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中考小說人物形象課堂實錄

中考小說人物形象課堂實錄

發布時間:2022-11-04 05:21:28

1. 《荷花澱》課堂實錄

《荷花澱》課堂實錄

時間:2003年3月12日第二節

地點:廣東碧桂園學校 高二(1)班教室

班級:高二(1)班(優班)

執教者:高中部雷洪海

預備鈴響,播放第一張幻燈片,展示白洋淀的美麗風光。

上課鈴響

師:同學們,提起戰爭,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場,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恐懼。

播放幻燈片二,一組戰爭鏡頭,殘垣斷壁,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場面,撕心裂肺的呼喊。

讀了作家孫梨的小說《荷花澱》, 他筆下的戰爭是什麼樣子的,《荷花澱》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學生談初讀感受。

生甲:景色真美。那生長著茂密蘆葦的無邊無際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飄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的荷花澱真令人神往。

生乙:除了景美,人更美。那群白洋淀的青年婦女們,水生嫂們,溫柔多情,太可愛了。生丙:感覺美。特別是感到一種人情美,人物的心靈美。在水生嫂等青年婦女身上,有著一種健旺明凈的人的精神,這些青年婦女不僅僅是可愛,簡直是可敬。

生丁:人物對話的語言簡潔有味,太精彩了。

師:很好,看來《荷花澱》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同學讀出了景美.人美,有的同學讀出了人情美.人性美;還有的同學讀出了人物對話的語言美。孫梨的小說真是別有風味啊!

播放幻燈片三:展示「自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這篇小說彷彿一篇散文,沒有復雜曲折的情節,只是選取生活的幾個場景,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美好的心靈。小說中人物的語言簡潔傳神,富有特色,表達了主人公細膩的心理活動,閱讀時要仔細品味。

師:《荷花澱》以抒情見長,不以情節取勝,然而在情節結構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苦心。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從水生嫂的角度對課文中描寫的幾個生活片段重擬標題。

生甲:可概括為「夫妻夜話」「探夫遇敵」「助夫殺敵」

生乙:「夫妻夜話」不夠好,不如改為「與夫話別」.

師:請說明理由。

生乙:「夫妻夜話」不是從水生嫂的角度來概括的,「夜話」內容較籠統,不能准確概括第一個生活片段,改為「與夫話別」要好一些。

師:很好!概括要准確.貼切,還要符合概括的要求。乙同學改得好,評點也切中肯綮。

師:我們已經理清了小說的結構,這節課我們的重點是品味人物對話的語言。首先我們品讀「與夫話別」這個對話片段。

一讀。

師:請同學們按自己的理解不齊聲讀這段對話,力求讀出感情,讀出意境。

師:我們一起齊聲讀這段對話。

師:我請三位同學起來一人扮水生,一人扮水生嫂,一人充當敘述人,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要力求讀出人物的個性,讀出人物的內心活動。

老師范讀。

二讀(改變原文部分語句的語序讀)

師: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麼了,你?」老師將問句改為「你怎麼了?」行不行?

生甲:不行。

師:為什麼不行?

生甲:沉默。

師:請一個同學起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

生乙:(讀書)

師: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生乙:改變語序後,兩個句子意思好像變了。「怎麼了,你?」是倒裝句句式,強調「怎麼了?」潛台詞是「究竟今天發生了什麼事,你這么反常?」改句「你怎麼了?」僅僅是一種關心,不能表現女人細膩的感情活動。

師:很好!的確,語序改變後,句子強調的重點變了,句意也有了一些變化。改句不如原句有表現力。

三讀(改寫原文對話,比較閱讀)播放幻燈片四:

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女人低著頭說:「就你積極。」

師:能用老師改寫的句子換掉原文中水生嫂說的話嗎?

生:(笑)不行不行!

師:為什麼不行?

生:「就你積極.」是責備水生的,不符合水生嫂這個人物的性格。

師:水生嫂的性格是什麼呢?

生:多情,捨不得丈夫離開自己,但不拖丈夫後腿。

師:分析得好!言為心生,人物的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個性特徵,要能表現人物內心細膩的心理活動。「你總是很積極的」這句話明責備,實贊美,埋怨之中帶幾分自豪的感情。話到人到,孫梨真是一個運用語言的大師。

四讀(將整段對話語言重新改寫,與課文比較閱讀)

播放幻燈片五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小華,你帶去;爹,你也帶去。」「那咋成呢?」「那咋不成?」「我又不是去走親戚?」「你也不替我想想,上有老,下有小,我這是何苦啊!」

師:能不能用我改寫的這段對話換課文中「女人沒有說話……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這段對話 ?

生:(笑)不行,不行!

師:請一個同學起來說說。

生甲:這一改,改出了一個潑辣而不同情理的水生嫂,不符合水生嫂的個性。

師:說得好。這樣改不行,那下面這種呢?

播放幻燈片六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咱們一塊兒走。」「我們去打鬼子,你一個娘們去干什麼?不成!」「那咋不成?你打鬼子,我可以幫你們做飯洗衣……」「不成,我不同意,隊上也不答應!」「不嘛!」

鬨堂大笑

師:這個水生嫂不潑辣,用這段對話換可不可以?

生:還是不行,這是一個嬌滴滴的水生嫂,是一個拖尾巴的水生嫂。

師:好!看來同學們已經悟到了:課文中對話語言的那情,那調,那種分寸感與和諧感,正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畫與小說主題相符合的人物性格的一種有力手段。下面我們來讀「助夫殺敵」中五個女人找由頭探夫的一段對話。請五位女同學表演這段對話。

表演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對這段對話作一下點評。

生:這段對話很精彩!五句話寫出了五個人物各自不同的個性。

師:能用簡潔的詞語概括一下嗎?

生:宛轉含蓄.坦誠多情.持重謹慎.潑辣明快.忸怩羞澀。

師:他概括得准確嗎?

生乙:「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不如用「心直口快」概括更准確些。

師;很好!這段對話極為傳神。女人們既要探夫,又不直說,找一些天真的借口來掩飾,真是「欲蓋彌彰」,而且聞其聲,知其人,活靈活現。文中還有一些對話片段也很精彩,請同學們課後品讀。

播放幻燈片七

對話幽默(尋夫不見時)

對話急切(遇到鬼子船)

對話簡朴(小隊長問話 )

對話風趣(婦女話打仗)

師:請一位同學為本節課作一個總結發言。

生:這節課我們主要是品味《荷花澱》人物對話的語言,懂得了人物對話的語言要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表達人物細膩的心理活動。

師:很好!學習語言重在感受.領悟.積累.運用,下面我布置本課練習。

播放幻燈片八

設置場景,學寫對話:

期末考試結束了,你帶回了一份令家長滿意(和不滿意)的成績單,寫一段你與父母的對話。對話要圍繞一個中心,反映出人物的特點。(300字左右)

師:下課!

