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男主叫皇甫謐的古代小說

男主叫皇甫謐的古代小說

發布時間:2021-09-21 04:04:14

1. 皇甫謐《高士傳》

高士傳》兩則

《高士傳》兩則選自《高士傳》。皇甫謐(215—282),字士安。安定朝那人(現在甘肅平涼)。西晉文學家。《高士傳》所記載的人物主要是一些避居山林、不慕榮利的隱士。

江上丈人〔丈人〕對老年男子的敬稱。《史記·伍子胥列傳》說是個漁父。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費無忌之讒殺伍奢,〔楚平王以費無忌之讒殺伍奢〕楚平王聽信費無忌的讒言殺害了伍奢。楚平王,名居,春秋時楚國君主,前528—前516年在位。費無忌,楚國大夫。伍奢,楚平王時做太子太傅。奢子員亡,〔奢子員(yún)亡〕伍奢的兒子伍員逃走。伍員即伍子胥,員是名,子胥是字。楚平王殺伍奢之前,恐怕他的兒子伍尚、伍員報仇,叫伍奢寫信把兩個兒子都叫回京城,假說兒子回京就赦免伍奢的罪。伍尚兄弟料到信里的話不真,商量之後,伍尚回京,伍員逃走。結果伍尚和伍奢一起被害。伍員逃往吳國。將奔吳。至江上,欲渡無舟,而楚人購員甚急,〔購員甚急〕懸賞捉拿伍員很緊急。自恐不脫。〔不脫〕逃不脫。見丈人,得渡,因〔因〕於是。解所佩劍以與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願獻〔獻〕奉送。之。」丈人不受,曰:「楚國之法,得伍員者爵執珪,〔得伍員者爵執珪(guī)〕捉到伍員的人,封以執珪的爵位。執珪,楚國最高的爵位。金千鎰,〔金千鎰(yì)〕(賞給)一千鎰金子。鎰,重量單位,等於二十四兩。〔何用劍為〕干什麼要這把劍呢?為,表疑問語氣的助詞。吾尚不取,何用劍為?」不受而別。莫知其誰。〔莫知其誰〕不知道他是誰。

員至吳,為相,〔員至吳,為相〕伍員到吳國後做了國相。求〔求〕訪求,尋覓。丈人,不能得,每食輒祭之〔每食輒祭之〕每逢吃飯就祭他。曰:「名可得聞而不可得見,其唯江上丈人乎?」〔其唯江上丈人乎〕怕是只有江上丈人吧?其, 表示推測語氣的助詞。

韓康〔韓康〕東漢民間醫生。

韓康,字伯休,京兆〔京兆〕西漢京都長安的行政區劃名,在現在陝西西安一帶。霸陵〔霸陵〕長安東面鄰近的縣名,屬京兆尹管轄。人也。常游名山采葯,賣於長安市中,口不二價〔口不二價〕賣商品不虛報價,不讓還價。者三十餘年。時有女子買葯於康,怒康守價,〔怒康守價〕不滿韓康堅持所定價格。乃曰:「公是韓伯休邪,乃〔乃〕竟然。不二價乎?」康嘆曰:「我欲避名,〔我欲避名〕我想不讓人知道名聲。今區區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葯為?」〔何用葯為〕還賣什麼葯呢?遂遁入霸陵山中。

公車〔公車〕傳(zhuàn)車,驛站公用的車。漢朝應朝廷徵聘的人由公家用車轉送。連征不至。桓帝〔桓帝〕東漢桓帝,名志,公元147—167年在位。時,乃備玄安車〔玄(xūn)安車〕帶著禮品,駕著安車。玄,黑色;,淺絳色,都指絲織品。安車,一種小車,可以安坐,是優待老年人的車。以聘之。使者奉詔造康,〔奉詔造康〕奉皇帝的命令到韓康那裡去。康不得已,乃佯許諾。辭〔辭〕謝絕。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發。〔自乘柴車冒晨先發〕自己坐著柴車冒著清晨的寒氣先出發了。柴車,粗劣的車。至亭,〔亭〕秦漢制度:十里一亭,十亭一鄉。亭是最低一級地方行政單位。亭長以韓征君〔韓征君〕即韓康。征君,被皇帝徵召的人士。當過,方發人牛修道橋,〔方發人牛修道橋〕正在征調人和牛修理道路和橋梁。及見康柴車幅巾,〔柴車幅巾〕乘坐柴車,只( 用絹一幅)束頭,不戴冠。以為田叟〔田叟〕種田的老頭兒。也,使奪其牛,康即釋駕〔釋駕〕卸下牛。釋,解下。駕,駕車的牲口。與之。有頃,使者至,奪牛翁〔奪牛翁〕被奪去駕車牛的老人。乃征君也。使者欲奏殺亭長,〔奏殺亭長〕呈報朝廷殺掉亭長。康曰:「此自老子與之,〔此自老子與之〕這本來是我給他的。自,這里是本來的意思。老子,我老頭子,韓康自稱。亭長何罪?」乃止。康因中路逃遁。〔康因中路逃遁〕韓康借機會半路逃走。以壽終。〔以壽終〕平平安安地老死。
回答者:成功學原理 - 助理 二級 8-10 15:15

