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古代小說簡史讀後感

古代小說簡史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1-18 13:35:05

『壹』 《時間簡史》是小說嗎

科學性強,應是一本科學讀物

『貳』 關於中國科幻小說發展簡史

擁有幻想一直是人類最美好的、不同於其他生物的特質之一。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幻想過自己的未來,並為之奮斗,為之陶醉。當然其中有一些在今天看來是虛無飄渺的空想,但當幻想與科學聯繫到一起時,誰又能保證它們不會成為現實呢?

透過小說形式的探討,科幻創作可以加深我們對人、科技、社會、自然等相互關系的了解。在科技正在沖擊著人類每一活動領域的今天,這種了解無疑是急切和必需的。科幻小說就是人類幻想與科學的完美結合,它將科學技術巧妙地溶入引人的故事情節之中,令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激發對科學技術的濃厚興趣。

談到科幻小說(ScienceFiction),我們不能不說及它的發展歷史。世界科幻的發展著文甚多,筆者無需贅言。而回首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恰已百年。在這百年發展過程中,我們通常把1949年以前的近五十年稱作中國科幻小說的萌芽期。在這半個世紀期間,中國科幻小說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不過,那段歷史由於年代久遠,許多事情不為普通科幻愛好者所知。筆者現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出來,與大家共享。

簡單地說,中國現代科幻文學的發展是以翻譯西方(包括日本)的科幻小說拉開序幕的。

1900年,中國世文社出版了由逸儒翻譯、秀玉筆記的《八十日環游記》(即《八十天環游地球》法~儒勒·凡爾納),這是目前有史可查的中國發行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作品。

1902年,盧藉東譯意、紅溪生(真實姓名不可考)潤文翻譯了《海底旅行》(即《海底兩萬里》法~儒勒·凡爾納),發表於1902年1期至1905年6期(1902年11月14日——1905年7月)的《新小說》雜志上,但只有21回,未完。

同年11月,飲冰子(梁啟超)翻譯了《世界末日記》,在《新小說》1902年1期(1902年11月14日)發表。

1903年,飲冰子(梁啟超)和披發生(羅孝高)合作編譯並縮寫了《十五小豪傑》(即《兩年假期》法~儒勒·凡爾納),分十八回連載在《壬寅新民報》上。這部小說轉譯於森田思軒的日文版;對原著進行了較大的壓縮,大約刪減了四分之三的篇幅。並使用章回體結構。其中飲冰子譯前十回,披發生譯後八回。

同年5月,楊德森翻譯了《夢游二十一世紀》(荷蘭~達愛斯克洛提斯),最初發表於《綉像小說》1903年1期至1903年4期(1903年5月29日——1903年7月9日),後作為說部叢書的一種出版。

同年6月,包天笑翻譯《鐵世界》(法~儒勒·凡爾納),由文明書局出版。

同年10月,魯迅先生將井上勤由英文版翻譯的日文版《月世界旅行》轉譯成中文版《月界旅行》(即《從地球到月球》法~儒勒·凡爾納),由日本東京進化社出版,但本書的作者被誤署為美國的培倫並且結構改為章回體。在此書序言中魯迅指出:「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將科幻小說對中國的意義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出來。

此月,東莞方慶周譯述、我佛山人衍義、知新主人評點的《電術奇談》(即《催眠術》日~菊池幽芳)在《新小說》上連載,共24回。

同年,佚名翻譯《空中旅行記》(即《氣球上的五星期》法~儒勒·凡爾納)。

大量的外國科幻作品湧入中國給中國科幻的發展注入了養分。這種現象的出現也不是偶然的,當時改良主義的變法運動方興未艾,維新志士們認為小說可以使民開化,以梁啟超為先導為小說爭得了正宗文學的地位。而介紹新意識、新思潮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翻譯。並且洋務和頻繁外交以及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都使得大量外交人才被培養出來;譯書局和印刷廠的廣為開設、報刊期刊的大量出現都極大地豐富了翻譯作品的陣地。當然翻譯科幻作品的大量出版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需要的是中國自己的原創科幻小說。同時,正是因為翻譯作品的引入,使得中國原創科幻小說也深受西方作品的影響。

