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小說的鑒賞方法
1、化整為零。化整為零指的是有效地將在文學鑒賞過程中收集的文學碎片進行統一,這是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表現形式豐富,內容多樣,為了對這些文學作品進行更加深入的鑒賞,首先需要了解這些作品中蘊含的文學以及歷史方面的知識。以研究古代字詞意思為出發點,對文學作品中的內容進行深入剖析,有助於提升人們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掌握程度,對其中的文字含義進行更深刻的了解,當然還包括價值匹配以及自然觀念等。作為現代人,需要帶著繼承的眼光去看待我國的古代文化精髓。同時充分彰顯出文學作品的傳承價值以及經典性,豐富作品的思想內涵。除此之外,站在文史知識的角度上進行分析會發現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還需要對其中的意識形態、價值理論等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在鑒賞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時,文學家往往將精力集中於社會環境的研究上,實現與作品作者在心靈上的溝通,探索文學作品的哲理內容。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只是從單一的角度對文學作品進行賞析,並未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認知體系,這使整個文學作品鑒賞過程存在很大缺陷。所以,需要將化整為零的文學鑒賞思想應用於文學作品鑒賞過程,彰顯出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尊敬,提升對古代文學作品內容的感知力,對作者的真實內心感受進行刻畫和詮釋。
2.2思想共鳴。在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我國古代的文學家往往將感悟以及啟示作為主導,盡量精簡語言,為文學作品質量的提升以及鑒賞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持。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更加關注對理論的點評,卻忽視了創作主體之間所顯示出的個性化差異。為了提升文學作品思想的還原程度,人們需要立足於不同的角度,與作者產生情感上以及思想上的共鳴,這是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有效前提。唯有與作者形成了思想上的共鳴,才能更加深刻地感知文學作品想要表達的深刻內涵。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需要將歷史知識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等內容作為基礎,深入研究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內容。其次,需要將真實的邏輯思想作為基礎,有效避免出現誤解的現象,提升思想與文學作品內容的一致性。同時,需要顯示出對作者的尊重,對作品中以及作品外的情況進行深入剖析。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整個過程中,不能超出文學限制的范圍,不然的話可能會出現曲解文學作品內容的現象,也無法體現出文學作品作者的個性。因此,在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需要將事實作為基礎性的內容,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鑒賞過程有效性的提升。
3 .提升鑒賞的可信程度
。為了促使整個文學作品鑒賞過程更加可信,在開展鑒賞工作之前需要先規定一個明確的限度,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需要將真實的歷史事件作為研究的基礎,避免出現與歷史事件發生沖突的現象,符合文化限度的范圍。通常情況下,任何狀況的生存環境以及超越的形式都能構建起特殊形式的文化內容。許多經典文學作品能夠穿越時空的主要原因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圍,這對文學創作以及文學鑒賞工作來說至關重要。其次,古代文學鑒賞工作需要建立在符合真實邏輯的基礎上,對其中的文體限度進行把握,避免出現文學作品脫離真實邏輯的現象。文學鑒賞需要建立在主觀意願的基礎上,當然這也可能造成一些誤解現象的出現,這是無法避免的,需要對誤解的范圍進行有效控制,不能跨越限度,否則可能會對我國的古代文學作品鑒賞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我國文學的發展。
B. 鑒賞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抓住特徵
在描寫人物肖像的時候,作家一般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最能體現人物精神面貌、神情的突出特徵加以描繪。
