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顧從軍小說叫什麼名字

顧從軍小說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2-12-30 19:31:04

1. 顧忌是什麼意思

顧忌的意思:恐怕對人或對事情不利而有顧慮。

拼音:[ gù jì ]

引證解釋:歐陽予倩 《木蘭從軍》第六場:「我們只要不做亡國奴,不做順民,還有什麼顧忌!」

筆畫:

(1)顧從軍小說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近義詞:顧慮、掛念

一、顧慮[ gù lǜ ]

1、恐怕對自己、對別人或對事情不利而不敢照自己本意說話或行動。

2、因擔心對自己、對別人或對事情不利而產生的顧忌和憂慮:打消~。~重重。

引證解釋:巴金 《望著總理的遺像》:「我聽了總理的談話以後,彷彿見到一片晴空,非常明白,一切顧慮和疑惑都消失了。」

二、掛念[ guà niàn ]

因想念而放心不下。

引證解釋: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她只掛念著東北 ,她的故鄉。」

2. 關於一本很多年前看過的古代言情小說,記不得叫什麼了

祖寧 俘虜愛奴復

專屬侍妾制?
想她也是堂堂齊雲庄的千金,怎會淪為侍妾?
為了一隻冰映玉環,他擄走了她
且俘虜的初夜就要她「那樣」地女代父償
人家是「代父從軍」
為什麽她就這麽——命苦?
一樣是干戈相見
可人家在沙場,她卻在床上!?
她戰功彪炳?不!他才「戰功彪炳」吧!......

3. 醫生你好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醫生你好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醫生你好
空閑的時間不多,空閑的時候還是有的,調整、自得閑暇,似有著「代父從軍」 感覺,以孫子的身分越俎代庖,負上了上一代為人子女應當履行的責任,陪伴姥姥看病覆診,可氣可笑,成其美談。如果說,兒女工作忙碌,卻有女兒晚睡早起,接送,以及准時為自己的侄子送去新鮮的飯盒,或和老母親同住,本身當看門兒的,早上下辦回家以後,卻跑到樓下的便利店,跟吸毒「道友」 、酒鬼為伍,閑聊一番,好不快活。更不消說,其餘的,住在其他地區,剩下的兩個所謂兒子。倘若一個人真的那麼的忙,忙的如此,如此的忙,他承受的壓力,煩惱,肯定要他的命。總以為,忙裡能夠偷閑,也理解,確有愛忙好忙的人存在,然類似的人,多是依賴、偏重了忙,而妄顧,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東西。
我走在前,陪伴姥姥,到S座七樓,創傷及矯形外科,俗稱「骨科」 覆診。九點多快十點去到,等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才聽見醫生喊姥姥名字,進門看病。期間,姥姥發出了一些感慨,如來醫院,……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4. 薛仁貴的夫人叫什麼名字

柳銀環,薛仁貴之妻。薛仁貴到柳員外家做苦力謀生,柳家千金柳銀環被薛仁貴的俠義情懷感動,對薛暗中相助相愛,並不顧父親反對,兩人逃離柳家在寒窯喜結良緣。柳銀環生下龍鳳胎,男叫薛丁山,女叫薛金蓮。薛仁貴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志,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他的妻子說:「有本事的人,要善於抓住時機。現在當今皇帝御駕親征遼東,正是需要猛將的時候,你有這一身的本事,何不從軍立個功名?等你富貴還鄉,再改葬父母也不晚!」銀環全力支持丈夫薛仁貴為大唐平叛保國,挑起生活重擔,含辛茹苦養兒育女,並得王茂生夫婦救助。

