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人物性格對比明顯的歷史小說

人物性格對比明顯的歷史小說

發布時間:2023-01-15 08:18:36

『壹』 求人物性格突出的小說(最好是穿越的)

穿越小說我幾乎是把能上排行榜的看遍了,深有同感。以下是個人總結的:
首屈一指的是《無肉不歡》by撒空空 穿越文
裡面的女主很幽默搞笑,楠竹們每一個都很突出,性格迥異,不落俗套,他們個個都愛憎鮮明,完全符合樓主要求,實在是經典中的經典,大愛呀!
《壞事多磨》那隻狐狸 非穿越,武俠文,女主立志成為壞人,卻一直陰差陽錯最終走向幸福。裡面的楠竹是眾多小說中讓人耳目一新的角色,作者對他的直接描寫並不多,而是多數時候用側面描寫烘託人物性格,在小小面前他溫柔,謙和,善良,體貼,在立志做一個壞人的女主做對比下,他單純得讓人心疼。在強敵面前他勇敢,強悍,臨危不亂,大義凜然是難得一見的真英雄!總之我看好廉釗,閱覽整篇文章時每逢楠竹戲份時彷彿也能感受的幸福。
《穿越之兼職皇後》這絕對是一篇超過綰青絲,蓋過各類清穿的文,但不知為何,始終名氣不大,此文女主是我最看好的一個,敢愛敢恨,足智多謀,楠竹是兩個本來背負著血海深仇,但最後為了女主放棄報仇,而又反被女主狠虐的倒霉蛋,呵呵

『貳』 《水滸轉 》中具有對比性的人物

你是指單人人物性格對比還是多人???

《水滸傳》全稱《忠義水滸傳》,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作者通過以宋江為首的各路好漢被逼上樑山的故事,生動地演繹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現實,表達了對社會安寧、國泰民安的嚮往和對貪官污吏的痛恨,勾勒出一幅忠君愛國、除暴安良的理想圖畫。因此,正如小說題目所昭示的,忠義思想就是這部小說的主旨。這種思想的最大負載者就是作者以全力塑造的宋江這個人物。應該說這個形象在第70回之前是比較真實的,而第70回之後則顯得虛假不實。為什麼說小說中的宋江形象存在虛假成分呢?這要從宋江性格矛盾說起。盡管《水滸傳》取材於歷史上的真人真事,但作者畢竟又加上了許多理想成分,將這個人物理想化了。

宋江不僅是小說中的一個重要人物,而且也是小說中的一個特殊人物。說他重要,是因為作為起義軍領袖,他親手創建、發展、壯大了起義隊伍,使之成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說他特殊,是因為他既委身於造反之列,卻又始終不能忘懷對封建統治階級的耿耿忠心,最終又親手葬送了起義事業。「義」使他傾向革命,不滿現實;「忠」又使他瞻前顧後,優柔寡斷。這種雙重性格,不僅造成了宋江的個人悲劇,也造成了整個起義軍的悲劇。

在作者筆下,忠義思想無疑是宋江性格的核心。圍繞這一核心,作者大致是按照三個階段來演繹宋江生活的軌跡:一是俠義英雄時期;二是亡命江湖、落草為寇時期;三是招安以後。

其中,第一個時期是宋江人生的一個重要鋪墊。作者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突出描寫宋江的「義」。這不僅是人物性格的基礎,而且也是整部小說的基礎,所以,人物一出場,作者就為他定下了義的基調。小說第18回對宋江有一個總的介紹,寫他平生只好結交江湖好漢,一貫地扶危濟困,救人之急,有「及時雨」之稱。因此,天下不論識與不識的,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稱贊,也無不以結識宋江為榮。宋江也正因此而獲得了極高的聲譽。在這一時期,宋江最大的一次義舉是私放了劫取生辰綱的晁蓋等人。雖然他出於「義」救了他們,但從內心裡又覺得他們犯下了彌天大罪,於法度上卻饒不得。可見,其所行之「義」,是以不觸及封建專制統治為前提的純粹的義,但是「義」和「忠」畢竟又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對立的兩種思想。當這兩種思想統一在一個人身上時,就難免要作出抉擇。顧及了對晁蓋的義,就不可能顧及對封建王朝的忠。「忠」和「義」的矛盾本來就潛在著,只不過在第一個時期沒有明朗化罷了。總的來看,俠義英雄時期的宋江,仗義疏財,扶貧濟困,是一個心懷忠義、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表現在他身上的「義」,體現了封建時代人民群眾嚮往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互相扶助的一種道德追求。

