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寫古代小說的專用名詞
古代有十二個時辰:
子;zǐ (晚上 11 時正至凌晨 1 時正)
丑:chou (凌晨 1 時正至凌晨 3 時正)
寅:yin (凌晨 3 時正至早上 5 時正)
卯:mao (早上 5 時正至早上 7 時正 )
辰: chen (早上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
巳:si (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午:wu (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中午12點就是午時了)
未:wei ( 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 )
申:shen ( 下午 3 時正至下午 5 時正)
酉:you (下午 5 時正至晚上 7 時正)
戌:xu (晚上 7 時正至晚上 9 時正 )
亥:hai (晚上 9 時正至晚上 11 時正)
一盞茶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相當於10分鍾,一是相當於14.4分鍾
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又有四種說法:
(1)指「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
(2)與(1)排列相同,唯後三件變為:代、抉、弓矢。
(3)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鏜、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
(4)指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便於記憶的方法: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鎲棍槊棒 鞭鐧錘抓 拐子流星)
『貳』 寫穿越小說必須了解的古代名詞都有哪些
兵器名稱,穴位,服飾,門派,武功套路,葯物,詩詞音律,官階,嬪妃制度,時辰
『叄』 很納悶小說中的很多名詞如「雕花琉璃盞」「金步搖」……這些名詞作者們是從哪裡知道的呢
這個這個,接近於是常識了。
金步搖就是古代女子簪發的一種簪子,走路的時候會隨著步子搖動。。。
和樓上說的一樣,多看書,比如鏡花緣啊,紅樓夢啊,等等,這些書看了你還不知道,我就服了。
『肆』 古代文學名詞解釋都有哪些
1.舉例談談《詩經》的思想內容。
《詩經》的主要內容(參考要點):《詩經》思想內容廣闊,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社會生活,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表現戀愛、婚姻題材的婚戀詩。這類詩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同時也是全書中寫得最為精彩的部分。或寫男女子相愛時的和諧歡樂,失戀時的痛苦憂傷,贊揚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和勇敢追求,如《關雎》、《靜女》、《蒹葭》、《柏舟》等。或寫愛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現女性在當時社會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遺棄的痛苦,如《日月》、《谷風》、《將仲子》、《氓》等。
(2)描寫農業生產的農事詩。這類詩也很多,有的贊頌農業成就,誇耀田土廣大、農夫眾多、收獲豐盛,如《周頌》中的《臣工》、《隱嘻》、《載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寫歡快的勞動場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寫勞動生活的繁忙,如《豳風?七月》等。
(3)關於戰爭和徭役的征役詩。這類詩主要表現戰爭和徭役給民眾帶來了沉重災難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婦口吻言之,寫來都感情真摯,聲調凄楚,情節悲慘,如《東山》、《東方未明》、《何草不黃》、《君子於役》等。也有少數表現愛國思想的作品,如《秦風?無衣》、《鄘風?載馳》、《小雅?採薇》等。
(4)頌歌。這類詩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樂官之手,在三《頌》中保存最多,《雅》詩中也有不少。有的頌帝王歌天命,為周王統治的合理性尋求神學依據,如《維天之命》、《文王》;有的頌戰功揚王威,如《殷武》、《江漢》;有的頌宴飲贊嘉賓,如《鹿鳴》、《南有嘉魚》等。
