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洗白隋煬帝的言情小說
眾所周知,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昏君與好色君王,尤其是登基為帝後鎮日沉迷女色,後宮中搜羅的美女環肥燕瘦各具特色,各種群芳爭奇斗艷,風流獵艷的韻事在正史野史乃至民間傳說里都是數不勝數,那麼楊廣究竟有哪些寵妃呢?
《隋書》《南史》等史書中明確記載楊廣喜歡過的女人至少有5個:蕭後、崔氏女、陳婤、宣華夫人、容華夫人。其中對蕭後是「寵敬」,對崔氏女是「愛幸」,對陳婤是「絕愛幸」,對姿貌無雙但早逝的宣華夫人更是「深悼之」。
當然,楊廣對蕭後的寵敬在很大程度是為了應付母親獨孤後的需要,以及出於對正妻這個身份的尊重。地球人都知道,獨孤後的悍妒之心簡直就是世間少有,不只不準自己的丈夫和別的女人生兒育女,朝中大臣寵愛自家小妾也要遭到她的讒毀,親生兒子寵愛小妾同樣要遭到她的詆毀。當楊廣還是晉王的時候,為了把親哥哥楊勇從太子之位上擠下來,自然要想著法子討好母親,於是表面上就裝作只寵正妻蕭妃一個,只和蕭妃生孩子,但背地裡照舊姬妾無數。
不過風流歸風流,楊廣沒忘了要打好掩護,府中的姬妾就算有了孩子也不養。所以盡管有個善妒的母親在一旁虎視眈眈,但演技影帝級別的楊廣還是很輕松地在母親面前表現出了一副乖巧兒子、忠貞丈夫的模樣,相比之下,寵愛小妾雲昭訓、庶子多多的楊勇就非常不得母親的歡心。
等太子之位一到手,悍妒的母親也死了,楊廣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對蕭妃大不如以往,而正值盛年的蕭妃也早在開皇6年生下南陽公主後就再也沒有生育過,楊廣的寵妃寵妾卻日漸增多。登基後更不用說,楊廣完全是撒開了歡地肆意挑選各種美女充實後宮,又重新設立了當初獨孤後撤掉的三夫人、九嬪等高品級的嬪妃,後宮中有名分的嬪妃就有120人,還有無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承衣刀人侍奉左右。至於被楊廣「寵敬」的蕭後,面對丈夫越來越荒唐的舉止想勸也不敢勸,只能咽下百般愁苦,做了一篇《述志賦》聊以自慰。
而成功坐上龍椅的楊廣,不僅對蕭後的寵愛變得淡薄了,對蕭後的弟弟、蕭後所生的嫡子們也越發不待見。
如蕭瑀作為蕭後的親弟弟,隋朝的國舅,卻經過幾次加封才得了個正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的散官,對比一下蘭陵公主的駙馬柳述,不過是因為娶了個公主,一下子就得到了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優厚待遇。國舅蕭瑀還經常被楊廣斥責疏遠,被貶為河池郡守的時候,甚至當天就被趕出了京城。
就連楊廣的嫡長子楊昭在長安受封太子時,楊廣連長安都不想回,只派了個使者前去冊封。後來楊昭無數次上表請求想要在父親身邊多留一段時間,楊廣都不肯答應。
