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三言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三言

發布時間:2021-10-06 20:24:09

① 中國古代長篇白話小說發展的過程

1.發祥期:唐代
當時,市人小說、寺院俗講成為白話小說的兩個發展源頭。
2.黃金期:宋、元時期,開封、杭州等瓦舍勾欄處,「說話」藝術盛行,由此產生「話本小說」。這也是最早的白話小說形式,這種小說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短篇白話故事,篇幅較短,基本用口語敘述,有虛構性。
3.宋末及元代,在白話小說基礎上出現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創作的擬話本小說。

3.全盛期:明、清
這一時期,產生了演義小說、長篇章回體小說等。如明代四大奇書:《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長篇章回體演義小說》《金瓶梅》;明代的擬話本小說「三言」「兩拍」;「三言」即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雙峰」:《儒林外史》《紅樓夢》。而《紅樓夢》更成為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輝煌的頂點。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於《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這里認為小說是一種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士大夫所重視的東西。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凡是不登大雅之堂、凡為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的文體都是『俗文學』」,小說正是這樣一種俗文學。班固也認為「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他認為小說是末技,是小道小智所為。但小說的生命力極為旺盛,雖然飽經磨難和拒斥,卻仍然有強烈的發展勢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到唐宋之交,漢族市民階層興起,尤其是宋代,生產力發展迅速,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他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休閑娛樂的呼喚也日益強烈,城市文化越來越盛行,中國的長篇白話小說以此為契機,迅速的發展起來。
唐代傳奇相對白話小說是雅,但拿傳統的雅俗觀來衡量它,卻又可以說它為俗。雅俗問題與上述娛樂和教化、虛構和實錄的問題有著內在的聯系。教化的內容是禮義,實錄叫做雅馴,可見傳統的雅俗觀是貶低和排斥娛樂和虛構的。 儒家道統文統的繼承和發揚,阻塞了傳奇小說的發展。傳奇小說,一般的說是士人寫給士人讀的文學,它本來就產生和活躍在雅文化圈內。當它蒙上不雅的俗名,士人便疏遠它,它便從雅文化圈走出來,逐漸向俗文化靠攏。宋代傳奇小說作者的文化層次下移,同時創作傾向卻向雅的方向攀附。「論次多實」、「采艷殊乏」,都是棄俗而就雅的表現。
降至元明,傳奇小說俗化趨勢愈益明顯,從明代中後期流行的各種通俗類書如《國色天香》、《萬錦情林》、《綉谷春容》、《燕居筆記》等競相轉載來看,它們在士人中還是頗有讀者的。人們總愛附庸風雅,標榜不俗,而實際卻有難以脫俗的一面。
這類半文半白的、篇幅已拉得很長的傳奇小說繼續走著俗化的路,到明末清初,它們乾脆放棄文言,使用白話,並且採取章回的形式,便成為了才子佳人小說,完全與通俗小說合流。
如果說傳奇小說是從雅到俗,那麼白話小說的運動方向恰好相反,是從俗到雅。白話小說無論短篇還是長篇,都源於民間「說話」,它們的體制和敘事方式都保留著「說話」的胎記,與源於史傳的傳奇小說迥然有別。白話小說長時期在民間傳播,其故事是生鮮的、同時又是稚拙的,版刻也很粗率。直到明代嘉靖前後,情況才發生重大變化。文人突然看好這種俗而又俗的文學樣式,他們不只是評論,而且參與其間,進行搜集、整理、加工、編輯、出版。接著還有模擬這種樣式的文人創作,如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和陸人龍的《型世言》,等等。
這種情況的發生,與王陽明「心學」的崛起有著直接的關系。王陽明是主張人皆可以成為聖賢的,有利用俗的形式才能達到化俗的效果。他對俗的重視,在當時卻有振聾發聵效果。嘉靖萬曆時代推崇通俗文學的文學家所依據的就是王陽明的這種思想。
白話小說的作者由不見經傳的無名氏,漸次上升為大文人。他們的文化修養和社會地位都是早期白話小說作者所不能相比的。
白話小說的內容和風格也隨著作者成份的改變而漸次由俗變雅。按創作方式,白話小說的演進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是「說話」的書面化;中期是作家根據現成故事進行創作;後期是作家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獨立創作。文人獨創的小說,不僅題材情節出自個人機杼,而且藝術風格也有鮮明的個性。白話小說發展到後期已有雅俗的分別。不過,白話小說的主流趨向於雅,卻是不爭的事實。
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它們的源頭分別為雅和俗,它們的走向卻相反,文言小說向俗靠攏,白話小說向雅接近。雅俗在小說范疇內達成了妥協。「雅」接納了白話,承認了「虛構」;「俗」則承擔起「教化」的使命。換言之,「雅」放棄了「雅言」和「實錄」的原則,「俗」則放棄了娛樂惟一的宗旨。小說中雅俗共存是小說藝術成熟的重要際志。
中國小說的源頭就存在著雅俗的分歧,雅的是文言小說,它從史傳蛻化而來;俗的是白話小說,它從民間伎藝「說話」轉變而成。在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發展途程中,雅和俗構成兩極,文言小說受到俗的引力作用,不斷吸收俗的成分,顯示出漸次俗化的傾向;而白話小說則受到雅的引力作用,不斷吸收雅的成分,表現為漸次雅化的傾向。雅俗結合是小說成就的重要標志之一。
明萬曆以後,不僅長篇小說的創作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而且短篇白話小說的創作也呈現出繁榮景象。
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作品衰微,這種文學樣式在當時已不適應社會的要求,相反,白話短篇小說作品的創作卻是一派生機盎然。這里的原因是比較多的。首先,明中葉以後,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大,市民階層的力量壯大,在社會上是一股極為活躍的、強大的階層,他們要求在文學上能有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思想的文學樣式和文學作品。
其次,宋元話本小說在明代得以繼續發展,它是勞動群眾小說創作自身發展的結果,顯示出比文言小說更強的生命力。參予白話小說創作的作家大多是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善於吸收群眾藝術創作的結果,語言通俗易懂,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的內容,有一定的社會批判精神,因而有著更強的人民性,為廣大群眾所觀賞喜愛。
明代印刷術發達,書壇眾多,迎合人們的口味與喜好,書商也大量地刊行話本小說,因此話本小說慢慢地演變為供案頭閱讀之作的擬話本。
擬話本的體裁與話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詞,中間以詩詞為點綴,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完整,描寫人物的心理細致入微,個性突出,比較注意細節的刻畫等。但它又與話本不同。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認為擬話本是「近講史而非口談,似小說而無捏合」,「故形式僅存,而精采遂遜。」在口語運用和生活氣息上,擬話本明顯地遜於話本小說。
現在認為最早的話本集《清平山堂話本》,是嘉靖年間洪楩輯印的,分《雨窗》、《長燈》等6集,每卷1篇,共收話本60篇,故全書總名為《六十家小說》,今存15種。萬曆年間熊龍峰刊印的話本今存4種。這兩種話本集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代擬話本在內。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初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短篇小說集,簡稱「三言」,每集收話本40篇,包括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兩部分。「三言」對後世影響較大,此後擬話本的專集大量出現。明末凌濛初在「三言」的影響下,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兩個擬話本集,簡稱「二拍」。「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成就,是由話本向後代文人小說過渡的形態,對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創作在明末以後繼續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愛情婚姻的題材是明代擬話本的一個重要內容。《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樂小舍拚生覓偶》、《玉堂春落難逢夫》等真實地描寫了被糟踐的婦女的悲慘地位以及她們對愛情婚姻的自主要求,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嚮往,貫穿了對封建禮教及門第觀念的批判,尤其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可稱為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等篇中,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愛情婚姻觀念。《俞伯牙摔琴哭知音》、《施潤澤灘闕遇友》等篇描寫了在冷酷的等級社會中真誠的友誼。《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灌園叟晚逢仙女》等篇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猙獰面目和無恥罪惡。《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鼉龍殼》、《疊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顯靈》等篇反映了明代社會商人的心理。