於是,1904年3月,這應該是中國科幻迷永遠記住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中國科幻史上的第一篇原創科幻小說誕生了。荒江釣叟(真實姓名不可考,很是遺憾!)在《綉像小說》雜志的1904年21期—24期、26期—40期,1905年42期、59期-62期(1904年3月——1905年11月)上連載了科幻小說《月球殖民地小說》,共35回,13萬余字,但沒有結束。小說記述了一個叫龍孟華的人殺人避禍逃至南洋。在那裡龍孟華遇到了架氣球探險的日本人玉太郎。於是,龍孟華展開了他的氣球之旅,從南洋飛至紐約,途中游歷了月球。

同年7月,日本的井上勤翻譯了《環游月球》(法~儒勒·凡爾納),由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

同年,海天獨嘯子創作了《女媧石》,分別於1904年和1905年由東亞編輯局出版了甲卷和乙卷,但兩卷只包括16回,並沒有終結。

1905年,周桂笙翻譯《環游月球》(法~儒勒·凡爾納),由上海廣智書局出版。

同年4月,奚若翻譯《秘密海島》(法~儒勒·凡爾納),由上海小說林社出版。

同年6月,另一篇優秀的中國原創科幻小說問世了。東海覺我(徐念慈)通過上海小說林出版社出版了《新法螺先生譚》。這本書由三篇小說構成:《法螺先生譚》、《法螺先生續譚》和《新法螺先生譚》。前兩篇是吳門天笑生(真實姓名不可考)從日本岩谷小波的德文日譯版轉譯的,原著者不詳。而《新法螺先生譚》則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原創科幻小說。全文13000字,主要寫一名為新法螺的人御風而起,周遊了月球、水星、金星,最後返回地球的故事。徐念慈先生創辦了《新舞台》雜志,刊載了大量科幻小說,他曾說過,「小說之進步,而使普通社會,亦敦促而進步。」在此後不久,中國便陸續出現了二十多篇科幻小說。

同年7月,東海覺我翻譯了《黑行星》(即《世界的終結》美~西蒙·紐卡姆),由上海小說林社發行。15章的《幻想翼》(美~愛克乃斯格平)在《綉像小說》1905年53期至55期上連載。

同年8月,老少年在《南方報》(1905年8月21日——1905年11月29日)上連載了11回的小說《新石頭記》,包含有科幻的成分在其中。

同年,索子(魯迅)翻譯了《造人術》(美~路易斯·托侖),在《女子世界》1905年4、5合刊上發表。

1906年,之江索士(魯迅)翻譯的在《浙江潮》雜志上連載的《地的旅行》(即《地心游記》法~儒勒·凡爾納)由上海普及書局發行。同樣,這本書的作者也屬錯了,標為英國的威男;結構仍為章回體,分為12回。

同年,蕭然郁生創作《烏托邦游記》在《月月小說》1906年1、2期上刊載,只有四回並沒有完結,小說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思想。

1903~1906年間,日本科幻作家押川春浪的《空中飛艇》、《新舞台》、《秘密電光艇》、《白雲塔》、《千年後之世界》等作品被陸續翻譯成中文;其中《空中飛艇》由海天獨嘯子翻譯(1903年,明權社)、《新舞台》由徐念慈翻譯(1904年)、《秘密電光艇》由金石和褚嘉猷合譯(1906年4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1907年2月,陳鴻璧翻譯的25章《電冠》(英~佳漢)在1907年1期至1908年8期(1907年2月——1908年1月)的《小說林》上發表。周桂笙翻譯的《飛訪木星》在《月月小說》1907年5期(1907年2月27日)發表。

同年11月,周桂笙翻譯的《倫敦新世界》在《月月小說》1907年10期(1907年11月20日)上發表。

1908年1月,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翻譯了《新飛艇》,由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共35章。

同年2月,吳趼人創作了《光緒萬年》,發表在《月月小說》1908年13期(1908年2月8日)上,體現了一定的反帝、反封建思想。這篇小說被標為「理想科學語言諷刺詼諧小說」。