如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嬰寧》中對嬰寧的描寫:
媼曰:「喚寧姑來。」婢應去。良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嗔目曰:「有客在,吒吒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媼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識,可笑人也。」問:「妹子年幾何矣?」媼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復笑,不可仰視。┅┅生無語,目注嬰寧,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語雲:「目灼灼賊腔未改。」女又大笑,顧婢曰:「視碧桃開未。」遽起,以袖掩口,細碎步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
在這段描寫中,作家對嬰寧的外貌沒有任何描述,寫嬰寧就抓住一點:笑態。「隱有笑聲」,「嗤嗤笑不已」,「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復笑,不可仰視」,「女又大笑」,「笑聲始縱」,一路笑來,一路笑去,走到哪裡,笑到哪裡。這樣,一個天真、爽朗、笑態可掬,可愛迷人的妙齡女郎就活生生地站在了讀者的面前。「笑」是嬰寧最突出的特徵,作者只是在不斷點染她那天真爽朗的笑聲,再加上具有象徵意義的鮮花,烘染出主人公天真無邪、富於詩意的美好性格。
注意下意識動作
讀者在鑒賞人物的時候,也應注意作家對人物下意識動作的描寫,由於這種動作基本不受意識的支配,所以往往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綉鴛鴦夢兆絳芸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有一段薛寶釵綉鴛鴦的細節描寫:
(寶釵)說著,一面就瞧他手裡的針線。原來是個白綾紅里的兜肚,上面扎著鴛鴦戲蓮的花樣,紅蓮綠葉,五色鴛鴦。┅┅(襲人)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來。」說著,就走了。
寶釵只顧看著活計,便不留心,一蹲身,剛剛的也坐在襲人方才坐著的那個所在,因又見那個活計實在可愛,不由的拿起針來,就替他作。┅┅那黛玉卻來至窗外,隔著窗紗往裡一看,只見寶玉穿著銀紅紗衫子,隨便睡著在床上,寶釵在身旁做針線,旁邊放著蠅刷子。
黛玉見了這個景況,早已呆了┅┅
鴛鴦在中國人心目中是有著特殊含義的,寶釵看了襲人綉的鴛鴦不僅喜歡,還情不自禁、下意識地綉了起來。在幽靜的怡紅院,一個多情公子穿著銀紅紗衫子,隨便睡著在床上,一個情竇初開的妙齡女郎貼身坐在他的身邊,纖纖玉手拿著針線忘情地綉著戲蓮鴛鴦,這是一幅多麼富有浪漫情調的構圖啊!難怪黛玉看見,早已呆了。寶釵平時十分注意自己行為的規范性,別管真假,她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非禮勿聽、非禮勿視,何時敢於如此的大膽?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但是讀者正是通過這一平時難以見到的動作,覺察到深藏在寶釵內心的綿綿情思。
鑒賞人物語言
人物語言是敘事性作品的靈魂,高明的作者往往在人物語言的描寫上花費較大的力氣,以人物語言代替自己的敘述語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物語言一般包括對話和獨白。鑒賞人物語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語言看性格
語言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外化,通過人物不同的語言風格,我們可以看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養和品格性情。
《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寫賈府飲酒行令賦詩:
鴛鴦道:「有了一副了。左邊是『長三』。」寶釵道:「雙雙燕子語梁間。」鴛鴦道:「右邊是三長。」寶釵道:「水荇牽風翠帶長。」鴛鴦道:「當中『三六』九點在。」寶釵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鴛鴦道:「湊成『鐵鎖練孤舟』。」寶釵道:「處處風波處處愁。」說完飲畢。
┅┅
鴛鴦笑道:「左邊『大四』是個人。」劉姥姥聽了,想了半日,說道:「是個莊家人罷!」眾人鬨堂笑了。賈母笑道:「說得好,就是這么說。」劉姥姥也笑道:「我們莊家人不過是現成的本色兒,姑娘姐姐別笑。」鴛鴦道:「中間『三四』綠配紅。」劉姥姥道:「大火燒了毛毛蟲。」眾人笑道:「這是有的,還說你的本色。」鴛鴦笑道:「右邊『么』四,真好看。」劉姥姥道:「一個蘿卜一頭蒜。」眾人又笑了。鴛鴦笑道:「湊成便是『一枝花』。」劉姥姥兩手比著,也要笑,卻又掌住了,說道:「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眾人聽了,由不得大笑起來。
