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薦幾本歷史類,穿越古代做才子,考科舉中狀元的那種小說
《天生不是做官的命》也很好看,男主是鹽商的兒子,是穿越的,他考上狀元,後來做了太傅,他教出的皇子又做了皇帝。
㈡ 有沒有關於古代科舉的好看的小說推薦啊
農家子的科舉生活,晉江文學城的
㈢ 求幾本穿越古代參加科舉的小說
古代農家生活,作者老衲不懂愛可以試試完本了
㈣ 一本穿越古代考科舉的小說
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
在現代,她只是一個大齡未婚青年。在古代版,她卻變成了他權!生在農家,他不想一輩子種田,沒有一技之長,不會發家致富,那就只能盡力往讀書方面發展了。至於是男是女?在生存面前還需要矯情嗎?文女穿男,主角會娶妻,像一般人一樣生活,不搞基,基本上沒有什麼金手指,現實流。
㈤ 有什麼關於科舉的好小說可以推薦嗎
農家子的科舉生活,晉江文學城的,男主挺厲害的
㈥ 古代科舉考試的排名情況
排名情況從大到小為: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童生。
科舉考試共分為四級: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殿試由唐代武則天首創,宋太祖時成為定例)。
1、凡應考生員(秀才)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皆稱儒童,習慣上稱為童生。院試由省學政主持,童生參加。考中的稱秀才,也叫生員,一般可稱相公。此二者只是預選形式,鄉試、會試、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
2、鄉試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參考者為秀才,考中的為舉人,可稱老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二至十名稱亞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稱「秋闈」。
3、會試是在鄉試的基礎上進行的,時間是在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地點在京城禮部官衙,舉人參加,考中後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4、會試合格後即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或欽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試。合格的統稱進士,貢士才有參考資格。殿試分三甲(三等)錄取,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稱為進士。隋朝於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被視為科舉的開始。隋、唐時,「進士科」只是科舉各科中的一科,考的是詩賦。因為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
宋代以前,進士只需要通過在尚書省舉行的「省試」。自宋以後,進士一律要經過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一關復核和決定名次。宋仁宗時,曾發生過一名通過省試,但在殿試被黜落的考生憤而投奔西夏的事情。自此以後殿試都只定名次,而不會黜落考生。
在明朝和清朝,殿試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一甲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時一般為七人),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世人統稱被錄取者為進士。進士是功名的盡頭,就算是對名次不滿意也不可以重考。
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宋以後的殿試)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狀元亦稱「鼎元」「殿元」。
1、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科舉真正成型是在唐朝。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
2、19世紀80年代後,隨著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發展,科舉制度發生改變。1888年,清政府准設算學科取士,首次將自然科學納入考試內容。1898年,加設經濟特科,薦舉經時濟變之才。
同時,應康有為等建議,廢八股改試策論,以時務策命題,嚴禁憑楷法優劣定高下。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下令所有考試悉照舊制。
3、1905年9月2日,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咸趨實學。清廷詔准自1906年開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並令學務大臣迅速頒發各種教科書,責成各督撫實力通籌,嚴飭府廳州縣趕緊於鄉城各處遍設蒙小學堂。
從此,在我國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正式廢除。
㈦ 好看的重生古代小說推薦
《重生之將門毒後》
作者:千山茶客
簡介:
將門嫡女,貞靜柔婉,痴戀定王,自奔為眷。
六年輔佐,終成母儀天下。
陪他打江山,興國土,涉險成為他國人質,五年歸來,後宮已無容身之所。
他懷中的美人笑容明艷:「姐姐,江山定了,你也該退了。」
女兒慘死,太子被廢。沈家滿門忠烈,無一倖免。一朝傾覆,子喪族亡!
沈妙怎麼也沒想到,患難夫妻,相互扶持,不過是一場逢場作戲的笑話!
他道:「看在你跟了朕二十年,賜你全屍,謝恩吧。」
三尺白綾下,沈妙立下毒誓:是日何時喪,予與汝皆亡!
