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同性之愛碰上作家之筆,會開出什麼花
2017年6月26日,世界多地舉行「同性戀遊行」,地點包括西班牙馬德里、美國紐約等。
2017年6月29日,德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成為歐洲第14個通過此法案的國家。
2017年7月9日,倫敦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同志驕傲大狂歡」,市長親自參與其中,國會大樓亮起了彩虹色。
在中國,2017年6月30日,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在京召開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通則」把「同性戀」打上了禁止播出的「非正常性關系」的標簽,並與「亂倫」、「性變態」等極度惡劣負面的詞彙並列。
時隔一年,2018年10月,台灣同性戀群體大遊行,規模達12萬人。
2018年11月,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美國中期選舉中,同性戀群體發揮巨大的作用,改寫美國選舉史。
對此,暫且不做評價,實際上,「同性戀」與文學作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今天,一起來看看這些著名作品所描寫的同性之愛是怎樣的:
我怎麼能夠把你來比作夏天?
你不獨比它可愛也比它溫婉:
狂風把五月寵愛的嫩蕊作踐,
夏天出賃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時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顏又常遭掩蔽:
被機緣或無常的天道所摧折,
沒有芳艷不終於雕殘或銷毀。
但是你的長夏永遠不會雕落,
也不會損失你這皎潔的紅芳,
或死神誇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當你在不朽的詩里與時同長。
只要一天有人類,或人有眼睛,
這詩將長存,並且賜給你生命。
——莎士比亞《商籟詩》
這首詩出自莎士比亞的《商籟詩》(即《十四行詩》),看起來像是寫給某個貴婦人的,其實是寫給他的男性愛人的。開頭一句:「我怎麼能夠把你來比作夏天?」便道出了莎士比亞內心對於這對傾訴對象的贊美。夏天總會逝去的,唯有「你的長夏永遠不會雕落」,詩的結尾將這種贊美推向極致,這就是在說,即便我莎士比亞如今已塵歸塵,土歸土,「你」還會在這首詩中獲得新生。
為了不被他發現,我正要再挪個地方,可已經來不及,也沒有必要了。我看到了什麼事情喲!在這院子里,他們在這之前肯定從來未曾相遇過(德·夏呂斯先生都是在下午絮比安去做活的時候上蓋爾芒特府),此時,男爵突然睜大半眯的眼睛,出神地迎面盯著站在自家店鋪門檻上的那位昔日做背心的裁縫,朱皮安猛地立在原地,一動不動地面對德。夏呂斯先生,象棵生了根的樹,神色驚嘆地打量著漸漸衰老的男爵那發福的身子。更為詫異的是,德·夏呂斯先生早已一改方才的神態,剎那間,朱皮安也彷彿在奧秘的藝術規律的作用下,馬上作出了與之和諧一致的姿態。男爵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激動表情,盡管他顯得多麼滿不在乎,但似乎戀戀不舍,來回踱著步子,茫然地凝望著,自以為可以盡量顯示出自己的明眸之美,好一副自命不凡、漫不經心而又滑稽可笑的神態。朱皮安呢,我平素十分熟悉的那副謙遜、善良的樣子瞬間盪然無存——與男爵完美對應——抬起了腦袋,給自己平添了一種自負的姿態,怪誕不經地握拳叉腰,翹起屁股,裝腔作勢,那副擺弄架子的模樣,好似蘭花賣俏,引誘碰巧飛來的熊蜂。我真不知道他竟會有這么一副令人生厭的面孔。