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女劍》內容簡介(金庸)
《越女劍》是金庸作品中最短的一篇武俠小說。一萬九千餘字,說中不中。說短不短。可稱之為較長的短篇,亦可稱之為較短的中篇.
這篇武俠小說是金庸小說是金庸早期作品它以真實的歷史人物,如越王勾踐、西施等,以真實的歷史史實為小說立題,圍繞越女斂展開故事情節。其中不乏有愛情場景。尊照歷史事跡,手持越女斂的勾踐名正言順地戰勝了吳王。
Ⅱ 金庸小說《越女劍》都有哪些人物
(1)阿青
越國一鄉間女子,牧羊姑娘,大約十六七歲。一張瓜子臉,睫長眼大,皮膚白皙,身材苗條,容貌甚是秀麗。她身穿淺綠衫子,弱質纖纖,聲音嬌嫩清脆,性格天真爛漫,言語幼稚。由於生於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有一種不通人情世故卻具有赤子熱腸的率真,她對范蠡這樣的大官不講半點禮貌。
然而她卻身懷神奇劍法。在會稽城內大街上,八名吳國劍士將范蠡兩名衛士的長劍打落在地,並毫無來由地將她的一頭山羊以精湛的劍術一分為二時,阿青手持竹棒,以四招戳瞎兩名吳國劍士的眼睛,又將六名劍士各刺瞎一目,後又挺棒戳中一名吳國劍士的手腕,且將另五人的長劍打落在地。
(2)范蠡
字少伯,越國大夫。高高瘦瘦,四十來歲,本是楚國宛人。為人倜儻,不拘小節,所作所為往往出人意料,當地人稱他為「范瘋子」。他與文種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兩人覺得中原諸國暮氣沉沉,楚國邦大而亂,眼前霸兆在東南,於是便去了吳國。在吳國京城姑蘇住了數月,眼見伍子胥的種種興革措施確是才識卓越,自己未必能勝得過他,再加上吳國國勢興旺,於是最後投靠了越國,被拜為大夫。
(3)西施
越國浣紗溪畔的美女,驚世絕艷,將越國山水靈氣集於一身的嬌娃夷光。她的眼睛比溪水還明亮、清澈;她的皮膚比天上的白雲還要柔和;她的嘴唇比小紅花的花瓣還嬌嫩、鮮艷,濕濕的嘴唇比花瓣上的露水還要晶瑩;她的手像白雪一般;她的腳步輕盈像彈琴鼓瑟那樣有美妙的音樂節拍;她的聲音輕柔細妙。為了越國和自己心愛的人范蠡,她寧願出賣自己,到姑蘇城中吳王宮里陪伴吳王。
(4)勾踐
越王。身披紫袍,形貌拙異,頭頸甚長,嘴尖如鳥。當年,在錢塘江邊大戰,為吳王夫差所打敗。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幾乎亡國殞身。在危機之中他採納文種和范蠡之計,買通了吳王身邊的奸臣太宰伯軀。替越王陳說。勾踐在吳國卧薪嘗膽,決意報仇雪恥。他表面上對吳王十分恭敬,暗中卻日夜不停地訓練士卒,俟機攻吳。
(2)金庸小說越女劍人物謎材擴展閱讀
《越女劍》是作家金庸創作的短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70年1月《明報晚報》上。
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最終幫助了越王勾踐雪恥復仇。阿青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阿青見到西施的美貌後,不忍傷害,飄然離去。
小說藉助歷史上的傳說和事實,不但抒發了歷史情懷,還表現出人性的悲歌,把家國之仇與個人的愛結合在一起,使小說增加了厚重感和無限的餘味。
Ⅲ 越女劍中的阿青是金庸小說中最厲害的人嗎
金庸小說里,有很多厲害的劍法,如越女劍、獨孤九劍、辟邪劍法、六脈神劍、玄鐵劍法、金蛇劍法甚至太極劍法等,但要問大家,哪一種劍法才是最厲害的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木旦鳩茲認為,最厲害的劍招當屬阿青的越女劍法。
為什麼這么說呢?首先,越女劍法的境界高。阿青的越女劍法是真正的自然之劍、無招之劍。其劍法來自白猿叔叔的對練,方法是純天然的,更接近於「道法自然」的境界,「道可道,非常道」,這種「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劍招明顯高於後世有套路的劍招,比如獨孤九劍還有九招,當最後九招都沒有的時候才算大成。辟邪劍法比孤獨九劍更不如,劍法本身是有破綻的,其特點是「唯快不破」,但破的方法只要以不動破之即可。
其次,阿青的越女劍法有群戰能力。大部劍法都是一對一PK,像六脈神劍太極劍法等,但越女劍法卻有群戰能力,即「以一敵千」,原文有,「這聲音從宮門外直響進來,便如一條極長的長蛇,飛快的游來,長廊上也響起了兵刃落地的聲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劍士阻擋不了阿青。」對宮廷建築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宮廷的主道絕對只有一條的。而阿青輕易擊敗這一千名甲兵劍士,甚至可能連阿青如何出劍都沒看見。
要知道越國雄師天下無敵,「三千越甲可吞吳」。而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曾親口承認,「武功再厲害也擋不住千軍萬馬」),天龍八部里,蕭峰虛竹段譽在雁門關外只能偷襲耶律洪基。而阿青為尋找范蠡西施,卻能如無人之境,可見其身法劍招之神奇。