怒殺閻婆惜是宋江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為了逃避朝廷的懲處,他不得不亡命江湖,四處流浪。作者寫他亡命江湖的目的,還是在於展示一個「義」字。比如小旋風柴進對他的禮遇,清風山劫匪王矮虎前後不同的態度等,都從側面烘託了他的「義」。宋江的義,不僅使他俠名遠揚,而且像一塊護身符一樣多次助他化險為夷,遇難呈祥。各路英雄對宋江的頂禮膜拜,正是對他的「義舉」的回報。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麼大的凝聚力,將眾多好漢團結在他的周圍,他也才能夠穩坐帥位,說一不二,具有那麼高的威信!顯然,「義」是他日後統率梁山的資本。

不僅如此,亡命江湖還給了宋江展示其組織才能。領導才能的機會。亡命清風寨時,為報劉高之妻害已之仇,他與花榮合謀定計,大敗官軍。此後,為了粉碎官軍的追剿,他又用計智賺秦明入伙,使秦明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宋江以他的「義」和智慧,在清風山初步集結起一支造反隊伍。為了躲避大隊官軍的追捕,他又積極獻計獻策,要親率這支造反隊伍上樑山入伙。宋江以他的實際行動表現出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極大蔑視與踐踏。當此之時,他可曾想到對皇帝的忠?秦明本無反心,他卻逼其造反,這是在維護封建制度嗎?計賺秦明,致使秦明家少數人被殺,這是在維護封建王法嗎?秦明無辜而被反名,其家人無罪而就地死,這是義還是非義?只是,宋江這種反抗思想的萌芽不久即為宋太公的一封家書所扼殺。出於忠孝,宋江一再拒絕了晁蓋的等人邀其上山入伙的建議,寧可淪為朝廷的囚徒,也不願意落草為寇與朝廷為敵!這種骨子裡對封建王朝的「忠」與行動上的不忠矛盾地糾纏在一起,使他的潔身自好與造反行為形成鮮明的對照,而「忠」對「義」的主導任用,又使宋江的入伙梁山充滿了曲折性和戲劇性。盡管在押赴江州途中,危險四伏,迭遇不測,使宋江飽受驚嚇,但他仍然不改初衷,多次謝絕了各路好漢殷殷挽留的好意。

刺配江州以後,宋江原本希望改過自新,再作良民,以上報朝廷,下安黎庶,但封建階級並不買他的帳,最後因為一首所謂的「反詩」而要革掉他的命。宋江雖然也是被逼上樑山的,但他的被逼與武松、林沖等人又是多麼的判然不同啊!

落草梁山以後,宋江充分發揮了他的領導才幹,整飭山寨,訓練隊伍,親率義軍攻城掠地,打敗官軍,嚴重威脅到宋王朝的生存。為了壯大自己,他又不擇手段地籠絡人才,將宋朝的統軍將領呼延灼、關勝等「逼」上樑山。為了招納盧俊義上山,一方面,宋江大展「義」舉,使盧俊義感激非常,另一方面又派人在他北京家中題下反詩,斷其歸路。乃至盧俊義蒙冤陷獄,宋江為救他又率兵遠行,兵臨城下。呼延灼、關勝、盧俊義等皆無反心,是宋江逼人家造反。等到人家情願歸降後,宋江又以日後封妻蔭子相安慰。他一方面自稱朝廷罪臣,見有輒稱「小吏」,稱已不得已暫居水泊,另一方面,卻又轟轟烈烈大造朝廷的反。不管作者的主觀意圖如何,落草為寇時期的宋江,始終洋溢著一種強烈的造反精神。正因如何他才能團結義軍民,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無論宋江骨子裡如何忠於朝廷,他的行為卻把他自己置於了統治階級的對立面。或許正因如此,招安以後,四大奸臣始終對宋江心存芥蒂,他們怎麼能容忍一個造過朝廷反的人和自己同殿稱臣呢?他們又如何敢給這個造反英雄以高度信任呢?宋江的「義」表現出了與朝廷公然對立的性質。客觀上講,第七十回之前的宋江比較可信,但後期的不和諧導致了人物性格的矛盾。