可我也未曾想到,在這出兩位啞巴扮演的啞劇中,他能臨場勝任自己的角色(盡管他是平生第一次與德·夏呂斯先生迎面相遇),這場啞劇彷彿排練已久;那爐火純青,自然嫻熟的演技,只有身處異邦,與同胞相逢時,才能有這般何必曾相識的默契,藉以傳達情感的媒介完全一致,猶如事先安排妥當的一幕。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以上這一段出自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第四部《索多姆和戈摩爾》。標題就暗示了「同性之愛」的傾向。《舊約》中記載,曾經有兩座大城。一座名叫索多姆,住的是男人,並且他們愛男人;一座名叫戈摩爾,住的是女人,並且她們愛女人。普魯斯特作為一個「偷窺者」發現了德·夏呂斯先生是同性戀,跟過去做背心的裁縫朱皮安是戀人。這一段描寫生動地表現出同性的老情人之間見面時的內心狀態。「男爵突然睜大半眯的眼睛,出神地迎面盯著站在自家店鋪門檻上的那位昔日做背心的裁縫,朱皮安猛地立在原地,一動不動地面對德。夏呂斯先生,象棵生了根的樹,神色驚嘆地打量著漸漸衰老的男爵那發福的身子。」這一瞬間他們是不是回憶起往昔的日子?普魯斯特隨後評論道:「不過,這一幕並不真正滑稽可笑,其中還含有怪誕的成份,如果願意,或者可以說其中含有真實自然的東西,自有美不勝收之處。」「自有美不勝收之處」來自於真實自然,這很重要,因為普魯斯特本人就是一個同性戀者。《追憶似水年華》被稱為「時間之書」,而在這用時間編織的網路里,「同性之愛」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有論者甚至將之視為「最偉大的同性戀小說」。
他的頭腦絕對清醒。他像一架照相機等待著它的拍攝對象進入角點。十月的夕陽西沉,整個過程一板一眼。夕陽里,那堵牆愈加發黃,玻璃窗像起了漣漪的鏡子,閃動著這個季節冰冷的色彩。在一扇窗後,一個人正看著他。他渾身都麻木了,除了他的眼睛。他的眼睛知道。這是倫道夫的窗戶。窗戶玻璃上炫目的夕陽漸漸黯淡,而那兒彷彿下起了雪,雪花塑成雪白的眼睛、頭發:一張臉像美麗的白蛾一樣抖動著,微笑著。她召喚他,銀光閃爍,而他知道自己必須去:無所畏懼,毫不遲疑。他只是在花園的邊上停了一下,彷彿落下了什麼東西,他站住,回過頭,看了看沉沉暮靄,看了看那個他已拋在身後的男孩。
——杜魯門·卡波特《別的聲音,別的房間》
這是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特《別的聲音,別的房間》的最後一段。描寫的是主人公喬爾做出選擇的情景。此書講的是少年「尋父」的故事,以主人公喬爾找到自我最為結局。「他的頭腦絕對清醒」,這說明,主人公喬爾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事件(諸如母親去世,父親出走,再見父親等等)之後,終於回到了「自我」這里來。「倫道夫」此時化身成一個雪白的女子(其實倫道夫是一個男孩),喬爾不斷地走向「她」,從而達成了自我對「同性之愛」的認同,這也讓主人公走出了父親的陰影。
士兵們的汗味兒,那海風般的、像被黃金炒過的海岸的空氣,搏擊者我的鼻孔,使我陶醉了。我對氣味的最初的記憶,也許就是從這種氣味開始的吧。這種氣味當然不會馬上與性的快感聯系起來,但士兵們的命運、他們的職業的悲劇性、他們的死和他們應看到的遙遠的諸國、他們對這一切東西的官能上的慾望,都在我的內心裡漸漸地並且頑強地喚醒了我。
——三島由紀夫《假面自白》
這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假面自白》中的一個片段。《假面自白》是由三島由紀夫的種種記憶串聯起來,這里的片段就是關於氣味的記憶。在普通人看來,「士兵們的汗味兒」只是士兵們的一種生理反應而已,甚至有人會對此感到厭惡,但三島由紀夫不同,他從士兵們的汗味里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並被喚醒了。如果說此前他對自我一無所知的話,那麼現在他已經有了最初的印象了。