5. 木蘭從軍是什麼朝代的事

木蘭詩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開頭兩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准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旦辭爺娘去……」八句以重復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這里寫木蘭從家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託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斗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問題研究
1.「唧唧復唧唧」究竟是什麼聲音?
對此歷來說法不一。大致有三種: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① 織機聲。如果理解為織機聲,將有如下情境。詩歌一開始,就出現不停不息的織機聲,人未出場聲先聞。然後才交代這是木蘭正在對門而織,一個勤勞的姑娘形象躍然紙上。但織著織著,有節奏的織機聲聽不到了,傳來的是一陣陣長吁短嘆。這究竟是為什麼?木蘭啊,木蘭,是什麼事兒讓你如此發愁呢?於是轉入後面的情節。這樣的理解當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嘆息聲。有學者對此做如下解讀:「當戶而織,說明木蘭是一個勞動女性,而不是侯門小姐。本應該聽到她的織布的聲音,但聽到的卻是『唧唧復唧唧』的嘆息聲。一個『唧唧』就已經說明是在嘆息了,又重之以『復唧唧』,作者還覺得意猶未足,最後又『惟聞女嘆息』,作者這樣反復強調,是要告訴我們木蘭的憂思之深,木蘭是停機長嘆,而不是邊織邊嘆。作者沒有寫木蘭的愁容,也沒有寫木蘭停機長嘆的舉動,作者只是繪聲,通過接連不斷的聲聲嘆息,刻畫出一個充滿憂愁苦悶的木蘭女的形象。」(張燕瑾《繁而有味,簡能傳神——讀〈木蘭辭〉》,《漢魏六朝詩歌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③ 蟲鳴聲。如果將「唧唧」理解為蟲聲,在我們眼前就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夜深人靜,四下闃無人聲,只有蟲兒在夜幕中「唧唧」鳴唱。接著再寫木蘭姑娘正對門坐在織機旁織布,可是她為什麼手握織機不織布,卻坐在那兒長吁短嘆呢?四野的蟲聲與木蘭的嘆息聲交相應和,渲染出一個女孩兒將要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之前的心境和氣氛。總之,詩無達詁,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的問話人是誰?
一說是父母在問,認為只是父親在問或只是母親在問的,也屬此說。的確,父母如果聽到女兒的嘆息,一定會發出這樣關切的詢問。一說是敘事人在問,因為《木蘭詩》是口頭集體創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歌唱者能以敘事人的身份進行擬問。這兩種說法其實並不矛盾。在民間講唱文學中,演唱者往往有敘事人和故事人物的雙重身份,敘事人的語言與故事人物的語言有時是相融合一的。因此,這首詩中的「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以及「女亦無所思……從此替爺征」可視為父母與女兒的問答,也可視為敘事人的擬問擬答。此外,這首詩中常以第一人稱來敘事,既可以看做木蘭的自述,也可以看做敘事人的轉述。
3.「雄兔腳撲朔」等四句該如何理解?
第一,應該先明確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前兩句寫兔子在靜卧時外在行為舉止區別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別出雄雌;而當兔子一起奔跑時,就難以分辨出性別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徵明顯,而在戰場廝殺時,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難了。
第二,應該進一步思考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比喻句結束全詩。首先,這個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釋了「火伴」們的驚訝,同時也是對讀者必然產生的疑問做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將這四句話看做是木蘭對「火伴」的回答。從這四句俏皮風趣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木蘭富有機趣智慧而又充滿自豪的神態表情,還有什麼能比這四句話更有趣巧妙呢?真是個錦心綉口的木蘭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來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這一機巧的比喻,使全詩為之增色,錦上添花。
此外,這四句詩被認為是吟唱者即敘事人對木蘭的贊詞,這種說法與將其視為木蘭對「火伴」的回答的看法並不矛盾。
4.如何理解《木蘭詩》中的繁簡處理?
必須明確以下三點:《木蘭詩》中何處繁,何處簡?這樣的繁簡處理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作者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處理?
① 繁筆的運用:木蘭當戶織時的心事重重,木蘭准備行裝時的活動,木蘭奔赴戰場時的心態,木蘭回家後家人的歡樂,木蘭重著「女兒裝」時的欣喜等內容,都寫得不厭其繁,細致入微。
例如,木蘭采買鞍馬一事,就通過東西南北的排比鋪寫,渲染了戰前准備的緊張和忙碌,讀者似乎可以看到木蘭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見一身戎裝的木蘭是何等的英姿颯爽!
又如,寫木蘭奔赴戰場時反復提及「不聞爺娘喚女聲」,其實正是木蘭此時心態的真實寫照:當夕陽西下,暮色沉沉時,木蘭獨自露宿在黃河之畔時,耳聽黃河流水嘩嘩作響,心中卻時時回響著父母的聲聲呼喚,漸行漸遠,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早已聽不見了,但這聲音卻時時回盪在女兒的耳畔心頭!征程漫漫,何時能再聽到那溫暖女兒內心的爺娘親切的呼喚呢?
再如,末段寫木蘭將回家鄉時爺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動,通過同樣的句調作三次反復重疊,生動表現了親人們十年離別後終於得到團聚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而對木蘭重入閨房,再著「女兒妝」的一段描寫,更是淋漓盡致地渲染了木蘭的熱愛生活、美麗可愛的女兒情態。