同年4月,《易形奇術》(英~斯蒂芬森)被翻譯出版,共10章。

同年8月,天笑(包天笑)的《世界末日記》在《月月小說》1908年19期(1908年8月)上發表。

同年10月,吳趼人以我佛山人的筆名創作了40回的《繪圖新石頭記》,由上海改良小說社發行了單行本。笑(包天笑)在《月月小說》1908年21期(1908年10月)上發表《空中戰爭未來記》。同期的《月月小說》上還發表了闓異的《介紹良醫》。

同年,肝若創作了《飛行之怪物》,此文抨擊了支那外務大臣包媚骨以退讓討洋人歡心,表達了對腐敗的清政府的無比憎恨;碧荷館主人的《新紀元》由上海小說林社出版,20回未完。

1909年,無名氏創作《機器妻》,是一篇挺清新的小說。

同年,陸士諤的《新野叟曝言》由上海改良小說社出版,共20回。

同年10月,高陽氏不才子(許指嚴)的《電世界》在《小說時報》1909年1期(1909年10月14日)上發表,共16回。

1911年6月,心一翻譯了《黑暗世界》,在《小說時報》1911年10期(1911年6月11日)上發表。

1912年6月,《小說月報》(1912:3:3)上刊載了《秘密室》。

1915年,李薇復翻譯出了《洪荒島獸記》(即《失落的世界》英~阿·柯南道爾)。

1917年9月,《小說月報》(1917:8:9)上刊載了《科學的隱形術》。

同年,茅盾先生翻譯了《三百年後孵化卵》(即《巨鳥島》英~H·G·威爾斯),分三次連載於《學生》雜志。

1918年6月,《小說月報》(1918:9:6)上刊載了《不可思議》。

1923年1月,勁風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小說世界》第一卷第一期上刊登了《十年後的中國》,是對帝國主義暴行的痛恨的一種反映。

1932年8月,《現代》雜志開始連載老舍先生的《貓城記》,次年載畢,並由現代書局發行了單行本,共約十一萬字。《貓城記》寫了「我」流落到火星後在貓國的種種奇遇。作者藉助於幻想,辛辣地諷刺了當時的社會,有著很深的思想內涵。

1934年陳望道在上海創辦了《太白》半月刊,「以反映社會現實,並使科學及歷史與文藝相結合的刊物」,特辟「科學小品」一欄,每期皆有科學小品創作,希冀以小品文形式來普及科學,至1935年停刊止,共出版24期,合計發表66篇。

1940年,顧均正先生將其發表於《科學趣味》雜志的科幻小說選出三篇編入《和平的夢》科幻小說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這本集子含有《和平的夢》、《在北極底下》和《倫敦奇疫》。當時中國抗戰烽火正烈,世界大戰的危險也正在逼近,顧均正的上述作品均能夠及時反應時代特點。同年,在《科學趣味》1940年第二卷1、2、4、5、6期上還連載了顧先生的《性變》。

同年,施洛英譯述了《兩年假期》(法~儒勒·凡爾納),由上海啟明書局出版。

1942年2月,許地山先生在《大風》半月刊發表了《鐵魚的鰓》,這篇小說以潛水艇中的氧氣提取裝置為科幻創意,通過對一名科學家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舊社會科學家報國無門的悲慘處境。

同年,王晉翻譯了《老朱漫遊物理世界》(即《湯普金斯先生奇遇記》美~G·蓋莫夫)。

中國科幻小說發展是從翻譯外國優秀科幻小說開始的,這符合發展的規律。許多當時世界上有名的科幻作家的作品均不同程度的被譯成中文,如: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押川春浪、瑪莉·雪萊等等;尤其是儒勒·凡爾納的作品被翻譯的最多,這也使得人們一提到科幻小說總是會先想到他。

這些西方優秀作品的傳入,使得中國科幻從中汲取了許多養分,再加上眾多第一流的文學名家對科幻小說的推崇和倡導(魯迅、梁啟超、徐念慈、茅盾、老舍……),因此,當中國自己的科幻小說出現時,起點並不低,時間也不算很晚。但由於客觀歷史條件所致(如政治環境、人文環境、科學氛圍、國民整體素質等),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原創科幻小說的數量並不太多。科幻小說的作者也大多是偶然而為之,屬於個人行為,並沒有出現專業的科幻小說作家,因此科幻文藝的規模還不大。

