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韓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常用韓來指代朝鮮半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分裂為南北兩個半島,南半島叫韓國,北半島叫朝鮮。韓國和朝鮮的英文國名都是Korea,是高麗的音譯,而朝鮮的音譯是Joseon。朝鮮這個名稱沿襲了朝鮮半島最後一個王朝———朝鮮王朝,有500年歷史,“朝鮮”這個名稱有著很強的繼承性。韓國也就是大韓民國的國名來源於大韓帝國的國號。
大韓帝國被日本殖民時期,韓國流亡的愛國志士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反抗,於上世紀20—30年代,在中國上海等地開展抗日復國運動,建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因其民主救亡運動致力於建立民主共和國,因此稱為大韓民國。戰後日本投降,美軍和蘇軍分別在38度線南北接受日本投降,朝鮮半島自此被劃分為南北兩個部分。1948年,南北半島先後獨立建國,南方正式使用了大韓民國國名。
❷ 中國少了朝鮮半島真的很可惜。
哪有什麼辦法呢?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強盛時期確實很牛逼,後面政府腐敗別人要自理為王沒有辦法的
❸ 誰能詳細說一下朝鮮歷史中的「萁子建國」這一事件
通常大家都認為商人萁子去了古朝鮮,推翻當時政權,並建立傳播漢文化的政權.並習慣稱為\'萁子朝鮮\' ,還說什麼萁子帶去先進文明開花當地人民. 這個近似傳說的小節居然被中國的很多\'歷史學家\'記載和誇大,並作為中國人最早統治朝鮮半島的依據和萁子是朝鮮人祖先的\'事實\'開始流傳下來.
那麼我們看看萁子到底去了哪? 萁子幕到底在哪? 看看這個數千年大慌. 相信論壇的朋友是理智的.
曹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之亳城、塗山、楚丘是夏商周三代文明聖地,.........有商末三仁人之一的朝鮮王箕子墓,http://www.infobase.gov.cn/intro/fzlt/36.htm
淇縣(河南省鶴壁市)為國家、省歷史文化名城,素以名勝古跡著稱,商末,淇縣的淇園為中國較早的園林之一。還有....箕子廟、.....等歷史遺跡
http://www.hebi.gov.cn/gaikuang/qihou.htm
箕子,據《史記》、《漢書》等文獻記載,武王滅紂後,「去之朝鮮」,目前,韓國的一些姓氏就把箕子尊為祖先。這些箕子的後代有到故地祭祖的強烈願望,我們就可在淇縣建箕子廟供他們祭祖,這定能吸引不少的韓國遊客。據悉,一些韓國人就有在淇縣投資建廟的意向。
http://www.hnby.com.cn/20010202/document/41093.htm
通過以上中國網站遺址實地事實的報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萁子去朝鮮之說法的虛假和萁子朝鮮是建立在半島國家的說法完全是歷史騙局。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萁子朝鮮說』是古代中國『華夷論』的產品和唯中國開化論調的虛假歷史產物,是歷史帝國主義強加給朝鮮人民的\'虛假歷史\'.
因為年代久遠,朝鮮半島很多歷史資料沒有保留下來,很多歷史資料都需要從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查找和整理.遺憾的是居然這種虛假的殖民歷史能\'名正言順\'的\'堂而簧之\'的成為朝鮮歷史,並在李朝時登峰造極的事大主義分子慫恿下記載成\'正史\'並指定修建萁子墓和參拜虛假的萁子墓.太荒唐了.至少在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妻子時代,朝鮮的版圖是包括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大地盤國家.我們從下文可以得到進一步驗證.
