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知道九鸞釵的故事
誰知道九鸞釵的
唐朝的皇帝,疼愛孩子的並不少,比如前面的代宗李豫。但是愛到懿宗李凗那個份上的,還真是獨一份。他那超乎尋常的愛法,使得最受他疼惜的女兒同昌公主,成了世間的災難。
李凗雖然是宣宗李忱的長子,但是李忱也是終身沒有正式立後的皇帝,而且,他對這個長子沒有多大的好感。因此,李凗在做皇子的時候,一直都是戰戰兢兢的。
鄆王李凗困在自己的王府里,只有沉泯在美人懷里,他才覺得可以暫時忘卻這令他恐慌、卻也充滿希望的前途。
在所有的姬妾里,最能體諒、撫慰他的,是一位美麗溫柔的郭姬。郭姬深愛李凗,甚至願意代他品嘗可疑的食物。李凗對郭姬的感情因此與日俱增,直至情深意長。
同昌公主(849年—870年)就是郭姬的女兒。
她和母親一樣,生得修眉秀目、溫柔恬靜、多才多藝,而更讓李凗念念不忘的是,她會說的第一句話,居然就是安慰父親的話。
據說,同昌公主長到三、四歲都不曾開口說一個字。有一天,她忽然嘆息著向父親說出了她人生的第一句話:「今日可得活了。」
父母被女兒這句話弄得糊里糊塗。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迎接李凗即位為帝的儀仗就到了鄆王府門前。
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不加考證,總之,大喜過望的李凗從此把女兒看成是自己的福星,當作心頭肉一樣,愛得不可開交。
說起來,同昌公主也確實值得父母的疼愛。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心靈手巧。除了琴棋書畫,她還擅於裁剪刺綉。據記載,她能在一張普通大小的錦被上,綉出三千彩色鴛鴦來。這種世間罕有的巧手功夫,不但需要出色的審美與技巧,更需要沉靜柔順的性格。而這種性格,在中國的公主群里,更是寥寥可數,屬於珍稀的特質。
如此出色的女兒,怎麼不讓父母寶貝萬分呢?
時間漸漸過去,同昌公主長大了,李凗和郭淑妃千挑萬選,終於選中了新科進士韋保衡,做同昌公主的駙馬。
這位韋駙馬不但英俊非凡、風度翻翻,而且才華出眾,因此,同昌公主應該是滿懷期待地登上寶輦,做一個新娘的。當然,在她活著的時候,她永遠也不會知道,藏在那美好外表下的究竟是些什麼。
跟著這位新娘前往公主府的,是長得看不到頭的送陪嫁宮使隊伍。
李凗為了同昌公主出嫁,幾乎把大唐王朝的國庫翻了個遍,把所有他能看得上眼的東西都送進了同昌公主的新府里。
《太平廣記》記錄下了這些稀世珍寶中的一小部分。
紋布巾:潔白柔軟的手巾,無論怎樣用,用多少年,你在它上面都看不到一點臟膩的痕跡。
連珠帳:完全是用滾圓光亮的珍珠串起的帳子。
澄水帛:長約一丈,薄如蟬翼,但是假如將它淋上水再掛起,所有在場的人都會感覺到涼爽舒適,即使三伏夏日、擁擠不堪的場所,人們都能身輕無汗。
瑟瑟幕:輕薄柔軟,透明得像空氣一樣,透過陽光,可以看見它上面有青綠色的紋路。但是即便天下大雨,它也不會濕一點,,更不可能滲過幕簾,幕中人可以放心安坐。
火蠶棉:用它絮棉衣,一件衣服用一兩棉就足夠了,如果用多了,穿衣服的人就好像被火蒸烤一樣,即使數九寒冬,也熱得無法忍受。
蠲忿犀:佩帶它,能令人煩惱忿怒盡消。
如意玉:小如桃核,但是其上有七孔,光線同時往復折射,璀璨無窮。
香燭:據說是由一種奇異的蛤蜊油所制,雖然長僅尺余,卻能點很長時間。而且點的時候異香百步,燭煙緩緩上升,形成亭台樓閣的形狀。
除此之外,還有金麥銀米數斛、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鳳香、龍腦香、辟塵犀等等等等。
而李凗為同昌公主營造的公主府,更是曠古未有的奢華,就連打掃用的簸箕,都是用金絲編織的。這個恐怕連安樂、太平公主都難以望其項背。
幾乎送光了國庫中的珍寶之後,李凗還怕女兒的現錢不夠花,又另送了五百萬貫給她。