② 簡筆的運用。至於簡筆,主要是對戰斗過程的描寫力求其簡,十年生活,只用了幾句話就交代完了。
為什麼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於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一個女孩兒在戰場上拼殺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戰功——「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其勇武強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廣大讀者喜愛的並不是一個沒有女性特點的女超人,所以,戰場上的廝殺作者幾筆帶過,而把「木蘭是女郎」作為構思的核心,所以,著力寫木蘭作為女孩兒對父母的牽掛,寫她的入閨房、巧梳妝,寫她打扮得娉娉裊裊光彩照人的風姿神韻。人們向來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顧大嫂」之流,中國也不乏嬌滴滴鶯聲燕語般的「崔鶯鶯」這樣標準的美人,但既有女兒的嬌美又有男子的剛健的女性,在中國文學史上,卻只有木蘭這獨特的一個!這樣的繁簡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徵、表現作者傾向的作用。
練習說明
一、復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背誦全詩。
二、翻譯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錯、補充的。
翻譯這四個句子應注意兩個原則: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義;二要考慮本課的詩歌特徵,不能為了體現「互文」而使譯文變成散文失去詩味。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到東市買了駿馬,去西市買了鞍韉,往南市買了轡頭,從北市買了長鞭。
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不是一處地方買一樣東西。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軍身經百戰生存無幾,壯士(木蘭)戎馬十年勝利歸來。
這兩句的意思是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
3.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打開我東屋的閨門,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這兩句的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看看,不是開了東閣的門而不進去,然後轉到西閣的床上去坐著。
4.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對著窗戶梳理美麗的鬢發,對著鏡子貼上好看的花黃。
這兩句的意思是當著窗戶,對著鏡子,先理雲鬢,後貼花黃。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部分,看看這些句子各有什麼句式特點,從詩中再找出一些類似的句子。
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這兩句是復沓句。復沓與疊句的區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兩句,以及「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八句,也是復沓。
2.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這兩句是頂真句。頂真,又稱「聯珠」。「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也是頂真。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這兩句是很工整的對偶句。此外,「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也是很工整的對偶句。另有「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等不甚工整的對偶句。
5.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這幾句是排比句。「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一節四句,也是排比句。
四討論: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原因是什麼?
本題主要引導學生認識木蘭的形象。認識木蘭的形象要抓住兩個方面:一是人物的傳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豐富性。要引導學生緊密聯系課文內容,從故事情節中體察木蘭的思想感情,並加以適當概括。
教學建議
一、學習古詩詞最重要的是背誦。當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確無誤,是本課教學成功的主要標志。這首詩長達330字,要讓學生盡快背下來,可以情節為線索並利用這首詩的形式特點。全詩共14節,除「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爺娘聞女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對鏡帖花黃」是六句一節外,其餘都是四句一節,一節一節地背,再合節為段,就比較容易成誦。利用詩中排比句、對偶句、復沓句、頂真句等句式特點,也有助於記誦。
二、疏通文義,主要靠學生自行領悟,教師可適當點撥。
1.本課生字詞較多,可讓學生在預習中看注釋或查工具書,教師在課上檢查。
2.對詩中涉及的一些修辭現象,可提醒學生注意,點到為止,不必細講。例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是互文,學生很可能誤解,但只要略加提示,學生並不難理解。
3.要求學生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把握故事情節,理清故事的基本脈絡。