重生回十四歲那年,悲劇未生,親人還在,她還是那個溫柔雅靜的將門嫡女。
極品親戚包藏禍心,堂姐堂妹惡毒無情,新進姨娘虎視眈眈,還有渣男意欲故技重來?
家族要護,大仇要報,江山帝位,也要分一杯羹。這輩子,且看誰斗得過誰!
但是那謝家小侯爺,提槍打馬過的桀驁少年,偏立在她牆頭傲然:「顛個皇權罷了,記住,天下歸你,你——歸我!」
推薦理由:
文筆流暢,不矯不作,帶著令人舒適的古風韻味,自然而然地就想要讀下去。書中最令人銘記的莫過於沈妙和謝景行的兩世情緣,最愛的是沈妙的那份安然果斷,恨就毫不留情,愛就萬分呵護,從不拖泥帶水。最動心的便是謝景行的那份瀟灑隨性,想要就自己去爭,想護就大膽去做,端是活得從不違心。
《重生之嫡女禍妃》
作者:千山茶客
簡介:
她紅衣似火,心卻如寒冬里最冷的冰。
他黑衣冷清,仍甘願為她溫暖冰封的心。
這一世,那個一身清華的男子如雪地青竹,高山冰澗,一步一步以不可抵擋之勢朝她走來。
「阮阮,你恨天下,陪你平了江山又何妨。」
「若我愛呢?」她問。
「我即天下,你只能愛我。」他答。
推薦理由:
女主生母早逝,而且還被道士算出她八字不詳,在回到府中後被繼母和妹妹熱情相待,但他們卻包藏禍心,父親也把女主當成棄子,女主帶著仇恨而死,之後女主重生回到了十年前,開啟了虐渣之路。女主被人稱為禍國妖女,男主則被認為是亂臣賊子,男主一直對女主表達自己的愛,兩人經歷了各種事情之後最終在一起了,結局HE,還有小包子。作者的小說都不錯,內容不俗套!
《似錦》
作者:冬天的柳葉
簡介:
人都說姜家四姑娘是一等一的美人兒,可惜被安國公府摘走了這朵鮮花。
然而姜似出嫁前夕,未婚夫與別的女人跳湖殉情了……
內容標簽:寵文 王妃 萌系 重生 青梅竹馬
推薦理由:
個人覺得挺好看的,一口氣看完。除愛情墨跡外男女主處事都比較乾脆,就是結局太倉促了,有些伏筆都沒交代清楚,總體來說還是可以一看的!
㈧ 完結皇帝小說排行榜
.1 雙闕 :★★★★西周,詩歌傳頌中的年代,穿越成為一隅小國的公女。這個小說節奏很慢的,文言文
2. 牽情:★★★他,清冷淡漠,魔教之首,更有著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她,落在新的時空中重生,兩人相遇,將譜寫出怎樣的情曲?她是否能融化他心中的冰冷?在穿越文中算短的了。
3. 賤妾:★★★★女主很強,穿越文,有情節,值得一看
4. 奸妃:★★★★穿越架空,女主很強,為了她皇帝都跑出宮了,有看頭
5. 鳳還巢:★★★★穿越成女醫,和大長今有一拼,不過比她強救了駕,最後成為皇後,文筆細膩,好
6. 綰青絲 :★★★★★不用說了,經典
7. 美人殤 :★★★女主穿越到三國年間,成了一個嬰兒,裡面挺虐的,最後和愛人回來現代了
8. 玲瓏醉:★★★★很長的穿越文,也是和皇帝談戀愛
9. 獨步天下 :★★★★★經典,每次看結尾都哭一次,穿越到皇太極時代
10. 午門囧事:★★★★穿越文,文筆幽默,寫的很好。
11. 夢回大唐 :★★★★不錯,和哥哥一起穿,哥哥變成郭子儀了,自己是沈珍珠很虐
12. 夢回大清 :★★★★★清穿,好看,經典
13. 大清遺夢:★★★女主穿到董顎妃身上,宮里還有一個穿越過來的,前面寫的細,結尾太倉促不夠細。
14. 步步驚心 :★★★★清穿,好看,步步驚心和夢回大清看一部就夠了
15. 綉麗江山 :★★★★穿成陰麗華,和獨步天下是一個作者,快結局時也哭了幾次
16. 蔓蔓青蘿 :★★★不算長的穿越文,被皇帝愛,卻不愛皇帝,嫁給了別人
17. 此心無垠 :★★★★穿越,言情,有些凄美
18. 執手千年:★★★★穿越,女主遇到王爺,虐的,尤其最後。此文基本每篇都配一首好聽的背景音樂。
19. 歌盡桃花 :★★★★不錯挺好的穿越文,後來也很感人
20. 孝嘉皇後:★★★可以看看宮庭的,就是結尾有些倉促
21. 誓不為妃:★★★★女主很強,架空穿越,文筆幽默,情節曲折,好看
22. 尼羅河女兒:★★★不錯穿到國外,就是名子太多有點亂
23. 法老的寵妃 :★★★★★穿到國外的經典,情節很曲折,好看
24. 尋愛上弦月:★★★★架穿穿越,女主相當的強
25. 尋找前世之旅 :★★★★★經典,不用說了,一段一段的小故事,每個故事都感人
26. 我的靈魂在古代:★★★★穿越架空挺好,感人,很長情節比較亂要慢慢看