高士傳》二則

皇甫謐:皇甫謐(215—282),魏晉間人,一生沒有做過官,專事著書。

江 上 丈 人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江上丈人者,楚人也〕長江上的那位老者,是楚國人。江,古書中作為對長江的專稱。丈人,對老年男子的敬稱。據《史記?伍子胥列傳》,此人是個漁父。。楚平王以費無忌之讒殺伍奢〔楚平王以費無忌之讒殺伍奢〕楚平王聽信費無忌的讒言而殺害了伍奢。楚平王,名居,春秋時楚國君主,前528—前516在位。費無忌,楚國大夫。伍奢,楚平王時作太子太傅。費無忌造謠說太子不好,平王殺了伍奢。,奢子員亡〔奢子員(yún)亡〕伍奢的兒子伍員逃走。楚平王殺伍奢之前,恐怕他的兒子伍尚、伍員報仇,叫伍奢寫信把兩個兒子都叫回京城,假說兒子回京就赦免伍奢的罪。伍尚兄弟料到此信不足信,商量之後,伍尚回京,伍員逃走。結果伍尚和伍奢一起被害。伍員逃往吳國。,將奔吳。至江上,欲渡無舟,而楚人購員甚急〔購員甚急〕懸賞捉拿伍員很緊急。,自恐不脫〔不脫〕逃不脫。。見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劍以與丈人〔因〕於是。,曰:「此千金之劍也,願獻之〔獻〕奉送。。」丈人不受,曰:「楚國之法,得伍員者爵執〔得伍員者爵執(guī)〕捉到伍員的人,封以執的爵位。執,楚國最高的爵位。,古代帝王、諸侯舉行禮儀時手中所持的一種玉器。,金千鎰〔金千鎰(yì)〕(賞給)一千鎰金子。鎰,重量單位,等於二十四兩。,吾尚〔尚〕尚且,還。不取,何用劍為①〔何用劍為〕干什麼要這把劍呢?為,表疑問語氣的助詞。?」不受而別。莫知其誰〔莫知其誰〕莫知其為誰,不知道他是誰。。

員至吳,為相〔員至吳,為相〕伍員到吳國後作了國相。意思是作了大官。,求〔求〕訪求,尋覓。丈人,不能得,每食輒祭之〔每食輒祭之〕每逢吃飯就祭他。輒,就。曰:「名可得聞而不可得見,其唯江上丈人乎〔其唯江上丈人乎〕怕是只有江上丈人吧?其,表示推測語氣的助詞。?」

韓康

韓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京兆霸陵〕長安東面的一個縣,屬京兆尹管轄。人也。常游名山采葯,賣於長安市中,口不二價〔口不二價〕賣商品不說謊,不還價。者三十餘年。時〔時〕那時。有女子買葯於康,怒康守價〔怒康守價〕不滿韓康堅持所定價格。,乃曰:「公〔公〕你。敬稱。是韓伯休邪,乃〔乃〕竟然。不二價乎?」康嘆曰:「我欲避名〔我欲避名〕我想不讓人知道姓名。,今區區〔區區〕小小的,一般的。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葯為〔何用葯為〕還賣什麼葯呢??」遂遁〔遁〕逃走。入霸陵山中。