總之,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描寫手工業者和小商人的生活與思想,歌頌市民階級的勤勞誠實及對發財致富的追求,要求愛情與婚姻生活的自由,抨擊科舉制度的不合理和司法制度弊病等主題,共同組織成明中葉以後短篇白話小說的重要內容,顯示了明擬話本新的思想特色。但「三言」、「二拍」中也包含著明顯的落後和庸俗的因素,比如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迷信鬼神等佔了相當的數量,尤其又以「二拍」更為嚴重,這也是明代後期話本小說的通病。明末短篇白話小說集還有十多種,比較有影響的是《西湖二集》、《石點頭》、《鼓掌絕生》、《醉醒石》等,成就都不高,但其中有一些篇章,文筆生動,形象鮮明,對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病有所揭露。
明清時代是一個充滿進步與守舊、啟蒙與頑愚、思想解放與鉗制的時代。一方面,個性覺醒,人本意識抬頭,不少進步人士張揚個性,追求自由,肯定物慾財利,這反映在小說里就是小說中人性涌動,追求物慾,情愛描寫細膩等。另一方面,封建統治者強化統治,中央集權突出,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由此也出現了一些理學觀念濃厚、倫理說教明顯的小說作品。此外,還有兩種思想皆有,禁慾主義和享樂之風並行。明清小說內容豐富,類別繁多。

② 明代短篇小說白話小說的最高成就--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指何

是指明代五本著名傳奇短篇小說集及擬話本集的合稱。「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合稱。作者為明代馮夢龍。「二拍」則是中國擬話本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作者凌濛初。 [編輯本段]三言馮夢龍編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小說集的總稱[1]。《喻世明言》亦稱《古今小說》,但「古今小說」實為「三言」的通稱。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別刊於天啟元年(1621)前後、天啟四年(1624)、七年(1627)。這些作品有的是輯錄了宋元明以來的舊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據文言筆記、傳奇小說、戲曲、歷史故事,乃至社會傳聞再創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舊本的匯輯和新著的創作,是我國白話短篇小說在說唱藝術的基礎上,經過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進行獨立創作的開始。它「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話短篇小說的總集。它的出現,標志著古代白話短篇小說整理和創作高潮的到來。 [編輯本段]二拍在「三言」的影響下,凌濛初編著了《初刻拍案驚奇》(刊於1628年)和《二刻拍案驚奇》(刊於1632年)各40卷,人稱「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烏程(今浙江吳興)人。18歲補廩膳生,後科場一直不利。55歲時,以優貢授上海縣丞,後擢徐州通判並分署房村。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部進逼徐州,憂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與「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個人創作,「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二刻拍案驚奇小引》)。它已經是一部個人的白話小說創作專集。「卷帙浩繁,觀覽難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故從中選取40種成《今古奇觀》。後三百年中,它就成為一部流傳最廣的白話短篇小說的選本。
三言中每一章都講了一個道理,但有的章節穢語甚多,而有的則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比如《醒世恆言》中有一章《賣油郎獨占花魁》講了油郎秦重尋父、花魁娘子尋夫從良過程中兩人從相識到相愛的美好故事。
「三言」所收錄的作品,無論是宋元舊篇,還是明代新作和馮夢龍擬作,都程度不同地經過馮夢龍增刪和潤飾。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有對封建官僚丑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贊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百姓的生活。如《施潤澤灘闕遇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占花魁》等。在這些作品裡,強調人的感情和人的價值應該得到尊重,所宣揚的道德標准、婚姻原則,與封建禮教、傳統觀念是相違悖的。這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識的體現。「三言」中的優秀作品,既重視故事完整,情節曲折和細節豐富,又調動了多種表現手段,刻畫人物性格。它的刊行,推動了短篇小說的發展和繁榮,標志著中國短篇白話小說的民族風格和特點已經形成。
「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意識。如《轉運漢遇巧洞庭紅》寫商人泛海經商事,可以看出明末商人們追求錢財的強烈慾望。《烏將軍一飯必酬》、《疊居奇程客得助》等重視商業描寫,在以往的短篇小說中非常罕見。有些作品提出在愛情婚姻生活中要求男女平等的觀點。如《李將軍錯認舅》,描寫了劉翠翠和金定忠貞不渝的愛情。先是翠翠迫使父母放棄「門當戶對」的習俗陳規而和金定結合,後翠翠被李將軍虜去作妾,金定又歷盡艱辛,終於找到了翠翠。但迫於將軍權勢,不得以夫妻相認,最後以雙雙殉情來表示他們之間的至死不渝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奉勸世人行好事,到頭原是自周全」的勸諭思想是貫穿「二拍」始終的精髓,如卷十五《韓侍郎婢作夫人》的開頭中說的一婦人因受商人幫助救出了丈夫,在她去答謝商人的一剎那,商人卧室的房牆倒了,要不是因婦人來答謝的時間巧合,恐怕商人就一命嗚呼了,這種行好就有好報的教諭「二拍」中描寫的很到位。「二拍」善於組織情節,因此多數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語言也較生動。但從總的藝術魅力來說,它比「三言」差得多。