關於萁子朝鮮的記述
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曰:「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文中提及北海,許多學者考證為現在的渤海,即當時古朝鮮為今渤海沿岸國家。
有關中韓兩國交往最早的文字記載是萁子適朝鮮的傳說,較早的可見於[周易-明夷]:「六五,萁子之明夷」。據考證明夷,即對古朝鮮最早的書寫形式。更多的記載見於西漢以後的史籍,如[尚書大傳-洪範],[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分別記述了有關殷貴族太師萁子「避地朝鮮」或受封於朝鮮,管理朝鮮的故事:「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萁子之囚,萁子不忍為周之*,去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尚書大傳-洪範)」。「武王既克*,訪問萁子,。。。。於是武王乃封萁子於朝鮮而不臣也(史記-宋微子世家)」。[史記]對萁子的史事記述簡略,並未述及萁子之朝鮮事,與[尚書大傳-洪範]及[漢書],[後漢書]有所不同。
另外韓國方面記載從成書年代較晚的[三國遺事]始,曰:「周虎(武)王繼位已卯,封萁子於朝鮮」。從此韓國歷來史書都延續這一說法。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高麗禮部啟奏:「求其墳塋立祠祭」,從而開始了高麗王廷對萁子的正式祭祀。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朝鮮朝世宗即位,又於萁子祠祭祀立碑({東史年表}第376頁)。
綜合全文我們不難看出所謂『萁子適朝鮮說』的空洞與虛假,很明顯萁子並沒有去朝鮮,他的活動范圍,應該在中國華北地區,因為當時的古朝鮮是瀕臨渤海。在沒有歷史根據的前提下所謂歷史編撰家們,別有用心的誇大和製造了萁子去朝鮮半島建國等荒謬的歷史書籍,以滿足中原王朝的虛榮心和對遼東朝鮮半島擴張的所謂合法依據。
xyz 2004-11-27 10:49 PM 게시일: #2
good Member
그룹 Members
(답)글: 290
精華主題數: 1
현금 380 元
저축 0 元
가입일: 07-09-04
회원번호 : 89
說的有一定道理.
안녕하세요 XYZ인사드립니다
steventsao 2004-12-04 09:24 PM 게시일: #3
Member
그룹 Members
(답)글: 59
精華主題數: 0
현금 42 元
저축 0 元
가입일: 16-11-04
회원번호 : 680
史記是信史。 閣下是在猜史。 我還是信史記
花郎 2004-12-04 10:17 PM 게시일: #4
good Member
그룹 admin
(답)글: 971
精華主題數: 3
현금 1810 元
저축 0 元
가입일: 02-09-04
회원번호 : 29
不僅僅是因為年代久遠。
高句麗和百濟兩國的國家藏書毀於胡唐軍隊(平壤被燒毀),高麗、朝鮮的書籍則不同程度被元寇,倭寇的入侵所毀壞或
ROBBEN_Jiang 2004-12-05 11:54 AM 게시일: #5
Member
그룹 Members
(답)글: 214
精華主題數: 0
현금 86 元
저축 0 元
가입일: 10-09-04
여기서: CHINA
회원번호 : 116
QUOTE(�郎 @ 2004-12-04 10:17 PM)
不僅僅是因為年代久遠。
高句麗和百濟兩國的國家藏書毀於胡唐軍隊(平壤被燒毀),高麗、朝鮮的書籍則不同程度被元寇,倭寇的入侵所毀壞或劫走。
呵呵,外國人不信中國的一些歷史,說沒有書文作證,中國也可以說是天災把書籍焚毀了
我還會在意同桌的小女生超線嗎?
不會
但是她拿著筆劃線的笑臉
一百年後
也無法忘記!..........
hanminjok 2004-12-05 01:39 PM 게시일: #6
good Member
그룹 Moderators
(답)글: 380
精華主題數: 11
현금 3142 元
저축 0 元
가입일: 27-11-04
회원번호 : 704
一直叫囂高句麗是中國歷史的孫進己在其著作『朝鮮族的源流』中也寫到:
中外史學家對萁子王朝鮮之說,頗有爭議,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朝鮮的多數學者否認「萁子東來說」,少數人則認為是歷史事實。韓國史學界有人認為萁子是存在的,並要求在「國史」中加以記述。有人則否認萁子朝鮮的存在,認為「華北文化」傳入朝鮮,「並不和哪個特定人物--萁子的東來相關聯」。中國史學界,有些認為萁子朝鮮說「未必完全可靠,可能是後人的牽強附會」。也有人認為此說是能夠成立的。但不論分歧如何,雙方都認為中國華北地區文化進入朝鮮半島是無可置疑的,即使不把它和萁子聯系起來,有一部漢族先人早在青銅時代及以前就遷居朝鮮半島也應當是事實。其二,即使主張萁子建古朝鮮者,也不否認朝鮮半島早有居民存在。這也是雙方一致公認的。
史記是信史。 閣下是在猜史。 我還是信史記
關於萁子朝鮮的記述
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曰:「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文中提及北海,許多學者考證為現在的渤海,即當時古朝鮮為今渤海沿岸國家。 *難道山海經不是正統地理志?