《荷花澱》課堂教學實錄

「用另一種眼光讀孫犁:從《荷花澱》看中國文化」
——《荷花澱》課堂教學實錄
執教:程少堂(深圳市教研室)
時間:2002年4月11日14:40——13:40
地點:深圳中學
班級:高一(11)班
記錄、整理:鄒玲(翠園中學)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請同學們根據自己讀過的書刊、看過的電影電視思考一下,中國人和以美國人為代表的西方人,在感情表達方式上有什麼不同?特別是在親人離別和親人久別重逢的時候。哪位同學來說說看?
生:我認為中國人久別重逢或再次見面時一定會哭得唏哩嘩啦的,認為這是挺難過的感覺。如果是美國人再次見面時首先會擁抱,然後再互相詢問一番;在離別時絕對不會拖泥帶水,說走就走。感覺美國人比較豁達,但中國人就比較含蓄。
師:你後面概括得太好了!文化方式不同,表達感情的方式也不同。要是在美國,在西方大街上,一位男士看見前面有一位小姐很漂亮,他會直接對小姐說:Beautiful!(笑聲)這位小姐往往會怎麼說?
生:Thank you!
師:但是你要是在中國大街上,比如在深圳大街上,你看見一個小姐很漂亮,你要是走上前去對他說:「小姐,你很漂亮!」往往會有兩種反應:要是碰到膽子大一點的,她可能會反手給你一耳光;如果是文雅一點的小姐,會怎麼樣呢?(學生說:跑了)不是跑。她會對你說:「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叫警察的!」(笑聲)在奧斯卡發獎大會上,美國的演員,也是女演員,她拿到金像獎後說:「我是最好的!」台下掌聲雷動。但是在中國有一個演員,曾經說過「我是最好的中國演員」,是誰呀?(有學生回答:劉曉慶)這句話被罵了20年,還在罵。這是為什麼呢?文化不同。有些話在美國可以說,在中國不能說。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大家看一看。大家讀過《西遊記》吧?我小孩比你們大一點,她上高二。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我說跟你討論一下《西遊記》,唐僧帶領幾個徒弟到西天取經,假設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為沒有什麼葯,你說他會選誰當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經的重任?
生:(眾說紛紜,說沙僧,孫悟空的都有。)
師:我女兒跟你一樣也是說:「孫悟空」,我說,不是;她說:「豬八戒 」,我說,還不是;她說:「是沙僧哪?」我說,很可能是他。她問為什麼,我說你長大了就知道了,我也說不清楚。我解釋說:中國文化是講究共性的文化,太個性化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強,不受歡迎。你說這種文化是不是不好?不能那麼講。講究共性的文化有它的好處,講究個性的文化也有它的好處。
那麼,我們看孫犁的小說。孫犁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當然算不上偉大的作家,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學界影響非常大,五六十年代曾經有一個流派叫荷花澱派。中國的文學青年及文學界都很喜歡他的作品,覺得很雅,藝術品位很高。但是,很多在中國學習的西方留學生,不喜歡孫犁的小說,甚至覺得他描寫的細節不可思議。
我也曾經調查過一個學校,問高二的學生,問他們學過《荷花澱》沒有?他們說學過。問他們喜不喜歡?他們說:「不喜歡。」問為什麼,他們說,老師講《葯》的時候就是買葯、吃葯、什麼葯什麼葯;講《項鏈》就是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講《荷花澱》,就是夫妻話別,送夫出征、助夫殺敵什麼什麼,老師還在上面讀呢。有句話,丈夫和妻子分別的時候說:「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他說他們覺得很搞笑,我說有什麼好笑的?他說:「男人都走了,女人還怎麼生產?」(鬨堂)我說這個小孩兒有點調皮喲!但他的語文還不錯,他知道「生產」有兩個意思。我說你們不喜歡還有一個原因:你們對中國文化不了解,有時代的隔膜。所以我說,我今天就跟大家用一種新的眼光來講《荷花澱》,我教給大家用一種新的方法來讀《荷花澱》,乃至來讀其他的文化色彩、民族色彩很濃郁的小說,我今天最主要的目的就在這里。
(老師板書:「用另一種眼光讀孫犁:從《荷花澱》看中國文化」)
師:中國文化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種文化,是世界幾大文明文化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所以隨便說這種文化不好,是一種無知的表現。我們剛才說了,孫犁的小說,西方人說讀不懂或者不喜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中國文化不了解。
這篇小說,從情節來看,沒有很復雜的情節,人物也不是很多,也沒有很多懸念,但是它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作品。在2000年即上個世紀末《亞洲周刊》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長篇中篇放在一起)之中,孫犁的小說被選入兩篇,一篇就是《荷花澱》,另外一篇是《鐵木全傳》。鐵是鋼鐵的鐵,木是木頭的木。寫的是土地改革時期的一個鐵匠和一個木匠。大家有興趣,課外去買來看看,書店有賣。一個作家被選兩篇作品在「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 強」中,這是很不容易的。
那麼我們再來看課題,「用另一種眼光讀孫犁」。我們以前用政治學和社會學的眼光讀得比較多,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通過什麼什麼描寫,刻畫了什麼什麼人物,反映了什麼什麼現實,歌頌了什麼什麼主義或精神,鞭笞了什麼什麼丑惡現象等等;或者說,情節是怎麼怎麼樣,人物形象是怎麼怎麼樣等等。這些東西也是要的,但是我們今天將用另外一種眼光,把這些東西融合進去,在文化的視野的關照之下,來讀這篇小說。我們希望同學們通過這節課,在以後讀小說的時候,也要學會用這樣一種眼光來讀小說,既要鑽進小說讀小說,同時要跳出小說讀小說。
首先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第1段到第3段寫自然風光的部分,齊讀一下。「月亮升起來」,預備讀。
生 :齊讀1~3段。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讀得很好。因為我聽了很多公開課,有的是著名特級老師上的,同學們都不肯讀,叫讀讀不起來。深圳中學的同學是深圳最好的同學,讀得很好。下面我請個朗讀能力好的同學讀一讀第1段。昨天我了解了一下,有位叫張晶的同學讀得不錯。張晶,你來讀一下第1段,老師用的教學參開資料,已經印給了大家,上面說這篇小說有詩情畫意,是詩化小說。張晶,把詩的味道讀出來。
(張晶音質柔美、充滿深情地讀第1段)
老師:你的朗誦水平很高。你是哪裡人啊?
張晶:祖籍天津,也算是深圳人吧。
師:但稍快了一點,如果你節奏稍慢一點,那就更好了。你再讀一遍。
(張晶放慢節奏,充滿深情地又讀了一遍。聽課師生鼓掌)
師:很好很好!聽說前幾年龍崗區教研員錢老師的女兒從深中考到北京廣播學院去了。你的素質很好,可以考廣播學院,當播音員或主持人。(笑聲)
下面同學們再自由地朗讀1~3自然段,你們什麼都不要思考,仔細體會一下它的韻味。不是說像詩一樣的美嗎?你們仔細品味它怎麼樣像詩,怎麼樣美。
生:(自由朗讀)
師:好的,大部分同學讀完了。昨天晚上,我在家把第一段編排了一下。不是說孫犁的語言像詩嗎?我一個字也沒有加,把它編排成詩的樣子。(老師放投影,第1段被改寫成了詩歌)張晶啊,你帶領大家讀一下,領讀。
張晶:(帶學生逐句讀詩)
月亮
升起來
院子里
涼爽得很
干凈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葦眉子,濕潤潤的
正好編席
女人
坐在
小院當中
手指上
纏絞著
柔滑修長的
葦眉子
葦眉子
又薄又細
在她懷里
跳躍著
師:孫犁的這篇小說開頭是非常有名的,我讀了大學以後還不知道它怎麼好,別人說好,我也跟著說好,我怕我不說好,別人說我沒水平。(笑聲)後來慢慢慢慢的讀多了,才知道它好在哪裡。它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純粹是白描,像鉛筆畫的素描,但有內在的詩情和韻味,要慢慢地品味,要多讀才能體會,所以我就不講它,你們多讀它。有人說,前面這些景物描寫沒有必要寫它,我認為是要的,不能不要的。這個等一下再說。這三段里集中寫的什麼東西呢?我認為寫的是兩個大的問題。
(老師板書:「人與環境(風光)」)
寫的什麼呢?一個是人——水生嫂,再一個是自然風光,寫的很美。我想寫這種美的用意何在?有什麼特點?讀了半天以後,請大家簡單地說一下。哪位同學?首先說他的用意何在?抗日戰爭這么嚴酷,有這么恬靜優美的環境嗎?作家這么寫是不是違反現實的呢?如果不是違反現實的,他的用意何在?哪位同學說一下?你們可以互相交流一下,不想交流就不交流,自願,不想交流,就思考一下。好,這位同學,你報一下姓名。
生:王一傑。我覺得作者把景色寫得這么美好,突然讓我聯想起艾青的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是:「為什麼我眼裡常含著淚水?」
師:(充滿激情地銜接)「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嘿,很好!
生:(深受鼓舞)我覺得孫犁把這個土地寫得這么美好,就會讓人覺得這么美好的土地會有誰不愛?生長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理所當然會對她有很深的感情。(老師插話:地靈人傑)我覺得這應該是所有抗日戰士戰斗的動力之所在。
師:嗨!說得好,說得非常好!(充滿激情地)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山河如此多嬌,豈容日寇踐踏蹂躪?就是這個用意嘛!她說得太好了,所以作家一點都不是違反現實,所以這幾段不能不要!
那麼,在這里,我再提個問題,這里寫到這么美麗的環境,其中有水生嫂,這里人和環境之間是什麼關系?你用一個詞概括一下,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對高一的同學來說,深了一點。(學生議論紛紛)好,你說。
生1:和諧。
生2:融洽。
張晶:我覺得好象有很多種,有一種就是互相滲透,給人的感覺。它這里好象那種環境,很甜美,然後在裡面也很平靜的感覺;有時候我覺得這個女人很中國情調。還有,看張愛玲的文章中,說一個女孩子在那個社會,她說如果哪個人會來找她,她可能身體已經深深地嵌在她處的這個環境中,拔也拔不出來了。感覺環境應該是滲透吧,不只是人影響環境,這個環境會給人一種很特別的氣氛。.
師:這個張晶太優秀了!(笑聲)我覺得一般的中學生答不出來。她說這幾段寫人和環境之間是滲透關系,滲透關系在中國古典哲學裡面叫什麼呢?(板書: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是什麼呢?「天」是自然,「合一」就是她剛才說的滲透關系,她沒有說到這個詞,但意思說出來了。人和自然之間呢,有很復雜的關系,但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剛才大家講的融合滲透的關系,一種是對抗的關系。高爾基的《海燕》,哪位同學記得?來,給我背幾句。(學生雜言背誦)海燕是俄國革命者的象徵,它是寫人的,誰來背?背一句也行,不會背亂背一句也可以好。(笑聲)好,你來背。
生:我只記得最後一句:「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笑聲)
師:「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在孫犁的小說中喊是喊不出來的。那個海燕和烏雲是一種什麼關系?對抗對立關系。在傳統的中國文學當中,典型的中國意境當中,一般來說,不出現這種意境,而是強調一種融合的關系,在人和自然之間。月亮升起來,他寫的月白風清。我改一改,我隨便改的,我這么改:「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忽然一聲炸雷,女人慌慌張張跑到屋子裡」,(笑聲)或者這樣,寫女人很堅強也可以:「一聲炸雷,幾個雨點敲打在女人的脖子上,女人仍然在屋檐下編著她的席子,席子在閃電的照耀下就像刺向日本鬼子胸膛的刺刀。」(鬨堂)孫犁的小說民族色彩濃郁,他不喜歡寫那種和大自然急劇對立的環境,他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這種風格。所以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人和大自然間是什麼關系呢?就是同學們講的和諧。(老師板書:和諧)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基本特點。現在西方還在學中國這個特點,包括成立環保局。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是大自然的產兒,所以,污染了大自然,糟踏了大自然,就是污染糟踏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污染糟踏了人類自己。
這里,我穿插一下,寫蘆葦,中國自古以來是個很典型的意象。大家知道,寫楊柳,代表什麼?
生:送別。
師:楊柳依依,隨風起舞,好像纏繞著你,不讓你走哇!寫水的時候,那種水的柔情,是一種意象;另外,水也載舟,水也覆舟,勢不可當,也是一種意象。中國古典文學當中,有許多基本定型的意象。蘆葦在古代叫蒹葭,《詩經》中有一首《蒹葭》——
生1(主動站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學生鼓掌,笑聲)
師:哎呀,太好了,太好了!深中的學生,就是不一樣!(學生歡呼)後來瓊瑤寫了一本小說叫什麼?
生:(齊答)《在水一方》。
師:《在水一方》的電視劇主題歌,瓊瑤是根據《蒹葭》這個意境來改編的,有兩句,我會唱,唱給你們聽聽。我唱得不好。(老師深情唱道:「綠草蒼蒼,白霧茫茫…」,學生高興,鼓掌,歡呼)
(充滿激情的)從《詩經》到瓊瑤,蘆花在中國文化當中象徵著愛情。蘆花的聖潔,蘆花的凄幽,在蘆花盪,發生了多少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在這篇小說中,孫犁寫了蘆花盪,荷花澱,通過飄落在、跳動在女人懷中的潔白的葦眉子,飄落在發際之間的蘆花,我們可以看見,它交織了多少當時中華民族的婦女們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對正義戰爭的支持,一一凝成了一曲回腸盪氣的戰火中的愛情。
我們這一部分用的時間是比較多了。
自然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那麼,我們再看,這篇小說寫了很多人,寫了很多人際關系。那麼,寫了哪些人際關系呢?這個問題很簡單。我來說。寫了父子關系。水生回來說:「爹哪去了?」 「爹已經睡了。」寫了父子關系吧,寫了夫妻關系吧,還寫了那些女人之間的關系吧,也寫了男人和男人即戰士和戰士之間的關系,對不對?也寫了那些戰士和他們妻子之間的關系。但是,我現在要同學們具體地通過語言的品味,來說一說這篇小說寫人和人之間關系有什麼特點。各種人和人之間關系有一個共性,我們要用具體地說。大家先看教材,看對話。
(學生翻閱教材)
師:首先我們看一下夫妻之間,水生和他的媳婦之間的關系。大家看第2頁。水生和他媳婦之間的對話,特別是他媳婦和水生之間的對話,非常簡潔,但是又情意綿綿。是吧?我們看第2頁,「水生笑了,女人看他笑得不平常,『怎麼了,你?』」這句話很多資料上都有。我把它改一改,兩種改法。一種是把「你」字去掉,改成:「怎麼了?」另一種是把主語「你」提到前面去,改成:「你怎麼了?」它有什麼不同,表達的感情有什麼不同?
生:少了一種夫妻之間的關懷,還有她對丈夫一種掛心的感覺。
師:比較焦急,是吧?所以她先把一種狀態問出來,然後再問「你」怎麼樣。如果不要「你」呢——「怎麼樣?」「怎麼了?」啊,張晶說挺陌生的,好象不是很親切。這位同學說硬了一點,這樣說比較溫柔,而且比較急切,這個你們自己體會一下。大家去問老師問題的時候,有兩種問法。「老師,請問這個問題,我不大懂。」這是一種問法, 這比較好。還有一種問法是:「這個問題我不大懂,老師。」這也可以,強調的是問題。但是不能說:「這個問題我不大懂。」行不行?不大好。
再往下看,女人低著頭說: 「你總是很積極的。」這句話,我有兩種改法,丈夫要上前線去了,我這么改,女人說(撒嬌地):「不嘛,你不要走嘛!」(笑聲)這樣可不可以?(學生答:不可以)那為什麼不可以?那是個什麼形象?小女人,不關心國家大事,這是現代概念,過去是不明大義。
我再改一改,女人這么說(耍潑地):「行啊!你走,我搬回我媽媽家!」(笑聲)可不可以?也不可以呀,耍潑也不行。
接下來我們再改一句:「女人鼻子有些酸,但是她並沒有哭。」我把它這么改:「女人的淚水直往下淌,她咬了咬牙。」可不可以?(笑聲)中國文化有一個特點,就是(學生說:忍!)忍,也是對的。孔子在編《詩經》時說了句話:「樂而不淫,哀而不——(學生齊答:「傷」)。」對,還是深中的同學知道。「樂而不淫」是 「富貴不能淫」的「淫」,這里意思是樂而不過度,哀傷的時候也不過度, 在這個地方也是一樣的,主要是表現覺悟了的中華民族的女性的精神狀態。
再看第3頁,「水生說:『不要讓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拚命。』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這是表現了妻子對丈夫的忠貞。我覺得我們現在的人還是要學習這些傳統美德。因為有時候,似乎看到在有些地方,有些場合有的人表現得太隨便了。這句話,我把它這樣改一改,看行不行?看是不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要求的。水生說:「我走了,很可能回不來,因為要打仗了。要是我回不來,你看著辦吧。你也不要太死心眼,你看著辦吧。」(鬨堂)這樣也可以,也不是不可以。或者說:「要是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也不要跟他拚命,好死不如歹活。」(鬨堂)這行不行?不行。中華兒女,中華民族文化,不是這樣。寧為 ——
生(齊答):玉碎,
師:不為——
生(齊答):瓦全。
師:寧可站著死,
生(齊答):不可跪著生!
師:對了,說得很好!我再改一句,第3頁,「全庄的男女老少出來給他送行」,改成「大部分人出來給他送行」行不行?全庄人出來說明什麼?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歷來如此。雖說中國人內部打,(笑聲)但一旦有外敵打進來,我們是全力以赴,神州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還有好多,你看這些女人之間的關系。有一則幽默,女同學聽了不要生氣,是個笑話。有個老師說:「女同學喜歡說話,一個女同學等於500隻鴨子。」第二天上課時,有位女同學報告:「老師,外面有1,000隻鴨子來找你。」會是誰?找他的是他媽和他妻子。(笑聲)三個女人一台戲,女人有時候在一起容易鬧矛盾。但是,我們小說中的女人鬧矛盾沒有?(學生答:沒有)她們之間的關系,用一個詞概括一下,夫妻之間,人與人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
生:和諧的關系。
師:還是和諧。(老師板書:和諧)
師:非常好,非常好!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那麼,我們再接著往後看。人和自然的關系很和諧,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也很和諧。但是,人有時和自己鬧別扭。我們人,不尊重自然規律的時候,一味地征服大自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和別人鬧別扭,別人會害我們,去告我們的狀。有的時候,我們會自己跟自己鬧別扭,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沒人跟他過不去,他自己還會喝葯,拿刀片劃自己——前段時間報上登的。這篇小說中,我們來看,人和自我心靈之間的關系是什麼樣的?
(老師板書:人和自我之間(心靈)的關系)
師: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有痛苦、有孤獨、有彷徨、有空虛、有寂寞。有一本書叫做《向死而生》,是說人生下來就是往死那兒走的。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經常就是引用這半句,並且把它解釋為: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所以要努力學習。其實莊子後面還有半句,是:「以有涯度無涯,殆矣!」就是說用我們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那太危險太蠢了的。(鬨堂)莊子

