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有哪三個階段

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有哪三個階段

發布時間:2021-10-08 12:05:49

❶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

中國小說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小說,晚熟於詩歌、散文,略早於戲曲。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小說一向受到封建正經統文人的鄙視。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古代小說,是在封建正統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視眼光下發展繁榮起來的。這也是一種「逆反」。

中國古代小說起於何時,源於何書?我們似不可拘泥於一時一書,因為小說在敘寫技法上,雖不似戲劇那樣要求各種文學藝術的高度融合,但較之詩歌、散文要求卻更多更高,非一時所能形成,更非一書所能標志,只宜概而言之。我們把先奏兩漢看作是中國小說的萌芽時期,實際上是基於我們並不認為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已經產生符合小說文體基本條件的小說作品。就實際情形而論,這一時期的神話、寓言、史傳、「野史」傳說等,都孕育著小說藝術的因素,為小說文體的形成准備了條件;同時也呈露出了中國小說童年時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兩大類別的端倪。不過中國古代早期的小說與歷史傳記難以截然分開來,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事實。

從後漢至唐代以前,是中國小說的童年時期,或者說是中國小說初步形成的時期。魯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說稱為「古小說」,這是為了與唐人小說和唐以後的小說區別開來。因為唐人小說是公認的中國文言短篇小說完全成熟的標志,而「粗陳梗概」的六朝小說,顯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認為,「童年期小說」與「古小說」就是相似相通的。這一時期的小說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強調事物的「真實」而非強調藝術的真實。作品大都不作「幻設語」,作者所寫的是作者所相信實際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帶有「傳景」性質。就志怪小說而論,不是像後來的作者借非人類的故事來反映人世間事,而是確信「陰陽殘殊途,人鬼乃皆實有」。從根本上講,作者還不知怎樣做小說,更非「有意為小說」。這種帶有原型狀態的小說,無疑表現了童年時期的特點。童年期小說以劉義慶《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和以干寶《 神記》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兩大類別的興起,既與時代文明氛圍和社會習尚有密切的關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傾向的發展的不然,對爾後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與分流奠定了基礎,甚至對某些長篇小說的創作也產生了影響。

「小說亦如詩,至唐而一變」。從中國小說發展史的角度來審視,唐人小說是一次質的飛躍。唐人小說,僅《太平廣記》一書收錄的單篇就有四十餘篇,專集四十餘部,約在千篇之數,大體分為兩類:一為傳奇,一為志怪。唐人小說繁榮發達的原因,除對童年小說創作經驗的繼承發展外,與當時的政治昌明、文化發達以及科舉「行卷」、「溫卷」之風有直接關系。

小說發展到宋代,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是話本的產生。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宋以前小說史,從宋代開始,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短篇小說的沿著它的軌跡發展。這樣中國小說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兩條線索交互發展,它們既有各自的特點,又相互吸收、相互滲透,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高潮迭起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說所佔的分量越來越重,地位也越來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說發展的這一條線,至宋,文言短篇小說大體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傳奇體,這是唐人小說的余緒;二是筆記體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說的演化;三是志怪體,這是童年期志怪小說的延續。宋人傳奇小說的成就遠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寫時事;而宋人則多講古事,唐人小說少教訓;而宋則多教訓」。「大概唐時講話自由些,雖寫時事,不至於得禍;而宋時則忌諱多,所以文人便設法加避,去講古事。加之宋時理學盛極一時,因為小說也多理性化了。」總之,宋代傳奇多與歷史題材,總體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譚意歌偉》、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等。宋人筆記特多,為以前所不曾有過之現象。其中不少為說或近似小說。北宋初期,多記唐五代事,如孫光寬的北夢瑣言;北宋中期以後,多記本朝事,如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而南宋人則多記北宋舊年,如周輝的《清波雜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說,「平實而乏文采」,其成就還不如記歷史瑣聞的筆記,但也有幾部頗有影響的作品,如洪邁的《夷堅志》、吳淑的《江淮異聞錄》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說的成就雖不甚高,然數量與種類繁多,在小說史上應佔有一席之地。而寧人對文言小說的最大貢獻,在於編輯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廣記》,北宋初年以前的許多文言短篇小說,多賴以保存下來。

