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聰從「忍」到「反」性格發展的原因
摘錄的,夠長,慢慢看吧,當作是欣賞文章,
把你自己需要的部分摘錄出來!!!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賞析及教學參考
課文鑒賞說明
一 有關情節
《水滸傳》中的英雄們都是被逼上樑山的,而其中最具有典型意義的就是林沖。他原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地位不低,又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和美滿的家庭,使他對封建統治者和自身的前途抱有幻想。他雖然武藝高強,對「屈沉在小人之下」有滿腔怨憤,卻也養成逆來順受、忍辱妥協的性格。像他這樣的人是很不容易加入農民起義隊伍的,然而他偏偏被逼上樑山。事情的起因是:他妻子往岳廟燒香還願,遇上高太尉(高俅)的義子高衙內。高衙內看上了他的妻子,便進行調戲。他聞訊趕來,於怒喝聲中舉拳欲打時,一看是上司的兒子,「先自手軟了」。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攔魯智深去追高衙內,說是「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讓他這一次」。這里,第一次顯示出林沖屈辱忍讓的性格。但是逆來順受並不能使林沖擺脫困境。陸謙與高衙內進一步設下陷阱,讓林沖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遇險野豬林……在一個接一個的打擊迫害下,林沖的反抗性格逐步強化。盡管如此,他依然想從妥協退讓中尋求苟安,沒有放棄「掙扎著回來」的幻想。林沖這種矛盾心理,在本課中達到高潮。
二 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滄州遇舊。
通過插敘和對話,交代林沖來滄州的原因是高俅的生事陷害,同時點明林沖與李小二的關系。李小二和小酒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一方面表現林沖的思想性格特徵,另一方面也是為下面情節發展做鋪墊。寫小酒店不光是為了招待林沖,更重要的是為了接待陸謙他們。對林、李二人往事的插敘,既表現了林沖扶危濟困的性格特徵,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為顯得合情合理。「我因惡了高太尉……」幾句,對自己遭受高俅陷害的冤情雖含有怨氣,但更多流露出的卻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可見林沖此時還有忍辱負重、聽天由命的軟弱一面。他心中還抱有刑滿釋放、重獲生路的願望。
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買刀尋敵。
林沖到滄州服刑,高俅仍不放過,派陸謙追殺。兩個「閃」字和一連四個「只見」(「只見一個人……」「只見那個人……」「只見那個官人和管營、差撥兩人……」「只見那人……」)用得很形象,把陸謙等人密謀設計、鬼鬼祟祟的情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盡管如此,還是被李小二看出破綻,並告知林沖。林沖大驚,決心「叫他骨肉為泥」。於是大怒離開酒店,買把解腕尖刀,「前街後巷一地裡去尋」。寫到這里,眼見就要有一場廝殺。作者卻故意宕開一筆,寫林沖尋了三五日,不見動靜,「也自心下慢了」;陸謙等人在小酒店裡一閃後,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矛盾沖突暫趨平靜。
第三部分(第6至第9段),到草料場。
這一部分是情節「發展」與「高潮」之間的過渡。主要寫兩件事:一是新舊交接,二是沽酒。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林沖雪夜向火,老軍留贈酒葫蘆,草料場風吹屋動等一系列細節,寫得平淡、輕松,若無其事。
第四部分(第10—12段),雪夜報仇。
這一部分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結局。共寫三件事:一是荒廟借宿,二是真相大白,三是奮起殺敵。這里,作者借陸謙等人之口,將陷害林沖的陰謀詭計和盤托出,林沖和讀者心中的疑團頓時解開。至此,林沖已忍無可忍,於是手起刀落,奮勇殺敵。其中「殺人可恕,情理難容」八個字,既表現了這個受盡奸賊迫害的英雄揮刀殺人舉動的理直氣壯,正義凜然,也充分揭露了高衙內、陸謙等人卑鄙狠毒和罪不容恕。
