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電大古代小說戲曲專題南戲

電大古代小說戲曲專題南戲

發布時間:2021-09-26 14:47:40

㈠ 電大的,《古代小說戲曲專題》是第一次考嗎沒有歷屆的題目有復習材料的發下吧。

第一講 概說
一、中國古代小說源流:1、神話傳說:《山海經》。2、歷史傳記:人物傳記。3、寓言故事
二、六朝志怪、志人小說是古代小說的雛形:志怪小說:《搜神記》,志人小說:《世說新語》
三、符合現代文學含義的小說自唐傳奇開始。
四、宋話本確立古代白話小說體制是古代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
五、明清小說是我國古代小說的成熟與繁榮階段。
第二講 文言小說
一、文言小說的發軔——六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說。其特徵是駁雜而瑣碎,志怪小說的代表作是干寶的《搜神記》;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二、文言小說的成熟——唐傳奇 唐傳奇的故事類型有:一是敘述人與非人之戀,以《離魂記》、《任氏傳》和《柳毅傳》為代表。二是寫士妓之戀,以《李娃傳》、《霍小玉傳》為代表。三是才子佳人之戀,以《鶯鶯傳》為代表。四是夢幻故事,以《枕中記》、《三夢記》為代表。五是逸史故事,以《長恨歌傳》為代表。六是俠義故事,以《虯髯客傳》、《聶隱娘》為代表。七是怪異故事,如《博異志》。
唐傳奇發展三個階段:初盛唐是唐傳奇的形成期,如無名氏《補江總白猿傳》
中唐是唐傳奇的成熟期:涌現了大量作家作品,如《李娃傳》《鶯鶯傳》等。
晚唐是唐傳奇的演變期:出現了專集,如薛用弱《集異記》;出現了筆記雜錄體的志怪和軼事小說集,如段成式《酉陽雜俎》、李肇《唐國史補》。
三、宋元時期的文言小說
此期兩種傾向:一是繼續保持六朝志怪篇幅較短的特點,忠實於材料的來源,比較平實簡率,如徐鉉的《稽神錄》。二是沿著唐傳奇的路子繼續前進,有著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青瑣高議》等。
四、明清的文言小說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明代:瞿佑《剪燈新話》,李昌祺《剪燈余話》。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一)、《聊齋志異》
1、蒲松齡生平及創作
2、《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
內容可以分為三方面:一是集中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敗的政治,鞭撻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同情被壓迫人民的痛苦遭遇,或進而歌頌被壓迫者得反抗斗爭的故事,如《促織》、《席方平》。二是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及其對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毒害,抨擊八股取士制度的腐朽與虛偽,如《司文郎》、《王子安》。三是描寫青年男女的愛情婚姻生活,如《嬰寧》、《阿寶》。
3、《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
一是主要篇章大多脫胎於我國古代的史傳文學,以傳記體敘小說事。二是情節曲折而富於變化。三是語言典雅工麗、清新活潑。
分析作品:《席方平》、《促織》
《聊齋志異》之後,較知名的文言短篇小說有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新齊諧》,沈起鳳的《諧鐸》等。(提示:清前期的文言小說創作出現比較繁榮的局面,被認為是繼唐傳奇之後文言小說創作的又一高潮,其代表作《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文言小說的集大成之作。清中葉的文言小說多是仿效《聊齋志異》的「傳奇體」,有學者稱之為「聊齋體」小說,《諧鐸》是其中的代表作。《閱微草堂筆記》和《新齊諧》則屬於「筆記體」,主要繼承魏晉志怪小說的傳統,以別於《聊齋志異》的創作特色。)
思考題:1、試分析《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
2、簡析《促織》的思想藝術特色
第三講 話本小說
一、概述
話本小說是伴隨著「說話」技藝出現的一種文學樣式,是我國古代的白話短篇小說。「說話」即敘說故事。宋時,說話四家為:銀字兒(講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桿棒發跡變泰之事)、說鐵騎兒(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說參請(演說佛書或賓主參禪悟道等事)、講史書(講述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銀字兒與鐵騎兒合成小說。小說家說話的文本叫「話本」。到明代,小說話本不僅由說話藝人繼續講說,而且成為案頭閱讀的作品,產生了文人模擬話本寫作的小說作品,即「擬話本」。
話本小說的體式特徵:基本結構有題目(顯示故事內容的標志)、篇首(點明主題、概括內容、渲染情緒)、入話(形式多樣的承題起講)、正話(講述的正文)、篇尾(靈活多樣的附加部分)。
現存最早的宋元小說話本是《京本通俗小說》,最早的小說話本總集是明嘉靖時洪楩編的《清平山堂話本》。所寫的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婚姻愛情類、訟獄類、神怪類和人物軼事類。代表作有《碾玉觀音》、《錯斬崔寧》等。此外,還有以《五代史平話》為代表的講史話本和《大唐取經詩話》等講經話本。