在女兒出嫁以後,李凗心疼女兒不能保持從前做閨女時的享受,因此還不停地往公主府里給女兒送珍奇的食物。比如其中有一道靈消炙,一頭羊里只有四兩肉符合它的用料標准,而且做成以後,能夠長期存放,經歷一個酷暑都沒有問題。還有一種肉乾紅虯脯,蓬鬆盤繞,高達一尺,如果用匙筷一壓,能把它壓得很低,但是一鬆手,它又能恢復原來的高度。此外有一種逍遙炙,做法與原料不知是什麼,但是裝它的居然是九龍食具,想來滋味一定很好。
別說是給同昌公主吃的珍餚,就是為公主送食物的宮使,他們所吃的酒羹,都令人羨慕。
有一次,一群權貴子弟在廣化里飲酒,忽然聞到了一股異香,一開始以為是龍腦的香氣,後來發現香氣濃郁,世間少有,於是循香追尋,找到一家酒鋪,才知道是為同昌公主送賜物的宮使剛剛經過,並在酒店裡設過酒宴。
這群平常以驕奢聞名的紈絝子弟為食物的香氣吸引,居然爭先恐後地搶食宮使吃剩的殘羹,並且贊嘆不己。想像同昌公主所享用的美食,更是無比欣慕。
然而處身其中的同昌公主,卻對所有的這一切都厭煩得很,找不出什麼特別吸引她的地方。
但是雖然嬌貴無比,同昌公主的為人還是很賢讓和婉的。
她經常宴請韋氏族人和韋保衡的朋友,並讓他們共同分享自己的珍寶。
有一次,韋家人想要連夜看戲,同昌公主就讓侍叢捧出紅色的琉璃盤,在盤中放上夜明珠,照得整個廳堂如同白晝,使得韋氏一族都能盡興尋樂。
然而,這些過於奢華的享受,不是任何人能夠坦然承受得了的。同昌公主也不能例外。
新婚的第二年,同昌公主在午睡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來對她說:「南齊潘淑妃要來取她的九鸞釵了。」九鸞釵是同昌公主經常佩帶的飾物,這枚玉釵上雕著九隻鸞鳳,每鳳一色,各不相同,釵邊還刻著「玉兒」兩個字。堪稱世間奇珍。
同昌公主對這個夢感到十分奇怪,就告訴了自己的侍女。
做夢不久,同昌公主忽然生病了。
懿宗廣召名醫巫祝,為同昌公主治病。
然而同昌公主的病情卻一天天地加重。慌了手腳的李凗與郭淑妃,將太醫院的御醫集中起來,二十多人一起派赴同昌公主府,為公主診治。
然而,就連太醫們都弄不清,同昌公主得的是什麼怪病。他們知道公主已是病至不治的地步了,驚慌之下,商量了一個主意,舉出了一個滿是奇珍異品的葯方,送到皇帝那裡,希望湊不齊葯材,自己到時可以因此逃過難關。
葯方里有紅蜂蜜、白猿膏、千年靈芝、人形參等等等。
然而,太醫們低估了皇帝愛女的決心。
李凗居然很快就派人拿來了所有的葯材。(我懷疑,那些去拿葯的人是不是也和太醫們一樣,懼怕皇帝的怒氣,整了點假葯來糊弄他的?)
太醫們無計可施,只好將錯就錯,將這些葯灌進了同昌公主口裡。
灌不灌,結局都是一樣的,只苦了同昌公主死前還受如此一番折磨。
十七八歲的同昌公主,在公元870年的中秋之夜,離開了人世。
駙馬韋保衡眼看著公主死在眼前,不禁大驚失色。
作為丈夫,他非常清楚同昌公主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為了不讓皇帝遷怒於自己,他開始了瘋狂的誣陷與報復。
首先,他控訴說,御醫沒有好生為公主診療,用葯不當,以致延誤病情,害了公主的性命。
正在呼天搶地的李凗一聽愛婿的話,立即紅了眼睛,立刻把為同昌公主治病的二十多名御醫都砍了頭。還把他們的家族三百多人投入大牢治罪。
這樣昏憒的行為,朝臣自然是要勸諫的。
韋保衡趁機鼓動皇帝,將三十多個與自己素來不和的大小官員或貶謫或處死。硬說是他們妒嫉同昌公主與韋家的受寵,而與御醫勾通,用葯害死同昌公主。
被這飛來橫禍打中的,甚至還包括了宰相和兵部侍郎。其中還包括同昌公主的姑父於琮,與韋保衡同為駙馬的他不僅輩份比韋保衡高,而且人品才學也遠遠超出其上,無論是朝廷還是宮廷,或是堂堂的史書,人們對他的評價,遠比貪財好權的輕浮少年韋保衡高明得多。因此也一向是心胸狹隘的韋保衡嫉恨的對象。
現在,韋保衡藉著同昌公主之死,將於琮一家親友都遠遠地發配到了荒涼的南疆。
於琮的妻子廣德公主是一位賢妻,她知道韋保衡仍舊不甘心就此放過於琮,當她明白自己無力挽留丈夫的時候,便向哥哥請求,讓自己隨丈夫一起去韶州,以便照顧他--公主妻子緊隨身邊,韋保衡果然無法再向於琮暗算下手。於琮總算保住了性命。
李凗隨之又將眼光轉向了同昌公主的侍叢,他認為陪著同昌公主嫁入韋家的宮婢保姆沒有盡到保護之責,又逼著他們也自殺。並讓同昌公主的奶媽陪葬。--奇怪的是,他為什麼不追究身為丈夫的韋保衡照顧不力呢?