金元時期的文言短篇小說,無論數量或質量都未超過宋代水平。但發展線索未斷,且有一些較有影響的集子,如元好問的《續夷堅志》、劉祁的《歸潛志》、淘宗儀的《南村輟耕錄》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說雖不能與同時代的白話長、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說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傳奇、志怪、清言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禎的《剪燈余話》、邵景詹的《覓燈因話》、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語林》等。這些集子中有許多文情並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劉基、馬中錫的文休中,亦間有日干小說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間,文言短篇小說大多晉唐,然又無一能逾越於唐。至清代而大變,文言短篇小說高度繁榮,產生了具有世界意義和影響的《聊齋志異》,把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推向了最高峰。「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概括了《聊齋志異》寫作與內容兩方面的基本特徵。《聊齋》的「志怪」與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區別在於:蒲松齡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則「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無意地宣揚「怪」,而蒲松齡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於「怪」。《聊齋志異》有雲:「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聊齋》一出,作出蔚起,雖無一能與之頡頏,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響較顯者有:王士禎《池北偶談》、袁枚《子不語》(即《新齊諧》)、沈起鳳《諧鋒》、滿人和邦額《夜譚隨錄》、曾衍東《小豆棚》等。之後, 時治至光緒年間有王韜的《遁窟讕言》、《松隱漫錄》、《淞濱瑣話》和宣鼎的《夜雨秋錄》等。魯迅評後幾種集子雲:「其筆致又純為《聊齋》者流一時傳布頗廣遠,然所記載則已狐漸稀,百煙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語》和賈名的《女聊齋》等。可見《聊齋》的影響及信作之盛況。《聊齋》風行百餘年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相繼問世。紀的對《聊齋》頗有微詞,謂其為「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訾

(zhǐ底毀)其有唐人傳奇之詳,又雜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魯迅語)魯迅贊評《閱微》,謂其「雋思妙事,時足解蕢;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後無人能奪其席。」但《閱微》側重記事以明理,故事情節不夠豐富,人物形象不夠豐富,且議論過多,因而缺乏《聊齋》那樣濃厚的小說意味,其學述價值高於文學價值。《閱微》之後,信者亦夥。清人筆記盛況空間,在文言短篇小說中,筆記小說所佔比重最大。但筆記中普非全為小說,只是筆記中有不少符合小說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們去鑒別與整理。

我們再從宋代談談白話小說的形成、發展和演變。宋人話本的產生帶有革命的性質。其積極意至少有以下幾點:①由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②作品描寫的對象由表現封建士子為主轉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隨之發生了變化。③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小說的基礎。枕頭人話本的興起,「實在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魯迅語)

「話本」原是說話人的底本。「說話」就是講故事。作為一種伎藝,起源於唐而盛於宋究其淵源則很久遠。唐以前的「說話」活動僅限於士大光之間,多半供統治階段娛樂消遣。到了唐代「說話」作為一種伎藝,有向「市民文學」發展的趨勢。因唐人的文言小說、變文等,無論內容和形式,對話本都有影響。

宋代「說話」十分發害遍及瓦子、勾欄、茶樓、酒肄、街頭巷尾、宮廷寺廟、府第鄉村。這樣,便出現了一批專業化的「說話人」,還有編寫話本的團體,有「說話人」的行會。「說話人」有專業上的分工叫做「家數」;在「家數」中,影響最大者是「小說」與「講史」二家,尤其是「小說」這一家。從「說話」到話本小說,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初期,作為「說話人」底本的話本,不是供人閱讀,而是為了師徒傳授和講給人聽的;編寫話本,不是基於文學的目的,而是由於職業的需要。隨著市民對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業的發達,供「說話人」使用的底本——話本逐漸被加工潤色,印刷流傳供人閱讀坑味了。話本—經公開流傳,白話小說也便隨這誕生了。從此,也使這種伎藝和話本在一定意義上分了家。