三、要讓學生注意這首詩的鋪排手法。例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以及木蘭購鞍馬東南西北都跑遍等,都不是在說廢話,而是起著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的作用。全詩大半是類似的鋪排式的語句。運用這種鋪排手法,使這首詩的人物刻畫、感情意蘊、音韻節奏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歌情味,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四、可引導學生結合詩句展開聯想和想像,以補充詩歌留下的空白。可讓學生體會木蘭的思想感情,例如停機嘆息時的心境,奔赴前線途中的心情,還鄉後與親人團聚、重著女兒裝時的感情,等等;也可以讓學生擴展詩中的畫面,例如家人喜迎木蘭一節,爺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實不然,姊、弟豈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爺娘恐怕也有不少事要做,但寫詩只能如此,想得細致一些,可以更好地體會到木蘭全家的喜慶情景。詩中的故事情節總的來說是寫得比較簡括的,這就為學生提供了聯想和想像的廣闊空間。
有關資料
一、關於樂府詩
繼《詩經》《楚辭》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並為社會認可的標准選本。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於《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台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並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並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北朝於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由於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情地贊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摘自陳緒萬、尚永亮主編《漢魏六朝樂府觀止》,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二、古人評點《木蘭詩》
1.《詩藪》:木蘭歌是晉人擬古樂府,故高者上逼漢魏,平者下兆齊、梁。如「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尚協東京遺響;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齊梁艷語宛然。又「出門看火伴」等句,雖甚樸野,實自六朝聲口,非兩漢也。
2.謝榛《四溟詩話》:《木蘭詩》雲「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北市買長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經意者,其古樸自然,繁而不亂。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等絕似李白五言近體,但少結句耳 。「雄兔腳撲朔……」此結最著題,又出奇語,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
三、《木蘭詩》中幾個有爭議的問題
1.起興手法
北朝民歌《折楊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當窗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開頭六句用的就是《折楊柳》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樣的起興、比喻,有的詞句相近甚至相同(《詩經》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為口耳相傳,詞句相同,容易記憶。這不是抄襲,因為題材、內容可以完全不同。《木蘭詩》的開頭,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經後人改為「唧唧復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沒有什麼具體意義,像「呀呵嗨」「呀唯子喲」一樣,是表聲的字。
(石聲淮《關於〈木蘭詩〉》,華中師院《語文教學與研究》1979年第1期)
2.「可汗」與「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 。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只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里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否則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徵,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康蘇《從教學角度談〈木蘭詩〉的一些問題》,《山東師院學報》1978年第6期)
3.「十二」是虛數
「軍書十二卷」「同行十二年」與「壯士十年歸」——這三句中的兩個「十二」與一個「十」字都是虛數。習慣上這類數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與「壯士十年歸」兩句中的「十二年」與「十年」都是說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實數理解,前後便矛盾不可解了。「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旨在強調木蘭的父親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釋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虛數的用法法則,把前人有關數字問題的考證與爭論都搞清楚了。(康蘇《從教學角度談〈木蘭詩〉的一些問題》,《山東師院學報》1978年第6期)
4.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東市買駿馬」等句中的「東、南、西、北」便都是虛位而非實指。這里只是誇張地來形容木蘭出發前做准備的緊迫情況,照實來講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的「東」和「西」也是虛位,照實來講就不通了。這些方位詞的連用,很多是為了造成某種氣氛,而非實指。這種「虛位」也和上面所談的「虛數」一樣,是古漢語中的一種習慣上的法則。
(康蘇《從教學角度談〈木蘭詩〉的一些問題》,《山東師院學報》1978年第6期)
5.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當窗」和「對鏡」是互文。「理雲鬢」和「帖花黃」同是當窗對鏡來做的。這種用法在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在古代格律詩中是常見的。如唐王昌齡詩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就是一例。