在韋保衡的操縱導演下,一通血腥的屠殺放逐之後,認為總算為女兒報了仇的李凗將同昌公主追謚為文懿,並開始策劃一場浩大的葬禮。
公元871年元宵節的前一天,喪禮如期舉行。
李凗親自為女兒寫了輓歌,並勒令群臣都要作詩詞弔唁。
自宰相始,文武百官都帶著金銀器物和各自的吊辭,來參加葬禮了。
所有將要與公主同葬的寶物以及儀仗,排著三十幾里的長隊,浩浩盪盪地往長安東郊而去。
同昌公主的棺槨,也是超出禮制的。到底有多大多重,史書沒有記載,但是僅僅沿路賞賜給抬棺人的飲食,就多達三十駝糕點、一百斛酒。由此可見棺槨之大、抬棺人之多。
李凗對同昌公主不絕的思念,使他即使在女兒死後,都對與她相關的人大加青目。
樂師李可及因譜寫哀輓同昌公主的《嘆百年曲》有功,一直封至大將軍爵,兒子娶媳憶時,李凗送他兩壺酒,壺內居然全是珍珠寶石。
至於同昌公主的丈夫韋保衡,更是飛黃騰達,加官晉爵。等到兩年後的夏天,李凗終於一命歸西,臨終時,居然發下遺旨,讓韋保衡代十二歲的兒子李儼攝政,全權處理軍國大事。
但是,作惡多端、品行低劣的韋保衡只會賣弄小聰明嫁禍於人,根本沒有指揮若定、執掌權力的本領。
僅僅三個月後,韋保衡就被貶為崖州澄邁縣令(海南省海口市郊西老),比起當年被他貶到廣東的朝臣來,更是被趕得遠之又遠。
痛恨韋保衡的大臣及皇族當然不會就此放過他。在流放的路上,又一道旨令追來,將他殺死在半道上。
雖然引發了如此天怒人怨的事件,但是無論正史野史,在提到同昌公主的時候,對她的品行為人,都仍舊沒有一絲半點的貶低之辭。因此她無疑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好女子。
然而,她卻嫁了一個陰謀家,還有一個昏頭昏腦的父親。因此而掀起的大波巨變,使這個可憐的少女,即使身在黃泉,也不得安寧。
----關於那枚九鸞釵,在同昌公主死後,它也詭異地失去了蹤影。
有人說,「玉兒」就是南齊潘淑妃的小名,九鸞釵原本就是她的殉葬之物。因此,同昌公主實在是不應該用它作飾物的。
評論|0
2013-06-02 17:17熱心網友最快回答
同昌公主. 因愛成災的公主,在同昌公主死後,它也詭異地失去了蹤影
評論|0
吾愛龍珊66 一級
簽到補簽卡
知道日報
2013.9.14往期回顧
酸奶可以代替牛奶嗎?
我的特權
5級以上用戶就可以使用真實頭像了!
快努力升級來獲取許可權吧!
⑵ 據說唐代同昌公主做個夢就死了,什麼夢如此嚇人
據說唐代同昌公主做個夢就死了,她夢見有仙人要來取九鸞釵,之後便一病不起,二十多位御醫,都診斷不出她是得了什麼怪病,最後同昌公主還是死了。
可是上天卻奪走了他的愛女。一次,同昌公主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個仙人,要來取走九鸞釵,從這之後同昌公主就得了一種怪病,御醫們都沒有任何辦法。李凗在公主去世之後,殺光了所有的御醫包括御醫的家人,有大臣好言相勸他便殺了大臣,簡直是一個愛女狂魔。
⑶ 唐朝最受寵的公主,為何成婚僅一年就去世,究竟有何隱情
這個公主就是同昌公主,這位公主的死因與她的母親有關。而關於這個公主的死因,歷史上總共有兩種說法,第1種充滿傳奇色彩,而第2種則是讓人們感到羞恥。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公主在婚後一年便去世了。民間對於這位公主的死因具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充滿了奇幻色彩。據說有一次這位公主做夢,夢見一個女子要取回九鸞玉釵。在做了這個夢沒幾天,這個公主就病死了,並且這只玉釵也消失了。而第二個傳說是這位公主的母親因為思念公主過度,便常來公主府做客。在做客過程中與駙馬產生了非常曖昧的感情,公主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便抑鬱而終。
⑷ 《同昌公主》txt全集下載
同昌公主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同昌公主
作者:孫文梅
序言
更新時間2008-12-24 11:15:47 字數:3310
中國歷史上最受皇帝寵愛的公主是誰?作者查遍資料史記,認為這頂桂冠無疑應該戴在是唐朝的同昌公主頭上。
第一次見到同昌公主這個名字,是在讀《紅樓夢》時中發現的,《紅樓夢》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中有一段描寫說,寧國府中花園內梅花盛開,賈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賞花,素愛風雅的賈寶玉自然也跟著去了。後寶玉疲倦,想睡個午覺,他的侄媳婦秦可卿便引寶玉到自己房間。寶玉便見可卿擺設果然不一般: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卧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珠帳.於是寶玉大喜,親自展開了西子浣過的紗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枕,惚惚睡去。