③ 古典白話文中的「三言兩拍」是

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三言」「二拍」
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原是作為藝人「說書」的話本,很早就在民間流傳。到明末,一些文人對代代相傳的話本編輯、加工,並模擬話本進行小說寫作,又通過書商的大量刊印、發行,使白話小說在當時社會各階層 ,特別是下層群眾中起了不小的影響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三言」和「二拍」這兩個白話短篇小說集。

「三言」是明代馮夢龍(1574-1646)編輯、加工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每部40篇,共120篇。因為書名都有一個「言」字,就統稱「三言」。「二拍」是明代凌濛初(1580-1644)在「三言」的直接影響下寫成的兩部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 》、《 二刻拍案驚奇》。每部40篇,共80篇。「二拍」也是取兩部書名中的「拍」字而得名。

「三言」「二拍」通過動人的愛情故事,描寫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抨擊封建婚姻制度對青年的迫害,表現了新興的市民階層的愛情觀點。代表作有《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其中最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篇。

「三言」「二拍」頌揚小手工業者和小商人重義輕財的作風和品質,反映了明代中葉以後城市工商業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並從中揭示當時社會的黑暗,社會風氣的敗壞。佳作有《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施潤澤灘闕遇友》等。

這幾部書還描寫封建統治階級的內部斗爭,表現了人民對封建統治者罪惡的憤怒譴責。主要作品有《盧太學詩酒傲王侯》、《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灌園叟晚逢仙女》等。「三言」「二拍」由於反映了明末封建社會地主階級逐漸衰落和市民階層逐漸興起這樣一個特定的社會現象,因而受到當時人民的普遍喜愛。

「三言」「二拍」在藝術上也有許多新的突破。與宋元時期的話本相比較,它的描寫更為細膩,並注重心理刻劃,結構也日臻完整,情節更加曲折動人。許多佳作成為中國小說寶庫中的珍品。為了便於閱讀和流傳,姑蘇抱瓮老人將「三言」「二拍」加以選編,成為《今古奇觀》,是當今流傳最廣的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選本。

像一切古代文學遺產一樣,「三言」「二拍」既寓有民主、進步的精華,也含有封建、落後的糟粕。一些篇章中,充斥著色情描寫、因果報應和封建說教。三言《喻世明言》

④ 古代白話小說有哪些

白話小說,發源於唐代的一種文學形式。中國白話小說的前身是民間故事和所謂的「街談巷語」,在我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小說經歷了不斷的豐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話本階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來了真正的繁榮,成為與抒情文學分庭抗禮的一大文學體系。
1.發祥期:唐代
當時,市人小說、寺院俗講成為白話小說的兩個發展源頭。
2.黃金期:宋、元時期,開封、杭州等瓦舍勾欄處,「說話」藝術盛行,由此產生「話本小說」。這也是最早的白話小說形式,這種小說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短篇白話故事,篇幅較短,基本用口語敘述,有虛構性。
3.宋末及元代,在白話小說基礎上出現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創作的擬話本小說。
3.全盛期:明、清
這一時期,產生了演義小說、長篇章回體小說等。如明代四大奇書:《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長篇章回體演義小說》《金瓶梅》;明代的擬話本小說「三言」「兩拍」;「三言」即馮夢龍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雙峰」:《儒林外史》《紅樓夢》。而《紅樓夢》更成為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輝煌的頂點。
編輯本段
白話小說概述:

中國白話小說的前身是民間故事和所謂的「街談巷語」,在我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小說經歷了不斷的豐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話本階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來了真正的繁榮,成為與抒情文學分庭抗禮的一大文學體系。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於《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這里認為小說是一種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士大夫所重視的東西。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凡是不登大雅之堂、凡為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的文體都是『俗文學』」,小說正是這樣一種俗文學。班固也認為「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他認為小說是末技,是小道小智所為。但小說的生命力極為旺盛,雖然飽經磨難和拒斥,卻仍然有強烈的發展勢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到唐宋之交,市民階層興起,尤其是宋代,生產力發展迅速,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他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休閑娛樂的呼喚也日益強烈,城市文化越來越盛行,中國的長篇白話小說以此為契機,迅速的發展起來。
唐代傳奇相對白話小說是雅,但拿傳統的雅俗觀來衡量它,卻又可以說它為俗。雅俗問題與上述娛樂和教化、虛構和實錄的問題有著內在的聯系。教化的內容是禮義,實錄叫做雅馴,可見傳統的雅俗觀是貶低和排斥娛樂和虛構的。 儒家道統文統的繼承和發揚,阻塞了傳奇小說的發展。傳奇小說,一般的說是士人寫給士人讀的文學,它本來就產生和活躍在雅文化圈內。當它蒙上不雅的俗名,士人便疏遠它,它便從雅文化圈走出來,逐漸向俗文化靠攏。宋代傳奇小說作者的文化層次下移,同時創作傾向卻向雅的方向攀附。「論次多實」、「采艷殊乏」,都是棄俗而就雅的表現。
降至元明,傳奇小說俗化趨勢愈益明顯,從明代中後期流行的各種通俗類書如《國色天香》、《萬錦情林》、《綉谷春容》、《燕居筆記》等競相轉載來看,它們在士人中還是頗有讀者的。人們總愛附庸風雅,標榜不俗,而實際卻有難以脫俗的一面。
這類半文半白的、篇幅已拉得很長的傳奇小說繼續走著俗化的路,到明末清初,它們乾脆放棄文言,使用白話,並且採取章回的形式,便成為了才子佳人小說,完全與通俗小說合流。
如果說傳奇小說是從雅到俗,那麼白話小說的運動方向恰好相反,是從俗到雅。白話小說無論短篇還是長篇,都源於民間「說話」,它們的體制和敘事方式都保留著「說話」的胎記,與源於史傳的傳奇小說迥然有別。白話小說長時期在民間傳播,其故事是生鮮的、同時又是稚拙的,版刻也很粗率。直到明代嘉靖前後,情況才發生重大變化。文人突然看好這種俗而又俗的文學樣式,他們不只是評論,而且參與其間,進行搜集、整理、加工、編輯、出版。接著還有模擬這種樣式的文人創作,如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和陸人龍的《型世言》,等等。
這種情況的發生,與王陽明「心學」的崛起有著直接的關系。王陽明是主張人皆可以成為聖賢的,有利用俗的形式才能達到化俗的效果。他對俗的重視,在當時卻有振聾發聵效果。嘉靖萬曆時代推崇通俗文學的文學家所依據的就是王陽明的這種思想。
白話小說的作者由不見經傳的無名氏,漸次上升為大文人。他們的文化修養和社會地位都是早期白話小說作者所不能相比的。
白話小說的內容和風格也隨著作者成份的改變而漸次由俗變雅。按創作方式,白話小說的演進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是「說話」的書面化;中期是作家根據現成故事進行創作;後期是作家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獨立創作。文人獨創的小說,不僅題材情節出自個人機杼,而且藝術風格也有鮮明的個性。白話小說發展到後期已有雅俗的分別。不過,白話小說的主流趨向於雅,卻是不爭的事實。
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它們的源頭分別為雅和俗,它們的走向卻相反,文言小說向俗靠攏,白話小說向雅接近。雅俗在小說范疇內達成了妥協。「雅」接納了白話,承認了「虛構」;「俗」則承擔起「教化」的使命。換言之,「雅」放棄了「雅言」和「實錄」的原則,「俗」則放棄了娛樂惟一的宗旨。小說中雅俗共存是小說藝術成熟的重要際志。
中國小說的源頭就存在著雅俗的分歧,雅的是文言小說,它從史傳蛻化而來;俗的是白話小說,它從民間伎藝「說話」轉變而成。在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發展途程中,雅和俗構成兩極,文言小說受到俗的引力作用,不斷吸收俗的成分,顯示出漸次俗化的傾向;而白話小說則受到雅的引力作用,不斷吸收雅的成分,表現為漸次雅化的傾向。雅俗結合是小說成就的重要標志之一。
明萬曆以後,不僅長篇小說的創作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而且短篇白話小說的創作也呈現出繁榮景象。
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作品衰微,這種文學樣式在當時已不適應社會的要求,相反,白話短篇小說作品的創作卻是一派生機盎然。這里的原因是比較多的。首先,明中葉以後,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大,市民階層的力量壯大,在社會上是一股極為活躍的、強大的階層,他們要求在文學上能有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思想的文學樣式和文學作品。
其次,宋元話本小說在明代得以繼續發展,它是勞動群眾小說創作自身發展的結果,顯示出比文言小說更強的生命力。參予白話小說創作的作家大多是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善於吸收群眾藝術創作的結果,語言通俗易懂,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的內容,有一定的社會批判精神,因而有著更強的人民性,為廣大群眾所觀賞喜愛。
明代印刷術發達,書壇眾多,迎合人們的口味與喜好,書商也大量地刊行話本小說,因此話本小說慢慢地演變為供案頭閱讀之作的擬話本。
擬話本的體裁與話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詞,中間以詩詞為點綴,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完整,描寫人物的心理細致入微,個性突出,比較注意細節的刻畫等。但它又與話本不同。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認為擬話本是「近講史而非口談,似小說而無捏合」,「故形式僅存,而精采遂遜。」在口語運用和生活氣息上,擬話本明顯地遜於話本小說。
現在認為最早的話本集《清平山堂話本》,是嘉靖年間洪楩輯印的,分《雨窗》、《長燈》等6集,每卷1篇,共收話本60篇,故全書總名為《六十家小說》,今存15種。萬曆年間熊龍峰刊印的話本今存4種。這兩種話本集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代擬話本在內。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初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短篇小說集,簡稱「三言」,每集收話本40篇,包括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兩部分。「三言」對後世影響較大,此後擬話本的專集大量出現。明末凌濛初在「三言」的影響下,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兩個擬話本集,簡稱「二拍」。「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成就,是由話本向後代文人小說過渡的形態,對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創作在明末以後繼續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愛情婚姻的題材是明代擬話本的一個重要內容。《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樂小舍拚生覓偶》、《玉堂春落難逢夫》等真實地描寫了被糟踐的婦女的悲慘地位以及她們對愛情婚姻的自主要求,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嚮往,貫穿了對封建禮教及門第觀念的批判,尤其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可稱為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等篇中,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愛情婚姻觀念。《俞伯牙摔琴哭知音》、《施潤澤灘闕遇友》等篇描寫了在冷酷的等級社會中真誠的友誼。《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灌園叟晚逢仙女》等篇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猙獰面目和無恥罪惡。《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鼉龍殼》、《疊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顯靈》等篇反映了明代社會商人的心理。
總之,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描寫手工業者和小商人的生活與思想,歌頌市民階級的勤勞誠實及對發財致富的追求,要求愛情與婚姻生活的自由,抨擊科舉制度的不合理和司法制度弊病等主題,共同組織成明中葉以後短篇白話小說的重要內容,顯示了明擬話本新的思想特色。但「三言」、「二拍」中也包含著明顯的落後和庸俗的因素,比如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迷信鬼神等佔了相當的數量,尤其又以「二拍」更為嚴重,這也是明代後期話本小說的通病。明末短篇白話小說集還有十多種,比較有影響的是《西湖二集》、《石點頭》、《鼓掌絕生》、《醉醒石》等,成就都不高,但其中有一些篇章,文筆生動,形象鮮明,對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病有所揭露。
明清時代是一個充滿進步與守舊、啟蒙與頑愚、思想解放與鉗制的時代。一方面,個性覺醒,人本意識抬頭,不少進步人士張揚個性,追求自由,肯定物慾財利,這反映在小說里就是小說中人性涌動,追求物慾,情愛描寫細膩等。另一方面,封建統治者強化統治,中央集權突出,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由此也出現了一些理學觀念濃厚、倫理說教明顯的小說作品。此外,還有兩種思想皆有,禁慾主義和享樂之風並行。明清小說內容豐富,類別繁多。

⑤ 求中國古代短篇白話小說集。快快快!在線等

個人推薦「三言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之一。通常亦與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並稱,稱為「三言二拍」。

《喻世明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為《古今小說》,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後重印改名為《喻世明言》,以與「三言」其他作品書名相配。全書40卷,每卷1篇,共計40篇。它和《通言》、《恆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小說。

《喻世明言》中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例如「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少數為明朝擬話本,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例如「新橋市韓五賣春情」、「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等。由於產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內容、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又因為屬於同一個小說發展系統,其題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聯系密切,所以各篇之間還有很多共通之處。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譴責了負心男子對愛情的不忠;「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描寫了對失身妻子舊情難忘而破鏡重圓;「羊角哀捨命全交」、「吳保安棄家贖友」、「范巨卿雞黍死生交」等則歌頌了不計生死利害而忠於友情的精神;而「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楊八老越國奇逢」則觸及了異族入侵、權臣誤國等現實政治題材。《喻世明言》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例如「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說多取材於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展現了當其時的社會百態。

