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戰爭謀略小說古代

戰爭謀略小說古代

發布時間:2020-12-29 03:11:13

『壹』 描寫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小說有哪些(含謀略的)

一代軍師

『貳』 誰知道古代戰爭謀略的電視劇有哪些

古代戰爭謀略的電視機有:

1、大漢天子

《大秦帝國之縱橫》講述了商鞅變法後日趨強大的秦國惠文王時期,年輕的秦國國君果斷任用張儀,再一次君臣攜手,縱橫捭闔,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險局,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

『叄』 《孫子兵法》體現了孫武什麼軍事思想和戰爭謀略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書的奠基之作。孫武在這部軍事學聖典中,系統地揭示了戰爭的客觀規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備的軍事思想體系和戰略戰術原則。
首先,孫子對於戰爭勝負有著十分科學的、整體的認識。他認為戰爭是「國之大事」,關繫到國家的存亡與人民的安危,因此,必須慎重地對待。孫子認為,進行戰爭要從政治、經濟、軍事、自然條件、氣候條件等各個方面出發,立足於國家的全局,認真地分析戰爭的利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交戰前,要通過這種對交戰雙方利弊的分析,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孫子為了闡述戰爭與國家全局的關系,在《孫子兵法*始計篇》中詳盡地論述了戰前進行「五事」、「七計」的衡量和比較的重要性,並指出:「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要求戰爭的決策者必須在戰爭前首先發現敵我雙方的各種基本條件,從而把握戰爭的全局。除此而外,孫子認識到戰爭的勝負還決定於軍隊與國家(國君)的密切協調。孫子認為:國君應做的事是修道而保法;國君不可」怒而興師「,不可以隨便干預軍隊的事務。如果國君「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其結果只能是自亂其軍。可見,孫子對決定戰爭勝負手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之一點,有較深刻而全面的認識。
其次,孫子對於戰爭與經濟的關系有較深刻的理解。孫子認識到,戰爭必須以國家的經濟實力為基礎,沒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做後盾,戰爭是無法取勝的;同時,戰爭還會給國家的經濟造成破壞,給人民增加沉重負擔。基於這種認識,孫子提出了三個重要觀點:1.兵貴勝,不貴久。戰爭需要「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其「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因此,為了盡量減輕戰爭對於國家經濟造成的負擔,就應當爭取速戰速決。2.因糧於敵。孫子指出,國家在戰爭中會因為遠道運輸而導致貧困。因此,戰爭中應當就地征糧,以解決糧食的補給問題。3.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孫子指出,為彌補戰爭中物資供應以及兵源的不足,可以將繳獲的敵方戰車和我方車輛摻雜在一起使用,對俘虜的敵軍士卒給予優待,讓他們為我所用,以補充自己兵源的不足。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孫子在2500多年前對於戰爭與經濟的關系就已有相當的認識了。
還有,孫子對戰爭與政治的關系也有獨到的見解。戰爭會給經濟造成破壞,這是戰爭不利的一面;然而,軍事家孫子在那個時代看到的不僅僅是戰爭有害的一面,同時,也看到了戰爭的有利的一面。戰爭的勝利能實現政治目的,可以彌補國家土地與資源的不足,能夠暫時解決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政治集團與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總之,戰爭的最終取勝與政治的關系十分密切。開明的政治觀點、能得到大多數人民擁護的政治主張,會為戰爭的勝利奠定堅實基礎。所以,孫子在兵法中將「道」列在「五事」的首位,指出國君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需要「令民與上同意」。孫子還說「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可見,孫子不僅認識到了戰爭與經濟的關系,同樣,他也認識到了戰爭與政治的關系。
在《孫子兵法》中,孫子還以樸素的辯證法的觀點,論述了戰爭的勝負與主觀、客觀之間的關系。孫子一方面指出,戰爭的勝負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在戰爭中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做到「先為不可勝」,因為「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這里,孫子指出,戰勝敵人的關鍵之處在於客觀條件,在於敵人是不是有隙可乘,我方能做的事只是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等待、捕捉有利的戰機;另一方面,孫子有指出,在戰爭中如果充分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做到了「致人而不致於人」,那麼,客觀條件是可以改變的。「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因此,「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這里,孫子又論述了在戰爭中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指出人們如果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能成功地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那麼,客觀條件也是可以改變的,不利的條件也可以變為有利的條件。孫子總結出了勝敗之間諸因素的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孫子的軍事思想時時處處閃爍著哲學的智慧與光輝。