三 人物形象
林沖武藝高強,富有正義感,俠肝義膽,嫉惡如仇,同時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負重、軟弱善良的一面。林沖的才能和社會地位,使他養成安於現狀、軟弱動搖的思想性格。他不滿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社會現實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我因惡了高太尉」而已,並且自認是「罪囚」。對李小二,盡管有恩於他,還「恐怕玷辱」。甚至在調他去草料場時,他不但沒有意識到是新的陰謀,反而認為是「好差使」,還想「喚個泥水匠來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這都說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隨遇而安,還有服完刑後與家人團聚的幻想。然而,他畢竟是一個耿直、磊落、血氣方剛的漢子,是一個「摸不著便殺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養」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當他得知陸虞候前來追殺時,先是「大驚」,要「叫他骨肉為泥」,既而「大怒」,帶刀「一地裡去尋」。當他明白火燒草料場的真正原因時,再也無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時,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只有拼個你死我活,才可能絕處逢生。一聲斷喝,表明林沖思想性格終於爆發出質的飛躍。經過這場血的洗禮,他徹底擺脫了溫良恭儉讓的君子之風,走上反抗的道路。林沖性格的發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四 藝術特點
1.詳略有致的細節描寫
課文有十分精當的細節描寫。如兩處寫「偷聽」:一為李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聽,一為林沖在山神廟門內無意偷聽。前一處略寫,因為是密謀,所以才聽不清,造成懸念;後一處詳寫,談話者得意忘形,高談闊論,聽者聽得真真切切,怒火噴發。多處寫到「火」和「雪」。「向火」,「火盆」,生起「焰火」,「將火炭蓋了」,「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等都是鋪墊,草料場內烈火沖天和英雄怒火中燒才是作者寫「火」的真意。直接寫「雪」則有三處,林沖剛到草料場,「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說明矛盾沖突的浪頭開始湧起;沽酒時,「那雪正下得緊」,預示著緊張氣氛在逐漸增濃;怒殺仇敵時,那雪「越下得緊了」,更有卒章顯志之妙。正如魯迅《「大雪紛飛」》所說:「《水滸傳》里的一句話『那雪正下得緊』,就是接近現代的大眾語的說法,比『大雪紛飛』多兩個字,但那『神韻』卻好的遠了。」
2.簡潔明快的白描手法
作者刻畫人物,主要是通過對人物行動的描述,很少作靜態的描寫。一個人物的性格,往往是通過故事來表現的。而對於一個場面的動作描寫,又往往是不加渲染烘托,只是簡潔地描寫言語動作,而不是單純的心理描寫,也不旁加議論,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人物的神情心態。
板書設計
1.結構板書
情節 滄州遇舊 開端
買刀尋敵 酒店密謀
小二生疑 發展
詢問實情
買刀尋敵
到草料場 草廳交割
酒店沽酒 過渡
雪夜報仇 廟里借宿
真相大白
奮起殺敵 高潮 結局
2.人物板書
林沖 武藝高強,正直善良
俠肝義膽,嫉惡如仇
忍辱負重,軟弱動搖
解題指導
一 這道題主要讓學生通過人物語言,以及情節的發展、細節的描寫,理解人物的性格。
1.林沖到滄州後,遇見李小二。交談中,他不在意李小二說感恩的話,而指著自己的臉上說:「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里。」又說:「我是罪囚,恐怕玷污你夫妻兩個。」這表明扶危濟困的林沖,不顧自己的危難,一心為別人著想,其厚道、克己的品德躍然紙上。當然,此時的林沖,也有點自慚形穢的味道。
2.後來有兩件事促使林沖走上殺人報仇的道路。一是李小二面告陸謙三人密謀陷害他,二是他親自聽到仇人密言要加害於他,他才拔刀而起。這一變化表明林沖從忍辱到反抗,思想性格發生了質的飛躍。林沖畢竟是個血氣方剛的漢子,其內心的反抗種子終於萌發出來了!