明代話本小說的集大成作品是馮夢龍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三言」每種收短篇小說40篇,共120篇。這些作品有的是宋元明以來的舊本(話本和擬話本),但一般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根據文言筆記、傳奇小說、戲曲、歷史故事或社會傳聞再創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舊本的匯輯和新著的創作,是我國白話短篇小說在說唱藝術的基礎上,經過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進行獨立創作的開始。「二拍」的作品與「三言」不同,是作者「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詼者,演而創之」,共78篇。
二、三言、二拍的思想內容
一是揭露明代社會的黑暗現實,如《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二是宗法倫理家族中的矛盾斗爭,如《遲取券毛烈賴原錢》;三是愛情婚姻主題的新發展,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四是展現明季商業活動的圖景,如《施潤澤灘闋遇友》。
三、藝術特色:講市民文學與文人仿作成功地結合在一起。它保留了宋元民間話本的固有特色,如保留入話、頭回,並經常穿插詩詞駢語的形式特點。「三言」還繼承了前因後果,脈絡分明,有頭有尾,以及次要人物都要交代一清二楚,結尾都是理想的或大團圓結局的特點。語言通俗淺易。人物形象較為成功,故事情節清晰,主題及意義較為深刻。
四、「二拍」對「三言」的突破:一是二拍多寫富商巨賈,甚至出現大規模海外貿易,如《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黿龍殼》。二是對愛情婚戀的描寫更加大膽,如《通閨闥堅心燈火,鬧囹圄捷報旗鈴》。
五、清其他擬話本小說
明代較著名的有《今古奇觀》、《石點頭》、《西湖二集》等。其中明末抱瓮老人所編的《今古奇觀》是流傳最廣的白話短篇小說選集。清初的擬話本有李漁的《無聲戲》、《連城壁》、《十二樓》,東魯古狂生編的《醉醒石》等有一定的影響。
六、作品賞析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思考題:1、試分析造成杜十娘悲劇的原因
2、略述明代擬話本的思想內容
第四講 歷史演義小說
一、章回小說概述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體裁。它的特點是分回標目、首尾完整、故事連接、段落整齊。
章回小說是在宋元長篇講史平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元講史今存《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及《全相平話五種》。講史講說五代興亡和戰爭故事,由於事件復雜、容量大,說話人不可能把要說的故事一次講完,必須分為若干段落,每講一次即等於後來的一回,每次講說前要公布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是章回小說分回標目的淵源。
二、明清歷史演義小說
1、歷史演義小說概況
歷史演義小說直接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是以特定歷史時期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以在歷史上起過獨特作用的著名人物為對象,用小說筆法展開敘寫、創作成書的。
歷史演義小說編寫的三種情況:一是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力求保持歷史原貌;二是依照把歷史事件小說化,歷史人物傳奇化的原則進行創作;三是嚴格依傍史書記載,博考文獻,文必有據,缺乏小說創作必要的想像虛構。
三、《三國志通俗演義》
1、成書、作者、版本
世代累積型小說:史書與講史結合。陳壽的《三國志》及裴松之的注等記錄了三國時期的史實。三國故事在隋唐已經盛傳。宋代講史有「說三分」的專門科目和專業藝人,許多雜戲都有演述三國故事的劇目,並已表現出「擁劉貶曹」的思想傾向。元刊《全相三國志平話》的內容和結構,已初具《三國演義》的規模,元雜劇中的三國戲有數十種之多。元末明初,羅貫中加工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
版本: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
清康熙時毛宗崗父子對嘉靖本作了加工修改,此後毛宗崗修改本成為通行本。
作者:羅貫中(1330?—1400?)「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非俗非虛,易觀易入,非史氏蒼古之文,去瞽傳詼諧之氣,陳敘百年,該括萬事(《百川書志》卷六)。」
2、思想內容
記事起於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年),終於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主要描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三國演義深刻揭露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真實,尤其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斗爭,具體地表現了這種斗爭的緊張性、尖銳性和復雜性。三國演義用很大篇幅描繪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理想,政治上以蜀漢為代表的「聖君賢相」和人與人關繫上以劉關張為代表的「義」。
3、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一是出場定型。二是反復皴染,圍繞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徵,多角度、多層次地加以強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單一中呈現豐富性、復雜性。三是多用傳奇故事和生動的細節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四是善於用對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曹操、關羽、諸葛亮、劉備)
