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中國民間古代小說

中國民間古代小說

發布時間:2024-07-15 17:22:13

① 我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四大民間小說是什麼

牛郎織女�

夏夜納涼,望著碧海青天、閃爍銀河,遙指隔河相望的牽牛、織女星,聽著老祖母永遠也講不厭的牛郎織女的美麗故事……中年以上的中國人,都會有著這樣美好的記憶——如今,青年一代對這些越來越隔膜了,「孟姜女爭風吃醋,丑小鴨吃肯特雞」,物慾世界,光怪陸離,使一切都走樣變味,人們又開始重提「自然」和「回歸」。願牛郎織女的故事不被「搖滾」,為人們多少留一點清純。�
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為天空紡織美麗的雲錦。牛郎是一個勤勞朴實的苦孩子,受兄嫂虐待的放牛郎。一天,老牛突然說話,告訴牛郎,某天仙女們要到湖裡去洗澡,讓他去抱織女的衣服,然後再還給她,向她求婚。就這樣牛郎織女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後來王母娘娘知道了,拆散了這一美好姻緣。牛郎聽老牛的話,披上牛皮,擔著兩個孩子到天上追趕,王母娘娘拔上發簪一劃,一條天河就活生生地把這一對夫妻分開。天河再寬,只能隔開他們的身,可分不開他們的心。他們隔河相泣,終於感動了王母娘娘,允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這一天地上的喜鵲都到天上去,為這一對生死不渝的有情人搭橋鋪路。——所以表演牛郎織女故事的戲劇,也叫《天河配》或《鵲橋會》。
這就是中國最古老、最普及的民間神話傳說的基本內容——然而,這種形態的完成卻經過了幾千年的歷程。�

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流布最廣的民間傳說之一,兩千多年來,它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於戲劇,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種樣式的媒體傳布,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樣產生、流傳與演變的呢?�
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齊國。齊為姜太公的封國,讀過《東周列國志》的人都會知道,書中出現的「×姜」,總是齊國人。孟姜者,姜氏之長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見之於《左傳》。孟姜為齊將杞梁之妻,梁於公元前549年在莒戰死,齊庄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弔慰。孟姜認為郊野不是吊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裡進行了弔唁。孟姜除了知禮外還有善哭的記載,淳於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在齊地產生了孟姜哭調。�
西漢時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的記載(劉向《說苑》及《列女傳》)。至於哭崩的城牆在何處,雖然有莒城說、杞梁說和梁山說不一,但均在齊地,而非秦之萬里長城。酈道元《水經注》認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 大約到了唐代,這一題材演變成了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崩萬里長城的故事,具備了今天的芻形。《周賢記》把故事搬到了燕國,孟姜名孟仲姿,杞梁變成杞良。杞良為逃築城之役,誤入孟超後園。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後來杞良回到長城工地後被處死,埋屍長城之下,於是仲姿千里尋夫,哭崩長城,又於累累白骨中滴血驗骨,終得丈夫遺骸雲。�古
代戰爭頻仍,徭役繁重,征夫離婦之怨,乃為傳統主題。漢末陳琳即有《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其後歷代詩人皆有詠其事者。唐代詩僧貫休,則有《杞梁妻》,竟詠孟姜女哭長城之事。其後這一題材乃進入許多詩人筆下,為這一故事的廣為流布,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開始搬上舞台。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鍾嗣成《錄鬼簿》等對此均有記載。在這些戲曲中,孟姜轉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萬喜良等名。
隨著孟姜女故事的流傳,各地興起了建廟熱。現知孟姜女最早的廟建於北宋,河北徐水和陝西銅川都發現北宋祥符和嘉�年間重修姜女廟的碑刻。許多方誌都把孟姜女說成是本地人,臨淄、同官(銅川)、安肅(徐水)、山海關和潼關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馬路時曾於老北門城腳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胸有「萬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間上海建城時所埋。據《孟姜仙女寶卷》,始皇築長城,太白星降童謠:「姑蘇有個萬喜良,一人能抵萬民亡。後封長城做大王,萬里長城永堅剛。」秦皇固城捉喜良,引發出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故事。秦皇允許孟姜三件事,修橋、造墳、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後投水而死。在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
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對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它經歷了兩千餘年的流傳與演變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白蛇傳�

《白蛇傳》也是由人民群眾經過幾百年的世代積累創造出來的美麗傳說,它至今仍在戲劇舞台上久演不衰,「游湖」、「盜仙草」、「水漫金山」、「斷橋」、「祭塔」等故事都是大眾耳熟能詳的,連金山寺、雷峰塔、斷橋等名勝之所以成為名勝,多半也得力於《白蛇傳》。�
馮夢龍《警世通言》所收《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是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一篇的《白蛇傳》。在這之前的傳說中,白蛇精都是兇狠的妖怪,它玩厭了男人還要食其心肝,故事的主題不過只告訴人們人妖不可以共居。《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已經人格化,她執著地追求著愛情、自由和幸福,堅貞不二。比起來許仙則是個軟耳朵,而且有點負心。他一聽見別人閑話,就動搖變心,幾次讓人甚至請人用法術驅除、收服白娘子,最後是他聽從法海教唆,親手將妻子用缽盂罩住,永鎮雷鋒塔下。故事的主要矛盾乃是白娘子和許仙的矛盾,是痴情女子和負心漢的矛盾。從《警世通言》中白娘子的故事,能看出這一傳統題材演變的痕跡。�
在白娘子故事流傳的過程中,反封建的主題被逐漸突出。清代初年的戲曲《雷峰塔傳奇》中,白娘子和法海的矛盾已經成為主要矛盾,法海作為封建勢力的代表成為破壞白許婚姻的罪魁禍首。「盜草」、「水斗」的情節強化了白娘子的性格,為了愛情,赴湯蹈火,她在所不辭。許仙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白氏雖系妖魔,待我恩情不薄,今日之事,目擊傷情,太覺負心了些。唉,恩怨相尋,一場懡忄羅(mǒluó),我今省悟了也。弟子塵心已斷,願隨師父出家。」這是他最後的自白。�
到了彈詞《義妖傳》和《白蛇寶卷》中,故事的反封建主題進一步明確起來。「許仙心內來思想,僧人做事太凶心。我妻如是妖和怪,與你無涉半毫分。你今休得來生事,拆我夫妻兩下分。」魯迅先生在他的名文《論雷峰塔的倒掉》里,就曾提到彈詞《義妖傳》,「試到吳越的山間海濱,探聽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蠶婦村氓,除了腦髓里有點貴恙的之外,可有誰不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幾百年來,正是無數「田夫野老,蠶婦村氓」的不斷創造,使得《白蛇傳》在藝術上不斷升華,完成其批判封建主義、歌頌自由與愛情的主題。

�天仙配�

董永的故事早有流傳,50年代以來,由於嚴鳳英主演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的上映,更使這一故事迅速走向全國,形成「天仙配熱」。時至今日,在大大小小的晚會上,「夫妻雙雙來相會」和「我挑水來你澆園」,仍然是男女老少都能哼幾句的膾炙人口的唱段。董永到底有無其人?他的故事產生在哪一朝代?�
董永的故事是有出處的,它見之於史乘、類書、筆記、子集之中較早的有三四處。普遍地認為他是漢代青州千乘人,在今山東北部,至於他賣身葬父途遇仙女的故事的發生地點,則說法不一。�
湖北《孝感縣志》(光緒8年)記載:董永青州千乘人,早年喪母,漢末遭黃巾之亂,奉父流落該處,佣耕為生,後來乃有了賣身葬父、路遇仙女的故事。「南朝宋以故名其地曰孝昌」。順治、康熙間修的《孝感縣志》同樣說是「以漢末孝子董永故,析安陸縣東境置孝昌縣」。到了五代後唐時,又改孝昌縣為孝感縣。孝感者,因孝而感動天地也。孝昌也好,孝感也好,在官修的方誌中,突出的是一個「孝」字。�
著名筆記小說晉干寶的《搜神記》也記有董永的故事。「漢董永,千乘人,少遍孤,肆力田畝,鹿車載(父)自隨。父亡,無葬,乃賣身以供喪事……」�
魏曹植長詩《鼙(pí)鼓歌五首·靈芝篇》歌詠孝子的故事,也寫到董永:「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責(債)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可見在漢末董永的故事已廣為流傳,其產生的年代可能更早。�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所編的《太平御覽》也記有董永的故事:「劉向《孝子圖》……前漢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獨養父,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永謂錢主曰:『後若無錢還君,當以身作奴。』,主甚憫之。永得錢葬父畢,將往為奴,於路逢一婦人,求為永妻。永曰:『今貧若是,身復為奴,何敢屈夫人之為妻?』婦人曰:『願為君婦,不恥貧賤。』永遂將婦人至。錢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問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織耳。』主曰:『為我識千匹娟,即放爾夫妻。』於是索絲,十日之內,千匹絹足。主驚,遂放夫婦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處,乃謂永曰:『我是天之織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償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語訖,雲霞四垂,忽飛而去。」劉向,西漢宣、成間人,著名經學家、目錄學家,他之所記必有所本,故董永的故事至遲也應發生在西漢中期

