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古代長篇小說都是章回體嗎
是的。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體裁。它的特點是分專回標屬目、分章敘事、首尾完整、故事連接、段落整齊。章回小說是在宋元長篇講史平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它與講史有直接的關系:章回小說作為相對獨立的單元的「回」來自於講史的次或段;章回小說的回目來自於講史開宗明義的題旨;章回小說由「話說」、「看官」等構成的虛擬的說書場景來自於講史的敘述方式。我國章回小說的內容十分豐富,至少包括五種類型:講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俠型等。
② 我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我國古典小說,經來過長自期的孕育、演變和發展,到明代終於產生了長篇章回小說,並在明清兩代大為盛行,許多長篇小說傑作大放光彩,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唯一形式,其特點是分回標目,情節連接,段落整齊,它是在宋元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元末明初出現的《三國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平妖傳》《水滸傳》等長篇小說,是用過去的講史話本改造演變的。明中葉以後,由於社會生活日益豐富,小說所反映的現實更復雜,內容更廣闊,於是出現了《西遊記》和《金瓶梅》等非歷史演義的神話小說和社會小說,它們的內容已主要是作家的藝術創作了。隨著長篇章回小說的發展成熟,到清代終於出現了《紅樓夢》這樣偉大的文學巨著。明清長篇章回小說的創作數量較多,其中《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紅樓夢》《儒林外史》等優秀的長篇章回小說已家喻戶曉,甚至翻譯成外國文字,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明清長篇章回小說以其篇幅宏偉、結構精密、情節曲折、人物眾多、典型突出及反映社會生活面廣闊等特點,成為我國古典小說最高成就的標志。
③ 我國古代最傑出的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是什麼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譯為:三個國度的傳奇故事),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為《四大名著》(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由短篇發展至長篇的原因與說書有關。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有所不同。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浪漫小說《紅樓夢》和另一講史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
三國故事在我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至治年間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④ 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何時出現首批章回體小說
首批章回體小說是中國長篇小說的一種傳統形式,它起源於宋代的平話,確立是在元末,長篇小說《水滸傳》和《三國演義》是其成熟的標志。明代中葉之後,章回體小說發展日益成熟,又出現了大家所知道的《西遊記》、《金瓶梅》等等。章回體小說的特點是把整本書劃分為許多章節,每個章節稱為「回」。
章回體小說流傳至今,被世人們所牢記。
⑤ 首開了我國小說史上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的先河的作品是
《三國演義》,原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本長篇歷史小說,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亦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作者一般被認為是明朝的羅貫中。
⑥ 章回體小說形式特點
分章回敘事的長篇小說就是章回體小說。
章回體小說由宋元時期「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由於「講史」很難在一兩次「說話」中把一段歷史興亡爭戰故事講完,「說話人」就分次連續講述,每次「說話」前用題目向聽眾提示本次主要內容,這就成了章回小說回目的起源。我們閱讀章回小說,經常可看到「話說」「且說」和「各位看官」字樣,這就是章回體小說與「話本」之間承繼關系的體現。經宋元兩代長期的積淀,元末明初出現了一批較為成熟的章回體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等。到明代中期,章回小說更趨成熟,出現《西遊記》、《金瓶梅》等作品。清代,章回小說繼續發展,《紅樓夢》是其藝術高峰。由於章回體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很強的中國民族特色,一直是中國讀者所喜愛的文學樣式。現在我們較為常見的明清及近代章回體小說,大致有文言體章回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方言體章回小說,如清代韓子雲的《海上花列傳》,全文多用吳方言;彈詞體章回小說,如陶貞懷的《天雨花》;排偶體章回小說,如清代陳球的《燕山外史》等。
