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荷蘭侵略者是如何強佔台灣
荷蘭侵略者先是侵佔了台灣的西南部,後打敗了北部的西班牙侵略者,佔領了台灣北部。
1604年八月,荷將韋麻郎率軍艦兩艘偷襲澎湖,伐木作舍,擬長久佔領。明朝總兵施德政令都司沈有容率兵面責,荷方理屈,於十一月退出澎湖。
1622年五月,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次年二月,巡撫南居益派總兵俞咨皋、守備王夢熊等收復澎湖,擒荷將高文律。荷蘭殖民者強占澎湖的陰謀未能得逞,於同年八月轉而侵佔中國台灣島西南部,先在大員建台灣城(荷人稱熱蘭遮城),後又在赤嵌地區建赤嵌城(荷人稱普羅文查城)等城堡,做為軍事侵略統治據點,並使用武力鎮壓高山族,燒毀村社。
1624年,荷軍又打敗於天啟六年侵佔台灣北部雞籠(基隆)淡水的西班牙殖民者,奪佔了台灣的西南部和北部。荷蘭在台灣對漢族、高山等族人民施行殘酷的殖民統治和剝削。在政治上通過任命漢族和高山族"長老"進行統治;在經濟上將台灣土地全部占為己有,向台灣人民強收高額地租,每甲田(約合十一畝)年收租為上田十八石,中田十五石六斗,下田十二石二斗,還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在文化教育上派遣基督教傳教士向台灣人民灌輸宗教思想,創辦學校,推行奴化教育。
(1)荷蘭人鹿皮穿越小說擴展閱讀:
在荷蘭人據台以前,台灣本島未有嚴格定義的漢人移民,大多數皆為短期僑居的漢人。荷蘭殖民當局為了開墾土地而急需勞動力,又缺乏本國移民發展殖民地,便招引大量漢人移民台灣。當時荷蘭人為漢人建立了適合移居的環境,漢人則提供了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而台灣經濟就在荷漢相互依賴之下快速成長,因此有學者稱其為共構殖民。
在原住民的治理方面,起先荷蘭人以發展貿易為重,無力擴張。等到1635年起,荷蘭殖民當局對外貿易開始穩定,才發起征服行動,與原住民部落訂定麻豆協約,確立荷蘭人為領主、原住民為封臣的封建關系。荷蘭人透過定期召開的地方會議,維系雙方的封建關系,並任命原住民首長,確立原住民社會的正式領袖,以協助荷蘭人推行政令。
透過地方會議,荷蘭人也將原本以個別村社為政治實體、彼此攻伐的原住民部落,統合成互相聯盟的聯合村,置於荷蘭主權之下。荷蘭人便藉由攻擊聯合村的敵對部落,讓原住民出草,使得雙方的關系更為緊密。
1640年代以後,台灣殖民地的行政支出不斷地暴漲,收入也逐漸從轉口貿易轉移到本地稅收。為此,荷蘭人開始新增各種稅收,加上1650年後許多農民賴以維生的甘蔗業開始衰退,漢人對於荷蘭人的統治越來越不滿,引爆了郭懷一事件。
郭懷一事件發生在清順治九年(1652年),在荷蘭殖民統治期間,這次規模最大,這次起義因為叛徒的出賣很快失敗,郭懷一在作戰中犧牲,副指揮龍官等9000多人被殺。
事件平息之後,荷蘭人並沒有更改整個殖民地的結構,依然以剝削漢人勞力為經濟發展基礎。然而鄭成功崛起於福建沿海,為荷蘭人創建的荷漢殖民地帶來新的變數,鄭成功於1661年進攻台灣,翌年荷蘭人為其所擊敗,退出台灣。從1624年荷蘭人佔領台灣算起,一直到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為止,前後一共有38年。
② 荷蘭人統治了台灣多少年