4、藝術特色:
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多樣的藝術手法,不同的敘述方法,精彩的戰爭描寫,半文半白的語言。
四、其他歷史演義小說
1、《東周列國志》:馮夢龍、蔡元放主編。以時間為經,以國別為緯,演義了春秋戰國500多年間的歷史。全書結構巧妙、脈絡分明,敘事有條不紊。
2、《西漢通俗演義》:甄偉
思考題:1、以「三顧茅廬」為例分析《三國演義》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提示:突出的特點是通過描寫其他人物和山林景物反復鋪墊,渲染氣氛,製造懸念,成功地表現諸葛亮超群脫俗的品格和才能。)
2、簡述《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
第五講 《水滸傳》與元明清英雄傳奇小說
一、英雄傳奇小說概述
英雄傳奇小說與歷史演義的主要區別在於:歷史演義多從史書上擷取素材,其主要人物和事件基本上依據史實,按歷史順序展開情節,構成作品。英雄傳奇則以塑造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重點,並以此組成情節、構想故事。英雄傳奇小說由《水滸傳》發端。影響較大的有《楊家府演義》、《隋唐演義》、《說唐演義全傳》、《說岳》等。
二、《水滸傳》
1、成書、作者、版本
成書過程:《水滸》是以北宋末年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為題材的英雄傳奇小說。它是在長期民間流傳的基礎山最後由作家加工完成的作品。關於宋江起義,在《宋史•徽宗本紀》、《侯蒙列傳》、《張叔夜列傳》中均有記載。在宋人筆記中也有著錄,到南宋時,已成為藝人演述的重要內容。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遺事》中涉及水滸故事的部分,是現代講說水滸故事的最早話本,展示了《水滸》的原始面貌。元代以「水滸故事」為題材的雜劇大量出現,並可能出現了藝人專門講說的宋江故事的作品。
版本:有繁本、簡本兩個系統。簡本實為繁本的縮寫節本、情節人物沒有什麼增減。繁本系統有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種。
2、思想內容
《水滸傳》深刻揭露了起義的社會原因。如實的寫出了農民起義的發展規律,寫出了起義的綱領和理想,還初步寫出了農民革命必然失敗的歷史原因。
如何理解「替天行道」:一是當朝徽宗皇帝昏庸無能、寵信奸人,禍國殃民,已失去奉天治民的資格,因此,才需要梁山義軍取代當朝執行「替天行道」的使命。二是完成「替天行道」的使命,必須推翻違背「天意」的黑暗王朝,建立體現「天意」的新王朝。三是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出發點是為民而不是為君,除暴安民、劫富濟貧就是「替天行道」的主要內容。
3、藝術成就
一是在描寫人物方面,善於把人物置於具體的現實環境中,緊密聯系人物的身份和經歷,通過一系列故事情節刻劃其獨特的思想性格。善於運用誇張、渲染、對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二是在語言上,以說話人直接講述的語言把整個作品組織起來,無論敘事、寫人或人物對話,往往寥寥數筆即神情畢肖。語言明快、洗練、形象而富於表現力。三是在結構上,以主要英雄人物壁上樑山的道路為主線敘述起義發生、發展的過程,圍繞「招安」問題描寫了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過程。全書是有機的統一體,但人物和情節的安排主要是單線發展,每組情節有相對的獨立性。
三、其它英雄傳奇小說
明清之際出現了兩部較好的《水滸》續書。一是《水滸後傳》(陳忱著),一是《後水滸傳》(青蓮寶主人著)。兩書在發揚《水滸》英雄造反精神的同時,對接受招安等問題經過了深刻反思,作了不同的處理:其一、否定接受招安的錯誤路線;其二、否定對權奸的妥協態度;其三、既反對權臣專權,對昏君也有所批判;其四、與上述三個問題相關,兩部續書的結局作了與《水滸》不同的處理,分別體現故事雖完,起義事業並沒有完。
2、以歷史演義之名,敘英雄傳奇之事的《隋唐演義》(褚人獲著);《楊家府演義》和演說民族英雄悲劇的《說岳全傳》。
思考題:
1、簡述《水滸》的成書過程及版本系統
2、英雄傳奇小說與歷史演義小說有何區別?
第六講 《西遊記》與明清神魔幻想小說
神魔幻想小說的藝術特徵
其一,幻化的藝術形象,即小說中的人物不是現實中的人,而是神、佛、魔、怪等,但其本質仍然是人,是幻化得人、變形的人或者是神怪化了的人。其二,幻化的藝術天地,人物活動場景不是天庭、地府、龍宮就是仙洞、魔窟、荒山野嶺,即使出現現實人間,也往往蒙上幻化色彩。其三,神怪幻想小說常用幻想、變形、誇張等藝術方法和荒誕離奇的情節進行創作,荒誕離奇的情節,隱含深刻的意味,是優秀神魔小說的基本特徵。
二、《西遊記》
1、成書、作者、版本
成書過程:西遊故事緣起於唐代高僧玄奘取經的故事,玄奘回國後與門人辯機等將其取經過程中的見聞著錄成《大唐西域記》。從玄奘取經到演化為神魔小說,首先是宗教神話化階段。玄奘弟子慧立等撰寫的《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述玄奘取經的事跡,其中穿插了一些弘揚佛法,神話玄奘的神話傳說。其次是廣泛流傳階段。現存南宋刊印的「說經」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西遊故事見諸文字的最早雛形,猴行者取代唐僧成為取經故事的中心人物。南宋至明朝前期取經故事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宋元南戲、金院本、元雜劇等)繼續發展。取經故事在元代開始定型,至遲在元末明初出現的《西遊記平話》,其內容、情節已和《西遊記》接近。玄奘取經的故事經過900年的流傳演變,在豐厚的民間文學的基礎上,吳承恩最後寫成《西遊記》。