正當起義軍取得三敗高俅、兩贏童貫的輝煌勝利之際,宋江的思想與行為卻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個一向標榜「替天行道」、「清君側」的人不僅沒有殺掉奸臣,反而恭恭敬敬地將其送下了山。為了招安,他甚至去找妓女疏通與皇帝的關系。因為在宋江看來,自己已完全具備了投降朝廷的條件。不是嗎?在官軍不能消滅自己的情況下投降,不正表明自己對朝廷的忠心嗎?可見,他是把梁山義軍的一切勝利,當作了向朝廷投降的資本。招安之後,他又馬不停蹄地為統治者破大遼、平方臘,不是再一次證明他的忠心嗎?可惜這只是宋江的一廂情願!事實上,宋徽宗這個無道昏君再糊塗,有一點卻表現得非常清醒,那就是從未信任過宋江!正應了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俗語,宋江的悲劇其實在冥冥中早就註定了,只不過他並不自覺,反而以「義」為借口,讓眾多梁山兄弟作了他「忠」的祭品。造過朝廷的反,是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宰割,是為不智;讓眾弟兄因他而死,是為不義!而他偏偏以「忠義」相標榜!

通過上述對宋江忠義思想發展過程的分析,不難看出,忠義思想固然是宋江性格的核心,但忠與義的矛盾卻始終存在著,只不過在各個時期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而忠對義的主導作用,又使得宋江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

「忠」和「義」是極端對立的兩種思想。一方面,宋江對皇帝特別「忠」,始終沒起過反抗皇帝的念頭,所以他把自己的一切造反行為皆歸結為忠君愛國,為國除奸;另一方面,他對梁山兄弟又特別義。然而,皇帝與「賊寇」之間畢竟又是水火不相容的。皇帝才是造成社會黑暗的罪魁禍首。對殘民以逞的皇帝絕對忠,就不可能對人民群眾特別義。招安之後的殘酷現實一再證明了這一點,陳橋驛滴淚斬小卒就是一個明證。反之,對人民群眾特別義就不可能對皇帝絕對忠。遺憾的是,作者卻讓宋江將這對立的雙方「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開辟了所謂第三條道路。

首先,作者讓宋江把皇帝與奸臣分開,把起義宗旨限定在只反貪官不反朝廷上;其次,又把「義」放在「忠」的附屬地位,忠義思想實質上變成了絕對的忠君思想,而「義」又不可避免地成為束縛梁山好漢的一種精神枷鎖。試看李逵的反抗精神多麼強烈,可是一遇到宋江哥哥就低眉稱諾,一味順從,那怕成了宋江「忠」的犧牲品,還甘願做一名小鬼追隨他。梁山兄弟均反對招安,可是唯獨不反對自始至終主張招安的宋江,並對他表現出盲目的絕對的順從。正是在「義」的欺騙下,梁山兄弟才甘願隨宋江征遼寇,平方臘,一百單八將損折大半,最後連宋江自己也成了其忠義思想的犧牲品。這種悲劇性的結局說明,宋江的「忠」既未能贏得皇帝的信任,而他的「義」也沒能保全梁山兄弟的性命,甚至連反貪官污吏這一目的也沒能達到。