《警世通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完成於天啟四年(1624),收錄宋、元、明時期話本、擬話本40篇。一般認為,這些作品都經過編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題材或來自現實生活,或取自前人筆記小說。

《警世通言》內容豐富,有反映市民生活的《崔待詔生死冤家》,反映婦女生活的《小夫人金錢贈平少》、《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及反映愛情生活的《樂小捨生覓偶》等作品。
總體而言,《警世通言》的題材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婚姻愛情與女性命運。其二,功名利祿與人世滄桑。其三,奇事冤案與怪異世界。從各個角度呈現了當時生活中的社會百態。

《醒世恆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筆記集。該書收錄了宋、元以來話本、擬話本40篇,風格各異,這些故事,有來源於史傳的,也有出於歷代筆記、小說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頭,則直接來自民間傳說的故事,來自社會的實際生活。通過這些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的願望。其內容豐富,有反映愛情婚姻的;有抑揚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謳歌行俠仗義,譴責忘恩負義的。故事情節離奇曲折,人物個性鮮明,充滿情趣。
該書40篇故事中,宋、元舊作比前「二言」少,約佔六分之一左右,確認為宋元舊作的有《小水灣天狐貽書》、《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金海陵縱欲亡身》、《鄭節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等篇。其中《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這兩篇作品在整個宋元話本中都是上乘之作。其餘絕大部分是明人話本和擬話本。

《初刻拍案驚奇》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奇書,共有短篇小說40篇,它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擬話本」形式,描寫了眾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如商人由厄運而致富,讀書人由貧寒而成名;清官們斷案如神,貪吏們枉法如虎;惡棍們姦淫攬訟,騙子們爾虞我詐;青年們怎樣追求忠貞不貳的愛情,而封建禮教又如何製造婚姻悲劇。語言通俗簡練;情節曲折起伏,撲朔迷離,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內心刻劃細致入微,藝術形象栩栩如生,歷來評價甚高。

《二刻拍案驚奇》共有作品40篇,但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願,小姨病起續前緣》與《初刻拍案驚奇》同卷篇目相同,卷四十《宋公明鬧元宵雜劇》系雜劇,故實有小說38篇。《二刻拍案驚奇》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擬話本」形式,描寫了眾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概括地說,該書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表現愛情婚姻和兩性關系;二、表現封建官吏的思想行為;三、表現商人生活。

個人覺得看你對哪個比較感興趣,選擇一本讀一讀,會受益匪淺。

⑥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有哪些

中國古代白話小來說主要有:

明代四大奇書:自《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長篇章回體演義小說》《金瓶梅》;明代的擬話本小說「三言」「兩拍」;「三言」即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雙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而《紅樓夢》更成為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輝煌的頂點。

白話小說,發源於唐代的一種文學形式。中國白話小說的前身是民間故事和所謂的「街談巷語」,在古代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小說經歷了不斷的豐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話本階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來了真正的繁榮,成為與抒情文學分庭抗禮的一大文學體系。

白話小說發展源流

1、發祥期:唐代

當時,市人小說、寺院俗講成為白話小說的兩個發展源頭。

2、黃金期:宋、元時期,開封、杭州等瓦舍勾欄處,「說話」藝術盛行,由此產生「話本小說」。這也是最早的白話小說形式,這種小說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短篇白話故事,篇幅較短,基本用口語敘述,有虛構性。

3、宋末及元代,在白話小說基礎上出現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創作的擬話本小說。

4、全盛期:明、清

⑦ 古文中的三言是哪三言

三言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合稱。作者為明代馮夢龍。又和「二拍」合稱「三言二拍」。
在明代中後期,通俗小說的創作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其中馮夢龍的"三言"就是它們的傑出代表。從表面上看,"三言"主要是對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進行編輯,但實際上,馮夢龍在對其進行編輯的同時,進行了一定的修訂。編輯與修訂便是馮夢龍的文本重構。從"三言"中我們可以看出馮夢龍的思想極為復雜,但是,我們仍可以從中分辨出其思想的總體結構形式,這便是:以近古新興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構傳統文化思想的同時,又以吸納了釋道的儒家思想為主導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三言"即是馮夢龍那種思想形式下的獨具特色的小說藝術形式,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儒雅與世俗互攝互涵的中和審美形式,這具體體現在"三言"的審美情感形式,敘事結構模式等諸方面。
一、在儒雅與情俗之間進行調適的馮夢龍
隨著城市工商業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長,明代中晚期出現了封建統治的危機,具體表現在以道德信條為基礎的國家統治機器迅速顯出它的脆弱性。舊有的道德價值體系,實質上已不可避免地面臨瓦解。在這種供廣大聽眾消閑取樂的世俗小說由宋元時的涓涓細流發展成為江湖河海,由口頭的說唱文學發展成為正式的書面語言。
馮夢龍畢生所從事的通俗文學的整理與編輯工作,是與當時文藝環境分不開的,當時的主情思潮彌漫文壇,這一點對馮夢龍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但我們不難發現他的文藝思想及審美傾向由有著自己的特色。即是他在對通俗文藝的整理與編輯的創作中本著堅持發揚儒學的基本精神,並包容其它文化思想的一種思維方式。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馮夢龍所提倡宣揚的儒學精神是先秦的儒學精神,這里也包含了一些釋、道思想,而不是宋明之際提倡宣揚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

宋明理學認為理不僅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則,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原則。准確的說是封建等級制度及與其想適應的封建倫常的總稱。二程說:"上下之分,尊卑義也,理之當也",①朱熹說:"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②這樣理學禁錮下的人的感性的枷鎖的時候,個體感性的高揚就成為必然。馮夢龍所提倡宣揚的先秦儒學就成為他高揚個體感性的一種方式。先秦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其道德倫理的核心是"仁"學,"仁"學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本主義的人學,認所謂"愛人"、"愛眾"為指歸。而"愛人"、"愛眾"就是尊重人的感性存在。如:"樊遲問仁,子曰:'愛人'"③子曰:"……汛愛眾,而親仁"④這也就是《孟子?離婁下》所說的"仁者愛人",以及《禮記??中庸》說的"仁者,人也"孔子之所以重視"仁學"就因為在他看來,只有仁人才能推行禮制,不然"人而不仁,如禮何"⑤這與馮夢龍的文藝思想有著共同之處。馮夢龍就是借"三言"等通俗文學的創作讓死氣沉沉的晚明儒學生動起來,活潑起來。