結果呢,這種氣味有引起了另外的回憶:比如從父親的畫冊里見到的圭多·雷尼的《聖塞巴斯蒂安殉教圖》則成為他這一欲求的集大成者,讓他體驗到了「官能性的最大歡娛」,並奠定了在接下來的人生中促使他生發情慾的模式;比如他少年時代愛上班裡的近江(當然是一個男同學),他從近江的成熟中看到青春與叛逆的氣息,並在他看來,近江身上還有一種孤獨感,這讓他傾倒不已。甚至在體育課上看到近江做引體向上而顯露出胸部的輪廓以及「裸露的腋窩下所看到的豐饒的毛」時,他窒息了——這在他看來便是「愛的至高無上的明顯的象徵」;比如此後與女孩子戀愛的嘗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一切似乎早已註定。
哈蒙德垂下目光,似乎左右為難,想要說什麼,又不能說。他把頭轉向窗口,沉默下來。光線映著他半張臉,另半張沒在陰影中。屋子裡靜得亨利能聽到他的呼吸聲。他倆都不動不說話。亨利真希望現在有人能看到他倆,如果其他人站在門口,就像他之前站過的那樣,或者透過窗戶朝里張望,他們會以為他倆之間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他們這般沉默,是因為說了太多。突然,哈蒙德急促地吸了口氣,朝他露出個溫柔寬厚的笑容,拿起桌子上的碟子就出去了。
——科爾姆·托賓《大師》
這一段描寫出自愛爾蘭作家托賓的《大師》。《大師》以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為主人公,截取1895、1897、1898、1899這四年作為切入點,其中穿插著詹姆斯的回憶與現實。而那種「同性之愛」則以極度隱秘的,剋制的方式出現。哈德蒙是亨利在愛爾蘭認識的曾經當過兵的男僕,而亨利則是僱主。「屋子裡靜得亨利能聽到他的呼吸聲」,這本應該是男女之間最美好的場景,此刻卻出現於兩個男人之間。但這種氣氛並不讓人感到「尷尬」,有的只是某種難以言說、深藏在心的「情愫」,所以「亨利真希望現在有人能看到他倆,如果其他人站在門口,就像他之前站過的那樣,或者透過窗戶朝里張望,他們會以為他倆之間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這就不奇怪了。亨利真實的感受即是如此。小說的結尾,亨利又重新享受著蘭慕別墅的寂靜和空曠,但那種「情愫」有豈能輕易忘懷呢?托賓就這樣寫出來了一個「真實」而「平凡」的大師。
以上所談的是國外的幾部小說,下面把目光拉回國內來。國外的「開放」大家有目共睹,所以那些描寫」同性之愛的作品那是不勝枚舉的,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可謂「保守」的國度里,文學作品對於「同性之愛」的描寫也不鮮見。遠如屈原那種用「香草美人」來表達對楚懷王的愛的篇章已無從可考了。《紅樓夢》倒是不可錯過。
第七回「宴寧府寶玉會秦鍾」是兩人第一次相見。秦鍾的儀姿「似在寶玉之上」,有「女兒之態」。見了秦鍾寶玉則「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稍後秦可卿朝寶玉叮囑:「他雖靦腆,卻性子左強,不大隨和,此是有的。」此句之後有句脂評:「實寫秦鍾,雙映寶玉」。寶玉、秦鍾二人的氣質可以說從外在容貌到內里性格都有相似之處:一個「面如桃瓣」,一個「粉面朱唇」;一個「行為偏僻性乖張」,一個「性子左強,不大隨和」。可想,寶玉見秦鍾時由驚而喜而愧的「呆意」的背後定有似是見到自己的大波瀾,以至於「愚頑怕讀文章」的「混世魔王」竟與秦鍾商議入學「速成之理」。「不因俊俏難為友,正為風流始讀書」更是道出寶玉入學的真正原因。
再看寶玉初見蔣玉菡。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中寶玉對蔣玉菡的欣賞較之見秦鍾時的內斂,稍微露骨:「寶玉見他嫵媚溫柔,心中十分留戀,便緊緊的搭著他的手」。第九十三回寶玉赴臨安伯府宴,恰逢蔣玉菡唱拿手好戲《占花魁》。「寶玉的神魂都唱了進去了」,而且自此「更知蔣玉菡極是情種,非尋常戲子可比」。
