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說的三要素
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節,環境描寫. 小
❷ 小說的一些相關知識
小說知識點歸納]
一.人物描寫
1.小說的人作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2.對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外形進行描寫的是肖像(外貌)。
3.對人物的對話、獨白及語氣聲態進行描寫的是語言。
4.從描寫的角度看,人物描寫的方法還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也說是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
二.人物形象
1.小說的三要素是(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
2.在小說塑造的人物中,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的人物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現出來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說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說的主題思想。
三.故事情節
1.故事情節是作品所描寫的生活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小說的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些小說還具有序幕、尾聲兩上部分。
1 開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沖突的第一件事;
2 發展 是作品中矛盾沖突從展開到激化的演變過程;
3 高潮 是決定矛盾各方的命運工主要矛盾即將解決的關鍵時刻,是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人物的思想斗爭最緊張,最激勵,最尖銳的階段;
4 結局 是矛盾得到解決,人物性格的發展已經完成,事件有了最後的結果,主題思想得到充分展現,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
四.環境描寫
1.環境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和事情發生的背景的描寫,它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2.自然環境描寫,也叫做景物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花鳥蟲魚等場景的描寫。
3.社會環境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的描寫。
4.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背景。
2)渲染氣氛、烘託人物;
3)有些環境描寫還起著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小結:
1.小說的情節一般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情節的發展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節中各自表現,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說中的人物描寫有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通過這些人物描寫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進而理解其反映的社會情況。
3.小說中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交代事件的時代背景,自然環境描寫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及場景,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圍,表達人物的心情、表現主題等。
❸ 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
小說的三要素:環境、情節、人物是小說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小說中不能缺少的。三者中,人物是小說的核心,小說的主要任務是塑造人物,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來,情節是小說的骨架,環境是小說的依託。環境有兩種,一令是自然環境,一個是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故事情節發展所處的自然現象狀況,比如春夏秋冬,風雨雲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園學校等。社會環境是指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小說中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比如,在學校里與老師,同學的關系,在工廠里與領導和師傅的關系,在家庭里與父母、兄妹,愛人、兒女等的關系.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說從肖像、行為、語言、心理、和細節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肖像描寫是指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如容貌、服飾、姿態、神情、風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肖像描寫關鍵在於以形傳神,做到形神兼備。肖像描寫要善於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徵。要極省儉地刻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義。常見的肖像描寫方法。 概括起來,中外小說家在肖像描寫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種形式。即整體的描繪,局部性的描繪和烘雲托月式的描繪。 所謂整體式的描繪,是作家對所寫人物的全面介紹。即並不局限於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寫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著、手腳、神態等等。例如:魯迅在《故鄉》中對「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描繪,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沒系裙帶,兩腳張開,像圓規。 所謂局部性的描繪,是作者對所寫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徵性部位的著意描摹。有點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對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繪。 所謂烘雲托月式的肖像描寫,是作家不直接描繪人物,而是通過別人的口述或是言論、行動來曲折地加以表現,這樣寫不僅省力甚至有時比正面描寫的效果更好。