曹雪芹所借用的古代女子如武則天、趙飛燕、楊玉環、西子、紅娘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故事,而且這些人大多都與情愛有關。可是在這段描述中卻有兩位公主,在史書和雜記上是很少見的。
一個是壽昌公主,雖然唐朝有個壽昌公主,是唐睿宗李旦女兒,但學者們大多認為這個壽昌公主應該是指南朝宋武帝女兒,號壽陽公主。《太平御覽》卷三十「時序部引《雜五行書》雲:「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皇後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
⑸ 大唐同昌公主竟被御醫治死,天子震怒,做了什麼事情
同昌公主去世後,唐懿宗將參與救治的二十幾位御醫全部殺害,然後又為同昌公主准備了盛大的葬禮。同昌公主自從出生之後,便受到唐宣宗的萬般寵愛,對她是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上怕摔,千嬌萬寵的照顧同昌公主長大,至於為何這樣寵愛同昌公主,原來唐宣宗認為同昌公主是自己的幸運星,同昌公主的出生給自己帶了好運氣。
只可惜同昌公主在成婚一年之後突然得了重病,唐懿宗立刻將她接回宮中,命令太醫院全力救治,雖然得到太醫的精心醫治,可惜最終回天乏術,同昌公主香消玉殞。這宛如摘掉了唐懿宗的心頭肉,悲憤之下,唐懿宗將太醫院的御醫全部斬首,讓他們為同昌公主陪葬,又為同昌公主修建盛大的陵墓,陪葬了數不清的財物,在同昌公主下葬的時候,命令全城的人都要披麻戴孝。
⑹ 李濤,唐朝同昌公主是不是歷史上最受寵的公主
衛國文懿公主(849年-869年),唐懿宗長女,母郭淑妃。初封同昌公主,下嫁韋保衡。公主自幼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寵溺無比。咸通九年出嫁,禮儀甚盛,傾宮中珍玩以為資送,府第窗戶皆飾以雜寶,井欄葯臼,亦以金銀為之,特賜錢五百萬緡。
⑺ 求跟同昌公主有關的一切
同昌公主,又稱衛國公主,唐懿宗愛女,母郭淑妃。大中三年七月三日(849)生於長安,咸通十年下嫁韋保衡,咸通十一年(870)薨,謚號文懿。
簡介
公主一出世便給父親帶來了好運氣,因而被懿宗視為掌上明珠。她所享受到的恩寵和富貴是任何一位公主都無法相比的。
公主大婚時,皇帝幾乎把國庫中所有的值錢的寶物都搬進了公主府。
然而,公主出嫁僅一年,便身染怪病香消玉殞了。緊接著,為公主治病的二十幾名御醫便人頭落地。長安城頓時掀起了一陣血雨腥風。之後,皇帝為公主舉行了比她的婚禮更為盛大的葬禮,珠璣散盡,輓歌聲聲。她生榮死哀,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獨一份。
生平事跡
唐朝的皇帝,疼愛孩子的並不少,比如前面的代宗李豫。但是愛到懿宗李凗那個份上的,還真是獨一份。他那超乎尋常的愛法,使得最受他疼惜的女兒同昌公主,成了世間的災難。
李凗雖然是宣宗李忱的長子,但是李忱也是終身沒有正式立後的皇帝,而且,他對這個長子沒有多大的好感。因此,李凗在做皇子的時候,一直都是戰戰兢兢的。
鄆王李凗困在自己的王府里,只有沉泯在美人懷里,他才覺得可以暫時忘卻這令他恐慌、卻也充滿希望的前途。
在所有的姬妾里,最能體諒、撫慰他的,是一位美麗溫柔的郭姬。郭姬深愛李凗,甚至願意代他品嘗可疑的食物。李凗對郭姬的感情因此與日俱增,直至情深意長。
幼年時候
同昌公主就是郭姬的女兒。
她和母親一樣,生得修眉秀目、溫柔恬靜、多才多藝,而更讓李凗念念不忘的是,她會說的第一句話,居然就是安慰父親的話。
據說,同昌公主長到三、四歲都不曾開口說一個字。有一天,她忽然嘆息著向父親說出了她人生的第一句話:"今日可得活了。"
父母被女兒這句話弄得糊里糊塗。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迎接李凗即位為帝的儀仗就到了鄆王府門前。
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不加考證,總之,大喜過望的李凗從此把女兒看成是自己的福星,當作心頭肉一樣,愛得不可開交。
說起來,同昌公主也確實值得父母的疼愛。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心靈手巧。除了琴棋書畫,她還擅於裁剪刺綉。據記載,她能在一張普通大小的錦被上,綉出三千彩色鴛鴦來。這種世間罕有的巧手功夫,不但需要出色的審美與技巧,更需要沉靜柔順的性格。而這種性格,在中國的公主群里,更是寥寥可數,屬於珍稀的特質。
如此出色的女兒,怎麼不讓父母寶貝萬分呢?