公車〔公車〕傳(zhuàn)車,驛站公用的車。漢朝應朝廷徵聘的人由公家用車轉送。連征不至。桓帝〔桓帝〕東漢桓帝劉志,公元147—167在位。時,乃備玄安車〔玄(xūn)安車〕帶著禮品,駕著安車。玄,黑色;,淺絳色:都指絲織品。安車,一種小車,可以安坐,是優待老年人的車。以聘之。使者奉詔造康〔奉詔造康〕奉皇帝的命令到韓康那裡去。,康不得已,乃佯〔佯(yáng)〕假裝。許諾。辭〔辭〕謝絕。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發①〔自乘柴車冒晨先發〕自己坐著柴車冒著清晨的寒氣先出發了。柴車,粗劣的車。。至亭〔亭〕秦漢制度:十里一亭,十亭一鄉。亭是最低的地方行政單位。,亭長以韓征君當過〔韓征君當過〕韓康要從這里經過。征君,被皇帝徵召的人士。,方發人牛修道橋〔方發人牛修道橋〕正在征調人和牛修理道路和橋梁。,及見康柴車幅巾〔柴車幅巾〕乘坐柴車,只(用絹一幅)束頭,不戴冠。,以為田叟〔田叟(sǒu)〕種田的老頭兒。也,使奪其牛,康即釋駕〔釋駕〕卸下牛。釋,解下。駕,駕車的牲口。與之。有頃〔有頃〕過了一會兒。,使者至,奪牛翁〔奪牛翁〕被奪去駕牛車的老人。這里句子有省略。乃征君也。使者欲奏殺亭長〔奏殺亭長〕呈報朝廷殺掉亭長。,康曰:「此自老子與之〔此自老子與之〕這本來是我給他的。自,這里是本來的意思。老子,我老頭子,韓康自稱。,亭長何罪?」乃止。康因中路逃遁〔康因中路逃遁〕韓康借機會半路逃走。。以壽終〔以壽終〕平平安安地直到老死。。

2. 皇甫謐向司馬炎借書所上表文

皇甫謐(214~282),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靈台縣)人。皇甫謐自幼失去母親,過繼給叔父做兒子,為了生計,不得不跟隨叔父離開家鄉到新安(今灑南省澠池縣境內)謀生。由於家鄉貧苦,沒有進學校讀書的條件,他便跟隨叔父在家種地。到了二十歲,皇甫謐仍然不愛好讀書學習,到處游盪,不守規矩,有人認為他憨痴不懂事。但是他對叔母非常孝敬,家中有了好吃的東西都要拿去先孝敬叔母。一次他拿著從地里新採摘的瓜果去給叔母吃,叔母望著他流淚說:「你要是能刻苦讀書,將來幹了大事,這才算是真孝敬啊!」任氏說:「《孝敬》上說:『只給父母牛、羊、豬的奉養,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點教化人的書,心思尚未進入正道,你沒有什麼能讓我感到寬慰的啊。」說到這里,任氏就嘆息著又說:「唉,從前孟子的母親三次搬遷居處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親兌現對小孩殺豬的諾言來教育他,難道是我居家沒有選擇好鄰居,對你的教育有所疏漏,為什麼你竟這樣愚鈍不開竅呢!你修養自身,勤奮學習,是你自身的收獲,與我有什麼關系呢?」說著說著就對著皇甫謐涕泣起來。皇甫謐於是被感動而振作起來,跟著同村人席坦讀書接受教育,勤勉努力從不懈怠。
皇甫謐居家貧寒,他親自在田間播種與收獲,帶著經書而種田,於是博覽通曉各種典籍以及諸子百家之言。為人沈靜,極少額外的慾望,這才產生了高尚脫俗的思想,以寫書作為自己的要務,自號玄晏先生。日積月累,皇甫謐博覽群書,通「典籍百家之言」。他在40歲時回到原籍靈台奔喪,從此再未離開故土。由於不適應家鄉氣候,不久他患上了風濕病和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仍然堅持讀書學習,「手不輟卷」,批閱不怠,被人稱為「書淫」。有人不解他為何對學習如此沉迷,他說:「朝聞道,夕死可也。」說如果早上明白了一個道理,就算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他甚至把地方上能夠找到的書都讀完了,而不得不大膽向皇帝寫信借書看。當時,晉武帝聞其名而詔他當皇太子的老師。他為了完成大業,辭掉了高官厚祿,並在婉言辭呈上向皇帝提出借書的要求。晉武帝司馬炎早就知道他的大名,很敬重他,也為了表示自己是「禮賢下士」,便贈給他一車書。普通布衣老百姓敢向皇帝借書,而皇帝又給民間一個讀書人送書,這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傳為美談。
當時有個文學青年左思,他閉門謝客,苦思冥想,推敲琢磨,搜集大量資料,用十年時間創作完成宏文《三都賦》。但當時那些文人一看作者是個無名小卒,根本不予細看,就漫不經心地議論起來,把《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後來左思帶著《三都賦》拜見當時的著名文學家張華,張華看後大加贊賞,又將其推薦給名士皇甫謐。皇甫謐看過《三都賦》後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這篇序文為《三都賦》增色不少。名人作序,就等於做了廣告,《三都賦》很快風靡京都,豪門富家爭相買紙傳抄,一下子使洛陽的紙價上漲了好幾倍。皇甫謐這種看重文章質量,不看重虛名的文人風骨既震動了當時文壇,又成就了「洛陽紙貴」的一代文學家左思,成為中國文壇千百年來傳誦不衰的一段佳話。