縱觀這50年中國科幻的發展,我們可以大致的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晚清時期,二是民國初至建國。這兩個階段的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既有其共性,也有很大的不同。

晚清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在政治上處於上升期,這種上升表現的一個方面就是企圖使中國人民有近代科學的概念。其科幻小說創作或翻譯的題材大多集中在科學救國的呼籲、民族意識的覺醒、政治改革的寄託和女權思想的促發等方面。魯迅就曾經說過,「導中國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這便是一種進化論思想的體現,借科幻小說以激勵人們奮斗、進取、圖強,最終改良社會。正是由於這個思想,此時的科幻小說大多還是以傳授觀念為主,而且科幻小說作家也並不是真正的科學工作者或者說是職業科幻小說作者,所以大多作品都是作者從大眾媒體獲得一些科學術語或者粗淺介紹,並引此薄弱的科學知識作為科幻推理的依據;這就導致這個時期的科幻作品往往是對科技成就的直接幻想,迴避了科學原理的說明,甚且還虛構出一些科學理論作為個人科幻推理的基礎。

進入民國時期直至建國,中國的科幻小說的創作環境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改善,科幻小說的創作也還是屬於偶然的個人行為。五四時期所倡導的「科學」思潮,雖然未能直接促進科幻小說的發展,卻為中國的科學文藝創作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社會基礎,至三十年代起,各種科學文藝形式開始嘗試創作,科幻小說也展現了新的風貌,濃厚的西化色彩與嚴謹的科幻態度成為這個階段科幻小說的特徵之一。政治改革的寄託、民族意識的覺醒、封建迷信的破除、科學運用的反思等等題材也大量被體現。在這期間,抗戰與內戰延阻了科幻小說的發展,直到三四十年代,隨著科學環境的成熟,以顧均正為代表的一些作家擁有了更扎實的科學素養,在科幻創作中無論是科學原理還是科學推理都更加准確合理、嚴謹詳實。

顧均正曾經強調「尤其是科學小說中的那種空想成份怎樣不被誤解,實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這是中國首次對如何進行科幻構思發出了呼籲,從某種程度上承認了科學幻想的存在價值。這段時期,人們賦予科幻小說的科普目的仍沒改變,並沒有分辨出科幻小說與科普讀物的差異,沒有真正認識到科幻小說的文學性。

不管怎樣,中國早期科幻小說的發展受西方科幻小說的影響很大。例如《月球殖民地小說》模仿了《氣球上的五星期》,《和平的夢》近於凡爾納的風格、《貓城記》則威爾斯的意味很重、《新法螺先生譚》更是連名字都承繼了《法螺先生譚》。

中國早期科幻小說的代表作有:《月球殖民地小說》、《貓城記》、《和平的夢》、《鐵魚的鰓》等。

『叄』 未來簡史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未來簡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由《未來簡史版》論戰爭與中權日關系
這是一部關於戰爭的小說,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戰爭」自始至終貫穿與我們的歷史之中。從我們知道的戰國開始,到現在的美伊戰爭,恐怖襲擊。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戰爭,人的zhan有欲是戰爭最根本的導火索。
這部小說是我認為的最理想的戰爭,戰爭的爆發源於莫洛克人對自由的嚮往,這無可厚非。像我們在二戰時期的反帝戰爭一樣。但又不太一樣。埃洛克人是好是壞我也很難下定論,他們對莫洛克人的做法是歷史決定的,這不是我們理解上的zhan有與侵犯的關系。他們是同一社會體制下上層人民與下層人民的關系,這種關系在當今世界很難找到與之相似的社會存在形式。其中的暗示需要大家自己來找,我在這不多做解釋。他們作戰是因為要保護自己族的人不受侵犯。
這兩族的人在戰爭中接受洗禮,在戰爭中反思戰爭,人生的意義。關於紫德衫甲人的描述,他們是基因突變的人,科學的發展總會有這些人的產生。即使現在沒有,將來誰也不能保證會沒有。既……
以上

