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祥子的人物形象分析
內容摘要:
祥子來自農村,他老實;健壯;堅忍,如同駱駝一般。來到北京後,他選擇了當時城市底層老百姓很普通的行業—拉洋車。他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憑自己的力氣掙飯吃。他最大的夢想不過是想擁有一輛自己的車,以免受到車廠老闆的盤剝。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滅,他與命運的抗爭最終以慘敗告終。祥子在經歷新車被搶、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並不愛的虎妞、賣車安葬難產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歡的小福子被賣到白房子後又自殺等一系列事情後,他對生活的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強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點點地喪失。他變得懶惰狡猾、極端自私、還耍無賴,成了徹頭徹尾的「刺兒頭」,逐步滑向墮落的深淵,最後禁不住夏太太的誘惑,得了一身臟病。小說通過一個洋車夫的苦難史,描繪了舊世界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好體面、自食其力的洋車夫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
關鍵字:《駱駝祥子》、祥子、外表、性格、代表人群、意義
祥子是老舍筆下成功塑造的一個典型的底層勞動人民的形象。老舍通過對他三次買車三次失車的痛苦經歷的描寫,為我們呈現出了那一時期軍閥混戰,底層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祥子的人物形象十分飽滿,在我們眼前呈現出了一個多方位、立體型的人物。
一、 祥子的外貌形象
祥子是一個破產農民,剛入城時,對未來有很大的希望。這一點在他的外形上也有體現。而後來,在社會的壓迫下,他已不是當年的他,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的外貌看出來。
(一) 初入城時體格健壯,干凈整潔
「鐵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出號的大腳」、「既寬又威嚴的背」、「肥腿的白褲」等等,這些都體現了祥子體格魁梧、健壯。干凈、整潔。
(二) 小福子死後頹廢、邋遢
小福子死後,祥子變成了一個又瘦又臟的低等車夫。臉身體、衣服,他都不洗,頭發有的時候一個多月不剃回。他的車也不講究了,什麼新車舊車的,只要車份兒少就好。
二、 祥子的性格特徵
祥子的性格伴隨著他的人生經歷而有的變化。這些性格則體現出了當時平民老百姓在社會及「上流人群」的壓迫下兒被迫改變自己,是自己的性格與期初的人性美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一) 生性淳樸
「他彷彿就是在地獄里也能做個好鬼似的」。
祥子是一個純朴、善良、為人正直並追求獨立的人。在他的身上隨時散發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來,即使他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車夫。但是他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裝著一顆頑強拼搏的心上路了。在這條路上。凡是以賣力氣就能吃飯的事他幾乎全做過了,但是,他最後選擇了拉車,也選擇了自己的生活目標——買車。他要以買車來證明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並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為了自己的目標,他吃苦耐勞、頑強奮斗,在拉車的同伴中,他拉的又快又穩,座客至上。他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努力工作湊足買車的100塊錢!經過3年的努力他終於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他為了追求夢想的頑強奮斗精神。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他的許多優秀品質,他拉車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是他首先想到的是 曹先生,當曹先生被特務追捕躲避在外時,祥子承受著自己被劫財的痛苦還一心想著怎麼不辜負曹先生的囑托看好曹宅。而當祥子在茶館中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難的老馬、小馬兩人在寒夜中餓得發暈時,他便毫不猶豫地給他們買來了包子……從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他作為一個勞動者的美好心靈。祥子就是以他這些可貴的品質支撐著他為了夢想,為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努力奮斗著。
1、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被人講論。不像其他人一樣在「車口兒」上,小茶館中,大雜院里向被人訴說自己的委屈與困難。
生來的不願意多說話,所以也不願意學者成立人得貧嘴惡舌。他的事他自己知道,不喜歡河北人討論。因為嘴閑著,所以他有功夫去思想,他的眼彷彿是老看著自己的心。只要有目標,就努力實現,即使難以實現也自己在心裡咬牙堅持。
2、與他人和睦相處
1) 與車夫
不會和其他車夫,尤其是年紀老邁的車夫搶客人。
2) 與顧客
有時候不肯要加,只說一聲:「做上吧,瞧著給」。
3) 與劉四爺
時常擦車,並在閑余時間幫劉四爺干點兒小活兒。打掃衛生。與其他車夫相比,深受劉四爺的喜愛。
(二) 自私