版本:今知最早刊本為明萬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科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二十卷一百回。
2、思想內容
幻筆與戲筆相兼,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
3、藝術特色:一是巧妙曲折的藝術結構,《西遊記》的結構可以稱為線形結構,也就是短篇連綴的結構。全書三大部分組成有機的整體,數十個短篇故事像珍珠鏈上的珍珠,用取經這條線將之串聯起來。這種結構的優點在於貫串在這條取經主線上的一些獨立成篇的故事,寫得巧妙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並《西遊記》奇幻詼諧的總體美學風格相一致。二是風趣詼諧的語言風格。三是在塑造人物時將神性、人性、動物性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人物形象: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僧
三、《西遊記》的續書與《封神演義》等神魔小說
1、《西遊記》的續書:《西遊補》又名《新西遊記》(董說著)和《後西遊記》較有新意。
2、《封神演義》(許仲琳著),其書是「假商周之爭,自寫幻想」,最大特色是善於誇張,富於幻想。
3、《綠野仙蹤》(李百川著)
思考題:
1、試分析孫悟空形象
2、簡述神魔幻想小說的藝術特徵
第七講 《金瓶梅》與明清世情小說
一、世情小說
世情小說即以寫世態人情為主的小說。世態,指的是整個社會狀況和各種社會矛盾沖突;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理想等。其作品有《金瓶梅》、《醒世姻緣傳》、《紅樓夢》、《歧路燈》等。其特徵:一是題材上遠離現實的歷史、傳奇、神怪題材轉向當代的社會人生,往往以家庭為切入點,廣泛聯系社會,即使假託歷史,也著眼於現實人生,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感;二是針對當時理學的禁錮,著重表現男女世界裡的情與欲;三是從不同角度揭露、批判社會黑暗是當時世情小說的主要風貌。
二、《金瓶梅》
1、版本:《金瓶梅》最初以抄本的流行。今見最早的刊本是萬曆丁巳(1617)年署刊的《新刻金瓶梅詞話》,人稱「詞話本」或「萬曆本」。崇禎年間有《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問世,人稱「崇禎本」。清康熙年間張竹坡以崇禎本為底本,將其詳細評點,以《張竹坡批評金瓶梅第一奇書》之名行世,人稱「第一奇書本」或「張評本」。
2、思想內容
書名乃潘金蓮、李瓶兒和龐春梅三人名字的綜合。全書假借《水滸》中西門慶與潘金蓮偷情一事為線索加以敷衍而成。書中另一線索為西門慶妻妾家室活動。《金瓶梅》通過暴露西門慶一生及其一家的罪惡活動,痛快淋漓地揭露了明代封建統治階級荒淫無恥的生活,深刻具體地描繪了當時從朝廷到地方大小官僚勾結惡霸豪紳,欺壓盤剝人民的血腥圖景,具有很大的認識價值和一定的反封建意義。小說還為人們展示了一個與傳統的溫柔敦厚大異其趣的、吵吵嚷嚷的女性世界。
3、意義
《金瓶梅》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有關世態人情的長篇小說。它對長篇小說的發展特別是在文體方面有重大貢獻:其一,敘事題材,從描述英雄豪傑、神仙妖魔轉向現實社會的市井人物,不僅開了事情小說的先河,而且也為古代小說轉向近代小說開辟了道路。其二,敘事視角,從仰視轉向平視而發現人的復雜性。其三,敘事重心,從組織安排故事為主轉向以描寫人物為主。其四,敘事結構,從線性發展轉向網狀交織。
三、《紅樓夢》
1、作者、版本
版本:兩個系統:一是脂本系統的抄本,八十回,因附有脂硯齋等人的評語,鼓稱「脂評本」。二是一百二十回本,又有「程甲本」和「程乙本」兩個版本。
2、思想內容
《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愛情、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貴族大家庭的興衰變化,揭露了封建社會末期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從而展示出封建社會必然走向崩潰的歷史命運。同時,小說還通過叛逆者得斗爭和奴隸為維護人身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反抗,以及一大批女性所代表的青春、愛情和生命值美及這種美的被毀滅,寫出了一出徹底的人生悲劇,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經過深入探究之後而得到的啟示。
悲劇意識:一是人生悲劇,主要指主人公賈寶玉「無材可以補蒼天」以及探春生逢末世無力「補天」的人生悲劇。二是婚姻和愛情悲劇,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及與薛寶釵的婚姻悲劇。三是女子的悲劇。四是家庭和社會的悲劇。
理想色彩:《紅樓夢》表達了作者對新的生活方式和美好感情的理想和追求。尤其是建立在「知己」之上的寶黛愛情,不僅表現了人類崇高美麗的一面,也是作者理想、追求的核心內容。具體表現在:第一,書中所寫的寶黛愛情是理想化得才貌之愛。第二,寶黛的愛情是建立在長期了解基礎上的知己之愛。第三,所寫寶黛愛情純潔專一持久。
3、藝術成就