孫子的軍事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戰略戰術原則也是備受人民推崇的。孫子在《孫子兵法》中,對於戰略戰術的總結主要有:
1.避實擊虛。
在《孫子兵法》中,孫子指出,戰爭中兵力的布置是戰爭指揮者依照所掌握的實際情況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強有弱。我方在作戰中應當避開敵人兵力強大的部分,而重點進攻敵軍兵力薄弱的部分,這樣就能奪取戰斗的勝利。這一點,孫子在其兵法《虛實篇》中有精闢而形象的闡述。孫子說:「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同時,對於如何實施之一作戰原則,孫子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辦法。如集中優勢兵力,攻其所不守;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總之,這一原則的關鍵是集中力量,尋找弱點並迅速出擊。
2.致人而不致於人。
《孫子兵法》的另一作戰要點是:致人而不致於人。「致人」,即調動敵人,讓敵人依照我的意圖行事;「致於人」,即被敵人調動。孫子指出,在戰爭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要掌握戰斗的主動權,沒有主動權,便會被敵人牽著牛鼻子走,就會陷入被動、消極防禦甚至處處挨打的境地。而掌握了戰斗的主動權,則能改變不利的形勢,讓敵人「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這一點是取勝的必備條件。
3.先勝而後求戰。
孫子在其兵法的首篇寫道:「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於孫子認識到戰爭是關繫到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因而提出了以慎重的態度對待戰爭的觀點。孫子提出,在戰爭前,應認真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弱點,力求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善於作戰的人,總是打有把握之仗,而不打無把握之仗。孫子說:「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這些話的意思,立意均在於此。
4.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子指出,在戰爭中要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了解自己,也了解敵人。知彼知己,才能去實施避實擊虛之計,才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最終戰勝敵人。同時,孫子還指出,要真正做到「知彼知己」,就必須捨得花大力氣去探知敵情,掌握敵情,這是進行「廟算」的基本前提。
5.以正合,以奇勝。
孫子在其兵法理論中,提出了一個「奇正」的命題,即在作戰的戰術部署中,兵力部署以承擔正面作戰為正,進行側擊、包圍、迂迴的為奇;擔任鉗制敵人主力的為正,列陣對敵、明攻的為正;承擔突擊的為奇,採用機動、偷襲或者特殊戰法的為奇。孫子提出作戰必須有「正奇」的變化,要「以正合,以奇勝」,才能最終贏得主動。孫子的這一軍事思想,已為後來眾多的軍事家所運用。以此戰略戰術為指導而贏得戰爭勝利的戰例幾乎俯拾皆是。
6.識眾寡之用者勝。
在《孫子兵法》中,孫子還總結出了兵多與兵少的不同用法。孫子一方面指出了兵力的多少在作戰運用時的一般規律,孫子說:「凡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這是使用兵力的一般原則。另一方面,孫子又說:「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他指出,打仗、用兵應視不同的情況而靈活地使兵力分散或集中,在我方兵力不如敵人時,要設法分散敵人的兵力,這樣,在局部上造成「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的相對優勢,給敵人以有力打擊。孫子在他的兵法中總結了兵多與兵少的用法後,指出:「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並力、料敵、取人而已。」可見,孫子提倡兵力的部署要以敵我力量的對比為依據,在作戰中要採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從以上孫子提出的戰略戰術中可以看出,孫子戰略思想的精髓在於他的「避實擊虛」的觀點,其軍事戰術的立足點在於如何卓有成效地打擊敵人。孫子強調必須在對敵情、作戰地理條件等情況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選擇適宜的作戰形式,出奇制勝。這些戰略戰術思想,對後世均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完)

