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神話以佛、道、儒為基礎,夾雜民間傳說志異書籍,這些志異書籍起什麼作用呢
中國古代志怪小說歷史悠久,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一份珍貴遺產。《古代志怪小說鑒賞辭典》選收西漢至清代志怪小說530餘篇,涉及大量古代雜類筆記、雜著、小說。
那些作品盡管產生在數千年、數百年之前,盡管作者自有其動機和意圖,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遷,人們的思想已經有了多次飛躍,理解的水平自然達到前人未有的高度。對原作者的動機和意圖的探索當然仍然是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更主要的是今天確信鬼神皆不存在的讀者從中悟出來許多道理,而這些道理恐怕不是原作者所設想到的。我認為這並不是對原作者或原作的曲解,而是時代精神在起著作用。或者說,這是接受美學的法則使然,中國古代的哲學家不是也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么?
⑵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是那幾把
第一把:聖道之劍軒轅劍,傳說中的神兵,又名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此劍後為商湯所得,大敗上古三大邪刀。
黃金色之千年古劍,傳說是天界諸神賜予軒轅黃帝擊敗蚩尤之曠世神劍。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 傳說中,軒轅劍是一把聖道之劍。軒轅劍是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
第二把:人仁道之劍湛盧劍。據《辭海》及《中國地名大辭典》記載:」湛盧山位於福建北部松溪縣南部,山高嶺峻,四季霧凝,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鑄劍處,遂以劍名山。」「乾坤開勝地,紫氣抱盧山」,從古至今,有關湛盧的詩文有很多,但總不免要提到歐冶子,提到那把「天下第一劍」之譽的湛盧寶劍。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亂不斷。交戰各方為了增強戰鬥力,紛紛選派國內的能工巧匠,研製克敵制勝的武器。作為短兵相接的主要武器,劍在當時被稱為「百兵之師」。地處東南地區的吳越諸國,水網縱橫,林草密布,不利車戰,因而鋒利輕便的劍就愈顯其重要。
中文名: 湛盧寶劍 名劍排名: 第二名 鑄造者: 歐冶子 佩劍者: 李牧、薛仁貴、岳飛
第三把:帝道之劍赤霄:漢高帝所得,鐵,銘曰赤霄大篆書,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
漢高祖劉邦憑此劍於大澤怒斬白蛇,開始其帝王一生。起義時由鑄劍師打造的青銅劍。劍身仿秦劍。秀有花紋、飾有七彩珠、九華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寶劍,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斬白蛇、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都指這把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寶劍。
第四把:威道之劍--泰阿
威道之劍泰阿,亦作「太阿」。古寶劍名。《史記·李斯列傳》:「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相傳太阿劍為春秋時歐冶子、干將所鑄。
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 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 。
第五把:高潔之劍--七星龍淵
這把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卧。是名「龍淵」。
後此劍傳於唐朝,為避高祖李淵之諱而改名「龍泉」。
第六、七把:摯情之劍干將莫邪。干將莫邪是中國古代志怪小說集《搜神記》中所記故事。中國古代傳說中造劍的名匠。干將,春秋時吳國人,曾為吳王造劍。後與其妻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也作鏌鋣)。干將將雌劍獻與楚王,雄劍傳給其子,被楚王所殺。其子眉間尺長成,終於為父報仇。此一傳說贊頌了劍工高超的技藝,寶劍文字的神采,統治者的殘暴和少年的壯烈。
第八把:勇絕之劍--魚腸
古寶劍名。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使專諸置魚腸劍炙魚中進之。」意謂極小之匕首,可藏置於魚腹中。一說謂劍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魚腸。見《淮南子·修務訓》:「夫純鉤魚腸之始下型,擊之不能斷,刺之不能入」漢高誘注。參閱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魚腸劍既成,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猶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了魚腸劍中所蘊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原來這把劍生就是逆理悖序的,是用來弒君殺父的,真是太可怕了。後來越國進獻寶物給吳國,這柄劍因此由越而入吳。
第九把:無雙之劍--純鈞
純鈞劍,又名純鉤劍。銅錫合金,是一把尊貴無雙的劍。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人歐冶子所鑄。外觀精緻華美,觀之令人賞心悅目。雖距今年代久遠,但其鋒芒不減,斬金截鐵如同摧枯拉朽。
為鑄這把劍,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錫,萬載若耶江江水乾涸而出銅。鑄劍之時,雷公打鐵,雨娘淋水,蛟龍捧爐,天帝裝炭。鑄劍大師歐冶子承天之命嘔心瀝血與眾神鑄磨十載此劍方成。劍成之後,眾神歸天,赤堇山閉合如初,若耶江波濤再起,歐冶子也力盡神竭而亡,這把劍已成絕唱,區區駿馬城池何足道哉……
第十把:優雅之劍--承影
古代名劍:承影劍是一把精緻優雅之劍,鑄造於周朝,與含光劍、宵練劍並稱殷天子三劍。相傳出爐時,「蛟龍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後由春秋時衛國藏劍名家孔周收藏。《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二曰承影,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際,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狀。其觸物也,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見』。」《文苑英華.唐並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銘》:「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歷史流傳下了孔周舞承影劍的情形:春秋時的一個黎明,衛國郊外一片松林里,天色黑白交際的一瞬間,一雙手緩緩揚起。雙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劍柄,只有劍柄不見長劍劍身,但是,在北面的牆壁上卻隱隱投下一個飄忽的劍影,劍影只存片刻,就隨著白晝的來臨而消失,直到黃昏,天色漸暗,就在白晝和黑夜交錯的霎那,那個飄忽的劍影又再次浮現出來。揚起的雙手劃出一條優雅的弧線,揮向旁邊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輕輕的「嚓」的一聲,樹身微微一震,不見變化,然而稍後不久,翠茂的松蓋就在一陣溫和掠過的南風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輪,昭示著歲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長劍又歸於無形,遠古的暮色無聲合攏,天地之間一片靜穆。這把有影無形的長劍就是承影劍。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⑶ 有哪些著名的古文,越全越好!
古文觀止
騰王閣序
詩經
左傳
史記
木 蘭 辭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40
蘭亭集序(晉)王羲之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9
曹操詩全集(26首)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8
孔雀東南飛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7
古詩十九首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9209
《詩經·國風·周南》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5
孫子兵法 孫武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4
屈原·離騷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3
屈原·九歌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2
棋經十三篇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1
黃帝陰符經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30
《道德經》 老子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9
《鬼穀子》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8
金人銘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7
中庸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6
易經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5
孝經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4
《論語》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3
大學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2
杜牧全集(13首)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1
李煜全集(46首)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20
納蘭性德詞選(31首)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1019
詠梅詩詞集萃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5&ID=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