此外曹雪晴還關注了女性之間的「同性之愛」,第五十八回中,藕官一番得新不忘舊的理論獨合了賈寶玉的獃性。在藕官或寶玉看來,不忘舊人是「情」,而為舊人守節不娶也不是「理」。此處應是以藕官、菂官和蕊官三人的命運為寶玉、黛玉和寶釵三人的結局埋下伏筆,即寶玉將會在黛玉去世後迎娶寶釵,但仍會懷念黛玉。反而觀之,曹雪芹有意將藕官、菂官與寶玉、黛玉相比,說明他亦把藕官、菂官之間的感情當作生命與生命之間正常平等的情感,並無鄙夷之意。再進一步來看,藕官與菂官之舉(身為女子在父權社會中拋卻異性而在同性之中尋找「情人」),在某種程度上彰顯了一種女性的自我獨立意識。可見在曹雪芹意識里,生命之間平等的情感並不因男女之不同而不同,這是一種站在生命立場尊重人性的情懷。
再來看看沈從文筆下的「同性之愛「:
「三哥,你莫鬧他羅,」四儺每每這樣為我抵抗他三哥。這四儺,就是我所說的那個白臉小夥子。我們是同村子人,先可不相識,到山以後他卻介紹他自己給我。算是監視我,實際上是比家中看牛小子還馴善,凡事同我在一起。他生來說笑的天才,卻不為在山上做了嘍羅而失去。就是手同腳,也一點不見得同一個普通鄉下人兩樣。雖是破舊的卻干凈的衣裳,把袖子捲起到肘以上,配上那副蒼白的常有笑容的臉,我想起一個表弟弟,簡直全都象。這小子,我一見他心裡就似不受用。若是要研究我生活的全體,我是怎樣認識美同愛,我老實的說,就是他。由他身上我開了我自己生命的大門,放愛情進心中了。想來還使人忸怩。在我同他到一處,有一次,因為上樹去摘林檎子,我抱了他上到樹椏去,我覺得我是用抱一個妻的章法去抱他才應如此的。我私下就紅了臉。至於他,是不是也在愛我,可就不知道了。
——沈從文《嘍啰》
這是《嘍啰》的一個片段。「嘍啰「大概是湘西的方言,指的是土匪或者強盜的部下。小說中的主人公我被土匪綁上山,被土匪們當做「肥羊」,只有四儺不這么看(盡管四儺是被派來監視「我」的)。於是乎「我」對四儺產生了強烈的好感,居然有一種「戀愛」的感覺。在「我」眼裡,四儺渾身上下都冒著光:由他身上我開了我自己生命的大門,放愛情進心中了。並在內心把他當做了一個「女人」(也就是「妻」)。這篇小說同沈從文的其他小說一樣,如《柏子》,寫出了「生命之愛」。
常常在午夜,在幽瞑中,在一間隱蔽的旅棧閣樓,一鋪破舊的床上,我們赤裸著身子,兩個互相隱瞞著姓名的陌生人,肩並肩躺卧在一起,陡然間,一陣告悔的沖動,我們會把心底最隱秘、最不可告人的事情,互相吐露出來。我們看不清彼此的面目,不知道對方的來歷,我們會暫時忘卻了羞恥顧忌,將我們那顆赤裸裸的心,挖出來,捧在手上互相觀看片刻。第一次跟我到瑤台旅社來的,是一個中學體育老師,北方人,兩塊腹肌練得鐵板一樣硬,那晚他喝了許多高梁,嘟嘟噥噥,講了一夜的醉話。他說他那個北平太太是個好女人,對他很體貼,他卻偏偏不能愛她。他心中暗戀的,是他們學校高中籃球校隊的隊長。那個校隊隊長,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跟了他三年,情同父子。可是他卻無法對那個孩子表露他的心意。那種暗戀,使他發狂。他替他提球靶、拿運動衫,用毛巾給他揩汗。但是他就不敢接近那個孩子。一直等到畢業,他們學校跟外校最後一次球賽,那天比賽激烈,大家情緒緊張。那個隊長卻偏偏因故跟他起了沖突。他一陣暴怒,一巴掌把那個孩子打得坐到地上去。那些年來,他就渴望著撫摸,想擁抱那個孩子一下。然而,他卻不知道為了什麼,失去控制,將那個孩子臉上打出五道紅指印。那五道指印,象烙痕般,一直源深刻在他的心上,時時隱隱作痛。那個體育老師,說著說著,一個北方彪形大漢,竟嗚鳴哭泣起來,哭得人心驚膽跳。那晚下著大雨,雨水在窗玻璃上婉蜒的流著。對面晚香玉的霓虹燈影,給混得紅綠模糊一片。
——白先勇《孽子》
這是台灣作家白先勇《孽子》中的一段,寫的是「傾訴」。這也是「孽子」(「我」)在「放逐」後遇到的一件事。一個中學體育老師愛上了自己的學生,籃球隊的隊長,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露自己的心意,這是一種苦惱。而後,這位老師因為跟學生起了沖突而打了他一巴掌,這一巴掌讓這位老師愧疚不已,卻又無法挽回。這時候的「我」已經遠離了家庭,獨自在外,遇到了這樣的坦誠相待無疑給他帶去了溫暖。這只是小說的一個小小片段,整部小說以「我」的視角向讀者們揭示了「同性戀人」的生活,他們是社會的邊緣人,但他們都是「人」。在小說的開頭,白先勇說了這么一句話:
寫給那一群,
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
獨自彷徨街頭,
無所依歸的孩子們。
那天晚上在公園里,小警察拉著阿蘭走,阿蘭偷偷把手伸到他的後面,摸他的屁股。可能哪個搗蛋女朋友也會摸自己的漂亮男孩,但是他摸得過分了一點。阿蘭的手極富表現力,並且變化多端。小警察漸漸走不動了。走到路燈下,小警察放開了他的手,阿蘭放慢了腳步,逐漸和警察分開。最後他在路燈下站住,小警察單獨行去,越走越遠,直到在夜幕里消失,都沒有回頭。那天晚上,阿蘭就這樣逃掉了。而後來,他想起這件事,卻感到無限的追悔。顯然,他該和小警察到派出所里去,聆聽他的訓斥,陪他度過一夜。除此之外,伸手去摸小警察的屁股,是個粗俗無比的舉動。而逃跑這件事又實在有違他的本心。阿蘭把這件事歸咎於粗俗男子的劣根性。是他自己把那一晚的浪漫情調破壞了。
——王小波《似水柔情》
這是王小波小說《似水柔情》中的一個片段。小說寫的是一個警察和一個同性戀作家的「愛情故事」,實際上這個愛情故事在這個片段里已經戛然而止了。只是那個原本因為值夜班常常拉幾個同性戀「嘮嗑」的警察,在這一刻終於明白自己的內心其實也是愛戀著同性的。小說的開頭和結尾是多麼契合的呼應,開頭是收到書的喜悅,而結尾是讀完書的悵然。而在這中間穿插的回憶和書中描述的情節不斷地揭露出警察,也就是「小史」真正的內心——他愛著作家阿蘭。小說的結尾,小史也感到了曾經阿蘭感到過的「絕望」,而這也預示著故事才剛剛開始。
二帕因為喝了大量開水,感冒果然就好了,意萍拉著二帕大逛時裝店,讓二帕買了一條格子裙褲和一件又寬又長的黑長衫配在一起穿著,然後和二帕在賓館的酒吧里坐到深夜。她們坐在最盡頭的座位上,二帕喝一種綠色的酒,意萍則喝一種黑色的酒。兩人面對面坐著,互相看對方在若明若暗的光線中五官時隱時現,有一種離奇、美妙同時又不太真實的感覺。意萍的眼睛迷濛、神妙,像一種無法言說的寶石,她們長久地不說話,偶爾開口,聲音也像是被這個環境所阻擋、所浸染,變得連自己都有些認不出來。
——林白《瓶中之水》
這是林白的小說《瓶中之水》的一個片段。小說以「我」的視角見證了一對同性戀人——二帕和意萍的愛情故事。兩人從相識,相知,到相戀,再到老死不相往來。這里的一段說的就是兩人正處於「熱戀」時期出來逛街的情景。「意萍的眼睛迷濛、神妙,像一種無法言說的寶石,她們長久地不說話,偶爾開口,聲音也像是被這個環境所阻擋、所浸染,變得連自己都有些認不出來。」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怎麼了,就連「我」,這個敘述者也不知道。唯有當事人能抓住點什麼吧。林白將「同性戀」當做「正常」的戀愛來寫的,所以這一過程讓讀者覺得似曾相識,可不是嘛,相戀到失戀,並不是只是異性戀才有啊,可是因為是女性之間的「同性之戀」,又顯出那種獨有的細膩,而作為讀者,我們所知道的僅僅是冰山一角。
看完了這些,諸位感覺如何呢?驚訝?厭惡?歡喜?滿足?失落?比起現實生活中所見有什麼區別呢?也許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為「同性之愛」蓋上了「美麗」的外衣,無論是莎士比亞的《商籟詩》中的「贊美」,還是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中的「窺視」,還是三島由紀夫《假面自白》中的「迷戀」;又或者是《紅樓夢》中寶玉的「真情」,沈從文《嘍啰》里的「生命之愛」,還是白先勇《孽子》中的「關懷」……似乎多多少少與現實相去甚遠。但是,真正的現實又是什麼呢?現實可能比小說更為殘酷。
可以看到,那些關於「同性戀」的新聞或者言論很快就被新的「熱點」給淹沒了,我開頭列舉的那些事件極有可能在之後的幾天消失得無影無蹤。但這些作品卻經過時間的無數次篩選留了下來,原因何在?我想,並不是因為它們背後有著一群「同性戀」者的支持,也不是因為它們今天依然能夠製造熱點。據李銀河《同性戀亞文化》分析,很大一部分「同性戀」是由基因決定的,他們是「被拋入到世界中的」,這種真實本是世界的一部分,或許遠遠超出文學想像。
