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按摩書有哪些
我國第一部按摩推拿專著是《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明清時期中醫學已經有了顯著的發展,推拿也日趨成熟。主要表現在小兒推拿有突破性進展,正骨推拿、保健推拿已形成了內容豐富的知識體系。當時,編著出版了許多按摩醫學書籍,最具代表性的《小兒按摩經》可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推拿書籍。
② 求內功~~!!不要求像小說那麼猛~~強身健體讓性情平淡點OK 千萬要有效~不懂的別瞎發~練錯了就完了! 謝了
入門功法
一、姿勢
(1)盤腿坐式:分雙盤、單盤、自由盤。雙盤為左腳放在右大腿上,右腳放在左大腿上,雙手相合置於小腹前。這個坐法只是為了穩固不搖動,沒有相當功夫不易做到。單盤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勢如前。自由盤如圖,是一般人習慣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適宜的椅子上,以坐下來大腿保持水平為度。小腿垂直,兩腳平行著地,兩膝間可放下兩拳(拳眼相對)。
二、對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閉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輕抵上顎。唾液分泌得多了,將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謂「吞津」。
(2)眼睛:閉目內視,練到那一步就內視那一部位。若練功時心猿意馬,思如潮湧,就睜開眼睛,注視虛空或鼻尖少時,打斷思路,閉目再坐。此謂「慧劍斬亂絲」。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從容自然,沒有粗糙的聲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氣運行法的關鍵問題,在後面的練功過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貫通壬脈的一、二、三步過程中,一直注意呼氣,吸氣時任其自然,自無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練功須知
(1)環境:練習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但是也不必過分強調這個問題,沒有他人干擾即可。
(2)不要在:大飢、大飽、大怒、大驚等情志沖動時勉強練功;風雨雷電時暫且不練。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氣的運行不比勉強引導,當其充盈時自會運行,勉強引導易出偏差。
(4)幻覺和觸動:練功時,由於真氣活躍,經絡開啟,會出現各種幻覺和觸動,請勿驚慮。經常出現的有:大、小、輕、重、涼、熱、癢、麻。出現以上情況時,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懼憂慮。[/P]
四、功法
第一步、呼氣時注意心窩部
①方法:練功條件准備好,縮小視野,心不外馳,注意鼻尖少時,即可閉目內視心窩部,用耳朵細聽自己的呼氣,約一兩分鍾後平靜下來即可沒有粗糙的聲音。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吸氣時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識作為。久久行之,真氣就在心窩部聚集起來。而且這個方法本身就是排除雜念的好辦法。
呼氣時真氣下行進入丹田,為達此目的,必須先聚集真氣,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步時並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開始就氣沉丹田,初學不易掌握,一時見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終止。