下嫁韋保衡
時間漸漸過去,同昌公主長大了,李凗和郭淑妃千挑萬選,終於選中了新科進士韋保衡,做同昌公主的駙馬。
這位韋駙馬不但英俊非凡、風度翻翻,而且才華出眾,因此,同昌公主應該是滿懷期待地登上寶輦,做一個新娘的。當然,在她活著的時候,她永遠也不會知道,藏在那美好外表下的究竟是些什麼。
跟著這位新娘前往公主府的,是長得看不到頭的送陪嫁宮使隊伍。
李凗為了同昌公主出嫁,幾乎把大唐王朝的國庫翻了個遍,把所有他能看得上眼的東西都送進了同昌公主的新府里。
《太平廣記》記錄下了這些稀世珍寶中的一小部分。
紋布巾:潔白柔軟的手巾,無論怎樣用,用多少年,你在它上面都看不到一點臟膩的痕跡。
連珠帳:完全是用滾圓光亮的珍珠串起的帳子。
澄水帛:長約一丈,薄如蟬翼,但是假如將它淋上水再掛起,所有在場的人都會感覺到涼爽舒適,即使三伏夏日、擁擠不堪的場所,人們都能身輕無汗。
瑟瑟幕:輕薄柔軟,透明得像空氣一樣,透過陽光,可以看見它上面有青綠色的紋路。但是即便天下大雨,它也不會濕一點,,更不可能滲過幕簾,幕中人可以放心安坐。
火蠶棉:用它絮棉衣,一件衣服用一兩棉就足夠了,如果用多了,穿衣服的人就好像被火蒸烤一樣,即使數九寒冬,也熱得無法忍受。
蠲忿犀:佩帶它,能令人煩惱忿怒盡消。
如意玉:小如桃核,但是其上有七孔,光線同時往復折射,璀璨無窮。
香燭:據說是由一種奇異的蛤蜊油所制,雖然長僅尺余,卻能點很長時間。而且點的時候異香百步,燭煙緩緩上升,形成亭台樓閣的形狀。
除此之外,還有金麥銀米數斛、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鳳香、龍腦香、辟塵犀等等等等。
而李凗為同昌公主營造的公主府,更是曠古未有的奢華,就連打掃用的簸箕,都是用金絲編織的。這個恐怕連安樂、太平公主都難以望其項背。
幾乎送光了國庫中的珍寶之後,李凗還怕女兒的現錢不夠花,又另送了五百萬貫給她。
在女兒出嫁以後,李凗心疼女兒不能保持從前做閨女時的享受,因此還不停地往公主府里給女兒送珍奇的食物。比如其中有一道靈消炙,一頭羊里只有四兩肉符合它的用料標准,而且做成以後,能夠長期存放,經歷一個酷暑都沒有問題。還有一種肉乾紅虯脯,蓬鬆盤繞,高達一尺,如果用匙筷一壓,能把它壓得很低,但是一鬆手,它又能恢復原來的高度。此外有一種逍遙炙,做法與原料不知是什麼,但是裝它的居然是九龍食具,想來滋味一定很好。
別說是給同昌公主吃的珍餚,就是為公主送食物的宮使,他們所吃的酒羹,都令人羨慕。
有一次,一群權貴子弟在廣化里飲酒,忽然聞到了一股異香,一開始以為是龍腦的香氣,後來發現香氣濃郁,世間少有,於是循香追尋,找到一家酒鋪,才知道是為同昌公主送賜物的宮使剛剛經過,並在酒店裡設過酒宴。
這群平常以驕奢聞名的紈絝子弟為食物的香氣吸引,居然爭先恐後地搶食宮使吃剩的殘羹,並且贊嘆不己。想像同昌公主所享用的美食,更是無比欣慕。
然而處身其中的同昌公主,卻對所有的這一切都厭煩得很,找不出什麼特別吸引她的地方。
但是雖然嬌貴無比,同昌公主的為人還是很賢讓和婉的。
她經常宴請韋氏族人和韋保衡的朋友,並讓他們共同分享自己的珍寶。
有一次,韋家人想要連夜看戲,同昌公主就讓侍叢捧出紅色的琉璃盤,在盤中放上夜明珠,照得整個廳堂如同白晝,使得韋氏一族都能盡興尋樂。
然而,這些過於奢華的享受,不是任何人能夠坦然承受得了的。同昌公主也不能例外。
莫名逝世
新婚的第二年,同昌公主在午睡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來對她說:"南齊潘淑妃要來取她的九鸞釵了。"九鸞釵是同昌公主經常佩帶的飾物,這枚玉釵上雕著九隻鸞鳳,每鳳一色,各不相同,釵邊還刻著"玉兒"兩個字。堪稱世間奇珍。
同昌公主對這個夢感到十分奇怪,就告訴了自己的侍女。
做夢不久,同昌公主忽然生病了。
懿宗廣召名醫巫祝,為同昌公主治病。
然而同昌公主的病情卻一天天地加重。慌了手腳的李凗與郭淑妃,將太醫院的御醫集中起來,二十多人一起派赴同昌公主府,為公主診治。
然而,就連太醫們都弄不清,同昌公主得的是什麼怪病。他們知道公主已是病至不治的地步了,驚慌之下,商量了一個主意,舉出了一個滿是奇珍異品的葯方,送到皇帝那裡,希望湊不齊葯材,自己到時可以因此逃過難關。
葯方里有紅蜂蜜、白猿膏、千年靈芝、人形參等等等。
然而,太醫們低估了皇帝愛女的決心。
李凗居然很快就派人拿來了所有的葯材。(我懷疑,那些去拿葯的人是不是也和太醫們一樣,懼怕皇帝的怒氣,整了點假葯來糊弄他的?)
太醫們無計可施,只好將錯就錯,將這些葯灌進了同昌公主口裡。
灌不灌,結局都是一樣的,只苦了同昌公主死前還受如此一番折磨。
十七八歲的同昌公主,在公元870年的中秋之夜,離開了人世。
因愛成災
駙馬韋保衡眼看著公主死在眼前,不禁大驚失色。
作為丈夫,他非常清楚同昌公主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為了不讓皇帝遷怒於自己,他開始了瘋狂的誣陷與報復。
首先,他控訴說,御醫沒有好生為公主診療,用葯不當,以致延誤病情,害了公主的性命。
正在呼天搶地的李凗一聽愛婿的話,立即紅了眼睛,立刻把為同昌公主治病的二十多名御醫都砍了頭。還把他們的家族三百多人投入大牢治罪。
這樣昏憒的行為,朝臣自然是要勸諫的。
韋保衡趁機鼓動皇帝,將三十多個與自己素來不和的大小官員或貶謫或處死。硬說是他們妒嫉同昌公主與韋家的受寵,而與御醫溝通,用葯害死同昌公主。
被這飛來橫禍打中的,甚至還包括了宰相和兵部侍郎。其中還包括同昌公主的姑父於琮,與韋保衡同為駙馬的他不僅輩份比韋保衡高,而且人品才學也遠遠超出其上,無論是朝廷還是宮廷,或是堂堂的史書,人們對他的評價,遠比貪財好權的輕浮少年韋保衡高明得多。因此也一向是心胸狹隘的韋保衡嫉恨的對象。
現在,韋保衡藉著同昌公主之死,將於琮一家親友都遠遠地發配到了荒涼的南疆。
於琮的妻子廣德公主是一位賢妻,她知道韋保衡仍舊不甘心就此放過於琮,當她明白自己無力挽留丈夫的時候,便向哥哥請求,讓自己隨丈夫一起去韶州,以便照顧他--公主妻子緊隨身邊,韋保衡果然無法再向於琮暗算下手。於琮總算保住了性命。
李凗隨之又將眼光轉向了同昌公主的侍叢,他認為陪著同昌公主嫁入韋家的宮婢保姆沒有盡到保護之責,又逼著他們也自殺。並讓同昌公主的奶媽陪葬。--奇怪的是,他為什麼不追究身為丈夫的韋保衡照顧不力呢?