② 中國四大民間小說是什麼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註:橋)以渡織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並與七夕習俗相結合。
孟姜女的傳說起源於《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後來加上《檀弓》的「齊庄公襲莒於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漢·劉向《列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於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築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可知這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記載了梁、祝「二人嘗同學」、「同冢」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志》有較詳細的記載。到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帶,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節。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③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民間小說有哪些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內》中國的容四大民間故事是指: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 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 ... 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④ 中國民間四大小說是哪四部

《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泊與祝英台》、《孟姜女》
望採納

⑤ 四大民間 小說是什麼

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等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註:橋)以渡織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並與七夕習俗相結合。 孟姜女的傳說起源於《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後來加上《檀弓》的「齊庄公襲莒於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漢·劉向《列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於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築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可知這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記載了梁、祝「二人嘗同學」、「同冢」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志》有較詳細的記載。到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帶,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節。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⑥ 中國古代四大四大民間小說到底是什麼啊

四大民間傳說來為:《牛郎自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最為寬廣、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它們和其他民間傳說故事構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四個傳說全部是愛情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
來源於http://ke..com/view/117136.htm

⑦ 中國四大民間小說分別是什麼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註:橋)以渡織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並與七夕習俗相結合。 孟姜女的傳說起源於《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後來加上《檀弓》的「齊庄公襲莒於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漢·劉向《列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於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築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可知這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記載了梁、祝「二人嘗同學」、「同冢」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志》有較詳細的記載。到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帶,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節。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⑧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民間小說有哪些