明正統文藝只講理性,不講情,似乎與倫理哲學,經學和史學等在理論上沒有了區別,從而受到情真意切,不與詩文爭名的中下層文藝的挑戰,於是當時中晚明民俗文藝思潮興起,大批進步文人學士激烈抨擊正統詩論批評中的假道學,而通過儒學倫理文化批評的方式,重構以"情教"為中心的道德批評格局,發展民藝價值觀和憂患政治人生觀的統一。馮夢龍也是想藉此方式來實現其"情"與"理"的和諧統一。

具體到馮夢龍的"三言",其在思想上主要體現為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是孔子及整個儒家在為人處世方面的總原則,在儒學體系中"仁"是總體的道德內容,"禮"是總體的道德規范,二者構成了儒學的總綱。如"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⑥"有子曰:'孔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⑦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⑧

"中庸之道"在藝術上具體表現為"中和之美"。"中和之美"的美學理想對中國古代文藝發生了極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並已積淀為中華民族深層的審美心理結構,成為集體無意識。在明朝中晚期社會背景涵蓋下的馮夢龍,有意無意地、自覺不自覺的接受了"中和之美"的熏陶,在"三言"這個白話短篇小說領域中墾拓出一片"中和之美"的藝術天地。我們不難看出,他編輯、整理"三言"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喻世"、"警世"、"醒世"喚醒世人改變世風。即如:"六經國史之外,凡著述,皆小說也,而尚理或病於艱深,修詞或傷於藻繪,則不足以觸里耳而振恆心,此《醒世恆言》所以繼《明言》、《通言》而作也。" ⑨馮夢龍作為一個封建社會中的進步文人,盡管其思想受到了市民意識的深刻影響,但基本方面還是站在回歸先秦儒學精神的立場上。在儒雅與情俗之間進行中和的調適。因此,總的來說,他仍要求小說的內容"不害於風化,不謬於聖賢,不戾於詩書經史"以求"令人為忠臣,為孝子,為賢牧,為良友,為義夫,為節婦,為樹德之士,為積善之家,如是而已矣。"(《警世通言序》)

另外,馮夢龍特別重視小說中描寫的"男女之情",他在《情史敘》中提出"情始於男女","萬物如散錢,一情為線牽"只要加以正確導引,可使它"流注於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間"以達到"情教"的目的,產生像《六經》一樣的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在理論上反對在小說中描寫色彩內容。《醒世恆言序》雲:"若夫淫譚褻語,取快一時,貽穢百世"。馮夢龍在當時淫風特盛的晚明文壇發表這樣的見解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儒雅與情俗之間進行調適的結果。這一立場在當時就受到人們的重視。凌濛初在《拍案驚奇序》中就指出:"近世承平日久,民佚志淫,一二輕薄我惡少,初學拈筆,便思污衊世界,廣摭污造,非荒誕不足法,則褻穢不忍聞,得罪名教,種業來世,莫此為甚。而且紙為之貴,無翼飛,不脛走,有識者為世道憂之,以功令歷禁,宜其然也。獨龍子猶氏所輯《喻世》等諸言,頗存雅道,時著著良規,一破今時陋習。"

二、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三言"的情感形式

"三言"在總體的情感形式上呈現上"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和形式,在"三言"中我們看不到純粹意義上的悲劇或喜劇。情感表達上通過悲喜交織,讓悲喜趨向中和。通過這種情感形式使人得到審美享受的同時,又不至於使人有過分強烈的情感刺激。這主要是由中國的文化傳統決定的。"西洋文藝自希臘以來富有的悲劇精神、在中國藝術里,卻得不充分的發揮,且往往被拒絕和閃躲。人性由劇烈的內心矛盾才能發掘出的深度,往往被濃摯的和諧願望所淹沒。"⑩

為了論述的方便,在這里姑且借用"悲劇"、"喜劇"的概念來對"三言"中的一些作品作個簡單的界定。

《楊思溫燕山逢故夫》是個悲劇。愛情的離合悲歡被嵌入國破家亡的大框架中。楊思溫只是陪襯人物,他因靖康事變,流落燕山,而對燕山元宵燈市,"情緒索然"初露悲劇倪端。遇見嫂子鄭義娘,後者的遭遇加深了悲劇性。韓思厚出使金國,在秦樓題寫吊妻詞。楊韓晤面義娘丈夫韓思厚敘說與義娘生死離別境況,追尋義娘遺骨,得遇義娘鬼魂。義娘說:"太平之世,人鬼相分,今日之世,人鬼相雜。"愈見悲涼,但夫婦(人鬼)相見,相約決不辜負對方。悲中透出幾分喜氣。義娘雖死,而鬼魂時隱時現。以"喜"淡化悲劇性。韓背叛義娘,娶妻劉氏,義娘遭遇更令人同情,悲劇性得到強化。但緊接著魂附劉氏,揪罵韓思厚,在悲劇中摻入喜劇因素。最後義娘鬼魂把韓鄭二人拽入水中,則稍快人心。無論女主人公的悲劇命運,還是小說中的悲劇氣氛,都未達到慘痛的地步,讀者的心理也趨於平衡。《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王嬌鸞百年長恨》都是愛情悲劇,前者寫李甲與杜十娘的相愛過程,頗具喜劇色彩,直到高潮李甲才露嫌棄之心,且將她賣給孫富,杜十娘怒斥孫、李,抱匣沉江而死,悲劇始得完成,整篇小說悲憤而不低沉,女主人公雖沉江身亡,卻在道義上獲得勝利,李甲郁成狂疾,孫富奄奄而終,反面人物得到應有下場。悲劇性得到緩解中和。後者寫王嬌鸞與周廷章相愛,詩詞酬答,全無一點悲劇痕跡。近結尾處,周廷章變心,王嬌鸞自縊,悲劇彷彿在剎那間形成,由原初的郎情妾意突變為負心他求。但最終一頓亂棒打死周廷章,正義戰勝了邪惡,悲劇性又得以緩解。