再次,越女劍法也有很強的。段譽的六脈神劍能隔空殺人,但越女劍的結尾處,阿青居然能直接用竹仗的劍氣,就能輕易傷到西施的胸口,要不是被其美貌震驚收手,估計西施立馬斃命。但其劍法的劍氣為我們留下了兩千年來美麗傳說的形象,「西子捧心」,可見越女劍氣傷人不比六脈神劍之類的差。
最後,越女劍法有很強的軍隊作戰能力。其它劍招都只是匹夫之勇,但越女劍法卻能決定家國之興旺。弱小的越國士兵僅僅學到阿青越女劍法的點點皮毛,就可無敵於天下,此等劍法,試問有哪個可比?
Ⅳ 越女劍,是哪部武俠小說中的武功
關於越女劍的傳說悠遠,散見於正史和野編,最早、最詳盡的記載是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在後來的《藝文類聚》及《劍俠傳》中亦有記載,小說《東周列國志演義》中也有。
《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 《越女劍》「其時越王又問相國范蠡曰:『孤有報復之謀,水戰則乘舟,陸行則乘輿。輿舟之利,頓於兵弩。今子為寡人謀事,莫不謬者乎?』范蠡對曰:『臣聞古之聖人,莫不習戰用兵。然行陣、隊伍、軍鼓之事,吉凶決在其工。今聞越有處女,出於南林,國人稱善。願王請之,立可見。』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
「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於處女曰: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隱,惟公試之。』於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頡橋(向上勁挑),未墮地(『未』應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應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
「見越王。越王問曰:『夫劍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劍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看上去好像溫柔的女子,一受攻擊,立刻便如受到威脅的猛虎那樣,作出迅速強烈的反應)。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越王即加女號,號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墮(『墮』應作『隊』)高(『高』是人名,高隊長)習之教軍士,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劍俠傳》則說:「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舉杖擊之,公即上樹,化為白猿。」 《越女劍》「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車,當是從《吳越春秋》中「頡橋」兩字化出來的,形容袁公使動竹枝時的靈動。
越國的謀臣范蠡,原為楚國人,字少伯,出仕越國為大夫。吳越夫椒之戰,越國大敗,退保會稽(今浙江紹興)。范蠡獻計越王,卑身厚賂(包括獻出美女西施和鄭旦)向吳求和,自己也陪同越王勾踐至吳為人質,終於迷惑吳王,放虎歸山。歸國後,范蠡與大夫文種協力治國,加強戰備,公元前473年,越兵破吳,迫使夫差自殺,越國因此強盛。勾踐稱霸後,范蠡辭官歸隱至齊國,曾任齊相。據說他善於經營,積財千萬,成了大富翁,號陶朱公。范蠡歸隱後曾寫信給大夫文種,提醒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認為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勸文種也離開勾踐,功成身退。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後來勾踐聽信讒言,令文種自殺。文種嘆曰:「我懊悔沒有聽范蠡的話,才遭到這樣的下場!」後人為越王辯曰:范蠡文種之所以不見容於勾踐,並不是由於「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要知道勾踐乃王霸之才,且正是大展宏圖,用人之時怎麼會殺自己的得力干將呢?當時越已吞吳之地,欲向北爭霸擴疆,第一個對手便是楚國(越衰時曾被楚盡奪浙西之地),而范蠡和文種皆為楚人,所以勾踐不能信任他們。美女西施亦稱西子,越國人,家住薴蘿(今浙江諸暨南)浣紗村西。越王勾踐從范蠡施美人計,獻西施於吳王夫差,在吳王宮中極受寵愛,同時的美女鄭旦卻不見經傳。吳亡後,有說她被越王「沉於江」,有說她與范蠡駕扁舟入五湖(即今太湖)隱居,不知所終。范蠡在無錫留下了不少傳說,在無錫有好多地名與范蠡有關,如蠡河、蠡橋、蠡園、罵蠡港橋(現已改名為馬蠡港橋)等。