宋江性格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世界觀的矛盾。這從小說和題目《忠義水滸傳》上也不難看出。出於對封建正統思想的考慮,作者一方面一廂情願地安排宋江的出路,以使之合乎忠君愛國的理想,另一方面又以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大力鞭撻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使造反起義成為不可迴避的現實,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對造反英雄的歌頌。作者這種思想上的矛盾不僅毫無保留地體現在宋江這個人物的塑造上,使得宋江成為小說中最失敗的人物,而且體現在小說的招安結局上,使得《水滸傳》的主題呈現出完全對立的思想特性。作者既不想讓宋江起義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那麼,草寇生涯就不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在這種情況下,唯有招安即投降朝廷才是青史留名的美事。宋江這個形象的失敗,就在於他完全成了作者思想的傳聲筒,以至於人物性格的發展前後矛盾,破綻百出!

可以說,正是由於作者世界觀的矛盾導致了宋江性格的分裂,最終使其缺少真實感
可以肯定地說,《水滸傳》是較全面反映一個群體對生存狀態孜孜以求的一部小說。小說於細微處入筆,幾乎對每個人物走上樑山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刻畫。他們中有的人苟求於亂世,偏安一隅;有的人仕途上正是春風得意,未曾想更大的陰謀按踵而至;有的人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早有圖大舉之心。說到被逼上樑山,羅貫中和施耐庵先生把筆觸對准擔任一定社會公職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東京陽谷縣都頭武松,知縣押司孝義黑三郎宋江和清風寨武知寨小李廣花榮。他們快意恩仇的個性特徵成為仕途最大的絆腳石。作為眾梁山好漢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最有「被逼」的先決條件,良好的政治願望與殘酷的政治現實之間的尷尬,為他們上樑山埋下了伏筆。
先說把持梁山第一把交椅的及時雨宋江吧。宋三郎出身低下,父親宋太公要鄆城縣宋家村中務農。而宋江自從在鄆城縣做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兼習槍棒,武藝多般,對仕途本是飽含無限眷意和暢想的。然而內心深處對自由的神往和對世俗炎涼的無望終使他與閻婆媳遭遇劫數。隨著刁鑽的閻婆媳在他刀下的一聲無力呻吟,他的政治神話破產了。生性懦弱的他忠於君臣,父子關系,自然在前往梁山的途中一波三折,內心抗爭不斷。
當家父詐死騙他回到宋家村時,在一陣當頭棒喝,被逐出家門的痛斥聲中,他也曾信誓願旦旦地立下「不落草」的誓言,似乎他迎來了從前自己的自信。然而他等來的遠遠不是皇上的大赫天下,而是枷鎖加身和連續的暗算。最後他僅存的一絲幻想破滅了,梁山成為他的不歸路和精神上永遠的家園。幾經生死劫後,苟求性命於亂世的他重新豁達起來。置於死地而後生,對宋江來說政治上落得白茫茫一片,但生命的終極意義倒是明白了,那說是「說走就走」的灑脫。也許一個人性情反復最符合正常的心態發展軌跡,宋江概莫能外。誰知他的灑脫終不過是一時被逼無奈下的自保,這個政治投機者的佯敗最容易斷送到手的成功。把梁山那麼大的一份「家業」擔在他肩上,註定眾好漢最後的歸宿是凄風苦雨。當朝廷招安,南方方臘群雄並起之時,宋江內心深處退而求其次的苟安與犬儒哲學又重新占據了他的思想。這一次他的反復斷送了他的性命,也把梁山一百單八將的腔腔熱血澆灌得冰泠透徹。
說到人物刻畫,我最推崇的還是武松的俠肝義膽。為告慰兄長武大的冤屈之魂,他能快意殺伐;對都監的詭計陷害,他能果斷拋卻幻想及時頓悟。武松不是簡單意義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輩。內心明確和原始的是非標准成就了他剛毅率直之性。初次醉打蔣門神時,他也曾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網開一面放了他一馬。然而該死的蔣門神居然偏往閻羅殿闖,一而再,再而三地欲除掉武松而後快。當明白由於自己當初的心慈手軟縱虎歸山險些誤了性命後,他便大開殺戒血濺鴛鴦樓,給了自己一個明白的答復。這是真正的江湖俠客心,俠客行。在美味,美酒,美女的多重誘惑下,武松始終保持一個尚武者的道德准則,未曾越雷池半步,他是一位行為端正梁山好漢。在自己觸犯法律殺了潘金蓮,血刃西門慶後,他的主動自首何嘗不是對生之常態最本真的奢求?然而世態炎涼,他的道義終究還是殉了糟糕社會的葬,他不得不敗走梁山以求一立生之地。
知恩圖報,快意情仇,這是梁山好漢的整體藝術形象;憤世嫉俗,鋒芒畢現,這是梁山好漢的群體性格走向。梁山泊從此成為落難者的庇護所,英難們的群英會。他們遠離亂世,力圖大舉的一方世外桃源,由於宋押司之流的投降主義主宰,天罡地煞星們終不悔九死落塵埃,而僅僅作為北宋末年的顆顆流星留給後人遙想罷了。