根據這兩段語言描寫,就能夠看出薛寶釵、劉姥姥兩人的修養和身份。通過薛寶釵的語言,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知書達禮、文雅多情的富家才女。通過劉姥姥的語言,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粗俗爽快的農家婦女。薛寶釵說不出劉姥姥的話,劉姥姥也說不出薛寶釵的話。所以老舍說:「要知道對話是人物性格的『聲音』,性格各殊,談吐亦異。」
(二)從語言矛盾看人物特點
作家常通過人物語言的前後矛盾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處事行為,這是諷刺性作品經常採用的手法。閱讀此類作品讀者要細心體會人物語言的前後矛盾,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
如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對胡屠戶語言的描寫。
范進中舉前:
不覺到了六月間,這些同案的人約范進去鄉試。范進因沒有盤費,走去同丈人商議,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道:「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蝦蟆想吃起天鵝肉』來!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與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見城裡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趁早收了這心,明年在我們行事里替你尋一個館,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你向我借盤纏,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裡,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風!」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著。
范進中舉後:
胡屠戶道:「我那裡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後半世靠不著也怎的?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裡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你們不知道,得罪你們說,我小老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裡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說罷,哈哈大笑,眾人都笑起來。
《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既有狠毒、淫盪的一面,也有聰明、美貌的一面。鑒賞者既要看到她刁鑽、凶惡的一面,還要看到她伶俐善變,敢作敢為的一面。
C. 古代小說女生人物形象介紹
1.淺藍色對振式收腰托底羅裙,水芙色的茉莉淡淡的開滿雙袖,三千青絲綰起一個鬆鬆的雲髻,隨意的戴上繪銀挽帶,腰間鬆鬆的綁著墨色宮滌,斜斜插著一隻簡單的飛蝶摟銀碎花華勝,淺色的流蘇隨意的落下,在風中漾起一絲絲漣漪,眉心照舊是一點硃砂,綽約的身姿娉婷,漫步來到御花園。
2.淺淡的橙紅顏色長襲紗裙緯地,外套玫紅錦緞小襖,邊角縫制雪白色的兔子絨毛,一條橙紅色段帶圍在腰間中間有著鑲嵌著一塊上好的和田美玉在段帶左側佩帶有一塊上等琉璃佩玉佩掛在腰間,一頭錦緞般的長發用一支紅玉珊瑚簪子挽成了墜月簪在發箕下插著一排掛墜琉璃簾,更顯嫵媚雍容,雅緻的玉顏上畫著清淡的梅花妝,原本殊璃清麗的臉蛋上因成了女人而褪怯了那稚嫩的青澀顯現出了絲絲嫵媚,勾魂懾魄;若是原似嫡仙般風姿卓越傾國傾城,現卻似誤落凡塵沾染了絲絲塵緣的仙子般另男子遽然失了魂魄,但最另人難忘的卻是那一雙燦然的星光水眸。
3.著一身月白衣,搭上雪羽肩,里穿乳白攙雜粉紅色的緞裙上銹水紋無名花色無規則的制著許多金銀線條雪狸絨毛,纖腰不足盈盈一握,顯出玲瓏有致的身段。大大的琉璃眼睛閃閃發亮如黑耀石般的眸開閡間瞬逝殊璃.櫻桃小口朱紅不點而艷。一頭秀發輕挽銀玉紫月簪,恍若傾城,似是飄然如仙。
4.一身藍色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淡藍色的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於輕紗。眸含春水清波流盼,頭上倭墮髻斜插一根鏤空金簪,綴著點點紫玉,流蘇灑在青絲上。香嬌玉嫩秀靨艷比花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一顰一笑動人心魂。寐含春水臉如凝脂,白色茉莉煙羅軟紗,逶迤白色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身系軟煙羅,還真有點粉膩酥融嬌欲滴的味道。
5.飄廖裙紗裹緊綢緞,顯出玲瓏剔透的誘人身姿。抹胸藍蝶外衣遮擋白皙肌膚。周旁藍色條紋,細看卻現暗暗藍光。晶瑩剔透的倒墜耳環垂下,搖曳。散落肩旁的青絲用血紅桔梗花的簪子挽起。斜插入流雲似的烏發。薄施粉黛,秀眉如柳彎。額間輕點朱紅,卻似嬌媚動人。纖手將紅
D. 中國古代小說鑒賞
中國小說的發展歷程:六朝
時期的「志怪小說」——以談神說鬼或記錄名人軼事為主。
唐代時期的「傳奇小說」——這是一種有文人意識的文學創作,它「敘述婉轉,文辭華艷」。唐傳奇的