②時間:如果想如期完成這一階段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條件許可,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練習,沒有固定時間也不要緊,抓緊練習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鍾。認真練習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應:練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窩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氣就有一股熱流注入心窩部,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
第二步、氣沉丹田
①方法:當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氣即覺心窩發熱時,就可以意息相隨,在呼氣時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進。不可操之過急,用力過大將產生高熱,很不舒服。
②時間: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鍾,10天左右即可氣沉丹田。
③反應:每次呼氣一股熱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響,腸蠕動增強,矢氣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當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顯的感覺,就可以把呼吸有意無意的止於丹田。不要再過分注意呼氣時把氣往下送,以免發熱太過,犯「壯火食氣」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將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溫養。「少火生氣」正是此義。
②時間:每日三次,每次30分鍾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養實力階段,需要時間較長,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③反應:基於第二步氣沉丹田,小腹發熱明顯,十數日後小腹形成氣丘,隨著時日和功夫增長,氣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強。力量足夠時會向下遊走,有時陰部作癢,會陰跳動,四肢腰背發熱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時候,勿忘勿助!意識跟隨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也不要用意識向上引導(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決定的,若力量不夠,它就會停下來,待丹田力量充實再繼續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關通不過,內視頭頂即可。
②時間:每天可增加練功次數和時間(40~60分鍾)。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這樣通過力量很猛,震動很大。有人經過數小時、數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關過程為正常生理現象,人人可通,極個別通不過的另有原因。
③反應:在第三步的基礎上丹田充實,小腹飽滿,會陰跳動,後腰發熱,名門處感覺真氣活躍,自覺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氣培養充足,一股熱力直沖而上,勢頭很猛,一次沖過督脈;有的行行駐駐,數日方過;有的像水銀柱一樣,隨呼吸上下活動,漸次上行。通督前後身體可能不穩,注意及時調整。頭部感覺箍緊,有時沉悶不適,為正常現象。此階段異常關鍵,不可疑慮放鬆。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氣過玉枕、百會後,向下經鵲橋(舌抵上顎)入壬脈。小周天就已經通了!此時,一吸氣真氣入腦海,一呼氣真氣入丹田。此後,原則上還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會出現活動力量,也可以意守百會,靈活掌握。
②時間:每日三次,每次60分鍾或更長。 ③反應:此步初期,可能各種觸動現象不斷,十餘天即可消失。