『肆』 網路小說 戰爭 謀略

歷史上的諸葛亮,盡管一出山就與劉備「情好日密」,受到劉備的充分信任;但他在劉蜀集團中的地位卻是逐步提高的,按照通常的政治機制,這也是很自然的。他剛出山時的身份,《三國志

『伍』 古代戰爭的謀略

智將因其傑出的戰績受人歡迎本是常有的事,人們對本國那些智將和名軍師之類熟悉,對遙遠外國的那些事不知道多少,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然而有些人卻從這演變出了「我不知道你有計謀所以你就沒有」的結論,武斷的認為除了中國之外的,尤其是西方人不懂戰爭謀略,只會堂堂正正硬打,更冒出了「拿破崙遇上白起,一個截糧道就廢了他」、「半本孫子兵法就能征服歐洲」等等奇思妙想。
神機妙算來自文藝作品或傳說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精忠報國岳飛,還有李靖、白起等等大抵是中國人最為熟知的智將代表了,其中尤以諸葛亮名聲最大最亮。然而只要拋開三國演義,拿出《三國志》、《晉書》等史書來看,諸葛亮的戰績就遠沒那麼神奇了。
新野火燒夏侯本是子虛烏有,而火燒赤壁這計,根據三國志並非諸葛亮或周瑜的謀略,乃是黃蓋所獻計策。三國志中,諸葛亮真正帶兵作戰的記錄從六齣祁山才開始。228年,諸葛亮北伐,採取聲東擊西的法子讓趙雲、鄧芝當疑兵,自己率大軍出征,還串通南安、天水、安定叛魏以促使魏國頭尾不能相顧。然而對面的魏國並未上當,張郃帶兵5萬直撲諸葛亮主力,在街亭大敗馬謖,直接把諸葛亮趕了回去,另一邊做疑兵的趙雲軍也寡不敵眾敗走。
三國演義和民間傳說中的諸葛亮借東風、七星燈求壽等行為更像巫師而非軍師
同年冬天魏國大軍東征,諸葛亮一看有機會又來北伐,結果被郝昭在陳倉據守,諸葛亮無可奈何又只好退兵。從這些戰績中,完全看不出諸葛亮軍事上有多麼驚天動地的謀略之才,倒是《晉書》上還記載有司馬懿漢陽對陣諸葛亮,之後攻破諸葛亮營壘大破蜀軍的事跡。
實際上,絕大多數對於諸葛亮、劉伯溫等人神機妙算的認知,並非是人們閱讀史書得來,基本上是靠《三國演義》、《說唐》、《誠意伯劉公行狀》、《英烈傳》等等小說和各類民間傳奇或戲劇的灌輸。
歷史上外國戰爭謀略屢見不鮮
和戰國同時期的亞歷山大在他的征服作戰中,曾屢屢施展夜襲、退路埋伏等等策略,麾下將領托勒密就常常單任伏兵的指揮。在入侵印度的波拉伐斯王國時,波拉伐斯大軍沿河展開,還部署許多大象,如果亞歷山大軍正面渡河強攻,必定會被象兵在河灘上蹂躪。於是亞歷山大白天指揮各個部隊向不同方向機動,造成要渡河的架勢,讓波拉伐斯人搞不清亞歷山大究竟會在哪真正實施渡河。
到了晚上,又讓士兵輪番奔跑並大聲喧嘩,彷彿正在渡河一般,累了一白天的波拉伐斯人又不得不打起精神,來應對這虛無的「攻擊」。
另一方面,亞歷山大又想辦法放出風聲說自己准備在河對岸和波拉伐斯長期對峙,還運來許多物資堆在河邊。這樣波拉伐斯人被折騰了數日,累到精疲力竭之後又聽到亞歷山大原來是要長期對峙而不會快速渡河的消息,對亞歷山大軍的行動再也無動於衷。而亞歷山大早已找好了適合渡河的地點。於是大部隊趁雨夜悄悄來到了渡河點旁,而第二日白天,亞歷山大一聲令下,大量船隻全部向上游開去,拉上早已等在那裡的亞歷山大軍渡河。
波拉伐斯人的哨兵雖然發現了情況,但他們早已被亞歷山大折騰的麻木了,同時又害怕亞歷山大在聲東擊西,面對這樣大的行動也沒敢果斷機動前去攔截,只派小部隊前去探察,結果亞歷山大軍早已越過了印度河,輕而易舉的擊潰了小部隊,追上了波拉伐斯軍主力。雙方決戰中,亞歷山大又使用迂迴策略,讓一支騎兵繞到對方側後和自己配合發起夾擊,留在對岸的部隊也趁機正面渡河,最終大敗波拉伐斯人(《亞歷山大遠征記》)。