『叄』 三國演義人物描寫分析(轉載)

《三國演義》全書寫了千餘人,其中主要人物都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徵,劉備的仁義、曹操的奸詐、關羽的忠義、張飛的勇猛、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周瑜的忌才妒能、孫權的委曲求全、袁紹的優柔寡斷等等。對於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羅貫中善於抓住人物的個性特徵,注重人物相貌、神態及語言的描寫,使用對比、襯托、誇張的方法展現人物形象,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實見其作為文學藝術大師之深厚功底。

關鍵詞:三國演義 人物塑造

一 使用相貌、神態、語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作者使用白描手法,藉助人物自身的語言、行動,以形傳神,做到形神兼備,勾勒出一位位鮮活的人物形象。既展現人物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和衣著服飾等外在形態,也呈現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內在活動,從而塑造出成功而豐滿的人物形象。

首先,《三國演義》中人物出場便通過相貌的描寫來展現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張飛的出場,「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豹頭環眼,燕頷虎須」便將威武,莽撞的張飛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其次,通過對人物細致的語言與神態描寫對人物個性特徵加以渲染、突出。從《三國演義》中張飛鞭打督郵的場面,讀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張飛直爽火暴的性格;又如「赤壁之戰」前,作者連續用了幾處神態描寫來表現孫權的優柔寡斷性格。

二、通過對比來突出人物形象

綜觀《三國演義》,作者特意布置了諸多對比情節,用來烘托英雄人物偉岸神情。《三國演義》中,對比方式是一種主要的塑造手段。有時候在人物言語中給予對比;有時是在激烈的戰爭、矛盾中進行對比;有時是一個畫面中的兩個人物行為的對照。

言語的對比在《三國演義》里多次都有記錄。比如,郭嘉在分析袁、曹雙方實力時,就有相當精彩「十勝十敗」論的對比言語。是《三國演義》里的經典之一。字里行間把曹操和袁紹的形象做了全面、深刻的對比。

在「官渡之戰」激烈的斗爭及矛盾沖突中,曹操和袁紹的形象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對比。充分表現了曹操的深謀遠慮、禮賢下士及雄才大略,而袁紹優柔寡斷、胸無點策、不辯忠奸、心胸狹隘的性格弱點也在此暴露無遺。

同一畫面的對照,褒貶色彩溢於言表。最經典的莫過於關羽水淹七軍後一段受降的畫面,便將膽小怕事、苟且偷生的於禁和威武英勇、大義凜然的龐德形象躍然於紙上。 三、藉助次要人物來陪襯、烘托主要人物形象

毛宗崗評價《三國演義》時,說它「有以賓襯主之妙」。所謂以賓襯主,表現在刻畫人物形象上,就是陪襯、烘托的手法。用次要人物渲染主要角色,著墨雖是在配角上,實際落點卻在主角,這是《三國演義》中用來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明顯特點。