《紅樓夢》的寫實藝術:第一,在人物塑造方面:一是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實性;二是注意展開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及其變化;三是注重以多種手法突出人物的鮮明個性(環境襯托、詩詞、心理)。第二,在結構上,以寶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賈府的衰敗為副線,兩條線索互為表裡,貫穿全書,其間又穿插一些小的情節線索,相互交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結構完整嚴謹。第三,在語言方面,准確、精煉、生動、流暢、色彩鮮明,富於表現力。另外,人物的語言,個性鮮明而又恰如其分。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頂峰: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第一,就題材而言,《紅樓夢》借幻說法,「將人情世態寓於粉跡脂痕」,把世情小說推向最高峰。與《金瓶梅》相比,它在描寫所謂「家常瑣事」、「兒女閑情」中,不僅深刻揭露封建末世的腐朽和黑暗,而且發掘出蘊涵在生活中的詩意,表現了崇高的美學理想。第二,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上,《紅樓夢》寫出了人物性格的獨特性、復雜性、以及人物個性與現實生活的統一性,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形象塑造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總結。第三,對中國古典小說的美學風貌也作了一次歷史性的總結。《紅樓夢》熔雅俗兩種文學於一爐,既有《西廂記》、《牡丹亭》之意境、韻味,又有《水滸》、《金瓶梅》的場面、性格和人情世態的傳神刻繪。正如魯迅先生所言:「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4、《紅樓夢》的續書:有兩種,一是從一百二十回續起,一是接在第九十七回後,前一種居多。其內容多將原書愛情悲劇改為大團圓結局。續書中,以《後紅樓夢》和《續紅樓夢》稍有可觀處。
四、其他世情小說較有價值的一是以「因果報應之談,寫社會家庭之事」的《醒世姻緣傳》(西周生輯著);一是李綠園的《歧路燈》。
思考題:
1、《金瓶梅》在小說發展史上有何成就與貢獻
2、怎樣理解《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3、簡述世情小說的創作特徵
第八講 《儒林外史》與明清諷刺小說
一、作者
1、吳敬梓的生平與創作
2、《儒林外史》的思想內容: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科舉制度的批判;一是對理想人生的熱切追求。作品對科舉制度的批判主要通過對儒生形象(如周進、范進等利祿熏心、熱衷功名的腐儒)、官紳形象、(如王惠、湯奉等貪婪成性的貪官滑吏)、名士形象(如杜慎卿之類言清行濁的人)的生動描繪,全面批判了科舉制度的弊端和功名利祿觀念。塑造了三類理想人物:帶有叛逆精神的杜少卿、沈瓊枝;遲衡山等所謂的「真儒」、「賢人」形象;王太、蓋寬等自食其力、置身功名富貴之外的市井奇人。
3、《儒林外史》的藝術成就
結構藝術:其結構獨樹一幟,全書沒有貫穿始終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而是分別以一個或幾個人物為中心,自成段落的故事前後銜接而成,情節相互轉移,人物各有起落。「雖雲長篇,亦同短制」,兼具長篇和短篇的特長,創造出一種獨特的結構形式,很適合表現書中特定內容的需要。
敘事藝術的新特點:一是改變了傳統小說說書人的述評模式,採取了第三人稱的隱身人的客觀觀察的敘述方式。二是在擺脫了傳統小說的傳奇性、淡化故事情節,用尋常細事、通過精細的白描來再現生活,塑造人物。
諷刺藝術的新成就:通過精確的白描,寫出「常見」、「公然」、「不以為奇」的人事矛盾、不和諧進行婉曲而鋒利的諷刺。
二、其他諷刺小說(譴責小說)
1、張南庄的《何典》(10回)
2、李汝珍的《鏡花緣》(100回)
第九講 明清才子佳人小說
一、概述
才子佳人小說以描寫才貌雙全的青年男女曲折跌宕的婚戀故事為題材,其主人公必是才子佳人,他們往往以詩相慕、私訂終身,而後或由小人撥亂,或由政事牽連,遭受種種磨難,最終或由才子金榜題名,或遇聖君賢臣而得成為眷屬。
才子佳人小說在明末清初盛行的原因:一是小說發展自身規律;二是社會因素。經明清鼎革之變的社會大動盪,到清初時局甫定,統治者採取高壓與籠絡政策,迫使一部分知識分子避開敏感的題材,而進入無風險的「才子佳人」故事的創作。三是才子佳人小說中那種書中有「黃金屋,顏如玉」的思想,既迎合清初統治者的需要,也迎合了中下層文人的心理,擁有較大的讀者群。四是明初中葉以後,追求個性解放、抒發真性情的浪漫思潮,餘波至於清初,這種思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才子佳人小說的興盛。
二、代表作:《好逑傳》、《平山冷燕》、《玉嬌梨》
三、敘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蘊
人物形象:理想的才子形象是才、色、情、俠並具,理想的佳人形象是貌、才、情、識兼美。敘事:有三個核心場面。即:因詩相慕(接觸方式及相愛原因);排除障礙(追求獨立自主婚姻的斗爭過程);夫妻團圓(理想結局)。
四、思想藝術特徵及影響
思想上的進步性:一是才子佳人小說把作者個人的思想感情作主觀的理想化的表現,或者說,作品中才子佳人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一種自我體認,寄託有作者對生活的某種觀照和追求。二是才子佳人小說不同程度地肯定了青年男女之間「真情至性」的合理性,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禮法有一定的沖擊。三是把才、情、貌作為最重要的擇偶標准,對封建門第觀念給予有力沖擊。
藝術特徵:一是三段式的公式化結構。二是才貌雙全的概念化形象。三是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四是「花嬌月媚」的美學風貌。
影響:才子佳人小說在中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一是其作為一個獨特類型,自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認識價值,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影響著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二是它對才、情、美的禮贊,對曹雪芹的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思考題:
才子佳人小說的「才子」和「佳人」形象有何特點
如何評價才子佳人小說的敘事模式