楊昭死後,由於蕭嬪所出的趙王楊杲尚在襁褓過於年幼,蕭後所生的次子楊暕作為儲位的唯一人選,這才以嫡次子的身份得到父親的重視,楊廣不得不給他的齊王府安排了一些幕僚,但沒過多久,楊暕就因為打獵時的獵物比楊廣多而遭到楊廣的猜忌。楊廣唯恐楊暕會對自己不利,給他配備的人員都是又老又弱,後來宇文化及造反,楊廣聽到外面兵荒馬亂的聲音,竟然對蕭後說:「是不是楊暕那個不孝子要逼宮了?」
相比之下,楊廣的寵妃崔氏女雖然地位不及蕭後尊貴,但是她的家人卻因為她深得楊廣寵愛,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和蕭家人一樣的待遇。
崔氏女是崔君綽的女兒,因為受到廢太子楊勇的牽連,隋文帝親自下詔將崔君綽等人杖責一百,妻子兒女家產田宅全部充官,崔氏女也因此被沒入掖庭,從而得到了楊廣的寵愛。後來楊廣登基後又重新下了份詔書,說崔君綽、蕭嚴等人的罪行罪不及子嗣,免除了他們家人的懲罰,准許他們重新入仕。對此,《隋書》明確記載蕭嚴是因為中宮蕭後的原因,崔君綽則是因為女兒「入宮愛幸」——因為楊廣對崔氏女的寵愛,崔家才得到了這份殊榮。
不過在楊廣的後宮中,因為女兒姐妹受寵而給整個家族帶來了飛黃騰達的遠不止崔家一家,陳朝的那群宗室子弟們也是因為姐妹得寵,從而被楊廣愛屋及烏。
話說這些陳朝公主也是一群可憐人。陳朝滅亡後,陳宣帝和陳後主的女兒們統統作為戰利品被送往隋宮,由於公主數量眾多,隋文帝乾脆來了個陳女大派送:要麼是賞賜給功臣做妾,比如將陳宣帝的女兒一個賞給賀若弼,一個賞給楊素;要麼是直接沒入掖庭為宮婢,如果被皇帝臨幸了就成為後宮嬪妃,比如隋朝後宮中大名鼎鼎的宣華夫人就是陳宣帝之女寧遠公主,還有一個弘政夫人,也是陳宣帝之女臨川公主;剩餘的還分配到了各個皇子親王的府上,比如楊廣的一個小妾就是陳後主的第四女廣德公主,秦王楊俊的府中也有一個陳嬪,即陳後主第五女臨成公主。
楊廣對廣德公主寵不寵愛不得而知,但在一群陳朝公主中,楊廣最寵愛的有兩人:宣華夫人與陳婤。
宣華夫人是直接沒入掖庭充為宮婢的,《隋書》記載宣華夫人「性聰慧,姿貌無雙」,而在獨孤皇後的恐怖政策之下,整個後宮鮮少能有宮嬪被隋文帝臨幸,「唯陳氏有寵」。不過這還不是最厲害的,更厲害的是宣華夫人不僅傾倒了做父親的隋文帝,還迷住了做兒子的楊廣,所以父親一死,楊廣迫不及待地當晚就臨幸了宣華夫人,甚至還特意給了她好幾枚同心結作為定情信物。等楊廣正式即位後,立馬就將宣華夫人召進宮中,只不過宣華夫人鬱郁寡歡,不到一年多的時間就病死了,楊廣十分傷心,不僅極為沉痛地哀悼了宣華夫人,還特意為她寫了篇《神傷賦》。
值得一提的是,隋文帝的另一位寵妃容華夫人蔡氏也是和宣華夫人一樣,在隋文帝死後就被楊廣重新召進宮中,當完了老皇帝的寵妃,繼續再做新皇帝的愛妃。
至於陳朝的另一位公主陳婤,在大業二年被楊廣冊封為貴人。楊廣對陳婤極為寵愛,史書稱「絕愛幸」,寵愛到了什麼程度呢?根據《南史》的記載,原本陳朝滅亡後,100多位宗室子弟被隋文帝發配到了各個地方,自己種田養活自己,但如今為了討心愛的女人歡心,楊廣將這些宗室子弟全部召回京城,授予他們官職。於是陳朝的宗室子弟們身為各處的地方官員,一時間遍及天下。