牛郎織女 夏夜納涼,望著碧海青天、閃爍銀河,遙指隔河相望的牽牛、織女星,聽著老祖母永遠也講不厭的牛郎織女的美麗故事……中年以上的中國人,都會有著這樣美好的記憶——如今,青年一代對這些越來越隔膜了,「孟姜女爭風吃醋,丑小鴨吃肯特雞」,物慾世界,光怪陸離,使一切都走樣變味,人們又開始重提「自然」和「回歸」。願牛郎織女的故事不被「搖滾」,為人們多少留一點清純。 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為天空紡織美麗的雲錦。牛郎是一個勤勞朴實的苦孩子,受兄嫂虐待的放牛郎。一天,老牛突然說話,告訴牛郎,某天仙女們要到湖裡去洗澡,讓他去抱織女的衣服,然後再還給她,向她求婚。就這樣牛郎織女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後來王母娘娘知道了,拆散了這一美好姻緣。牛郎聽老牛的話,披上牛皮,擔著兩個孩子到天上追趕,王母娘娘拔上發簪一劃,一條天河就活生生地把這一對夫妻分開。天河再寬,只能隔開他們的身,可分不開他們的心。他們隔河相泣,終於感動了王母娘娘,允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這一天地上的喜鵲都到天上去,為這一對生死不渝的有情人搭橋鋪路。——所以表演牛郎織女故事的戲劇,也叫《天河配》或《鵲橋會》。 這就是中國最古老、最普及的民間神話傳說的基本內容——然而,這種形態的完成卻經過了幾千年的歷程。 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流布最廣的民間傳說之一,兩千多年來,它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於戲劇,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種樣式的媒體傳布,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樣產生、流傳與演變的呢? 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齊國。齊為姜太公的封國,讀過《東周列國志》的人都會知道,書中出現的「×姜」,總是齊國人。孟姜者,姜氏之長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見之於《左傳》。孟姜為齊將杞梁之妻,梁於公元前549年在莒戰死,齊庄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弔慰。孟姜認為郊野不是吊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裡進行了弔唁。孟姜除了知禮外還有善哭的記載,淳於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在齊地產生了孟姜哭調。 西漢時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的記載(劉向《說苑》及《列女傳》)。至於哭崩的城牆在何處,雖然有莒城說、杞梁說和梁山說不一,但均在齊地,而非秦之萬里長城。酈道元《水經注》認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 大約到了唐代,這一題材演變成了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崩萬里長城的故事,具備了今天的芻形。《周賢記》把故事搬到了燕國,孟姜名孟仲姿,杞梁變成杞良。杞良為逃築城之役,誤入孟超後園。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後來杞良回到長城工地後被處死,埋屍長城之下,於是仲姿千里尋夫,哭崩長城,又於累累白骨中滴血驗骨,終得丈夫遺骸雲。 古 代戰爭頻仍,徭役繁重,征夫離婦之怨,乃為傳統主題。漢末陳琳即有《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其後歷代詩人皆有詠其事者。唐代詩僧貫休,則有《杞梁妻》,竟詠孟姜女哭長城之事。其後這一題材乃進入許多詩人筆下,為這一故事的廣為流布,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開始搬上舞台。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鍾嗣成《錄鬼簿》等對此均有記載。在這些戲曲中,孟姜轉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萬喜良等名。 隨著孟姜女故事的流傳,各地興起了建廟熱。現知孟姜女最早的廟建於北宋,河北徐水和陝西銅川都發現北宋祥符和嘉 年間重修姜女廟的碑刻。許多方誌都把孟姜女說成是本地人,臨淄、同官(銅川)、安肅(徐水)、山海關和潼關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馬路時曾於老北門城腳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胸有「萬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間上海建城時所埋。據《孟姜仙女寶卷》,始皇築長城,太白星降童謠:「姑蘇有個萬喜良,一人能抵萬民亡。後封長城做大王,萬里長城永堅剛。」秦皇固城捉喜良,引發出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故事。秦皇允許孟姜三件事,修橋、造墳、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後投水而死。在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 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對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它經歷了兩千餘年的流傳與演變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白蛇傳 《白蛇傳》也是由人民群眾經過幾百年的世代積累創造出來的美麗傳說,它至今仍在戲劇舞台上久演不衰,「游湖」、「盜仙草」、「水漫金山」、「斷橋」、「祭塔」等故事都是大眾耳熟能詳的,連金山寺、雷峰塔、斷橋等名勝之所以成為名勝,多半也得力於《白蛇傳》。 馮夢龍《警世通言》所收《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是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一篇的《白蛇傳》。在這之前的傳說中,白蛇精都是兇狠的妖怪,它玩厭了男人還要食其心肝,故事的主題不過只告訴人們人妖不可以共居。《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已經人格化,她執著地追求著愛情、自由和幸福,堅貞不二。比起來許仙則是個軟耳朵,而且有點負心。他一聽見別人閑話,就動搖變心,幾次讓人甚至請人用法術驅除、收服白娘子,最後是他聽從法海教唆,親手將妻子用缽盂罩住,永鎮雷鋒塔下。故事的主要矛盾乃是白娘子和許仙的矛盾,是痴情女子和負心漢的矛盾。從《警世通言》中白娘子的故事,能看出這一傳統題材演變的痕跡。 在白娘子故事流傳的過程中,反封建的主題被逐漸突出。清代初年的戲曲《雷峰塔傳奇》中,白娘子和法海的矛盾已經成為主要矛盾,法海作為封建勢力的代表成為破壞白許婚姻的罪魁禍首。「盜草」、「水斗」的情節強化了白娘子的性格,為了愛情,赴湯蹈火,她在所不辭。許仙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白氏雖系妖魔,待我恩情不薄,今日之事,目擊傷情,太覺負心了些。唉,恩怨相尋,一場懡忄羅(mǒluó),我今省悟了也。弟子塵心已斷,願隨師父出家。」這是他最後的自白。 到了彈詞《義妖傳》和《白蛇寶卷》中,故事的反封建主題進一步明確起來。「許仙心內來思想,僧人做事太凶心。我妻如是妖和怪,與你無涉半毫分。你今休得來生事,拆我夫妻兩下分。」魯迅先生在他的名文《論雷峰塔的倒掉》里,就曾提到彈詞《義妖傳》,「試到吳越的山間海濱,探聽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蠶婦村氓,除了腦髓里有點貴恙的之外,可有誰不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幾百年來,正是無數「田夫野老,蠶婦村氓」的不斷創造,使得《白蛇傳》在藝術上不斷升華,完成其批判封建主義、歌頌自由與愛情的主題。 天仙配 董永的故事早有流傳,50年代以來,由於嚴鳳英主演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的上映,更使這一故事迅速走向全國,形成「天仙配熱」。時至今日,在大大小小的晚會上,「夫妻雙雙來相會」和「我挑水來你澆園」,仍然是男女老少都能哼幾句的膾炙人口的唱段。董永到底有無其人?他的故事產生在哪一朝代? 董永的故事是有出處的,它見之於史乘、類書、筆記、子集之中較早的有三四處。普遍地認為他是漢代青州千乘人,在今山東北部,至於他賣身葬父途遇仙女的故事的發生地點,則說法不一。 湖北《孝感縣志》(光緒8年)記載:董永青州千乘人,早年喪母,漢末遭黃巾之亂,奉父流落該處,佣耕為生,後來乃有了賣身葬父、路遇仙女的故事。「南朝宋以故名其地曰孝昌」。順治、康熙間修的《孝感縣志》同樣說是「以漢末孝子董永故,析安陸縣東境置孝昌縣」。到了五代後唐時,又改孝昌縣為孝感縣。孝感者,因孝而感動天地也。孝昌也好,孝感也好,在官修的方誌中,突出的是一個「孝」字。 著名筆記小說晉干寶的《搜神記》也記有董永的故事。「漢董永,千乘人,少遍孤,肆力田畝,鹿車載(父)自隨。父亡,無葬,乃賣身以供喪事……」 魏曹植長詩《鼙(pí)鼓歌五首·靈芝篇》歌詠孝子的故事,也寫到董永:「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責(債)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可見在漢末董永的故事已廣為流傳,其產生的年代可能更早。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所編的《太平御覽》也記有董永的故事:「劉向《孝子圖》……前漢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獨養父,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永謂錢主曰:『後若無錢還君,當以身作奴。』,主甚憫之。永得錢葬父畢,將往為奴,於路逢一婦人,求為永妻。永曰:『今貧若是,身復為奴,何敢屈夫人之為妻?』婦人曰:『願為君婦,不恥貧賤。』永遂將婦人至。錢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問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織耳。』主曰:『為我識千匹娟,即放爾夫妻。』於是索絲,十日之內,千匹絹足。主驚,遂放夫婦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處,乃謂永曰:『我是天之織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償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語訖,雲霞四垂,忽飛而去。」劉向,西漢宣、成間人,著名經學家、目錄學家,他之所記必有所本,故董永的故事至遲也應發生在西漢中期