1.基本打坐姿式(結印)
①寬衣松帶,面南端坐在平坦舒適的坐褥上,使睾丸垂懸不觸外物。將腿盤曲,足心朝天,足
跟抵在會陰穴前面,右腿盤曲壓在左腿之上(單盤)。要求右腳的「昆侖穴」(在足外踝後)壓在
左腳的「三陰交穴」(在足內踝上三寸上)。婦女相反,用左腳的「昆侖穴」壓右腳的「三陰交
穴」,左腳在上,右腳在下。兩足心盡力朝上翻,大腿、小腿膝須放平,不能翹起。
註:「昆侖穴」是足太陽膀胱經要穴「三陰交」,是足太陽脾經要穴,又是足三陰經脈的交會
。
故此,「昆侖穴」壓在「三陰穴」上,符合「陽穴扣陰穴」、「陽脈沖陰脈」,「陽陰相接」
之理。
如坐雙盤,則先將左腳心向上翻起,放在右大腿上,然後再將右腳盤壓於左腳之上,足心向上
,仍然是右腳之「昆侖穴」壓左腳之「三陰交穴。」婦女左右腳相反。
②身子前傾,向前拜撲於地,然後向後微仰,如此三次(目的是使胯骨松開,背脊骨直),然後
端身正坐,立背脊,身體微向前傾。
③上下松肩(肩關節上下、左右抽動),使肩骨松正。
④右手掌(陰面)握左手掌背(陽面),右手中指尖的「中沖穴」扣壓左手掌心的「勞官穴」,右
手四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並攏貼在左手掌心上;右手的拇指按壓在左手的虎口處的
「合谷穴」上(左手虎口要撐圓),然後將左掌心翻向外。
接上,右手握住左手向外平探,掌心向外,兩手與肩平。手型不變再往回縮。如此伸縮三次,
伸縮的目的是使左右手的腕關節、肘關節和肩關節松開。
此後手型不變(右手陰面握左手陽面,扣穴位置不變),將兩手置於腹下,右手背輕貼在肚臍上
,手心盡量向外翻。
婦女握法相反,左手陰面握右手陽面,扣穴位置相同。
註:拇指是手太陰肺經的末梢,「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要穴,放手上結印法也是「陰陽相
接」。
⑤頸項松直,頭微向上頂,提耳根,收下齶,與撥背貫串(督脈拉直)。
⑥搭鵲橋:舌頭上卷抵住上齶稱為搭鵲橋(溝通任督脈,舌不辨味)。
塞兌:口微閉,不思言語;耳不聰而內聽無弦曲。
垂簾:眼微閉留一絲光亮,目光內斂,心不隨景轉。初練者若閉眼容易昏睡出偏。
調型:四肢不動,渾身似金剛。
鼻息:呼吸自然,微細綿長,但不可勉強,更不可著意思息長。
靜功的坐式(結印)法,各派不一。以上介紹的坐式是本門所秘傳,它有兩個基本作用:第一是
通過活絡,即暢通精氣通道,組成迴路。第二是起火,即發動氣機(詳見下面「練功時間」一
節的討論),因此坐式應保持舒適,骨骼松,肌肉鬆,經脈緊。
2.調身法
若能按以上姿式盤坐,周身不動,則自然不用調身。若覺坐式不盡舒適,則可將身體四肢,前
後左右上下蠕動,體察是否已達到上式坐式的要求。力求坐得舒適,則渾身無牽掛矣。
3.調心法
初練靜功之訣在於至靜。在練本功之前,應安排好一切心事(日常事務等),專心練功;還要逐
漸適應周圍的環境,使周圍的雜訊或突發奇事的聲音不致引起心頭煩燥;應盡可能告誡家人或
同伴不要在練功的時候打擾,並對一切可能偶然出現的喊聲、味覺、嗅覺、閃亮等有所思想准
備,不至驚慌失措,難於應付。
4.引火(行功)法
回復到基本坐式,初時垂簾之眼凝視三尺之外一片卧牛之地,彷彿真有一牛睡卧於彼,隨呼隨
吸,一起一伏。良久,神光收回凝視兩眼角的大眼子(睛明穴),待兩眉間的印堂穴有微微的感
覺後,當即印堂穴後面的明堂穴上如置一明鏡,將大眼子之神光沿督脈往下照。自大眼子開始
下照→鼻準→人中(上唇中間凹處,督脈之末端)→過鵲橋(舌頭)任脈下照→十二重樓(喉管)→
天突(在喉結下凹處中)→璇璣(在天突下一寸)→膻中(在胸骨上,兩乳頭之中間)→鳩尾→中脘
→陰交→入黃庭,靜待片刻,便覺小腹有微微感覺,即將小腹微內收,同時倒吸一次。此過程
便是引火法。
每次練功只能引火一次,不可多引。引火過後即歸無為之法,無念無慮以至靜。
5.無為法(心法)
所謂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要讓事物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讓氣血自然地沿其
軌道運行,而不摻與人為的干涉。初練者往往總是不能靜下來,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或思
緒突然撞入心扉,引起煩惱和自責。當靜不下,千思萬縷纏繞心頭之時,便不由自主地強迫自
己不要去想,然而越是想要不想事情越是會想,如同陷入泥澤,愈拔愈陷,愈陷愈深,終於不
能自拔,於是便自責自惱。這是十分正常的,要達到無念無慮有個階段,但也有方法可循。流
行之法有數息法、意守丹田法等等,目的是使精神集中。
為使初學者掌握致靜方法,我們不妨借鑒佛家和道家練功的一些方法。
口訣曰:「有欲觀竅,無欲觀妙」,「先存後忘」。