初到北平的祥子勤勞進取,然而他以實打實的血汗付出,支撐著他的卻只是個虛空的幻想。在祥子的身上存在著與身俱來的小農意識,使他無法看清這個災難的社會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像他這樣的弱者,他無法認識到他所處環境的危險。在那個混戰不斷騷擾著人們生活的軍閥混戰時期,如果他自身具備著看清周圍環境險惡的能力,那麼他連人帶車被抓去的災難就不會發生了,如果他聽從方太太的話把攢的錢存入銀行,那麼即將攢夠了的買車錢,也就不會被孫偵探詐了去,追根究底,是祥子自身狹隘的眼光、保守的思想害了他。或許,祥子擁有這種狹隘的眼光、保守的思想是因為他來自農村,接觸的事物較少,接受能力低,但是即使接觸到了新的事物,祥子也不會去試著接受,甚至認為是不可理喻。祥子如此面對新事物,也是由於他骨子裡散發出來的狹隘、保守害了他。而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其實事物往往都存在著兩面性,在完美的事物也存在缺陷,正如祥子,是如此的純朴、善良、正直,可是他也是一個自私、墮落的人。說他自私,或許並不貼切,說他的個人主義思想極為嚴重才更為貼切,但是我們用自私這個詞可以更加形象地把祥子這一形象展示在我們的面前。在《駱駝祥子》中,我們雖然不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祥子這一形象的自私,但是當我們回過頭來細看時,我們可以很強烈地感受到他的自私並為之心痛。虎妞的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虎妞撐不住時,祥子聽到從醫院請醫生回來的小福子說請醫生大概要幾十
塊時,「祥子沒辦法,只好等著該死的都死吧」。其實,愚蠢與殘忍是這里的一些現象,所以愚蠢,所以殘忍,卻另有原因——自私。祥子在當時以沒了錢,可是當虎妞和即將出生的孩子命在旦希時,他完全可以把車賣了,可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在生命與金錢面前,他還是選擇了身外之物,而不顧生命的意義,他已成了錢的附屬品,一切聽從它的支配。對於這樣自私的人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沉思以及對我們對於人性的深刻認識。祥子正是因為這一系列與生俱來的性格,讓他最終墮落下去,有如行屍走肉一般。俗話說,「哀莫大於心死」此乃至理。祥子的心已死,對這個庸俗腐朽的社會已不在抱有任何希望,對於自己更是如此,所以自暴自棄,終至走向沉淪和毀滅
1、 與車夫
不同於以前,在車隊了以後,他不再像以前一樣不跟其他車夫搶客人,而是為了再次實現自己買車的願望而不惜背叛自己以前的`處事原則。
2、 用車
他一反常態,不似以前那樣愛惜車,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之時努力拉車掙錢,不顧車對車的保護和車的整潔。也不顧車廠主劉四爺的心理感受。
(三) 懦弱
1、婚姻
在婚姻發面,他鋪有虎妞的強勢力,被迫接受那些不是自己夢中理想的婚禮。在婚後,也在虎妞的嚴格管教之下被吆五喝六,沒有尊嚴。
2、與人相處
在劉四爺的紙箱子和虎妞的事後,對祥子破口大罵,而祥子只是聽著,沒有任何的反抗
(四) 自戀
介於自身條件良好,他常常自己稱贊自的健壯的體格。
三、代表的人群
(一) 破產農民
他生長在相見,失去了父母與幾畝薄田,十八歲的時候就跑到城裡來。
(二) 底層勞動人民 —— 車夫
憑借著自身的健壯體格,他擠身與車夫之列。渴望憑借自己的力量去達到買車的願望。從而過上相對而言好一點的生活。
(三) 市井無賴
小福子死後,他徹底地頹廢了,變賣一切自己不用的東西。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的症結。經常占他人便宜。再後來又出賣了阮明,變成了一個沒有靈魂的軀體。
四、塑造祥子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
(一) 充分展示了中國人力車夫的苦難遭遇,藝術地概括了二三十年代中國城市個體勞動者的悲慘命運!
(二) 熱情贊頌了祥子原有的美好品質,揭露和控訴了舊社會對人的肉體和靈魂的摧殘毀滅和罪惡。
(三) 他的悲劇也表明了在當時這種黑暗的舊制度下個人主義的奮斗的不可能成功性!
祥子的品質
墮落前的祥子憨厚能幹、堅韌好強、以勞動為榮本分、不願過苟且偷生的生活、好勝、要強、淳樸善良,體面的。
墮落後的祥子懶惰、混日子、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自暴自棄,猥瑣。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幹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
一落: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
二起:賣駱駝,拚命拉車,省吃儉用攢錢准備買新車。
二落:干包月時,祥子辛苦攢的錢也被孫偵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滅。
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
三落: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
祥子的命運三部曲是「精進向上--不甘失敗--自甘墮落」。
『貳』 試析話劇《茶館》主要人物形象的特點和作品的思想意義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現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龍須溝》、《駱駝祥子》、《茶館》等
本幕講述的時間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的時候。秋,清晨。
地 點
北京,裕泰大茶館
主要
人物特點
王大栓――王掌櫃的長子。為人正直;
王小花――大栓的女兒,王利發的孫女;
小唐鐵嘴――唐鐵嘴之子,繼承父業,有作天師的願望;
小宋恩子――宋恩子之子,承襲父業,作特務;
沈處長――憲兵司令部某處處長……
主要講了茶館的衰敗(由以前的藤椅變成了現在小木板凳和長條凳,說明了茶館已維持不了王利發他們一家的生活)、王利發兒子、媳婦和孫女等人也要逃走,沈處長要把茶館改造成咖啡廳和舞廳。王利發最後上吊自殺而死