在韋保衡的操縱導演下,一通血腥的屠殺放逐之後,認為總算為女兒報了仇的李凗將同昌公主追謚為文懿,並開始策劃一場浩大的葬禮。
浩大的葬禮
公元871年元宵節的前一天,喪禮如期舉行。
李凗親自為女兒寫了輓歌,並勒令群臣都要作詩詞弔唁。
自宰相始,文武百官都帶著金銀器物和各自的吊辭,來參加葬禮了。
所有將要與公主同葬的寶物以及儀仗,排著三十幾里的長隊,浩浩盪盪地往長安東郊而去。
同昌公主的棺槨,也是超出禮制的。到底有多大多重,史書沒有記載,但是僅僅沿路賞賜給抬棺人的飲食,就多達三十駝糕點、一百斛酒。由此可見棺槨之大、抬棺人之多。
李凗對同昌公主不絕的思念,使他即使在女兒死後,都對與她相關的人大加青目。
樂師李可及因譜寫哀輓同昌公主的《嘆百年曲》有功,一直封至大將軍爵,兒子娶媳憶時,李凗送他兩壺酒,壺內居然全是珍珠寶石。
至於同昌公主的丈夫韋保衡,更是飛黃騰達,加官晉爵。等到兩年後的夏天,李凗終於一命歸西,臨終時,居然發下遺旨,讓韋保衡代十二歲的兒子李儼攝政,全權處理軍國大事。
但是,作惡多端、品行低劣的韋保衡只會賣弄小聰明嫁禍於人,根本沒有指揮若定、執掌權力的本領。
僅僅三個月後,韋保衡就被貶為崖州澄邁縣令(海南省海口市郊西老),比起當年被他貶到廣東的朝臣來,更是被趕得遠之又遠。
痛恨韋保衡的大臣及皇族當然不會就此放過他。在流放的路上,又一道旨令追來,將他殺死在半道上。
雖然引發了如此天怒人怨的事件,但是無論正史野史,在提到同昌公主的時候,對她的品行為人,都仍舊沒有一絲半點的貶低之辭。因此她無疑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好女子。
然而,她卻嫁了一個陰謀家,還有一個昏頭昏腦的父親。因此而掀起的大波巨變,使這個可憐的少女,即使身在黃泉,也不得安寧。
----關於那枚九鸞釵,在同昌公主死後,它也詭異地失去了蹤影。
有人說,"玉兒"就是南齊潘淑妃的小名,九鸞釵原本就是她的殉葬之物。因此,同昌公主實在是不應該用它作飾物的。
同昌公主死後的冤案(一)
同昌公主溫文嫻雅,既不放盪驕縱,也不結私弄權,只因體虛多病而年華早逝,卻不料無端地給朝中留下禍患。因為她的死,二十多位御醫慘遭斬刑,親族三百餘人牽連入獄,朝中數十位大臣橫遭貶謫,弄得朝廷中一時烏煙瘴氣。而造致這一切的原由,竟然是她皇帝父親的一片愛心
唐懿宗李推共有八個女兒,同昌公主居長,也是最受懿宗疼愛的一個公主。同昌公主閨名李梅靈,母親是號稱長安第一美人的郭淑妃。在李漼為鄆王時,郭氏是鄆王府中的一位待姬,因美俏絕倫,蒙鄆王垂青,生下了女兒梅靈;李漼貴為大唐天子後,水漲船高,郭氏被封為淑妃,梅靈則成了同昌公主。同昌公主從母親身生稟受了天生麗質,明眸秀靨,玲成可愛,而且性格溫順,善解人意,從小就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母親郭淑妃也不出老,與二八佳齡的女兒站一起,竟象兩朵嬌艷的姊妹花,有了這兩朵花兒,唐細宗心滿意足,朝事之餘,幾乎全部時間都與這母女倆膩在一處,據笑逗趣,樂不知疲。
畢竟女兒大了不中留,唐跡宗無論怎麼鍾愛同昌公主,也不能把她永遠留在身邊,咸通七年秋天,在皇父的百般不舍中,同昌公主還是離開了皇宮,嫁進了名門之後,新科進士韋保衡府中。出嫁時,唐統宗賜下的嫁妝簡直可以在韋駙馬家開一個百寶庫,有水晶雲母、琉璃玳瑁、犀角象牙、裝翠寶石等不計其數,更有衡世罕見的金龜、銀鹿、金錶、銀粟、如意枕、鶴鵲枕、龍鳳帳、九玉欽、琴瑟幕、文布巾、火蠶衣等,至於金銀錢幣、緩羅綢緞和豪華傢俱器皿,則更不在話下。這些東西搬到韋家後,韋家原本寬敝的府第竟裝擺不下,只好請來工匠,日夜擴建府第,才算把這一切安置下來。唐懿宗對同昌公主的寵愛,就此可見一斑。
風雲網,歷史風雲網