3.這些細節描寫,說明了林沖做事細心、縝密。這與他長期的曲折遭遇有密切聯系。他事事留意,處處小心,不敢造次,生怕惹禍,因而培養了心細如發的性格特徵。
二 這道題主要讓學生理解寫景在本文中的作用。
作品寫大風雪,使人感到陰寒顫栗,自然會增加對林沖的同情,也映襯著他隨遇而安性格的一面,為後面被逼上樑山蓄勢,進而影響著故事的發展。
三 這道題意在使學生注意白話小說的語言特點。
1.主張:出面做主
2.不時間:隨時,時時,經常不斷地
3.將來:拿來
4.書:書信
5.尷尬:行為、態度不正常
6.下飯:(下飯的)菜餚
7.消耗:消息
教學建議
一 這篇課文雖然是節選,但故事情節曲折生動,而且又是單線結構,會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中不必面面俱到,可把重點放在林沖這個人物性格的評析上。讓學生正確理解林沖這一形象所暗示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會現實。
二 本課中有一些古代白話詞語,是當時特有的漢語詞彙。這些詞語,既不同於文言詞語,也有別於現代漢語詞語。要弄清這些詞語的意思,主要是參照上下文,才能准確理解其含義。比較特別的,課本已經作了注釋,主要是講清他們同現代漢語在詞義和用法上的不同之處。
有關資料
一 施耐庵與《水滸傳》
施耐庵的生平事跡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紀20年代以來,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一些有關材料,如《施耐庵墓誌》《施耐庵傳》等。《墓誌》說他生於1296年,死於1370年,曾中進士,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做過兩年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鄉,從事著述。由於材料相互矛盾之處不少,這些材料的真偽問題學術界一直未有定論。
《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樑山」,在宋江上山後,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後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後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後匯成一股浩浩盪盪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准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總的說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後半部不如前半部。
《水滸傳》有多種版本,現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還有清代金聖嘆評點的70回本。
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賞析
優秀古典小說《水滸傳》,在我國人民群眾中流傳甚廣,影響深遠。書中第十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歷來是為人們擊節稱賞的著名篇章之一。在這一章中,作者運用了多種藝術表現手法,著力描寫了林沖從一個封建統治集團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寵臣太尉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終於投奔梁山,成為農民革命英雄的轉化過程。在人物性格的精細刻畫和故事情節的生動描寫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燦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沖是人們十分喜愛的一個。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這不算低的社會地位,加上優厚的俸給、溫暖和美的小康家庭等多種社會因素,使他對封建統治者和自身的前途存有幻想。雖然他武藝高強,對「屈沉在小人之下」也有一腔怨憤,卻養成了逆來順受、忍辱妥協的性格。他在小說中剛一出場,就遇到高俅的干兒子「花花太歲」高衙內攔路調戲他妻子。當他聞訊趕來,於怒喝聲中舉拳欲打時,一看「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內」,「先自手軟了」。在愛妻遭調戲的奇恥大辱面前,職任八十萬禁軍教頭,英名遠播的林沖,居然咽下了一腔盛怒,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攔魯智深去追打高衙內,說是:「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讓他這一次。」這里,第一次顯示了林沖屈辱忍讓的思想性格。