(5)反映社會矛盾、揭露批判現實的怨刺詩。這類詩主要存於《雅》詩和《國風》中,帶有亂世的鮮明印記。「二雅」中的怨刺詩多為公卿列士的諷諭勸戒之作,的借古諷今,如《盪》、《正月》。更多的是針砭時弊,指斥昏君,如《民勞》、《板》、《盪》。還有一些以斥責奸佞為主題,如《巷伯》、《正月》等。《國風》中的怨刺詩多出自民間,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層民眾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其內容更深廣,怨憤更強烈,諷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碩鼠》、《伐檀》、《新台》、《南山》、《黃鳥》。
(6)周民族的史詩。《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以粗線條較完整地勾畫出周族發祥、創業、建國、興盛的光輝歷史。遠古傳世的史詩極少,此組詩顯得格外珍貴。
2.舉例說明《左傳》的文學成就。
(1)首先體現在善於敘事上。其敘述復雜歷史事件,真實生動,委婉周詳,頭緒清楚,注意伏線,照應,重點突出。其敘事方法,也多種多樣,有正敘、順敘、倒敘、補敘等二十餘種,奇正變化,神妙難測。如僖公二十三年,寫重耳出亡。其敘事最突出的是寫戰爭,作者不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而總是圍繞某一主題,側重寫戰爭的背景、戰前准備、雙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對比、將帥士兵的活動、戰略戰術的運用、勝負的原因等與人謀有關的情節來描寫,從而使文章矛盾錯綜復雜,情節跌宕起伏,張弛有致,環環相扣,結構謹嚴,層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崤之戰」、「城濮之戰」、「邲之戰」、「長勺之戰」等大抵如此。
(2)是《左傳》的寫人藝術。《左傳》所寫人物眾多,既有王侯將相,也有商賈、倡優、役人、盜賊、俠勇等,范圍較《尚書》、《春秋》遠遠擴大。對同一類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們的鮮明個性。如子產和晏嬰同是開明的政治家,子產果敢明斷,晏嬰幽默機警。對同一個人,有時注意到其前後性格的發展變化,如晉公子重耳由貪圖享受、胸無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變化。在刻劃人物方面,作者也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方法。或在矛盾沖突中揭示人物心理與性格特徵,或通過補敘情節表現人物性格,或以對比設法刻劃人物,或以細節描寫深化人物性格。最常見的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性格,如「曹劌論戰」中對曹劌政治遠見和足智沉著性格的刻劃。再次,《左傳》的語言,簡煉而豐潤,含蓄而暢達,曲折盡情,極富表現力。無論敘述語言還是人物語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語言中的外交辭令,許多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對齊侯、展喜犒秦師、燭之武退秦師、王孫滿論鼎、呂相絕秦等,或委曲婉轉、陳述利害,或辭令激切、語挾風霜,均用辭雅正,曲盡人情,各得其妙。
『伍』 求一些古風專有名詞和解釋,例如紅酥手,寫歌詞和小說要用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qiú)蠐(qí)①,齒如瓠(hù)犀(xī)②;螓首蛾眉③。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①蝤蠐(qiú)(qí):天牛的幼蟲,身長而白。
②瓠(hù)犀:瓠瓜子。
③螓:蟲名,似蟬而小,前額寬而方正。
蛾:蟬蛾,觸須細長而彎曲。
這一句的解釋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
柳葉吊梢眉[liǔ yè diào shāo méi] 形容眉梢斜飛入鬢的樣子
『陸』 請解釋幾個古代文學名詞1
詩庄詞媚曲諧。」庄者,庄嚴也;媚者,婉媚也;諧者,詼諧(幽默)也。這是說詩、詞、曲有著不同的風格。大體而言,確實如此。因為詩多用於應制,而應制,則非庄不可;詞,多寫閨中韻事,而閨中韻事,則適於媚;曲,更接近民歌,宜於用詼諧的手法來表現。但詩、詞、曲皆各有多種功能,風格自然並非僅為一種。詩,可庄,可媚,亦可諧。
詩作為言志之作,主要表現作者對社會、時代、人生等重大事件的看法,其功用在於教化,一般比較莊重嚴肅;詞作為詠情之作,主要表現作者個人生活上尤其是男女戀情的事件和感受,其功用在於娛樂,一般比較嫵媚柔婉,這就是所謂的詩庄詞媚.最早提出這一詞的是明代學者李東琪。
詩窮而後工」(陳琳藩)
歐陽修在《梅聖俞詩集序》中說:「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於是人們總以為只有窮困潦倒的人才能寫出好詩來;換句話說,不是窮人就不是好詩人。連嶽麓書社出版的《古文觀止》也把這句話解釋為:「詩人愈是窮困,寫出來的詩愈是技巧高明。既然這樣,那麼就不是詩能夠使人窮困,原來是詩人窮困了,然後才能寫出技巧高明的詩。」