另外除了崔氏女、宣華夫人、容華夫人、陳婤外,楊廣的後宮中明確記載姓氏的還有生育一子的蕭嬪,這個蕭嬪雖然沒什麼得寵記錄,但她的兒子趙王杲卻十分受父親寵愛,楊廣不論是下江南征高麗還是伐突厥,都要帶著這個兒子不離身側,這樣的待遇就算是蕭後所生的元德太子楊昭與齊王楊暕也不曾有過的。
如此算算,史書中明確有姓可考的楊廣寵妃都已經至少有5個了,除此之外,正史中還記載楊廣經常與宇文皛等人宴飲作樂時,和楊廣坐在一起的那群寵姬,還有楊廣死後被竇建章的妻子曹氏強迫出家的那些妃嬪美人。雖然這些同樣得寵的嬪妃沒能留下具體的姓氏和品級封號,但很明顯,楊廣的後宮寵妃數量相當眾多,就更別說野史中的吳絳仙、侯夫人、袁寶兒等人了。
唐朝的顏師古在《大業拾遺記》記載了一位殿腳女吳絳仙,楊廣乘龍舟下江南時見到此女,被她那雙長長的蛾眉所深深吸引,奈何吳絳仙已為人婦,於是楊廣只能將其冊封為崆峒夫人,極為寵愛。又因為吳絳仙喜畫娥眉妝,而這種螺子黛出產波斯國,每顆價值十金,極為昂貴。所以楊廣讓別的妃嬪宮人用廉價的銅黛,唯獨給吳絳仙每日使用的仍舊是價值十金的螺子黛。楊廣甚至常常倚在簾子邊上痴痴地看著吳絳仙,還對周圍的人說:「古人說秀色可餐,像絳仙這樣的人兒真的可以讓人感覺不到飢餓!」
《大業拾遺記》中還有一位袁寶兒更是地球人都知道,尤其是袁寶兒因為腰肢纖弱,嬌憨多態,舞姿優美,深得楊廣的寵愛。當時洛陽進獻合蒂迎輦花,楊廣便讓袁寶兒手持合蒂迎輦花,號為司花女,又忍不住對虞世南說:「以前傳言說趙飛燕能在掌上起舞,我有些不信,以為是儒生文過飾非,人怎麼能在掌上起舞呢!如今得到寶兒,才知道這是可信的!」楊廣又令虞世南作了一首詩:「學畫鳥黃未半成,垂肩嚲袖太憨生。緣憨卻得君王惜,長把花枝傍輦行。」
另外還有一個侍兒韓俊娥也十分得楊廣的寵幸,楊廣幾乎每晚都要召她侍寢,惹得蕭後捻酸吃醋不已,經常私下審問她,最後又找了個借口把韓俊娥給趕下了龍舟。
《隋煬帝海山記》也是唐朝人所寫,據此書記載,楊廣建造了一座西苑,裡面共有十六院,每院有二十人,全部選取宮中容顏絕色的美人,每一院選楊廣臨幸最多的美人為夫人,作為此院之首。楊廣經常泛舟湖上,讓這些美人唱他所作的曲子。而楊廣為賊人所殺時,最常寵幸的朱貴兒正陪伴在身旁,最後與楊廣一同被殺。
至於《迷樓記》中的侯夫人,也是楊廣一手促成的悲劇。根據正史的記載,楊廣登基後就開始大選美女,甚至大業八年全國因為大旱、疫病死了很多人的時候,楊廣仍不忘下詔讓江南淮南諸郡上貢姿質端麗的少女,並規定從此以後年年都要上貢,侯夫人就是因此入的宮。根據史書記載,侯夫人不僅「顏色猶美如桃李」,而且極富才情,但是後宮美人無數,侯夫人16歲入宮,直到24歲都沒能見過楊廣一面,最後留下13首自己做的詩,懸梁自盡。楊廣得知後十分傷感,見到侯夫人死後仍舊美麗非常的容顏更是氣憤不已,認為宦官許廷輔失職,將他賜死,又因為十分喜歡侯夫人的詩作,便讓樂府宮人傳唱。
不管正史野史,楊廣都保持了風流好色的統一形象。正史中的楊廣為了這些寵妃,既可以免罪又不惜授官,出手相當的大方;甚至因為一代佳人宣華夫人的早逝而深悼不已做賦傷感,活脫脫一個情種模樣。也就難怪野史中楊廣的濫色程度是更上一層樓,吳絳仙、袁寶兒,朱貴兒、侯夫人等人的存在看似只是小說家言,但空穴不來風,若正史上的楊廣沒有那麼多風流韻事,民間又怎麼會只盯著他風流獵艷的這一面來專門著書呢?