78年,曾被羅馬人視為蠻子的法蘭克人到了加洛林時代,攻打被他們也視為蠻子的薩克森人時,被薩克森人在森林和山頂設下伏兵,突襲後勤輜重部隊導致全軍覆沒(8~9世紀 艾因哈德《查理大帝傳》)。看來,許多中國人津津樂道的截糧道之類,並非什麼稀罕的計謀,而是「蠻族」們都會的手法。
中世紀的另一邊,阿拉伯人的計謀也一樣綿綿無盡,比如在629年,穆斯林軍隊被拜占庭大敗之後追擊,穆斯林軍隊新擁戴的領兵者哈立德在面對拜占庭軍陣時,將同一支軍隊不斷左右前後隊互換,造成援兵不斷前來的假象,拜占庭軍中計以為對方有一大堆援軍會在沙漠擺下埋伏,因而不敢進入沙漠窮追,讓穆斯林軍隊成功撤退(希提《阿拉伯通史》)。
而阿巴斯王朝開創者為了將前朝遺老們斬草除根,還成功的擺了一場「鴻門宴」,在以和解和友善為名義的宴會上對倭亞瑪王朝的貴族、大臣們大開殺戒。
甚至在聖經中,都記載有古代西方戰爭中使用計謀的案例——約書亞記第6章里,基督徒們攻打傑里科城時就是依靠城內妓女作為內應這才成功,因此在隨後的屠城中妓女們免遭劫難。當然,後世的考證認為並不存在過這樣一次攻城戰,但是在中世紀,十字軍第一次攻打安條克城的時候,十字軍就依靠內應打開了城門從而獲勝。
前207年在美陶魯斯羅馬軍對迦太基的作戰中,羅馬人也利用側翼包夾獲勝,漢尼拔之弟哈
至於許多人奉為神計的火攻水攻,西方同樣不少。凱撒本人撰寫的《高盧戰記》第五卷中,就記載了圍攻在英格蘭島上羅馬人營地的納爾維人用投石器將燒到熾熱的石塊投入羅馬人的營地,引燃羅馬人的茅舍,而火勢隨著風很快傳播開來在整個營地燃燒起來。然而羅馬士兵沒有管火勢燒掉自己的財務,依然在壁壘上奮戰,阻止了納爾維人的進攻。
公元前385年,斯巴達國王艾吉希波里斯率軍圍攻曼提尼亞久攻不下,就在一條流過城市的河流下游建立了一道水壩,使水漲過了城基,這座城的城牆是由泥磚所築成的,泡就了磚塊散在水中,當整個城牆便搖搖欲墜,眼看即將失去城牆的保護,野戰已經連續失敗的敵人只好投降(色諾芬《希臘史》)。
就連原始部落的戰爭中,計謀的影子也比比皆是。西班牙人來到拉美土地上就遇到了這樣情況,他們追逐30名特拉斯卡拉戰士,然而剛剛追上,就從周圍殺出3000多特拉斯卡拉伏兵。第二天,西班牙人又遇上數千特拉斯卡拉軍隊,將之再次擊敗後特拉斯卡拉軍慢慢退卻,西班牙人隨之邊戰邊追,被引入一片窪地,等在那的是數萬人規模的特拉斯卡拉大軍(貝爾納爾·迪亞斯《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外國兵法中的謀略和反謀略
有些人以《孫子兵法》為首的中國兵書來證明只有中國人將軍事謀略之類上升到了理論的檔次,因此就算西方有許多戰爭計謀的實例也無法媲美古代中國。但這一點同樣只是因為對西方古代兵書的無知而已。
和孫子、孫臏同時代的希臘人色諾芬著有《馬術》、《騎兵隊長》等書,描述了從騎兵的基本技能訓練到將領如何賞罰、選拔士兵和作戰的隊列等等問題。這本書中就描述過騎兵通過狹窄道路如穿越峽谷或渡河時,應當保持怎樣的陣列,面對突襲時將領如何快速傳達命令穩定軍隊展開反擊。可見伏擊之類戰爭策略對於希臘人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這些內容,和《孫子兵法》中的《地形》、《九地》等篇章有許多共通之處。
從軍事教材的角度來看的話,《孫子兵法》、《司馬法》、《吳子》等先秦兵書都有相當的不足,裡面大部分的內容與其說是兵法,不如說是對為政者的勸誡之語,反過來關於軍陣如何布置,隊列如何應對不同情況等等反而所言甚少。比如《孫臏兵法》雖談及十陣,卻沒有說清楚這十陣究竟什麼樣式。