《晉書》中沒有這篇表文,所以你是根本找不到的

3. 《晉書·皇甫謐傳》翻譯

譯文

皇甫謐到二十歲還不好好學習,終日無限度的游盪,有的人認為他是傻子。皇甫謐曾經得到一些瓜果,總是進呈給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說:「《孝經》說『即使每天用牛、羊、豬三牲來奉養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多歲,眼中沒有學習,心思不入正道,沒有什麼可以拿來安慰我的。」

因此嘆息說:「從前,孟母三遷,使孟子成為仁德的大儒;曾父殺豬使信守諾言的教育常存,難道是我沒有選擇好鄰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麼會如此魯莽愚蠢呢!修身立德,專心學習,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麼關系呢!」叔母面對皇甫謐流淚。

皇甫謐深受感動,於是到同鄉席坦處學習,勤讀不倦。他家很貧窮,他在親身參加農業勞動的時候帶著儒家經典著作學習,終於博覽通曉各種典籍和諸子百家的著作,(皇甫謐)性格恬靜,沒有奢望,並從此樹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寫書作為自已的事業,自已取號玄晏先生,寫有《禮樂》、《聖真》等論著。

原文

皇甫謐年二十,不好學,游盪無度,或以為痴。嘗得瓜果,輒進所後叔母任氏。任氏曰: 「《孝經》雲:『三牲之養,猶為不孝。』汝今年餘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因嘆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於我何有?」因對之流涕。

謐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 書,勤力不怠。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沈靜寡慾,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自號玄晏先生。著《禮樂》、《聖真》之論。

(3)男主叫皇甫謐的古代小說擴展閱讀

文章背景

本篇出自唐代《晉書·皇甫謐傳》。《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晉書》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後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一百三十卷。

人物背景

皇甫謐(215年—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省靈台縣)人,後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後得風痹疾,猶手不釋卷。晉武帝時累征不就,自表借書,武帝賜書一車。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

皇甫謐出身於東漢名門世族,六世祖皇甫棱為度遼將軍,五世祖皇甫旗為扶鳳都尉,四世祖皇甫節為雁門太守。節之弟皇甫規是個文武全才,時為安羌名將,官至度遼將軍、尚書,封壽成亭侯,為涼州三明之一。

曾祖皇甫嵩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官拜征西將軍,太尉。後來,皇甫氏族漸趨沒落,但朝中大仍不乏做官之人,皇甫謐的祖父皇甫叔獻,當過霸陵令,父親皇甫叔侯,僅舉孝廉。

皇甫謐生後遂喪生母,家道更加衰落,過繼給叔父,十五歲時隨叔父遷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在戰亂中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自幼貪玩不習上進,跟村童編荊為盾,執杖為矛,分陣相刺,嬉遊習兵。年二十(公元234年)。仍游盪無度,猶不好學,人以為痴。一次,謐將所得瓜果進獻叔母任氏,任氏的一番話使他幡然醒悟,因對之流涕,謐甚感痛,遂拜鄉人席坦受書。

皇甫謐從此改弦易轍,矢志發奮讀書;二十六歲時(公元241年),以漢前紀年殘缺,遂博案經傳,旁采百家,著《帝王世紀》《年歷》等;四十歲(公元254年),叔父有子既冠,喪所生後母,遂還故鄉;四十二歲(即公元256年)前後得風痹症,悉心攻讀醫學,開始撰集《針灸甲乙經》。

四十六歲(公元260年)時已為名聲鶴起的著名學者,魏相司馬昭下詔徵聘做官,不仕,作《釋勸論》,仍耽玩典籍,忘其寢食,時人謂之書淫;五十一歲時(公元267年)晉武帝續詔不仕,相傳曾到陝西隴縣龍門洞、平涼崆峒山避詔;五十三歲時(公元269年),武帝頻下詔敦逼,上疏自稱草莽臣,乃不仕。

五十四歲時(公元270年),又舉賢良方正,不起,自表就帝借書,武帝送書—車;六十—歲時(公元277年),帝又詔封為太子中庶、議郎、著作郎等,皆不應,著驚世駭俗的《篤終論》;六十八歲時(公元282年),《皇帝針灸甲乙經》刊發經世,皇甫謐在張鰲坡去世,其子童靈、方回,尊父篤終遺訓,擇不毛之地,將其儉禮薄葬於塬邊。世人稱之為「皇甫冢子」。

4. 那麼多人追捧醫生皇甫謐,他有什麼特別的

此前有人用了一個詞來形容皇甫謐,說他是近乎完人的一個人,個人覺得這個詞語特別適合他,因為他不僅在文學領域有很高的造詣,在醫學方面更是頗有建樹,被譽為針灸的鼻祖,所以所他會被那麼多人追捧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他不僅在學文和醫學方面突出,更重要的是他為人剛正,致力於造福百姓。