是一部揭示舊中國城市底層勞動者悲劇命運的現實主義巨作,不僅是老舍全部創作的一座高峰,還代表著我國30年代文學的水平與成就。標志著他現實主義風格的形成。
1、老舍站在社會批判的觀點上,暴露20年代至30年代舊中國的黑暗與衰敗。
2、站在文化批判的視點上,「看生命,領略生命,解釋生命」,由此獲得深刻的主題意蘊,揭示出生命在城市畸形文明裡的委頓。
祥子,成為五四以來,新文學人物畫廊里第一個塑造得有神采有力量的城市下層勞動者。老舍側重於揭示人物精神和靈魂的病痛,其心理描寫往往採用敘述者的內視點,揣摩人物的每一寸心事。
在語言運用上,《駱駝祥子》的語言平易澄潔、親切活潑,有著鮮明的地方色采,開創一種風格獨特的「京味文學語言」。人物的語言也高度個性化。
三、《茶館》[分析戲劇結構和藝術魅力、文化魅力?][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
地位:是新中國話劇的一塊里程碑,是幾乎運用、綜合了作家一生的生活和藝術積累,方才成就的一個「老舍牌」的藝術精品。它在歷史內容、結構形式、主體意識、人物塑造、戲劇語言、場景設計等各方面既體現了鮮明的民族性,也傳達出強烈的現代審美特徵。《茶館》是不朽的,在中國話劇80多年的歷史中,以其為標志,話劇形式已經完全擺脫最初的模仿痕跡,成為我們的民族形式。它呈現被譽為「遠東戲劇的奇跡」「中國現代戲劇的精華」。其文化學、敘事學方面的透視,使其有永恆的藝術魅力和文化魅力。
首先,具有突出的民俗文化特徵。
A、反映在《茶館》中的風俗文化內容,大致可歸納為兩方面「第一,各式各樣的京華舊俗。第二」滿漢全席「的各色人物本身所具的民俗文化性質。用民俗狀繪了社會歷史的演進軌跡,展示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生活情狀、生命形態和文化形態。
B、把風俗喜劇與史詩劇結合成一體。《茶館》的深層結構,是兩組人物群像之間的對比,一是無辜民眾形象;二是惡勢力形象。他們共同構成國民劣根性的象徵性形象。
其次,具有強烈的現代性。
A、不像傳統戲劇那樣把注意力集中於結局;
B、沒有緊張激烈的整一的戲劇沖突,甚至根本沒有貫穿情節,它主要以人物活動構成一幅幅世態風俗畫卷。主要人物自壯到老,貫串全劇;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的方式來串聯結構和推動劇情;
C、用強烈的戲劇動作來直觀表現戲劇沖突。
(1)將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及各種社會矛盾構成一個巨大的社會背景,圍困著茶館及茶館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2)用強烈的動作性來表現戲劇沖突,動作的強烈與否,不在外部,而在人物內心。
最後,《茶館》中發揮得最為淋漓盡致的是喜劇性,是一出「寓哭於笑」的喜劇色彩濃郁的劇作。運用多種幽默後,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和鮮明的分寸感,善意嘲諷和無情的鞭撻。(除了引人注目的史詩規模、新穎的藝術結構和出色的民俗再現外,接前面,發揮得……)
主要人物:裕泰茶館老闆王利發、常二爺、秦仲義,屬於無辜民眾形象;
老小宋恩子、老小吳祥子、唐鐵嘴、老小劉麻子屬於惡勢力的代表。他們共同合成了國民劣根性的象徵性形象。老舍通過稍帶誇張的「父子傳承」的方式表現了惡勢力在不同時代的延續,又以茶館常客的關系使歷經滄桑的王利發、常二爺、秦仲義得以聚首回顧一生,從而使「裕泰」成為整個舊中國社會的象徵,在某種意義上成為民族性的深層心理結構象徵。「裕泰」的王利發是一條主要線索,他膽小圓通、順勢趨利的性格並未使茶館在時代變遷、社會惡勢力壓榨下逃脫倒閉的命運。和他一樣貫穿三幕的還有常四爺、秦仲義等。秦仲義做著實業救國的好夢自矜於民族資本家的「會作生意」與那份「救世主」的神聖,至於常四爺的正直狹義,則有著鮮明的滿文化特徵。另外像吃洋教的馬五爺的陰鷙乖戾、唐鐵嘴的鄙俗無賴……都深刻地體現了那個烏煙瘴氣的時代環境中殘酷的事實。
《茶館》有名有姓的出場人物共51個,集中了整個下層市民社會里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
『叄』 《駱駝祥子》人物形象分析是什麼
祥子:十八歲,身材高大,年輕力壯的洋車夫。為全書靈魂人物。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許多優良的品質。
他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性和堅韌的精神,但他也不講理,滿嘴謊話,好佔便宜,還出賣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
但祥子被舊社會摧殘壓迫,他的願望一次又一次地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打破。祥子的悲慘生活深深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反映了當時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駱駝祥子》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說以祥子為中心,以其在買車問題上的「奮斗、掙扎、幻滅」三起三落為主線,立體地展現了市民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畫面,從而構成了一幅色彩鮮明的二十年代初北平市民社會的風俗畫卷。
嚴謹獨特的藝術結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京味濃郁的地方色彩,這些全面顯示了老舍小說創作獨特的藝術風格。
《駱駝祥子》以其鮮明的思想藝術特色,當之無愧地步入了現代經典作品之林。
『肆』 老舍對祥子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當時社會有什麼意義