㈡ 你讀過的古代小說、戲曲等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

我覺得這類小說和戲曲還真的不太多,因為在古代經商的人也很少,而把他們寫進小說或是戲曲的也不多了,我知道的像《威尼斯商人》、《紅樓夢》等吧。在當時商人是沒有社會地位,沒有話語權,自然也當不了文學作品的主角。

要說把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應該有不少呢,像《喬家大院》、《大宅門》、《走西口》 、《一代大商孟洛川》、《望族》、《大染坊》等,這些電視劇可以說是描寫商人最好的電視劇,寫了他們怎麼經商,以及他們的生活等等,我還是更喜歡看電視劇,小說、戲曲里反應商人的太少了。

㈢ 電大古代小說戲曲專題復習題牡丹亭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

(1)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通過夢幻和鬼魂的形式,表現理想與現實之 間的矛盾。
(2)以寫詩的手法寫戲,善於用抒情詩描寫人物內心情感。
(3)人物性格鮮明突出。
(4)曲詞優美,婉轉精麗而又潑辣動盪。

㈣ 電大本科古代小說戲曲專題王實普雜劇西廂記中的鶯瑩形象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西廂記》和《西廂記諸宮調》相比,在思想上更趨深刻。它正面提出了「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

首先,《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作為相國小姐的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他們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過聯吟、寺警、聽琴、賴婚、逼試等一系列事件,他們的感情內容也隨之更加豐富,這里佔主導的正是一種真摯的心靈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於功名利祿之上。張生為鶯鶯而「滯留蒲東」,不去趕考;為了愛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直至被迫進京應試,得中之後,他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鶯鶯在長亭送別時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並不看重功名,認為「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即使張生高中的消息傳來,她也不以為喜而反添癥候。《西廂記》雖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

《西廂記》最突出的成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了《鶯鶯傳》的主題思想和鶯鶯的悲劇結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愛情上堅貞不渝,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並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美滿結果的一對青年。這一改動,使劇本反封建傾向更鮮明,突出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主題思想。在藝術上,劇本通過錯綜復雜的戲劇沖突,來完成鶯鶯、張珙、紅娘等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徵生動鮮明,加強了作品的戲劇性。

㈤ 中國古代小說戲曲專題:筒析《牡丹亭》的文化意義


湯顯祖的《牡丹亭》「因情成夢,因夢成戲」,「奇氣鬱勃,博辯縱橫」,其中的獨特人生感受是常人難以體會的。他自己說:「玉茗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時人也說,「由於作者早歲以詩文鳴於時,又是一位屬於泰州學派的思想家,喜歡議論時政,所以人們對待他的劇作往往不肯『就戲論戲』,總認為戲劇形象中藏著許多機鋒,尋味不盡」(《昆劇演出史稿》陸萼庭著趙景深校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59頁)。怎樣認識昆劇《牡丹亭》的文化意義?我想,首先是要看戲、看劇本,但是讀一下英文譯本,看看外國人的說法,也許會有所啟發。再說,因為人類學的描述方法是接近於文學的,因此人類學家就可以象文學批評家一樣,「解讀」劇本。「人類學者的工作就是選擇一項引起他注意的文化事業,然後以詳盡的描述去充實它並賦於說明性,以便告訴他的讀者理解他所描述的文化的意義」(《作為文化批評的人類學-一個人文學科的實驗時代》(馬爾庫斯費徹爾著三聯書店1998年52頁)。
莎翁和湯顯祖屬於同一時代,兩人都是1616年逝世的。《牡丹亭》的譯者白也(CyrilBirch)說,湯顯祖的「題詞」寫於1598年,和地球另一面莎士比亞寫《羅蜜歐與朱麗葉》近於同時。更為相似的是湯顯祖的《牡丹亭》應了西人的一句諺語,說不盡的莎士比亞。這兩位大戲劇家不僅活在同一歷史時期,而且思想也是相通的。至今,不僅中國人說不盡,外國人也說不盡。「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Without visiting this garden,how could Iever have realized this splend or of spring!)這也可以是一種暗隱:不能理解古典昆劇藝術,是沒有文化的表現。美國波士頓Cheng&Tsui出版公司自稱「驕傲」地出版了全本55出的《牡丹亭》(英文ThePeonyPavilion或拼音MudanTing),並且被評為美國1981年的傑出學術著作。譯者用的是徐朔方、楊笑梅的《牡丹亭》校注本。書封面的介紹寫得簡明扼要,「產生於16世紀晚期的明王朝的這本古典戲劇故事,說的是杜麗娘夢到了一個理想的愛人;但沒有希望再遇到他,於是不平靜地死去。她好象死了,如鬼一樣不斷地尋找她的夢中的愛人,直到這個愛人最後發現了她自畫象;這個愛人也夢到了她,愛使她神奇地活了過來」。
譯者的「前言」首先引用了湯顯祖的「題詞」:「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漠中求得其所夢者者而生」。湯顯祖知道這種「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世人是不相信的,「形骸之論也」。所以他辯解說,故事是有本源的,而且「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這是強詞奪理,但因為我們讀了書,看了昆劇《牡丹亭》後,深深地感動而原諒他了。在湯顯祖來說,「情」是偉大的,它來自內心,不可抑制,是對冷冰冰的封建理性的勝利。
的確,湯氏的官場情盡,借《牡丹亭》的男女之情表現個性解放之情,自由之情,「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杜麗娘不僅是少女的懷春,而且暗喻著個性解放的自由思想:「至情」可以「還魂」。「作家感到人民的痛苦,青年的受壓,以及知識分子的才能無所用,這種時代和社會的苦悶和渴望出路的希冀凝聚有作家的筆端,折射在杜麗娘的性格之中」(《昆劇藝術》創刊號64頁)。明人王思任說,「情不可以論死,死不足以盡情,百千情事,一死而止,則情莫深於阿麗者矣」。嵇康在《釋私論》中說,「越名教而任自然」,人的自然本性與封建倫理道德觀念之間有著深刻的矛盾。《游園》、《尋夢》二場,集中地表達了崇尚自然的思想,「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自然」是畫龍點睛之句。古人寄情於戲劇,以美女來寄託自已的政治理想,這是自屈原《離騷》以來的傳統,「美人香草,皆忠臣孝子之寓言」。這需要不斷地領悟和反思。連偉大的毛澤東都說,讀了幾次《離騷》,又有新的體會。吳梅說,《牡丹亭》「在生死之際」,前五折「由生之而死」,後五折「自死而之生」(《吳梅戲曲論文集》王衛民編中國戲劇出版社1983年156頁)。杜麗娘死了再生,確實是此戲的中心,是作者希望的理想不滅。封建主義可以死灰復燃,民主主義為什麼不能如杜麗娘一樣「月落重生燈再紅」呢?
譯者又說,在湯顯祖時代,南戲到達了它普及的高峰。它的特點是青年男女之戀,遇到阻力,但最後是大團圓。杜麗娘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值得崇拜的女英雄之一。戲有一種閑散的優雅的味道。在優美的氣氛中,用詩一樣的語言,分析了戲中生死間主要的各種角色,作出了「深刻的哲學論斷」。又說,在充滿陽光的星期天的草地上,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大學生讀此書,也可以做一個好夢。而且,青春少女杜麗娘,有著一般性的特點。潘光旦老先生說,「尋常在結婚以前守身如玉的青年容易做白日夢」。他以古書為證:「有二八佳人,端立於上,......艷麗無匹,徐乃作回風之舞,如履平地,婉轉裊娜,百媚橫生,兩袖惹雲,不粘不脫」(性心理學靄理士原著潘光旦譯注生活讀書新知出版社1988年172頁)又有宋代一女,年十七卒,「每當疏雨垂簾,落英飄砌,對鏡自語,泣下沾襟。疾且篤,強索筆自簪花小影,旋視良久,一慟而絕」(同上179頁)。明代杭州有女伶名商小玲,以色藝稱,善演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後因片面相思,鬱郁成病,終死在紅氍毹上。這些古書上的描寫,和杜麗娘何其相似乃爾。李漁的朋友蘇州人尤侗作《鈞天樂》。此劇嘻笑怒罵,攻擊科場黑暗。又與《牡丹亭》相通,主人翁「為情而死,死可以復生」。近代何其芳《畫夢錄》中也寫過一個農家十六歲小女的早夭。「現在我夢里是一片荒林,木葉盡脫。或是在巫峽旅途間,暗色的天,暗色的水,不知往何處去。醒來,一城暮色恰像我夢里的天地」(《畫夢人生》何其芳美文何乃光編花城出版社1992年1頁)。