明朝末年,台灣處於大批大陸移民開發墾植的初級階段,生產力低下,經濟落後,生活貧困。加之明朝政府腐敗無能,農民起義不斷,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沒有能力去保衛和管理台灣。於是,日本、荷蘭、西班牙幾股殖民勢力垂涎台灣的鹿皮等貿易,不斷對台灣進行侵擾。台灣原住民和大陸新移民對幾股外國勢力進行了反復地堅決抗擊,但弱不敵強,致使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在台灣獲得短時期盤據。荷蘭人從1624年至1661年,對台灣統治37年。西班牙人從1626年至1642年,對台灣統治16年。不管是荷蘭,還是西班牙,他們的勢力均未能控制台灣全境,只是海盜分贓式地同時各控制一些商貿較為發達的城市和村鎮。
③ 鹿皮為什麼能擦乾凈
鹿皮去污的能力確實不錯,但是市場上那些推銷的說的還是誇張了,其實鹿皮也並沒有那麼神奇。我個人覺得和絲綢效果類似,稍微好一些。
鹿皮的是絨面均勻、細膩、柔軟,擦拭物體可以擦拭到肉眼無法看到的物體表面的凹凸,並且擦拭效果要相對好一些。
鹿皮彈性和延伸性好,抗拉,耐磨、耐撕裂,因此擦拭貴重儀器或汽車表面不會產生細小的微塵和棉絮(其他東西,典型的比如毛巾,擦拭會留下細小的絲織物碎屑,有些事肉眼看不到的,當然,鹿皮肯定也有,只是相對要少得多)
鹿皮耐汗、耐鹼,耐有機溶劑,所以可以清除油脂高吸水性,
鹿皮耐水洗,擦玻璃(比如鏡面或玻璃儀器表面)或車體不留水痕
鹿皮上的每一根纖維都有無數的細小的小孔,集塵能力強(其實絲綢也有這種優點)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現在市售的鹿皮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假的,是用羊皮鞣製的,不過效果差不多。各種動物的皮毛都有其優勢,肯定比機器紡織出來的人造「皮毛」好用,沒什麼神奇的。
此外,武俠小說裡面經常會寫,什麼暗器或者有毒的兵器打在地上,不能用手撿起,要帶著鹿皮手套去拿,因為鹿皮手套可以防止中毒,其實,你帶一個豬皮手套效果一樣的,不是嗎?
④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發展
1619年科恩(Jan Pieterszoon Coen)被指定為東印度公司總督.這是一個極有遠見的人,他看到了把公司變成亞洲一支力量的可能性,為此他不惜殘暴地使用武力.1619年科恩來到巴達維亞建立了公司新的總部.為了建立對丁香貿易的壟斷權,他將班達群島上的(Banda Islands)原住居民殺死或趕走.科恩第二次成功的冒險是成功的建立起了亞洲國家貿易體系,將其貿易足跡延展到日本,朝鮮,中國等.1640年公司獲得了斯里蘭卡的加勒(Galle),趕走了葡萄牙人,從而打破了葡萄牙人的肉桂貿易壟斷,1658年公司圍攻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到1659年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沿岸據點都被荷蘭人奪去.1652年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據點,以為公司來往東亞的船員進行補給,這塊據點後來變成為荷蘭的開普殖民地(Cape Colony).此外荷蘭還在波斯,孟加拉,馬六甲,暹羅(今泰國),中國大陸(廣東),福摩薩(今台灣),印度馬拉巴海岸(Malabar Coast)和科羅曼德海岸(Coromandel Coast).不過1662年鄭成功將荷蘭人趕出了台灣.到1669年公司已經成為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擁有150條商船,40條戰艦,50000名員工和10000人的私人武裝,公司投資的收益率為40%. 荷蘭東印度公司原先在澎湖附近活動,但當時中國明朝政府認為澎湖為其領土,使得荷蘭人於1624年轉而到當時未有實質政府統治的福爾摩沙(今台灣)大員(今台南市)設立據點,佔領台灣的期間由1624年至1662年。當年的建築如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等仍留至今,唯多已傾圯。