2. 如何分析和賞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近年來,全國各地高考語文試題,小說類文本閱讀受到重視。廣東、寧夏、海南、江蘇和浙江卷都在文學作品閱讀中考查了小說閱讀的,而賞析人物形象又成了小說閱讀的必考題目,因此,熟練掌握一些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巧
1、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寫的方法:①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事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
(2)各種描寫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②語言描寫:A、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B、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③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④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徵。
2、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發展的場所。特定的人物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小說環境描寫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有時起渲染氣氛的作用。社會環境主要是渲染時代特徵。另外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也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選小說《烏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就為我們提供了主人公烏米的生活環境,突出了她孤獨無助的處境,暗示了人物的命運。
3、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慾望的沖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根據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特徵,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徵是從情節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釋情節。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徵。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4、從人物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准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所選小說《侯銀匠》,雖然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可是小說的主要文字卻是寫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確地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很難全面總結出侯菊的形象特點。
5、從分析小說的主題入手,揣摩作者的評價。
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往往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活動體現出來的,因此通過分析小說的主題,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可以正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文章語言含蓄,內容抽象,考生需認真分析小說的主題,敏銳地認識到作者對「父親」的選擇是肯定的,才能夠正確分析出「父親」的性格特徵,從而准確地分析「母親」的人物形象。
二、高考中人物賞析題設題類型
命題者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根據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三、高考中人物形象賞析題答題思路
1、總體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徵。
2、具體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4、得出全面完整的結論。
例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第17題答案:(總體概括)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具體分析,舉例說明)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澮,她覺得羞辱。但她雖不理解父親,在物質方面卻又是支持他的,她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3. 初三上冊《我的叔叔於勒》教學實錄

【教學實錄】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於勒》。首先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人物是怎麼評價於勒的,包括怎麼稱呼他,怎麼說他的。

【點評】開門見山,簡潔明快,自然而大氣。

生:「那時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師:「花花公子」是對於勒的評價嗎?

生:不是。花花公子是說有錢人家的子弟,而於勒家不是,於勒家比較窮。

師:對,請繼續找。

生:壞蛋、流氓、無賴。

師:這是直接指於勒嗎?

生:不是,這是就一般情況說的,但實際上暗指於勒。還有「分文不值的於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於勒」,「他可真算得上一個有辦法的人」,「這個小子」,「他是個法國老流氓」,「這個傢伙」,「這個賊」,「那個討飯的」,「這個流氓」。

師:很好,這個同學找了很多,還有沒有?

【點評】一堂課的開始部分,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老師用適當的反問,將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重心輕松地牽引到學習的主題上。這里沒有喧鬧的熱場渲染,沒有廉價的贊美表揚,有的就是實實在在的問題探討。此處教師真正與學生平等相待,尊重學生,把他們作為可與自己交流的有思想的夥伴,而不是自己的教學對象。這才是課堂民主的根本體現。

生:「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師:對,這幾句話很重要。現在我把同學們找的主要的板書在黑板上。

(板書: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壞蛋、流氓、無賴)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於勒、有辦法的人

這個傢伙,這個賊、這個流氓

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點評】清楚的板書,能讓學生的思維直觀化,明晰化。這是教學中溫暖的人文關照。

請同學們把這些評價分分類,分類的標準是哪些話是在大致相同的情況下

說的,並說說是什麼情況,他們對於勒又採取了什麼態度。請按時間順序說。

【點評】好一個「請按時間順序說」,這就輕巧地把學生的思路與作品的文脈統一起來了。常常看到一些老師讓學生在文中找依據,學生說的時候卻不加引導,以致學生隨口道來,你一言我一語,東一榔頭西一棒,好端端一篇文章,就被「說」得雜亂無章,成了各個零部件的陳列,失去了整體感。

生:「分文不值的於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一種情況下說的,因為於勒把

自己應得的遺產吃得一干二凈之後,還佔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

師:對,佔了錢。他們對於勒採取什麼態度?

生:把他趕走了。

師:你怎麼知道是趕走的?

生:課文用「打發」一詞,可知是把於勒趕走的。

師:下面依次有哪些話是在同一情況下說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們接到於勒兩封信以後說的。

師:信中哪些話導致他們這么說?

生:「賠償我父親的損失」,「發了財……一起快活地過日子。」

【點評】其實,菲利普一家的拮據生活並非都是於勒造成的,他們盼望於勒,也絕不只是想拿回自己的「損失」,他們真正想要的是於勒發的「財」,這也是他們遇到窮水手於勒後倍受打擊的根本原因。這里還可以讓學生再推敲一下。

師:於是這一家人每到星期日干什麼?

生:到海邊的棧橋上等於勒回來。

師:這位同學說「等於勒回來」,這個「等」字用得好不好?請說說道理。

生:不好,「等」字不能說明這一家人此時熱切盼望於勒回來的心情。

師:你認為應該用什麼詞?

生:應該用「盼」字。

師:很好,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盼」字,文章哪些細節體現了「盼」字?

生:「父親總要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

師:於勒在不在這只船上?

生:不在。

師:你怎麼知道?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竟」表示意外,父親希望於勒能出乎意料地來到身邊,表現了他急切盼望的心情。

師:說得好。真是望眼欲穿,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刻相見。還有什麼細節體現「盼」?

生:「這封信成了我們家裡的福音書,有機會就要拿出來念,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

師:這句話是體現「盼」嗎?

生:這句話主要體現這家人高興、得意,還有幾分驕傲的心情,把信給別人看,為了炫耀。

師:還有什麼細節體現「盼」?

生:「果然,10年之久,於勒叔叔沒再來信。可是父親的希望卻與日俱增。」

師:很好,10年時間絲毫沒有減少他們的希望,反而增加了。還有嗎?

生:「對於勒叔叔回國這樁十拿九穩的事,大家還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這筆毫無著落的錢竟然列入了他們的開支計劃,可以看出他們急切盼望於勒回來的心情。

師:這位同學分析在理。文中還有一個細節充分體現了急切盼望的心情。請同學們認真看。

生:「那時候大家簡直好像馬上就會看見他揮著手帕喊著:『喂!菲利普!』」

師:他們真的看到了嗎?

生:沒看到,是他們腦海中出現的幻覺,人到了急切的程度才會出現幻覺。

師:說得好,這個細節很能說明問題。再看其他幾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點評】對「盼」字的分析,讓學生在把握情節的同時,恰到好處地剖析了人物的心理。其中,對於勒錢的計劃和對於勒出現的幻覺,處理得快了一點,再精細一點,不是簡單的「這位同學分析在理」和「這個細節很能說明問題」就好了。

生:最後幾句話是在見到於勒時說的,當他們發現於勒是一個窮水手時,菲利浦夫婦就大罵於勒是賊,是流氓。

師:是當面罵的嗎?

生:不是,是背著於勒罵的。

師:為什麼要背著?

生:生怕於勒重新拖累他們,同時也生怕好不容易找到的女婿知道這件事,因為這位女婿是沖著於勒那封發財的信才下決心求婚的。

師:後來這一家人又怎樣了?

生:為了避開於勒,他們改乘另外一條船。

【點評】連續的幾個追問,在交流中機智地啟發學生,使其認識得更到位。

師:我們把情節理一下,請看板書:

(賠錢……盼

占錢……趕

有錢……贊

沒錢……罵避)

從以上板書可以看出,小說情節不長卻也曲折起伏,特別是後面情節的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我們把課文分成兩大部分的話,應該分在哪裡?

生:從開頭到旅行之前為第一部分,從動身旅行到最後為第二部分。

師:我用一副對聯概括兩大部分的內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這家人盼於勒,盼了十年,希望與日俱增,甚至在腦海中出現了幻覺,明明遠在天邊,卻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當成搖錢樹,為了用於勒的錢訂了上千種計劃。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變成了窮水手於勒,他們失望沮喪,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認,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後之間構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切因為什麼?這副對聯少了一個橫批。請同學們來擬。

生:人不如錢。

師:請解釋一下。

生:於勒這個人還不如錢重要,盼於勒是假,盼於勒的錢是真。

師:有道理。還可以從這件事所反映的社會問題來考慮。

生:「金錢至上」,盼是因為有錢,避是因為沒錢,在人們的眼中金錢是至高無上的。

生:「世態炎涼」,開始他們熱切盼望於勒,後來發現於勒沒錢,就避之唯恐不及,根本沒有兄弟親情。

師:同學們擬得非常好,跟老師想的`一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由家庭這個細胞看出社會整個肌體的情況,以小見大,可見其主題是深刻的。現在我們再來作第二次分類,看看我們前面找出的評價分別是誰說的。

【點評】匠心獨具的設計,激發學生深入思考,令人叫絕。過渡緊扣主線,也很自然。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於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這些都是大家的看法。「好心的於勒」,「有辦法的人」,「這個流氓」,「這個賊」是母親克拉麗絲說的。「這個傢伙」是父親菲利浦說的。「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是若瑟夫說的。

師:很好。這么歸類以後,你們有什麼發現?