譯者的另一本精心之作是《中國人的舞台-明代精英戲劇》(《》)一書。它的主題是介紹明朝精英和舞台的關系。他曾在倫敦大學的亞非學院學習和教授中文。這個學院,我是去過的,裡面的中文圖書館據說是英國之最,裡面的外國留學生特別多,黑人很多,牆上還掛了大幅的中國傳統山水畫,只是我在學院的食堂里吃過的一頓洋飯倒不敢恭維了。
只是無巧不成書,白也教授此書開頭有一段與我的一次看戲的現場覺特別相似。這位美國老專家說,昆劇產生於17世紀轉折期,這是中國戲劇的黃金時代。設想「四百年前,一些外國人訪問了大運河邊的蘇州古城」,「其中一些人被邀請參加中國人私人住宅的社交活動」;「今天是我們的朋友江蘇省總督的生日,我們和一個小群體一起慶賀。總督的衙門比通常安靜」,「在寬敞的住宅里有大型的活動」。他還說,這是一個春天的日子,牡丹花也開了,竹林里的路也掃干凈了;廚房裡准備了太湖的魚;在新建的大廳里有些冷;看戲的廳堂十分高大,裝飾精美。最主要的是有戲,家班和樂隊已經在台側等候了,點的戲是「輕松的喜劇,對話充滿智能,唱腔如詩如畫」。白也老先生介紹的背景和我們今天看戲的背景何其相似,博物館古戲台就是在昔日的總督(實際上是巡撫)府內,後面是拙政園。
台上王芳扮演的杜麗娘正唱著: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台上基本上是一人一桌一椅一燈。但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中,卻把觀眾帶進了藝術境界之中。這折由「傳」字輩和張繼青老師等教的《牡丹亭》,「幽深艷異之致,為古今諸曲所不能到」,可以說是我國傳統戲曲中藝術表現手法的典範。如果演員缺乏足夠的功力,是決不能勝任演出的。台下,觀眾沉浸於崑曲的美之中,唯恐曲終人去。崑曲是最能表現中國傳統抒情的一種藝術,它把歌、舞、詩、戲合成那樣精緻的一種形式。西方一些歌劇似是有歌無舞,一味地唱,遺憾的是近來炒得很紅的京劇《中國貴妃》倒有些象外國歌劇了。崑曲卻能以最簡單樸素的舞台,表現出最優美的情感。在現代全球商業文化一統天下的情況下,蘇州還是有這樣傳統文化的精品,實在是蘇州人的驕傲。現在要繼續保持這個地位,就得一代一代傳下去。
案頭本子再好,劇本再縮編,如果沒有舞台的發揮,影響是不會這樣大的。傳統的幾百年留下的演出手法,是世世代代的老一輩演員傳下來的,是非常珍貴的。的確,不少傳統摺子戲經過數百年來的創造性勞動,演員的不斷加工處理,演員的表演經驗使之顯得更加光彩動人。如蘇州清代集秀班是「蘇班之最著者,其人皆梨園父老,不事艷冶,而聲律之細,體狀之工,令人神移目往,如同古會。非第一流不能入此」。清代金德輝擅演閨門旦(昆班叫五旦),《尋夢》是其代表性演出。他的演出,「冷淡處別饒一種哀艷」。令人想起古人的詩:「氍毹祗隔紗屏綠,茗爐相對人如玉」,「當筵喚起老臨川,玉茗堂中夜深魄」(《鴛湖主人出家姬演〈牡丹亭〉歌》,《明詩紀事》辛卷二十二)。這是多麼動人呵!
蘇州昆劇《牡丹亭》是到文革以後,重振旗鼓的。這時人們才重新承認了昆劇的崇高地位。這是當時張繼青演出的意義。長期以來,昆劇沒有這樣的地位了。張繼青的這段歌舞:「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十分精彩,據說是超過「傳」字輩,也超過梅蘭芳(僅就此而言:在59年代的記錄片上,作為老年男性的梅再演花旦,自然是不及青年女子美麗了)。張繼青中年時表演也不凡。雖然,台下是一個普通的婦女樣,但台上可以表現出一個年輕的小姑娘,仍「喉若雛鶯靜女」。正如古人所說,「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長,延至數息」,運氣自如。她並以寧靜的舞姿表現憂郁的心情,有時略開笑顏,搖扇舞袖,與飛燕啼鶯共游園。傳統的《牡丹亭》就是這樣朴質無華,「本色清言、尋常茶飯、絕俗離世」。