宋元時代,話本多是單篇流傳、多出於民間藝人之手,流傳於市井之間幾乎無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寫作的具體年代,尤其是宋元兩代更難分辨。於是治小說的人只好把它們眼就一起,統稱為「宋元話本」。「宋元話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無精確統計,當代學者認為,小說話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講史」[又稱「平話」(或「評話」)]話本。多出自元代,據《永樂大典》目錄卷四六記載,共26篇(惜多已失傳,今僅存《編五代史平話》、《全相平話五種》、《大宋宣和遺事》和「講經」話本只是近似小說而非小說,只是對章回小說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

宋代「說話」伎藝的勃興,與當時都市經濟的畸形繁榮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從《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梁錄》和《武林舊事》諸種筆記可以清楚地得到說明。

明代是白話小說謊蓬勃發展的時代。就白話短篇小說而言,明人從三個方面作出了貢獻:一是加工潤色宋、元、明三代藝術上有缺陷忍氣吞聲話本,二是搜集整理話本小說集,三是創作了大量的擬話本。明代白話小說(短篇)最繁榮的時期是在萬曆以後,尤其是南方,都市經濟發達,市了階層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趨放誕,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為主要內容的白話短篇小說日益蓬勃地發展起來。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緶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話本》和馮夢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恆言》)及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清平山堂話本》原分六集共收話本60篇,總名《60家小說》。僅存27篇。書中多宋元舊作,未加潤飾;少數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話小說謊百開篇,其中有經馮夢龍加潤飾的話本,也有他創作的擬話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則全為凌濛初創作的擬話本。 馮夢龍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學家,對通俗小說理論也有卓越的見解。他編的「三言」題材廣泛、佳作頗多、涉及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藝術上多所創造。從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話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與「三言」同時的最早的擬話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濛初的思想遠不及馮夢龍進步,書中糟粕較「三言」嚴重得多。但在藝術上「抒情寫景,如在耳目」。(孫楷第語)

請初「抱瓮老人」從「三言」、「二拍」精選出四十篇作品,定名為《今古奇觀》,在「三言」、「二拍」一度失傳的情況下,賴此書我們得以了解明代白話小說的基礎情況,這個選集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響下,出現了擬話本創作熱潮,集子有四十餘部。它們的思想與藝術性雖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還有些作品值得一讀,如崇禎年間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點頭》、明末清初李漁的《十二樓》、「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東魯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據之風盛行,士大夫不熱衷於小說,直到清末,這種現象才發生變化,小說又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明初,《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相繼問世,標志著中國小說史又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從此,中國小說史以短篇小說為主轉而進入到了以長篇小說為主的新時期。雖然短篇文言、白話小說一直在按照身的規律發展前進,並且時有佳發,時有高潮,但總體說來,其成就與規模則無法與長篇小說相比擬。「四大奇書」在所屬各類題材中獨占鰲頭:《三國演義》既是歷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一部歷史小說的典範;《水滸傳》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寫農民起義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傳奇的典範;《西遊記》既是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也是一部神魔小說的典範;《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寫世情的長篇小說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獨力創作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它們各自開創了一個長篇小說的創作領域。「四大奇書」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響著長篇小說的創作,以至形成了長篇小說創作的幾個系列:《三國》系列、《水滸》系列,《西遊》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響著整個社會、影響著文化思想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這種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間,《儒林外史》和《紅樓夢》兩部長篇巨著問世,兩世之前,中國小說史上雖不乏諷刺之作,但卻沒有一部稱得上諷刺小說的樣板,所以魯迅對《儒林小史》的好評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書」之外,另闢了一條蹊徑。它不僅直接影響了晚清譴責小說的創作,也影響後來魯迅的雜文。至於《紅樓夢》的成就和影響就無庸多言了。無論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中國小說史和文學史上的巔峰,也是世界文學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視為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現實主義創作藝術的光輝總結。如果說《三國》、《水滸》、《西遊》在民間影響極大,而《儒林》、《紅樓》的影響則在士大夫之間。尤其是《紅樓》的讀與講,則早在士大夫中成為了一種習尚和時髦:「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相互理解在。」這說明在清代知識階層中不僅有一股「《紅樓夢》熱」,而且還把是否通《紅樓夢》當成了衡量一個人學識高低的標准。在《紅樓夢》尚未西世時就有人評點,兩百多成來,評論者比肩接踵,續作汗牛充棟,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國小說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對《紅樓夢》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種學派——「紅學」,而今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這是中國的人驕傲。