有關中韓兩國交往最早的文字記載是萁子適朝鮮的傳說,較早的可見於[周易-明夷]:「六五,萁子之明夷」。據考證明夷,即對古朝鮮最早的書寫形式。更多的記載見於西漢以後的史籍,如[尚書大傳-洪範],[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分別記述了有關殷貴族太師萁子「避地朝鮮」或受封於朝鮮,管理朝鮮的故事:「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萁子之囚,萁子不忍為周之*,去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尚書大傳-洪範)」。「武王既克*,訪問萁子,。。。。於是武王乃封萁子於朝鮮而不臣也(史記-宋微子世家)」。 [史記]對萁子的史事記述簡略,並未述及萁子之朝鮮事,與[尚書大傳-洪範]及[漢書],[後漢書]有所不同。 *知道[史記]為什麼不寫『萁子之朝鮮事』的事嗎?因為他也知道萁子根本沒去現在的朝鮮半島!
我們看看萁子到底去了哪? 萁子幕到底在哪?
曹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之亳城、塗山、楚丘是夏商周三代文明聖地,.........有商末三仁人之一的朝鮮王箕子墓, *古代山東省也是朝鮮地嗎?不是說去朝鮮了,墓還在萬里之遙的山東呢?難道是死了之後拉回來的?
http://www.infobase.gov.cn/intro/fzlt/36.htm
淇縣(河南省鶴壁市)為國家、省歷史文化名城,素以名勝古跡著稱,商末,淇縣的淇園為中國較早的園林之一。還有....箕子廟、.....等歷史遺跡,*如果去朝鮮當權了,應該在朝鮮供奉,為何還在中原的河南省呢?這些廟宇可都是真正的商代遺址!
http://www.hebi.gov.cn/gaikuang/qihou.htm
箕子,據《史記》、《漢書》等文獻記載,武王滅紂後,「去之朝鮮」,目前,韓國的一些姓氏就把箕子尊為祖先。這些箕子的後代有到故地祭祖的強烈願望,我們就可在淇縣建箕子廟供他們祭祖,這定能吸引不少的韓國遊客。據悉,一些韓國人就有在淇縣投資建廟的意向。 * 萁子的後人有可能在後來東渡朝鮮,成為朝鮮人。不過萁子本人始終沒有去現在的朝鮮半島是不爭的事實!
說「箕子之明夷」
王立
讀過《周易》的人都知道「明夷」是六十四卦之一,「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是一條爻辭,但兩千多年間沒有一個人正確地解釋「明夷」。到了現代,學者們根據考古和古文學資料,才弄清「明夷」原來是「朝鮮」。
古人不僅對「箕子」二字加以曲解,而且「明夷」也有五花八門的釋義,比如主明夷是一種鳥,明夷表示了解夷人,明夷如言明滅......「之」,動詞,去、往,卻被當作「箕子的狩獵區域」。翻開新出的講《易》著作,大都堅持上述明顯的錯誤說法,令人慨嘆:歷史終究不能與現實相結合。
箕子是紂王的親戚,一般說是哥哥,有的說是叔父。《尚書》、《史記》等詳載其言行,是一位賢人。他向紂王進諫而不被採納,於是「被發佯狂而為奴」,「隱而鼓琴以自悲」(《史記.宋微子世家》)。《三國志.魏志.東夷傳》說「箕子既適朝鮮」,《尚書大傳》說箕子「走之朝鮮」,與「箕子之明夷」一致。箕子出走朝鮮,留下卜辭,采入《周易》,正說明這是一件重要事。武王克商,訪問箕子,傳世文獻《洪範》記錄他的理論。「武王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也」,但「其後箕子朝周」,並非沒有來往。
「明夷」怎麼會是朝鮮?甲骨文「朝」字構形與現代字形相似,兩個「十」合成草字頭,所以郭沫若釋為「萌」。因此,「明」為「朝」的簡寫。明夷即朝鮮。甲骨文、金文中表示「明亮」的「明」寫成日在上、月在下,而寫出作「明」的是「朝」字。《說文解字》:「日月為易,象陰陽也」。表示日月寫作左日右月、上日下月是相通的。有人認為易水流域很可能就是「明夷」的地望。燕國貨幣「明刀」的「明」與「易」均與「明夷」有關。
甲骨文中有「老箕侯」(箕字本來寫作上已下其,為列印方便改),就是說箕子為商朝的侯。在遼西發現的箕侯遺物,時間為商代末期,主人應為箕子。這說明箕子在商代就被封地遼西一帶,武王克商以後仍不其地封於朝鮮。在尖首刀上的銘文有「竹」、「箕」、「魚」等國名。竹即孤竹國,伯夷、叔齊為孤竹君二子,不肯當周朝臣民,活活餓死。後人認為事出儒家偽造,實際上孤竹國已得到證實,不必懷疑。箕與之並列,為國名無疑。朝鮮本來在中國,不在今天朝鮮半島。《山海經》關於朝鮮的兩條記載都是有力證據。