注曰:「有欲者,雜念叢生,六塵之所致;竅者,開竅也,六塵之所由。觀竅者,欲人守六根
是也,無欲者致虛守靜,自然妙趣橫生。」以六根不凈者,是五蘊未空,若要得空,當先存之
以虛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隨處隨時無不自在。」「六根、六塵、五蘊」是佛學的概念。六
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五蘊指色、受、行
、識、想五蘊。佛家認為,(在練功時)人的慾念是由六塵(外界的色、聲、香、味、觸和內在
的法塵)所致。例如,眼見到光(色),則欲辨其色;耳聞聲則欲辨其律;鼻吸香、舌觸五味皆
起香味的感覺,身受觸則思動,念頭一起則法塵乘入等等。有慾念之人要想致靜,則要守住眼
、耳、鼻、舌、身、意六根,以防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乘入。守住眼根(竅,則色不
能入;守住耳根,則觸覺不能感;守住法(意)根,一念不起,則萬念皆絕。守六根而六塵不凈
者(雖守六根,六塵卻不能凈絕)是五蘊(色、受、行、識、想五蘊)未空的緣故。即是空,空即
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由此可見,關於致靜,佛教徒自有一套理論方法。故呂純陽說:
「《金剛經》大旨,總是欲人守六根,絕六塵,而六根六塵之不凈者,以五蘊未空也。觀自在
菩薩,特為拈出。」
道家認為:人體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種途徑獲得知識,獲得對事物的看法和了解
,故也稱眼、耳、鼻、舌、身、意為六識,其中意為六識之主帥,眼為六識之先鋒(意識即是
人們的思維活動),故訣竅是「欲伏其心,先攝其目。」《陰符經》說:「機在目。」與佛教
理論相區別的是,道教是從人體科學(或醫學)的角度來闡述這個問題的,通過方士們自身的體
驗和臨床實驗,他們發現,色從眼入,則(肝)魂不守舍;聲從耳入則(腎)精搖散;鼻辨香嗅,
則(肺)魄飛;舌辨味,則(心)神不寧;觸及身體四肢肌膚,則(脾)意念叢生。因此合眼光,則
魂歸肝;凝耳韻,則精歸腎;調鼻息則魄還肺;緘舌氣,則神志清朗歸心;四肢不動則意歸脾
。其中尤以合眼光為重要,這是因為眼為六識之鋒,是人類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次之是四肢
不動,意念不起。若守住六根,使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不感受外來刺激。所謂五識各返其根,
則精、神、魂、魄、意(稱為身體之五靈)各歸其所;五靈歸其所,則五行(心、腎、肝、肺、
脾)不相涉入,四像(精、神、魂、魄)調和,經絡臟腑自然能按自己固有的規律開動氣機,心
自然定。從而達到入靜和入定的目的。
現代科學的觀點是:眼、耳、鼻、舌、身(肌膚)是人體外部感受器官,意識是人類大腦正常的
思維活動。以眼(視)覺為例,當外來的光信號入射並刺激眼內的視覺細胞時,視覺細胞產生生
物電信號,由傳入神經(又稱感覺神經,屬周圍神經系)將生物電信號傳送到中樞神經系(包括
腦神經和脊髓),經中樞神經處理後,作出反應信號,又傳出神經(又稱運動神經。屬周圍神經
系)將電信號傳送到身體的各個效應器官,對入射的光信號作出反應動作。這個反應過程往往
很快完成。因此在練功時,色、聲、香、味、觸五種外來的刺激都將引起中樞神經的「多餘」
工作,它必須對這些刺激進行分析、比較,並作出相應的反應。「法」刺激引起意識活動,也
增加中樞神經的負擔,而中樞神經受到刺激,腦神經有活動,則人就安靜不下來。在練功過程
中,合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四肢不動,使得眼、耳、鼻、舌、身這些感受器官感
覺不靈敏,感覺細胞的興奮性受到抑制,當色、聲、香、味、觸這些外來的刺激作用到感受器
官時,感覺細胞不能被激發,因此很少或幾乎沒有生物電信號到達中樞神經,練功過程中中樞
神經很少受到刺激,大腦處於休息狀態,這時它將按照「靜」的狀態去調節身體各部分(這是
身體固有的功能)。
由此可見,關於致靜致虛的方法,無論佛家還是道家的方法都是符合現代生理科學的原理的,
它們的理論基本上是正確的,只是與現代科學使用的名稱和符號不盡相同。當然它們沒有現代
科學描述得那麼細致和具體。但是單從宏觀結論來說,上面所說道教的理論似乎比現代生理學
要深入一步,因為道教(或中醫)認為聲、色、香、味、觸五種刺激不僅影響到腦神經(中樞神
經系),而且分別影響到各自所屬的臟腑經脈系統,並且在臨床上有相應的治病方法。
