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是什麼啊
我國的小說源遠流長。「小說」這一名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篇》。我國小說的萌芽,可溯至上古勞動人民的口頭傳說與遠古神話。這部分遺產主要記載和保存在《山海經》《穆天子傳》等書中。先秦兩漢時期,「小說」一直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根本算不上一種文學體裁。到了魏晉以後,別具風格的所謂「志怪」、「志人」小說的大量產生,使我國的早期小說出現了一個較為繁盛的時期,如干寶的《搜神記》、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都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這時的小說,因為是「志」,即搜集記錄下來的,還算不上創作,所以人們把它同歷史歸於一類。小說脫離歷史領域而成為文學創作,是唐代以後的事。唐代經濟文化發達,文人思想比較活躍,於是產生了依照傳說創作而成的傳奇小說。傳奇小說發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隨之興起的是話本。話本經過文人加工、就變成了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明代出現了章回小說。如《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還出現了由文人模擬「話本」體制寫成的作品「擬話本」。馮夢龍編撰的《三言》中,不少作品就屬擬話本小說。這以後再發展,便有了文人獨立的創作。這一時期出現的長篇小說《金瓶梅》,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清代的《紅樓夢》發揚了這個傳統,使中國古代的現實主義小說達到了輝煌的頂點。
古今小說有許多相通之處,但古代小說也有其自身特點。因而欣賞時,應根據古代小說自身的特點來加以欣賞,具體可以從了解古代小說的特點、欣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鑒賞古代小說的語言三個角度入手。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貳』 金庸先生對於武俠小說的看法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叄』 八九十年代人們對武俠小說的看法是怎樣的
80年代,武俠小說在大陸逐漸盛行,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黃易,等武俠小說作者受到追捧,他們的作品在年輕人中掀起一陣風潮,但同時,當時的長輩們也會說是武俠小說害了年輕人,就像現在的家長說是手機害了我們一樣。
『肆』 急!!!如何理解《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發展史上的高峰"
曹雪芹的《紅樓夢》,不但是十八世紀中國偉大的文學傑作,它同《詩經》、屈賦、《史記》、李、杜詩歌、關、王雜劇和《水滸》、《儒林外史》這些優秀作品,在中國三千多年來的古典文學歷史上,形成綿延不斷的文學的高峰;由於它們在藝術上的優秀的成就,高度地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創造精神和風格,成為民族文學中珍貴、光輝的遺產。《紅樓夢》在文學史上的價值,不僅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
在過去一百多年中,《紅樓夢》深入了社會的各階層,得到廣大讀者的愛好。尤其是對於知識分子的青年男女,它具有高度的感染效果。偉大悲劇中的主角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多方面地吸引著讀者們的心靈。有的寄以同情,有的加以譴責;在舊社會里。於是產生了各派的「紅迷」、「紅學」的穿鑿附會以及道學家的曲解。王夢阮德《紅樓夢索隱》,說此書是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諸名王奇女」;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說此書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說,「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於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還有人說《紅樓夢》是《大學》、《中庸》之書,主旨是要闡明「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由於這些附會和曲解,長期地掩蔽了這一偉大作品的文學本質,忽略了時代和客觀現實的真實精神。「五四」以後,經過許多人的研究考證,我們知道了《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簡單的生活歷史,因此,對於這一部書才有進一步的認識。但在文學價值的批評上,還有人把它看作是一部單純描寫三角戀愛的才子佳人的小說,這觀點是錯誤的。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說:「至於說到《紅樓夢》的價值……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對傳統寫法有因襲,有突破,但並沒有徹底打破。
『伍』 查找資料寫出你對中國傳統小說和評書的了解
首先,中國小說的一個明顯的形式特徵就是在中國文學的發展中沒有出現「小說的突然繁榮」。中國小說的另一個形式特徵,就是和民間傳說密不可分,它的形式由不同時期的民間藝人繼承和發展。因此,小說在中國不是某些小說家們的獨創,而是不同時代不同藝人眾多創作版本的集合體。由於中國小說更多地表現出集體乃至整個文化的產物,其存在一直綿延了兩千年,所以在發生學上沒有出現過西方那樣的「突然繁榮」。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小說的內容和敘事方式(這兩點決定了中國小說的形式)比西方小說更加依賴本土的文化傳承,更集中地反映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尤其是那些講述或者記錄下傳說的藝人的心態。
中國古代小說的分期
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階段和古代小說的發展情況,我們把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分為六個時期:
1、准備期(從遠古至先秦兩漢):我國最早的敘事文學,如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等,雖然不是小說,但從思想上、題材上、語言藝術的表現方法上為古代小說的發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備。