生:同一個人前後態度截然不同,母親克拉麗絲開始極力誇贊於勒,後面又惡意咒罵於勒。

師: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的什麼性格?請談談你對克拉麗絲的看法。

生:這個人太無情義,滿腦子只有金錢,非常自私、勢利,只管自己的得失利害。

師:菲利浦夫婦都是小人物,不是十惡不赦的惡棍、壞蛋,但由於他們對待親兄弟的態度,我們從心底鄙視他倆的人格。還有什麼發現?

生:菲利浦夫婦有些不同,克拉麗絲罵於勒是賊是流氓,菲利浦只說於勒是這個傢伙,說明菲是有點同情於勒的。

師:這位同學觀察比較細致,但我們看看菲利浦是不是同情於勒?為什麼?

生:不是,因為菲利浦最終沒認自己兄弟,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認,由此看出他也是無情的,他也是以金錢為重的,菲與克只是有點程度不同罷了。

師:很好,具體說說。

生:克拉麗絲更潑辣,更冷酷,更有心計,因而她也更令人討厭。

師:這一家人都是一個態度嗎?你們看看還有什麼發現?

生:若瑟夫和他的父母不同。

【點評】讓學生自己看現象,自己去發現,並以相關的問題引導深入的發現,從而真正得到探究的收獲。

師:好,我們來齊讀文章寫小若瑟夫的一段話:從「我看了看他的手」——「我

的親叔叔」。(讀略)

師:同學們還沒有把文中的感情讀出來。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里一共三句話,前二句寫誰?

生:寫於勒。

師:是誰的目光看於勒?

生:若瑟夫的。

師:我讀一下,你們看這目光包含了什麼?(師讀)

生:目光飽含了憐憫之意,對窮困潦倒的於勒充滿同情。

師:第三句是寫誰的心理活動?

生:若瑟夫的心理活動。

師:「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三個短語同指一個對象,何以要反復?「父親的弟弟」是針對誰說的?「我的親叔叔」強調什麼?

生:「父親的弟弟」是針對父母說的,反映了若瑟夫對父母不認兄弟的困惑和不滿,「我的親叔叔」強調一個「親」字,表明若瑟夫內心充滿侄叔親情。

【點評】這里說若瑟夫對於勒「充滿侄叔親情」是有些勉強的,若瑟夫沒見過於勒,更沒在一起生活過,何來親情?他從小生活在那樣一個勢利虛榮的家庭氛圍中,,怎麼會與父母判若天壤?若瑟夫付錢的一段顯然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一個亮筆。如果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這么安排,可能會讓學生思考得更深入,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遍。(生讀)

師:這一遍讀出了感情。若瑟夫與父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對比有何作用?

生:突出了雙方的性格。

師:對。孩子是純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誠實的,大人是虛偽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勢利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作者為何以「我的叔叔於勒」為題?

生:表明了作者的美好願望,希望人們能像若瑟夫一樣,多一點同情,多一點友愛,多一點善良,他希望社會能更好一點。

師:好,下課。

【點評】結尾再掀高潮。對重點段的精讀深悟,讓學生對小說主題的認識多了一份情感的共鳴。再順理成章地回顧小說的標題,引人深思,耐人尋味。如果學生在對比後說出「突出雙方的性格」,老師讓學生做個總結,而不是自己直接概括就更好了。

4. 初中語文《背影》課堂實錄及反思

【設計意圖】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採用紀實的手法,以質朴的語言,以一種獨特的視角——背影,抒寫了父子在那種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兩顆心靈、兩個生命相互依存、溫暖、慰藉的情感。寫得質朴動人。但《背影》這篇文章畢竟是一個成年人回顧“我們”的家、回顧父親的一生、回想自己與父親關系的變化等種種情感,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因缺乏生活體驗,很難感悟到親情的可貴,因而文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學生真正體味到的,如何突破學生情感上的那一層“隔膜”,對於感受文章真情,喚醒內心的仁慈仁愛,激起內心的情感波瀾,起到重要作用。

針對這一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文本,讀出自己動情的“原始心理歷程”;評析車站送別時父親買橘子的細節;探尋“背影”背後豐富的內涵是我這篇課文層層推進的教學方案。因此,我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一:深情吟讀 感受情深。活動二:焦聚重點 背影”聚焦。活動三:情動於中 “背影”的背後尋動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 體會本文抓住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選擇最佳角度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② 感悟這篇文章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習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朴實自然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 通過自由朗讀、集體朗讀、個性化朗讀,交流閱讀體驗

② 選取話題研讀重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父子親情,體會如何在平凡中見真情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① 學習和感受朱自清借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來傳達這濃濃的父子之情

② 體味作者為之感動的表層和深層原因

2、教學難點:

突破學生情感上的那一層隔膜,引導學生進入情景,能與作者對話,受到感染,感受文章中的真情、深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請同學暢所欲言談閱讀感受

師: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我相信很多同學都讀了不止一遍,很多同學也很期待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談談讀這篇文章的感受,藉以了解他們對文章的感知程度。

生1:我知道文章寫了父親在車站為我送行這件事。

生2:我知道作者那時候的家境很不好。

生3:我讀完之後感受到了濃濃的父子之情。

生4:讀了這篇文章,我可以感受到心情很壓抑,又有些溫暖。

二、教學活動一:深情吟讀 感受情深

師:有的.同學說這是一篇表達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依存和溫暖的文章,有的同學說他讀完後有些感動,可以看出作者很思念他的父親,那麼,這樣一篇深情的文章,我們應用什麼樣的節奏、語調讀呢?

生(齊):舒緩地、低沉地

師:(學生活動一)請同學們用舒緩地節奏、低沉的語調,富有深情的自讀課文,感受作者樸素語言下的感人力量。

生:自由朗讀

師:(學生活動二)個性化朗讀,讀出你的理解,你的感受

教師評點並且朗誦指導:第一段,讀出思念之情,讀的平而且深沉;第二段,讀出語調層次的變化;第五段,讀出年輕無法理解父親那種不以為然的語氣,讀出後悔、自責;第六段,兩次流淚的橘子,要讀的深沉,略帶激動和感慨;第七段,讀出傷感。

三、教學活動二:焦聚重點 背影”聚焦

師:請同學們齊讀第六段,感受關於父親“背影”的故事;感受這一段的結構層次;感受這一段中情感的抒發。我們進行下一個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從下面的話題中自選內容研讀課文。

話題:

①這一段中的“事”與情。

②父親的外貌描寫欣賞。

③欣賞段中的“連續動作”描寫。

④動詞的表現力欣賞。

⑤父親的話語欣賞。

⑥說說這一段中的兩寫“背影”。

⑦“淚”的表“情”作用。

生1:我想說第一個話題,這篇文章所寫的事情是父親送我去站台,給我買桔子的事情。可以看出父親很愛我。

師:很好。

生2:老師,其實父親為兒子不光買了橘子,還做了許多事,這些都表現了愛呀!

師:你說的不錯,那你說說都做了什麼?

生3:照看行李;和腳夫討價;結我揀定坐椅,鋪好大衣;囑茶房照顧我,囑我小心。

師:說的不錯,提到大衣,你能看出愛嗎?

生思考,一生答:能,大衣是“紫毛大衣”,而父親是“黑布小帽,黑布馬褂,深青布棉袍”,一毛一布相對比,父愛不用言說。

師:父親的愛無時無處不在,而在作者眼裡,真正體會到愛是——

生4:車站送別,父親買橘子時“我”看到父親的蹣跚的背影。

師:說得太好了,請大家把這段再讀讀看,體會這段連續動詞的表現力。

師:加上兩個“黑”字,你們看有什麼效果或不同?

生5:兩個“黑”字,說明父親有孝在身;

師:對,父親奔喪回家的目的是為了料理喪事;而黑色給人一種悲涼與沉重之感;他的內心承受著雙重的壓力,喪事、賦閑。

那麼,我們繼續看,“蹣跚”與“肥胖”說明什麼?

(生遲疑)

師:“蹣跚”什麼意思?

生6:蹣跚是因為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師:這說明什麼?

生7:說明父親已經年邁與行動不便了。

師:那麼,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我們聯想一下這個畫面?

(語言是需要想像的,只有在想像中我們才能進入情境,深刻感受)

生8:一個年邁的老人,心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為了孩子,搖擺的走到月台,雙手攀著,兩腳在向上縮,左手使勁地支撐著身子,然後右手用力翻過去,這是一幅多麼感人的畫面。

師:是的。父親的背影,兒子是熟悉的,但這里所描寫的,是在特定場合下,用特寫鏡頭,寫了手的動作、腳的動作、整個形體的動作,用朴實的文字,白描的手法,把父親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台,怎樣探身下去,細細地如實記錄。所以,在這個時候作者怎麼樣了?此時的他感受到父愛了嗎?從哪裡看出的?

生9:感受到了,從作者的淚。“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生10:老師,我想說說這一段出現的“兩次”流淚,這說明作者內心非常復雜,在他的淚水中交織著感激、心疼、愧疚等等情意

師:說的非常好,你的體會很深。

師:在品析第六段中,我想大家都已讀出這質朴語言背後所流露出的濃濃深情,也體會了作者那淡雅、樸素的文字,似乎眼前出現了這位在艱難攀爬月台的老人形象,但如果是比較單純地描寫父親去買桔子,故事會有這樣感人么?我們進入第三個活動:情動於衷,背影的背後尋動情。

四、教學活動三:情動於衷 背影的背後尋動情

師:生活中有許多感動,這些感動往往被人們積壓在內心深處。也許你認為它隨著時間流逝,慢慢地被沖淡了,忘卻了, 但不料它一被觸碰竟然如潮水般洶涌而出……

《背影》是記實散文,寫於1925年。

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請同學們思考:探尋“背影”的背後,在“背影”的背後,我看到什麼?給同學一點提示:思考角度一:車站送別是在什麼境遇之下?思考角度二:作者寫此文是在什麼心境之下?

生:車站送別本是平常的一幕,但這次分別對於朱自清來說,卻又非同尋常的意義,當時家中的光景慘淡,而且父親失業了。

生:我還想補充一點,當時作者的祖母死了,也就是父親的母親死了,這對於父親來說,是很痛苦的。

師:是的,喪母之痛、生存危機、生活給與了父親不能承受之重,父親卻在逆境困頓中卻不忘對我寬慰,他對我說什麼?

生:事已至此,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師:可以看出什麼

生:我覺得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父親的堅強,還有父親在奔波勞累中為兒子盡心盡力。

生:看到這樣的家境下,我想這次送別,兩個人的心情都比較沉重的。

師:你想的很深刻。請同學們進一步思考,作者寫下這篇文章與事情發生的時間相隔八年之久,此時的朱自清也已為人父,他再次回憶當時的情景,寫下這篇文章時,會是什麼樣的心境?

