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
1、《狂人日記》——狂人
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的人,是魯迅塑造的一個典型的思想啟蒙者形象。小說中,狂人異乎常人的思想行為特徵導致了他在生活環境中受到排擠、敵視,被認為「有病」。狂人的怪異言行是徹底而純粹的。
狂人在日記中所敘述的環境缺乏寫實性,卻一語道破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吃人」的社會本質。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
魯迅明寫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
2、《孔乙己》——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個善良而誠懇的知識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他從科舉的階梯上跌落下來,又不屑於同勞動者為伍,成為不上不下的「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窮而偷,由偷而被打斷腿,最後悲慘地被黑暗社會所吞沒。
孔乙己被封建意識腐蝕,完全喪失了自我意識,沒有覺悟。不思振作,到了無可救葯的地步,作者魯迅雖寄以無限的同情和哀憐,但不得不把他作為封建科舉制的殉葬者而沉痛鞭撻。
3、《風波》——七斤
七斤是毫無民主主義覺悟的落後農民的典型。他是當地著名的見過世面的「出場人物」,甚至於受到眾人尊敬,有「相當的待遇」的。然而他聽到皇帝坐龍庭的消息後的垂頭喪氣,對妻子責罵時的隱忍,遷怒於女兒時的內心郁悶,實際上卻顯示著他是一個麻木膽怯,愚昧鄙俗的人。
4、《故鄉》——閏土
閏土是為苦難的生活現實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碾碎了的農民的典型形象。作者藉助於三個對比,透過肖像、衣著、心理、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里閏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多災多難、凄苦悲涼的不幸厄運。
少年閏土:健康、活潑、天真、勇敢、機智、無憂無慮、聰明伶俐,且飽含著生命力。而三十年後,閏土變得呆滯、麻木、沉默、遲鈍、早衰、自卑。
5、《葯》——華老栓
華老栓是中國20世紀初長期生活在封建統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勞善良又愚昧麻木的無知、落後的民眾形象。他勤勞、善良、儉朴,生活十分艱辛,地位低下,蓋的是「滿幅補釘的夾被」,「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還要對客人「笑嘻嘻的」。為了給兒子治病。
不惜拿出長期辛勤積攢下的錢;他愚昧、無知、麻木,深信著人血饅頭能治病,為能買到這種「葯」感到「爽快」、「幸福」,只關心著兒子的癆病。
完全對革命者的犧牲無動於衷,對劊子手卻畢恭畢敬;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處境和悲慘遭遇,又悲嘆他的愚昧落後,從而使人們對封建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罪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❷ 魯迅筆下的典型人物及出處
魯迅筆下的典型人物及出處:
1、阿Q:
阿Q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的主人公。阿Q是貧苦農民,受盡剝削壓迫。他原以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但當看到統治者在革命面前驚慌失措時,便要求參加革命,最終阿Q被殺。
2、祥林嫂:
祥林嫂是魯迅小說《祝福》中的人物。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聽說婆婆要把她賣掉,連夜跑到魯鎮,來到魯四老爺家幫佣,因不惜力氣得到太太歡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搶走與賀老六成了親。賀老六忠厚善良,為湊錢還債累病而死,兒子也被狼吃掉,於是祥林嫂又回到魯四老爺家。她怕閻王,把一年工錢拿去捐了土地廟門檻坎。當她在祝福晚上興沖沖端出供品時,魯家大加責罵並把她趕走。在一個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風雪中。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
3、孔乙己:
小說《孔乙己》中的人物,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
4、阿長:
《阿長與山海經》中的人物,魯迅稱她為長媽媽,是浙江紹興東浦大門人。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她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5、閏土:
閏土,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人物,現實原型章閏水。作者在文中著力塑造了閏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給予了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閏土成為中國小說中的典型農民形象。
❸ 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原型
文中所提的「魯鎮」,在作者的小說中有好幾處提到,實在是一個創造的地名;我想這個地名所包含的內容就是作者的父系故鄉(紹興城內都昌坊口)和母系故鄉(紹興東皋鄉安橋頭)的混合體,我們到那兩處附近去,一定可以尋到許多跡象。
而「咸亨酒店」卻是一個真店號,就在都昌坊口,作者故里的斜對門,我還見過多少回,大概至今還在,這種小規模的老字型大小是不大容易倒閉的。
《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據魯迅先生自己告訴我,也實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們都叫他「孟夫子」,其行徑與《孔乙己》中所描寫的差不多。
——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
《故鄉》中閏土的原型