(康蘇《從教學角度談〈木蘭詩〉的一些問題》,《山東師院學報》1978年第6期)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竇忠文《〈木蘭詩〉教學中的若干問題》,山西師院《語文教學通訊》1978年第4、5期)
6.關於此詩的主題思想
(1)在封建社會中,婦女是無地位的。木蘭是一個「當戶織」的勞動婦女,代父從軍,「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男人能做到的,木蘭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蘭也能做到。木蘭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對封建社會中歧視婦女的傳統觀念的無情嘲弄。
(2)在封建社會中,追求功名利祿是占統治地位的傳統思想,多少人夢寐以求。而木蘭經過十年的緊張戰斗之後,凱旋而歸,卻拒封辭賞,願意解甲歸田,重過勞動人民的耕織生活,這充分反映了勞動人民質朴謙遜的品質。木蘭的這一行為本身就是對熱中功名利祿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諷刺。
(竇忠文《〈木蘭詩〉教學中的若干問題》,山西師院《語文教學通訊》1978年第4、5期)
(3)《木蘭詩》的主題思想,其實在詩歌裡面就已直接點明。便是:婦女並不亞於男子,她們的才能智慧,膽略見識,是決不在男子之下的。這就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則是:贊頌勞動人民出身的婦女英雄。
(劉彬榮、華雪《須知木蘭是女郎》,《河南師大學報》1979年第6期)
(4)《木蘭詩》的主題,不是歌頌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不過,《木蘭詩》並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樣用愁苦的情調、悲劇的形式來表達,而是別開生面地用女子代父從軍的喜劇的形式來表達。當然,故事情節本身使詩在客觀上有可能起到歌頌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頌英雄這個問題在詩中比之主題所反映的問題畢竟是居於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詩所包含的一個思想內容,不能說就是主題。
(錢文輝《〈木蘭詩〉主題芻議》,《昆明師院學報》1980年第6期)
四、木蘭詩(曹道衡)
北朝長篇敘事民歌。它的產生年代及作者,從宋代起,就有不同記載和爭議。始見於《文苑英華》,題為《木蘭歌》,以為唐代韋元甫所作。《古文苑》題為《木蘭詩》,以為「唐人詩」。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據詩中「可汗大點兵」語,認為木蘭「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嚴羽《滄浪詩話》則認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之類,「已似太白,必非漢魏人詩」。此後,歷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說,但宋代黃庭堅已指出此詩並非韋元甫所作,而是韋「得於民間」(《題樂府〈木蘭詩〉後》)。《樂府詩集》列入《梁鼓角橫吹曲》,亦題《木蘭詩》,雲是「古辭」,並引陳釋智匠《古今樂錄》說:「木蘭,不知名。」按《舊唐書•韋元甫傳》載,韋曾任浙西觀察使、淮南節度使等職(黃庭堅謂韋任朔方節度使,誤)。又據《舊唐書•音樂志》所載,可知梁代和北朝樂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際鮮卑歌」,且多「可汗之辭」。因此,《木蘭詩》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鮮卑歌。流傳江南,譯為漢語,曾入梁代樂府,後又散落民間,而到唐代為韋元甫重新發現,並擬作《木蘭歌》一首(《文苑英華》)。至於「朔氣」二句這樣的對偶詩句,齊、梁詩中已經習見,自是文人加工痕跡。所以現代學者大多認為《木蘭詩》產生於北魏,創作於民間。
《木蘭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做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詩中熱情贊揚了這位奇女子勤勞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英勇戰斗的精神,以及端莊從容的風姿。它不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風氣,更主要的是表現了北方人民憎惡長期割據戰亂,渴望過和平、安定生活的意願。它對木蘭的謳歌,顯然也沖擊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偏見。它「事奇詩奇」(沈德潛《古詩源》),富有浪漫色彩,風格也比較剛健古樸,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詩中用擬問作答來刻畫心理活動,細致深刻;用鋪張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而運用精練的口語,不僅道出一個女子口吻,也增強了敘事的氣氛,更顯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樂府民歌傑出的成就。
《木蘭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對後世都有深遠影響。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載,黃州黃岡縣(今湖北黃岡)有木蘭山、木蘭鄉、木蘭廟,並引杜牧《木蘭廟》為證。其後,據地方誌所載,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縣等地,都曾立廟奉祀木蘭,反映出《木蘭詩》的深刻影響。直到今天,舞台銀幕上的木蘭形象仍然激勵人們的愛國情操。同時,早在韋元甫擬作之前,杜甫《草堂》詩抒寫遷居草堂的歡欣情景,已明顯汲取了《木蘭詩》描述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表現手法。至於元稹《估客樂》「出門求火伴,入戶辭父兄」,以及白居易《戲題木蘭花》「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都可見出《木蘭詩》在中唐已膾炙人口。
五、《木蘭詩》的思想傾向(王淑珍)
《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木蘭不一定實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裝卻實有其事。木蘭不過是這些女子中的一個代表而已。木蘭的悲歡離合,是富有戲劇性的。因此,千百年來,她的感人的事跡在群眾中流傳不息。《木蘭詩》究竟表現了一種什麼思想傾向呢?