但是,逆來順受並不能解脫林沖的困境,當陸謙設計調開林沖,妄圖讓高衙內引誘凌辱他妻子時,林沖按捺不住了,他把咽下去的一腔憤怒,全部傾瀉到無恥走狗陸謙身上。這時,林沖仍然避免觸及「本管高太尉」,但從他拿了尖刀,追尋陸謙的激烈行動中,可以看出林沖反抗性格的緩慢發展過程。後來,他在陸謙與高衙內進一步設下陷阱,陰謀迫害下,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遇險野豬林……在一個接一個的打擊迫害中,林沖的反抗性格逐步發展和增強。盡管如此,他依然想從妥協退讓中尋求苟安,沒有放棄「掙扎著回來」的幻想。林沖思想性格上這種矛盾斗爭,在「風雪山神廟」這一回中,達到高潮,發生了突變,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終於掙斷了逆來順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繩索,反抗性高度升華,走上了造反、起義的道路。
第十回一開頭,作者先寫了李小二和小酒店,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林沖被誣陷下獄,刺配滄州,在難中忽然間遇見故人李小二。作者順筆交待了林沖在東京時曾救助過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還為他賠了錢財,又接濟他路費。這一簡短的插敘,既表現了林沖扶危濟困的性格特徵,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為顯得合情合理。林沖告訴李小二「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里。」對自己遭受統治者陷害的冤情,講述中雖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卻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由此可以看出,林沖此時的思想性格,還沒有完全擺脫忍辱負重、聽天由命的軟弱的一面。他心中仍舊抱有刑滿釋放、重獲生路的願望。林沖還對李小二說:「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兩個」。這淡淡的一句話,分量卻不輕:它表明扶危濟困的英雄林沖,身在危難之中,依然不顧自己的苦難,一心為別人著想的高貴品質。
作品開頭的這段描寫,自然而又親切。一方面表現了林沖的思想性格特徵,另一方面也是為下面情節發展而特意預先安設的。寫李小二的小酒店,不光是為了招待林沖,更重要的是為了接待東京高衙內差來的陸謙和管營、差撥。小說描寫這一天,李小二正在門前安排菜蔬下飯,忽見一個人閃進酒店內,隨後又一個閃了進來,同本不相識的管營、差撥竊竊私語。這兩個「閃」字用得很形象,把搞陰謀詭計的壞人那種鬼鬼祟祟的情態,活靈活現地反映出來了。一連四、五個「只見那人」「只見那人說道」……寫得若隱若現,撲朔迷離。當李小二將剛來小酒店的那人容貌——「五短身材,白凈麵皮,沒甚髭須,約有三十餘歲」——和「高太尉」等只言片語告訴林沖時,林沖不覺大驚道:「正是陸虞候。那潑賤賊敢來這里害我!休要撞著我,只叫他骨肉為泥!」說罷,大怒離開酒店,買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後巷去尋。透過這一聲怒罵和持刀急尋的身影,人們明顯地感覺到林沖的反抗性格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為殺仇人而不顧自己是一個充軍流放的罪囚,報仇雪恨的強烈慾望,使他將前程、生死等一切利害關系都置之度外了。這一描寫,正是通往林沖性格突變道路上的一層重要台階;鋪設了這個台階,下面林沖思想的飛躍,就更加合乎情理。
林沖又驚又怒拿刀去尋找陸謙,讀者讀到這里,精神也為之一震,矛盾沖突的浪頭一下子漫涌而起,好像緊接著就是一場血肉迸飛的廝殺,「李小二夫妻兩個捏著兩把汗」,讀者也捏著一把汗。然而,作者卻老練地虛晃一槍,盤馬彎弓,引而不發。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山巒起伏,愈見其萬千氣象;文勢跌宕,更能夠引人入勝。《水滸傳》的作者深諳其道,他在這里故意頓了一筆,寫林沖尋了三五日,不見動靜,「也自心下慢了」;陸謙等人在小酒店裡一閃後,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矛盾沖突的浪頭起而又伏,於暗伏中積蓄力量,准備迎接更大的沖擊和高峰。
接下去,作者以圓熟靈動、細膩入微的筆觸,描寫了林沖雪夜向火,老軍留贈酒葫蘆,草料場風吹屋動等一系列生活細節,寫得平淡、輕松、若無其事。本是「山雨欲來」之勢,矛盾沖突已趨激烈,而高潮到來前夕卻越顯得「密雲不雨」般地平靜,這正是生活辯證法在藝術創作中的生動體現。