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作者對諸葛亮的形象,用盡筆力,大肆渲染。光是出場,便用了三回的故事,通過一系列的鋪墊來進行烘托。

首先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舉薦卧龍,並對劉備身邊的謀士加以貶低,用來反襯「卧龍」與「鳳雛」的才能。接著徐庶出場,並通過幾次對曹操的戰斗表現了徐庶的軍事的才能。後來徐庶被曹操以計騙走,這時作者再次襯托,徐庶走馬薦諸葛,並且說出「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把諸葛孔明之才提上一個台階。之後劉備三顧茅廬,又通過劉

1

1/2頁

淺析《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手法

備遇到的各個與諸葛亮有關系的人,比如崔州平,石廣平,孟公威、諸葛均及黃承彥等,他們的才能以及高風亮節,實質上都是為了襯托諸葛亮。諸葛亮雖未出場,但他的性格、品德已藉助這些人物烘託了出來。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對諸葛亮形象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地烘托,作者有意安排了周瑜、曹操、司馬懿等人來進行陪襯。

四、採用誇張手法表現人物形象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使用最獨特的手法就是通過藝術的誇張,刻畫出更為深刻的人物形象。如,張飛形象的刻畫大量地使用了誇張手法,像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三聲誇張的大喝,便將張飛勇猛豪放的性格展現的活靈活現。另一種誇張手法則是使用虛構的故事情節對人物進行誇張想像,像演義中諸葛亮形象的刻畫就大量地使用了虛構誇張的情節因素,像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五丈禳星等在史實中都是不存在的。

羅貫中在使用誇張手法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將誇張用在了對人物故事的安排和語言的描寫上。因此,作者在這方面的描寫取得了成功,突出了人物形象的藝術性,使其藝術形象豐滿,給人一種躍然紙上的感覺。

總上所述,《三國演義》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過上述幾個方面。《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不僅給我們留下了諸多優美、生動、鮮明、完整的人物形象,還讓我們認識了作者卓越的文學才能,並對後來的古典小說人物塑造起到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肆』 有什麼小說寫人物性格比較好的最好是名著。

《約翰·克里抄斯朵夫》
描述了這位音樂天才的成長、奮斗和終告失敗。 通過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我們能夠充分地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即寬厚、仁慈和友愛的力量。整部作品人物刻畫細致,充滿激情,充滿樂感,且細膩而出色的心理描寫讀來情真意切,讓人充分體會到一種心靈與心靈的共鳴。 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敘事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全書猶如一部龐大的交響樂。每卷都是一個有著不同樂思、情緒和節奏的樂章。由《約翰·克利斯朵夫》始,羅曼·羅蘭開創了一種獨特的小說風格。該巨著獲得1913年法蘭西學士院文學獎,1915年獲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

『伍』 有哪些演義小說和實際形象反差很大的歷史人物

像許多歷史人物在演義小說裡面突然就是換了一個新形象,隨後生平事跡被改編之後 的案例還是有很多的,比如像《隋唐》系列的秦瓊,還有像《三國演義》裡面的劉備、曹操等等,他們本來在歷史上是有著怎麼樣的作為,但是到了演義小說裡面之後就遭受到了很多、很大的改寫。

馬超,在《三國演義》裡面也是被塑造成了一個悲情英雄,在演義裡面他父親被曹操騙到了京城,隨後慘遭殺害,於是馬超一生想要復仇,但是直到臨死之前都沒能如願,可是實際上在歷史裡面馬騰的死就死馬超一手營造出的,馬騰在入京之後馬超與曹操展開交戰,最後戰敗之後,於兩年之後卷土重來,最後曹操將馬騰全家兩百多人全部處死。

『陸』 名著人物形象對比

《三國演義》的諸葛亮和《水滸傳》中的吳用形象對比分析:

諸葛亮和吳用是類型相同的兩個人物,在四大名著中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因作者的差異,人物描寫的血肉豐滿程度卻大相徑庭。諸葛亮從小說中走出來,進入《空城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等戲劇劇目中,依然演主角,照樣光彩照人。而吳用竟然沒有以主人公面目出現在其它藝術領域中,可見小說給這兩個人物提供的文學底蘊深淺不一。

即使不翻開原著也能列出諸葛亮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火燒赤壁、水淹七軍等一系列生動精彩的故事,使人過目不忘。描寫的何等機智豁達、出謀劃策,游刃有餘,簡直就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有情有義、細節迭出。《水滸傳》中的吳用幾乎不能信手拈來幾處發現其大智大勇的範例,充其量也不過是「智取生辰綱」、「智賺盧俊義」之類的小計謀。更多地方描寫吳用出行征戰時「疊兩個手指」或「低低說一句。」晁蓋問吳用取生辰綱「軟取」還是「硬取」?吳用則說:「力則力取,智則智取」。說了等於沒說,看不出吳用比別人強在哪兒?後在黃泥崗上,僅是巧用了蒙汗葯而已,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再看「三打祝家莊」,更使吳用相形見絀。諸葛亮借東風是識天文;關羽在華容道截曹操,說明諸葛亮識地理。梁山人馬二打祝家莊就是因為不識進庄路徑、不明祝家莊設防原因才導致損失慘重,做為權謀軍機的軍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梁山最後取了祝家莊,明眼人自然清楚不是吳用的智慧作用,而是祝家莊普遍地盲動輕敵。

吳用假扮算命先生,憑三寸不爛之舌,搞得盧俊義家破人亡,不能算正大光明之舉。梁山好漢,肩膀齊是兄弟,排座次是難中之難。吳用在地下埋了石碣,謊言天授,輕而易舉地排定了一百單八將的座次,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矛盾,自己又穩坐第三把交椅。別人心裡不服也說不出口。所以吳用用計險惡有餘、大度不足,尤缺機警過人之處,也是梁山起義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
在人生目標與社會理想層面,諸葛亮是救民為國,一以貫之;吳用是由「圖個一世快活」到「扶國安民」,又回歸到追求「快活」。在智慧才能層面,諸葛亮是具有大智慧的傑出戰略家,吳用則是戰術家而缺乏戰略眼光。在人生悲劇結局層面,諸葛亮是命運悲劇,吳用則是性格悲劇。

『柒』 《三國演義》時代,國籍,主人公,主要人物性格,主要情節,作品主題,意義價值評價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英文名:The Legend of Three Kingdoms(翻譯為:三個國度的傳奇故事),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大概分為黃巾 浪漫主義改造現實主義
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趙雲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1]劉備(161-223)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謚號昭烈帝,廟號烈祖,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是涿郡的一介平民。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劉虞大量徵兵。劉備見軍書,念為漢室後裔,卻無力挽救漢室,只得哀嘆。這時遇到張飛,二人情投意合,到酒館交談,遇到關羽,三人在桃園結義,共討黃巾。220年,曹丕篡奪漢室,建立魏國,劉備隨即建立蜀國,同年為報弟仇東征孫權,被陸遜打敗,223年在白帝城病死。 曹操 曹操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曹操是陳留兩大家族曹氏與夏侯氏的後裔。公元191年,他刺殺董卓失敗,逃至中牟遇到陳宮。陳宮願意助其一臂之力,於是二人在陳留起兵,聚集兄弟族人。曹操陸續統一中原各地,200年,在官渡之戰中打敗強敵袁紹,北伐並攻破河北,統一北方。211年,擊敗馬超,奪得西北。220年,曹操在洛陽病逝,傳位曹丕。曹丕篡奪漢位,建立魏國,尊父親曹操為魏武帝。 孫權 孫權
[3]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是中國兵法家孫武的第22世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孫權幼年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1年,孫權攻下建安城,統一揚州。208年,孫權與劉備組成孫劉聯軍,在赤壁共同抗曹,周瑜用火計擊敗曹操,這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公元230年,孫權派大臣衛溫東渡夷洲,開發今日的台灣。 關羽 關羽(162-220) 關羽(?-220)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對關羽的事跡多有描寫,在《演義》中關羽被描寫為「五虎大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 張飛 張飛
[4]張飛(167-221),字益德(《三國演義》、《華陽國志》中字翼德),漢族,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張飛是劉備、關羽的弟弟。公元200年,張飛與兩位兄長失散,來到汝南附近的古城,綁了這里的縣官,獨自做起縣令。關羽來投,張飛認為關羽背信棄義,投靠曹操,於是拔刀而去,關羽殺曹將以示忠誠,張飛哭倒在地,向二哥道歉。劉備入川時,張飛也一再表現出自己的智慧。他用計去雒城,義釋嚴顏,智奪瓦口關,假醉退張郃。公元221年,張飛為兄長報仇心切,每日酒醉鞭打士兵,被部下殺死。 周瑜 周瑜
[5]周瑜(175-210)字公瑾,漢族,廬江舒縣(今安徽省舒城)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於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於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 諸葛亮 諸葛亮
[6]諸葛亮(也稱諸葛孔明)(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捌』 在水滸傳中任選倆個人物,進行人物性格一異同的比較