而關於為什麼他會學習醫術也自然是有原因的,究其根本應該是當時的整個社會形態影響了他,因為在東漢末年以來,在民間多發疫病,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這種情況深深地觸動了皇甫謐,也讓他更加確定了學醫的信念。而且皇甫謐本人早期也得過很多病,後來更是誤食了寒食散,這些疾病帶來的痛苦他十分清楚,所以他也更希望自己能夠投身去治病救人。

5. 西晉名士皇甫謐

皇甫謐(公元215—282),字士安,幼名靜,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省靈台縣朝那鎮皇甫灣)人。漢太尉皇甫嵩之曾孫;祖父皇甫叔獻曾任霸陵令,父親皇甫叔候,僅舉孝廉,家道中落。
皇甫謐幼年喪母,由叔父、母撫養。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後,隨叔父徙居新安(今河南省澠池縣)。在叔母教誨下,奮志於學。因家貧,帶經而農,耽玩典籍,手不釋卷,時人稱為「書淫」。經多年刻苦學習,遂博通百家之言,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醫學家。著有《禮樂》、《聖真》、《玄守》、《釋勸》等論和《帝王世紀》、《年歷》、《高士》、《逸士》、《烈女》等傳及《皇甫謐集》、《玄晏春秋》、《郡國志》等文史著作十八種。
皇甫謐一生,經歷了三個朝代,生於漢末,長於曹魏,逝於西晉。因受儒家正統思想熏陶,面對曹魏代漢,司馬氏專權,立志不仕。魏國宰相司馬昭、晉武帝司馬炎都曾徵召皇甫謐進朝做官,皆以病、老為辭,惟向晉武帝借書一車,雖疾羸不堪,仍苦讀不輟,披閱不怠。
皇甫謐四十歲時,因繼母去世,從新安回朝那奔喪,自此永居故土。四十二歲患嚴重風痹症,不為病魔屈服,悉心鑽研針灸,以《皇帝內經》中《素問》、《靈樞》及《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為據,總結驗證,刪其浮辭,論其精要,撰成《針灸甲乙經》,成為我國醫學經典著作,為後世針灸學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皇甫謐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世界針灸學之祖」、世界級歷史文化名人。
皇甫謐晚年還著有《篤終論》專論葬送之制,其中論及生死觀及改革葬制,至今仍頗有積極意義。
皇甫謐不僅在學術上為當時和後世做出了貢獻,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並對生徒誠摯教導,熱情培養,門人摯虞,張軌、牛綜、席純,後來皆為晉代名臣。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皇甫謐與世長辭,終年六十八歲。子童靈、方回等遵其遺命,簡葬於今甘肅省靈台縣獨店鎮張鰲坡塬。