註:文中涉及作品皆值得一看。
㈡ 中國傳媒大學校考沒過可以走聯考嗎
中國傳媒大學校考沒過不可以走聯考 必須要參加中國傳媒大學的校考,只是聯考成績不可以!
而且初試今年起都是文史哲常識。
提前說一下,想考取中國傳媒大學的編導類專業的合格證,文化課必須要到一本線以上
中國傳媒大學2018年藝術類本科專業錄取分數線說明。
(一)省級統考有要求且涵蓋的專業,考生須省級統考合格,同時獲得校考相應專業合格證書;省級統考不要求或未涵蓋的專業,考生須獲得校考專業合格證書。
(二)錄取時,專業志願順序以高考志願填報順序為准,各專業志願之間無分數級差,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第一志願。
(三)錄取時,學校使用的文化考試成績為考生實際高考成績,不含任何加分。考生文化考試成績需達到生源省份藝術類本科專業相應類別錄取控制分數線,凡省(自治區、直轄市)對藝術類專業文化成績本科層次劃有多條分數線的,按最高分執行。
(四)學校以文化折算比值和專業折算比值為依據進行錄取。其中,文化折算比值=考生文化考試成績÷生源省份普通類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下簡稱一本線);專業折算比值=考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專業考試總分÷該專業合格分數線。
對於合並本科批次的省份,一本線以各省劃定的自主招生參考線為准;浙江一本線為浙江省公布的一段線。對於藝術類考生文化考試總分與普通類考生文化考試總分不一致的省份,一本線以該省給定的參考分數線為准,未給定參考分數線的省份,參考分數線=(一本線÷普通類考生文化考試總分)×藝術類考生文化考試總分
去年初試文史哲部分的考題是:
中國傳媒大學2019年初試真題解析(歷史部分)
1.孟子說:「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這反映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禪讓制 B.分封明C.郡縣制 D.和井行制
2.漢武帝即位後,改用布表出身的公孫弘為相,又「從文學之土中選拔出嚴助、朱買臣、主父偃等人,讓他們以加官出入禁省,顧問應對。逐漸地,以加官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停、給事中等身份侍從左右者,多達數十人。並由於時時被皇帝垂詢而得參大政。」漢武帝此舉的目的是
A.加強君主權力 B.解決王國問題C.抑制土地兼井 D.打擊豪強貴族
3.《秦琅邪台制石)記載:「普天之下,轉心揖志,器械量,書同文字。」材料中的「文字」應是
A.甲骨文 B.金文 小菜 D.隸書
4. 梁武帝派陳慶之護送魏北海王元順回洛陽,當他親眼目睹洛陽舊貌換新領,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時,感慨地說:「自晉、未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土族,並在中原」。 「洛陽舊貌換新顏」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的南遷 B經濟重心的轉移C.割據勢力的削弱 D.北魏孝文帝改革
5.日本學者內藤乾吉在(唐代的三省》一文中指出: 「唐代的政治並非是君主獨藏政治,而是綜合了天子和貴族意志實行的費族政治。門下省堪稱為代表貴族意志的機關。」這表明作者認為唐朝
A.門下省成為最高行政機關 B.三省六部導致君弱臣強C.皇權受到集體宰相的制約D 貴族政治抑制朋黨之爭
6唐玄家將(考經) 《道德經》《金側經》並列為不壞之法.南宋孝宗說; 「以佛治心以
道治身,以情治世」這能夠反映!