佔領台灣的目的是為對中國、日本、韓國與東南亞據點的樞鈕,並壟斷馬尼拉(西班牙殖民地)與中國間的貿易。主要的輸出貿易內容包括砂糖、鹿皮、鹿肉、鹿角、藤、米,轉運貿易內容包括荷蘭的金屬、葯材,巴達維亞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鴉片、錫、鉛,中國的絲織品、陶器、黃金。
以鹿皮為例,在1634年到1638年短短四年之間,由台灣輸出到日本的張數由十一萬張成長到十五萬張。到了1658年,台灣砂糖的輸出量已經足夠供應日本與波斯的需要,並增加巴達維亞為輸出對象。
荷蘭東印度公司亞洲約有35個據點,日本據點的獲利為38.8%排名第一,第二名即是獲利25.6%的台灣,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這些地方的獲利主要是配送給荷蘭的股東,而非用回饋當地人或用於當地的建設。
當時在台灣經營貿易的國家除了荷蘭,尚有日本人,鑒於日本人的經濟競爭,荷蘭遂對日本商人課征10%的稅,引起雙方不滿,甚至發生濱田彌兵衛事件,1628年兩方終止貿易,1632年才又恢復,但日本在不久之後進入鎖國時代。除此之外,因為荷日兩方政府對於其所有領地都有司法權執行的權力,為此兩方也發生過沖突。 1602年:3月20日成立。1603年:公司船員韋麻朗經由馬六甲海峽由巴達維亞抵達澳門,與葡萄牙的戰爭失敗。
1604年:8月7日抵達澎湖,但12月15日被大明帝國的軍隊驅離。
160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由葡萄牙手上攻下安汶(Ambon)島,並設置商館。英國隨後也在此設立商館。
1619年:在爪哇的西達維亞成立東印度地區的總部。
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再度占據澎湖。
162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殺害安汶島英國商館的10名館員。
1624年:大明帝國軍隊與荷蘭經過8個月的戰爭後,荷蘭人退守台灣。
1638年:日本鎖國,葡萄牙人被日本趕走,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日本貿易
1641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葡領馬六甲海峽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西班牙承認荷蘭獨立
1652年:在好望角成立殖民地。
1661年:4月,鄭成功佔領澎湖並以之為據點,開始攻打台灣的荷蘭人。
1662年:2月,荷蘭投降。退出台灣
1704年:第一次爪哇戰爭(~08年)
1719年:第二次爪哇戰爭 (~23年)
1740年:巴達維亞華人起義
1749年:第三次爪哇戰爭(~55年)
1795年:法國革命軍佔領荷蘭
1799年:12月31日解散。 荷蘭東印度公司解散的主要原因在十八世紀時,荷蘭與英國之間的戰爭不斷,兩國在1780-1784年間的戰爭,由於國內對於亞洲貨品的需求量大減,導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經濟出現危機,終於在1799年12月31日宣布解散。公司遺址為現今阿姆斯特丹大學。