喜劇中的"中和之美"的情感形式,在"三言"中亦十分突出,"中和之美"在喜劇的本質上,表現為"樂而不淫",即要求喜劇性不應過度,而要恰當。諷刺喜劇較之幽默喜劇,其諷刺,嘲弄的程度更為強烈,其主人公多為作者批判的對象,揭示其虛偽可笑的本質,撕破其毫無價值卻偽裝有價值的假面,用笑聲去否定和鞭撻丑惡的人和事。而幽默喜劇對喜劇人物雖作某種諷刺,但程度較輕微,作者對喜劇人物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喜劇人物未必是壞人,只不過性格,行為具有某種弱點、缺陷,這是種輕松的喜劇。儒家的"中和之美"制約"三言"的喜劇藝術,造成諷刺喜劇少,幽默喜劇多的情況。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蘇小妹三難新郎》《唐解元一笑姻緣》都屬於幽默喜劇。諷刺喜劇僅《桂員外途窮懺悔》,《滕大尹鬼斷家私》等二、三篇,但冷嘲熱諷十分尖刻,桂富恩將仇報,作者對之予以嚴懲,安排了桂氏之妻及二子變犬,其女為妾,報答施金的喜劇情節。小說對桂家落難得施濟時的感激涕零,掘得園中埋銀別置產業時的虛偽狡詐,發跡後的倨傲負義,最終盪盡家產時的嗟傷懺悔,都刻畫得活靈活現,也諷刺得淋漓盡致。更兼以誇張虛幻之筆,畫出"變犬"結局,對假丑惡的鞭撻毫不留情。滕大尹始以正劇人物的面目出現,直至最後,他裝神弄鬼,攫取千兩黃金,把一壇黃金抬回衙內受用,才露出喜劇角色的真相。對此,作者嘲諷的態度十分嚴峻。

"三言"中的喜劇作品,大多把幽默戲劇與諷刺喜劇融與一篇之中,而以幽默喜劇為主導,將正劇因素注入喜劇,使喜劇性不至於過分濃烈,甚至悲喜交揉,以悲淡化喜,形成"謔而不戲"、"婉而多諷"的格調。《陳御史巧勘金釵鈿》的喜劇性在於"有老婆的翻沒了老婆,沒老婆的翻得了老婆"故事情節朝喜劇主人公願望的對立面轉化,構成詼諧有趣的情節。喜劇主人公梁尚賓乃馮夢龍鞭撻的對象,他與魯學曾為表兄弟,魯向其借衣,他因貪心,冒名頂替去會孟夫人,孟夫人不知,贈金銀首飾,此一錯也;梁向阿秀求歡,阿秀屈從,此二錯也;滑稽的底蘊包含著悲劇性。梁走後,魯求見,阿秀因已失身,贈金釵二股,叫魯"別選良緣",此三錯也;阿秀自縊,此四錯也。小說摻進了悲劇性。梁回家,無意中泄露了冒充之事,夫妻感情破裂,田氏與其離婚,此一正也。顧僉事告狀,魯屈打成招,此五錯也。陳御史細審此案,微服出訪,掌握物證,此二正也。梁尚賓不知陳御史身份、底細,把孟夫人所贈金銀首飾換成銀子,一味蒙在鼓裡空歡喜,運用了喜劇"嘲弄"的手法,此三正也。阿秀附魂田氏,孟夫人認田氏為義女,把她嫁給魯學曾,結局出人意料,真喜劇也。一篇之中,一錯再錯,而至五錯。錯者,誤會或失誤也。其中多屬喜劇性。又有三正。正者,正劇因素也。阿秀的失身,亡身,則帶有悲劇性。喜劇因素占據主導地位。一篇之中,梁尚賓是諷刺喜劇中的惡棍歹人形象,魯誠實善良,是無辜受害者的形象,陳御史乃正劇中的人物,阿秀卻是悲劇人物。無論人物,情節,總是喜劇性,悲劇性交織,主要傾向是喜劇性。把喜劇、悲劇這些矛盾對立的因素統一起來,使得小說不至於"過"喜,也不至於"不及"喜,而達到"中和之美"的理想境界。

"三言"的此種情感形式,與當時的市民文藝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市民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方式。"所謂常人,是指那些天真樸素,沒有受過藝術教育與理論,卻也沒有文藝上任何主以及學說的成見的普通人。他們是古今一切文藝的最廣大的讀者和觀眾。文藝創作家(11)往往雖看不起他們,但他自己的作品之能傳布與保存還靠這無名的大眾。"而"常人猶愛以'人性'附與萬物,詩人,小孩,初民,這些十足的常人都相信'花能解語','西風在樹林里嘆息'"。(12)也就是說馮夢龍為了更好的達到"情教"的目的,必須尊重廣大市民(常人)的審美習慣,接受心理。儒雅與情俗的內在調適在馮夢龍那裡成為必然。

三、中和--"三言"的敘事結構形式

"三言"的敘事結構缺乏像西方小說那樣強烈的戲劇沖突,在敘事的過程中呈現出一種平和沖淡的結構形式。此種結構形式主要是通過讓人物性格帶上軟弱性,局限性,當情節發展到嚴峻關頭,以"中庸"、"中和"來沖淡緩解的方式來實現。這或多或少減輕了作品批判的鋒芒與力度。

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蔣興哥與三巧兒天作之合,感情篤厚,過了幾年幸福的夫妻生活。小說在此呈現出一種和諧美滿的氣氛,但由於蔣興哥出門逾期未歸,三巧兒寂寞難耐,又加以薛婆和陳商的引誘、挑逗,終於背叛與蔣的誓言與陳發生姦情,並將蔣興哥所贈的傳家之寶珍珠衫贈與陳商。後被蔣興哥發覺,一紙休書將三巧兒送回娘家。情節發展到這里,似乎蔣興哥與三巧兒的感情完全割絕,但是峰迴路轉,三巧兒被迫無奈嫁與吳傑進士做妾,蔣興哥在吳傑所任縣內因人命官司而受審。最終三巧兒與蔣興哥久別重逢,抱頭痛哭。當吳傑縣主看出他們不是兄弟,而是夫妻時,讓三巧兒重回蔣興哥的身邊。整個故事的發展呈現出平和的跡 象。

《陳可常端陽仙化》吳七郡王的婢女新荷與人私通懷孕,受吳唆使,新荷誣陷和尚陳可常與她有染。陳可常被押至府衙,屈打成招,後真相大白。按照生活邏輯,必有一番抗掙,辯誣風波。但在"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制約下,作品安排陳可常不作任何的辯解,反而賦詞說:"前生欠他債負",坐化圓寂,以妥協求得和諧、寧靜。《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莫稽恩將仇報,中舉後將金玉奴推入江中欲淹死之,金玉奴被官員許德厚救起,認作女兒,入贅莫稽。"中庸之道"、"中和之美"在此決定了作品的思想構思,對如此負心險惡之人竟然只安排了一頓籬竹細棒的痛打和"千薄倖,萬薄倖"的一頓臭罵,便和好"比前加倍"。沖突的調和,使一出正劇或悲劇成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