雖有《風後握奇經》所說八陣可以拿來參照,然而《握奇經》中也僅僅大致指出前有幾隊後有幾隊,至於每隊哪些兵種如何列隊,就一個字也沒有了。真正對陣法進行詳細說明的中國兵法,要等到唐宋時期才會出現,其中集大成者就是宋代《武經總要》,而著名的《三十六計》成書於明清,其語源最多也只能追溯至南北朝。
與之相比,希臘時代後的西方兵書變得更加詳盡,公元1世紀的羅馬將領弗龍蒂努斯著有《謀略》,這本書的第三卷按計謀分出如「聲東擊西」、「攻其不備」、「用間」等等章節,具體內容則是列舉大量採用了同類計謀的戰例,和中國《三十六計》非常類似卻更加生動。而在其一二卷中,更將謀略和反謀略上升到了軍事教科書的級別,從其章節名稱就可看出端倪。
卷一·第一章 隱蔽己方計劃,第二章刺探敵方計劃,第四章如何率領軍隊通過受威脅的地方,第六章行軍途中設伏和遭遇埋伏;
卷二·第一章選擇交戰時機,第二章選擇交戰地點,第四章在敵人中製造混亂,第十一章堅定動搖者的信心,第十二章如何穩住陣腳……
三四百年後的另一個羅馬人韋格蒂烏斯則寫了一本以講授軍隊基本訓練和戰術的《兵法簡述》其內容從如何選拔新兵、如何訓練新兵投標槍開始,到一個軍陣每個人互相保持多大間距,以及各種實際的陸戰戰術、海戰戰術幾乎應有盡有。除了沒有包含如何製造武器外,幾乎和中國宋代的《武經總要》一模一樣甚至許多地方更加細致。
這些兵法不但很直接的證明了西方征戰中諸如伏擊、側襲、夜襲、水火攻擊等等謀略非常常見,而且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預防和反制方法,在整體謀略理論思想上也絕不落下風。
如在《兵法簡述》卷三第21節,韋格蒂烏斯就說包圍敵人應當留出一條生路,當敵人由此潰逃時再加以攻擊,可以說其策略水平比之《孫子兵法》的「窮寇莫追」更高一級,到了將成為「窮寇」的敵人先放出「死地」,給予其逃生希望因而放棄戰斗後,再加以攻擊,從而避免了「窮寇」們出現「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的情況,當然追殺散亂潰逃的敵人,也更能有效的殺傷敵軍。
對手水平越高奇謀越不可能
戰場上使用計謀本身具有很苛刻的限制條件。沒有接近道路的隱蔽物就難以設伏兵之類天時地利的因素就不用說了,最重要的因素還在於人。組織側翼或後方襲擊向來是許多將領首選的方案,一場戰斗中互相進行側翼迂迴襲擊的案例也並不罕見。
然而,側翼襲擊等於將一部分兵力從正面戰線拉走,在相當時間內無法參與對敵人的殺傷,你剩下的部隊就必須在側翼襲發動前能夠頂住敵人,至少在這段時間內不能後退太多以至於和奇襲部隊互相失去呼應。
而出去執行迂迴或埋伏的部隊,常常非主帥本人帶隊,出去的部隊如何隱藏行蹤,如何判斷時機都由領隊將領負責,這就要求指揮隊伍中有足夠執行力和應變能力的次級將領在。
而這對軍隊素質、將領素質的要求,並不具有什麼明確的標准,說白了,是要根據對手的水平而變化的。當你的對手是一盤散沙時,你的軍隊稍有紀律性,人數差距也不大,就能輕易對其施展策略,但若是反過來呢?你亂哄哄的雜兵根本不是對方對手,分兵去奇襲的部隊還沒跑到地方發起攻擊你的主力就已經潰敗了,還要奇襲何用?哪怕你兵力占優,這種情況下要使用計謀也依然是難上加難。
此外,武器、戰術水平也嚴重影響著計策實施的成功與否。海灣戰爭中的東73之戰,伊拉克軍藉助沙塵暴和冷卻坦克以免被美軍熱成像儀發現的方法曾穿插到了美軍先頭部隊之後,並發起了攻擊,更組織過優勢重裝部隊對美軍先頭連隊側翼沖擊,然而在武器和訓練素質的巨大差距下,這一切都沒產生任何作用,美軍最終僅被伊軍殺死一人,而伊軍的代價是包括數百輛坦克在內的整個裝甲師。
海灣戰爭裝備和兵力素質差異大,那麼英法百年戰爭中,兵力數倍於英軍的法國大軍在阿金庫爾慘敗給英軍就更能說明計謀使用之苛刻了。英國人的軍隊不過是四五千長弓手和不到千人的裝備板甲的下馬騎士,對面的法軍僅弩手就和整個英軍數量相當,更有2萬人級別的重裝騎兵在。