⑤ 鄭成功收復台灣竟是為了蔗糖
中國人擴散自己蔗糖生意的地方還有荷蘭東印度公司占據的巴達維亞,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華僑潘明岩在巴達維亞建立糖廠,開創了印尼製糖業的先河,到了1710年華人的糖廠高達125家。而印尼有記錄的糖廠是130家,除了一家官辦的糖廠外,屬於荷蘭人所有的只有4家。華人製糖業的出產不但出口東南亞各國和歐洲,甚至打入了蔗糖的故鄉印度,印度人也承認白砂糖是中國的特產,這在他們的名詞中有反映。華人掌握的經濟實力增強和不斷增加的人口數量讓荷蘭人擔心華人會反客為主,於是在1740年荷蘭人將屠刀對准了華人,華人被殺達數萬之多,這就是東南亞歷史上著名的紅河慘案。
荷蘭人在爪哇島建立殖民地之處人手非常缺乏,不惜使用包括坑蒙拐騙在內的各種手法吸引中國人前往印尼定居,華人為他們修建城堡等各種建築,更為他們繁榮巴達維亞的殖民地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荷蘭殖民者的做派稱得上是見財起意、過河拆橋。荷蘭人和蔗糖的緣分最早來自於台灣,1624年荷蘭人在台灣南部登陸,鹿皮和蔗糖就是台灣出口的來那個大資源。荷蘭人在台灣蔗糖貿易中獲利豐厚,到1650年荷蘭人出口蔗糖達到4000噸,獲利30萬荷蘭盾。蔗糖的貿易的豐厚利潤也吸引了抗清領袖鄭成功,鄭成功在廈門島被清軍短暫攻佔後喪失了白銀200多萬兩,清朝還下達了禁海令鄭氏集團本身的地盤非常狹小又不能和往常一樣得到內陸的生絲進行海外貿易,頓時陷入困頓之中。
為了削弱薩摩藩的經濟勢力德川幕府的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在日本大力推廣甘蔗種植,就像赫魯曉夫的玉米推廣計劃一樣這個無視日本自然條件的計劃在日本大部分地區遭到了失敗,日本只在贊岐、阿波等少數地區研製成功了所謂的「和三盆」精製白糖,低端市場依舊是薩摩藩粗製黑糖的天下。薩摩藩利用自己在琉球島的蔗糖專賣權,頑強的抵抗了歷代德川將軍的各種明槍暗箭,終於在明治維新時達成了兩百六十多年的復仇夙願。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⑥ 荷蘭人是如何在台灣橫行霸道
當時的大員外海共有11個島嶼,寬約半華里的台江口南航道以北,是北線尾、加老灣、隙仔港、海翁仙4個島嶼,台江口南航道以南是從一鯤鯓到七鯤鯓排列著7個島嶼,由北向南組成天然屏障,形成最闊處為6餘里、長30餘里、可以同時停泊千餘艘船隻的大型良港。此外,在北線尾北端的鹿耳嶼和加老灣之間則是寬約1華里的鹿耳門水道,則是進入台江的主要航道。如果沒有大潮的話,鹿耳門航道太淺,難於通過吃水較深的戰船,因而易守難攻,具有較高的軍事價值。
殖民者為達到侵略目的無所不用其極。1624年9月,宋克指揮的荷蘭武裝船隊,在離開澎湖風櫃尾後來到台灣大員。當時,裝出一付可憐樣的荷蘭人提出只要借用「一張牛皮大的地方」就行了,善良的中國人當然信以為真,以為荷蘭人只是為停船上岸,所需地方不大,也就同意了。殖民者的狡猾騙過了中國人。
殖民者眼中的一張牛皮大的地方有多大呢?荷蘭殖民者首先佔領一鯤鯓,即今天的台南安平一帶,並且在大興土木,修建「奧倫治城」。當地的中國人要求荷蘭人承諾「一張牛皮大的地方」時,無恥的殖民者竟然把一張牛皮分割成很細的皮線,連接起來圈地,這就是「一張牛皮」。奧倫治城,後來改為荷蘭的一個「州」,定名為「熱蘭遮城」,成為荷蘭駐台灣的「總督府」。內城於1632年底完工,外城在2年後完工,它是建立在中國台灣的第一個外國侵略者的據點。