老舍對祥子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當時社會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反映了當時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祥子是個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許多優良的品質。他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性和堅韌的精神,但他也不講理,滿嘴謊話,好佔便宜,還出賣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
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但祥子被舊社會摧殘壓迫,他的願望一次又一次地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打破。
(4)老舍小說人物形象分析的意義擴展閱讀
《駱駝祥子》賞析:
祥子的一生,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破產農民在「市民化」過程中的沉淪,因而祥子的悲劇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而是包含著更為深刻的文化和時代因素。
作者帶著對民族、文化的出路的關切來剖析祥子的命運,既從傳統文明中的積極因素出發批判現代畸形文明的負面效應,為傳統美德的淪落而痛惜,又不滿於祥子身上所積淀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既詛咒那個「把人變成鬼」的黑暗的社會和制度,又痛心於無知、愚昧的善良民眾在病態的舊社會的墮落。
『伍』 老舍的《四世同堂》中人物性格分析研究
一、老舍的《四世同堂》中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祁瑞宣
全劇的一號主人公,是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代表,熱愛他的國家、他的民族、他的文化、他的自由。他崇尚科學,他是儒家倫理中標準的長兄長子長孫,他的個性,有一些像父親祁天佑,多數時間是不願多開口的,但是他又不像父親,他比父親多一些熱情,多一些謀慮,多一些成熟和練達。
作為一家中挑重擔的老大,他從沒有怨言,對上孝,對下慈,對妻子愛,對弱小的人同情,對敵人仇恨,整部《四世同堂》是他的一個心路歷程。
在這個歷程里,他代表了中華民族千千萬萬個英雄兒女,從默然忍受到挺身反抗。他的猶豫和徘徊是哈姆雷特式的,因為他不盲目,他是理性的、冷靜的,他是一個對很多人負責任的男人,他的可貴之處在於此,他是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大哥和長輩。
2、韻梅
一個非常傳統的城市女性,她是瑞宣的腿,是瑞宣心思的執行者,瑞宣是一家人精神上的頂樑柱,她是物質上的。她身上有傳統家庭婦女的優點,她吃不飽,兒女和老人要吃得飽;她睡不好,丈夫要睡得好。丈夫是她的天,家是她的世界。她從早忙到晚,也不會忙完的。她沒什麼文化,但她有愛憎!她是這個家的底色。
3、冠曉荷
冠曉荷是中國文化中最庸俗的那一部分的精髓,良心呢?有一點點壞,對朋友呢?有一點點不忠,對女人呢?有一點點不純情。反正什麼都離至正至大缺一點點。這一點點,既是自私,也是油滑,他書讀過一點點,美食懂一點點,皮黃懂一點點,大鼓還會唱兩句,這種人到今天還沒死絕,而且越來越多,越來越受歡迎。
4、大赤包
大赤包是這部小說最搶眼的人物,《四世同堂》哪怕已經看過了三十年,也不會忘記這位活寶,她簡直就是絕了!她是胡同里的西太後,漢奸里的模範漢奸,她相信現實主義,她是每個人內心小人情結的放射體,是那個時代的典型形象。
大赤包或許早年出身於旗下,姑奶奶的作風十足,她勢利眼、惡毒,但她不失光棍氣,有敢作敢當的精神,單這一點,也遠遠壓過所有群雄,一雌獨秀。她了不起,可以勝任繁重的工作,日本人交給她什麼差事,都能有聲有色。她貪婪,但不摳門,她豪爽,是女中丈夫。大赤包身上還是有非常可愛的一面,單純地厭惡和任何概念化的描述,都不能概括大赤包,她是一個不可模仿、不可復制的藝術形象。
二、作品簡介:
《四世同堂》這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寫抗日戰爭的現實主義作品,曾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
『陸』 老舍人物形象淺析
老舍(l899.2.3—1966.8.24),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秀的成績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樣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柒』 老舍中的市民形象分析
老舍筆下的市民形象
老舍是中國現當代文壇上一位有重要貢獻的作家。他以獨特的創作題材和藝術風格而成為人所共知的「人民藝術家」,最重要的就是他善於通過對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樸素描寫,藉助平凡瑣碎的生活細節,表現生活本身內在的巨大力量和豐富內涵。老舍筆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見到的,他們在平淡之中演繹著悲劇或喜劇,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藝術上的享受。
老舍,滿族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出生在北京城的一個貧苦市民家裡。父親是滿清皇城的一名護軍,一家七口就靠父親的一點微薄收入過著困苦的日子。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父親陣亡,從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擔便落到母親肩上,母親靠給人縫洗衣裳和在小學里當傭工勉強維持生活,那時老舍還不到兩歲。可以說,正是這種遭遇影響了他一生的創作道路。
老捨生活在下層勞動人民之中,下層勞動者的苦難,他感同身受;他們的願望,他體會得最為深切。他不僅熟悉他們的音容笑貌,而且了解他們的生活「心態」。他作為苦難大眾的一員承受著這種苦難生活對他身心的磨難,這種非人道的不公平的現實激起了他對那些受屈辱受損害的人們的同情和對上層社會的反抗。他只有拿起手中的筆抒發心中的不平之鳴,說說勞苦大眾的心聲。