6. 皇甫謐的人物影響

皇甫謐小時候,過繼給叔父,遷居新安(含河南新安縣)。叔父、叔母,尤其是叔母,很疼愛他。而皇甫謐自幼貪玩,無心向學,人們笑他是傻子。到了十七歲,人高馬大,竟「未通書史」,整天東游西盪,象脫韁的馬,叔母對皇甫謐如此調皮搗蛋非常氣憤,恨鐵不成鋼,常常為他的前途而憂慮。一天,她把貪玩的皇甫謐趕出家門,想要教訓他。誰知他到了外邊弄來了香瓜、甜果之類,洋洋自得地呈獻給叔母,以為如此「孝順」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誰知叔母更加氣憤,接過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著淚說:「你快二十歲了,還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真心孝順父母,就得『修身篤學』」。他很受感動,噙著淚花發誓要悔過自新,改弦更張,矢志苦學。從此以後,他刻苦攻讀,虛心求教,一天也不懈怠。下定決心要編著一部針灸學專書。
人們不禁會問,皇甫謐面對血腥風雨、貧病交加的社會生活環境,為什麼會不被高官所動,不為富貴而移,迎風而立,以超常的毅力,耽玩典籍,著書立說,成為千古學者?也許我們從他的宇宙觀即哲學思想中能找到答案。他和中國古代的許多學者一樣,沒有系統地探討過自然界的本源、本質,也沒有留下專門的論述和專著,但從他傳世的大量著作中,仍然可以窺視他的哲學觀點。
對於針灸方面的經驗,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醫家已進行了系統總結。如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長沙和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多種周代編寫的醫書,其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也有許多論述針灸的內容。東漢初期針灸名醫涪翁還有《針經》的專述。但是晉代以前涉及到針灸內容的醫書,「其父深奧」,「文多重復,錯互非一」。加上當時用竹木簡刻書,書被視為秘寶,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由於參考書奇缺,這給皇甫謐編撰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然而值得慶幸的是,皇甫謐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他用百折不撓的精神,設法借來了需要的醫書,經窮搜博採,獲得了大量的資料。
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針經》(即《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纂集起來,加以綜合比較,「刪其浮辭,除其重復,論其精要」,並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終於寫出了一部為後世針灸學樹立了規范的巨著—《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也稱《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
十二卷的《皇帝針灸甲乙經》在總結、吸收《黃帝內經》、《素問》、《針經》、《明堂紀穴針灸治要》等許多古典醫學著作精華的基礎上,對針灸穴位進行了科學的歸類整理,在醫學領域矗起豐碑。該書共收錄穴名349個,比《黃帝內經》多出了189個。明確了穴位的歸經和部位,統一了穴位名稱,區分了正名與別名。介紹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宮科等上百種病症及針灸治療經驗,並對五臟與五官關系、臟腑與體表器官關系、津液運行、病有標本、虛實補瀉、天人相應、臟腑陰陽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狀態、音樂對內臟器官的影響等問題都作了探討和理論上的闡述,奠定了針灸學科理論基礎,對針灸學以至整個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今的針灸醫學不但在國內得到飛速發展,並且已經風靡世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正式批准,把針灸列為治療專項,到處受到人們的歡迎。正因為如此,皇甫謐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唯一與孔子齊名於世界文化史的歷史名人。
《針灸甲乙經》,共十卷,一百二十八篇。內容包括臟腑、經絡、腧穴、病機、診斷、治療等。書中校正了當時的腧穴總數的穴位六百五十四個(包括單穴四十八個),記述了各部穴位的適應證和禁忌,說明了各種操作方法。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理論聯系實際,有重大價值的針灸學專著,被人們稱做「中醫針灸學之祖」,一向被列為學醫必讀的古典醫書之一。唐代醫家王燾評它「是醫人之秘寶,後之學者,宜遵用之」。此書問世後,唐代醫署就開始設立針灸科,並把它作為醫生必修的教材。晉以後的許多針灸學專著,大都是在參考此書的基礎上加以發揮而寫出來的,也都沒有超出它的范圍。直到如今,我國的針灸療法,雖然在穴名上略有變動,而在原則上均本於它。一千六百多年來,它為針灸醫生提供了臨床治療的具體指導和理論根據。此書也傳到國外,受到各國,特別是日本和朝鮮的重視。公元七O一年,在日本法令《大寶律令》中明確規定用《針灸甲乙經》列為必讀的參考書之一。足見,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影響之深遠。 皇甫謐與流俗異趣,不趨炎附勢,累官不仕,專一著述為務,僅是一名平民學者,而著書之豐,確是魏晉首富。《帝王世紀》、《年歷》、《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郡國志》、《國都城記》等文史著作廣采百納,博據考稽,建樹史學,對三皇五帝到曹魏數千年間的帝王世系及重要事件,作了較為詳盡的整理,在史前史研究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把史前史的開端推到了「三皇」時代,並對「三皇五帝」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三皇」有兩種說法:一是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另—種說法是伏羲、神農、黃帝。「五帝」是少昊、高陽、高辛、唐堯、虞舜,把中國歷史起源的時間提前到上古時代;對前人以及《史記》中語焉不詳的歷史事實尤其是「三皇五帝」的世系紀年及重大活動進行了補充和考證;對歷史上地方名稱的前後變更及一個民族或王朝遷徙地名的變化作了較詳盡的考證;第一次對歷代土地、人口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盡的統計和分析,整理保存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將歷史人物放到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考察,肯定了歷史人物在歷史前進中的作用。因此,清代歷史學家錢熙祚曾評價「皇甫謐博採經傳雜書以補史遷缺,所引《世本》諸子,今皆亡逸,斷璧殘圭,彌堪寶重」。(清錢熙祚·《帝王世紀序》)
《皇甫謐集》、《玄晏春秋》、《鬼谷之注》,玄守、釋勸、篤終三論,高士、列女等傳,《三都賦序》,並詩誄賦頌,藏珍納萃,字字珠璣,在文學領域獨樹—幟。提出了文章的思想性及社會教育作用,要比「美」和「麗」更重要,反對言過其實,浮誇競興,博言空類。且許多文章中還保存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歷史價值遠遠大於文學價值。文章風格犀利,對仗工整,音語鏗鏘,結構嚴謹,故事性強,人物形象生動,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對後世文學的發展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哲學觀點
他繼承了先秦以來一元論的哲學觀點,認為氣是構成萬物生命的根源。他在《針灸甲乙經》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天之德,地之氣,陰陽交合,生成萬物,也就是說,天所賦予的是生生之機,氣所賦予的是物質基礎,兩相結合,萬物才有生化之機。自然界萬物萬象正是由於所受氣不同而致。
從四時氣候來說,有春、夏、秋、冬四氣,從自然來說有風、雨、雷、電等氣,氣是天地萬物最原始的物質基礎。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廩氣而成。他在《針灸甲乙經·精神五臟論》中說「兩精相搏謂之神」,兩性之精氣結合,產生新的生命,而新生命隨著形體的完備,也相應的具備了精神。「人有五臟化五氣,所生喜、怒、悲、憂、恐」。可見人的精神狀態完全是隨著物質器官的形成而出現。人死後,形體消亡,精神就不存在了,「精歇形散」(《晉書·皇甫謐傳·篤終論》)正是這個道理。
皇甫謐還特別闡述了夢幻的出現,並不是因為精神能脫離形體而獨立活動,只是或因為某些因素的刺激,或是有些情緒變化沒有消除,或出於生理器官有病等才「使人卧不得安而喜夢。」(《針灸甲乙經》卷六),至於夢有所不同,則是由於刺激的原因不同,或者有病的器官不同,如肝臟有病者,就常夢到忿怒,睡前吃得過飽,就會夢到給別人食物等。准確的表達了物質第一、精神第二,存在決定意識等唯物主義觀點。
皇甫謐不僅認識到自然界是物質的,而且看到了一切事物都在陰陽兩氣的矛盾中發展變化,促進了萬事萬物的盛衰榮枯和社會歷史的演化和進步。他在《甲乙經五臟變腧》中說:「故陰陽者,萬物之始終,順之則生,逆之則死」,因此,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一明一昧,得道之概;一弛一張,合禮之方;一浮一沉,兼得其真」(《皇甫謐·釋勸論》)。還認為事物矛盾雙方不停地轉變,促成事物的發展和進步。在《釋勸論》中,他進一步闡述陰陽轉化的觀點「是以寒暑相推,四宿代中,陰陽不治,運化無窮,自然分定,兩克厥中」。陰陽不斷轉化,同時又互相制約。表達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因此,皇甫謐累詔不仕的原因,主要是他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用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看到了社會動盪和政治旋渦的險惡,正如《晉書·阮籍傳》中所說:「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因此,不願意躋身權貴,踏入仕途,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他認為王朝的更迭和代替,表明社會的進步,而這些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是不可逆轉的,腐朽和黑暗只是社會進步中逆轉的浪花,終究會被沖刷的一干二凈。人的活動必須順時而動,尊重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7. 歷史上有幾部《列女傳》皇甫謐著的是《列女傳》還是《烈女傳》

