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之日是
2001年6月15日。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於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是「上海五國」會晤機制。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五次會議2015年7月10日在俄羅斯烏法舉行,烏法峰會通過關於啟動接收印度共和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加入上合組織程序的決議,上合組織擴員的大門正式打開。
(1)上海合作組織同人小說擴展閱讀:
對外交往
2004年12月,上海合作組織獲得聯合國大會觀察員地位。2005年4月中下旬,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分別與獨聯體執委會和東盟秘書處簽署了諒解備忘錄。2005年11月,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與阿富汗駐華大使簽署《關於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與阿富汗聯絡組的議定書》。
2006年2月,聯絡組舉行了首次會議。此外,上海合作組織還派代表參加了歐安組織的一些活動。成員國正在研究和商談上海合作組織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經合組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亞歐經濟共同體、歐洲聯盟、世界海關組織和經濟合作組織建立聯系的問題。
2004年,塔什干峰會通過《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條例》,規定了吸收觀察員的條件、程序、觀察員權利等。2004年6月塔什干峰會和2005年7月阿斯塔納峰會分別給予蒙古和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觀察員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海合作組織
『貳』 我們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還建立了各種區域性的對話機制,比如說有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文化部長會晤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峰會是每年舉行一次,同時成員國之間各相關部門,各個層次也會組織召開一次或幾次不等的交流會議,以促進交流,增進合作。
『叄』 上海合作組織是啥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俄語:Шанхай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ШОС;英語: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SCO)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六國組成的一個國際組織。該組織另有五個觀察員國:蒙古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工作語言為漢語和俄語。成員國總面積為3018.9萬平方公里,即歐亞大陸總面積的五分之三,人口約16億,為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是中國首次在其境內成立國際性組織,並以其城市命名,宣稱以「上海精神」以解決各成員國間的邊境問題。
上海合作組織現有兩個常設機構,分別是設於北京的秘書處,以及設於烏茲別克首都塔什乾的反恐中心。
官方強調上海合作組織不是封閉的軍事政治集團,該組織防務安全始終遵循公開、開放和透明的原則,奉行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任何其他國家和組織的原則,一直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
『肆』 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有哪些
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哈薩克、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巴基斯坦、印度。
『伍』 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國有哪些
從2004年開始,上海合作組織啟動了觀察員機制,蒙古國隨即獲得觀察員資格。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組織第五次峰會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六國元首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等重要文件,並決定給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觀察員地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面積3000多萬平方公里,約占歐亞大陸的五分之三;人口14.89億,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語言為漢語和俄語
『陸』 上海合作組織有哪幾國
答:目前上合組織成員國有 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 此外還設有觀察員國伊朗,印度,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等 觀察員國
『柒』 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歷史
上海合作組織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SCO) 的前身是「上海五國」會晤機制。1996年4月26日,中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從此,「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正式建立。 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晤,烏茲別克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國」。 15日,6國元首舉行首次會晤並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六國元首還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同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在阿拉木圖舉行首次會晤。六國總理在會晤中一致決定啟動六國多邊經貿合作進程,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在聖彼得堡舉行第二次會晤,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憲章》。憲章對上海合作組織宗旨原則、組織結構、運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對外交往等原則作了明確闡述,標志著該組織從國際法意義上得以真正建立。
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總面積3018.93萬平方公里,約占歐亞大陸面積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億,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語言為漢語和俄語。
根據《上海合作組織憲章》和《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的主要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遊、環保及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於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上海合作組織對內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對外奉行不結盟、不針對其它國家和地區及開放原則。
2004年1月15日,上合組織秘書處在北京舉行成立儀式。同年6月17日,設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乾的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機構正式啟動 。