正史野史中明明如此風流濫色的楊廣,卻僅僅因為留下記載的子女少(想想楊廣成太子前為討好獨孤皇後而處理掉的子女,隋亡後跟著蕭後流落突厥的諸位公主,以及宇文三郎淫亂後宮時與之有丑聲的公主們,都沒有專門的封號、生平記載),就給粉飾成了對蕭後一往情深的專一帝王,真是極大的諷刺。
㈡ 隋朝楊姓 封王封侯有哪些
1、蜀王楊秀。(573年-618年),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第四子,隋煬帝楊廣同母弟,隋朝宗室,性情暴烈,甚至「生剖死囚,取膽為樂」。581年,隋朝建國,立為越王,不久,徙封蜀王,任柱國、益州刺史、益州總管,都督二十四州諸軍事。582年,以本官,進位上柱國、西南道行台尚書令。592年,任內史令、右領軍大將軍。
2、秦王楊俊。(571年-600年),小字阿祗,隋文帝楊堅第三子,隋煬帝楊廣同母弟,母文獻皇後獨孤伽羅。開皇元年(581年),被封為秦王。
3、漢王楊諒。楊諒(575年-605年),一名楊傑,字德章,小字益錢,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第五子,隋煬帝楊廣同母弟,隋朝宗室。封漢王。仁壽四年(604年),因不滿其兄隋煬帝楊廣即位,於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楊素率兵擊敗,之後被幽禁至死,時年三十一歲。
4、越王楊侗。(604年-619年),字仁謹,隋煬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次子,母小劉良娣。隋朝皇帝,在位一年。
5、楊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處道。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隋朝權臣、詩人,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納。楊堅為帝,任楊素為御史大夫,後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後,進爵為越國公,任內史令。楊廣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國公。去世後謚曰景武。
6、楊玄感(?―613年),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司徒楊素長子,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煬帝楊廣的貴族首領。仕隋官至禮部尚書,襲封楚國公。因隋煬帝猜忌大臣,使得楊玄感內心不安。於是開始策劃謀反。大業九年春,煬帝第二次出征高句麗,命玄感在黎陽督糧。此時民變已經陸續爆發,玄感以為機不可失,遂滯留糧草,屯兵於黎陽。不久進圍洛陽。久戰不克,隋援軍到來,攻勢強烈,玄感軍立刻不敵,被迫西撤。一日三戰三敗,然後再重新對戰於董杜原,被宇文述諸軍攻擊,玄感大敗,自己與十餘個騎兵竄逃林木間,欲奔往上洛。處境窘迫的玄感,自知逃不了,讓弟弟楊積善殺了自己。
7.楊義臣。楊義臣(?—-617年),鮮卑族,代(今山西省代縣,位繁峙縣西南)人, 隋朝將領。封爵興縣公。
㈢ 隋朝的皇室有沒有後裔
元德太子楊昭:
楊昭(578年-606年),隋煬帝子,開皇十年(590年)春立為河南王。仁壽初,改封晉王,拜內史令,兼左衛大將軍。後三年,轉任雍州牧。煬帝即位,居洛陽宮中,昭留守京師。大業元年(605年),立為皇太子。昭有武力,能拉強弓,性謙虛沖淡。言行舉止,溫和友善,未嘗忿怒,飲居簡朴,臣使有老父母,必親問其安否,年終皆有惠賜。大業二年,來洛陽朝,體胖,因勞成疾,未幾而卒,終年28歲。謚"元德太子"。生三子:韋妃生隋恭帝楊侑;大劉良娣生燕王,小劉良娣生越王楊侗。