最後,草料場被陸謙等人放火燒著了。作者借陸謙一幹人自己的口,將陷害林沖的全部狠毒陰謀,在山神廟前和盤托出,小說主人公林沖和讀者心頭的一切疑團豁然開朗。事到如今,林沖再也無法忍耐下去了。當他聽到「拾得他一兩塊骨頭回京,府里見太尉和衙內時,也道我們也能會幹事」等話語時,他怒火中燒,舊恨新仇,一齊湧上心頭,拽開廟門,挺著花槍,大喝一聲:「潑賊哪裡去?」這山崩地裂的一聲大喝中,踏過艱苦思想斗爭歷程的林沖,思想性格終於爆發出質的飛躍。他轉變了立場,拋棄了幻想,手刃仇人,同前所依附的封建統治集團徹底決裂。這個「空有一身本事」,「屈沉在小人之下」的英雄,面貌一新地站立起來了。他那英勇的反抗性格,在這促使他思想升華的矛盾高潮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出自林沖口中那「殺人可恕,情理難容」八個字,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受盡奸賊迫害的英雄,舉刀殺人行動的理直氣壯,正義凜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陸謙這些封建統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惡。草料場被燒毀,又殺了陸謙等人,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林沖犯下了彌天大罪,罪不容誅;到了這個地步,林沖的一切退路都被徹底堵死,只剩下「逼上樑山」這一條光明大路了。於是,在無情的現實教育下,英雄丟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終於克服了自身軟弱忍讓的弱點,挺起腰桿,帶著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農民革命的道路。
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回故事中,除了人物形象刻畫的突出成就外,在藝術描寫的其他方面,也不乏精彩之筆,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如這一回前後兩處寫到了偷聽別人談話,前者是寫在小酒店裡,李小二聽到差撥口中吶出「高太尉」三個字時,就疑心與恩人林沖有關系,連忙叫妻子前去暗暗偷聽。後者寫林沖在山神廟里偷聽到陸謙等人的談話;這兩處偷聽,寫得詳略有致,各具特色。
前者李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聽,而且是聽了「一個時辰」,卻僅聽到沒頭沒尾的半句話:「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結果他性命」;後者是林沖伏在廟門內,無意之中在短暫的霎那間,卻聽清了陸謙等三人的全部對話——「一個道」、「一個應道」、「那一個道」、「又一個道」,……一共八九句對話,聽得一字不漏,洞悉賊人的全部陰謀。兩次偷聽,一詳一略,都恰到好處,匠心獨運。前者是陸謙等人在小酒店裡密謀策劃害人的虧心事,賊人心虛,怕人聽到,只能暗中竊語;李小二妻子的隔牆之耳,當然不易聽清。而且在這個時候如果完全聽清了陸謙等人的密謀,那麼下面的故事發展就會索然寡味;但要是連半句也聽不到,那麼情節也就無法曲折起伏地開展下去了。只有聽得不清楚,藏頭露尾,似是而非,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沖和讀者的心中,都產生一個共同的疑團——這些人到底要干什麼?林沖有沒有生命危險?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叫做「懸念」。懸念不解,扣人心弦,文勢漸漸蓄起,矛盾沖突步步推向高潮。
而後者,林沖是在風雪之夜的山神廟里,陸謙等三人放火成功,壓根兒也想不到深夜冷落蕭條的山神廟里會有人,更想不到會是林沖;加之這是在他們自以為陰謀得逞、按捺不住內心狂喜時的私下暢吐,免不了得意忘形,毫無顧忌;林沖僅隔廟門,當然聽得清清楚楚。試想這個時候,要是不能聽得全部陰謀,也就不可能迅速地、一下子激起林沖胸中的無比憤怒。只有聽得真真切切,一字不漏,才能立即點燃起林沖胸中的復仇烈火,不顧一切地挺槍殺仇人,使林沖的思想性格發生飛躍的突變。前者略寫,顯得惜墨如金,恰到好處;後者詳寫,又簡直潑墨如雲,毫不過分。
這第十回的回目叫做「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作者落筆中處處不忘記「火」和「雪」。精心描寫「火」和「雪」這兩種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暗示著林沖和高俅、陸謙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對「火」和「雪」的具體描寫,不但簡潔、新穎,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沖突的進展步步緊扣,為刻畫人物性格服務。
火燒草料場的前前後後寫了許多火。草料場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厭其煩地寫火。林沖第一次推開草料場的大門,一眼就瞧見一個老軍在「向火」。這個老軍向林沖進行移交時,特地將「火盆」借給林沖;林沖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來生起「焰火」來了。火漸寫漸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擔心燒掉草料場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但接著寫林沖為了禦寒要去買酒,就隨手「將火炭蓋了」。一路寫火而來,到這里輕輕一蓋,火在人們面前溘然消逝了。等到林沖買酒回來,見草廳被大雪壓倒時,林沖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擔心「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個細節突出地寫出了林沖性格精細的一面。短短的一句話中,寫「火盆」「火炭」「火種」,連續而來的「火」字,但都完全滅了,連一點火星都沒有。這一筆交代尤為重要,說明草料場里將要燒起的大火,決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別有用心的縱火。