松溪派秘傳口訣中處理練靜功時不能純靜的情況還有兩種簡便易學的方法。
一種是,若萬念俱生,千思百慮之時,當正襟危坐,默默自問一句:「你是誰?」休要回答,
休要理他,自能猛省回頭,醒悟妙旨,百慮盡除。只此一句,多則不靈。正是:「從來菩薩不
離身,自家味了不相親。若能靜坐回光照,便見生前舊主人。」呼哉!欲知他是誰,靈山佛祖
心。
第二種方法是:按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的次序,默念五臟之神名,一念即走過,休要戀停留。
肺金→腎水→肝木→心火→脾土→肺金。此為一轉,一轉念畢,百慮盡除,至多不過三轉,多
則無益,而且有害。初學者,切不可用第二種方法,需待內功根基稍實後方可致用。
6.退火(收功)法
引火之後,則致虛守靜(行無為功法),盤坐既久,心身和悅,則可下坐,此刻當行退火(功
)之法。盤坐時間多少,由自己體力而定,不可強撐,體力不支,強撐無益,也無效驗。但也
不可稍有煩累,即不思進益,草草從率。初練時,一般可坐半小時
,逐漸可坐一小時,二小時……若體力能支,盡管放心坐下去,坐腿子本身就能消除疲勞,勝
似睡眠。收功之時,先將兩手掌心相互搓熱,在面上乾抹兩轉,然後五指如鉤,將頭發向後梳
,發角向兩翼抹。然後兩手分別搓擦兩耳數下,再用拇食兩指鉗住耳垂部向下拔數下;然後兩
手中指彈腦後風池穴數下,名曰鳴天鼓。然後前撲倒地禮拜數次(主要是活動背脊和胯關節筋
骨,並無迷信色彩)。歡悅而起,將周身皮膚擦熱,特別要注意擦按重要經脈、穴位。再沿地
緩緩行走幾圈(佛家稱為跑堂,主要是活動下肢酸麻的關節和筋骨)。最後練一遍引氣歸元或其
它基本功,練本門的四平手拳最適宜。
收功(退火)法主要是對身體各部位進行按摩,一方面使各部位的肌肉、骨節、筋脈等得到活動
,最主要是關閉在練功時張開的毛孔、關竅和穴位;否則毛孔和穴位張開,通風容易得風寒感
冒之類的疾病,影響練功效果。
古代按摩法(供參考)
南齊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中的按摩術:「清旦未起,啄齒二匕(次),閉目握固,漱唾三咽,
氣尋閉而不息,極乃徐徐出氣,滿三止。以兩掌相摩令熱,熨眼三過,次又以指按四目比,令
人目明。以兩手掩兩耳板,上下熱摩之,二匕乃止,令人開不聾。次右手從頭上行引左耳二巴
,復左手從頭上引右開二巴止。次又行兩鬢發興之一匕,總取發兩手向上極勢一匕,令人血氣
通,頭不白。又法,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至下祛邪氣,令人面上有光彩。摩手令熱摩身體,
從上至下,名曰干淋浴,令人勝風寒,百病皆除,展夕梳頭滿一千梳,大去頭風,令人發不白
」。
元丘處機《四氣攝生圖》中百按摩法:「以手左拓右拓上拓下拓前拓後拓,嗔目嚇齒,摩手熱
摩眼,拔耳捩腰,震動雙作雙作反手為之。然後掣足仰展覆展都數約七八而止,徐徐作之。仍
想空作太和氣斷下入頂,如雲入山,入皮入肉入腹入四肢,五臟皆受其潤,則覺腹中有聲,意
專存思勿念外像,則元氣達於氣海。須臾自達於湧泉。旦曰引一通至三通令人力健開目聰明,
百疾皆去,無限年日,長存不忘,得滿千萬通去仙不遠矣。」
練功時間
據本門前輩所傳,年月日練功時間的掌握如下:
①每日在亥子之交(晚11時左右)開始上坐,每次上坐時間不限長短,以體力能支為准。
②每月逢初三、初八、十五、十八、二十三、三十日尤當抓緊時機(亥子之交)練功。
③每年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前後幾日更應閉門依時練功。
松溪派修習內功非常注意掌握練功時間。其理法主要出自《陰符經》,即要「盜天人合發之機
」,認為「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
化定基。」這里「殺機」應理解為發生的運動和變化。人與自然界(包括天地)之萬物是一個不
可分割的整體,當自然界發生變革(運動變化)時,即所謂「天發殺機,地發殺機」是也,人的
生理、思想、乃至人類社會都將隨之而變化(內功理論中,主要指人的生理)。因而,若能仔細
體察自然界萬物的運動變化規律(包括天文、地理、氣象、物理、化學等知識),體察人體隨自
然界(環境)變化的生理過程(包括生理和心理),即所謂「觀天之道」,在練功時,抓住自然界
與人體生理共同發生變化的時機逐漸修煉,則能加快練功的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最終達到
內丹功夫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由此可見,正確掌握練功時間是十分重要的。
道家醫學或中醫學都是依據「氣機」「經絡」『臟腑」和「脈學」等一套理論,配合易學符號