《列女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多位婦女行為的書,烈女指剛正有節操的女子;抗拒強暴或殉夫而死的女子,《列女傳》中也包含種類型女子。
皇甫謐著的是《列女傳》,
《列女傳》比較著名的兩個版本,一部是指西漢劉向所編撰的《列女傳》。另一個是明萬曆年間安徽歙縣人汪道昆所編寫的《列女傳》。
另,《後漢書》設《列女傳》,後史因之,成為定則,《晉書》、《魏書》、《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以及《新元史》、《清史稿》等,都設有《列女傳》。

8. 皇甫謐 介紹

皇甫謐
開放分類: 醫學、人物、歷史

215年-282年
魏晉間作家、醫學家。
提起皇甫謐,人們可能立刻想到他編撰的《針灸甲乙經》。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皇甫謐,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是東漢太尉皇甫嵩的曾孫,拜鄉人席坦為師。安定朝那(今甘肅靈台縣朝那鎮)人。生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歲。

皇甫謐小時候,過繼給叔父,遷居新安(含河南澠池縣)。叔父、叔母,尤其是叔母,很疼愛他。而皇甫謐自幼貪玩,無心向學,人們笑他是傻子。到了十七歲,人高馬大,竟「未通書史」,整天東游西盪,象脫韁的馬,叔母對皇甫謐如此調皮搗蛋非常氣憤,恨鐵不成鋼,常常為他的前途而憂慮。一天,她把貪玩的皇甫謐趕出家門,想要教訓他。誰知他到了外邊弄來了香瓜、甜果之類,洋洋自得地呈獻給叔母,以為如此「孝順」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誰知叔母更加氣憤,接過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著淚說:「你快二十歲了,還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真心孝順父母,就得『修身篤學』」。他很受感動,噙著淚花發誓要悔過自新,改弦更張,矢志苦學。從此以後,他刻苦攻讀,虛心求教,一天也不懈怠。下定決心要編著一部針灸學專書。