英軍長途跋涉而且還是四處跑路狀態,本身就已經精疲力竭了,而法軍兵力4倍於對手不說,機動力和攻擊力也佔有絕大優勢,就是正面硬打也該平推了英軍了。可法國人並不這么簡單,他們依然用上了迂迴襲擊後方輜重的策略(雖然該計策可能是貴族將領私自發起)。
然而這一切並不順利,正面戰場上,法軍的熱那亞弩兵們首先在和英國長弓兵們的對射中敗下陣來,雖然數量差不多,但弩的射程和射速都不如長弓。之後缺乏紀律的騎士老爺們在缺乏統一調度的情況下自己跑去沖鋒,雖然盔甲保護他們不被長弓手射殺,可趟過200米的爛泥地讓他們完全失去了速度和沖擊力。
之後累成狗的法國騎士們先是被英國人的拒馬再次卡住腳步,而以逸待勞的英國下馬騎士和拿出肉搏兵器的長弓手們在自己的陣地上血虐了法國大軍。
雖然這8000騎士只是法軍第一波沖擊,然而其中聚集了大量貴族甚至還有元帥本人。法軍後方還有上萬騎士,但他們已被戰況驚的目瞪口呆,之後乾脆拋下戰友四散而去了,全然不顧此時英國軍已經筋疲力盡且同樣死傷慘重。直到這時候,英國人才接到消息說後方輜重被法軍的突襲部隊所劫掠的消息。本來輜重被斷是能夠嚴重打擊軍隊士氣的消息,可戰役已經結束英國人獲得了勝利,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八里橋3萬清軍對陣不足一萬的英法聯軍,僧格林沁在樹林中設下了伏兵,並計劃由蒙古騎兵和炮兵在擾亂英法聯軍後伏兵從側翼出動攻擊聯軍。
最終,清軍的蒙古騎兵確實成功的實施了數次側襲和穿插,「從右邊一直打到我軍的左側」(法軍統帥蒙托邦給法國陸軍大臣信件語),還一度讓法軍先頭部隊柯利諾軍陷入險境——清軍騎兵從左翼突襲了柯利諾軍,而本要救援柯利諾的法軍主力自身也遭到其他清軍從右翼來的攻擊。
但,這一切並未帶來清軍預想中的分割包圍敵軍而後伏兵出動四面夾擊英法聯軍獲勝的效果。執行包抄的清軍在左翼被法軍一個步兵團擊退,右翼則被英軍解決。穿插包圍失敗後,清軍知道已經沒有勝利機會,樹林中的伏兵也未發動,便撤了下去(以上戰斗過程以法國統帥蒙托邦的《蒙托邦征戰中國回憶錄》為基礎)。
可想而知,就算是清軍伏兵發動攻擊,早就偵查得知伏兵存在的英法聯軍也不可能遭到多大的干擾。僧格林沁雖然努力的施展了戰爭計謀,也戰場上隨機應變抓住時機執行包圍的策略也沒有問題,若放在中國古代戰場,即便並非頂尖,也算得上是非常優秀的將領。
古代軍隊一旦遭遇側面後來自後方的襲擊,就很容易陷入混亂,然而,僧格林沁面對的英法近代軍隊擁有更高的機動和靈活性,紀律和士氣也遠比舊式的清軍好,在八里橋之戰,英法軍都能快速的將軍隊轉向不同方向實施防禦或攻擊,根本不畏懼來自清軍的側襲和包夾,反而成了清軍將自己的主力主動送到敵人槍炮下的局面。當基礎的武器、戰術水平出現巨大差距時,許多人引以為傲的奇謀妙計根本沒有用處。
結語
無論是手工業技術還是戰爭技藝,自然都是實踐經驗越多、交流越廣泛便越出色。在被稱之為世界島的歐亞大陸上,從中亞到地中海周圍,幾千年來互相戰事不計其數,而隨著商業和學者的交流其經驗也能互相借鑒,這就決定了其戰爭技藝不可能低落。反之中國由於山脈、沙漠、凍原、海洋的阻隔,和世界島上其他文明的交流非常有限,更談不上多少戰爭經驗的交流,從邏輯上也能想到這樣不可能出現什麼別人難以企及的戰爭技藝。
真正的西方古代戰爭,有大量巧妙計謀的實例存在,也有周全詳盡的兵法著作指導,從歷史現實也能知道伏兵、截糧、誘敵、水火攻擊之類的計謀在世界各個角落都毫不稀奇,哪怕是中美洲的原始部落也知道誘敵進入伏擊圈之類的謀略。而反過來,許多中國人關於中國古代戰爭計謀如何神奇的認知卻其實來自文藝作品和傳說。計謀從來不是中國人的專利,要了解別人,更要真正的了解自己