生:我看到的是對父親的感激。作者明白了父親在家庭遭遇如此不幸的時候還安慰他,幾年不見,也惦記的是他,生出一種真誠的感激之情。

生:我覺得也有些對父親的愧疚,對當時自己對父親態度的悔恨。

師:你說的很好,能從文中找到依據么?、

生:比如第五段中,有很多反語,說“我那時實在太聰明了”“我覺得父親迂。”說明父親當時對我細致入微的照顧,在當時我並沒有理解,而現在理解了。發自內心的自責。

師:是啊,年少輕狂的我們總是那麼自以為是,在事隔多年後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生:還有對父親深深的思念。文章中最後一句可以看出。

師:好,請同學們一同來朗讀最後一句。

生齊讀。

師:父親的話,猶如在向兒子報告自己的生命將走向了盡頭,寥寥幾筆,飽含哀傷,直觸作者內心深處,在淚眼婆娑中,一切都變得模糊,唯有那艱難而有沉重的背影凝固在眼前。思念、感激父親,理解、頓悟父愛,而這一切明白的又有些晚,悔恨、自責湧上心頭。作者由衷的感嘆,什麼時候才能和父親見面。是啊,我們誰又能待在父母身邊一輩子呢?我們還能孩子多久呢?我想今天的學西,你一定對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體會。文章要常讀常新,我想,等你們再長大些,對生活的體驗再豐富些,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下課。

【教學反思】

本文感情真切、質朴自然,所以我將教學的重點自然放在了通過品讀“背影”來感悟文章蘊含情感上。文章的標題即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是貫穿文章的主線。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

《背影》這篇文章畢竟是一個成年人回顧“我們”的家、回顧父親的一生、回想自己與父親關系的變化等種種情感,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因缺乏生活體驗,很難感悟到親情的可貴,因而文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學生真正體味到的,如何突破學生情感上的那一層“隔膜”,對於感受文章真情,喚醒內心的仁慈仁愛,激起內心的情感波瀾,起到重要作用。

針對這一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文本,讀出自己動情的“原始心理歷程”;評析車站送別時父親買橘子的細節;探尋“背影”背後豐富的內涵是我這篇課文層層推進的教學方案。因此,我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一:深情吟讀 感受情深。活動二:焦聚重點 背影”聚焦。活動三:情動於中 “背影”的背後尋動情。

《背影》是一篇需要我們用真情去朗讀、用心靈去感受、用智慧去思考的文章。通過自讀和個性化朗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熟悉,所謂“萬般朗讀總關情”,學生在個性化自讀中,領會文章的情感。這個環節,是為後面把我深情的鋪墊,學生要讀進文本。活動二轉入對課文重點片段的閱讀。對課文地六段的閱讀理解,在《背影》的教學中幾乎是不能淡化的。讓學生自主的去進行活動,並且給以提示,而非零散的發問,更能提高他們的整體閱讀能力。活動三是讓學生深入文本,和文中的作者情感共鳴,並且聯系自己的生活,達到情感上的深化。

5. 初中語文《相見歡》教學實錄

准備:上課前指導學生鑒賞余秋雨的散文《夜雨詩意》,熟悉構成語言文字的張力的形式--排比(大排比、小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和句式對稱、倒裝等句式特點。

過程:

一、知人論世。

二、以音樂渲染氛圍,指導朗讀。

三、提出寫本次賞析詩詞的要求。

寫作方法--大肆鋪排

思想感情--感同身受

思維導向--前後對比

上闕:

第一句:無言獨上西樓

師:為什麼會“無言”?用排比句寫出原因。

生:無話無說

生:無人可伴 無人相隨 無人相對

生:……

師:“獨上”寫出怎樣的步履和神情。請用對稱的句式,續寫兩句。

“詞人愁緒滿懷,踽踽獨行, , 。

生:步履是那樣的滯緩,神情是那樣的委頓。

生:步履是機械呆板,神情是那樣黯然神傷。

……

師:“西樓”是怎樣的一座樓呢?

生:空盪盪的樓

生:孤獨冷清的樓

……

請聯系李後主的身世變化,用排比把這個“空”寫得生動形象些。

例:不見, , , 。

生:不見美酒佳餚。

生:不見山呼萬歲。

生:不見前呼後擁。

生:不見愛妃宮娥。

……

師:由以上同學們的描寫,可見李後主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是容易見時難”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第二句:月如鉤

師:明月本是惹人愁思之物,請舉例說明。

生:從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著思故鄉”到王安石折“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新月如鉤。

師:明月勾起了詩人什麼情緒?請用排比句寫出。

生:新月如鉤,勾起了詞人多少遐想?

生:多少回憶?

生:多少新愁舊恨?

第三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師:舉頭望月,往事不堪回首;低頭一看,滿目蕭然。“梧桐”一詞在古典詩詞中,從來也是一個表現愁情的物象,例如:溫庭筠的《更漏子》中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陸甫之的《清平樂》中的 “依約相思碎語,夜涼桐葉聲聲”張炎的《清平樂》中的“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表現的都是愁悶的境界;秋天又是個蕭條悲涼的季節,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種凄切、悲傷的情緒。處在這樣秋色深鎖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會產生凄寒孤寂之感,何況李後主已由君主淪為囚徒,昔日為君主之時,所居之地可用“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形容;而現在所居之地卻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鉤”,其內心的愁恨該是多麼深長呀!

請將正常的句式與顛倒的句式比較,體會其詩意的表達效果。

“寂寞梧桐深院清秋”與“清秋鎖梧桐深院寂寞”

下闕: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師:“剪不斷”三 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體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詞人直抒胸臆,點出自己的“離愁”。他的離愁,不是一般的男女離別之愁,而是失掉故國的深愁長恨。可見他的愁要比別人怎樣?用排比句式寫出。

生:多得多(數量)

生:深得多(深淺)

生:濃得多(濃淡)

生:長得多(長短)

生:重得多(輕重)

生:苦得多(味道)

……

四、教師總結。

五、學生整理自己的.寫作賞析,並互相借鑒欣賞。

後記: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詩詞的意境,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品讀結合的,有知人論世的,有設身處地的……本節課側重引導學生從寫賞析的角度來進行詩詞的學習,希能另闢蹊徑,找到一條讀寫結合共同提高的詩詞教學方法。實踐證明,只要老師指導得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讀寫是能雙軌並行的。在讀讀寫寫品品體驗與創造當中,就在這快樂的氛圍當中,詩詞的意境,人生的體驗,語文的素養,對文學的愛好,一切都在悄然地進行。

6. 如何進行人物形象分析(3)

——材料作文的「材料」與話題作文的「材料」不同:話題作文中的「材料」是一段導語性的文字,它只是引出話題,幫助揭示話題內涵的作用。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既是審題的第一出發點。又是作文符合題意的終極范圍。

——寫作范圍也不是毫無邊際,材料中的「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正是給你寫作畫的一個邊界線。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內容或含意)范圍之內就符合題意,在材料范圍(內容或含意)之外就偏離題意。 這里我們好象必須要說明一個問題:為什麼是「新」材料作文?

舊材料作文:材料 中心思想 議論文(只有一個話題,規定議論文文體——「過死」)

二、如何審題?

——從大的角度言,就是如何讀懂材料內容或含意,然後選擇一個符合題意的話題進行寫作。 提問5:那麼具體如何「全面理解材料」?

1、從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關系,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敘述、說明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情感傾向。

3、 從抓住材料的關鍵入手。有的材料為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

4、 從辨明關系入手。事物的關系主要有依存關系(如學與問)、主次關系(如奉獻與索取)、取捨

關系(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系(如繼承與創新)。

一言而蔽之,在准確理解出題者的情感傾向下,一個對象看原因,兩個對象看關系。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於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

7. 如何深入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小說是一種「集大成」的文體,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小說創作的核心內容,在初中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小說時准確把握人物形象?如何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我們在探究小說教學分析人物形象時,先從文中具體的人物描寫方法入手,結合小說時代背景,全面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還要深入挖掘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除此之外,圍繞小說人物形象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使小說的人物形象特徵深入人心。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3661687.htm
【關鍵詞】人物形象 人物描寫方法 社會背景 社會意義 學生活動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在小說的定義中突出了塑造人物形象,可見人物形象是小說閱讀教學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小說中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獨特的鮮明的個性,人物的性格在情節的發展中不斷完善,情節影響人物性格的發展,但人物性格也決定著情節的發展。所以在小說教學中,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從而把握好作者的創作意圖。在小說閱讀教學時,我們分析人物形象可從四方面入手:
一、 找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
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描寫手法多種多樣,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作者是通過哪些描寫手法刻畫人物的?
如在教學魯迅小說《孔乙己》時,首先引導同學們從對孔乙己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中各找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句子,並試抓住關鍵詞語,分析其作用。如:外貌描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揭示了文章主題。)如:神態語言描寫: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特徵。)
除此以外,有些小說較多地運用了心理活動描寫。如《最後一課》中對小弗郎士主的刻畫要運用心理描寫,一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小弗朗士天真幼稚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反映了愛國主義感情再他幼小心靈中的萌芽滋長,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把小說中的人物放在具體的社會背景中分析
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小說選取了不少名家名篇,還有一些外國小說,這些小說中的故事、人物距離當今學生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想要真正地理解小說中人物形象,就必須還原那段社會歷史,充分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
在學習《范進中舉》時,剛接觸到課文就要為學生補充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否則學生很難理解小說的諷刺性。作者吳敬梓所處的時代,是在清王朝統治的前期,科舉制度是清王朝鞏固統治、籠絡人心的有力工具,許多知識分子墮入它的圈套而追求功名利祿。吳敬梓反對這種考試錄用人才的制度,用諷刺手法寫了《儒林外史》,暴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剝削階級的罪惡。文中范進喜極而瘋的形象,是作者有意鞭撻他的丑惡靈魂,具有極強的諷刺意義。
契訶夫短篇小說《變色龍》中的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拋開他生活的社會背景,學生會覺得這個人可笑而討厭。而了解到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社會新沙皇加強憲兵警察等專政機構,實行殘酷的專制統治,像奧楚蔑洛夫這樣的小官僚,為了生存,不得不用喪失人格和尊嚴來換取生存空間。這時候學生就會深刻感受到,奧楚蔑洛夫雖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鋒芒更多的是指向當時腐朽專制的社會,指向孕育這種奴性人格的土壤。這才是作者塑造這個人物創作小說的目的,才是對這個人物形象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三、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廣泛的社會意義
學生在閱讀小說時,一般只是直觀地對人物形象作表層意義的理解,而忽略了從人物形象中體現出來的本質的東西——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小說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僅代表這一個人,更多的是代表了一類人,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人物形象的性格、情感、愛憎等方面,去領略作家的意圖,體會人物形象中寄寓的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
魯迅《故鄉》中的少年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是一個富有表現力的少年,是我兒時的好夥伴。幾十年後中年閏土變化太大了,兩個人再見面的情景實在出人意料,所以「我」「打了一個寒噤」,知道兩個人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 當年的「豆腐西施」,在「我」的印象里顯然同二十餘年後重新見到的「細腳伶仃的圓規」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小說通過這兩個主要人物的前後巨大變化,更進一步透視了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這兩個人代表了社會中農民階層和小市民階層。
四、圍繞小說中人物形象組織開展多種學生活動
1.寫人物評論。
小說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來凸現主題反映社會現實的,因此,小說人物就成了重要的寫作點,人物評論就成了主要的寫作形式。學了《范進中舉》後,我出了這樣一道寫作題:請你從小說人物范進、胡屠戶、張鄉紳、眾鄰居中任選一個或一群形象來寫人物評論,要求評論有點有據,評價全面。這種通過寫人物評論來學習小說的方法,更能使學生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更為深刻。
2.續寫。
小說的結尾往往發人深思,我們可以用續寫的方法讓學生發揮想像力,講講主人公接下來的經歷。比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裹緊大衣,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是遇到了將軍的哥哥?又有一起新的狗咬人事件?找赫留金算賬?在動手寫之前要讓學生明確,不論情節怎麼發展,人物性格是穩定不變的,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續寫時一定要圍繞人物性格特徵展開,也加深了學生對人物的理解。
小說是一種「集大成」的文體,如何在閱讀學習中找到提綱挈領的方法?抓住人物形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人物描寫的方法入手,結合小說特定的時代背景,深入挖掘人物廣泛的社會意義,通過以人物形象為主題的各種學生活動,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小說閱讀教學的核心任務。

8. 初三語文課《談讀書》課堂實錄

師:「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在一天天長大。現在,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讀書嗎?你讀過哪些書?曾經獲得過一些什麼樣的感悟?