2、成熟期(魏晉至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志人小說是中國小說的雛型。但他們仍然沒有擺脫依附歷史著作的狀態,作家也不是有意為小說,形式較簡單,只是「粗陳梗概」而已。
唐代古代小說開始成熟,形成獨立的文學形式——傳奇體小說,作家開始有意為小說。唐傳奇是我國文言小說的一座高峰,對後代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轉變期(宋元):宋元話本在中國小說史上承前啟後,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從文言向白話、從短篇向長篇、由史傳體向說唱體的發展和轉變。小說創作群體擴大,題材增加,《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部經典的長篇小說就是在宋元話本的基礎上、經過世代積累由文人加工而成的。
4、繁榮期(明代):明初,古代小說發展處於停滯階段。明嘉靖、萬曆年間到明末,小說創作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代表作是《西遊記》、《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白話短篇小說集。神魔小說、人情小說成為小說的主潮。這一時期,小說作家主體意識明顯增強,小說從描寫歷史、英雄轉向描寫市井細民;人物塑造由類型化向典型化過渡。長篇小說從線性結構向網狀結構發展。作品風格鮮明,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繁榮階段。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葉):清初,《聊齋志異》異峰突起,成為文言小說的又一座豐碑。接著《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出現,把中國古代小說發展推向了高峰,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小說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鑄在藝術作品中,從對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轉向對封建意識形態的認真反思;人物形象達到高度個性化。出現了反映個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對封建社會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帶有更濃重的感傷和困惑情緒。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近代小說尚未出現,這一時期興盛的公案俠義小說和狹邪小說是古代小說的餘波,所以也在高峰期介紹。
6、演進期(1895-1911):是近代小說時期,也是古代小說終結演進為近代小說時期。小說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戰斗號角,大量繁榮,近代小說從內容上反映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倡改良主義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藝術上在繼承古代小說傳統的同時,逐漸接受西方小說的影響,人物、結構、語言方面都有重大的變化。
評書
評書形式
唐代出現了一種曲藝藝術和評書的表演方式相似,這種曲藝形式稱為:「說話」。到宋代中興時期。最初是說評佛教典集。在中國古典文學認為,「說話」這種表演的形式對明清小說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說話」發展到俗說後表演方式與「評書」是非常類似的。比如評書中的開場詩,說話稱為「押座文」。也有「且聽下回分解」一類用句。當然,這些都影響了明清的小說。
事實上如《三國演義》、《水滸傳》最初都是說話的話本。《三國演義》話本為《全相平話三國志》;《水滸傳》則為《醉翁談錄》。晚唐詩人李商隱有《驕兒》一詩寫到:「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說明當時喜歡說話這門曲藝的百姓是非常多的。 說書人又叫搏君人,目的是為了搏君一笑,最喜歡講述古代故事,百說不厭 研究「說話」,多數是從話本對明清的小說的影響加以研究。也有一些曲藝藝人寫過專門的資料。很多證據表明「說話」類似於「評書」。但兩者似乎沒有任何確實的傳承關系。
實際評書的創始人為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最初只是說唱藝術的一部分,稱為「弦子書」,他的老師莫後光提到說話理論是:「夫演義雖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萬類,不與儒者異道。故取之欲其肆,中之欲其微,促而赴之欲其迅,舒而繹之欲其安,進而止之欲其留,整而歸之欲其潔。非天下之精者,其孰與於斯矣!」。
北宋汴京人霍四究以「說三分」著名,「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說三分即講三國故事。晚清光緒年間,評書傳入皇宮中,因皇宮唱歌多有不便,於是改說唱為「評說」,於是評書的藝術形式便固定下來。
民國是評書中興的時期,據記載:當時「撂地」說書人說《三國》,便萬人空巷,把街道圍得滿滿的。另外,評書與相聲也有很大的淵源。尤其是單口相聲和評書的「片子活」技巧幾乎相同。有些相聲的「段子」也來源於評書章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評書也得到了發展。尤其是廣播和收音機的普及,給評書極大的生存空間。評書藝人又創作了許多新的段子,比如《林海雪原》、《平原槍聲》,文革結束,評書藝人又創作了不少段子,甚至也說幾段外國書,比如《珍珠港》(書名《太平洋大海戰》),還製作了Flash評書《白眉大俠》,但並不特別受書迷歡迎。
年輕人少之又少
現在,幾乎每個廣播電台都有評書專欄,部分電台更有專門的評書或故事頻率。主要聽眾是老年人或計程車司機,評書仍很受聽眾的歡迎,其中原因除了本身評書喜聞樂見,還由於廣播的局限。但一些評書演員擔心評書會漸漸的消失,現在很難再看到年青的說書人了。
『陸』 小說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相當長的時間里不被重視的原因有哪些
不被正統文化價值觀認可。
小說一向受到封建正經統文人的鄙視,不被正統文化價值觀所認可。
六朝時都以志怪神異小說為主,都很簡短,而且當作記事實的;到唐時,才為『有意識』作小說,因此唐朝是小說的一大變遷轉折。
『柒』 談談你對中國古代小說的整體印象
元朝已經有小說的形式了,但是並沒有得到推廣,元朝還是曲的形式,到明朝才開始出現正式的發展,小說開始在民間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