『陸』 求歷史小說,有戰爭謀略

1,重生之宋復武大帝
2,黃沙百制戰穿金甲
3,鐵血大秦
4,秦楚
5,大唐萬戶侯
6,殘唐再起
7,國勢
8,變天
9,強漢

這基本都是我看過的比較嚴肅的歷史戰爭小說,多數是穿越文,我覺得應該都挺和你口味的,基本都是有謀略和戰爭的歷史小說或者穿越歷史小說。
PS:雖然你要宋以前的,但我依舊強烈推薦竊明兩部曲給你。還有大秦帝國也推薦,雖然不是網路小說,但很精彩。

希望幫到你,還有問題就追問我。

『柒』 最著名十大軍事著作是那幾部

1 「兵學聖典」——
孫武《孫子兵法》

2 西文軍事經典——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3 「改變世界的書」——
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4 當代東方軍事理論巨著——
毛澤東《論持久戰》

5 間接路線戰略之源——
利德爾·哈特《戰略論》

6 西方軍官必修教材——
若米尼《戰爭藝術概論》

7 一部震驚世界的書——
索科洛夫斯基《軍事戰略》

8 開創空軍新時代的論著——
杜黑《制空權》

9 西方大戰略理論代表作——
柯林斯《大戰略》

10 戰術訓練與戰斗原則指南——
蘇沃洛夫《制勝的科學》

1 「兵學聖典」——
孫武《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是世界現存最早的「兵學聖典」。作者孫武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親歷數次戰爭,戎馬生涯長達30年,並撰寫了適應當時歷史要求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有13篇,共6100餘字,是一部獨立完整的兵書。它總結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具有深刻的謀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戰爭的一般規律。其基本觀點如下:「兵者,國之大事也」的戰爭觀;以「道」為首的戰爭制勝條件論;「知彼知己」基礎上的料敵定謀方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論;以「致人而不致於人」為核心的一系列作戰指導原則。《孫子兵法》的問世,標志著獨立的軍事理論從此誕生,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初步認識到了戰爭的本質,沖破長期鬼神論、天命論的束縛,具有樸素的唯物論觀點;它分析了戰爭的奇正、攻守、強弱、虛實、遠近等對立的現象及其相互轉化的關系,體現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它揭示的某些戰爭規律和指導原則,成為後世兵書的典範。

2 西文軍事經典——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戰爭論》是一部運用辯證方法全面論述戰爭基本原理的資產階級軍事經典著作。在這部軍事學經典著作中,克勞塞維茨站在歐洲新興資產階級進步的政治立場上,藉助於德國古典哲學中的積極成果,對於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以後發生的「拿破崙戰爭」和歐洲各國民族解放戰爭的豐富歷史經驗,作出了系統的概括和總結。《戰爭論》首次把西方軍事思想綜合成為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理論體系;初步揭露了戰爭現象的復雜本質、特殊的運動規律、整體運行機制;在此基礎上,又為戰略決策,即國家政府部門及軍事統帥如何對未來戰爭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制定戰爭計劃,最終取得戰爭勝利,提供了一套近乎科學的方法。從而,大大推動了軍事科學的建立與發展。

3 「改變世界的書」——
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是關於奪取制海權的著作,它和《聖經》等書一起被稱為「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六本書」。作者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認為,以貿易立國的國家,必須奪取並保持制海權,控制海洋。要奪取和保持制海權,必須具有占優勢的海上實力,即強大的艦隊和商船隊,以及發達的基地網。他從戰略角度提出海軍戰略就是在平時和戰時建立並加強海上實力,以實現國家的戰略目標。他認為,奪取制海權的方法是艦隊決戰和海上封鎖,而要完全奪得制海權,只有通過艦隊決戰。他強調集中兵力,把集中兵力視為基本的作戰原則和貫徹海軍戰略的主要手段。對美、英、德、日等國的海軍建設和海洋戰略產生過重大影響。

4 當代東方軍事理論巨著——
毛澤東《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賂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共產黨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5 間接路線戰略之源——
利德爾·哈特《戰略論》

《戰略論》,原名為《戰略:間接路線》,是一部闡述「間接路線戰略」的軍事理論專著,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作者運用豐富的史料進行詳盡的分析,旁徵博引,論證了一個中心思想:古往今來的許許多多戰例表明,「間接路線要比直接路線優越得多」,「前者實在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戰略形式」。這種戰略的目的,就是要使戰斗行動盡量減少到最低限度。其主要原則,是避免從正面強攻直撞的作戰方式。《戰略論》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自出版以來,曾被世界各國廣為翻譯出版,一直受到西方軍界重視。

2007-7-30 21:02 回復

五星紅旗萬歲
0位粉絲
2樓

6 西方軍官必修教材——
若米尼《戰爭藝術概論》

《戰爭藝術概論》總結了法國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戰爭的經驗,概括了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戰爭基本原理,提出了許多當時行之有效的作戰指導原則、方法和形式。其主要觀點為:對戰爭史的研究是戰爭藝術原理的惟一理論基礎;戰略是進行戰爭的藝術,而大戰術和戰術則是進行交戰和戰斗的藝術;進攻優於防禦,進攻是一種最積極的戰斗類型,而防禦則是為在適當時機轉入進攻所採取的臨時待機行動等。《戰爭藝術概論》一書的軍事學術價值,堪與孫武的《孫子兵法》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相提並論,成為西文軍官必修之教材。

7 一部震驚世界的書——
索科洛夫斯基《軍事戰略》

20世紀60年代初,蘇聯出版了《軍事戰略》一書。這本書問世,就如同爆炸了一枚核彈一樣,立即震驚了世界。全書共分八章,涉及軍事的各個領域,反映了蘇聯的軍事理論正經歷從傳統的軍事戰略向火箭核戰略的巨大轉變,使沉悶的蘇聯軍事學術空氣空前活躍了起來。這部書之所以為世人矚目,原因有三:一是其內容,它講的是怎樣使用核武器來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二是蘇聯軍界要員公開談論蘇軍將如何打核戰爭的觀點;三是這部書的作者不是科幻小說家,而是十五位蘇軍將領。