⑨ 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小說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小說:《說唐》、《東周列國志》、《楊家將演義》、《說岳全傳》。

  1. 《說唐》:

    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共68回,簡稱《說唐》。後與《說唐後傳》、《說唐三傳》合刻,改名《說唐全傳》。著者不詳。這一類著作多本正史紀傳,益以唐宋雜說,形成一種系統。而《說唐演義全傳》雖與《隋唐演義》、《隋史遺文》、《大唐秦王詞話》、《隋唐兩朝志傳》等小說梗概略同,卻獨能廣泛吸取民間傳說而加以敷演,不拘泥於史實,具有鮮明的民間文學色彩,書中的多數內容無史可考,李元霸、宇文成都、楊林、伍雲召、伍建章等人物也是杜撰的。

  2. 《東周列國志》:

    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這部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

  3. 《楊家將演義》:

    一部較優秀的通俗小說。書中的楊業、楊延昭、楊文廣原型,在《宋史》都有傳。楊家將捍衛邊疆,抗擊入侵者的英雄業績在宋代已經流傳。楊業死後六十多年,楊文廣還活著的時候,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就寫道:「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另一文學家蘇轍在出遼國,經過古北口楊無敵廟時,寫下「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的詩句。

  4. 《說岳全傳》:

    全稱《新增精忠演義說本岳王全傳》,成書於乾隆九年,作者為清代人氏錢彩、金豐,題「仁和錢彩錦文氏編次」,「永福金豐大有氏增訂」,但錢、金二人生平均不詳;全書共二十卷八十回;此書於清代乾隆年間被查禁,又金豐序標年為甲子,清代在乾隆以前,「甲子」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或乾隆九年(1744),故此書大約是康熙至乾隆時期的作品;全書在元、明以來有關岳飛的民間說唱和戲曲、小說的基礎上,加以重新編定,是「說岳」系列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且有多個同名連環畫作品問世。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民間古代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同律師小說排行榜 瀏覽:304
穿越五代十國系統小說 瀏覽:982
君臨天下鳳鳴岐山小說txt下載 瀏覽:766
小說男主姓閆的小說名字 瀏覽:975
總裁愛上二婚女的小說 瀏覽:827
絕世兵王俏總裁小說全集下載 瀏覽:806
寫姜尚活了兩千多年的小說 瀏覽:688
逝水流年小說全集 瀏覽:370
霸王有一桿軟槍的玄幻小說 瀏覽:98
小說現代愛情完結 瀏覽:79
範文短篇小說1000字 瀏覽:843
12歲應該寫什麼小說 瀏覽:549
跟范冰冰有關的小說全集 瀏覽:445
yy小說集txt下載 瀏覽:270
寫小說一般一周更幾張 瀏覽:94
都市小說主角使用雷電的 瀏覽:820
網路小說保標 瀏覽:456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測試卷 瀏覽:407
主角比女生漂亮的小說 瀏覽:412
重生帝王復仇小說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