題材大致分為愛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俠行義、歷史故事、神仙怪異等,而神仙怪異又往往穿插各類題
材中,這是六朝小說的胎記。
愛情婚姻題材在唐傳奇中占較大比重,且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的佳作。不少作品歌頌男女青年掙
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鎖,爭取自主幸福的愛情和婚姻。他們不畏強暴、不計貧富、不惜以身
殉情,如《任氏傳》中的狐女任氏愛戀家境貧寒的鄭六,嚴斥企圖恃富施暴的韋崟道:「鄭生,窮賤耳
。所稱愜者,唯某而已。忍以有餘之心,而奪人之不足乎?哀其窮餒,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
,故為公系耳。若糠糗可給,不當至是」。體現了婦女要求主宰自身命運的願望和敢於反抗強暴的斗爭
精神。《柳毅傳》中的龍女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備受丈夫虐待,但她並不屈服,請柳毅捎信向父親洞
庭君訴苦,歷經周折,終於按照自己的意願,與見義勇為的柳毅結成美滿婚姻。她是個敢於反抗夫權壓
迫,大膽追求幸福愛情的婦女形象。
唐傳奇構思精巧,情節曲折,結構完整。如《柳毅傳》寫柳毅為龍女完成傳書使命,錢塘君殺了涇河小
龍,救回龍女後,又陡生波折,平添錢塘君逼婚,柳毅嚴詞拒絕一節。柳毅回家後連娶兩妻皆亡,似與
龍女無緣,不料三娶的盧氏竟是龍女的化身。作者圍繞龍女爭取婚姻自主這一主線安排情節,展開矛盾
,波瀾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構思極巧妙,體現了「作意好奇」的特點。
唐傳奇的語言生動流楊,簡潔而富於表現力。這與作者不少是詩文高手,講究修辭造句,注意汲取駢文
和口語之長有關。如錢塘君救回龍女後,「洞庭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傷稼乎?』
曰:『八百里』。『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寥寥數語,錢塘君的性格、說話時的神情口氣
躍然紙上。
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話本是講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話本即說書藝人——在宋代稱為說話人
,演出的底本。說書人只能用當時流行的口語來說,故話本即當時的白話小說。這是一種不同於志怪、
傳奇的新興小說。小說話本在人物塑造及情節處理上都有相當高的成就。在塑造人物時,不但長於動作
、語言描寫,還長於心理描寫。在展開情節時,不但曲折生動,而且善於製造懸念和進行細節描寫。如
《錯斬崔寧》,寫劉貴從丈人家借得十五貫錢,回到家後,他的妾陳二姐問他錢是從哪來的,劉貴和她
開玩笑,說是將陳二姐典給了他人換來的。「那小娘子聽了,欲待不信,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欲侍
信來,『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大娘子又過得好,怎麼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只得再問道:『雖然
如此,也須通知我爹娘一聲。』」等劉貴睡去之後,「那小娘子好生擺脫不下,『不知他賣我與甚色人
家?我欲先去爹娘家裡說知。就是他明日有人來要我,尋到家裡,也須有個下落。』」通過這一系列細
節的動作、對話、心理描寫,把陳二姐不滿劉貴,但又無可奈何的溫順性格和口中雖不明言,但又頗有
心機的性格刻劃得十分生動細致。之後寫劉貴被殺,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個身帶很多銅錢,但
又頗為斯文的年青人,又為後文的「錯斬」設下了懸念。
明清時期的「章回小說」——
E. 古代文學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略談林黛玉人物形象的藝術魅力
自《紅樓夢》問世以來,林黛玉的形象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這一藝術形象為何具有如此魅力?恐怕是許多人未曾深思過的,這也是我感興趣的問題之一。
要探討這個問題,還要從曹雪芹塑造這一藝術形象時所依傍的原形談起。
看過《紅樓夢》的人,大都承認林黛玉是書中的第一號女主角。曹雪芹在這一形象上傾注了大量心血。這一形象絕非憑空非而來。它融鑄了歷史上許多人物的優點。除了「四大美人」外,有趙飛燕、蔡文姬、綠珠、謝道蘊、李清照、朱淑真、葉小鸞、馮小青,此外,如神話傳說中的娥皇、女英、素娥、洛神。除女性外,其他如正直剛烈力絀遭危的鯀、心有七竅的比干、夢中化蝶的庄生、高標見妒的屈原、賈誼、採菊東籬的陶令、英年早逝的李賀……可以說是許多歷史人物優秀人格的集合體。她是美的化身,集外貌美、氣質美、才情美、精神美於一身。
在此,側重談談這一形象與「四大美女」原型的關系。