從2004年開始,上海合作組織啟動了觀察員機制,蒙古隨即獲得觀察員資格。2005年7月,上海合作組織第五次元首會晤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決定給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觀察員地位。
上海合作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是成員國元首理事會。該理事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輪流在各成員國舉行,就組織所有重大問題做出決定和指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每年舉行一次例會,重點研究組織框架內多邊合作的戰略與優先方向,解決經濟合作等領域的原則和迫切問題,並批准組織年度預算。在元首和政府首腦理事會下面,還分別設有外長、經濟、交通、文化、國防、執法安全、監察、民政、邊防等年度定期會晤機制。上海合作組織的基層協調機制是成員國國家協調員理事會。上海合作組織有兩個常設機構,分別是秘書處(北京)和地區反恐怖機構(塔什干,其執委會主任由元首理事會任命)。秘書長由各成員國按國名的俄文字母順序輪流擔任,其人選的遴選非常嚴格,要求有15年以上外交工作經歷,精通俄文,由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商討推薦後,由元首理事會討論批准任命,任期三年,不得連任。
上海合作組織自成立之日起,成員國在文化、經貿、軍事、司法、安全等各領域和各層次的合作相繼展開,並不斷得到加強。「9·11」事件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加強了以打擊本地區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三股勢力」為中心的反恐合作,進一步增強了成員國間的相互信任。
上海合作組織會徽呈圓形,主體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六個成員國的版圖、左右環抱的橄欖枝和兩條飄帶,象徵成員國為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所起的積極推動作用,並寓意上海合作組織廣闊的合作領域和巨大的發展前景。會徽上部和下部分別用中文、俄文標注「上海合作組織」字樣。會徽選用綠色和藍色,象徵該組織和平、友誼
『捌』 上海合作組織的組織條例
《接受新成員條例》
上海合作組織於2010制訂接收新成員條例,提交6月11日舉行的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0次會議批准。
外交部當天舉行吹風會 (背景說明會),由部長助理程國平介紹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干峰會及訪問烏茲別克、哈薩克的情況,程國平披露上合組織這項工作的進展。
程國平表示,上合組織第10次峰會將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0次會議宣言》和新聞稿。成員國正在商談制訂《上海合作組織接收新成員條例》和《上海合作組織程序規則》等文件,有望提交峰會批准。其中,接收新成員條例將成為上合組織擴充員額法律體系的基石。下一步,成員國專家將繼續深入研究擴員可能帶來的法律和組織等各方面問題,進一步制定和細化有關法律規定,不斷完善擴員法律基礎。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記者會上就被問到上合組織是否接納伊朗為會員的問題,她當即表示上合組織將訂定擴員條例。
伊朗核問題是美國十分重視的問題,美國希望中國在這個問題上能提供助力,因此上合組織是否接收伊朗為新會員,成為當前國際政治相當敏感問題。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是由各成員國元首在2007年8月的上合組織比什凱克峰會上共同簽署的。這一條約旨在加強和深化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睦鄰友好合作,鞏固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關系,為促進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和上合組織的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當地時間2012年8月30日,烏茲別克議會參議院(上院)在30日舉行的全體會議上批准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玖』 上海合作組織都是有哪些國家組成的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巴基斯坦和印度等8個國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組織,另有四個觀察員國:蒙古、白俄羅斯、伊朗、阿富汗,以及六個對話夥伴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柬埔寨、尼泊爾、斯里蘭卡、土耳其。
工作語言為漢語和俄語。成員國總面積為3435.7萬平方公里,即亞歐大陸總面積的3/5,人口30億,為世界總人口的43%。這是在中國境內成立的第2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及首次以其城市命名,宣稱以「上海精神」解決各成員國間的邊境問題。
(9)上海合作組織同人小說擴展閱讀:
上海合作組織以「互信、互利 、平等、協商、尊重多種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基本內容的「上海精神」作為相互關系的原則,以及不結盟、不針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對外開放的原則。上海合作組織每年舉行一次成員國國家元首正式會晤,定期舉行政府首腦會晤,輪流在各成員國舉行。
組織的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各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保及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於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拾』 上海合作組織簡介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是哈薩克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於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前身是「上海五國」會晤機制。「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正式建立。成員國: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巴基斯坦(2015年7月加入)、印度(2015年7月加入);觀察員:伊朗、阿富汗、蒙古、白俄羅斯;對話夥伴:斯里蘭卡、土耳其、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柬埔寨和尼泊爾;參會客人:土庫曼、獨聯體和東盟,工作語言為漢語和俄語。成員國總面積為3018.9萬平方公里,即歐亞大陸總面積的五分之三,人口約16億,為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是:加強成員國之間的互相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保和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聯合致力於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上海合作組織每年舉行一次成員國國家元首正式會談,定期舉行政府首腦會談,輪流在成員國舉行。為擴大和加強各領域合作,除業已形成的相應部門領導人會談機制外,可視情況組建新的會談機制,並建立常設和臨時專家工作組研究進一步開展合作的方案和建議。
上海合作組織進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聯合發展」為基本內容的 「上海精神」,是本地區國家幾年來合作中積累的寶貴財富,應繼續發揚光大,使之成為新世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家關系的基本准則。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將嚴格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與原則,互相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互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平等互利,通過互相協商解決所有問題,不謀求在相毗鄰地區的單方面軍事優勢。
上海合作組織奉行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