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一般是什麼體
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一般是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
1、編年體,是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它是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的史書體例。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系。
2、紀傳體,是亞洲史書的一種形式,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體裁。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特殊情形的人物稱「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記敘史實。
3、紀事本末體,是指以歷史事件為主的史書體例。紀事本末體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一書備諸事之本末」,二是「一書具一事之本末」。創始於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屬於前者。將重要史事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順序編寫,可補編年、紀傳體之不足。
(1)古代長篇小說形式擴展閱讀:
特點
1、編年體史書,以事系日,以日系時(季),以時系年,對了解一代興亡大勢,很為方便。但歷史事件自醞釀、發生至結束,往往延及數月乃至數年,編年體史書諸事雜陳,從中人們難以稽其首尾。
2、也就是說,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系。
3、為此,從《左傳》起,就用追溯往事或帶敘後事的方法,以彌補這一缺陷。另外,這種體裁以時間為中心,對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敘述多過於簡略,而且割裂,年代不明的事甚至無法寫入書中,這些都影響了編年體史書的使用價值。
B. 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多採用()體
章回小說
中國古代小說的分期
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階段和古代小說的發展情況,我們把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分為六個時期:
1、准備期(從遠古至先秦兩漢):我國最早的敘事文學,如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等,雖然不是小說,但從思想上、題材上、語言藝術的表現方法上為古代小說的發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備。
2、成熟期(魏晉至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志人小說是中國小說的雛型。但他們仍然沒有擺脫依附歷史著作的狀態,作家也不是有意為小說,形式較簡單,只是「粗陳梗概」而已。
唐代古代小說開始成熟,形成獨立的文學形式——傳奇體小說,作家開始有意為小說。唐傳奇是我國文言小說的一座高峰,對後代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轉變期(宋元):宋元話本在中國小說史上承前啟後,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從文言向白話、從短篇向長篇、由史傳體向說唱體的發展和轉變。小說創作群體擴大,題材增加,《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部經典的長篇小說就是在宋元話本的基礎上、經過世代積累由文人加工而成的。
4、繁榮期(明代):明初,古代小說發展處於停滯階段。明嘉靖、萬曆年間到明末,小說創作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代表作是《西遊記》、《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白話短篇小說集。神魔小說、人情小說成為小說的主潮。這一時期,小說作家主體意識明顯增強,小說從描寫歷史、英雄轉向描寫市井細民;人物塑造由類型化向典型化過渡。長篇小說從線性結構向網狀結構發展。作品風格鮮明,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繁榮階段。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葉):清初,《聊齋志異》異峰突起,成為文言小說的又一座豐碑。接著《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出現,把中國古代小說發展推向了高峰,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小說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鑄在藝術作品中,從對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轉向對封建意識形態的認真反思;人物形象達到高度個性化。出現了反映個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對封建社會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帶有更濃重的感傷和困惑情緒。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近代小說尚未出現,這一時期興盛的公案俠義小說和狹邪小說是古代小說的餘波,所以也在高峰期介紹。
6、演進期(1895-1911):是近代小說時期,也是古代小說終結演進為近代小說時期。
C. 中國古代的長篇小說的體裁有什麼不同特點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上古到先秦兩漢,這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醞釀和萌生時期。主要是先秦的「神話」、「寓言」。如《精衛填海》、《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等。
2、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說,統稱為筆記小說。這一時期,小說初具規模。其作品主要有張華的《博物志》,干寶的《搜神記》等。
3、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傳奇的出現,標志古典小說的成熟。著名傳奇有蔣防《霍小玉傳》、元稹《鶯鶯傳》、李朝威《柳毅傳》、白行簡《李娃傳》。
4、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一大變遷」,它對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代表作有《三國志平話》。
5、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的體制、形式進行創作的小說。如《玉堂春落難逢夫》、《杜十娘怒深百寶箱》、《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6、明清出現了章回體小說。此時期,古代小說發展到了頂峰,產生了一批偉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
按著不同標准,小說可分為不同種類:
按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說。
按寫作體制分為章回體、日記體、書信體、仙傳體。
按內容分為歷史小說,公案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小說。
按語言形式分為文言文小說和白話小說。
我國古代小說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節曲折,故事完整。語言准確簡煉,生動流暢、富於個性化。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
D. 什麼是我國古代長篇白話小說的主要形式
章回小說
E. 什麼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的什麼發展起來的
章回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唯一體裁。它是在民間說話藝術中「講史」一家中發專展演變而來的。屬
宋代民間說話藝術十分發達。講說前代歷史興廢故事的叫做「講史」;演說佛經故事的叫做「說經」;講說士馬金鼓故事(尤其是宋代北方的民族戰爭中的英雄傳奇故事)的叫做「說鐵騎兒」(後來武俠小說的「始祖」);演說當時普通人日常生活,篇幅比較短小的叫做「小說」。
章回體小說有這么幾個特點:
1、在全書的開場和收尾時,往往以一首詩或一首詞作起和作結;
2、很注意說與聽的關系。絕大多數章回小說前面都有一個入話,或者叫做「契子」,或「笑耍頭回」、「得勝頭回」,即正式故事前的帶有插科打諢意味的短小故事或小插曲之類。
3、為了吸引讀者的興趣 ,常在情節的關鍵之處戛然而止。
呵呵,我的回答完畢! :)
F. 中國古代長篇小說有哪些類型
中國古典小說大略可分類如下:
第一類是歷史小說,講的是帝王將相草莽英雄的功過成專敗,以屬《三國演義》、《水滸傳》為代表。坊間的各種演義也可歸此類。
第二類是世情小說,個中翹楚當屬《金瓶梅》與《紅樓夢》。三言二拍可歸此屬。後期的《老殘游記》《海上花》等亦一脈承之。
第三類是神怪小說,上承《搜神記》《子不語》,下啟《閱微草堂筆記》等筆記小說,以《聊齋志異》《西遊記》為佼佼者。
G. 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何時出現首批章回體小說
首批章回體小說是中國長篇小說的一種傳統形式,它起源於宋代的平話,確立是在元末,長篇小說《水滸傳》和《三國演義》是其成熟的標志。明代中葉之後,章回體小說發展日益成熟,又出現了大家所知道的《西遊記》、《金瓶梅》等等。章回體小說的特點是把整本書劃分為許多章節,每個章節稱為「回」。
章回體小說流傳至今,被世人們所牢記。
H. 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表現形式
因為儒家為主,儒道佛互相融合與碰撞的政治倫理思想、注重纂修歷史和史傳文學的影響,使得中國古代小說總是引導讀者關心國家前途、民生疾苦、社會正義,而不要沉溺於個人情感的狹小天地里;總是在作品中高揚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的主旋律,鼓舞人民為美好前途而斗爭,而不要消極頹廢、意志消沉。
I.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什麼長篇小說形式的初步定性的標志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貂蟬扮演者-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