他十九歲從北京師范學校畢業之後,長期生活在知識分子的圈子內,由小學校長到中學校長,到大學教授和著名作家。但他與下層勞動者在精神上情感上建立起來的聯系,並沒有因為地位的長高而中斷,反而因為思想認識的提高和閱歷的增長,他對下層社會看得更清,理解得更深,他的筆觸也更深入到下層社會,代受屈辱者鳴不平。
1919年的「五四運動」成為老舍思想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飽受帝國主義迫害和封建勢力壓迫的老舍,一旦接觸到反帝反封的呼聲,埋藏在他心底的反抗的種子便立即萌芽、生長。他說:「反封建使我體會到人的尊嚴,人不該作禮教的奴隸;反帝國主義使我感到中國人的尊嚴,中國人不該再作洋奴。」①這兩種認識就成為了老舍長期的基本思想和感情的基礎,也是他進行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和出發點。
1925年,老舍開始正式進行創作,那時他正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在倫敦的五年裡,他寫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長篇,都是寫一般市民的生活,寫這些市民的遭遇、夢想、掙扎和相互的傾軋。作品透過這些市民生活,反映了辛亥革命後到二十年代中國社會的真實面貌:封建帝制雖然已經被推翻了,而存在於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卻並沒有解決,中國依然沒有從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勢力中解脫出來。老舍揭開他所最熟悉的城市下層社會的一角,讓人們親眼看到了那些血淋淋的生活現實。。
1930年老舍回到了國內,他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從事文學教育工作,但仍然利用寒暑假時間寫出了長篇小說《大明湖》(此稿在商務印書館付排時被「一?二八」大火焚毀)、《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短篇小說《黑白李》、《微神》等。如果說他二十年代的作品都具有悲劇色彩的話,那麼他三十年代的作品則大多是寫的悲劇。他在三十年代的作品中更加深入地解剖了中國社會,解剖各類市民人物的心靈,解剖我們民族精神在時代上的缺陷和造成這種種缺陷的根源。②
中國的市民階層,就其成員來說,主要包括小業主、小商販、個體勞動者、城市貧民、無業遊民、家庭婦女和中小知識分子等。由於中國的近現代都市(除東南沿海的一此通商口岸),大部分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歷史發展胎盤上形成的,因而具有較濃厚的封建主義性質的傳統文化。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資本與商品的大量傾銷和西方觀念與生活方式的急遽侵入,在兩種文化的沖突、對抗與滲透中,現代都市社會特別是沿海商埠的經濟結構與文化觀念都發生了變異、帶有明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所以中國市民階層中的小業主、小商販等,很難象歐洲那樣成為近代資本主義的前身;而個體勞動者、城市貧民等,也與無產階級有區別。再加上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以農村為中心的,採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形式,市民階層也就很少感受到轟轟烈烈、蓬勃向上的革命氣氛,較少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影響,故其覺醒也就比較緩慢。凡此種種,均造成了市民性格中的落後、保守、軟弱、妥協等弱點。這些弱點,在老舍所塑造的市民人物形象身上,均有所體現,並且他也對此作了一定的揭示、批判和嘲諷,老舍對他們的審美關照不是從抽象的認識和理論的觀念出發,而是來自於對市民階層生活的實際體驗。
老舍筆下的市民人物形象是豐富多樣的,僅《四世同堂》一部作品,就包括了教員、校長、商家、車夫、棚匠、司機、江湖醫生、唱戲的、說相聲的、打鼓兒的、窩脖兒的、剃頭的、看墳的、巡警、流氓、妓女、漢奸、特務等四五十類,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市民王國。他筆下的人物沒有太濃的「洋」味,如張天翼作品中的包氏父子那樣燃燒著往上爬的慾火,他筆下的人物也不全是「俗」味,如葉聖陶筆下的潘先生那樣苟且偷生。他筆下的市民形象一方面受禮教、家風、古訓的束縛,愛面子、講禮節、謙恭隨和、古道熱腸,另一方面是受混亂時世的影響而中庸守舊、安貧樂命、點頭哈腰、圓滑混世。可以說,在老舍筆下的市民人物既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有庸人俗氣;既集中了我們民族數千年來的各種特質,又活生生的凸現著我們民族的時代個性。
不同的市民形象體現著老舍對中國傳統文化不同層面的分析與判斷,在他的筆下有「舊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和「底層市民形象」等幾種不同的人物系列。
「舊派市民形象」,即那些尚保留著東方封建傳統美德的溫順、善良、講禮節,但又極端保守自私、因循苟且的「老中國的兒女」們。③這是老舍市民形象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一個系列。他們雖然是城裡人,但仍然是鄉土中國的子民,身上負載著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包袱。他們幾乎可以看作是整個中國古老文化的代表,或者說是這種寬厚卻保守,熱誠而麻木的中庸性格的「代表」。因此,他們也是老派的市民人物。