隋恭帝楊侑(公元605-619年)
他是隋煬帝長子楊昭之子,隋煬帝孫,初封陳王,後改封代王。煬帝晚年出外巡遊時,命他留守長安。公元617年10月,李淵自太原起兵攻入長安。立他為帝,改年號為「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楊侑稱帝,只不過是李淵手中的傀儡,公元618年3月,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消息傳來,李淵見楊侑已無用處,於5月逼他退位。自行稱帝。楊侑被降封為希國公,閑居長安。第二年五月遇害(具體死法不明),一說病死。
隋隆帝楊浩
宇文化及等殺隋帝楊廣。立秦王楊浩繼任皇帝,率軍北返。楊浩是楊廣的老弟楊俊的兒子,後被宇文化及殺害。
隋泰帝 楊侗
越王,名楊侗(公元?-619年),隋煬帝長子楊昭之子,隋煬帝孫,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死後,隋東都留守段達、王世充等人奉他為帝。在位不足一年,為王世充所廢殺,葬處不明。
齊王楊暕:
楊暕,(585年—618年)字世朏,小字阿孩,弘農華陰人,楊廣與蕭氏所生。生於隋文帝開皇五年,美容儀,疏眉目,為父楊廣所愛。及長,頗涉經史,尤工騎射。及煬帝即位,封為齊王。頗獎勵交士,加以引用。元德太子卒,咸以楊暕當嗣,而楊暕驕恣不法,昵近小人,又挾左道為厭勝。事發,恩寵日衰。他因帝防閑,常懷危懼。618年,江都政變時為宇文化及所害,至死以為被其父煬帝所害,年三十四歲。其子楊政道。
越王楊杲:
楊杲(607年—618年),父隋煬帝楊廣,母嬪蕭氏。小字季子。年七歲,以大業九年(613年)封趙王。尋授光祿大夫,拜河南尹。從幸淮南,詔行江都太守事。楊杲聰令,美容儀,隋煬帝有所制詞賦,楊杲多能誦之。性至孝,常見隋煬帝風動不進膳,楊杲亦終日不食。又蕭後當灸,楊杲先請試炷,蕭後不許之,楊杲泣請曰:「後所服葯,皆蒙嘗之。今灸,願聽嘗炷。」悲咽不已。蕭後竟為其停灸,由是尤愛之。後遇宇文化及反,楊杲在隋煬帝側,號慟不已。裴虔通使賊斬之於隋煬帝前,血湔御服。時年十二。
南陽公主,楊廣的大女兒,隋朝最後的長公主。
史書中稱贊了這位長公主的美貌和才氣。自從十四歲嫁給許國公宇文述的三兒子宇文士及(宇文化及的弟弟)就以孝順出名。公公宇文述重病快死的時候,南陽公主以千金之身親自調飲食,手自奉上。史書對她的夫妻生活並沒有太多的表露,記載了南陽公主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來表現這位皇室之女的剛毅。
宇文化及為竇建德所敗,士及自濟北西歸大唐。當時河北最強大的勢力就是夏王竇建德,當時隋朝的舊臣引見建德,莫不惶懼失常,只有唯南陽公主神色自若,見竇建德時公主自陳國破家亡,不能報怨雪恥,淚上盈襟,聲辭不輟,情理切至。建德及觀聽者,莫不為之動容隕涕,咸敬異焉。
及竇建德誅宇文化及,當時公主有一子名禪師,年且十歲。竇建德詢問公主道:「宇文化及躬行弒逆,現在將族滅其宗。公主之子,法當從坐,若不能割愛,亦聽留之。」主泣曰:「武賁既是隋室貴臣,此事何須見問?」建德竟殺之。就這樣南陽公主最後的一點血脈,隋煬帝的外孫就這么死了。當然他最有名的外孫還是那位差點繼承了大唐皇位的吳王李恪。
此後不久,南陽公主剃發為尼。從史書中我們只知道她一直生活在竇建德所控制的勢力范圍內。及建德敗,南陽公主回到西京長安,後來復與宇文士及遇於東都洛陽。公主決意不與相見。宇文士及就之,請復為夫妻。南陽公主拒絕了他,說:「我與君是仇家,只恨不能手刃君,只是因為另兄謀逆之際,君並不預先知情罷了。」士及知不可屈,乃拜辭而去。