《越女劍》,短篇武俠小說,金庸著,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第一篇《越女劍》。《越女劍》雖短,卻在各個方面皆有令人稱道之處,是中短篇小說中的佳品。
故事簡介
[1]這部作品以吳越爭霸為歷史背景,吳優而越劣, 《越女劍》勾踐為擊敗夫差,採用了范蠡的計策,就在接近成越女劍功時,在鑄劍和劍術上遇到了挫折。吳國劍士不但劍利術精,且善用兵法,越人不敵。而此時出現的放羊女阿青卻輕易地擊敗了吳國八劍士,范蠡以之為奇,將阿青接到府邸,終於使越國劍士觀摩到了「神劍」的影子。就憑這「神劍」的影子,越國的劍術已是天下無敵了!另一方面,在薛燭的指點下,越國也造出了利劍千萬,條件成熟,勾踐早已按耐不住,終於大破吳軍。而在范蠡的心中,攻破吳國並不是唯一的目的,他更想見到被獻給夫差的美女西施。當兩人見面時,阿青出現了,因為她已經喜歡上了范蠡,並以劍氣傷了西施。但最終因西施的美貌而黯然離去……
這部小說是金庸全部武俠作品中歷史年代最早的一部,在《射鵰英雄傳》中出現了「越女」武功傳人,所以,真正的金迷是不會置之不理的;而且「越女」故事是發生在吳越戰爭時期的江南的實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美女西施、大夫文種、范蠡更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江南有許多實景可供追憶,真正的金庸迷也是不可錯過的。
Ⅳ 憑一套武功,無敵千年,這個金庸小說中最霸氣的人是誰
這個人物就是《越女劍》的主角阿青,阿青從一頭白猿那裡學的越女劍,就呈現無敵之姿,先後連勝吳國和越國眾多高手,此後更是以一己之力戰勝兩千甲士。
金庸出版的武俠小說眾多,其中像射鵰三部曲,《鹿鼎記》,《天龍八部》等作品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總會出現一些神秘強大的武林高手,這些高手有些是配角,而有一些甚至僅僅是字面描述,並沒有出現。但是通過那隻言片語,我們就能自己腦補出一個絕世高手來,就像是獨孤求敗一樣。
此外之所以說阿青的武功千年之內沒有敵手,是因為在阿青之後的一千年裡一直沒有出現像樣的高手。至少沒有作家專門寫過這段時間的作品,直到達摩這個人物被刻畫出來之後,才結束了阿青的無敵時光。
Ⅵ 金庸小說中的越女劍是指什麼
《越女劍》是金庸創作短篇武俠小說,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最終幫助了越王勾踐雪恥復仇。阿青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阿青見到西施的美貌後,不忍傷害,飄然離去。
因為主角阿青是越國的牧羊女,劍術超群,因此她傳下的這種劍法就稱為越女劍法(後來金庸的另一本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的七師傅韓小瑩就是用的越女劍法),而這本小說就起名為《越女劍》。
Ⅶ 介紹一下越女劍
越女劍
目錄
• 【作品簡介】
• 【故事簡介】
• 【歷史·傳說】
【作品簡介】
《越女劍》,短篇武俠小說,金庸著,現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附於《俠客行》之後。
《越女劍》前後不過一萬多字,遠不及其它十四大作的幾十幾百萬字。 所以,以它為藍本的影視劇很少,目前所知只有一個亞視版本。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越女劍》雖短,卻在各個方便皆有令人稱道之處,是中短篇小說中的佳品。
【故事簡介】
這部作品以吳越爭霸為歷史背景,吳優而越劣,勾踐為擊敗夫差,採用了范蠡的計策,就在接近成功時,在鑄劍和劍術上遇到了挫折。吳國劍士不但劍利術精,且善用兵法,越人不敵。而此時出現的放羊女阿青卻輕易地擊敗了吳國八劍士,范蠡以之為奇,將阿青接到府邸,終於使越國劍士觀摩到了「神劍」的影子。就憑這「神劍」的影子,越國的劍術已是天下無敵了!另一方面,在薛燭的指點下,越國也造出了利劍千萬,條件成熟,勾踐早已按耐不住,終於大破吳軍。而在范蠡的心中,攻破吳國並不是唯一的目的,他更想見到被獻給夫差的美女西施。當兩人見面時,阿青出現了,因為她已經喜歡上了范蠡,並以劍氣傷了西施。但最終因西施的美貌而黯然離去……
這部小說是金庸全部武俠作品中歷史年代最早的一部,在《射鵰英雄傳》中出現了「越女」武功傳人,所以,真正的金迷是不會置之不理的;而且「越女」故事是發生在吳越戰爭時期的江南的實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美女西施、大夫文種、范蠡更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江南有許多實景可供追憶,真正的金庸迷也是不可錯過的。
【歷史·傳說】
關於越女劍的傳說悠遠,散見於正史和野編,最早、最詳盡的記載是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在後來的《藝文類聚》及《劍俠傳》中亦有記載,小說《東周列國志演義》中也有。