生:我比較喜歡讀書。小時候,爸爸就給我買很多書,其中最多的是童話和寓言。讀了這些書以後,我學會了想像。

師:書給了你想像的翅膀!

生:我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學會了堅強。

師:書是你生活的導師。

生:我的學習成績不好,但我也讀過一些書。特別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最喜歡讀書,那時候,書就是我的朋友。

師:成績只能說明過去。熱愛讀書的孩子就是優秀的。知識能改變一切。

生:我讀過《西遊記》,很有趣。讀的時候我會跟他們一起著急,一起高興。

師: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讀書。

師:讀書究竟有些什麼好處?書到底應該怎麼去讀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名家怎麼說。

(大屏幕顯示:談讀書 培根)

師:請同學們輕聲自讀課文,圈點勾畫,思考問題。

(大屏幕顯示:(1)本文讓你對讀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談一談。(2)你在閱讀中有什麼疑難問題嗎?大膽地說出來)

(學生自主閱讀,圈點勾畫)

師:下面我們圍繞這兩個問題一起交流一下初讀的感受。

生1:「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我對讀書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生2:有一句話我反復讀都沒讀懂:讀書費時過多易惰。

師:你可以向教室里除你以外的任何人請教。

生1:請×××同學幫忙指點一下。

生2:我是這樣理解的:讀書速度太慢容易養成拖沓、懶惰的習慣。

師:接下來繼續我們的交流。

生:不同的人對待讀書的態度就是不同。「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惟明智之士用讀書。」

師:我們不但要做「有知音」,而且應該是一個「明智之士」。

生1:「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不同的書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讀法。

生2:「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這句話我不懂。

生3:我是這樣理解的:人的思維、才能發展受阻,都可以通過讀書得到疏通,就好像人體的各種疾病都可以通過運動得到治療一樣。

生4:這是一篇議論文,但我始終沒有找到它的論點。

生5:我覺得文章主要談論的是讀書的益處,所以,它的議點就應該是: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

師:這篇文章是培根的一篇隨筆,跟一般議論文相比較,它重在發表觀點,而不是周密論述,形式上顯得有些散,但這些看似零散的語言都是圍繞某一個中心內容展開的。就如這篇文章一樣,全文主要談論了讀書的益處,圍繞這一中心話題,又談了讀書的方法等問題。

培根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散文家。是他將隨筆這種文學體裁引處英國。他的隨筆富有詩意。雪萊曾贊嘆說:「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因為,培根的隨筆語言有詩歌的韻味,有格言的深刻。

現在,請大家推薦一位能朗讀水平比較高的同學為我們把課文朗讀一遍。其他同學在聽朗讀的過程中把你認為可以作讀書名言的句子標記出來。

(一人讀,其他同學標記讀書名言)

師:文章中,作者妙語連珠,格言迭出,堪稱為一本讀書名言集錦。這些句子不僅透露出了作者對問題冷靜而透徹的觀察,而且具有種種特殊的美感。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為這篇文章編一本《讀書名言精評》。我們首先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

(在屏幕顯示:編寫《讀書名言精評》:每人從課文中選取2~句讀書名言作為精彩點評。點評角度自主確定,可以挖掘句子思想內涵,可以分析句式,賞析修辭,也可以涉及遣詞造句。

範例: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准確。

――句子分別以「讀書」「討論」「作文」為例論述了學以致用的觀點。句式整齊,使論證更為有力)

(學生小組全作編寫《讀書名言精評》。教師巡迴參與)

師:現在,我們一起口頭交流一下學習成果。發言時請採用「誦讀式點評」的方式。即:先朗讀你所點評的讀書名言,然後誦讀你的點評。

生: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作者運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論述了讀書的重要性。

師:這種論證方法叫比喻論證。

生1: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句式整齊,論證有力。論述了讀書需講究方法。

生2: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

生3: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用排比句式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生4: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前六個分句分別舉例論證了讀書的作用,最後分句對前邊的論述加以概括。

師:你這里所說的先列舉個別現象,再由此歸納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叫做歸納論證。列舉充分、確鑿、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的方法叫舉例論證。

師:找找看:課文中還有這類例子嗎?

生:我很贊同「討論使人機智」的說法。有人說過:「你和對方每人一隻蘋果,相互交換一下,每個人手裡還是一隻蘋果,但是,你和 對方每人一個思想,相互交換一下,每個人就擁有了兩種思想。」

師:是啊!只有心與心的碰撞才以產生世間最燦爛的火花!

師:魯賓斯坦這樣評價培根的作品:「文章中充滿靈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實用智慧,理解了它可以改造世界。」

現在,請運用你最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課文,進一步品味語言,感受文中噴涌而出的足以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力量。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一篇課文的時候,我們都會不自覺地對文中的觀點進行評判,這也是我們讀書應該具備的一項能力。請你從以下兩個問題中選擇一個發表自己的觀點。(大屏幕顯示:(1)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讀書名言?請以它作為論點說一段話。(2)文中有沒有你不同意的觀點?勇敢地站出來與培根「對話」)

(學生獨立思考)

師:你最想說的是什麼?想說就說吧。

生:「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曾經,我是一個十分脆弱的女孩。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讀到了安徒生的童話《丑小鴨》,我被丑小鴨在逆境中的堅強深深地感動了。從此,我也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師:她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論證了「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一觀點。是的,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生:文中說讀書時「不可尋章摘句」,這個說法有些不合適,剛才老師還讓我們「尋章摘句」呢!(師生笑)「尋章摘句」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積累,並從中吸取無窮的精神力量。古人還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呢!

師:有膽識!

生:他的看法有問題!他這樣理解「尋章摘句」就正是「尋章摘句」的表現!(師生笑)文中所說的「尋章摘句」是指局限於文字推敲、斷章取義的意思,絕不是指積累語言。

師:對!讀書應該如此推敲細思方可真正領悟其中要義!

生:我想就「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發表一點看法。不難看出,培根的意思是說,在每個人的心裡都存在需要除去的雜草,那麼「人之初,性本善」又該如何解釋呢?其次,難道花草都必須經「修剪移接」才美嗎?我倒是覺得自然的就是最美的。(師生笑)對於人來說,更是如此。

師:你不僅有個性,而且是一個著豐富文學積累的同學。哦,那兒好像有人有話想說,請!

生:我想說的是別忘了「人之初,性本善」後面還有一句「性相近,習相遠」(師生笑)讀書學習正如修剪移接一樣可以剔除我們「天生才幹」中蔓生的枝條。

師:古往今來,名人學者遨遊書海留下了許多讀書名言以激勵後之學者。你還知道哪些讀書名言?

(學生沉默片刻)

生1:盡信書不如不讀書。

生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

生3: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

生4: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生5: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師:我也想說一句,可以嗎?(學生點頭)朱熹有雲: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生: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師:請各位同學課後把你搜集到的讀書名言寫進《讀書名言精評》,讓她更完美,也讓我們自己更加完美!

9. 初三語文《百合花》的教學實錄

身為教育者,是否為《百合花》的教案該如何修改而煩惱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百合花》教學實錄,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三語文《百合花》的教學實錄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2、學會用心理活動、典型細節來刻畫人物形象

二、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三、過程

1、展示教學目標

2、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茹志鵑,女,1925年參加新四軍,1955年轉業到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任《文藝月報》編輯。1958年3月,在《延河》上發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標志著她藝術風格開始形成。這篇「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曾被茅盾譽為當時最使他滿意和感動的一篇作品,贊賞這篇小說具有清新俊逸的藝術風格,是「靜夜的簫聲」。

《百合花》是茹志鵑前期的代表作。她寫這篇小說時,正是反右斗爭後不久,她的家庭成員是這場擴大化運動的受害者。冷峻的現實生活使她「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時的生活,各那時的同志關系」。她說:「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鍾,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一剎那裡,便能膽肝相照,生死與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憂慮之中,緬懷追念時得來的產物」。

3、學生閱讀作品,梳理文脈

師:文章寫了哪幾個人物?圍繞這些人物寫了哪幾件事?

生:「我」、小通訊員、新媳婦

生:送「我」去前沿包紮所、借被子、通訊員員救人犧牲,新媳婦獻被子

師:好.下面誰能來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生:(短暫討論)「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徵純潔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百合花象徵了軍民間純潔的感情,贊美了普通人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人民對革命英雄的崇敬與熱愛。

師:概括得很好。這是文章的主旨。下面我們來看,文中出現了三個主要人物,「我」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生:線索人物。

師:對,「我」是整個故事的目擊者。「我」對小通訊員的情感前後是否有變化?文中找出原句為證。

生:「生起氣來」----「發生了了興趣」----「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個傻乎乎的同鄉」----懷著崇敬的的心情懷想他

師:「我」眼中的小通訊員是怎樣一個人呢?

生:靦腆、淳樸、勇敢、熱愛生活、善解人意

師:那「我」眼中的新媳婦呢?

生:害羞

師:就此一條嗎?(學生不解)新媳婦和小通訊員有——三次相遇,找出第二次學生分角色朗讀,並討論新媳婦為何開始不肯借而後來肯借了,從中再看人物形象。

學生舉薦一男一女兩同學分角色朗讀,提議女生讀得太快,不合人物性格,換一女生,略帶羞澀,讀完後學生鼓掌。

生:(討論)新媳婦初到一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她害羞、靦腆,但她的本性是善良的,這從文中她總是「笑」可看出來。起初不肯借被是不舍,「這是她唯一的嫁妝」,但她又是深明大義的,故最終她還是借了。

生:我認為她與小通訊員的性格還有一共同點,即封建意識。(學生中有議論)不肯借是因為若把被子借給一陌生男子,怕丈夫回來責怪,這和小通訊員的「男女授受不親」是同出一理!但「這里老百姓覺悟高,又很開通」,故還是借了。

學生鼓掌!