6. 女主叫憐兒男主叫顧景然小說名

《塞上曲》作者:ZYDZYD

文案:
她是他買回家的小媳婦。
新婚燕爾,良辰美景。小姑們懂事可愛,夫君體貼溫柔,她想著給他生好多孩子。
她是他從軍俘中挑出來伺候的女人。
她想要保護的人太多,軟肋被男人緊緊握著,只能一次次服從用身體作為交換條件。
女主叫憐兒男主叫顧景然
這天是去城裡趕集的日子,顧景然如往日一般天還未亮就早早起身,匆忙洗漱一番便拿上昨夜打包好的東西准備去集市裡賣了換些米糧布匹。

7. 故意的故是什麼意思

故gù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故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部首筆畫
部首:攵 部外筆畫:5 總筆畫:9
五筆86:DTY 五筆98:DTY 倉頡:JROK
筆順編號:122513134 四角號碼:4864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545

基本字義
1.
意外的事情:事~。變~。~障。
2.
原因:緣~。原~。
3.
有心,存心:~意。~殺(有意謀殺)。明知~犯。
4.
老,舊,過去的,原來的:~事(a.舊事,成例;b.有連貫性的比較完整的事情,比較適合於口頭講述,「事」讀輕聲)。~人。~鄉。~土(故鄉)。~園(故鄉)。~居。~國(故鄉,亦指祖國)。~紙堆(泛指舊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舊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來的步子;「封」,限制;喻安於現狀,不求進取。亦作「固步自封」)。
5.
朋友,友情:親~。沾親帶~。
6.
死亡(指人):~去。病~。
7.
所以,因此:~此。~而。
8.
古同「顧」,反而。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攴( pū),古聲。從「攴」,取役使之意。本義:緣故,原因)
2.
同本義 [cause;reason]
故,使為之也。——《說文》
又明於憂患與故。——《易·系辭傳》
則是無故。——《禮記·禮運》
夫有其故。——《國語·楚語》
既克,公問其故。——《左傳·庄公十年》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史記·陳涉世家》
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史記·李將軍列傳》
3.
又如:借故(託故。借口某種原因);無故(沒有緣故)
4.
事;事情 [thing]
昭伯問家故,盡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敢問天道乎,抑人故也?—《國語·周語下》
教、 孝景固襲掌故,未遑講試。——《史記·龜策傳》
5.
又如:細故(細小而值不得計較的事情);掌故(歷史上的人物事跡、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變 [accident]
國有故。——《周禮·天官·宮正》
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變故(災難;意外發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損失或災禍)
8.
舊識;舊交 [old friend]
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
9.
又如:一見如故;故貴(舊交與貴人);故義(故交舊友);舊故(舊交);親故(親戚故舊)
10.
特指舊法、舊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
變化齊一,不主故常。——《莊子·天運》
是時,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漢書·楚元王傳》
11.
又如:蹈常襲故;故典(典故);故語(典故成語);故祀(按慣例舉行的祭祀);故套(陳規俗套)
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訓(先代留下的法則。古訓);故業(指祖上傳下的基業);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舊的事物 [the stale]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14.
又如:吐故納新
15.
通「詁」( gǔ)。以今言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訓故舉大誼而已。——《漢書·儒林傳》
並作周官解故。——《後漢書·賈逵傳》

〈形〉
1.
原來。舊時的 [ancient;old;former]
故,舊也。——《廣韻》
反故居些。——《楚辭·招魂》
樂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傳·昭公十三年》
所謂故國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呂氏春秋·察今》
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軒東故嘗為廚。——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又如:故步(舊時行步的方法);故地(舊有的屬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舊葯方);故吏(原有屬吏);故林(從前棲息的樹林);故式(古舊的儀式)
3.
通「古」( gǔ)。時代久遠 [long long ago;ages ago]
是故之時,陳財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動〉
1.
死亡 [die]
前年趙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小說·窮馬固遭際賣鎚媼》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親或母親死亡);故鬼(舊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副〉
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
廣故數言欲亡。——《史記·陳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則固請。——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2.
又如:故故(故意;屢屢;常常);故違(有意違抗);故推(故意推託);故靳(故意吝惜。靳:吝惜);故縱干咎(有意縱容罪犯而觸犯法令)
3.
同「固」,原來,本來 [first;originally]
程不識故與 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史記·李將軍列傳》
此物故非西產。——《聊齋志異·促織》
4.
仍,還是 [still]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資治通鑒》
5.
通「胡」( hú)。何,何故 [why]
公將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為(何故如此)