如果說,詩人一定要窮困之後才有好詩;那麼我想:許多有志於詩歌的人,都不願入詩歌之門,絕大多數的朋友還是會注重兩個文明同步發展。其實「詩窮而後工」,這個觀點本身沒錯,只不過要把「窮」字解釋為「窮困」就不大好了。
《辭源》中,對於「窮」字的解釋有六種:一曰終極,二曰止、盡,三曰困厄,四曰貧苦,五曰尋根究源,六曰古國名。;3f
歐陽修理工這篇序中,總共用了7個「窮」字。在我看來,沒有一個可以解釋為「窮困」。梅聖俞「少以蔭補為吏」,當了官還會貧困么——即使不是十公充盈,但畢竟不至於貧困。梅聖俞的「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是因其豐才吝遇,當不上更大官。而「內有憂思感憤」,使其心志受累到極點,而「見蟲魚草木、風雲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則「其興於怨刺」,「而這窮者之詩」,「寫人情之難言」——這就是好詩了。
「蓋愈窮則愈工」,是依據梅聖俞為例而提出來的,既然梅聖俞並不窮困,那麼這個「窮」字就不能再當成「窮困」。我想:把這個「窮」字理解成為「止、盡」,再加上一層「尋根究源」,較為接近於歐陽修的本意。則容易理解得通。如《周易》中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說:「因窮研物理,追求理智,而有學術境界。」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了,但無論怎麼說,這個「窮」字一定不能解釋「貧困」。
上面已談了3個「窮」字,而歐陽修文中還有另外4個。「詩人少達而多窮」和「多出古窮人之辭也」,這2個「窮」字與「窮其心志」的「窮」同一種理解,文學作品強調人性價值,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寫出好作品,古今同是一理。「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這2個「窮」是尋根究源之解。這樣理解,全篇貫通起來,就能夠意思完整。
學詩的人多半是感情豐富,很多人在說及「詩窮而後工」,便顧影自憐,因為自己目前生活水平有限,與梅聖俞相比,錯誤的以為就是該窮困才是詩人,這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不妨把這句話易成「詩富而後工」,同樣這個「富」字不能理解為金錢財富,而是「學富五車」的富。當然要達到學富五車沒在相當經濟基礎是辦不到的,沒有人民幣前提試問,有幾人能安心的讀書。但也不是說有了錢,就有了知識、能寫出好詩,還要有學習過程,還會遇上問題,讓人去尋根探源。這樣說「詩窮而後工」與「詩富而後工」是同一個道理。
香草美人
屈原在《離騷》里,以「香草」喻忠貞,以「美人」喻賢臣,以此自比品格和追求的高尚。
緣情綺靡
將「詩」「賦」明確分界。強調指出「緣情」是詩歌的本質特徵。所謂「緣情」,就是指詩歌必須深刻、細微而又生動的抒發情感。這種思想發展了傳統的「詩言志」的理論.
「不平則鳴」這個成語出於唐代文學家韓愈《送孟東野序》一文。此文開宗明義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不平則鳴」是什麼意思呢?《現代漢語詞典》說是「對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憤慨」。《辭海》在解釋「不平則鳴」時,先引用了韓愈的原話之後說:「後指遇到不平的事,發出不滿的呼聲。」《辭源》的解釋也大同小異。這些辭書所解釋的只能說是「不平則鳴」一詞的後起意義。在文學批評研究中,人們也往往以「不平則鳴」來闡釋詩人作家的不幸和痛苦生活遭遇對於創作的積極作用。並且把它與「發憤著書」「窮而後工」作為同一理論源流。這種闡釋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仍需略作辨析,以期比較全面准確地理解「不平則鳴」的原意。
筆補造化
筆墨可以彌補自然界的不足。形容筆墨的作用大,筆力高超。唐·李賀《高軒過》:「二十八宿羅胸中,元精耿耿貫當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不贊元戎贊丞相,~裨鹽梅。(宋·楊萬里《寄題周元吉湖北漕司志功堂》)
綺錯婉媚
以華麗的詞藻表現婉轉嫵媚的情意為其本色.
歷史上形容上官儀的詩:「綺錯婉媚」。 「上官體」的特點: 1.比較重視詩的形成。 2.追求聲辭之美。 3.具有雍容典雅的氣質。
『柒』 我國古代詩文中常用一些專有名詞代指人的年齡,如「而立」代指三十,「 」代指四十,「知天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望採納: 三十而立是《論語·為政》中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聖人,但後人往往把孔子的這些自我評語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