首先是她的外貌美。林黛玉在書中首次出場,是在「進賈府」一場。她給寶玉(其實是廣大讀者)的第一印象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一下子攫住了寶玉的心。賈府之人,一見之下,覺雖弱不勝衣,卻 「自有一段自然的的風流態度」。小廝們背地叫她「病西施」,無譏笑之意,有愛重之心。「顰眉」使人馬上聯想到古代越國美女西施。所謂眉目傳情,作者以此作為人物描寫的切入口,可見其匠心所在。聯繫到下文的「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令讀者對其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這就是我所喜歡的「那一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嬙、貂蟬、楊玉環,她們的美都較為抽象,無非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類的描寫,並未形諸較為具體的文字,可以讓人相見其人之美。而黛玉則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著力塑造的「活生生」的「這一個」,她的美自始自終都有著真實的生活令人可感可知。所以,她的美是具體的、生動的、傳神的,具有強烈感染力。這是林黛玉形象超越「四大美女」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氣質美。古代「四大美女」美則美矣,但總覺得美在軀殼。林黛玉之美美在氣質。這氣質是由文化修養所造成的。西施的文化程度沒有記載,大抵是農家文盲女(浣紗女);王嬙除了「不賄畫工」的記載,「自請出塞」和蕃,也只有一支琵琶馬上相伴;貂蟬原也不過是司徒王允的養女,其身份就是奴婢;楊玉環出身於官宦之家,除了愛好音樂、舞蹈外,其文化修養並未見記載,僅傳世的一首詩,經考證,也系他人偽托。而林黛玉則飽讀詩書,具有典型的熱情、敏感、深刻、倔強、孤傲的詩人氣質。文化修養造成的氣質美也遠邁「四大美女」之上。
再次是才情美。黛玉錦心綉口,靈心慧性,不止一般意義上的多才。這既是教養所得,更是天性所賦。她的言行舉止,無不透露出少女的敏感、多心、才智、機鋒。她的書房中不僅有滿架的儒家詩書,她也偷看《西廂記》、《牡丹亭》一類被封建禮教斥為「誨淫」的書。她在大觀園詩社素有「詠絮才」之稱,藝壓群芳;她自告奮勇當老師,教香菱學詩。這個少女的形像,深入人心,獲得了讀者的強烈好感。
最後是精神美。如果僅限於上述三條,中國歷史上的很多才女都可能具備。林黛玉的精神美,突出地體現在她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固然,對自身而言,她擺脫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精神枷鎖;對男子,對她心儀的寶玉,她極力反對其走仕途經濟,追求功名,是寶玉反封建的志同道合的戰友。她敢於斗爭,不掩飾自己的好惡,勇於追求個人幸福,與封建禮教格格不入。在她的身上,閃耀著民主、叛逆的光輝。與賈寶玉一起,構成了《紅樓夢》中兩個耀眼的藝術形象。
林黛玉的結局是人所共知的。作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達到一種悲劇效果,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造成一種遺憾的美。試想,如果林黛玉不死,成了寶二奶奶,成了貴族家庭的主婦,得償所願,那麼,她的性格將如何發展?我想,曹雪芹把她處理成「質本潔來還潔去」的結局,是耐人尋味的,留給讀者以無限的感慨。
可見,林黛玉的藝術形象的塑造,乃是曹雪芹揉合了古往今來許多優秀人物(不局限於女性)的種種閃光點,塑造出的鮮明的「這一個」。在她身上,也有愛哭、慪氣、小性、猜疑的缺點,但這與其說是缺點,不如說是女性共有的特點,使得這一形象擺脫了「高大全」的模式,顯得更加真實可愛。
林黛玉的形象對當今現代女性的意義何在?
林黛玉形象是曹雪芹傾盡心血塑造出的一個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象,它的完美性是顯而易見的,其時代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對於現代女性而言,我們不需亦步亦趨地模仿林黛玉,而是要從精神實質的高度去學習她的優點,從時代的高度去發揚那個時代的婦女所不具備的新品質,努力提高自身思想與文化素質。具體來說,就是自尊、自愛、自重、自強。即尊重自己與男性平等的地位,珍視自己的人格,積極向上,奮發有為;愛惜自己的名譽,珍惜自己的年華,立志為婦女爭光;保持自己的尊嚴,重視自我教育,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勤學苦鑽,勇於開拓,自強不息,做一個創造新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全面發展的現代新女性。
F. 小說人物形象鑒賞
1、從分析人物的描寫入手。
(1)正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從而反映作品的主題的描寫。
①通過肖像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肖像描寫它的作用不只是在於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徵,而是為了更好的以「形」傳「神」。
例如《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項帶銀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這寫出的是一個活潑、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閏土卻變成:
「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隻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這是一個飽經憂患、歷經滄桑,已變得麻木遲鈍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說通過對閏土的肖像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性格的巨大變化,從而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給人民造成了苦難。
②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例如:小說《守財奴》中有幾處個性化語言描寫,如「咱們中間可有些小小的事情辦一辦。對不對,克羅旭?」「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讓事情擱在那兒牽腸掛肚。你總不至於要我受罪吧。」「„„我覺得更滿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錢。這樣,你愛做多少台彌撒給誰都可了!„„」「克羅旭,你這些話保險沒有錯嗎?可以對一個孩子說嗎?」句句話語,把一個貪欲十足的守財奴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③通過動作行為刻畫人物形象。
例如:小說《守財奴》中「搶梳妝匣」一處動作描寫:「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這一「縱」一「撲」寫得生動極了,使人如見其形,如窺其靈魂,把一個金錢狂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
(2)側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他人的言行,來間接刻畫人物的描寫。
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對賈寶玉的形象刻畫,就使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
林黛玉從王夫人口得知賈寶玉是一個孽胎禍根,是一個混世魔王;從母親口中得知賈寶玉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結果一見,卻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這些側面描寫的目的是欲揚先抑,它極大地豐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林黛玉對賈寶玉的認同感。
2、從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入手。
小說的故事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閱讀小說,
既要緊緊抓住人物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小說情節的曲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說往往是微型小說,雖然它寫的是小題材,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卻是生活內容的高度濃縮,應該說正是這高度濃縮的故事情節凸顯了人物形象。
例如小小說《同意》:秘書送進一份文件。王廠長像往常一樣拿起筆輕松熟練地在上面寫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睜大了眼睛,筆從他無力的手中滑到了辦公桌上。第二天,他離開了他熟悉的辦公室。這篇小小說故事情節簡單,但卻把一個只知「同意」的糊塗廠長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從而諷刺了社會上一部分官員不分具體事件,只知道動用手中的權力,結果輸得一塌糊塗的形象。由此可見,小小說的故事情節常常是以小見大,以微見著,所以閱讀時,必須透過情節來分析人物形象。
3、從分析小說的環境入手。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進行的。小說的環境描寫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的作用外,還有烘託人物性格的作用。
例如孫梨《荷花澱》開篇水生嫂「月下編席」那段環境描寫,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詩意:「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段描寫很有詩意,它使人物猶如仙子,與明月、清風、銀白的水、透明的霧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構成了妙不可言的詩的境界;同時,這景色又與具有著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應,彼此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靈美。