和概念,研究人體的生理過程隨自然界(環境)曲變化過程。他們認為,人的生理隨自然界的變
化(如日月星的運行、地理位置的改變、時差、天氣的變化、音色等等),主要反應在氣血運行
(流注)規律上。計算氣血流注較常用的方法有:納子法、納甲法、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等。下
面僅舉納子法為例。
納子法主要是描述一日之中各個時晨十二經絡的旺盛關系。它認為,「氣血於寅時由手太陰肺
經開始流注,卯時流注手陰明大腸經,辰時流注足陽明胃經,己時流注足太陽脾經,午時流注
手少陰心經,未時流注手太陽小腸經,申時流注足太陽膀脹經,酉時流注足少陰腎經,戌時流
注手厥陰心包經,亥時流注手少陽三焦經。次日子時流注足少陽膽經,丑時流注足厥陰肝經,
寅時再流注手太陰肺經,周而復始,如環無端。」
氣血流注十二經時間
經脈 膽 肝 肺
時辰 子 丑 寅
時間 23—1 1—3 3—5
經脈 大腸 胃 脾
時辰 卯 辰 己
時間 5—7 7—9 9—11
經脈 心 小腸 膀胱
時辰 午 未 申
時間 11—13 13—15 15—17
經脈 腎 心包 心焦
時辰 酉 戌 亥
時間 17—19 19—21 21—23
註:隨地理位置不同,因時差關系,各地時間銷有不同,故氣血流注十二經時間不能以北京標
准時間為准,應以時辰為准,認日月升降為准。
任督脈分別是陰脈和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陰脈和陽脈。按古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的界想,將人體比如作一個天球,認為「已身自有一壺天。」在《參同契》為代表的內丹派
中,乾頂(頭部)為(天球)南極,坤腹(下腹部)為北海,任督脈(心腎相交之路)為子午圈,聯絡
南北;龍虎交(肝肺)之徑為卯酉圈,聯絡東西;沖脈是極軸(天柱),直通南北;帶脈一因為包
絡(按:人體之天球是修煉內丹功的自然體驗,是精氣運行的軌道,並非毫無意義的類比對照
,這些美妙的體驗,將在以後的功法中談到)。任督脈(於午圈)的精氣動行也是依時而變的,
流注規律如下:「人之元氣,逐日發生。子時復氣到尾閭;丑時臨氣到腎堂;寅時泰氣到玄樞
;卯時大壯氣到夾脊;辰時,央氣到陶道;己時乾氣到玉枕;午時妒氣到泥九;末時遁氣到明
堂;申時否氣到膻中,酉時觀氣到中脘,戌時剝氣到神闕,亥時坤氣而歸氣海。」
有了這些知識後,我們回過頭來看松溪派的內丹功秘訣,看看結印法(打坐姿式)和練功時辰是
怎樣符合這些科學道理的。
①每日亥子之間,萬籟俱眠,從十二正經來看,氣血的旺盛正從三焦經轉到膽經(亥時三焦經
最旺,子時膽經最旺)。若此時上坐行功,由於坐式中,兩手掌心向外盡力翻起(並輕貼於腹臍
下),兩掌外翻之力極大地牽動肩部外翻,因此「肩井」穴開;肩井穴是足少陽膽經要穴,此
穴一開,膽經始開。又提耳根勁,將膽經拉緊開啟(稱為起少陽膽經之火),因耳根以上是三焦
經末端和膽經始端,提耳根勁,靜待(三焦與膽經之氣)交會。故此亥於之交,膽經漸旺,上坐
行功開啟少陽膽經(能啟少陽膽經之火,是本門內丹功之秘訣),靜待膽經氣旺,則所旺之氣血
在膽經暢通無阻,無有損耗,如此用功最適時。
②從任督脈而盲,亥子之際,精氣從氣海(坤氣)走到尾閭(復氣),正是身中一陽初生之時刻。
此時上坐用功,將雙腳盤起,會陰穴、尾閭穴、長強穴自然開啟,使任脈之坤氣過氣海時尚有
路可循。會陰穴是任督脈之交會,此穴一開,任督始通。故亥於之交,開會陰尾閭,靜待一陽
之復氣到來,則所生一陽元氣有路可循,不致損耗。坐式中,頭往上頂,身子微往前傾,督脈
自然拔起,督脈各穴自開,有助元陽之氣上升。懂得這些竅妙,行功方才有效。
由此可見,本門依時用功之法,正是依據氣血流注,依時開啟關竅,靜待元陽之氣到來,是符
合「天人合發,萬物定基」的思想的,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你練完這個後想要各種拳掌功夫或易筋經,九陽真經,九陰真經就直說。
這個練了最多強身健體,想要PK,建議練外功。。。。。
③ 有沒有人知道幾種古代武俠修煉的秘籍,雙修秘籍!能否告知幾本!謝道友
秘籍這個概念是小說里的,多了。什麼九陽神功,九陰真經,太極玄清道,太玄經,易筋經。
現實里的不多
④ 一男多女的的古代修仙 小說
可以看唐家三少的
⑤ 各位:我要找一部古代的言情小說。我記得一些內容,如下:
湛亮的《少爺幫幫忙》
⑥ 求一部小說,女主在古代做馬桶,還為男主製造了商機,男主有一個癱瘓的兒子,女主每天為他按摩
箭牌品牌就是質量的保證。不然也不能成為2015年米蘭世博中國館合作夥伴的。您可以到arrowmall平台關注一下有沒有需要的產品。希望可以可以採納我的回復,謝謝!