相傳有座蒼岩山盛生檀木,據說這些檀樹都是當年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在此出家時所栽。現在山中的福慶寺據說就是當年南陽公主的出家之地,而山間的公主祠則是後人為了紀念而修建的廟宇。
楊妃(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唐太宗楊妃,隋煬帝之女。生卒年不詳,武德初年進入秦王府。吳王李恪、蜀王李愔之母。《新唐書》說李恪「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
㈣ 隋朝皇室後代下落
1、楊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楊堅之孫,隋煬帝楊廣嫡長子,母為蕭皇後。
大業二年(606年),病故,時年二十三,謚號「元德」。義寧元年(617年),其子隋恭帝楊侑即位後,追謚孝成皇帝,廟號世宗。
2、楊暕(585年―618年),字世朏,小字阿孩[1],隋煬帝楊廣次子,元德太子楊昭同母弟,母親為皇後蕭氏(蕭皇後)。
楊暕長相俊美,濃眉大眼。初封豫章王,仁壽年間,拜任揚州總管。隋煬帝即位,進封齊王。大業二年(606年),任豫州刺史。大業三年(607年),轉任雍州刺史、河南尹、開府儀同三司。
義寧二年(618年),楊暕與其二子皆為宇文化及所殺,時年三十四歲。
3、楊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煬帝楊廣,母蕭嬪。
大業十四年(618年),江都政變,宇文化及帶人入宮,楊杲時年十二歲,在楊廣身旁不停悲號哀哭,裴虔通使賊斬之於帝前,血湔御服。時年十二。蕭皇後跟宮女、宦官,用木板做一個棺材,把楊廣和楊杲,置於西院流珠堂。
4、南陽公主,母蕭皇後,開皇十九年下嫁宇文士及,子宇文禪師,老死
5、楊妃,隋末唐初人,名諱不詳,生卒年不詳。
楊妃的出生地史書無記載,《隋書》記載楊妃之父是隋煬帝。唐初成為唐太宗李世民內官「四妃」之一, 老死。
楊妃為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生母。
6、孫子楊政道
蕭皇後攜其孫楊政道,後被李淵抓獲。
㈤ 楊堅有多少後代保留到唐朝及以後有記載嗎
楊堅有五子五女。
長女是北周宣帝皇後,生北周靜帝宇文闡,宇文闡9歲禪讓於楊堅後當年死亡,無後;
五女蘭陵公主,無後;二至四女史書無記載;
長子楊勇,被楊廣用偽造詔書殺害,生有十子,結局不詳(可能大都被楊廣殺害);
三子楊俊,被其王妃(因妒忌)毒害,有二子,其一被宇文化及立為皇帝,後遭殺害,另一子也被宇文化及殺害——絕後;
四子楊秀,宇文化及殺楊廣後欲立其為帝,不許,於是楊秀和其眾多兒子遭宇文化及殺害,另有二子楊孝、楊明,隱居於閔,後代繁衍至今;
五子楊諒,楊廣即位後謀反失敗,被幽禁致死,後代不詳;
二子隋煬帝楊廣,遭宇文化及殺害,有四子二女。
長女嫁與宇文士及,生一子,宇文化及敗於竇建德後,其子被竇建德殺害,絕後;
二女為李世民皇妃,生吳王李恪、蜀王李愔;
長子病逝,長孫楊侗留守洛陽,楊廣被宇文化及殺害後,楊侗被王世充立為皇帝,後被殺害,後人不詳;
二子楊暕,被宇文化及殺害,後代不詳;
三子楊杲,被宇文化及殺害,後代不詳;
另有一子早夭;
綜上所述,可以確定的是,楊堅的後代中。楊廣的二女是李世民的楊貴妃,生吳王李恪、蜀王李愔,保留到唐朝(非直系)。楊堅四子楊秀的兩個兒子楊孝、楊明,隱居於閔,後代繁衍至今,這是唯一可以確定保留至唐朝之後的直系血脈,但是由於隱居,不見於歷史。
(5)隋朝楊暕穿越小說擴展閱讀: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1]-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