還有一種形式,即悲劇主人公既有痛苦遭遇,又有幸福結局,二者矛盾統一,中和平衡。《玉堂春落難遇夫》中玉堂春與王景隆有段歡樂光陰,不久離散,玉堂春被鴇兒騙賣,身陷囹圄,幾乎慘死,但結局為兩人團聚。《樂小官團圓破氈笠》,《范鰍兒雙鏡重圓》等篇男女主人公歷盡磨難,終於團圓。痛苦、災難,悲劇性的遭遇,在敘事結構上用喜劇性的結尾來沖淡。作品遵從傳統的大團圓結局,典型地體現了儒家:"中和之美"的美學理想。

"三言"的"中和之美"的藝術形式是馮夢龍在晚明對當時文壇的一種匡正與革新,為通俗世情小說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從單純的倫理說教或色情描寫中走出,成為一部儒雅與情俗,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高度融合的傑作,在中國小說史上閃耀著永恆的光輝!
注釋:
①:《伊川易傳》
②《朱熹文集》卷七《讀大紀》
③《論語·顏淵》
④《論語·學而》
⑤《論語·八佾》
⑥《論語·雍也》
⑦《論語·學而》
⑧《禮記·中庸》
⑨《中國小說史略》第139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月第一版
⑩ 宗白華《中國藝術與社會》 《宗白華全集》第410頁 安徽教育出版社
(11)(12) 宗白華 《常人欣賞文藝的形式》《宗白華全集》第313頁 安徽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目:
① 游國恩等著《中國文學史》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3年版
② 章培恆 《中國文學史》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6年版
③ 李澤厚 《美的歷程》 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4年版
④ 王運熙 《中國文學批評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⑤ 敏澤 《中國美學思想史》 齊魯書社 1987年版
⑥ 宗白華 《宗白華全集》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⑦ 成復旺 《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2年版
⑧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⑨ 錢穆 《國學概論》 商務印書館 1997年版
⑩ 錢穆 《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 1997年版
⑾《中國古典文學三百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⑿ 胡有清 《文藝學論綱》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版
⒀ 馮夢龍 《喻世明言》
⒁ 馮夢龍 《警世通言》
⒂ 馮夢龍 《醒世恆言》

⑧ 急!三言」代表了我國古代白話什麼小說的最高成就

三言二拍是明代著名的擬話本系列,其在文學界的地位堪與《金瓶梅》相媲美,而且它和《金瓶梅》 一樣,由於其中的性描寫,長期被統治者列為禁書。《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合稱「三言」,其作者為明朝馮夢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其作者為明朝凌濛初。由於「三言」和「二拍」編著年代相近,內容形式類似,後人將其合稱為《三言二拍》,成為我國古代短篇小說集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⑨ 誰說出古典名著三言兩拍的歷史背景

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三言」「二拍」

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原是作為藝人「說書」的話本,很早就在民間流傳。到明末,一些文人對代代相傳的話本編輯、加工,並模擬話本進行小說寫作,又通過書商的大量刊印、發行,使白話小說在當時社會各階層 ,特別是下層群眾中起了不小的影響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三言」和「二拍」這兩個白話短篇小說集。

「三言」是明代馮夢龍(1574-1646)編輯、加工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每部40篇,共120篇。因為書名都有一個「言」字,就統稱「三言」。「二拍」是明代凌濛初(1580-1644)在「三言」的直接影響下寫成的兩部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 》、《 二刻拍案驚奇》。每部40篇,共80篇。「二拍」也是取兩部書名中的「拍」字而得名。

「三言」「二拍」通過動人的愛情故事,描寫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抨擊封建婚姻制度對青年的迫害,表現了新興的市民階層的愛情觀點。代表作有《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其中最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篇。

「三言」「二拍」頌揚小手工業者和小商人重義輕財的作風和品質,反映了明代中葉以後城市工商業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並從中揭示當時社會的黑暗,社會風氣的敗壞。佳作有《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施潤澤灘闕遇友》等。

這幾部書還描寫封建統治階級的內部斗爭,表現了人民對封建統治者罪惡的憤怒譴責。主要作品有《盧太學詩酒傲王侯》、《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灌園叟晚逢仙女》等。「三言」「二拍」由於反映了明末封建社會地主階級逐漸衰落和市民階層逐漸興起這樣一個特定的社會現象,因而受到當時人民的普遍喜愛。

「三言」「二拍」在藝術上也有許多新的突破。與宋元時期的話本相比較,它的描寫更為細膩,並注重心理刻劃,結構也日臻完整,情節更加曲折動人。許多佳作成為中國小說寶庫中的珍品。為了便於閱讀和流傳,姑蘇抱瓮老人將「三言」「二拍」加以選編,成為《今古奇觀》,是當今流傳最廣的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選本。

像一切古代文學遺產一樣,「三言」「二拍」既寓有民主、進步的精華,也含有封建、落後的糟粕。一些篇章中,充斥著色情描寫、因果報應和封建說教。三言《喻世明言》

⑩ 我國古代的白話小說集三言是指什麼

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小說集的總稱。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三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種馬的種田的小說排行榜完本小說 瀏覽:511
類似蓬萊客現代的小說知乎 瀏覽:959
有沒有寫外星人的小說 瀏覽:582
言情小說愛的魔力轉圈圈 瀏覽:96
小說軍少和女總裁 瀏覽:403
小說叫李玄幻 瀏覽:539
風流張老頭小說全集 瀏覽:802
男頻都市校園小說求劇情 瀏覽:610
有哪些古代穿越小說很好看 瀏覽:564
玄幻仙俠有聲小說 瀏覽:241
優質女人小說推薦 瀏覽:528
免費看梁羽生的的小說要下載什麼 瀏覽:481
野外艷遇小說閱讀 瀏覽:826
小說古代封面無字 瀏覽:479
天才風身小說全集 瀏覽:990
買絲襪少婦小說全集 瀏覽:712
穿越到古代農家的帶空間小說 瀏覽:642
都市奇緣翠微小說網 瀏覽:668
小說幺六小說網 瀏覽:616
最新法師小說排行榜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