第二個據點是「赤坎樓」。在修建熱蘭遮城的同時,又在台江對面的赤坎修建倉庫、住宅、商業區,定名為普羅文查城,後改名為赤坎樓。以後還在台江口兩側修造了堅固的堡壘炮台。靠欺騙佔領台灣的荷蘭人,對借給他們土地的中國人不僅不領情,反而予以殘酷掠奪、鎮壓,殖民者在台灣犯下了無法饒恕的罪行。
台灣豐富的物產成為殖民者掠奪的對象。荷蘭人掠奪的主要物品是台灣特產鹿皮、樟腦、檳榔、米和砂糖等。鹿皮,是當時中國台灣的主要輸出物資,在高峰的1638年,荷蘭從中國台灣僅輸往日本的鹿皮就達15萬張。當時日本處於戰國時期,日本武士最喜歡用鹿皮製作「陣羽織」。殖民者掠奪台灣的財富難以計算。
與掠奪同時進行的是轉口貿易,荷蘭人在高峰年代每年從中國大陸運貨來中國台灣的商船超過百艘,從台灣輸出的貨物價值幾百萬荷蘭盾。他們把台灣的米、砂糖、鹿皮和藤輸往日本,甚至波斯;把從荷蘭運來的金屬、葯材,從巴達維亞運來的香料、胡椒、琥珀、錫、鉛、棉布、鴉片等,經由中國台灣輸往中國大陸;再把中國大陸的生絲、瓷器、絲織品、黃金等貨物,經台灣轉口輸往巴達維亞或歐洲地區。在這類不平等貿易中,荷蘭從中國的大陸和台灣掠奪了無數的貨物,也通過對在中國台灣地區經商的中國、日本和南洋等地的商人,抽取高額稅收,獲取巨額利潤。荷蘭人從事的轉口貿易,有著濃厚的殖民性質。
在荷蘭殖民者統治的地區,種地要交租,狩獵、捕漁要辦理許可證,人口要交人頭稅,殖民者瘋狂掠奪當地的中國人。在今天的台南、嘉義等地,還有一些名為「王田」的村莊。「王田」是指荷蘭人從高山族搶到的土地,再交給當地商人和地主承租。
荷蘭人在台灣掠奪了大量財富,當時一位荷蘭總督稱:「台灣真是公司的一頭好奶牛」。在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25個商館中,在中國台灣的荷蘭殖民者上交利益位居第二,占總利潤的25.5%。 年均運回荷蘭的財富達40萬荷蘭盾,相當於4噸黃金。在當時的生產力狀況下,這已是天文數字。
400年前的荷蘭人在台灣的行為,充分暴露出殖民本性。在荷蘭殖民者中,有一名叫做君士坦丁·諾貝爾的劊子手,他把中國人稱為「豬玀」、「野蠻人」,嗜殺成性,他親手殺害的中國人就達100人以上。多少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死在殖民者的刀槍下。
殖民者慣用手段之一是大屠殺。1635年11月,荷蘭駐台的第4任總督普特曼(Hans Putmans)帶領軍隊,殺害了麻豆村的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26名村民,燒毀民房,砍伐椰樹和檳榔樹,逼使麻豆村頭人簽訂和約,接受荷蘭人的統治。在風景秀麗的小琉球島,1636年5月至7月,又是普特曼這位殖民者,帶領軍隊上島,捕殺和掠走當地居民千人以上。……
荷蘭人一方面實施恐怖統治、進行掠奪性貿易,一方面進行文化侵略。為擴展基督教勢力,強迫當地居民信教。如在1658年,一次放逐了298名平埔族婦女,其中250人被活活餓死,另外48人發誓信奉基督教後才准許回家。從中可以看出,西方殖民者在佔領別國領土、掠奪別國人民的同時,十分重視文化侵略,以圖牢固、永遠地控制佔領區。
樓主根據自己的需要精簡吧 望給最佳
⑦ 台灣是怎麼被荷蘭人佔領的
明代萬曆年間的第二十九年(1601),荷蘭人以貿易的名義派往呂宋和香山坳,第32年,他們攜重金登上澎湖,賄賂明朝稅務使節。然後他們砍伐樹木,建造房屋很長一段時間,天啟元年(1621年),荷蘭軍隊乘船東進,與葡萄牙軍隊瓜分領土。荷蘭人利用明軍的不備,武力佔領台灣,建房種地,長期駐扎。
後來,它以此為據點,在中國東南沿海發現這些島嶼,明軍打了許多仗,但沒能把它趕出台灣。
