身上的種種缺陷進行無情的解剖,同時對他的悲劇命運也寄予一定的同情。作品通過這一可笑而又可憫的上層知識分子的復雜性格及其坎坷的生活經歷的描寫,讓我們看到舊中國病態社會的某個側面。
⑺ 小說(圍城)中,方鴻漸寫了一封信,具體內容是怎樣的
第一章二
方鴻漸的父親是一鄉之望,周經理少不得上門拜訪,因此成了朋友,從朋友攀為親家。鴻漸還在高中讀書,隨家裡作主訂了婚。未婚妻並沒見面,只瞻爺過一張半身照相,也漠不關心。兩年後到北平進大學,第一次經歷男女同學的風味,看人家一對對談情說愛,好不眼紅。想起未婚妻高中讀了一年書,便不進學校,在家實習家務,等嫁過來做能幹媳婦,不由自主地對她厭恨。這樣怨命,怨父親,發了幾天呆,忽然醒悟,壯著膽寫信到家裡要求解約。他國文曾得老子指授,大中學會考考過第二,所以這信文縐縐,沒把之乎者也用錯。信上說什麼:「邇來觸緒善感,歡寡悉殷,懷抱劇有秋氣。每攬鏡自照,神寒形削,清癯非壽者相。竊恐我躬不閱,周女士或將貽誤終身。尚望大人垂體下情,善為解鈴,毋小不忍而成終天之恨。」
他自以為這信措詞凄婉,打得動鐵石心腸。誰知道父親信來痛罵一頓:「吾不惜重資,命汝千里負笈,汝埋頭攻讀之不暇,而有餘閑照鏡耶?汝非婦人女子,何須置鏡?惟梨園子弟,身為丈夫而對鏡顧影,為世所賤。吾不圖汝甫離漆下,已渝染惡習,可嘆可恨!且父母在,不言老,汝不善體高堂念遠之情,以死相嚇,喪心不孝,於斯而極!當是汝校男女同學,汝睹色起意,見異思遷;汝拖詞悲秋,吾知汝實為懷春,難逃老夫洞鑒也。若執迷不悔,吾將停止寄款,命汝休學回家,明年與汝弟同時結婚。細思吾言,慎之切切!」方鴻漸嚇矮了半截,想不到老頭子這樣精明。忙寫回信討饒和解釋,說:鏡子是同室學生的,他並沒有買:這幾天吃美國魚肝油丸、德國維他命片,身體精神好轉,臉也豐滿起來,只可惜葯價太貴,捨不得錢;至於結婚一節,務請到到畢業後舉行,一來妨礙學業,二來他還不能養家,添他父親負擔,於心不安。
你這個問題太籠統了。方鴻漸寫了N封信。你到底是問寫給誰的啊?
給你個全本閱讀的網址,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