<連>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關系
夫秦無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記·留侯世家》
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戰國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1.
〈代〉
〈方〉∶這;那 [this; that]。如:故歇(這時候);故號(這種);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常用片語
1.
故步自封 gùbù-zìfēng
[confine oneself to the old method;stand still and cease to move a step forward] 故步:舊時行步的方法。遵行舊時的步法而封閉自限。喻墨守成規,不求進步
2.
故此 gùcǐ
[therefore] 因此——連接因果復句的正句,表示承接上文所說的原因,引出結果,相當於「所以」,多見於書面語
此文不合要求,故此不予採用
3.
故城 gùchéng
[old city] 過去的城市
吾逢楚,觀 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史記·春申君列傳·贊》
4.
故道 gùdào
(1)
[old way]∶舊有的道路;老路
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史記·項羽本紀》
(2)
[old river course]∶水流已經改道的舊河道
黃河故道
5.
故第 gùdì
[former residence] 以前住過的房屋
6.
故地 gùdì
[old haunt] 舊地,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7.
故典 gùdiǎn
[pattern] 花樣
媽,您可真會出故典!——《龍須溝》
8.
故都 gùdū
[former capital;ancient capital] 以前的國都
國無人莫我知兮,不何懷乎故都。——《楚辭·屈原·離騷》
9.
故而 gù』ér
[therefore] 因此,所以
本來他學習很好,但由於思想上鬆懈,故而沒考上大學
10.
故宮 gùgōng
(1)
[Gugong (Imperial Palace)]∶指中國最大的皇宮,也是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古代宮殿,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以中軸對稱、水平布局為主要特色。位於北京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
(2)
[palace]∶舊時宮殿
石城依舊空江國,故宮春色。—— 宋· 孫光憲《後庭花》
11.
故國 gùguó
(1)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國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孟子·梁惠王》
(2)
[motherland]∶祖國,本國
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於疇日。——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生活習慣基本上保持故國的一套
(3)
[native countryside]∶故鄉,家鄉
取醉他鄉客,相逢故國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詩》
(4)
[old capital]∶舊都。南宋時指汴京
(5)
[old haunt]∶指舊地;古戰場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2.
故伎 gùjì
[stock trick;old tactics] 曾玩過的花招、手法
故伎重演
13.
故伎重演 gùjì-chóngyǎn
[the old trick is back;repetition of old dodge;up to one's old trick] 舊時的一套伎倆重新施展出來
故伎重演,老調重彈,沒有什麼新貨色
14.
故家子弟 gùjiā zǐdì
[old family and his descendants] 昔日官宦人家的子弟
王生獨自回進房來,對 劉氏說道:「我也是個故家子弟,好模好樣,不想遭這一場,反被那小人逼勒!」說罷,淚如雨下。——《初刻拍案驚奇》
15.
故跡 gùjì
[relics] 已經過去了的事情,陳跡
16.
故交,故舊 gùjiāo,gùjiù
[old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close friend of many years' standing] 舊友,老朋友,老相識
紅顏意氣盡,白璧故交輕。——唐· 盧照鄰《羈卧山中》
故舊不遺,則民不偷。——《論語·秦伯》(不偷:不薄,厚道)
17.
故舊不棄 gùjiù-bùqì
[old friends are not to be neglected] 以往的舊友不能隨隨便便地舍棄
18.
故居 gùjū
(1)
[former residence] 從前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盤庚渡 河南,復居 成湯,乃五遷,無定處。——《史記·殷本紀》
(2)
又如:魯迅故居
19.
故里 gùlǐ
[home village;native place] 舊時的門巷故居。指故鄉,老家
早思歸故里,華發等閑生。——唐· 李中《送人南遊》
20.
故弄玄虛 gùnòng-xuánxū
[be deliberately mystifying;make simple thing complicated;turn simple matters into mysteries] 故意施弄狡猾的手段,使人莫測高深
這篇文章寫得真切、質朴、自然,沒有故弄玄虛的驚人之筆
21.
故人 gùrén
(1)
[old friend]∶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former wife]∶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the departed;the dead]∶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disciples and old followers]∶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22.
故世 gùshì
[pass away;die] 逝世
23.
故事 gùshì
(1)
[old practice]∶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虛應故事
(2)
[history]
(3)
掌故,典故
(4)
舊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宋· 蘇洵《六國論》
(5)
[story]∶用作講述的事情,凡有情節、有頭有尾的皆稱故事
民間故事
英雄故事
(6)
[episode;plot]∶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故事梗概
24.
故事片 gùshìpiàn
[feature] 影院中主要上映的節目;作為重要節目在影院中上映的長片
25.
故態復萌 gùtài-fùméng
[old habits come back again;revert to one's old way of life;one's old manners are restored] 舊日不好的行為舉止再次表現出來
只等撫台一走,依然是故態復萌。——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26.
故土 gùtǔ
[homeland;native land] 故鄉。指土生土長的地方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唐· 柳宗元《鈷鉧潭記》
懷念故土
故土難移
27.
故我 gùwǒ
[my old self] 自己仍象從前一樣。又稱「故吾」
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莊子·田子方》
依然故我
28.
故鄉 gùxiāng
[native place;hometown;birthplace] 家鄉,自己出生的地方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木蘭詩》
29.
故業 gùyè
(1)
[former empire]∶原有的基業
孝公既沒, 惠文、 武、 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 漢中,西舉巴蜀。—— 漢· 賈誼《過秦論》
(2)
[former occupation]∶舊時的職業
(敬亭)始復上街理其故業。——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30.
故意 gùyì
[intentionally;deliberately;designedly] 存心;有意識地。明知不應或不必這樣做而這樣做
故意搗亂
故意刁難
31.
故意殺人 gùyì shārén
[voluntary mans-laughter] 由於受到挑釁,一時激怒或感情沖動,導致殺人,法律認為構成故意殺人
32.
故友 gùyǒu
[old friend;deceased friend] 死去了的朋友;生前跟自己友誼較深的人
33.
故園 gùyuán
[home town] 對往日家園的稱呼
別夢依稀咒浙川,故園三十二年前。——毛澤東《七律·到韶山》
34.
故宅 gùzhái
[former residence] 曾經居住過的宅院
35.
故障 gùzhàng
(1)
[breakdown;trouble;malfunction;fault;failure]∶發生障礙或出了毛病
機器出了故障
(2)
[impediment]∶阻礙進展或影響效率的紊亂狀況
排除故障
36.
故轍 gùzhé
[old way;old rut] 舊的車跡舊路。比喻常規、舊法
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飢。——晉· 陶潛《詠貧士詩》
37.
故知 gùzhī
[a close friend of many years' standing] 老朋友
38.
故址 gùzhǐ
[old site] 以前的地址
39.
故紙堆 gùzhǐī
[a heap of old books] 泛指多而舊的圖書資料;也指古書
豈可一向汨溺於故紙堆中,使精神昏弊,失後忘前而可以謂之學乎?——宋· 朱熹《答呂子約書》
40.
故作 gùzuò
[pretend] 假裝處於某一狀態或情況
不要故作天真
41.
故作端莊 gùzuò-ānzhuāng
[put on a show of solemnness] 假作莊重、穩重或嚴肅
故作端莊的姑娘
42.
故作姿態 gùzuò-zītài
[pose] 指假裝具有藝術效果的姿勢或假裝的模樣
隱藏更多釋義