A三教合的社會潮流 B三綱五常得到強化;C佛學取代了病家經學;D陸王心學受到重視
7.唐朝後期,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所以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天寶十二載,鑒真東渡就是由揚州啟碇的」出現這種狀況的直接原因是:
A.手工業的發展B. 城市經濟的繁榮 C大運河的開通;D海外貿易的增長
8. 「宋元小說話C.大運河的開通打人的倡導下,一些文人書商對流傳民間的來元話話本在宋元至明代初期,都是以單以單篇的形式流傳。明中葉以後,在李贊等本小說收集整理,加以刊印。」這種 情況的出現是因為
①程朱理學的興盛 ②印刷技術的進步③海禁政策的松動 ④通俗文學的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9. 額炎武說:「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他指斥明末心學的弊害是「不習六藝
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由此可見顧炎武
A.把學術研究解決社會問題相結合 B.批判宋明理學重道德輕功
C.總結了天下治亂興衰的歷史教訓 D.肯定人們物質慾望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31.閱讀材料。回著問題。(12分)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鄭人游於鄉校」的「鄉」是當時行政系統的一個單位「鄉校」 就是這個鄉所設的學校,也就是鄉民都可以接受教育的地方。當是針對農工商說的,說明當在說到衛文公。利農通商意工一也就是鄉民都可以典問受教育的地方《左傳》國公二年「當在說到「衛文公。利農、通商、惠工」之後,接著又說「敬教」。「勸學」,這個「教」與「學」當時是針對工商說的,也說明當時的衛國必有鄉校無疑。《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有「晉侯始入而教其民」的記載,也是鄭國設有鄉校的證據。
隨著春秋時代鄉校的普及,過去的所謂「學在官所」即學術在於官府,史籍由官府世代掌守的局面。也開始有了變化。我們知道,史本是周王室和請侯國的官,春秋末年,王室衰弱,滅國踵繼,這種制度也隨之動搖,原來在周王朝或諸使國做文官的人,因王朝衰微。諸侯之覆滅,遂流散四方,以其所學的知識傳世。於是使出現了王官失守而文獻四散,不能再繼續禁閉而不外傳的情況
《左傳》那公十七年記載,孔子說:「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這個「四夷」並非確指四方的戎狄夷蠻,當指官府之外,處於野中的四方平民兩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主張
在社會安革和階級關系的變化中,「學在官府」逐漸瓦解,鄉學隨之普及,新士人也就應運而生了:他們在政治上不像過去的士那樣「一朝委質,終身為臣」,在經濟上也不再依靠奴隸主貴族的恩典和施捨度目:他們有獨立的人格。也有了獨立的思想,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書立說或發表言論,成為這一時期不同階級和階層的思想代表。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
依據材料和所學,概括春秋時期「鄉校"出現的背景及影響(12分)
歷史參考答案:
1B 2A 3C 4D 5C 6A 7B 8D 9A
31.社會背景:春秋時期,鐵犁牛耕出現,生產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崩潰,王室衰微,諸侯爭霸,諸侯失國,導致一些史官流散四方;學在官府的局面的被打破,私人講學興起;新的士階層的出現,影響鄉學的出現,有利於平民接受教育,從而有利於生產的發展;鄉學的出現,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學在官府」局面,從而有利於文化知識的傳播;隨著鄉學的發展新興士階層崛起,為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奠定了基礎。
中國傳媒大學2019年初試真題解析(哲學部分)
10. 「反者道之動」是道家對事物變化規律的認識。下列說法中不能表達此認識的是
A. 道法自然 B.禍分,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C.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D.物極必反。
11. "關於道,老子有這樣的說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A. 道是無法命名的,是無法用語音來進行規定的。
B. 道指的是最先存在的那個事物的名字。
C. 每一個事物都可以有一個名字,道不是一個事物,所以它沒有名字。
D. 道不是一個如「桌子」「水」一樣的名字,而只是一個指稱。
12. 《孟子 公孫丑》在論述「人性本善」時,提出了「四端」的說法。此「四端」是指
A. 是非之心,敬畏之心,辭讓之心,惻隱之心
B. 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敬畏之心、羞惡之心
