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濟公傳主要內容
《濟公傳》主要講述濟公濟困扶危,懲治強梁,與為富不仁者作對的故事。敘濟公原名李修緣,系「羅漢轉世」,二十七歲出家靈隱寺。他不戒酒肉,佯狂似顛,故稱濟顛,曾治癒宰相秦熹之子病,為秦子之替修。
全書共二百四十回,其人物原型來自於一個佛教的祖師爺道濟祖師,和另一個道教祖師爺濟小塘,道濟祖師原本是一個戒律守持的非常好的一代大德高僧,並非傳記中所描繪的樣子,可以參考《宋高僧傳》,而濟小塘祖師,也是一位行俠仗義,道行好深的大道長,道教沒有酒肉之戒,所以兩者合寫之後,和尚不像個和尚,反倒像個大俠了。其中有很多故事都來自於佛道二教的祖師行實和當時的民間傳說。
(1)中國古代小說濟公傳擴展閱讀:
濟公(1148年(紹興三年)二月初二-1209年(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法號道濟,又稱濟癲和尚、濟公活佛、濟公禪師,俗名李修緣(一名李心遠),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富有傳說色彩的佛教禪門臨濟宗僧人,以不死守戒律、飲酒食肉、神通廣大聞名。
生平
濟公父李茂春,母王氏。先祖是李崇矩,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孫。李崇矩是名臣,歷仕後漢、後周、北宋三朝,當時後周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政權後,建立北宋王朝,李崇矩也隨之成為宋臣。
濟公逃婚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瞎堂慧遠為師。喜好誦經打坐,不戒酒肉,更喜食狗肉蘸大蒜,語言詼諧,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凈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被百姓稱為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轉世。
道濟於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於凈慈寺圓寂,臨終前曾作一偈:「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葬於虎跑(今杭州動物園南邊),後人建有濟公塔院。《凈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載其《入龕文》、《起龕文》、《掛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
B. 誰知道《濟公傳》的作者
濟公傳》是明末清初出現的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跡的小說,全稱《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簡稱《醉菩提》,又名《濟顛大師玩世奇跡》、《濟公全傳》、《皆大歡喜》、《度世金繩》等,由明末清初高產的通俗小說作家「天花藏主人」根據宋元話本及戲曲、民間傳說編次而成。《濟公傳》現知有乾隆、道光、同治、光緒多種刊本。其中乾隆二十四年金閶書葉堂刻本是較早的本子。二十回本《濟公傳》可以說是開了章回體濟公小說的先河,是各種版本的濟公章回小說的雛形。故特此刊印。本社以特級仿古宣紙石印,經折裝裝訂。紙張千年不腐,墨色千年不褪。
濟公(1130-1209)出生於天台,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求得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元,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
C. 關於濟公的小說都有哪些
我知道的有3部:
《濟公全傳》《續濟公傳》《醉菩提全傳》
我有這三部的電子版合集,你如果想要,可以和我聯系。
找了一下,有很多的,暫列幾部:
《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濟顛大師全傳》《濟公活佛》《評演濟公傳》
《濟公傳初集》或《濟公前傳》,《濟公活佛初二三集》、《濟公活佛全傳》之《初集》,或作《初集濟公活佛傳》,《四續濟公傳》至《四十續濟公傳》,《後部濟公活佛傳》,《濟公傳二集》或《濟公後傳》,《再續濟公活佛傳》,。
改作有楊鍾鈺《濟公活佛真傳》、趙狂苕《小濟公傳》。
有些內容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卷本不同,改編人不同而已。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給你幫助。