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時期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講史」就是說書的藝人們講述歷代的興亡和戰爭的故事。講史一般都很長,藝人在表演時必須分為若干次才能講完。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章回體小說中的一回。在每次講說以前,藝人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體小說回目的起源。章回體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和「看官」等字樣,正可以明確看出它與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經過長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現了首批章回體小說,其中著名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等。這些小說都是在民間長期流傳,經過說話藝人補充內容,逐漸豐富,最後由作家加工改寫而成的。明代中葉以後,章回體小說的發展更加成熟,出現了《西遊記》、《西廂記》、《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於社會生活日益豐富,這些章回體小說的故事情節更趨復雜,描寫也更為細膩,它們在內容上和講史已沒有多少聯系,只是在體裁上還保持著講史的痕跡。這就是清代寫作的《紅樓夢》還是有「看官」、「且說」等詞句的原因。
章回小說格式介紹
章回小說介紹
1.為中國長篇小說的一種傳統形式。
2.源於宋代平話,確立於元末,以長篇小說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為成熟標志。
3.其特點是將全書分為若干章節,稱為「回」。少則十幾回、幾十回,多則百餘回。每回前用兩句對偶的文字標目,稱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內容。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正文前標有「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本「畢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4.一回敘述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承上啟下。
5.這類小說段落整齊,敘事清楚,符合民眾的欣賞習慣,便於讀者間歇閱讀,故其形式為明、清兩代長篇小說所普遍採用。
參考:網路
⑦ 章回體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唯一體裁嗎
古代小說大體可劃分為筆記體、傳奇體、話本體、章回體四種文體類型,各文體類型之間既有一定的傳承性,同時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們各自的淵源和發展演變過程不同,從而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小說文體特徵。
對於四種小說文體類型,古人也分別持有不同的認識,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文體觀念與理論。每一種文體類型都包含著一系列相關的概念術語,昭示著古人對其文體價值、特徵、源流的認識。
如筆記體的「筆記」、「世說」、「小錄」、「異聞」、「逸事」、「瑣言」、「地理書」、「雜史」、「雜俎」、「雜錄」、「雜記」、「雜家」、「故事」、「叢談」、「辨訂」、「箴規」
傳奇體的「別傳」、「外傳」、「雜傳」、「雜傳記」、「行卷」、「幻設」
話本體的「俳優小說」、「市人小說」、「變文」、「俗講」、「話本」、「詩話」、「詞話」、「說話」、「說話人」、「舌辯」、「銀字兒」、「煙粉」、「靈怪」、「神仙」、「妖術」、「傳奇」、「公案」、「朴刀」、「桿棒」、「說參請」、「說諢經」、「說諢話」、「合生」
章回體的「講史」、「演史」、「章回」、「按鑒」等。
上述文體概念術語中,一部分與小說文體直接相關,如筆記體之「筆記」、「世說」、「異聞」、「逸事」、「瑣言」等,但也有一些卻屬間接相關的鄰近概念,如「小錄」、「地理書」、「雜史」、「雜家」、「故事」等。
⑧ 什麼叫章回體小說
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外在敘述體式。
也應用於其它媒體領域,比如:章回體新聞、章回體影視劇。
其特點是將全書分為若干章節,稱為「回」或「節」。少則十幾回、幾十回,多則百餘回。每回前用單句或兩句對偶的文字作標題,稱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內容。
每回開頭以「話說」「且說」等起敘,每回末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之類的收束語,一回敘述一個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對獨立性,但又承上啟下。
(8)章回體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唯一形式擴展閱讀:
章回體小說由宋元時期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講史」是說書的藝人們講述歷代的興亡和戰爭的故事。講史一般都很長,藝人在表演時必須分為若干次才能講完。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章回體小說中的一回。
在每次講說以前,藝人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體小說回目的起源。章回體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和「看官」等字樣,正可以明確看出它與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經過長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現了首批章回體小說,最早的是長篇章回體小說是《三國演義》。其中著名的有《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這些小說都是在民間長期流傳,經過說話藝人補充內容,逐漸豐富,最後由作家加工改寫而成的。
明代中葉以後,章回體小說的發展更加成熟,出現了《西遊記》《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於社會生活日益豐富,這些章回體小說的故事情節更趨復雜,描寫也更為細膩,它們在內容上和講史已沒有多少聯系,只是在體裁上還保持著講史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