8 開創空軍新時代的論著——
杜黑《制空權》

作者朱利奧·杜黑根據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運用,主張建立與陸、海軍並列的獨立空軍,建立民用航空作為空軍的後備;認為空軍的主要作用是奪取制空權,主要力量是轟炸機部隊;認為空軍是一支無法防禦的進攻力量,在未來戰爭中將起決定作用,而陸、海軍將退居次要地位;空軍奪取制空權後,隨之對敵國行政、經濟中心以及其它城市等重要目標進行集中轟炸,摧毀敵國物質和精神上的抵抗,即可贏得戰爭勝利。杜黑的《制空權》一書以及一系列相關論著的問世,標志著空軍新時代的到來。

9 西方大戰略理論代表作——
柯林斯《大戰略》

《大戰略》一書全名為《大戰略:原則與實踐》,是美國1973年出版的一部比較系統地論述美國戰略問題的著作。該書對大戰略的論述較全面系統,涉及大戰略的方方面面:既勾畫了大戰略的結構,又明確了國家戰略、大戰略和軍事戰略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既剖析了美國主要的軍事戰略概念,又概述了美國在全球各地區的戰略;既分析了全面戰爭、有限戰爭、革命戰爭和冷戰的性質,又研究了對付各類戰爭的戰略選擇。柯林斯的大戰略理論對美國戰略思想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是西方戰略理論的代表作。

10 戰術訓練與戰斗原則指南——
蘇沃洛夫《制勝的科學》

《制勝的科學》是俄國偉大軍事統帥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1729~1800)積多年作戰和訓練的經驗撰寫的一部軍事名著,集中反映了18世紀俄國先進的軍事理論和實踐,曾對歐洲和俄國的軍事思想產生深遠影響。《制勝的科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分隊對抗演習或演習前的訓練」是供長官用的,主要是闡述蘇沃洛夫的訓練方法。第二部分是向士兵口授必需的知識,其中包括軍人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有關在不同作戰情況下如何進行戰斗的指示。其核心是:尊重士兵的人格和積極性,提倡自覺紀律,反對棍棒紀律;以實戰的需要訓練部隊,反對形式主義;用最能反映俄國士兵精神優勢的作戰方式方法同敵人作戰。《制勝的科學》中所包含的人道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使蘇沃洛夫的軍事思想具有強烈的人民性,更可供為正義而戰的人民軍隊來學習和借鑒。

『捌』 古今關於戰略謀略的書

要看就看實書,來可以一而再,再源而三的看,反復琢磨,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網站上看多麻煩,突然想看了,嘎巴停電了,或斷網了,多鬧心。網站和電子書上的錯字也多,註解也不詳細。
《孫子》、《吳子》、《尉繚子》、《六韜》、《司馬法》、《李衛公問對》、《太白陰經》、《兵制》、《守城錄》、《三十六計》、《何博士備論》、《將苑》、《黃石公三略》、《翠微北征錄》、《投筆膚談》、《言兵事疏》、《虎鈐經》、《武經總要》、《孫子兵法》、《百戰奇略》、《墨子》、《百戰奇略》、《握奇經》、《孫臏兵法》

兵法太雜。強力推薦幾本。
《孫子兵法》,最熱門的了。
《三十六計》,也熱門。
《三略六韜》,挺著名的「文韜武略」。
《鬼穀子》,教人算計的,就是生存謀略。
這幾部就夠消化的了。呵呵
先看《鬼穀子》吧。

『玖』 求好看的謀略戰爭小說

像一些黑道小說比這些更好看 東北往事 壞蛋是怎樣煉成的 等等 好多 絕壁好看

『拾』 求一統全球的戰爭歷史小說,不要後宮、種馬。最好通篇戰爭、謀略

曾經有本架空歷史的小說《黃金戰神》,通篇都是中國軍事崛起,全球的戰爭謀略,很長很長,不過我04年看得時候是實體版,貌似現在不好找啊

閱讀全文

與戰爭謀略小說古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失憶千金替身妻txt 瀏覽:820
總裁在上小說無刪減 瀏覽:260
2019年八月完結小說 瀏覽:593
小說主人公杜小圓 瀏覽:626
主人公叫牛耿的小說 瀏覽:745
小說主角是羅志 瀏覽:820
僵屍少爺小說閱讀 瀏覽:577
都市香艷醫類小說 瀏覽:377
穿越小說女主角一穿越就懷孕 瀏覽:676
k之同人小說 瀏覽:340
很感動的現代小說 瀏覽:762
蕭辰都市小說 瀏覽:623
小說主角的名字是韓宇 瀏覽:817
小說女主穿越成小女孩推薦 瀏覽:155
農家女小說txt 瀏覽:993
重生小說主人公姓葉妻子姓莫 瀏覽:735
秦始皇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129
超級母艦小說txt網盤 瀏覽:561
北京故事番外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41
第十二夜有聲小說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