在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閱讀小說時,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G. 古代小說人物形象分析1500字論文
內容摘要:王熙鳳被稱作是中國古代小說《紅樓夢》塑造成功形象之一。王熙鳳不但有著美麗的容貌,還有著超凡的管理才能,且心機深重、陰險歹毒,成為女性世界中一隻傑出的「鳳凰」。本文從王熙鳳的側面描寫反映出封建貴族的罪惡本質,以及封建家族走向滅亡必然趨勢的命運。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7076084.htm
關鍵詞:王熙鳳 能力才幹 陰險歹毒
隨著社會的變化,不同時代對王熙鳳的理解與評價各有差異。王熙鳳的人物形象描述代表著時代性,基於經濟市場下背景分析王熙鳳的處事風格及人物性格。對王熙鳳為人處世的分析,可以看出王熙鳳這一人物形象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因此必須以正確的態度認識,分析人物真實的性格特徵,為《紅樓夢》的研究提供參考。
一、容貌風華,恍若神妃
王熙鳳人物出場就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採用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一語未了,只聽到後院中有人笑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其裝扮彩綉輝煌,恍若神妃仙子。作者通過直接描寫人物外表,把王熙鳳塑造成雍容華貴的美人,賦予了她迷人的風采,使她在眾多美女的賈府突顯而出。
筆者除了直接描述外,還從側面襯托鳳姐的美貌。在「見熙鳳賈瑞起淫心」和「王熙鳳毒設相思局」兩回中,筆者一方面突出了王熙鳳的心機和手段,另一方面顯現出王熙鳳的光彩照人。
二、伶牙俐齒,巧言善辯
王熙鳳伶牙俐齒的口才也讓讀者印象深刻。從她開口的與眾不同,「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時時不忘。」從王熙鳳話中,既有對林黛玉的恭維,又有對賈府眾姐妹的關照,同時不忘討好「老祖宗」,這一席話可謂「一石三鳥」。應了周瑞家那句話「十個會說的男人也說不過她呢。」
「劉姥姥進榮國府」這回,王熙鳳超常的巧言善辯才能及處事的應變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王熙鳳對劉姥姥的來意心知肚明,劉姥姥在訴說家道艱難的時候,也不失時機地告訴劉姥姥:「不過借賴著祖父的虛名,作個窮官罷了……不過是個舊日的空架子。」王熙鳳盡量的貶低自己,目的是在自身利益不損失的同時,又不至於得罪劉姥姥。簡短的幾句話王熙鳳的表現既讓劉姥姥不失顏面,又維護了自身的利益,充分展現了她異於常人的語言才能。
三、心思細膩,善於心計
在人際關系繁中復雜的家族中,處處都需要防備外人的算計,捍衛自己的地位,王熙鳳可謂機關算盡。一邊對「老祖宗」奉承巴結、極力討好,一邊對王夫人甜言蜜語,對周圍平輩也極力拉攏關系,對待下人打壓收買,對觸及自身利益的人置之死地而後快。
在小月不能管家的時候,王夫人委託賈探春代為管理。當王熙鳳得知探春能力後,對賈府平輩贊美了一番。從中看出她縝密的心思,平時留心觀察身邊每一個人,在熟知每個人弱點後,就可以輕而易舉對付他們。在賈璉偷娶尤二姐事上,王熙鳳在得知此事後,馬上訊問家童打聽尤二姐住處。巧言令色的將尤二姐騙入賈府,指使家奴到官府去告狀,借機大鬧寧國府。在賈母面前假裝好人,瞞騙賈璉,將尤二姐逼死。整個過程,將她善於心計表現的淋漓盡致。
四、做事干練,爭強好勝
王熙鳳自幼充當男孩子教養,行事風格與那些閨閣女子自然不同。在劉姥姥進榮國府時,聽說熙鳳管理賈家,就對她稱贊有加。在寧國府,無人敢惹焦大,王熙鳳卻敢說:「還不早打發了沒這王法的東西!」協助管理寧國府時,對下人說:「我可比不得你們奶奶好性兒,由著你們去,再不要說你們這府里『原是這樣的』,這如今可要依著我行,錯我半點,管不得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一例現清白處置!」不難看出她雷厲風行的作風。
筆者在表現雷厲風行時,也體現出她爭強好勝的性格。寧國府辦喪事她本可以不出面,但她極力主動請纓去寧國府幫忙。在鐵檻寺,老尼求王熙鳳幫退守備家的定禮,熙鳳本不想管,可被老尼的話相激,便發起了興致。從中不難感受到她喜歡賣弄的性格。
五、兩面三刀,陰險歹毒
賈瑞起色心時,熙鳳本就十分痛恨,卻滿臉微笑,還以語言相挑逗。對尤二姐的巧言令色,博取尤二姐的同情,讓尤二姐「認她作是個極好的人」,跟隨她進入大觀園。另外,熙鳳指使家奴到官府告狀,大鬧寧國府後,說此事只用五百兩銀子平復。在尤二姐面前,又以姐妹相稱,背地裡卻叫丫鬟欺侮尤二姐,並不斷咒罵二姐,使二姐最後被逼死。
為了得到三千兩銀子,熙鳳與官府勾結使得張家女兒、守備兒子同時自盡;為了除掉情敵,又用借刀殺人將尤二姐活活逼死;因為賈瑞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她便說賈瑞「起這個念頭叫他不得好死」……如此對待別人的生命,讓人不寒而慄。
作品中,作者一面通過對人物形象美麗、潑辣、伶俐、歹毒的描寫,贊揚女性的聰明才智,呼籲提高女性地位;另一面又表現對她善於算計,心狠手辣的厭惡之極,揭露並鞭撻了封建時期的主子的罪惡本質。單從作者給王熙鳳判詞中,不難看出筆者對這個人物命運的深切同情。