對於針灸方面的經驗,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醫家已進行了系統總結。如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長沙和馬三堆漢墓中,發現了多種周代編寫的醫書,其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也有許多論述針灸的內容。東漢初期針灸名醫涪翁還有《針經》的專述。但是晉代以前涉及到針灸內容的醫書,「其父深奧」,「文多重復,錯互非一」。加上當時用竹木簡刻書,書被視為秘寶,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由於參考書奇缺,這給皇甫謐編撰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然而值得慶幸的是,皇甫謐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他用百折不撓的精神,設法借來了需要的醫書,經窮搜博採,獲得了大量的資料。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針經》(即《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纂集起來,加以綜合比較,「刪其浮辭,除其重復,論其精要」,,並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終於寫出了一部為後世針灸學樹立了規范的巨著—《黃帝 三部針灸甲乙經》,也稱《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

《針灸甲乙經》,共十卷,一百二十八篇。內容包括臟腑、經絡、腧穴、病機、診斷、治療等。書中校正了當時的腧穴總數的穴位654個(包括單穴48個),記述了各部穴位的適應證和禁忌,說明了各種操作方法。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理論聯系實際,有重大價值的針灸學專著,被人們稱做「中醫針灸學之祖」,一向被列為學醫必讀的古典醫書之一。唐代醫家王燾評它「是醫人之秘寶,後之學者,宜遵用之」。此書問世後,唐代醫署就開始設立針灸科,並把它作為醫生必修的教材。晉以後的許多針灸學專著,大都是在參考此書的基礎上加以發揮而寫出來的,也都沒有超出它的范圍。直至現在,我國的針灸療法,雖然在穴名上略有變動,而在原則上均本於它。一千六百多年來,它為針灸醫生提供了臨床治療的具體指導和理論根據。

此書也傳到國外,受到各國,特別是日本和朝鮮的重視。公元七O一年,在日本法令《大寶律令》中明確規定用《針灸甲乙經》列為必讀的參考書之一。足見,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影響之深遠。

他抱病期間,自讀了大量的醫書,尤其對針灸學十分有興趣。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他發現以前的針灸書籍深奧難懂而又錯誤百出,十分不便於學習和閱讀。於是他通過自身的體會,摸清了人身的脈絡與穴位,並結合《靈樞》、《素問》和《名堂孔穴針灸治要》等書,悉心鑽研,著述了我國第一部針灸學的著作——《針灸甲乙經》。

該書除了論述有關臟腑、經絡等理論,還記載了全身穴位649個,穴名349個,並對各穴位明確定位,對各穴的主治證、針灸操作方法和禁忌等都做了詳細描述,並一一糾正了以前的謬誤。

可以說,《針灸甲乙經》是針灸學發展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唐朝太醫署在學習針灸學時就是以該書為教材的。後來,此書流傳到了日本、朝鮮等國家,在國際上聲望也很高。

40歲時,他患了風痹病,十分痛苦,在學習上卻仍是不敢怠慢。有人不解他為何對學習如此沉迷,他說:「朝聞道,夕死可也。」說如果早上明白了一個道理,就算晚上便死去,也是值得的。皇帝敬他品格高尚、學識豐富,便請他做官,他不但回絕了,竟然還向皇上借了一車的書來讀,也算得上是一樁奇事了!

其《帝王世紀》為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記錄了各代帝王時期的地畝、屬國、人口。他對先秦時代的人口估計是目前人口歷史研究中的重要資料,一直為歷代學者所引用,但近代一些學者也對此持懷疑態度。

9. 仙俠小說男主角名字,最好是風開頭兩個字的霸氣一點點的,求大神指點

風澤胥 三墳 載:伏羲燧人氏之子。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

閱讀全文

與男主叫皇甫謐的古代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玄幻小說目錄百國大比 瀏覽:471
完結好看歷史架空小說 瀏覽:465
系統召喚龍族的小說 瀏覽:264
主角叫蕭天的都市小說 瀏覽:734
短篇小說立意 瀏覽:763
百度武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962
名字里含染的女主小說 瀏覽:319
女主開當鋪的小說 瀏覽:967
短篇小說團圓飯什麼意思 瀏覽:212
古文小說重生 瀏覽:181
一本小說女主角叫夜雨 瀏覽:883
女主叫秦玥的穿越小說 瀏覽:33
在線閱讀小說銀河張抗抗 瀏覽:55
免費幻情小說大全 瀏覽:119
女主強大學院穿越小說 瀏覽:516
弗里蒂克布朗寫的小說續寫的題目 瀏覽:747
女主是妲己的軍旅小說 瀏覽:652
餓都市異能小說完結 瀏覽:52
女養男重生文現代小說 瀏覽:343
第二封情書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