師:這就是思考,這就是言這有據的「一家之言」的創新!下面請大家從文中勾勒原句,具體來看作者是如何刻畫這兩個人物形象的。

生:勾勒原句(略)。細節描寫、語言、肖像描寫、心理活動。

小結:

作者擅長通過細膩而有層次的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參照板書「我」對小通訊員情感的變化),這就由遠到近,由淡到濃,由表及裡地刻畫了小通訊員這個人物形象。其次運用典型細節是作品的另一重要藝術表現手段(學生誦讀文中細節部分,如通訊員槍筒里插的樹枝和野花,給「我」開飯時吃的兩個饅頭,衣服上被門鉤撕破的衣洞,新媳婦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等),這不僅使得作品在情節發展上前後呼應,波瀾起伏,而且使人物個性鮮明,血肉豐滿。

齊誦文章最後一句結束全課。

初三語文《百合花》的教學實錄 篇2

一、教學目標

總目標:讓學生明白本小說構思和語言上的特點,培養鑒賞小說的能力。

具體目標:

1、明白本小說題目的含義和主題

2、體味細節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

3、品析重難點語句。

4、培養學生速讀小說,概述小說的能力。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1、由於課文內容集中,文字曉暢,情節較簡單,所以.課上讓學生在規定的10分鍾內速讀全文,順手劃出字詞。

2.、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3、初步明白本小說題目的含義

二、活動流程

1、速讀讀全文。(10分鍾)

2、劃出字詞。

給加點的字正音

撂(liào) 訥訥(nènè) 忸怩(niní) 憨憨(hānhān) 執拗(niù) 髻(ji) 尷尬(gāngà) 訕訕(shànshàn)瞅(chu) 挾(xié) 嬤嬤(mómó) 砦(zhài) 虔誠(qián) 磕磕絆絆(kē)

解釋下列詞語

張皇 忸怩 憨憨 執拗 尷尬 訕訕 虔誠

3、討論交流一

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全文以時間為順序,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開情節。

4、討論交流二 :鑒賞本小說的構思。

具體理解百合花被和百合花在本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得出白色「百合花」這種花卉的主要特點:色澤文雅,香氣清幽,白凈純潔,即清麗,純潔,高雅……

(提示:這是個開發的話題,盡管讓學生談,意思在,就要肯定。)

(2)理解跟百合花被相關的情節。

請學生朗讀描寫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剛出門~我已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傻呼呼的同鄉)的內容。

再請學生復述被子的最後結局。

總結:

A被子,是情節的一部分,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B被子與人物性格關系。

三、活動延伸

1、思考:分析新媳婦和小通訊員的人物形象

2、抄寫有關字詞。

第二課時

一、鞏固復習

整體把握:題目含義、內容主題、情節結構。

1、復述小說的故事情節,理出情節

通訊員帶「我」去包紮所(帶路) 開端

通訊員隨「我」借被子(借被) 發展

新媳婦和「我」一起在包紮所救護(救護) 再發展

通訊員救人犧牲、新媳婦獻出自己的新婚被子(犧牲、獻被)高潮、結局

2、作者為什麼以百合花為題,理解主題。結尾對百合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徵純潔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百合花象徵了軍民間純潔的`感情,贊美了普通人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人民對革命英雄的崇敬與熱愛。百合花為象徵,贊頌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二、解讀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

小通訊員、新媳婦、「我」

1、「我」在文中起什麼作用?(線索人物)

2、「我」對小通訊員的情感前後是否有變化?文中找出原句為證。

「生起氣來」——「發生了興趣」——「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傻乎乎的同鄉」——懷著崇敬的心情懷想他

3、「我」眼中的小通訊員是怎樣一個人呢?

靦腆、淳樸、勇敢、熱愛生活、善解人意

那「我」眼中的新媳婦呢?重點品讀高潮部分。

害羞、靦腆、善良、深明大義,對革命戰士有深厚的階級感情。

4、具體來看作者是如何刻畫小通訊員和新媳婦兩個人物形象的。

細節描寫、語言、肖像描寫、心理活動。

三、合作交流:

細節描寫及作用

作者擅長通過細膩而有層次的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這就由遠到近,由淡到濃,由表及裡地刻畫了小通訊員這個人物形象。其次運用典型細節是作品的另一重要藝術表現手段——

幾處細節:

兩次寫通訊員槍筒里插的樹枝和野花

兩次寫給「我」開飯時吃的兩個饅頭

四次寫衣服上被門鉤撕破的衣洞

三次寫新媳婦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等

這不僅使得作品在情節發展上前後呼應,波瀾起伏,結構嚴謹,而且使人物個性鮮明,血肉豐滿。

四、品賞語言:

重難點語句

1、「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問問誰,戰地上會不會漏掉傷員。通訊員在戰斗時,除了送信,還干什麼——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這句話如何理解?

由上文知道一個營的通訊員負了傷被送到包紮所,「我」馬上想到了「我」的同鄉,「我」很擔心他,所以「想問問誰,戰地上會不會漏掉傷員」,想知道通訊員「除了送信,還干什麼。」最後一句「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其實暗示了「我」對那個通訊員的關心、牽掛、惦念。

2、「我跟她說了半天,她才紅了臉,同意了。不過只答應做我的下手。」如何理解這句話?

因為是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所以在包紮所照顧男傷病員,為他們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跡感到放不開手,但這句話真正的意圖是為下文通訊員犧牲,此時新媳婦「庄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作了一個鋪墊。

3、「新媳婦卻像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

這句話寫出了新媳婦對通訊員的崇敬、歉疚、難過的心情。朴實的語言飽含深情。前後的變化,寫出了她對為百姓捐軀的通訊員的崇敬,更加展示其善良、純真、高潔的品質。

五、拓展延伸:

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過去了,回首這段美好的時光,每個人都會有許多有趣的和動情的事湧上心頭,請擷取一兩個片斷,寫出人情美或者人性美的主題來。

六、板書設計:

百合花

茹志鵑

百合花——清麗 純潔 高雅

小通訊員:靦腆淳樸勇敢熱愛生活關心同志

新媳婦: 嫻靜 淳樸 善良 純真 高潔

主題: 人性美 性格美

小結:

《百合花》是茹志娟小說的處女作,也是其成名作。小說的故事情節簡單,內容集中,文字曉暢,人物的心理活動比較容易把握,但篇幅卻很長,所以我讓學生在速讀課文的基礎上掌握故事情節,並勾畫出寫小通訊員和新媳婦的語句。在讀完課文之後,小組合作探究品讀鑒賞描寫人物的重點語句。

大家都贊同這是一部有著獨特視角的軍事題材小說,其中大部分同學認為這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的小說,而少部分人認為是愛情小說。引導學生觸摸人物心靈深處的美好情感是教學《百合花》的一個重點,一番探究學習之後,大家對作品中新媳婦和通訊員這兩個人物才有了較為真切的感受。新媳婦和小通訊員都集中反映了純潔高尚的美好心靈,傳達出軍民之情如純潔之花,謳歌了他們的性格美和人性美,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了課文的主題。

10. 關於中考名著閱讀的典型人物和他們的事跡。 越詳細越好。

《魯濱孫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笛福)

主要內容: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描寫了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濱孫,不甘過平庸的生活,一心嚮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於是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遊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小說第一部分寫魯濱孫離家三次航海的經歷,在巴西買了種植園;第二部分是小說的主要部分,寫魯濱孫在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的經歷。第三部分敘述他從荒島回來後的事情,主要經歷是由陸路從葡萄牙回英國途中遇狼群的經歷。 僕人:星期五

閱讀感受:①故事精彩離奇;②小說表現了魯濱孫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的性格;③小說對魯濱孫荒島生活的描寫逼真自然,表現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藝術表現力;④小說通篇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情節完全通過人物的自白串聯起來;⑤小說語言明白曉暢,樸素生動。

人物相關故事性格特徵:魯濱孫自己搭建房屋,嘗試著打獵、種穀子、馴養山羊、曬野葡萄乾,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面做麵包,還搭救並訓練了一個野人「星期五」,使他成為自己的忠實奴僕。就這樣,他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王國」。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面對人生困境,魯濱孫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魯濱孫」已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

相關練習:

1、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思想家盧梭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一讀笛福的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這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

2、《魯濱孫漂流記》中寫魯濱孫十二次到那條大船上,把可能有用的東西都搬到住處後,感到暫時的棲身之處不宜久住,要找一個新的住所。他認為新住所要符合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是:

答案示例:要有益於身體健康(或:地勢要高),要有淡水要能避免在烈日里曝曬;要能抵禦野獸的襲擊(或:要安全) ;要能望見大海(意思對即可)

3、寫出魯濱孫在荒島上救人的一個故事名稱。(自擬)(6個字以內)

搭救「星期五」、「智救落難船長」

4、英國著名作家笛福代表作品是《魯濱孫飄流記》。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寫出這部小說的內容提要(80字左右)

魯濱孫四次航海。第一次出海他幾乎被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盜擄去,逃出後在巴西發了財。但他仍不死心,經別人提議,再次出航,結果滯留海島,在孤島中生活了二十八年。

5、英國著名作家笛福,其代表作品是《魯濱孫漂流記》。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寫出這部小說的內容提要(100字左右)。

示例:《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魯濱孫離家三次航海的經歷,在巴西買了種植園;第二部分是小說的主體,寫魯濱孫在荒島上的經歷;第三部分敘述他從荒島回來以後的事情,主要經歷是由陸路從葡萄牙回英國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6、他在一座無人荒島上生活多年後,收得一土人為奴,取名「星期五」。在島上生活28年後,因幫助一個船長制服叛變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國,他在成為巨富後派人到島上繼續墾荒。他的名字叫魯濱孫,這部作品叫《魯濱孫漂流記》

7、《魯濱孫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18世紀著名小家笛福。魯濱孫是小說的主人公,他是世界文學中第一個資產階級正面典形象。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有較豐富的生活閱歷,有一股壓抑不住的冒險進取精神。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富於冒險、充滿野心、百折不回的頑強毅力和一種鬥志。

8、有這么一個真實故事:1704年蘇格蘭水手塞爾柯克在海上與船長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這一故事引起轟動,也引起作家們的關注。其中一位叫丹尼爾·笛福的作家據此為原型創作了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

9、《魯濱孫漂流記》是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小說主人公魯濱遜也因此成為歐洲文學史上的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

10、魯濱孫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高度濃縮地體現著人的本質和人類進步的歷程,他成了一位獨自創造文明的英雄。

11、《魯濱孫漂流記》的主人公是魯濱孫,他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他的名字,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

12、讀一定數量的課外文學名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但讀書除了積累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會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師的指導下讀了不少課外好書。下面請你做一個簡要的「讀書札記」

示例:《魯濱孫漂流記》 笛福 魯濱孫一個人為了生存必須有拼搏的聰明才智和頑強毅力。

《童年》:在苦難中長大(前蘇聯作家高爾基)

主要內容:小說講述阿廖沙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如寫「我」剛到外祖父家時見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斗毆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寫「我」在母親死後與外祖母相依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畫了外祖父的貪婪吝嗇(該他出錢買的那天,午飯照例要壞些;十分注意倒給他的茶的濃度;連敬聖像點的長明燈的油也是各買各的),外祖母的寬厚善良(該她出錢買的全是好肉;對著「我」掙來的錢默默流淚)等等

閱讀感受:讀來令人感到悲哀但不過於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人物形象——典型情節——性格特徵:

阿廖沙:聽外祖母講故事,還有樂觀純朴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幫助,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他聽。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胸懷寬大、善於忍讓

外祖父: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如阿列克謝因染壞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過去;狠心剝削工人,暗放高利貸,慫恿幫工偷東西。吝嗇、貪婪、專橫、殘暴

「我」: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相關練習:

1、《童年》最基本的主題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長。鞭撻俄國國民的小市民習氣是作者創作這部作品的第一主題。

2、《童年》這部小說不僅描繪了作者苦難童年的悲涼情景,而且折射出19世紀末期俄國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畫了俄羅斯底層人民種種生動的形象。請寫出小說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及其性格特點。

示例:外祖母:善良、慈愛、樂觀而剛強;外祖父:殘忍而吝嗇;茨岡:能幹、愉快等。

3、童年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個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人,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作品中,樂觀純朴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高爾基(人物名)被列寧稱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傳體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5、《童年》中塑造的阿廖沙形象是俄國千百萬勞動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典型。

6、《童年》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樂觀的外祖母,自私殘暴的外祖父,貪婪惡毒的舅舅們以及快樂的「小茨岡」和執著的「好事情」。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