荷蘭殖民者佔領台灣38年,為了增加大米和糖的產量,他們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移居台灣種植。
(7)荷蘭人鹿皮穿越小說擴展閱讀:
荷蘭佔領台灣造成的危害
荷蘭人強迫中國台灣人為他們建造防禦工事、堡壘和要塞,在艱苦的工作中,1300名中國人餓死,270多人被帶到爪哇艱苦工作,由此可見,新殖民者貪婪、無恥、殘忍,此後,荷蘭利用澎湖基地騷擾中國大陸,嚴重危害東南沿海人民的生產生活。
台灣豐富的財產成為殖民者掠奪的對象,荷蘭人的主要掠奪物品是鹿皮、樟腦、檳榔、大米和糖。
同時與掠奪是轉口貿易,在高峰期,荷蘭人每年從中國大陸向台灣運送100多艘商船,從台灣出口的貨物價值數百萬荷蘭盾。
⑧ 熱愛生命小說中關於鹿皮袋比爾骸骨描寫的有何作用
名稱:如夢方醒txt下載
小說分類:玄幻小說
小說作者:夢幻空花
小說進度:TXT
版權來源:
小說大小:212KB
小說格式:TXT小說
⑨ 台灣和大陸的交往從何時開始的
自明鄭前..從來沒有一個中國的官府或是駐
軍設置在台灣本島....台灣第一個官方是荷蘭人在台南的熱蘭遮城就是現在的安
平古堡的建築..而台灣當時就有各種居民存在已經扮演著國際大都市的情況..
有福建一帶打漁的漁民.住在當地的平埔族跟高山族.流浪落魄的日本浪人..要來
開拓亞洲市場的歐洲人..以及躲避漢人官方追捕的海盜跟倭寇....在鄭成功趕走
荷蘭人後一直到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都有中國的官府存在...但是收復台灣的
康熙皇帝當時只是要消滅明鄭的軍隊後就要對台灣棄守..而是施琅的力保之下才
設立官府..劃入大清的版圖.....這是第一次將台灣名正言順的歸入中國的版圖
內..連明朝一直到崇禎皇帝自殺都認為台灣都不是中國的屬地.........
所以在'大清一統志'內所述的言論並沒有錯誤..台灣歸入中國的版圖是在鄭成功
將荷蘭人驅逐後才算是有中國人統治....至於文中有寫到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
屬於日本...以我所了解的台灣歷史當中..當時的荷蘭人無法跟中國做生意..必
須透過顏思齊、鄭芝龍等仲介才可以跟中國有生意的往來,而日本在1615年德川
家康統一日本..進入江戶幕府的高度集權統治時代....因受到1543年開始的天主
教傳教跟發達的貿易進而威脅到德川的統治....在1641年趕走西班牙人並將荷蘭
商館遷移到長崎的出島..就採取鎖國政策..鎖國期間日本只跟中國及荷蘭做貿易
持續近200多年....會跟咱中國做貿易這就不多說原因大家都知道...但日本不是
鎖國嗎卻為何會跟荷蘭貿易呢?因為日本崇尚武士精神..而武士刀的裝飾品就是
以梅花鹿皮來襯托自己貴族身份...日本經過多年的戰亂及大肆捕殺當地的梅花
鹿都將絕種...而台灣當時就是因為人口少無戰亂..梅花鹿得以大量的生存....
荷蘭人在1623~1661期間統治台灣..就是將台灣所生產的梅花鹿皮只賣到日本
去..日本武士為求到名貴的鹿皮..所以就由在台的日本人跟荷蘭人購買鹿皮運回
日本販售..一張在台灣買進鹿皮的價格可以在日本以10倍的價格賣出...不僅如
此只要是台灣當地的農特產品都是荷蘭官方與日本商人貿易後通通運回日本..而
渡海來台的中國移民在台灣落腳生根所生產的產品都被荷蘭人以低價收購後高價
轉賣給日本.....所以才會有這段說明......明天啟中(1621~1627)為荷蘭夷
人所據,屬於日本..其實也是說明台灣的物資都被日本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