早在1929年於英國寫成的小說《二馬》中,老舍就塑造了一個迷信、中庸、馬虎、懶散的奴才式人物馬則仁。他「一輩子不但沒有用過他的腦子,就是他的眼睛也從來沒有一回盯在一件東西上看三分鍾。」他的人生哲學就是「好歹活著」,至於活著是為了什麼?除了作官、娶妻、生子,別的他就沒有想過。這樣的一個角色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魯迅筆下的阿Q,只不過阿Q 是個生活在封建落後的中國農村的孤兒,而老馬則是在大英帝國繼承了遺產的富裕華僑。其實,將老馬放在異國情景之下去刻劃,更突出了中西文化對照之下這種「國民性」的荒謬之處。
最引人注目的是《離婚》中的張大哥,他不但以其市民性格特徵反映了我們民族的某些本質特徵,而且也以他與黑暗的舊社會市俗人情的相通,以他與腐敗官僚機構的相通,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的弊病。張大哥是一個知足認命、墨守成規的市民,他小心翼翼的要保住自己的小康生活,害怕一切發生變化。他待人處事的原則是:「凡是經小篩子一篩,永遠不會走到極端去;走極端是使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頭的。」張大哥不喜歡摔跟頭。「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煙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過半年多,而頑固佬還要再思索三兩個月才敢用的樣式和風格。」④不論對什麼人,他都不說一句傷人的話,因為在他看來,罵一句人都是有負於禮教的。而最後他的兒子卻因「共產黨」的嫌疑而被捕,他只有絕望的哀嘆:「我得罪過誰?招惹過誰?」這個財政所的庶務科長可以算做他生活圈子的顯微鏡兼天平。他有一套等同日用網路全書的生活經驗,被同僚和朋友視為常識的結晶。他什麼都懂都會,走到哪裡人緣都好,所以自嘆「有宰相之才,沒有宰相之命」。通過這一系列典型情節,作家所揭示的是張大哥的聰明才智並不是什麼大智,而是市民性格中為了維護自身的私利,使自已能夠在夾縫中求得盡可能平安無事的生存的一種本能,是庸人的小聰明。
《四世同堂》里的祁家老太爺也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京古老文化的精髓。他怯弱的迴避政治與一切紛爭,甚至於當日本人侵略軍佔領北平時,在他看來只要准備三個月的糧食與鹹菜,堵上自家院門,就可以逢凶化吉。都快要當亡國奴了,他還在想著自己的生日,「別管天下怎麼亂,咱北平人不能忘了禮節!」雖然自己也是一個平頭百姓,可心裡卻總不忘把人嚴格的劃分尊卑貴賤,忠誠而真實的按照祖傳的禮教習俗辦事,處處講究體面與排場。他奉行著「和氣生財」的人生哲學,善良到了逆來順受的地步。他對來抄家的便衣微笑、鞠躬、和藹的領收「訓示」 ;他非常同情鄰居錢默吟受日軍凌辱的遭遇,但又怕連累自己而不敢去探望一下這個老朋友。他的性格特徵就是懦弱、拘謹、苟安,這是作者最熟悉的一種性格,是老馬先生、張大哥那一類型的延續。
在這些人身上,老舍所提示的是一種深刻的多重悲哀,阻止社會進步的障礙並不是來自於個別人的道德敗壞或惡劣品質,而是一種彌漫與滲透於整個社會和民族肌體的習慣。相反,在這種文化氛圍中的每一個人的品質都是無可指責的。無論是馬則仁和張大哥,還是祁老人、趙姑母,大都是誠篤忠厚或熱情仗義。他們本身是此類觀念所鑄造的「合模主義者」而又不自知,已是一種雙重的悲哀,而他們卻還要用此類觀念去澆鑄別人(如張大哥)、去辱沒國格(馬則仁)與凋蔽民族經濟的時候,這就構成了三重悲哀。⑤通過這一系列形象的塑造,老舍表達了這樣的思想:要醫治民族的痼疾,除了政治與經濟的變革外,還必須有一場文化心理的革命,而且要使它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完成。
「新派市民形象」就整體而言寫的不如舊派豐滿,但也有許多成功的形象,它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老舍理想中的「國民楷模」。老舍雖然致力於國民劣根性的批判,但卻並沒有忘記理想人格的構建。老舍在接受了一部分西方文化觀念之後,看到了英國文化比中國文化要先進的多,很自然的將其人格理想寄植在他所認同的西方觀念中。他認為「一個中國人能象英國人那樣做國民便是最高的理想了。」他就是以英國國民為參照塑造了李景純、李子榮這樣的青年。李景純有知識、有理想、有愛國熱情,也有為國捐軀的精神。情急之時,他以刺殺軍閥的行動試圖來警醒國民。李子榮可以說是李景純的信從者和遺願的實際繼承者。他是一個用英國現代科學知識、民主理想和獨立精神武裝起來的現代青年,具有現代青年所應具有的優秀品質:獨立、務實、求真、敬業、愛國,有美好的理想,有腳踏實地的行動。這些理想人物都是以俠義行動為貧民百姓除害而獲得了團圓式的大結局。這些形象背後都隱藏著「儒俠身兼」的背影。一方面,他們都是知識分子,都有強烈的「憂時傷世」的儒學心態與「內聖外一」的「士」意識。另一方面,他們介入社會解決問題的方式大都採取「俠義」之舉――劍客式的行刺與自我犧牲。如果說「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文人的傳統政治理想,那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則正是他們以獻身來完成自已人格的心理模式。⑥老舍在「童年――少年期」審美觀中對俠義英雄的欣賞構成了他的市民文化中的這樣一種「忠義觀」。他所刻劃的這類人物也正反映了他的人生理想,也反映了老舍真誠、天真的一面,反映他在對現實的批判方面缺乏真正的深刻性。
第二類是老舍先生含著淚鞭撻的「過渡人」形象,如《離婚》中的老李,《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等。他們也都是接受過新思潮洗禮的知識分子,在理智上都瞻望未來,但情感上卻仍身陷過去的泥潭而難以自拔。老李的形象,可以理解為張大哥形象的補充,他思考精密細膩,靠自己的力氣掙錢吃飯,他從不過問別人的事,他追求一種神秘的「詩意」,渴望「哪怕是看看呢,一個還未被實際給教壞了的女子,情熱象一首詩,愉快象一些音樂,貞純象個天使」;他厭惡張大哥他們那中等階級的熱鬧與無聊,以自己靈魂深處有「貴族氣」為高超;他也很想在灰色的生活中尋找一些刺激,哪怕做個悲劇式的人物……但歸根結底,老李畢竟是老李,他雖然不是一個卑瑣的市井小人,卻連離婚的勇氣都沒有。祁瑞宣接受過現代教育,具有某些現代意識,但他畢竟是北京文化熏陶出來的祁氏家族的長孫,因此當民族敵人侵入家門、家鄉淪陷的嚴峻關頭,他卻陷入了盡忠還是盡孝的兩難矛盾。雖然他最後還是「找到了自己在戰爭中的地位」,但從這個愛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憂郁到斗爭的性格發展史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們民族的「國民性弱點」以及這些弱點在社會變革中被改造的歷史過程。這類人物有些類似於巴金的《家》中的高覺新,他們作為一個飽蘊著情感矛盾的「過渡人」出現在老舍的筆下,其歷史背景又正是中國市民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的艱難過渡,便有了特定時代的豐富內涵。