韋保衡娶了這金枝玉葉的妻子,算是三生有幸,沾盡了光彩。兩年之中,幾乎不停的升遷,由翰林學士開始,升到郎中、中書舍人、兵部侍郎承旨、開國侯,一直到集賢殿大學士,年紀輕輕的就缺身於宰輔的高位了,這一切自然要歸功於他有一個好妻子,確切地說,是有一個好岳父。同昌公主本身也還算是一個不錯的妻子,不但容貌美麗,而且性情溫婉,乖巧宜人,絕沒有一般皇家公主那般刁蠻任性。韋家見娶進了這么一位能給自家帶來無限榮耀和好處的高貴媳婦,自然上上下下樂不可支,在生活上盡量安排得極盡奢華、舒適,以免虧待了公主。出入有車輦,行止有僕人,簡直不讓她走動一下,生怕累著她、摔著她;吃的是難以想像的山珍海味,一道日常菜"靈消炙",就是用喜鵲舌、羊心尖烹制出來的,吃一回就不知要斬殺多少喜鵲和肥羊,而這還算不了是頂好的菜;喝的則更為講究,如玫瑰露、凝霜漿、桂花酒,真是數不盡數,單說"玫瑰露"一樣,必須是清晨在盛開的玫瑰花上收集的露水,十幾個人一早晨才能收到一小瓶,而同昌公主一口就喝下了;穿的則是珍珠衫、狐白裘、火蠶衣,據說"珍珠衫"夜裡能發光照亮周圍三尺遠的地方,"狐白裘"則夏日炎炎可著裘衣消暑,"火蠶衣"則冬日凜冽能穿單禦寒;外出時乘的是"七寶車",行走起來風馳電掣,而車內卻不感顛簸,且陣陣異香飄逸,車過半日不散。
這么一種人間少有的景況下生活,同昌公主卻並不舒暢,因她自幼體弱,在韋家養尊處優,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玉體自然消受不了,反而養出許多病來。三天兩頭倒卧病榻,日漸消瘦,這可急壞了韋家老老少少,他們到處尋訪名醫奇葯,不惜巨金全力保住這棵庇蔭大樹。什麼白猿骨、紅蜂蜜、雪山蓮、靈芝草等稀奇貴重葯吃了不少,宮中數十個有名的御醫也不停地穿梭於公主床前,但一切都無濟於事,同昌公主的病始終未見好轉,拖到咸通十一年初秋,可憐的玉人兒同昌公主終於撒於人寰
如花似玉的皇家公主,活靈鮮透地嫁進韋家,還不到四年時間,就竟然香消玉殞,這可急壞了韋家的人,他們顧不上哀悼死去的同昌公主,而是全家聚首商議對策。為了擺脫責任,韋家派駙馬韋保衡到宮中稟報公主死訊,韋保衡一副傷心欲絕的神情,一邊婉述公主臨終前的情形,一邊痛斥御醫們診斷不當,誤投葯石
同昌公主死後的冤案(二)
唐幫宗猛聽得愛女的死訊,簡直有些支撐不住,趴在龍椅上大放悲聲,哀痛中,對駙馬的話全單照收,把女兒的死一骨腦地歸責於御醫頭上。當即,唐游宗宣旨上朝,一邊不停地流淚,一邊下旨將翰林醫宮韓宗邵等二十幾個給唐幫宗猛聽得愛女的死訊,簡直有些支撐不住,趴在龍椅上大放悲聲,哀痛中,對駙馬的話全單照收,把女兒的死一骨腦地歸責於御醫頭上。當即,唐游宗宣旨上朝,一邊不停地流淚,一邊下旨將翰林醫宮韓宗邵等二十幾個給同昌公主診治過疾病的御醫全部斬首。二十幾顆頭顱含冤落地,他們的親族三百多人也牽連獲罪,全部收入京兆大牢之中。
唐懿宗悲痛之中的不仁之舉,引起了朝廷內外的紛紛議論,舉國上下為之忿忿不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劉瞻認為皇帝此舉引起了眾人的不滿,終必給朝廷帶來災難。雖然二十幾位御醫已死不能復生,但那三百多位御醫的親族如果釋放出來,或可安撫一下不平的民心。於是劉瞻召來諫官,慫恿他們上奏進諫,據理力爭功諫懿宗;無奈這些諫官們都深知額宗喜怒無常的脾氣,在這個時候進諫,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所以一個個都噤若寒蟬。劉瞻見這幫人無用,只好親自以宰輔的身份向統宗啟奏道:"生命長短,在於天定。公主有疾,深觸陛下慈懷。宗邵等人為公主療疾之時,唯求疾愈,備施方術,非不盡心;而禍福難移,人力難以回天,致此悲局,實可哀矜。今牽連老少三百餘人入獄,天下人議論紛紛,多有不平。陛下仁慈達理,豈能被人妄議,還當居安思危,安撫天下民心。伏願陛下少回聖慮,寬釋牽連者!"