《紅樓夢》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說才又繁榮起來。由於清廷的極端腐敗,社會處於了大變革昀時期;小說理論高度發達,眾多雜志創刊問世,印刷事業也發達興旺,是為小說提供了創作面世的便利條件。據近人粗略統計,晚清長篇小說當在千種以上。「四大小說家」(李伯元、吳 yiàn(足企也)人、劉鶚、曾樸)中,僅李伯元、吳 (這個字打不出來)人二就創作了長篇小說數十種。晚清小說不論內容還技法,都有許多新因素,體現了變革時期的特點。對晚清小說的研究與整理,阿英(錢杏頓)先生貢獻最大,魏紹昌先生也作了許多基礎性的工作。從總體上講,較之明代和前清小說的研究,似乎顯得還很薄弱。可以紀的是「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綜前所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簡小說的單線發展;宋元時代,文言、白話、長篇、短篇、多線發展,呈現出多資多彩的狀態。

❷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主要階段,並舉出各階段的代表人物作品

1、起源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這些小說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只是「粗陳梗概」。

描寫人物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所寫故事,大多是實錄性質,缺乏藝術上的虛構,作者們只是搜奇記軼,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但它對後世小說戲劇的影響是巨大的。

代表人物作品:劉義慶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干寶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2、發展階段

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人小說有長足的進步,有意識地做小說,從鬼神靈異、奇聞逸事走向現實生活,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提高。

代表人物作品: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等。

3、轉化階段

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也稱「話本小說」。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小說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

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作品描寫的對象由封建士子轉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發生了變化;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的基礎。

代表作品:《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等。

4、成熟階段

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作的小說。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清代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成低谷狀態,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

代表人物作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等。

(2)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有哪三個階段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名著」

1、《西遊記》: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還有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2、《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直到現在,三國都是一部在文學界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無不是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發展。

3、《水滸傳》: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綜合」,以它傑出的藝 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的社會意 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 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 反」。另外一個就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時代敢於「現實」和文學相結合的寫作是「作家」人格的一種突破。

4、《紅樓夢》:是集諷刺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古代罕見名著。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具網路全書風范的長篇小說。

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❸ 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有哪三個階段,特點是什麼

上古到先秦兩漢,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醞釀和萌生時期。如《精衛填回海》、《誇父逐日答》、《後羿射日》、《女媧補天》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說,合稱為筆記小說。主要作品有張華的《博物志》、干寶的《搜神記》、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

唐代出現了傳奇。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有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等。