《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說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弦。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群眾的,而是緊緊圍繞著「官逼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沖、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松和林沖、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沖、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布,忍氣吞聲,有時還向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武松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惡氣。林沖、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家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松,無家室之累,久走江湖,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沖、盧俊義和武松,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沖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為強。
又如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畏強暴,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閱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斗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著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脫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里,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為頭的踢到糞坑裡去了。這些都說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松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痹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娘。他為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為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著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說明他很有心計。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最強,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干,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閑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裡,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里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准確和細致。《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發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
《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語言特色是明快、洗煉、准確、生動。無論是作者的描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許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寫景、狀物、敘事、表情,極為靈動傳神。《水滸傳》敘事,善於白描,簡潔明快,沒有滯拙的敘事和冗長繁瑣的景物描寫。偶有寫景文字,又極精彩。如武松不聽酒家勸告,乘著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為猶豫了一下,還是硬著頭皮上了崗子。這里作者只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松「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水滸傳》的敘事,要言不煩,恰到好處,而又繪聲繪色,鮮明生動。「武松打虎」是歷來傳誦的好文章,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通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通過人物的語言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對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有時也能准確地表現出來,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如李逵第一次見宋江,就問戴宗:「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責備他粗魯,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紹了情況,他還說:「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他心裡怎麼想,口裡就怎麼說,他是個粗人,見人不懂得客套、應酬,不受禮節的約束,他剛上樑山便大發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話,只有李逵才說得出,是極富個性化的語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吳用的足智多謀,宋江的謙虛下人,通過他們的對話,無不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曾經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

閱讀全文

與人物性格對比明顯的歷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寫骷髏的好看小說 瀏覽:848
有細膩的感情描寫的都市小說 瀏覽:899
官門33小說網 瀏覽:417
調教美男系統相關小說 瀏覽:216
完美世界隨夢小說網 瀏覽:15
主角上戰場的小說 瀏覽:327
武俠玄小說排行榜 瀏覽:584
藏海花2有聲小說駱駝 瀏覽:637
有聲小說莫高窟的精靈 瀏覽:498
主角杜悅屈潤澤小說 瀏覽:650
搞笑有聲小說周建龍 瀏覽:568
簡易相愛小說作者 瀏覽:538
女扮男裝文女強現代小說 瀏覽:834
17k小說網發小說怎麼樣 瀏覽:103
主角是特種兵當卧底的小說 瀏覽:631
女扮男裝小說免費完結小說 瀏覽:447
火鍋燉蘿卜小說作者 瀏覽:514
主人公叫紫靈龍的小說 瀏覽:626
主角是葉天龍的小說 瀏覽:430
新手村村長小說下載txt下載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