27. 薄荷荼蘼梨花白 :★★★★穿越架空挺好,有些虐
28. 跨越千年來愛你 :★★★★不錯的穿越文,凄美
29. 不負如來不負卿:★★★★★穿越了三次,為了男主。虐心,感人,經典。
30. 木槿花西月錦綉 :★★★★★不用說的經典,看穿越的入門書
31. 穿越淪為暴君的小妾:★★★★穿越到古代,把皇帝帶到現代,言情
㈨ 有哪些小說是主人公穿越到古代(主要是明朝)通過努力讀書科舉中第題材的
穿越到明朝考科舉.廣播劇.第一季(完結)
他知道自己不屬於這里
他知道自己不屬於這里
但也只虐劇情線不虐感情線
這部《撒野》真的是一部值得看的小說
小說用三波人用三個視角來解讀這個世界
㈩ 古代科舉排名
古代科舉考試排名名稱從大到小為: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童生。
科舉考試最早開始於隋朝,是由隋文帝創立的。科舉考試是隋朝之後,到1905年之前,歷朝歷代用來選拔人才的一項制度。
凡應考生員(秀才)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皆稱儒童,習慣上稱為童生。院試由省學政主持,童生參加。考中的稱秀才,也叫生員,一般可稱相公。此二者只是預選形式,鄉試、會試、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
鄉試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參考者為秀才,考中的為舉人,可稱老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二至十名稱亞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稱「秋闈」。
會試是在鄉試的基礎上進行的,時間是在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地點在京城禮部官衙,舉人參加,考中後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會試合格後即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或欽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試。合格的統稱進士,貢士才有參考資格。殿試分三甲(三等)錄取,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稱為進士。隋朝於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被視為科舉的開始。隋、唐時,「進士科」只是科舉各科中的一科,考的是詩賦。因為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宋代以前,進士只需要通過在尚書省舉行的「省試」。自宋以後,進士一律要經過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一關復核和決定名次。宋仁宗時,曾發生過一名通過省試,但在殿試被黜落的考生憤而投奔西夏的事情。自此以後殿試都只定名次,而不會黜落考生。在明朝和清朝,殿試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一甲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時一般為七人),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世人統稱被錄取者為進士。進士是功名的盡頭,就算是對名次不滿意也不可以重考。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宋以後的殿試)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狀元亦稱「鼎元」「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