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開皇九年(589年),派晉王楊廣南下平陳,統一南北。
隋文帝對周邊各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 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後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仁壽四年(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㈥ 齊王楊暕小說
大隋皇朝
作者 白鴿
㈦ 隋朝的蕭太後
西梁明帝蕭巋之女,隋煬帝的皇後。
愍皇後,蕭姓,隋煬帝皇後。父西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後。蕭氏出生於二月,由於江南風俗認為二月出生的子女實為不吉,因此由蕭巋的堂弟蕭岌收養。養父蕭岌過世後,蕭氏輾轉由舅父張軻收養。由於張軻家境貧寒,因此本貴為公主的蕭氏亦隨之操勞農務。
隋文帝即位後,立長子楊勇為太子、封次子楊廣為晉王。之後文帝希望從向來關系良好的西梁國選位公主為晉王之妃。蕭巋知道後開始占選,但占卜所有留在身邊的女兒,結果卻皆不宜,最後不得以接回蕭氏,占之,結果大吉,於是蕭氏成為楊廣之妻,封晉王妃。
史書中記載,蕭氏性婉好學,頗得文帝與獨孤皇後之寵,與丈夫楊廣之間也相當合諧。後來,楊廣登基為帝,蕭氏已正室身份被冊為皇後。雖然在即位後,楊廣妃嬪眾多,但對於皇後蕭氏一直相當禮遇。楊廣曾數次下江南,蕭皇後必隨行;史書中也所記錄著許多楊廣對蕭氏所說的話。對於楊廣的暴政,蕭皇後因為懼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賦》委婉勸戒。
大業十四年(618年),身在江都行宮的楊廣被叛軍宇文化及親手殺害,蕭皇後則被亂軍帶到了聊城。之後竇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後,並將皇後暫安置於武強縣。時突厥處羅可汗的妻子義城公主是蕭皇後的小姑(即楊廣之妹),因此關系,遂處羅可汗遣使恭迎皇後。竇建德不敢不從,於是蕭皇後便隨使前往突厥。
唐朝貞觀四年,唐太宗破突厥,迎蕭皇後回京。回京後的蕭皇後得到了唐太宗的禮遇,貞觀二十一年,蕭皇後崩逝,享年約八十。皇後逝世後,唐太宗以後禮將蕭皇後葬於楊廣之陵,上謚愍皇後。
史書中隋煬帝楊廣的子女有三子二女,其中二子一女為蕭皇後所出:元德太子楊昭、齊王楊暕、南陽公主等。
㈧ 楊廣的妃子們
1、蕭皇後,西梁明帝蕭巋之女
隋煬帝愍皇後蕭氏(567~647年),南蘭陵(今常州武進市)人。隋朝時期女性歷史人物,梁武帝蕭衍後代,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母為張皇後。
2、蕭嬪,趙王杲母
3、陳婤,陳後主第六女
陳婤,陳後主陳叔寶第六女。隋煬帝妃嬪之一。隋大業二年(606年),隋煬帝封陳婤為貴人。因為寵幸陳婤的緣故,隋煬帝召陳氏子弟盡還京師,隨才敘用。於是陳氏子弟並為守宰,遍於天下。
4、陳氏,陳後主第四女廣德公主
5、王氏,李淵外甥女,唐同安長公主女
6、宣華夫人陳氏(存疑),陳宣帝第十四女寧遠公主,陳後主妹
宣華夫人陳氏,南北朝時期南朝陳宣帝女、陳後主同父異母之妹,封寧遠公主,母施姬。隋開皇九年,隋朝平滅陳國完成南北統一後,陳氏與其他陳國皇室成員作為俘虜從建康西入大興(今西安),被配入掖庭為宮女,後選為隋文帝嬪妾。
7、容華夫人蔡氏(存疑)