等到林沖在山神廟里倚壁喝酒,忽然聽到外面必必剝剝的爆響,從壁縫里往外一看,只見草料場內烈火沖天。這才是作者要寫的火。正當林沖驚疑而起要去救火時,聽到了陸謙等三人在廟門外吐露了他們的全部陰謀,一股無名的怒火頓時從林沖心頭熊熊燃起。此時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風怒號,大雪紛飛;草料場中是大火漫天,燒著了的草料必必剝剝地響成一片,林沖的胸中,則怒火騰騰。他迎著北風,映著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殺三個潑賊;北風、飛雪、大火,有力地烘託了林沖胸中的憤怒;一時間,風助火勢,火增人威,匯成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戲劇高潮。
殺死了仇人,林沖提著花槍,投東而去。半路上推開一個草屋門,忽然又見到四、五個莊客在「向火」,「地爐裡面焰焰地燒著柴火」。這是火的余勢。因討酒喝遭到拒絕,林沖立即大怒,用花槍將火爐里的火塊往老莊客臉上挑。這一舉動,突出地表現了林沖思想轉變後那種桀傲不馴的性格特徵,為下面投奔梁山,火並王倫作了思想准備。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點點的小火,隱隱綽綽地由老軍「向火」引起,中經草料場大火燃燒後,又忽明忽暗地以老莊客的「向火」了結,這與情節漸漸推進,矛盾步步激化;與林沖性格漸漸發展,以至於升華突變,都自然而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能達到如此和諧神妙的藝術境地,實在是罕見的!
「風雪山神廟」這一章對風雪的描寫, 也是成功的,與人物性格的變化,故事情節的進展,斗爭高潮中環境、氣氛的烘托緊密結合,其作用與藝術效果跟寫火有異曲同工之妙。試看林沖剛到草料場,「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矛盾沖突的浪頭也漸漸湧起;到林沖買酒時,「那雪正下得緊」了,情節的緊張氣氛也在不斷增濃;最後到林沖在山神廟前手刃仇人時,「那雪下得更猛」。這些描寫不但很好地渲染了氣氛,為塑造人物服務;而且對雪的本身描寫也生動逼真。從「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到「那雪正下得緊」,接著「越下得緊」,到最後「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個階段的不同特徵,用准確、簡練的語言,恰當地表現出來,使人讀了如臨其境。魯迅先生在他題名為《「大雪紛飛」》的雜文中,曾經這樣說道:「《水滸傳》里的一句話『那雪正下得緊』,就是接近現代的大眾語的說法,比『大雪紛飛』多兩個字,但那『神韻』卻好得遠了。」這種評價是中肯而又恰當的。
(選自袁行霈主編《歷代名篇賞析集成》下冊,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年版,作者程郁綴)
三 張弛有致、肌理細密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水滸全傳》第十回。本文的情節由這樣幾個部分組成:路遇李小二,是情節的引子;密謀小酒店,是情節的發端;買刀尋仇人,是情節的發展;火燒草料場,是情節的高潮;雪夜上樑山,是情節的結局。
林沖「閑走間」邂逅了故人李小二。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它在情節中的地位具有引子的作用。林沖曾有恩於李小二,李小二現今能夫婦經營小酒店,過著小康生活,當然賴於林沖過去的救助。李小二受恩銘感,時時想報恩酬答,這樣,他巧遇林教頭,自然喜出望外;夫婦二人治酒款待,並囑「但有衣服,便拿來家裡漿洗縫補」,熱情溢於言表,這也從側面烘托出林沖慷慨好義的性格,李小二現今的熱情正是林教頭往日仗義的結果。此後二人間聯系漸多,過從甚密。小說寫到這里,作者說是「閑話」,但是,閑話不閑。它雖在整個情節中屬於引子部分,然而在以後的情節中卻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埋下了以後的情節發展的伏線。正因為林沖告知過去厄運,「惡了高太尉」,李小二才會在後來陸虞候的口中聽到「高太尉」三字,引起警惕,產生和林沖遭遇有關的聯想。又正因為李小二立誓報恩,到達滄州後,林沖和他又來往甚密,情誼日深,李小二才會遣妻刺探陸虞候密謀的重要情報。因而,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