《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之[人}。」東海指黃海,北海指渤海。遼西才在渤海之隅,朝鮮半島與渤海不相鄰,而被黃海圍繞,天毒指印度,在此明顯失當,可能是誤寫或別的國家。
《海內北經》:「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張博泉先生認為這樣斷句不妥,當作「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不是正文,後人所增,應刪。列陽即梁水,現在叫太子河。朝鮮地域北達今吉林省境內,在長白山以南是事實。漢、晉以當時的情況註解朝鮮地望,與箕子朝鮮在遼西的史實不符。朝鮮正史、辭書都提到「箕子朝鮮」,其實這是中國的事。
張華《博物志》:「箕子居朝鮮,其後燕伐之,朝鮮亡,入海為鮮國師。」這段記載清楚地表明了朝鮮的變遷。箕子朝鮮滅亡的原因是「燕伐之」。《史記.朝鮮列傳》:「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築障塞,秦滅燕,屬遼東外微。」北奪取朝鮮,朝鮮侯逃到朝鮮半島,才有「入海」之說。箕子後人去朝鮮半島是在戰國時代,而不是公元前11世紀。朝鮮半島與中國有關的文物集中出現恰在戰國時代。如果箕子在商末周初去朝鮮,必然會留下豐富的文字證據,事實上沒有。近人以為「鮮」字是日本人蔑稱,據《博物志》知道「鮮」自很早為國名,與「朝」、「韓」同為古老的稱號。
朝鮮本來在中國,後來遷往朝鮮半島。這說明,「明夷」這個封名取處「朝鮮」這一國名。因為爻辭記載箕子決定去朝鮮的整個經過,不能割裂開來分析。孔子對明夷封的解釋已經脫離「箕子去朝鮮」這個史實,義理之學不失為一套完整的理論,其根基卻是不牢的。
❹ 為什麼美國韓國那邊很少拍武俠電視劇
個人認為是歷史文化的不同。
西方民主和共和制度產生的源頭古希臘羅馬,由於它的地理和經濟方式,早早地打破了家庭的合作方式,商業繁榮的結果,是講究平等、契約、共贏。
中國則至今為止,可以說一直處在以家庭合作為社會合作核心的階段。在西方,社會公共福利制度相對發達,人有了麻煩,首先想到的是求助於法律、社會和政府、非政府組織的幫助。而中國人有了麻煩,第一個想到的往往還是家庭成員及所有親屬。
中國的家庭觀念是很強的,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兄弟姐妹之間,會相當照顧。但他們對家庭成員以外的不相乾的人的利益,卻可以隨意侵犯,幾乎沒有所謂的「社會公德心」。而西方人,在我們看來,他們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反倒是可能相當「自私」的。子女大學學費父母可以不管,父母老了,子女也可以不管,更不用說其他三姑六姨,完全沒有任何經濟上或精神上等等的照顧義務;然而,他們在外面的公共場合,對陌生人,卻可能彬彬有禮,路不拾遺,喜愛捐贈。(中國人在國外,對慈善事業的漠視是相當有名的,是出名的自私,但他們對親屬的幫助,卻可能不遺餘力。)
所以中國人很多時候就「重義」,三國的關羽的人為神話,後來各個朝代也以「忠義」來鞏固自己的統治,(避免下邊的百姓起來造反,忠於朝廷),如此下來,百姓也就有很深的「忠義」觀念。於是就有金庸、古龍的江湖世界。
美國韓國的歷史就沒中國這么復雜......但說到技術!美國好萊塢的水準,中國就沒那麼牛13了。
❺ 古代朝鮮半島的3個國家叫做什麼
1.新羅 2.百濟 3高句麗
商朝末期,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見不合,帶領5000餘人出走,成為了繼微子啟後的一大反對派勢力,其勢力范圍在現在的長白山一帶。武王伐紂成功後,曾經去尋找箕子,後來在武王勸說下,箕子同意歸附周王室。諸侯分封時,箕子被封為諸侯,其封國就在現在的朝鮮境內,向西與燕國接壤。史書上把它叫做「箕氏朝鮮」。此後的八百年裡,箕氏朝鮮一直是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的。
秦末漢初,一支起義軍兵敗在燕人衛滿率領向東退卻,乘機滅掉了箕氏朝鮮,並重新建國,並以平攘為都城。史書上把它叫做「衛氏朝鮮」,其勢力范圍擴張到了現在的漢城一帶。在現在的無論朝鮮還是韓國的史學界,這兩個時期都被稱做是殖民時代。