容華夫人蔡氏,隋文帝晚年嬪妃,江南丹陽人,家世及生卒年不詳。陳國滅亡之後,被選入隋宮成為世婦。蔡氏姿容婉麗、儀態大方,很得隋文帝的喜歡,但是由於文獻皇後獨孤氏善妒,很少能得到寵幸。
8、崔氏,隋東郡公崔君綽女
9、侯夫人
侯夫人,隋煬帝的色情迷樓里一個可能還是處女之身的宮女,以上吊自殺的方式抗議不得寵幸、深閨寂寞。
(8)隋朝楊暕穿越小說擴展閱讀
子女
兒子
1、元德太子楊昭,母蕭皇後,子:隋恭帝(代王)楊侑、皇泰主(越王)楊侗、燕王楊倓
楊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楊堅之孫,隋煬帝楊廣嫡長子,母為蕭皇後。
開皇四年(584年),出生於大興宮,初封河南王。仁壽初年(601年),進封晉王,歷任內史令、左衛大將軍等職。仁壽四年(604年),出任雍州牧。隋煬帝巡幸洛陽時,奉命留守京師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大業元年(605年),冊立為皇太子。身有武力,能拉強弓;生性謙和,言色平靜,節儉樸素。
大業二年(606年),病故,時年二十三,謚號「元德」。義寧元年(617年),其子隋恭帝楊侑即位後,追謚孝成皇帝,廟號世宗。
2、齊王楊暕,母蕭皇後,遺腹子楊政道
楊暕(585年―618年),字世朏,小字阿孩,隋煬帝楊廣次子,元德太子楊昭同母弟,母親為皇後蕭氏(蕭皇後)。
楊暕長相俊美,濃眉大眼。初封豫章王,仁壽年間,拜任揚州總管。隋煬帝即位,進封齊王。大業二年(606年),任豫州刺史。大業三年(607年),轉任雍州刺史、河南尹、開府儀同三司。
3、趙王楊杲,母蕭嬪
楊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煬帝楊廣,母蕭嬪。
大業九年(613年),年僅七歲,封為趙王。次年八月,隋煬帝巡行北疆,突厥攻雁門關,箭射到隋煬帝面前,隋煬帝害怕,抱著楊杲哭得眼睛都腫了。不久授光祿大夫,拜河南尹。楊杲聰敏,美容儀,隋煬帝寫的詞賦,多能誦之。
性至孝,見煬帝不食,亦終日不食。大業十四年(618年),江都政變,宇文化及帶人入宮,楊杲時年十二歲,在楊廣身旁不停悲號哀哭,裴虔通使賊斬之於帝前,血湔御服。時年十二。蕭皇後跟宮女、宦官,用木板做一個棺材,把楊廣和楊杲,置於西院流珠堂。
4、第三子早夭(殤子銘 )
女兒
1、南陽公主,母蕭皇後,開皇十九年下嫁宇文士及,子宇文禪師
南陽公主楊氏(586年―?),隋煬帝楊廣長女,母蕭皇後。南陽公主姿容俱美、言行有節,隋煬帝特所鍾愛。開皇十九年,下嫁許國公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為婦謹肅有禮,世以為賢,有子宇文禪師。隋煬帝登基後,南陽公主常伴駕巡遊全國。
大業末,隋朝局面紛亂不可收拾,煬帝再下江都無心北返,引發近衛造反,公主夫家兄弟宇文化及等被推為頭目。江都之變導致煬帝被弒,皇室男性成員幾乎全遭殺戮,蕭後和皇室成員等被宇文化及掌控。
竇建德敗宇文化及後,拜見蕭後等人,公主氣度從容,聲陳報仇之志,情理懇切,眾人肅敬。誅化及時,公主大義滅親,連坐兒子宇文禪師,之後遁入空門。後欲西歸長安,在洛陽與早已舍棄妻子投奔唐朝的宇文士及相逢,其再求和好,公主憤然拒絕。
2、楊妃,唐太宗妃,子吳王李恪、蜀王李愔
楊妃,隋末唐初人,名諱不詳,生卒年不詳。
楊妃的出生地史書無記載,《隋書》記載楊妃之父是隋煬帝。唐初成為唐太宗李世民內官「四妃」之一,徽號未載,安葬地亦不明。楊妃為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生母。
楊廣女兒有史可查為兩人。《北史》記蕭皇後攜其孫楊政道及諸女入於突厥,可見楊廣另有數女。淮南公主是否為其女,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