閏土這個藝術形象,是以現實生活中的章閏水為原型的。章閏水是貧苦農民,家住離紹興城60里的杜浦村,靠近曹娥江邊。閏水的父親章福慶租種地主幾畝土地,還是個手藝精巧的竹匠,農閑時就上城來做竹作,也來魯迅家幹活,魯迅親切的叫他「慶叔」。1893年春節期間,閏水由他父親帶到魯迅家,魯迅和他哥弟相稱。1900年魯迅在南京求學放寒假歸來,還曾帶他到大街和風景區遊玩。章閏水一生貧困。1934年大旱,在飢餓和愁苦中死去。他的孫子章貴,解放後安排在魯迅紀念館工作。
——黃中海、張能耿《魯迅書話》
❹ 「文如其人」,魯迅的《故鄉》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位現實原型
藝術源於生活」,沒有生活原型,藝術就失去了創作靈感的源泉。魯迅又是根據現實中的哪位人物創造了「閏土」這一形象?現實中,他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周遐壽在《魯迅小說中的人物》中記載,現實中的「閏土」名叫章運水。章運水五行缺水,並不缺土;「運」與「潤」在方言中同音,故魯迅在《故鄉》中塑造了閏土這一形象。
小說之外的章運水
據周遐壽回憶,現實中,周家與章家雖為主雇關系,但兩家交往密切。小說中「迅哥」與「閏土」分別三十多年未見面,但在現實中魯迅與章運水還是見過幾面的。
根據周遐壽回憶,章運水與魯迅最後一次見面當是1912年。這時的章運水已有三十多歲,正值壯年的他,卻和小說中的閏土一樣,「苦得像個木偶人了」。
他不但經歷了情感變故,父親章福慶也已去世。生活的重擔死死地壓在章運水的肩上。他生養了多個孩子,「第六個孩子已經會幫忙了」,但僅靠著海邊的薄田為生的窮苦農民又怎麼會容易養得起六個孩子啊!哪怕章運水是整日勞作,從早到晚地挖土、搖船、干農活、作佣,他全家依舊是不夠吃。
章運水50歲時背上長了個惡瘡。但他家裡沒有任何閑錢讓他去看病。他還要從早到晚地勞作,為家裡多掙點口糧,就這么一直拖著耗著。7年後,章運水便永遠地離開了。
❺ 魯迅小說中的主人公有哪些
有阿Q、孔乙己、祥林嫂、九斤老太、閏土、壽鏡吾、長媽媽、范愛農、無常等。
1、孔乙己
孔乙己是魯迅小說《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描寫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孔乙己,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店裡人們嘲笑的對象,從而暴露了當時的社會問題。
孔乙己那可憐而可笑的個性特徵及悲慘結局,既是舊中國廣大下層知識分子認為只有科舉一條出路的悲慘命運的生動寫照,又是中國封建儒家獨尊下科舉制度「吃人」本質的具體表現。
❻ 魯迅小說中的人物是真的嗎
它是以人物原型為素材改編的,有原型,但不完全一樣,不可全信,畢竟小說有想像成分
❼ 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及其性格介紹
1、阿Q
《阿Q正傳》中的阿Q——中國國民劣根性的典型代表,他的性格是充滿著矛盾的。魯迅後來曾經說過:阿Q「有農民式的質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一方面,他是一個被剝削了勞動的很好的農民,質朴,愚蠢,長期以來受到封建主義的影響和毒害,保持著一些合乎「聖經賢傳」的思想,也沒改變小生產者狹隘守舊的特點。
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個失掉了土地的破產農民,到處流盪,被迫做過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徵是中國一般封建農村裡普通農民所沒有的,即瞧不起城裡人,又瞧不起鄉下人;
從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典型環境里典型的性格。出現在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是其最為典型的性格。
2、閏土
《故鄉》中的閏土——為苦難的生活現實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碾碎了的農民的典型形象。作者藉助於三個對比,透過肖像、衣著、心理、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里閏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多災多難、凄苦悲涼的不幸厄運。
少年閏土:健康、活潑、天真、勇敢、機智、無憂無慮、聰明伶俐,且飽含著生命力。而三十年後,閏土變得呆滯、麻木、沉默、遲鈍、早衰、自卑。
3、華老栓
《葯》中的華老栓——中國20世紀初長期生活在封建統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勞善良又愚昧麻木的無知、落後的民眾形象。他勤勞、善良、儉朴,生活十分艱辛,地位低下,蓋的是「滿幅補釘的夾被」,「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還要對客人「笑嘻嘻的」。
為了給兒子治病。不惜拿出長期辛勤積攢下的錢;他愚昧、無知、麻木,深信著人血饅頭能治病,為能買到這種「葯」感到「爽快」、「幸福」,只關心著兒子的癆病。
完全對革命者的犧牲無動於衷,對劊子手卻畢恭畢敬;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處境和悲慘遭遇,又悲嘆他的愚昧落後,從而使人們對封建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罪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4、父親
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置。
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於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5、祥林嫂
《祝福》中人物。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朴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
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但並不是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為了順從封建禮教而反抗,祥林嫂從始至終都選擇了對封建禮教的屈服,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
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