⑦ 古代絕世武功秘籍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九陽神功
2、九陰真經
3、易筋經
4、玉女素心經
5、葵花寶典
6、乾坤大挪移
7、北冥秘籍
8、降龍十八掌
9、六脈神劍
10、神照經
⑧ 古代小說,女主背上有藏寶圖或是武功秘籍的,跟男主交歡後出現,男主誤會女主,故意把女主送給一個人,
是錄仙的《真假難辨》
紀明珠穿越的時候,這具身體的前任主人正和情人在私奔的路上……
她以為自己會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愛情。
一日酒後微醺,紀明珠不小心說漏了嘴。
陪她喝酒的酒樓老闆突然笑彎了眼,斯文道:「難道你以為跟你私奔的那個人,就真的是你情人嗎?」
那一刻紀明珠突然發現,在這場喪心病狂的私奔路上,她實在是太膚淺了!
⑨ 一部叫《泡妞秘籍》的小說
泡妞其實很簡單,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去看那麼多的書。打字很累!!先說一小部分吧!可以追問,大概意思就是這樣
沒有學過泡妞的人不知道:很多人追不到女人不是因為對女人不好而是對女人太好了。
很多人沒有學過泡妞專業知識,以為只要是好好的追她,給她買禮物,送她回家,讓她發脾氣,自己寧願吃鹹菜也要賣貴重禮物。其實這都是錯誤的表現。
女人愛上一個男人並不是因為他對自己好。記得泡妞界圈內有句俗話,好男人修電腦,壞男人床上搞。還有句千百年的泡妞俗話,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泡不到妞,原因只有一個你不夠壞。這並不是讓你打家劫舍,偷雞摸狗。而是讓你不再是女人眼裡的乖乖狗。她要的是能夠管的住她,關鍵時候為她流血的男人。
因為女人天生喜歡強者。
為什麼女人天生喜歡強者。依照進化心理學的學說,在人類繁衍進化的過程時候,女人身體比較弱,尤其是在生理期以及懷孕的時候,以及在撫育子女的時候需要男人的保護。所以女人需要對男人的依賴。
泡妞界有句永恆的名言:男人是通過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的。女人需要的是被征服,而不是被服務
-(朋友啊.靠自己的.我給你個方法吧.希望你用的上.不懂的可以追問)
1、先了解她,多觀察她,製造和她偶遇的機會,見她的時候故意看看她,讓她對你的樣子有個印象
2、要來她的手機號,給她發簡訊,這種女生一般會回復的,然後就聊她喜歡的話題(以前先了解好的)
3、等你們熟了,你就暗示她你在注意她,比如說「你今天的衣服很漂亮」、「我中午看到你在XXX吃飯」等等,也暗示一下你是誰,她會對你充滿好奇
4、可以見面了,說不定通過聊天她早已經猜出你是誰,你可以請她吃飯之類的,一定要自然,開朗!
5、她很快就會對你產生興趣的!最差也可以當朋友啦~~
⑩ 古代武功秘籍都有哪些
1、九陽神功
2.九陰真經
3.九陰白骨爪
4.神照經
5.胡家刀法
6.兩儀劍法
7.一陽指
8.洗髓經
9.苗家刀法
10.易筋經
11.龍象波若功
12.梯雲縱心法
13.輕功水上飄
14.小無相功
16.胡青牛醫書
17.五毒秘傳
18.葯王神篇
19.七傷拳
20.天山六陽掌
21.黯銷魂掌
22.松風劍法
23.回風落雁劍法
24.血刀經
25.金剛伏魔圈
26.八荒唯我獨尊功
27.含沙射影
28.葵花寶典
29.打狗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