在忠王府古戲台的演出方式,一如舊制,包括出將入相、檢場等,燈光也用的是大白光,突出的是演員的表演。朱家溍老人尤其欣賞這出戲的伴奏方式,僅用南弦(即三弦)和月琴。他說:「何必非要加大提琴、大貝司呢?崑曲,就是要聽她清雅的風味,配樂如果搞得太濃艷,有時會破壞古典的韻致和意境」;「並不是外國有的樂器,都可以搬進昆劇里來的,關於這一點,我們的前輩早就注意到了。那麼多的中外樂器,為什麼都沒『引進』崑曲呢」?朱先生強調說:「古人不是傻子。他們知道崑曲應以怎樣的風貌示人。其實,崑曲的配樂經過好幾代人的磨洗,已經找到了和諧的結合方式,如一般用兩根笛子和三弦、月琴,生旦戲加笙,凈丑戲加嗩吶等」。
外國人也來「游園」了,現在有不同版本的全本《牡丹亭》演出,這是全世界的熱潮。一是由美國華裔導演陳士爭執導的全本55出《牡丹亭》,我在網上,看到了陳士爭執導的全本55出《牡丹亭》廣告。後來,還看到了全本的錄象。另一是上海昆劇團自排的《牡丹亭》。香港學者古兆申,也有意新編《牡丹亭》。他說,我的原則只有兩條:第一、改編本必須充分發揮原著的題旨;第二,必須保留昆劇舞台藝術的優點和特色。我想,再下去,也許要有一種新的改編,可參考西方大片英國《莎翁情史》,將莎士比亞的事跡與《羅蜜歐和朱麗葉》的情節穿插在一起,但這種創作方法在清代蔣士銓的《臨川夢》一劇中早有表現,湯顯祖和杜麗娘都在舞台上出現。蘇州仍需要一個比較全的本子。顧篤璜整理過《牡丹亭》一個本子,已經試演過。現在還有他人,加工演出。劇本縮編是一項本事。蘇州作為發源地,在堅持傳統特色上應當做得更好些。

㈥ 電大本科古代小說戲曲專題試題開卷所謂南戲四大聲腔指的是什麼

南戲四大聲腔是指中國明代形成的四種漢族戲曲聲腔。分別為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浙江)、崑山腔(江蘇)、弋陽腔(江西)的合稱南戲四大聲腔。漢族戲曲聲腔的發展源遠流長,海鹽腔貫南戲四大聲腔之首。

㈦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專科課程有哪些

雖然是都是電大 但是每個地區的授課專業不一樣

有的地區 專科沒有漢語言專業

如果有的話 應該是以下課程

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指南
計算機應用基礎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
英語1
英語2
現代漢語專題

中國當代文學專題
古代漢語專題
中國現代文學專題

言語交際
文論專題
外國文學專題
中文學科論文寫作
古代詩歌散文專題
古代小說戲曲專題

語言學概論

通識課
國學經典選讀
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

專業拓展課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精讀
畢業論文

閱讀全文

與電大古代小說戲曲專題南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幻情小說大全 瀏覽:119
女主強大學院穿越小說 瀏覽:516
弗里蒂克布朗寫的小說續寫的題目 瀏覽:747
女主是妲己的軍旅小說 瀏覽:652
餓都市異能小說完結 瀏覽:52
女養男重生文現代小說 瀏覽:343
第二封情書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161
男作者寫的女主小說 瀏覽:791
修建古代城市的小說 瀏覽:631
重生庶女類型小說排行榜 瀏覽:178
碧血劍金庸小說txt 瀏覽:732
父愛成癮霍水兒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210
超好看後宮都市小說 瀏覽:653
主人公叫張顯風的小說 瀏覽:752
都市男修真的小說推薦 瀏覽:410
美女絲襪合集小說全集 瀏覽:356
女主人公叫蘇林的小說 瀏覽:540
主角開始就是皇帝的完結小說 瀏覽:580
小說主角境界突破 瀏覽:912
武俠小說龍乘風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