漢武帝時,發兵滅掉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衛氏朝鮮遺民南遷,建立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史稱「三韓」時代(現在的韓國國名出處)。漢末,由於漢朝的解體,辰國也發生分裂,一分為三,是為新羅,百濟和高句麗,史稱三國時代。
唐高宗時,新羅在唐朝協助下,相繼滅掉百濟和高句麗,第一次統一了朝鮮半島,定都慶州,史稱新羅時代。
9世紀,農民起義,在朝鮮半島上相繼又建立了後百濟和高麗王朝,史稱後三國時代。926年,高麗統一朝鮮半島。此後,高麗相繼被契丹和女真人擊敗,成為了遼和金的屬國。1280年,高麗被元所滅,成為元的一個省。
1387年,作為蒙古勢力的附屬,高麗王派大將李成桂帥兵攻打明朝。李成桂拒絕出兵,發動兵變,1392年自立為王,定國號「朝鮮」,史稱李氏朝鮮(李姓也由此成為朝鮮和韓國一個大姓)。1591年,曰本入侵朝鮮,明出兵援助,擊敗曰軍。從此,朝鮮和明朝進入蜜月時期。
1618年,朝鮮出兵援助明朝同後金作戰,由此得罪了後金,1636年,清軍滅掉朝鮮,朝鮮成為了清朝的屬國。
清朝末年,曰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成為了朝鮮新的保護國。1897年,朝鮮皇帝高宗在俄羅斯支持下宣布獨立,脫離曰本控制,改國號為「韓國」,從此,朝鮮變成了韓國。
1905年,曰本重新取得對韓國的控制權,並於1910年正式吞並韓國,史稱「曰韓合並」。在此期間,曰本對韓國實行了殘酷的殖民統治,方方面面都全部曰化,包括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等(我們在韓劇中可以看出來,即便到了現在,韓國人的生活習慣和曰本都差不多,睡塌塌米、跪坐、極端的男權主義等等)。
1945年,曰本投降,朝鮮半島獲得光復。在美蘇支持下,以三八線為界成立了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權,南部仍以韓國為名,北部則以古代的朝鮮為名。1950年6月25曰,朝鮮向韓國開戰,朝鮮戰爭爆發。由於韓國軍隊瞬間崩潰,美軍介入,最終也導致了中國的介入。1953年7月23曰,雙方停戰,以三八線為界,由聯合國委派瑞士和瑞典駐軍設立軍事警備區,監督雙方的動向。從此,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由原來的統一國家人為的分成了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由於戰爭,許多家庭也四分五裂。朝鮮電影《金姬和銀姬》就是反映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金姬和銀姬是一對孿生姐妹,戰爭使得她們各居南北,數十年來不得相見。
1969年,韓國的經濟首次超過朝鮮,最終成為亞洲強國。
由於政治上的原因,中國一直不承認韓國的存在,在以前的書上都是以南朝鮮來稱呼韓國的。1992年,中韓建交,中國正式承認韓國。
多年以來,朝鮮和韓國這對難兄難弟一直在互相對掐,特別是1995年,由於朝鮮核危機,第二次朝鮮戰爭一觸激發,雙方在三八線附近集結數百萬軍隊,漢城宣布軍事戒嚴和燈火管制。後來在第三國的斡旋下得以和平解決。進入2000年,雙方的關系得到緩解,在經濟、文化上多有來往。2002年曰韓世界盃上,朝鮮第一次以國家名義派出拉拉隊前往韓國為韓國隊助威,那位青春美麗的朝鮮女領隊也出盡風頭,成為了萬眾注目的風景。在近幾年的數次國際性的體育賽事上,朝韓雙方都是以共同組隊的形式出場的,他們所打的旗號是半島旗。有一次在觀看乒乓球比賽時,還出現了有趣的畫面,當朝鮮隊員在場上比賽時,一隊韓國球員就在觀眾席上歡呼;而有韓國隊員比賽,則一定有朝鮮隊員在吶喊:「老鄉加油!」
真的希望他們能和好,最好是統一,不管統一後的是叫朝鮮還是韓國,都希望能穩定和平,這樣老百姓才能幸福。
❻ 金日成與中國淵源頗深,為什麼剛建國就廢除漢字
我們都知道朝鮮其實在建國之前,國家還是比較困難的,又因為政治體制的原因,受到了美國的威脅,雖然因為歷史原因,朝鮮和我國交流比較的密切,很多人都學習了漢字,因為二戰等因素,朝鮮遇到了很大的危機。這次的建國算是新的起點,所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金日成應該還是希望自己的國家有其獨特的特點的,有自己的文字。