❹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小說有什麼特點

都是我的雷區啊,我只喜歡古色古香的架空文。

❺ 中國古代小說的歷史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小說(先秦-鴉片戰爭前)的發展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從"醞釀--雛型--成熟--轉變--繁盛",體現了古代人民為創造民族的文學樣式,民族的文學精品,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中國古代小說孕育於先秦時期的遠古神話,經歷了漢魏六朝雜史、志怪志人的成長,唐傳奇的成熟,宋明話本、擬話本的發展壯大,最後在明清章回小說中展示出生命的輝煌。 從語體上說,中國古代小說又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兩大系統。
從藝術的淵源上說,中國小說的萌芽狀態可以追溯到遠古神話,《山海經》被稱為「古今小說之祖」。先秦的史傳文對小說的影響也很明顯,《戰國策》因其敘事的成熟完備及其中多篇顯著的虛構色彩,更是被當作最初的小說體裁之一——雜史小說的開端。
漢代出現了第一篇初具規模的雜史小說《燕丹子》,它比《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傳」更富傳奇色彩。
中國小說初具規模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其標志就是小說由寫事為主轉向寫人及其性格特徵為主,從而確定了人在小說中的主體地位。按內容可分為志怪和志人兩類,前者以寫神靈鬼怪及其妖異怪誕之事為主,代表是晉代干寶的《搜神記》;後者以記載人物的瑣聞逸事為主,代表是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也是文言小說的第一個高峰。
中國古代小說真正成熟的標志是唐代傳奇的出現與繁榮。他們在內容的豐富性、題材的多樣性、人物的形象性、故事的藝術性和文筆的生動性等方面都是六朝小說所無可比擬的。涌現出一系列優秀傳奇小說,如陳鴻的《長恨歌傳》、沈既濟的《枕中記》、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杜光庭的《虯髯客傳》等。內容以言情為主,搜奇記逸,文字婉轉華艷,代表著早期文言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是文言小說的第二個高峰。
宋代出現了話本小說,它是民間說書人講史或演說的底本,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表達市民心聲。如《碾玉觀音》、《快嘴李翠蓮記》、《錯斬崔寧》等,都是膾炙人口之作,也是中國白話小說的濫觴之作。
明代掀起文人模仿話本風格而改編創作「擬話本」的高潮,「三言」、「二拍」、「一型」為其代表,也是古代白話小說的第一個高峰。「三言」即由馮夢龍選編加工而成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它對民間文學的繼承與革新,它的現實主義精神與白話短篇的形式,直接推動了擬話本的繁榮,《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其優秀代表。「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它比「三言」更注意求奇求巧和強調自身的創作主體意識。「一型」即陸人龍的《型世言》,創作精神由改編變為獨創,重視小說議論和教化作用。
中國古代小說的全面繁榮和輝煌是明清章回體白話長篇小說和文言短篇小說的全面豐收與總結。白話長篇主要包括: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一部白話長篇歷史小說,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施耐庵的《水滸傳》(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白話長篇小說,開小說英雄傳奇之先河);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開文人獨立創作白話小說的先河,力促世情小說的成熟與繁榮)、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浪漫主義白話長篇小說的傑出代表);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國諷刺文學的集大成者)、曹雪芹的《紅樓夢》(人情小說的集大成者,古代白話小說的高峰與總結,代表著白話小說的最高成就,是一部內涵極為豐厚的鴻篇巨制)。煌煌巨著,構築起古代白話小說的第二座高峰。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代表著文言小說的最高成就,是我國古代文言小說的第三個高峰。

❻ 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歷程

1、萌芽期

上古到先秦兩漢的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說的孕育和形成。如《女媧補天》《誇父逐日》。

2、成長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其情節結構比較簡單、粗略。如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3、成熟期

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的成熟。如《柳毅傳書》和《鶯鶯傳》。

4、發展期

宋代的話本,明代的擬話本的出現,推動了古代小說的發展,擬話本的題材更加廣泛,情節更加曲折,描寫更加細膩,如《灌園叟晚逢仙女》。

5、高峰期

明清章回體小說將古代小說逐漸推向了頂峰。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紅樓夢》則代表古代小說的頂峰。



(6)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有哪三個階段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作之四大名著

1、《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是中國小說中反映時代最深刻的作品,它表現出任何其他作品所不具備的空前絕後的思想深度和哲學追求。小說通過描寫賈府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敗、經濟上的崩潰、子弟的一代不如一代,預示著舊的制度必將走向沒落的趨勢。

2、《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是一部以神怪為主角的幻想喜劇,記述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三藏去西天取經,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皆成正果。

3、《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是一部經過宋元兩代數百年的醞釀、積累而最終完成的長篇歷史小說。它集合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漢生生死死的悲壯故事,凝聚了無數中國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

4、《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❼ 中國文學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中國文學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 文學發展變化的九個方面 上古期 中古期 近古期

如果將中國文學史比作一條長河,我們從下游向上追溯,它的源頭是一片渾 茫的雲天,不可詳辨。我們找不到一個起源的標志,也不能確定起源的年代。那 口傳時代的文學,應當是十分久遠的,後來的文字記載不過是對那段美麗夢幻的 追憶而已。最保守的說法,從公元前11世紀,也就是《詩經》中的一些詩篇出 現的時候起,這條長河的輪廓就已經明朗起來了,後來逐漸匯納支流,變得越來 越寬廣。這中間有高潮也有低潮,但始終沒有中斷過。若論文學的悠久,只有古 希臘文學、古印度文學可以與中國文學相比;若論文學傳統的綿延不斷,任何別 的國家和民族的文學都是不能與中國文學相比的。
河流有上游、中游、下游,中國文學史也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這就 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國文學史大的時代斷限。在三古之 內,又可以細分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體劃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漢
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
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天寶末)
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葉(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鴉片戰爭(1840)
第七段: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1919)