劉瞻的奏詞有理有節,無可挑剔。然而唐部宗已認定是御醫葯殺了愛女,決不肯寬容他們的家族,因而對劉瞻的話十分不悅,但礙於他宰輔的身份,總算忍著沒發作,對他的啟奏卻置之不理。
見沒有結果,在第二天上朝時,劉贍又聯合了京兆尹溫璋犯顏直諫,措辭更加激烈。這下惹怒了唐幫京,他大聲叱責二人的犯上,當即降旨,劉瞻調為荊南節度使,溫璋貶為崖州司馬,責令三日內離京赴任,免得他們再在朝堂上啰嗦個沒完沒了。
溫璋是個性情耿直的有才之臣,被貶南蠻之地,著實心有激憤,嘆道:"生還逢時,死何足惜!"當天夜裡就在家中服毒自盡。唐幫宗聽到溫璋的死訊,還狠狠地說:"惡貫滿盈,死有餘辜!"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在劉瞻離開長安赴任以後,駙馬韋保衡已經大權在握,他與另一宰輔路岩串通一氣,羅織了各種莫須有的罪名,把劉瞻的門生故舊三十多人,一骨腦地貶往遙遠荒僻的嶺南。為了進一步壓制劉瞻,以防再生事端,韋保衡又與路岩合謀,硬說是劉瞻與御醫同謀,亂投葯石害死同昌公主;昏庸的懿宗竟也信以為真,又把做荊南節度使的劉瞻貶為康州刺史。
為了同昌公主的死,唐懿宗在朝廷里折騰了好幾個月,弄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待這一切稍稍平定下來之後,懿宗才想到為愛女舉行盛大的安葬儀式。陵墓自然是十分豪奢壯觀,陪葬的服飾器活更是琳琅滿目,填滿了墓坑,送葬場面之大。
只因天年有限,一個美麗嫻雅的同昌公主過早離開了人世,誰知作為父親的唐懿宗竟以這種方式悼念亡女,殺死二十餘御醫,關壓三百多親族,數十忠臣流放異地,把個朝廷內外攪得沸沸揚揚,怨聲載道。同昌公主若地下有知,難道不會傷心不已?
新唐書列傳第八折疊
衛國文懿公主,郭淑妃所生。始封同昌。下嫁韋保衡。咸通十年薨。帝既素所愛,自製輓歌,群臣畢和。又許百官祭以金貝、寓車、廞服,火之,民爭取煨以汰寶。及葬,帝與妃坐延興門,哭以過柩,仗衛彌數十里,冶金為俑,怪寶千計實墓中,與乳保同葬。追封及謚。
⑻ 啞巴公主開口為父奪下江山,為何出嫁一年後去世,君王斬殺20名御醫
傳說是公主拿了南齊美女潘玉兒九鸞釵,但是這九鸞釵是公主經常帶著,自然就不給了,沒有想到夢醒了之後,公主就開始生病了,御醫怎麼醫治都治不好,最後公主掛了,帝王問駙馬,駙馬把責任都是說御醫的問題,所以帝王一生氣就把治不好公主的20名御醫都殺了,為自己的女兒報仇了。
但是壞就壞在公主夢到美人之後,她就開始感覺身體不舒服,跟自己老公也說了,大家都寬慰公主,叫了很多御醫來看,沒有想到公主越病越嚴重,御醫就是找不到病因,最後公主就這樣過世了。
唐懿宗非常奇怪公主就這樣死了,就問駙馬公主是怎麼死的,駙馬肯定不敢說因為夢到一個叫南齊美女潘玉兒事情,就說是御醫沒有用心醫治了,唐懿宗頓時大怒,下令殺了20多名御醫,為公主報仇了。
⑼ 唐朝最受歡迎的公主,君王為她花了好多錢,為何還因為她失去生命
這個公主是同昌公主,因為同昌公主死了之後對皇帝的打擊非常的大,所以最後皇帝也死了。唐懿宗是唐朝皇帝,他非常疼愛他這個女兒,他可以為他這個女兒做很多事情,可是同昌公主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這個打擊對唐懿宗非常的大。
同昌公主長大之後,唐懿宗還為她找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作為丈夫,在同昌公主結婚的時候,唐懿宗可以說是用盡了整個國家的財力來為她操辦這場婚禮,他讓同昌公主自己選擇喜歡的禮物作為嫁妝,真的是特別特別的寵愛,可惜同昌公主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這讓唐懿宗非常的難過,在不久後唐懿宗也就去世了。
⑽ 歷史上最牛的駙馬,娶了公主後如何連升四級,還讓君王岳父言聽計從
這個駙馬就是韋保衡,他當時娶的是同昌公主,同昌公主是皇帝最喜歡的一個女兒,懿宗皇帝雖然有九個女兒,但是他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同昌公主。所以他跟公主結婚以後,在短短一年時間裡面就連升四級一路到宰相,雖然不是沒有駙馬升成宰相,但是這么快的他還真是頭一個。後來公主死了他還誣陷是御醫的錯,皇帝因為愛女心切於是非常聽他的。
但是公主不長命,只結婚了兩年就生病去世了,這時候韋保衡仗著皇帝信任自己,蠱惑皇上說是因為御醫公主才會死,皇上也是因為平時看韋保衡特別喜歡公主,認為他不會騙自己,一生氣殺了好幾位御醫,這時候韋保衡還說這裡面有自己死對頭劉瞻的過錯,皇上一生氣還把劉瞻也貶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