雖說金日成和咱們國家的淵源其實是挺深的,和我國的領導人之間也一直有著友好的交流,但是這種淵源和其政治上的決策沒有直接的關系,是不能混為一談的,金日成在做出決定的時候,還是要結合自己國家的特點和文化的,作為一個領導人他不會讓自己的決定受到自己個人情緒的影響的,畢竟他的所有決定都會影響著整個國家的命運。
❼ 新羅、高麗、高句麗、朝鮮之間有什麼關系
1、朝鮮歷史上也有個「三國」時期,這三個國家分別就是高句麗、新羅、百濟。
2、918年,後高句麗的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3、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歸附明朝,他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並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後來的李氏朝鮮長期是中國王朝的一個羈縻國。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創建朝鮮王朝。為爭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參考了高麗古名「朝鮮」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寧」,遣使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國號。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而且「朝日鮮明」出處文雅,因此裁定朝鮮為新國名。
1948年9月9日,朝鮮勞動黨領導人金日成在朝鮮半島北半部建國時,採用了「朝鮮」這一國號,定國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為與大韓民國區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過去往往將自己的國家稱作「朝鮮」或「北朝鮮」,而將大韓民國稱為「南朝鮮」;而大韓民國通常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作「北韓」,將自己的國家稱作「南韓」或「韓國」。
中國大陸官方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中國大陸民間也常稱為「北朝鮮」,而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海外華人則習慣將之稱作「北韓」。
日本官方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作「北朝鮮」,而美國官方在把「North Korea」翻譯成漢字的時候則稱呼其為「北韓」。
❽ 求關於朝鮮半島古代歷史的書籍推薦
朝鮮的史書少,但大多都是中文的,比較重要的有
金富軾編《三國史記》,中國有出版,30元左右,網上有電子版,從傳說到高麗。
鄭麟趾《高麗史》,中國沒有出版,但可以買到復印本,150元左右。我的是北京大學藏本。
朝鮮社科院編《朝鮮通史》,4冊,網上80元左右。
❾ 朝鮮什麼時候建國,朝鮮半島在朝鮮建國前歸哪個國家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於1948年9月9日建立,領土面積122762平方公里,人口2515.5萬(2015年)。朝鮮民族/韓民族為單一民族,通用朝鮮語。
❿ 古代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分別是什麼
1.新羅 2.百濟 3高句麗
商朝末期,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見不合,帶領5000餘人出走,成為了繼微子啟後的一大反對派勢力,其勢力范圍在現在的長白山一帶。武王伐紂成功後,曾經去尋找箕子,後來在武王勸說下,箕子同意歸附周王室。諸侯分封時,箕子被封為諸侯,其封國就在現在的朝鮮境內,向西與燕國接壤。史書上把它叫做「箕氏朝鮮」。此後的八百年裡,箕氏朝鮮一直是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的。