❽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經歷了哪四個階段

簡單點說就是:
魏晉的志人志怪(代表為干寶的《搜神記》)——起源階段(根莖)
唐傳奇(代表有元稹的《鶯鶯傳》等)——發展階段(枝葉)
宋元話本(這個階段的很多東西直接演化成了後來的小說,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皆源於這一時期)——轉化階段(開花)
明清小說(四大名著都是這一時期的)——成熟階段(結果)

❾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

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

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而中國小說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開始具有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兩種不同的小說系統。文言小說起源於先秦的街談巷語,是一種小知小道的紀錄。在歷經魏晉南北朝及隋唐長期的發展,無論是題材或人物的描寫,文言小說都有明顯的進步,形成筆記與傳奇兩種小說類型。

而白話小說則起源於唐宋時期說話人的話本,故事的取材來自民間,主要表現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識。但不管文言小說或白話小說都源遠流長,呈現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

(9)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有哪三個階段擴展閱讀:

小說的奠基歷經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積累和沉澱,當歷史進入唐代小說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個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

二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

三是文人筆記。這一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明顯,文人筆記大都記載一些軼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間娛樂消閑。各朝代都有茶館飯店常駐的說話人、說書人,以話本為基礎,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說一段(小說),以吸引客人每天回來聽書,希望保證生意興隆。