第三類人物是「洋派」與「新派」的市井無賴,他們生長於封建宗法、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卻又沾染了許多西方的壞毛病,集中西糟粕於一身。《離婚》里的張天真就是此類人物:高身量、細腰、長腿、穿西裝。愛看跳舞,假裝有理想,皺著眉照鏡子,整天吃蜜柑。拿著冰鞋上東安市場,穿上運動衣睡覺。每天看三份小報,不知道國事,卻專記影戲院的廣告。總之,這是一個新潮而又淺薄的角色。《四世同堂》里的祁瑞豐也是這一類的被嘲諷的「洋青年」,不過更可恥的是在他的洋味中又帶有漢奸味。他原本不過是一個貪圖享受的無聊小人,北平淪陷之後,他便受不了困苦生活的煎熬,甘心充當一個連敵人看都不看的小小幫凶。這些人物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而喪失了人格。老舍在對他們無情的嘲諷中昭示著世人,這些「假洋鬼子」就是我們改革的最危險的敵人。
「底層市民形象」是老舍作品中人數最多、讀者也最熟悉的一個系列,在老舍的市民系列中佔有顯著的位置。《駱駝祥子》就是一部城市貧民悲劇命運的代表作,它成功而且真實的反映了舊中國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揭示了一個破產的農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劃為社會流氓無產者行列的過程,以及這一過程中所經歷的精神毀滅的悲劇。祥子從農村來到城市謀生,他把買一輛自己的車作為自己的生活目標,幻想著憑自己的勞動換取安穩的生活,然而黑暗的社會現實使他的理想永遠不可能實現。老舍以極大的同情描寫了軍閥和官僚統治對他的一次又一次的欺壓與迫害,使他最後墮落成一個從肉體到靈魂都散發著腐爛氣味的無業遊民。同時,作家也揭示和批判了他自身所固有的缺陷。他不合群、自私、死命要賺錢,不得哥們兒,這就決定了他的孤獨與脆弱,最終完全向命運屈服。老舍選取他們而不是一般的窩囊廢作主人公有兩方面的用意:一是一般人認為他們這類人是構成市民社會的基本因素;另一方面,正是他們為溫飽而奮斗的慘敗深刻地提示了這個社會已沒有希望和小生產者「個人奮斗」之路的不通。當然,隨著老舍世界觀的變化,他筆下的這類人物終於不再全是這種「絕望型」的人物了,而是在艱難時世中不斷的成長起來的覺悟者。在《四世同堂》里,作者不僅歌頌了這些「低賤者」的傳統美德,還表彰了他們的義烈行為,如車夫小崔拒絕給漢奸拉車,剃頭匠孫七被活埋時大聲痛斥漢奸,並進一步寫他們加入了抗日的行列,如程長順的覺悟,棚匠劉師傅的出走等。在這當中還有一類就是「悍婦類」的虎妞和「娼妓類」的小福子等女性悲劇人物,尤其是《月牙兒》中母女兩代為娼的故事。其實,老舍,不僅僅是用他的筆在寫這些下層人民的苦難,更是要追究出這些窮苦人物生活和生命的根源。
在老舍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這樣三種勢力在殘酷地摧殘著中國人民,尤其是下層勞動者:一是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造成了一種國民精神和民族心理上的病態;二是中國千百年積累下來的因襲的封建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智慧和能動性;三是當前黑暗制度給廣大人民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造成的損害。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具有光榮傳統的古老民族,她的文化在人類歷史上曾放射過燦爛的異彩,然而,三方面的勢力,卻給我們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創傷,使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得不到解脫。因此,老舍從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開始就一直把改造國民精神作為他創作的一個重大課題。
市民形象在老舍小說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本文涉及到的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即便如此,我想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領悟到:老舍的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並走向世界,與他作品中所塑造的那些鮮明的市民形象具有很大的關系。如果說魯迅作品的現實主義成就在於他以傳神的筆觸畫出了國人的靈魂,那麼,老舍作品的現實主義成就則在於「把城市底層社會這個不怎麼為人們所熟悉的世界,把城市貧民這個常常為人們所忽視的社會階層的命運,引進藝術的領域,並獲得了成功」。⑦
參考資料:
1.<<老舍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2.<<老舍研究縱覽>>天津教育出版社
3.<<老舍與中國文化觀念>>學林出版社 宋永毅著
4.<<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老舍專集)
5.<<老舍研究論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注 釋:
①見《「五四」給了我什麼》
②見孟廣來《三十年代老舍研究初探》
③見吳小美《市民社會灰色人物的灰色悲劇》
④見《老張的哲學》
⑤見《老舍與中國文化觀念》
⑥同上