主要內容:小說以保爾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展現了從1915到1930年前後蘇俄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生活。

閱讀感受:①這是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主義光芒的長篇小說;②成功地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無產階級英雄形象;③小說寫人物以敘事和描寫為主,同時穿插內心獨白、書信和日記、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④小說的景物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也相當出色,語言簡潔優美,富有表現力。

人物形象——典型情節——性格特徵:

保爾•柯察金 當過童工,從小就在社會最低層飽受折磨和侮辱。後來在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後他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戰,使自己越來越堅強。即使在傷病無情地奪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時,他仍不向命運屈服,而是以頑強的毅力進行寫作,以另一種方式實踐著自己的生命誓言。有著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

相關練習:

1、保爾·柯察金是前蘇聯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國千千萬萬的讀者。

2、你知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題目的含義嗎?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說:「鋼是在烈火里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並學會了在生活中不灰心喪氣。」

3、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牛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段文字出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作者是奧斯特洛夫斯基。

4、《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主人公保爾·柯察金 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展現了從1915到1930年前後蘇俄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生活。主人公當過童工,從小就在社會最低層飽受折磨和侮辱。後來在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5、人們提出「在新時代,要做保爾還是比爾」的新命題。人們把他和比爾蓋茨相提並論的保爾,就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他受朱赫來、冬妮婭等人物影響很大,經過艱苦的鍛煉,成為共產主義戰士。

6、他在生活底層長大,後來和戰友們一道策馬揚刀,南征北戰,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與惡劣的自然條件頑強斗爭,表現了極大的智慧和積極性,當他病魔纏身躺在病床上時則克服困難,開始創作,繼續為黨和人民工作。這個著名的文學形象就是保爾·柯察金,作品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7、請按下面的格式,自選角度寫一段話介紹保爾。要求結合名著中的其它情節,最少使用一個成語。

保爾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革命事業,雙目失明卻決不碌碌無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風雨所誕生的》,他用鋼鐵般的意志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8、根據下面的情節片斷,在橫線上寫出故事中人物的名字及作品名稱。

莫斯科的一個專科醫院。保爾·柯察金住進醫院,此時此刻有許多感想:對於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來說,堅強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對於一個病魔纏身的人來說,堅強是難而又可貴的。

醫院里的阿維爾巴赫教授直截了當地告訴了他,他的視力是無法恢復了。

作品名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名人傳》: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羅曼·羅蘭)

主要內容: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小說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貝多芬,他的音樂受到歡呼,他的困難卻幾乎無人問津,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每從事一項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貝多芬一樣終身未婚,沒有能享受到真正的愛情。他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於留下傳世傑作。托爾斯泰,要面對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被教會開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

閱讀感受:①人生難免會遇到磨難,生活也並非充滿了鮮花和歡樂;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克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③評價人物要看人的品質和價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相關練習:

1、我國先哲孟子說:「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在《名人傳》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體現,請以其中一個人為例,說說他是如何在行動中體現孟子這句話的。(要求寫出人命和具體事例,不少於30字)

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後來發展到耳朵失聰。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他憑著超凡的毅力和奮斗精神,從事音樂的創作,寫出《第九交響曲》等傳世之作。

2、請你根據《教學大綱》推薦的課外閱讀名著,在下面橫線上寫出相應的內容。

讀《》(名著名稱),我了解到(內容):

示例:讀《名人傳》,我了解到: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苦難,但他卻把苦難鑄成了一支支歡快的樂曲,奉獻給了世人。

3、《名人傳》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 國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三位名人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的崇高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4、在西方,提起著名的傳記作家,人們首先舉出的是古代希臘史學家布呂達克,著有《名人傳》,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偶然翻閱此書,從中找到了可以幫助他忍受疾病痛苦並戰勝痛苦的精神安慰。羅曼?羅蘭由此得到啟發,他計劃編寫一組大人物傳記,以安慰和鼓勵那些不幸的人們,使他們振作起來,和命運作斗爭,從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會。

5、《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作品中最為深刻和雄偉的,凝聚著音樂家畢生的心血。

6、托爾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復活》

7、《貝多芬傳》是羅曼·羅蘭的得意之作,在文學領域內一直被奉為經典,從首次出版到現在,其具有的獨特價值讓「人們似乎從中找到了新的支撐點」,因此被評為「人類有史以來的30本最佳書」之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貝多芬為原型的小說。

8、《名人傳》是《語文課程標准》推薦的課外讀物,根據你對這部名著的閱讀,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①這部名著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作品。它記敘了貝多芬、(米開朗琪(基)羅)、列夫•托爾斯泰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高尚的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②請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個典型事例。

答案: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舉行《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當高度耳聾的貝多芬出場時,他受到觀眾五次熱烈地鼓掌歡迎。貝多芬在終場後感動得暈了過去。

9、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是為音樂家(貝多芬傳)、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文學家(托爾斯泰) 寫的三部傳記。這三人共同的特點是 :

[答案]:三人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

10、羅曼•羅蘭是法國著名作家和社交活動家。20世紀初,為名人作傳,三部英雄傳記是《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

《繁星》《春水》:母愛·童真·自然

是冰心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詩集。內容包括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相關練習:

1、冰心,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壇,便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

2、「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還「為詩人歌德九十年紀念」作了一首詩是《嚮往》

3、總的說來,《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二是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三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繁星》、《春水》詩集表現了:母愛、童真、自然三大主題,這三大主題構築了冰心思想內核「愛的哲學」。

5、《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

6、冰心原名謝婉瑩,詩集《繁星》、《春水》是人們公認的小詩最高成就,被茅盾稱為「繁星格」、「春水體」。

7、「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這詩句出自福建長樂(籍貫)的冰心(作家)寫的《繁星》(篇名)

《駱駝祥子》: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老舍)

主要內容: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普通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祥子老實,健壯,堅忍,如同駱駝一般。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到小說結尾,祥子變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吃喝嫖賭、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小說批判了那個不讓好人有出路的社會。

閱讀感受:①通過祥子的變化,無情地批判了這個黑暗的社會;②小說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怵目驚心的、具有濃郁的老北京風情的人物畫與世態圖;③善於調動各種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④創造性地運用北京市民的口語,使通俗樸素的語言文字變得生動新鮮、活潑有力,充滿了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人物形象——典型情節——性格特徵:

祥子:老實、健壯、堅忍、自尊好強、吃苦耐勞;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吃喝嫖賭、自暴自棄

虎妞 管理車廠工人,大膽追求祥子 大膽潑辣而又有點變態

劉四 殘忍霸道

相關練習:

1、祥子是老舍的長篇代表作《駱駝祥子》中的一個人物形象。這部作品描寫來自農村的淳樸健壯的祥子,到北平謀生創業,三次買車又三次失去,並終於墮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祥子與車是這部小說的基本線索,與祥子有著密切關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2、祥子是老舍筆下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下層勞動者形象,他本是農民,進城後以拉車為生。虎妞是樣子的妻子,也是車廠主劉四(劉四爺)的女兒。

3、《駱駝祥子》是作者老舍最鍾愛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的故事。

4、《駱駝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祥子來自農村,他老實、健壯、堅忍、自尊好強、吃苦耐勞等,祥子最大的夢想不過是擁有一輛自己的車。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滅,他與命運的抗爭最終以慘敗告終。到小說結尾,祥子已經變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吃喝嫖賭、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

5、《駱駝祥子》還寫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殘忍霸道的車主劉四,大膽潑辣而有點變態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毀滅的小福子以及大學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

《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

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散文集。全書收錄了《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等十篇文章。不少文章包含著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

相關練習:

1、《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請簡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課內學過的除外)的主要內容:

示例:《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夥伴實在沒有什麼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2、《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憶散文,被選為課文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 》,請再寫出另外一篇的篇名《 》。《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

3、《五猖會》記敘作者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沖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

《簡·愛》: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簡·愛》是一部自傳成分很濃的小說,雖然書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女主人公以及其他許多人物的生活、環境,甚至許多生活細節,都是取自作者及其周圍人的真實經驗。作者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生於英國北部的一個牧師家庭。母親早逝,八歲的夏洛蒂被送進一所寄宿學校。在那裡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她的兩個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後死去。於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鄉,在荒涼的約克郡山區度過了童年。15歲時她進了伍勒小姐辦的學校讀書,幾年後又在這個學校當教師。後來她曾作家庭教師,但因不能忍受貴婦人、闊小姐對家庭教師的歧視和刻薄,放棄了家庭教師的謀生之路。她曾打算自辦學校,為此她在姨母的資助下與艾米利一起去義大利進修法語和德語。然而由於沒有人來就讀,學校沒能辦成。但是她在義大利學習的經歷激發了她表現自我的強烈願望,促使她投身於文學創作的道路

《簡·愛》寫於1846年,是夏洛蒂的第二部小說。她借一個出身寒微的年輕女子奮斗的經歷,抒發了自己胸中的積愫,深深打動了當時的讀者。小說於1847年秋以柯勒·貝爾的筆名發表,隨即在次年又相繼兩次再版。這位名不見經傳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由此進入英國著名小說家的行列。

相關練習

1、《簡·愛》的作者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

2、《簡·愛》以第一人稱敘述,主人公簡·愛是孤女,成年後到桑菲爾德貴族庄園當家庭教師,她以真摯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東家羅切斯特的尊敬和愛戀。

3、《簡·愛》主人公簡·愛的人生追求由兩個基本「旋律」構成,首先,她富於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義文學傳統的精神女兒。另一方面她又追求超越個人幸福的至高境界。「旅行」、「求索」是貫穿小說的比喻。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的兩個基本動機。

聆聽天籟:讀讀泰戈爾

相關練習

1、泰戈爾是印度(國)文學巨匠,他一生創作了五十多部詩集十幾部中長篇小說,九十多部短篇小說,二十餘種戲劇以及兩千多首歌曲和大量的繪畫作品。印度國歌《人民的意志》就出自他的手筆。

2、泰戈爾多才多藝,但從本質上說他首先是詩人。《吉檀迦利》是泰戈爾的代表作。這是一部以形象化手法表現詩人宗教哲學思想的抒情詩集。《園丁集》則是一部「關於愛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散文詩集,美國詩人龐德曾把裡面的詩譽為「天上的星辰」。《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散文詩集,被認為是世界文學中無與倫比的藝術珍品。《飛鳥集》是一部富於哲理的格言詩集。《采果集》則記述詩人追求和探索人生真諦的心路歷程。

閱讀全文

與中考小說人物形象課堂實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好看的打工仔透視賭石小說 瀏覽:880
小說作者戀苓 瀏覽:560
邪王在下小說免費 瀏覽:196
好看的重生小說榜 瀏覽:55
一部小說男主角叫龍淵 瀏覽:2
女主很愛男主現代小說 瀏覽:577
作者零度寂寞的小說 瀏覽:187
不看書小說網 瀏覽:232
寵溺來襲重生辣妻很傲嬌小說全集免費閱讀 瀏覽:826
婚心不負免費小說 瀏覽:633
好看的和尚文小說 瀏覽:445
三體小說推薦ppt 瀏覽:831
長片床戲多的都市小說 瀏覽:259
重生農村免費完結小說 瀏覽:94
玄幻小說那個人物最強 瀏覽:360
都市古武門派小說 瀏覽:692
好看的輕松甜寵小說推薦 瀏覽:434
都市之我是神級段子手小說 瀏覽:310
穿越之嫁鳳許凰小說txt百度雲 瀏覽:471
免費之小說法王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