以下結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古攵 漢字部件分解:古攵
筆順編號:122513134
筆順讀寫:橫豎豎折橫撇橫撇捺
故的英文翻譯

以下結果由譯典通提供詞典解釋

1.
former; old; late
2.
causes; reasons
3.
intentionally
4.
therefore
5.
a happening; an event
6.
to die

8. 找一本小說,女尊重生的完結文,女主姓顧,重生前家中富可敵國,被誣陷抄家,男主有一點病嬌

雲鬢鳳釵(古代 已完結)女主父親是個富商,但是富可敵國招致禍患,女主嫁給了個男的但是那男的拋下她從軍。重生後,女主燒了家裡十分輝煌(但是後來被指控逾越)的樓,旁敲側擊使父親謹慎行事財不露白。保住了家人。女主後來嫁給男主,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甜啊~~評語:不虐,無宅斗,寵文。建議一看。

9. 木蘭從軍是什麼朝代的事情

1、關於木蘭身處年代的說法,主要是兩種說法:
①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間。
②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
2、原文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因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3、譯文
木蘭是古時候的一名民間女子。從小練習騎馬,隨著年齡的增長技術不斷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親的名字也在名冊上,和同村的許多年輕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親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勝任,木蘭便女扮男裝,給馬在集市配馬鞍,替父親出征。逆黃河而上,翻越黑山,騎馬轉戰共十餘年,多次建立功勛,屢建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蘭從軍的事情後就更加相信這個道理了。
4、賞析
《木蘭從軍》講述了木蘭代替父親去征戰的故事。

10. 穿越福養了四個反派有空間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首輔嬌妻有空間》。
她穿越到一本書里,成了四個小反派的惡毒娘!
一朝穿越,竟然成了四個反派的後娘,唐寧恨不得再死一次。
丈夫從軍,顧家老宅欺辱他們孤兒寡母,幾個孩子都被養成了書中的大反派,個個心狠手辣。罷了,她唐寧來了。看著一貧如洗的茅屋。唐寧寧擼起袖子加油干。溫柔善良教導四個長歪的反派。在賣鹵味,做美食,靠著空間發家致富。在村裡蓋起了中式大庭院,鎮上打造一體美食街,做起了古代人的外賣,自家幾個反派長大之後,從軍從武從商從政,個個鼎鼎有名。一步又一步的活成了人生贏家。誰知道,四個反

閱讀全文

與顧從軍小說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是蘇三明的小說 瀏覽:484
主角叫顧風的同人小說 瀏覽:266
歷史小說網免費閱讀 瀏覽:175
虐身現代小說推薦 瀏覽:664
夏什麼夕的小說總裁 瀏覽:805
主角是賽文的小說 瀏覽:817
小說巔峰贅婿林子銘全文免費 瀏覽:465
玄幻後宮yy無敵小說完本 瀏覽:206
小說火車上的艷遇小說閱讀 瀏覽:546
擁有召喚技能的現代小說 瀏覽:436
都市重生醫武贅婿小說 瀏覽:435
小說帶笙的男主名字 瀏覽:87
寫骷髏的好看小說 瀏覽:848
有細膩的感情描寫的都市小說 瀏覽:899
官門33小說網 瀏覽:417
調教美男系統相關小說 瀏覽:216
完美世界隨夢小說網 瀏覽:15
主角上戰場的小說 瀏覽:327
武俠玄小說排行榜 瀏覽:584
藏海花2有聲小說駱駝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