⑦見樊駿:《論<駱駝祥子>的現實意義》
『捌』 從文化分析角度舉例分析老舍小說中市民形象
在老舍筆下的市民人物既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有庸人俗氣;既集中了我們民族數千年來的各種特質,又活生生的凸現著我們民族的時代個性。老舍筆下的市民人物形象是豐富多樣的,僅《四世同堂》一部作品,就包括了教員、校長、商家、車夫、棚匠、司機、江湖醫生、唱戲的、說相聲的、打鼓兒的、窩脖兒的、剃頭的、看墳的、巡警、流氓、妓女、漢奸、特務等四五十類,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市民王國。他筆下的人物沒有太濃的「洋」味,沒有張天翼作品中的包氏父子那樣燃燒著往上爬的慾火,他筆下的人物也不全是「俗」味,不象葉聖陶筆下的潘先生那樣苟且偷生。他筆下的市民形象一方面受禮教、家風、古訓的束縛,愛面子、講禮節、謙恭隨和、古道熱腸,另一方面是受混亂時世的影響而中庸守舊、安貧樂命、點頭哈腰、圓滑混世。可以說,在老舍筆下的市民人物既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有庸人俗氣;既集中了我們民族數千年來的各種特質,又活生生的凸現著我們民族的時代個性。
不同的市民形象體現著老舍對中國傳統文化不同層面的分析與判斷,在他的筆下有「舊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和「底層市民形象」等幾種不同的人物系列。
「舊派市民形象」,即那些尚保留著東方封建傳統美德的溫順、善良、講禮節,但又極端保守自私、因循苟且的「老中國的兒女」們。③這是老舍市民形象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一個系列。他們雖然是城裡人,但仍然是鄉土中國的子民,身上負載著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包袱。他們幾乎可以看作是整個中國古老文化的代表,或者說是這種寬厚卻保守,熱誠而麻木的中庸性格的「代表」。因此,他們也是老派的市民人物。
『玖』 老舍小說中的祥子形象的典型意義
祥子的形象。
??老舍的《駱駝祥子》的祥子是城市地層社會勞動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對他性格的刻畫,體現了強有力的悲劇意味,這是通過主人公「精進向上—不甘失敗—自甘墮落」的命運三部曲展開的:祥子初到北平,懷抱著尋求新的生路的希望,開始了他的個人奮斗史。他年輕力壯,善良正直,樂於幫助與他同命運的窮人。他堅韌頑強的咬著牙,用孤苦的掙扎編織著美麗的夢想。祥子連遭厄運,主要可以分為事業上的買車與個人生活上的娶妻兩方面。命運的安排卻是他追求不可得,躲避的被強加。所有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運的作弄面前不甘失敗,竭力掙扎和抗爭的生活姿態。當虎妞病亡、祥子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賣掉車子,此生已不復再有希望買車,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時,終於不堪這最後的沉重一擊。長久以來潛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獸性惡性發作,他吃喝嫖賭,如行屍走肉。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這個一度有著強大生存能力的個人奮斗者。
??形象的意義:祥子的悲劇在於他以血淚控訴舊社會對勞動者的無情壓榨和摧殘。小說真正地描寫了祥子的要求、掙扎淪落的過程,從而真實的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惡。祥子的又一典型意義是:揭示了個人奮斗不是勞動人民擺脫貧困改變境遇的正確道路。個人奮斗順利的時候,表現為要強上進;遇到挫折,會自私自利。
『拾』 老舍的作品《駱駝祥子》中虎妞的形象意義
虎妞身上有讓現代的女權主義者和偽女權主義者們都拍手稱快的一面——兩性關系中占強勢的地位。無論從性格、心計的角度,還是從階級、經濟地位的角度分析,虎妞跟祥子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她就像一大尾巴狼,穩操勝券、步步為營,祥子在她跟前就像個純良的小綿羊啊,除了掉眼淚、生悶氣和傻笑之外,完全喪失了話語權。
同時虎妞也有傳統的一面。盡管她沒遵從三從四德,但她價值觀、人生目標也沒突破相夫教子
虎妞
那一套。她還是個很有幫夫運的女人,祥子跟她一起生活的時候,笑口常開,人生充滿的希望。——幫夫運是是當代多少有文化有追求女性夢寐以求的最高評價啊!憑這一點虎妞就足夠當偶像了。請不要質疑當代女性怎麼會追求「幫夫運」這么陳舊的東西,套用一個時髦句型:越是傳統的,越是現代的。 虎妞以強勢的主導姿態,行相夫教子的女人本分,這種家庭經營模式是現代典範呢。虎妞是傳統中國女性形象的突破。小福子就是傳統中國女性典型形象——善良柔弱、逆來順受,被侮辱和被損害又毫不反抗... ...而我們的虎姑娘,強悍、能幹、又自主..她不同!「在家從父」是「三從」里的第一從,是捍衛封建父權的綱常,虎妞和小福子都受過父權的壓迫。酗酒衰老的父親說:「為什麼不去賣?!」,小福子就含著眼淚去賣了;貪財蠻橫的父親想讓女兒一輩子不嫁幫他守著家產,虎姑娘卻不當中國的歐也妮,她早相中了祥子 ——像駱駝一樣憨厚純朴的小夥子——這點又比同樣攢錢出嫁的杜十娘有眼光。憑著男人般粗豪的大嗓門,還有女人的眼風兒跟心思,她爹和祥子都被她耍了,氣勢上都被她壓倒了。最終虎妞如願已償,坐著八抬大轎風風光光地嫁給了祥子。新婚之夜,她說出自己秘密的時候,笑的多麼得意啊,呵。誰說虎姑娘這樣不叫追求愛情?她是真心喜歡祥子,也認為她所做的是對祥子好。如果這都不算愛,眾痴男怨女們又有什麼好悲哀?
虎妞是命運的強者,扼住了自己幸福的咽喉。在那樣一個時局動搖、人性壓抑的年代,她狡黠地反抗、把握住自己命運,讓我不得不佩服、尊敬。虎妞偶像的魅力,不僅體現在她對愛情婚姻、對自己命運的把握,也體現在她的世事洞明、人情達練上。這洞明、達練雖然是三姑六婆級的,卻是在亂世中生存的必要條件,在錢財上、在感情上,她都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