C. 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D. 恭敬之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敬畏之心。
13.王陽明學問的核心觀念,可以概括為「致良知」。下列說法不符 合王陽明原意的是
A. 良知就是一個人本心的表現,「致良知」是指在生活中遵從自己的本心而行事。
B.良知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掌握大量的知識,最後融
會貫通,才能做到有良知。
C.「致良知」必須在具體的事務當中進行,而不只是在心中冥想。
D.要達到「致良知」,必須先明白自己的良知,然後以誠敬的態度保持它。
14.莊子《逍遙游》的主題,可以概括為「自由」。對此主題的理解,下列說法最接近莊子
原意的是
A.大鵬展翅九萬里,小鳥只飛樹般高,但它們都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在飛翔,所以並沒有高下之分,都是絕對自由的。
B.列子並不藉助人造的飛行工具,而是藉助自然之力御風而飛,突破了人天生不能飛翔的局限,因而是絕對自由的。
C.一個人知曉人世間的榮辱是非,但是並不受其左右,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他是絕對自由的。
D.當一個人泯滅大與小、是與非、榮與辱、人與物的界限時,他就能夠做到與自然同一,順其自然地行事,他是絕對自由的。
15.儒家經典《大學》被認為是重要的學習入門書,其中提出的進德修身的所謂「三綱領」、
「八條目」,依次是指
A. 親民、明明德、止於至善: 格物、窮理、正心、誠意、齊家、修身、治國、平天下。
B.明明德、 親民、止於至善: 窮理、格物、誠意、正心、齊家、修身、治國、平天下。
C.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D.親民、明明德、止於至善: 致知、格物、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3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
孔子及其所開創的儒學,是中國人心靈世界和中國文化傳統最深刻的塑造者。孔子思想的魅力何在,力量何在? 孔子好學深思,體會觀察內在於每個中國人心中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大道理,他並沒有把這個大道理高高地孤懸在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以親切的、活潑潑的、沁人心牌的文字說出來,衍成教義,教導人,啟發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努力把它開顯出來,活成君子,
在孔學教義中,「仁」也許是最核心的觀念了,關予「仁」的表述,其中包括:「仁者愛人」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
「仁遠乎戰? 我欲仁,斯仁至矣。」
「客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結合材料和所學,對孔子「仁」的觀念進行闡釋。
哲學參考答案:
10.A 11.B 12.C 13.B 14.D 15.C
32.孔子「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必須履行在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表明「愛人」即「仁」,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愛自己的親人出發,是愛人的基礎;「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仁」是人作人的內在品質,「克己」是要靠人對自身內在品質的自覺,「禮」是人的行為的外在的禮儀規范,要人們遵守禮儀規范必須是自覺的才有意義,才符合「仁」的要求;有了求「仁」的內在自覺性,即能「仁遠乎戰? 我欲仁,斯仁至矣」;要實現「愛人」在於推己及人,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答題注意結合材料,意思相似即可給分)
中國傳媒大學2019年文化素養基礎測試解析(文學部分)
16.《詩經》 常用賦比興的手法。下列詩句中採用「比」的手法的是(B)
A. 采采苯莒,薄言采之。采采茉莒,薄言有之。
B.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蠑首蛾眉。
C.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需發, 二之日栗烈。
D.靜女其妹,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17.《離騷》 是屈原的代表作,洋溢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下列說法不符合《離騷》這一特點的是:(A)
A.擅長敘述客觀事物
B.擅用香草美人意象
C.採用大量神話故事
D.主觀感情色彩強烈
18.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下列詩句中,與「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句意相近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