D. 濟公傳施公案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典小說最經典:濟公傳》講述餓了對於濟公這個人物,人們是非常熟悉的。他身穿破僧衣,頭頂破僧帽,腳上拖著破僧鞋,手裡拿著一把破蒲扇,瘋瘋癲癲,邋裡邋遢,嬉皮笑臉,搖頭晃腦,招搖過市。他能知過去未來,身負無限神功;他慈悲為懷,所到之處,治病救人,扶危濟困,興利除弊,造福四方;他疾惡如仇,懲惡揚善,路有不平,總是出手相助;他維護佛法,勇斗妖魔,鎮壓邪道,鏟除惡勢。他又是一個凡人。他不守清規,喝酒吃肉,破衣過市,渾身臟臭;他瘋癲無常,行事滑稽,出言詼諧,卻暗含機鋒。這是一個具有人性的神僧,數百年來得到了無數平民百姓的喜愛,在民間流傳著無數關於濟公的神奇故事,而《中國古典小說最經典:濟公傳》就是講述濟公故事的集大成的小說。
《施公案》,晚清民間通俗小說。亦稱《施公案傳》、《施案奇聞》、《百斷奇觀》,8卷,97回,未著撰人。大約由於其故事始於說書,後經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現存道光四年(1824)刊本,有嘉慶三年(1798)序文,可推知它大約成書於嘉慶年間。現尚存多種道光年間的刻本。
E. 濟公傳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寫的
清代
《濟公全傳》,是清代文人郭小亭所作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主要講述濟公和尚遊走天下,遇到種種不平之事,一路懲惡揚善、扶危濟困的故事。以「飛來峰」、「鬥蟋蟀」、「八魔煉濟顛」等故事較為著名。
《濟公全傳》主要講述南宋年間,京營節度使李茂春之子李修緣原是西天降龍羅漢,十八歲出家為僧,法號道濟。董士宏尋女不得上吊自殺被濟公救下,設法使父女二人重逢,又治好趙文會與蘇北山母親的眼疾。
監寺廣亮火燒大碑樓欲害濟公,被濟公施法澆滅,一計不成,廣亮又要令濟公化緣重修大碑樓,濟公答應。濟公背負韋馱像到周宅降服女妖,周蘇答應捐款。大碑樓重修成功,相府的管家假傳相諭要強拆大碑樓,濟公施法戲耍秦相,又治好秦相之子秦桓的怪病,終於度化了父子二人。
西川淫賊華雲龍奸殺婦女、盜走相府珠冠,濟公三度華雲龍,無奈賊人執迷不悟,最終難逃法網。八魔強占金山寺,布下一座魔火金光陣煉濟顛,靈空長老、紫霞真人助陣,收服八魔。濟公重修金山寺後,仍然遊走天下,濟世救人。
(5)中國古代小說濟公傳擴展閱讀:
《濟公全傳》寫了天堂、人間、地獄;集神魔、武俠、公案小說於一書,特別具有趣味性。情節生動,多彩多姿,雅俗共賞。但主要寫的還是市民生活,迎合了一般市民的審美需求。
《濟公全傳》也是以勸善懲惡為宗旨的。作者將理、事、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寓庄於諧,寓教於樂,採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藝術形象。作者的思想傾向,藉形象自然流露,毫無說教之嫌。
明清時期,釋道儒三教合一的思想成為民間社會思想的主流,他進一步摧垮了中國人原本就不虔誠的宗教思想。在這種大的現實背景下,濟公小說的宗教色彩逐漸淡化,到了《濟公全傳》及其續書宗教意味以及宗教傾向已經完全消失了。
無論是神仙佛聖還是妖魔鬼怪,更像是一個個普通的凡人,這里邊的神魔鬥法,但與其說是神魔之爭,倒不如說是江湖上高手之間的比拼更恰切。
而且這裡面的法寶、陣法已毫無新意可言。妖魔們的法寶無非「捆仙繩」、「混元石」、「罩仙鍾」一類,仍然未脫《西遊記》、《封神榜》之故伎。
F. 求盡量完整的濟公傳系列小說(濟公全傳就不用了)。 至少要包括濟公後傳,續濟公傳等等續本。
上優酷網看濟公傳視頻,60集。上網下載的好像都有病毒呀,要不就聽不了,沒有資源.
G. 神話小說的濟公傳
該書目以詼諧幽默的語言,塑造了一個普救世人的濟公形象,在書壇久演不衰。張泰然之後有陳勝芳、張沛然、伊勝麟、玉勝川等說演《濟公傳》。陳勝芳技藝最精,人送綽號「一聲雷」;伊勝麟「書道兒」老成,一時無人匹敵。清末民初擅說此書的有雙厚坪及其師弟海文泉和世殿成、李致清等。雙厚坪擅長當場抓哏,詼諧百出,令滿堂聽者大笑不止;世毆成以蔫「包袱兒」著稱;李致清以摹擬濟公形象見長,人稱「濟公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雙厚坪的弟子楊雲清說《濟公傳》,口風老道,包袱兒獨特,尤以「官人辦案」、「濟公鬥蟋蟀」兩段書最為拿手,又因有為官經歷,說到忤作驗屍等情節,細致入微、近情近理,使聽眾宛如眼見。他長於說書中的武段子,不喜從「十度」開書,多從「威震丹陽刀劈三寇」說起。民國十八年(1929),說《濟公傳》的藝人開始分派,其情節於「八魔煉濟顛」後,有說「小西天薰香會」的,有不說的。說者,則從「柳端誤入開水鍋」起岔,進入短打一類故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有劉繼業及其弟子段興雲說《濟公傳》頗享盛名。劉繼業曾得秘本,能說前後套《濟公傳》,他長於渲染濟公法力,語言幽默風趣,形象滑稽,使「包袱兒」餘味無窮,人稱「噴飯哏」;段興雲有其師之風,善於摹擬人物形象,邊說邊學,抬手動腳令人發笑,他曾在電台播講《濟公傳》,很受歡迎。同期,有馬華鑫在天橋說《濟公傳》,也小有名氣。