❿ 古代書籍發展的三個階段分別為

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由於歷史上形成的種種原因,這種認識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完全為人們所接受。為此,筆者擬沿著世界文學和中國文學發展的軌跡,分為古代、中古、近代和現代四個歷史階段,將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加以對照和比較,力圖科學地、實事求是地論述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 一、古代中國是世界文學的搖籃之一 據大量考古資料和歷史記載,亞洲和非洲的幾條大河流域是人類首先擺脫蒙味狀態、進入文明社會的地區。世界文明古國產生的大致順序是巴比倫(含蘇美爾、阿卡德)、埃及、伊朗、印度、中國、希伯來和希臘。這些國家和地區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是世界文學的搖籃。 在這個歷史階段,中國人創造了先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創作了先進的文學,其中包括神話、散文和詩歌在內。 從種種跡象推斷,中國古代的神話(這裏主要指漢族)在數量上是相當可觀的,在質量上也足以同其他國家的優秀作品比美;可惜由於沒有系統記載神話的專書等原因,絕大多數作品未能完整地保存下來,今天所能見到的只是後人記載的某些片斷(收入《山海經》、《左傳》、《國語》、《楚辭》、《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搜神記》、《述異記》等書中)。因此,就保存至今的材料而言,中國的神話不及印度和希臘的神話豐富,也沒有像印度、希臘和希伯來神話那樣產生廣泛的世界影響,但仍不失為人類古老的神話之一。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還保存了不少古老的神話,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中國文學史的某些空白。中國古代在散文創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尚書》是中國古代散文形成的標志。由於載有遠古時代的珍貴史料,並且初步具備了敘事、抒情等文學性質,所以它被視為世界古代散文史上最古老的專著之一。在《尚書》之後,中國散文分別沿著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兩個方向發展。諸子散文(如《論語》、《孟子》、《莊子》、《荀子》和《韓非子》等)偏重論說,注重文采,風格各異,文體多樣。歷史散文(如《左傳》、《國語》和《戰國策》等)偏重記述,將歷史記錄的真實性、思想傾向的鮮明性和語言表現的形象性結合起來,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雖然不是純粹的文學作品,但卻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可與印度梵書、森林書、奧義書中的散文作品,古希臘柏拉圖的對話,希伯來《聖經·舊約》中的先知書等,並列為世界古代散文寶庫中的珍品。中國古代在詩歌創作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代表是《詩經》和屈原的創作。《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後代詩歌發展之先河;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人類最早編輯的幾部詩歌總集之一,可以毫無愧色地與埃及的《亡靈書》、印度的《梨俱吠陀本集》、希伯來的《聖經·舊約》中的詩歌等並駕齊驅。屈原的楚辭感情熾熱,意境高遠,在詩歌體制、表現手法和語言形式上有許多獨創,並且開創了與《詩經》的寫實精神形成對照的浪漫風格。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抒情詩人,也是世界古代文學史上的偉大抒情詩人之一;若就個人詩歌創作的成就而言,似乎只有印度的迦梨陀娑和羅馬的維吉爾與之相當。不過,中國古代詩歌彷彿重抒情而輕敘事,所以抒情詩的水平高於敘事詩,《詩經》和屈原的創作便是明證。大約與此相關,中國漢族沒有創作出規模宏大的史詩流傳後世,不免使人感到某種缺憾(中國少數民族史詩蘊藏相當豐富,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都享有盛名,其中《格薩爾王傳》據說還有可能是世界最長的史詩;但這些史詩產生都較晚)。大約也與此有關,中國古代沒有產生真正的戲劇文學,更沒有像印度和希臘那樣形成戲劇文學的繁榮局面。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文學歷史悠久,材料豐富,達到了較高的思想水平和藝術水平,特別是在散文和詩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對世界古代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因而在世界古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重要地位,可以與同時代的印度文學、希伯來文學和希臘文學並列。 二、中古中國文學豐富多彩光輝燦爛 考慮到整個世界歷史和世界文學的發展進程,為了更好地對中古時代的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特別是西方文學)進行比較研究,我們有必要大體上以15世紀為界,將中古時代的文學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時間比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要早。一般認為,東方其他先進國家大約在公元後 二三世紀至七八世紀之間進入封建社會,而歐洲的封建時代則是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算起。 在中古時代前期,中國文學在古代的堅實基礎上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獲得了新進展,取得了新突破,在散文、詩歌、戲劇和小說等各個文學領域得到了全面的大豐收,涌現出一系列達到世界水平的優秀作家和優秀作品。 在散文方面,首先應當提到的是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這部巨著開創了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紀傳體史學的新紀元,同時也開創了歷史傳記文學的新紀元,在中古世界文學史上很難找到與其匹敵的作品,不但如此,《史記》對於漢代以後的文學,特別是散文的發展,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推動了中國散文的前進。到了唐代和宋代,又出現了散文的新高潮——「古文運動」,涌現出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等散文大家。 這個時期詩歌方面的業績更加引人矚目。在晉代,陶淵明的詩歌出類拔萃。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人輩出,真可謂燦若繁星,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堪稱世界一流的大詩人。到宋代,宋詞得到發展,宋詞和唐詩並列,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另一高峰,蘇軾、辛棄疾分別是北宋詞和南宋詞的傑出代表。 中國戲劇雖然起步較晚,但自元代起發展頗為迅速,所以後人常把元曲與唐詩、宋詞並稱。元代戲劇以雜劇為主,其中關漢卿、王實甫的創作最為出色。他們的創作將中國古典戲劇推上了世界的水平。 中國小說經過長期醞釀,在元末明初逐漸興盛起來,產生了羅貫中的《三國志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等長篇小說傑作總之,中古時代前期,中國在散文、詩歌、戲劇和小說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在世界各國中理應名列前茅。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有哪三個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人較多的玄幻小說 瀏覽:21
精神病主角有聲小說 瀏覽:15
甜寵蜜妻老婆別跑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824
都市言情小說有做愛的那種 瀏覽:502
王牌投手同人小說推薦 瀏覽:477
小說閱讀網校園簽約 瀏覽:68
顧西爵短篇小說合集 瀏覽:780
修真玄幻小說高榜完本2019 瀏覽:912
365天小說全集 瀏覽:152
小妮子為什麼不寫小說了 瀏覽:291
中國什麼網路小說最火 瀏覽:906
小說火影神級系統 瀏覽:556
重生軍婚攝影師的撩漢技能小說 瀏覽:529
外國小說陪襯者的作者 瀏覽:287
如何在米國度寫小說 瀏覽:956
小說我的殺手老婆全文閱讀 瀏覽:670
求特別好看的古代小說 瀏覽:193
有一武俠小說里主角練的極劍 瀏覽:689
仿照世說新語寫一段小說 瀏覽:51
搞笑穿越異界小說完本推薦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