❹ 哪篇小說適合講小說的三要素三要素
<孔已己》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
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
小說必須要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一篇小說可以塑造一個人物形象,也可以塑造多個人物形象。
情節是小說的另一個要素。人物的性格必須在相應的活動中表現出來,而這些活動就構成了小說的情節。小說的情節既要吸引人,又要合乎情理,安排情節不能脫離生活。
環境是小說的第三個要素。環境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要和人物的表現、心情、身份、時代相適應。
*古代的小說
指五四新文學運動以前的小說,可分為文言小說或半文言半白話小說兩種。
文言小說多為短篇小說,多以志怪、志人、愛情、歷史、豪俠、哲理為題材。著名作品有《世說新語》及《聊齋志異》等。
半文半白小說則包括長篇及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代表作有《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儒林外史》及《紅樓夢》等。這些小說都分章標回,語言上保留了民間說書藝術的特色,故文學史稱之為「章回小說」。而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則有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簡稱《三言》),以及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
*現代小說
指五四新文學運動之後,以白話寫成的小說。
若按內容分類,則可分為生活小說、社會小說、愛情小說、心理小說、意識流小說、歷史小說、神怪小說、恐布小說、科幻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若根據篇幅及內容的份量分類,則可分為以下四類: 長篇小說 十萬字以上的小說,一般是容量大、篇幅長、人物多,而且總以廣闊的社會面貌、特定的社會背景作為小說的寫作背景。
短篇小說 二萬字至十萬字的小說,通常反映生活中較大的事件,結構不能像長篇小說一般頭緒紛繁,又不同於短篇小說那樣單純。
中篇小說 二千至二萬字的小說,容量較小、篇幅較短、人物小,而最大的特點是情節單純,一般都是描繪人物和事件的一個側面或一個片段,由此而呈現主題。
小小說 又稱微型小說,刪除環境烘托的描述,留下簡單的情節與人物,只表達生活的一個橫斷面,主題思想也多依賴讀者自行深思。
❺ 小說三要素是什麼
小說的三要素分別是:人物、情節、環境。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是小說的核心,環境是人物活動的場所和性格賴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環境創造人物,人物也創造環境主要要素是人物。
小說好看,離不開令人信服而又曲折生動的情節。這是小說征服讀者的秘密。精彩的故事,情節往往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我的叔叔於勒》,菲利普夫婦帶著全家旅行,非要在船上遇到淪落潦倒的於勒,這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對於弟弟無時無刻的盼望,但是當窮困潦倒的於勒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卻又躲避不相認。偶然情節的背後,是性格發展的必然。《孔乙己》《范進中舉》裡面都有讀書人,成功者和失敗者都有其人生的必然和偶然。閱讀小說要順著情節的枝葉,尋找到生活大樹的主幹和根,體味特定時代和環境中人物是如何生活的,人物的命運。
❻ 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老子很急,快、簡單點
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❼ 小說的三要素有哪些有哪些種類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干,追求;縣令,美好的名聲。)「瑣屑之言」「淺識小道」,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桓譚在其所著《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等大力倡導「小說界革命」,小說理論面目一新。小說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為「國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上乘」,再不是無足輕重的「街談巷語」「瑣屑之言」。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
小說必須要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一篇小說可以塑造一個人物形象,也可以塑造多個人物形象。
情節是小說的另一個要素。人物的性格必須在相應的活動中表現出來,而這些活動就構成了小說的情節。小說的情節既要吸引人,又要合乎情理,安排情節不能脫離生活。
環境是小說的第三個要素。環境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要和人物的表現、心情、身份、時代相適應。
*古代的小說
指五四新文學運動以前的小說,可分為文言小說或半文言半白話小說兩種。
文言小說多為短篇小說,多以志怪、志人、愛情、歷史、豪俠、哲理為題材。著名作品有《世說新語》及《聊齋志異》等。
半文半白小說則包括長篇及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代表作有《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儒林外史》及《紅樓夢》等。這些小說都分章標回,語言上保留了民間說書藝術的特色,故文學史稱之為「章回小說」。而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則有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簡稱《三言》),以及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
*現代小說指五四新文學運動之後,以白話寫成的小說。
若按內容分類,則可分為生活小說、社會小說、愛情小說、心理小說、意識流小說、歷史小說、神怪小說、恐布小說、科幻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若根據篇幅及內容的份量分類,則可分為以下四類: 長篇小說 十萬字以上的小說,一般是容量大、篇幅長、人物多,而且總以廣闊的社會面貌、特定的社會背景作為小說的寫作背景。
短篇小說 二萬字至十萬字的小說,通常反映生活中較大的事件,結構不能像長篇小說一般頭緒紛繁,又不同於短篇小說那樣單純。
中篇小說 二千至二萬字的小說,容量較小、篇幅較短、人物小,而最大的特點是情節單純,一般都是描繪人物和事件的一個側面或一個片段,由此而呈現主題。
❽ 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三大要素是什麼
人物、環境、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