H. 小說濟公傳里的歌搖
閑居慎勿說無妨,才說無妨便有妨。爭先徑路機關惡,退後誠言滋味長。爽口物多須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與其病後能求葯,不若病前能自防。我人修心不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為我修心不修口。臉不洗,頭不剃,醉眼乜斜睜又閉。若痴若傻若顛狂,到處詼諧好耍戲。破憎衣,不趁體,上下窟窿錢串記,絲絛七斷與八結,大小咯噠接又續。破憎鞋,只剩底,精光兩腿雙脛赤,涉水登山如平地,乾坤四海任逍遙。經不談,禪不理,吃酒開葷好詼戲,警愚功善度群迷,專管人間不平氣。凡引星星之火,勾出離部無情,隨風照耀顯威能,烈焰騰空勢猛。只聽忽忽聲響,沖霄密布煙升,滿天遍地赤通紅,畫閣雕梁無影。鳳翅金盔耀目,連環鎖甲飛光,手中鐵杵硬如鋼,面似觀音模樣。足登戰靴墨綠,周身綉帶飄揚,佛前護法大神王,魔怪聞知膽傷。太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口稱臣是酒中仙。玄中妙,妙中玄,三清教下有真傳。也非聖,也非仙,長在洞中苦修煉,口服金丹原神現,方顯三清真有傳。但只見頭上烏雲,巧挽盤髻,髻心橫插白玉簪,簪押雲鬢飛彩鳳,鳳頭鞋趁百子衫,衫衲半吞描花腕,腕帶川鐲是發藍,藍緞宮裙捏百襇,襇下微露小金蓮,蓮花褲腿鴛鴦帶,帶佩香珠顏色鮮,鮮艷秋波芙蓉面,面似桃花柳眉彎,彎彎柳眉趁杏眼,眼含秋水鼻懸膽,膽垂一點櫻桃口,口內銀牙細嘴含,含情不露多姣女,女中國色,好似九天仙女臨凡。 走走走,游游游,無是無非度春秋。今日方知出家好,始悔當年作馬牛。想恩愛,俱是夢幻。說妻子,均是魔頭。怎如我赤手單瓢,怎如我過府穿州,怎如我瀟瀟灑灑,怎如我盪盪悠悠,終日快活無人管,也沒煩惱也沒憂,爛麻鞋踏平川,破衲頭賽緞綢。我也會唱也會歌,我也會剛也會柔。身外別有天合地,何妨世上要髑髏。天不管,地不休,快快活活做王侯。有朝睏倦打一盹,醒來世事一筆勾。自古當年笑五侯,含花逞錦最風流,如今聲勢歸何處?孤家斜陽漫對愁。嗟我兒輩且修修,世事如同水上鷗,因循迷途歸願路,打破迷關一筆勾。誰能誰不能,能者在五行,五行要不順,能者也不能,眾公不信細叮嚀。看那眾富翁,騎騾押馬身受榮,再看那貧軍寒民與百姓,無吃無穿受困窮,皆困前生造定孤衾獨擁,睡熟轉濃,夢見登科第,聖恩優寵,官居極品,父母褒封,衣錦歸故里,拜友祭祖因塋。一虛忙驚醒,依然敝帳枕樵童。只聽窗外寒蟲叫,原來殘蟬唱古松。世人忙碌碌,都在一夢中。也夢為寒士,也夢做莊農,也夢陶朱富,也夢范丹窮,也夢文章顯達,也夢商賈經營,也夢位登台鼎,也夢執掌元戎。離合與悲歡,壽夭共窮通。仔細從頭看,都在一夢中。方知父母與妻子,兒孫合弟兄,俱是夢里來相共。縱然衣紫腰金,出擁花聰,也是南柯一夢中。
I. 濟公傳的作者是誰內容是什麼
作者是郭小亭——清朝的一位小說家,整理了前朝多人對濟公的描寫,匯聚成《濟公全傳》。
主要內容:主要講述是濟公濟困扶危、懲治強梁、與為富不仁者作對的故事,南宋時期,皇上無能,李修緣年少時在赤城山讀書,與恩師之女赤雪青梅竹馬。
父母大病,李修緣入靈隱寺出家三年,法號道濟,隨佛海禪師修行,以消父母之疾。道濟嗜好酒肉,衣衫襤褸,不認得父母和赤雪,卻愛打抱不平行救死扶弱之事。
《濟公全傳》,是清代文人郭小亭所作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主要講述濟公和尚遊走天下,遇到種種不平之事,一路懲惡揚善、扶危濟困的故事。以「飛來峰」、「鬥蟋蟀」、「八魔煉濟顛」等故事較為著名。
《濟公全傳》來自民間,又紮根於民間,故事和傳說的影響使全傳更富內涵,濟公的藝術形象也是獨一無二的,在人們心裡有十分鮮明的個性特色:詼諧、幽默,無拘無束,衣衫雖破爛,卻整天嬉笑,雖一生游戲於人間,卻每時每刻實踐著普度眾生的思想。
濟公的故事和傳說,實是我國歷史上的一種文化現象,又是真正的民間文學。他的故事影響到社會、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濟公是歷史人物,人們在敬仰中遂漸升為信仰,在他圓寂後更有顯聖靈異的傳說出現,其中不乏有意無意的神化和佛化,使濟公走向神壇。
至今濟公生前的住所,活動過的地方,大都成為當今朝拜之聖地。濟公也理所當然地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神僧和活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