H. 如何鑒賞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學高中部 林承雄 人物是小說藝術的表現中心。小說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藉助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那麼,呢?下面,試以《老人與海》為例,作簡要說明。1.分析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性格特徵。小說原文講述一個飽經風霜的古巴老漁夫的歷險:他連續84天在海上打魚而一無收獲,第85天仍然繼續去捕魚,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鯊魚的圍攻,老人桑提亞哥奮不顧身,與鯊魚進行了一夜的搏鬥,結果當老人返回岸上時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子了。課文節選部分主要寫了桑提亞哥與鯊魚的五次搏鬥(與鯖鯊斗→與星鯊斗→與犁頭鯊斗→再與星鯊斗→與群鯊斗)而最終疲憊地回到家裡的緊張而驚險的歷程,以表現一種奮斗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前兩次搏鬥都是詳寫,從鯊魚出現寫起,寫了與鯊魚搏鬥的整個過程,也寫了搏鬥之後老人的心理狀態,生動地展現出老人的勇敢、智慧、自信、樂觀的精神風貌。第三次搏鬥略寫,重點寫他殺死那頭犁頭鯊之後的自言自語。經過了前兩番搏鬥,老人筋疲力盡,又失去了刀子,可以說在以後的搏鬥中很難再取勝了;可老人不這樣想,「我還有魚鉤呢」,「只要我有槳,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由此,我們可看出老人的勇氣與自信。第四次搏鬥,詳寫老人與兩頭星鯊魚展開的鬥智鬥力的決戰。老頭的刀子沒有了,有用的兵器只剩下棍了,兩擊把兩頭星鯊打跑了或打死了。在這里插寫了老人的一些幻覺:當年青力壯的時候,我會把它們打死。如果有棍球棒,現在也行。由此,可見他英武豪邁的氣概!這一部分寫得跌宕起伏,但我們也明顯地感覺到,老人與鯊魚的搏鬥似乎不那麼激烈了。情節的暫時舒緩是為下文的更激烈更緊張埋下伏筆。最後一次與群鯊的搏鬥寫得很精彩,作者把老人與鯊魚搏鬥的過程刻畫的細致入微,有心理,有語言,有動作;有信心,有勇氣,有毅力,有思想。一個威武不屈的偉大英雄形象躍然紙上。情節是人物性格成長的歷史。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不僅要理清情節發展的脈絡、階段,還要抓住矛盾沖突,來透視人物的性格特徵。一般而言,矛盾沖突展開得越充分,人物性格特徵也就越鮮明。課文正是通過老人與鯊魚的矛盾沖突來展現硬漢的剛強勇毅的性格。2.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課文主要塑造桑提亞哥這一形象,主要運用了對話、獨白和心理描寫的方法。文中大量地描寫了老人的自言自語,老人跟小鳥、馬林魚、鯊魚等的對話,這些都可以說是他的精神真實的寫照。獨白,如「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就鮮明地表現了老人的堅強不屈、永不言敗的性格;又如「還是把船朝這條航線開去,有了事兒就擔當下來」,這又表現了老人的堅定不移、敢於負責的勇氣;再如「得,有主意啦」,「我可以把我的刀子綁在一隻槳把上」,這顯示了老人臨危不懼、隨機應變的智慧;還有如「我弄死它是為了自衛」,「我把它順順當當地給弄死了」,則表現了他清醒的理智、豪邁的情懷。對話,如他對兇殘的星鯊所說的,「去見你的朋友吧,也許那是你的媽媽呢」,表現了他克敵制勝後的興奮自得之意;再如文中多次寫到他與大馬林魚的對話,顯示了老人孤身一人生逢絕境而泰然自若、無比強悍的內心。此外,文章還以第三人稱的視點(「他想」)寫老人的心理活動,表現他堅強的意志、必勝的信念、頑強的忍耐、對生活、生命的熱愛。3.分析環境描寫,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環境是人物性格成長的基石,它包括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和人物生存的具體地域與生活場景。對於課文而言,作者不厭其煩地描寫鯊魚兇殘攻擊、為所欲為的場面,簡要勾勒海面風雲變幻的景象,表現了人、鯊搏鬥之慘烈、持續時間之長,從而烘托出老人的剛強勇猛。而且,對鯊魚猖狂、囂張的態勢、對人、鯊驚心動魄的激烈斗爭的形象描繪,本身具有隱喻色彩:面臨暴虐或厄運,人可以暫時戰敗,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遠也打不垮的。
I. 古風小說人物性格解釋,越多越好謝謝
男主狠戾決絕,為復奪皇位制而不折手段【如果是奪嫡小說的話】卻在遇見女主後有了一絲改變。
而女主本是奉命來刺殺皇太子的,卻有意隱藏身份,蟄伏在其身邊需找機會伺機下手,卻不曾想已將真心相付……
女主么、大智若愚吧,因為太聰明所以要隱藏起來不被看穿。或者是不卑不亢,不畏強權所迫,但完不成任務就只有死,於是她願意以死換他平安。
如果不想寫這種糾結狗血的虐文,可以考慮寫女主幫男主掃除阻礙,登上皇位。
J. 怎樣介紹古代小說人物
介紹歷史人物
,不要刻意地去描寫,只是需要在特定的時候帶過,給讀者留下大概的印象。讀者會想像心人物在心中的形象。籍貫
主要的歷史事跡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