《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
「其時越王又問相國范蠡曰:『孤有報復之謀,水戰則乘舟,陸行則乘輿。輿舟之利,頓於兵弩。今子為寡人謀事,莫不謬者乎?』范蠡對曰:『臣聞古之聖人,莫不習戰用兵。然行陣、隊伍、軍鼓之事,吉凶決在其工。今聞越有處女,出於南林,國人稱善。願王請之,立可見。』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
「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於處女曰: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隱,惟公試之。』於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頡橋(向上勁挑),未墮地(『未』應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應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
「見越王。越王問曰:『夫劍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劍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看上去好像溫柔的女子,一受攻擊,立刻便如受到威脅的猛虎那樣,作出迅速強烈的反應)。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越王即加女號,號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墮(『墮』應作『隊』)高(『高』是人名,高隊長)習之教軍士,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劍俠傳》則說:「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舉杖擊之,公即上樹,化為白猿。」
「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車,當是從《吳越春秋》中「頡橋」兩字化出來的,形容袁公使動竹枝時的靈動。
越國的謀臣范蠡,原為楚國人,字少伯,出仕越國為大夫。吳越夫椒之戰,越國大敗,退保會稽(今浙江紹興)。范蠡獻計越王,卑身厚賂(包括獻出美女西施和鄭旦)向吳求和,自己也陪同越王勾踐至吳為人質,終於迷惑吳王,放虎歸山。歸國後,范蠡與大夫文種協力治國,加強戰備,公元前473年,越兵破吳,迫使夫差自殺,越國因此強盛。勾踐稱霸後,范蠡辭官歸隱至齊國,曾任齊相。據說他善於經營,積財千萬,成了大富翁,號陶朱公。范蠡歸隱後曾寫信給大夫文種,提醒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認為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勸文種也離開勾踐,功成身退。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後來勾踐聽信讒言,令文種自殺。文種嘆曰:「我懊悔沒有聽范蠡的話,才遭到這樣的下場!」後人為越王辯曰:范蠡文種之所以不見容於勾踐,並不是由於「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要知道勾踐乃王霸之才,且正是大展鴻圖,用人之時怎麼會殺自己的得力干將呢?當時越已吞吳之地,欲向北爭霸擴疆,第一個對手便是楚國(越衰時曾被楚盡奪浙西之地),而范蠡和文種皆為楚人,所以勾踐不能信任他們。美女西施亦稱西子,越國人,家住薴蘿(今浙江諸暨南)浣紗村西。越王勾踐從范蠡施美人計,獻西施於吳王夫差,在吳王宮中極受寵愛,同時的美女鄭旦卻不見經傳。吳亡後,有說她被越王「沉於江」,有說她與范蠡駕扁舟入五湖(即今太湖)隱居,不知所終。范蠡在無錫留下了不少傳說,在無錫有好多地名與范蠡有關,如蠡河、蠡橋、蠡園、罵蠡港橋等。
Ⅷ 請問越女阿青是金庸那部小說中的人物
越女劍,短篇 講了一個牧羊女(越女)劍法無敵,和范蠡之間有一點小小曖昧,幫著越國打吳國。恩大體就這樣。
Ⅸ 金庸的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到底寫的是什麼
《越女劍》不僅將“劍”的傳奇與歷史寫得神奇無比,還將它寫成了一曲盪氣回腸、令人感慨唏噓的“情”的詩篇。
說《越女劍》是一則情感的詩篇,是因為金庸給“西子捧心”這一千年不朽的美麗形象,增添了一種傳奇的背景, 使得西施的“心痛”包含了更加豐富的人文心理內涵。這一巧妙的“嫁接”,使得我們只要想到范蠡和西施,就會想到那個曾想傷人、然而寧願自己受傷更重的越女阿青。在人類的情感王國中,受傷或傷人的事情實在是屢見不鮮,但自己受傷而能使美女西施心痛,進而變成了一種魅力的象徵,則只有金庸筆下的越女劍—這是一把無形的劍—這一劍風情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