秦末漢初,一支起義軍兵敗在燕人衛滿率領向東退卻,乘機滅掉了箕氏朝鮮,並重新建國,並以平攘為都城。史書上把它叫做「衛氏朝鮮」,其勢力范圍擴張到了現在的漢城一帶。在現在的無論朝鮮還是韓國的史學界,這兩個時期都被稱做是殖民時代。
漢武帝時,發兵滅掉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衛氏朝鮮遺民南遷,建立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史稱「三韓」時代(現在的韓國國名出處)。漢末,由於漢朝的解體,辰國也發生分裂,一分為三,是為新羅,百濟和高句麗,史稱三國時代。
唐高宗時,新羅在唐朝協助下,相繼滅掉百濟和高句麗,第一次統一了朝鮮半島,定都慶州,史稱新羅時代。
9世紀,農民起義,在朝鮮半島上相繼又建立了後百濟和高麗王朝,史稱後三國時代。926年,高麗統一朝鮮半島。此後,高麗相繼被契丹和女真人擊敗,成為了遼和金的屬國。1280年,高麗被元所滅,成為元的一個省。
1387年,作為蒙古勢力的附屬,高麗王派大將李成桂帥兵攻打明朝。李成桂拒絕出兵,發動兵變,1392年自立為王,定國號「朝鮮」,史稱李氏朝鮮(李姓也由此成為朝鮮和韓國一個大姓)。1591年,曰本入侵朝鮮,明出兵援助,擊敗曰軍。從此,朝鮮和明朝進入蜜月時期。
1618年,朝鮮出兵援助明朝同後金作戰,由此得罪了後金,1636年,清軍滅掉朝鮮,朝鮮成為了清朝的屬國。
清朝末年,曰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成為了朝鮮新的保護國。1897年,朝鮮皇帝高宗在俄羅斯支持下宣布獨立,脫離曰本控制,改國號為「韓國」,從此,朝鮮變成了韓國。
1905年,曰本重新取得對韓國的控制權,並於1910年正式吞並韓國,史稱「曰韓合並」。在此期間,曰本對韓國實行了殘酷的殖民統治,方方面面都全部曰化,包括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等(我們在韓劇中可以看出來,即便到了現在,韓國人的生活習慣和曰本都差不多,睡塌塌米、跪坐、極端的男權主義等等)。
1945年,曰本投降,朝鮮半島獲得光復。在美蘇支持下,以三八線為界成立了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權,南部仍以韓國為名,北部則以古代的朝鮮為名。1950年6月25曰,朝鮮向韓國開戰,朝鮮戰爭爆發。由於韓國軍隊瞬間崩潰,美軍介入,最終也導致了中國的介入。1953年7月23曰,雙方停戰,以三八線為界,由聯合國委派瑞士和瑞典駐軍設立軍事警備區,監督雙方的動向。從此,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由原來的統一國家人為的分成了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由於戰爭,許多家庭也四分五裂。朝鮮電影《金姬和銀姬》就是反映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金姬和銀姬是一對孿生姐妹,戰爭使得她們各居南北,數十年來不得相見。
1969年,韓國的經濟首次超過朝鮮,最終成為亞洲強國。
由於政治上的原因,中國一直不承認韓國的存在,在以前的書上都是以南朝鮮來稱呼韓國的。1992年,中韓建交,中國正式承認韓國。
多年以來,朝鮮和韓國這對難兄難弟一直在互相對掐,特別是1995年,由於朝鮮核危機,第二次朝鮮戰爭一觸激發,雙方在三八線附近集結數百萬軍隊,漢城宣布軍事戒嚴和燈火管制。後來在第三國的斡旋下得以和平解決。進入2000年,雙方的關系得到緩解,在經濟、文化上多有來往。2002年曰韓世界盃上,朝鮮第一次以國家名義派出拉拉隊前往韓國為韓國隊助威,那位青春美麗的朝鮮女領隊也出盡風頭,成為了萬眾注目的風景。在近幾年的數次國際性的體育賽事上,朝韓雙方都是以共同組隊的形式出場的,他們所打的旗號是半島旗。有一次在觀看乒乓球比賽時,還出現了有趣的畫面,當朝鮮隊員在場上比賽時,一隊韓國球員就在觀眾席上歡呼;而有韓國隊員比賽,則一定有朝鮮隊員在吶喊:「老鄉加油!」
真的希望他們能和好,最好是統一,不管統一後的是叫朝鮮還是韓國,都希望能穩定和平,這樣老百姓才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