『肆』 一本小說為什麼叫烏克蘭拖拉機簡史

《烏克蘭拖拉機簡史》是英國作者瑪琳娜·柳微卡創作的一部忍俊不禁的小說。
該書專講述屬的是一位長期居住英國的84歲老鰥夫與一個想通過結婚移民的36歲烏克蘭掘金女的荒誕故事。作者在其幽默和瑣碎的生活紛爭中穿插了一段拖拉機發展史。犁頭與尖刀分別象徵勞動力和極權,二者的相互轉化牽引出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家族苦難史,使看似不經意的悉數細節牽動著大時代歷史悲劇的根根神經。
《烏克蘭拖拉機簡史》為喜劇小說而設的「波靈格大眾伍德豪斯獎」獲獎作品。2005年機智小說獎獲獎小說;2005年布克獎入選小說;橘子圖書獎入選小說;已出版29國語言的譯本。

『伍』 美國文學簡史的介紹

美國文學簡史記錄了美國人民不斷探索、向西拓展、追求幸福的歷程,藝術地再現了美國2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並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早期浪漫主義文學佔主導地位,內戰後現實主義文學主宰文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迷惘的一代」文學盛行一時,近年來少數民族文學則異軍突起。
早期浪漫主義文學
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的出現始於十九世紀初期。獨立戰爭勝利後,知識界的精英們常常為美國歷史短暫而感到困惑。被譽為美國浪漫主義文學奠基人的華盛頓·歐文1809年編寫的《紐約外史》一書解決了這一問題。該書中描述的人物——父親克勒克波克先生,成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神話英雄。歐文在《瑞普·凡·溫克爾》和《睡谷的傳說》中,講述了美國過去的許多傳奇故事,塑造了眾多令人難以忘懷的人物形象。在旅歐札記和哥倫布的傳說及歷史傳奇故事集《阿爾罕伯拉》等著作中,歐文曾經深情地指出:美國作家既要保持愛國者的身份,也不能局限於僅僅取材於美國本土。
歐文的《草原漫遊記》顯示出他對開創西部文學的興趣。而這正是他的紐約同行詹姆士·費尼莫·庫珀的文學創作領域。庫珀的小說《間諜》描寫了獨立革命期間發生在紐約的一個激動人心的間諜活動故事,但庫珀直到出版《拓荒者》之後,才正式以作家身份從事創作。《拓荒者》是組成《皮襪子故事集》的五部浪漫主義作品的第一部。庫珀的構思技巧超越了歐文,他在《拓荒者》中描寫了傳說中的森林獵手——納蒂·班波。班波後來成為美國小說及電影中所有英雄的森林巡邏員、獵熊者及牛仔的先驅。《最後一個莫希幹人》、《草原》、《探路者》和《殺鹿的人》跟蹤追述了班波的前後經歷——從最初的熱血漢子一直到老死在西部平原。《皮襪子故事集》調整了自然與文明的價值沖突——披露出文明的匱乏。庫珀在其他作品中,如《美國的民主主義者》,以更為直截了當的方式繼續審視著美國文明。
十九世紀上半期,美國的領土不斷向西擴展,然而在東北部各州即「新英格蘭」地區,早期清教徒的說教依然具有極強的影響力,作家們的寫作風格依然未能擺脫對英國文學的模仿。為了追求思想深度,表達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精神世界,「新英格蘭」地區的作家們建立了「布魯克農庄」和「花果園地」兩個文學公社,組成了所謂的「超驗主義俱樂部」,謀求擺脫英國文學對美國文學的影響。拉爾夫· 沃爾多·愛默生是這一時期最有影響的作家。1836年,愛默生發表了一部震聾發饋的著作《論自然》。他在這部作品中指出:人們無須依賴傳統宗教,只要潛心研究大自然、回應大自然,即可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一批對新英格蘭地區的環境甚為不滿的知識分子迅速聚集在愛默生周圍,他們接受了愛默生的精神超驗論,被世人稱之為「超驗主義者」。亨利·大衛·梭羅即為愛默生的積極追隨者。
梭羅遵從傳統的美國價值觀念,倡導個人獨立,倡導自己學習,獨立思考,堅信人應該到自然中去尋找生活的真理。為了實現其理想,梭羅退隱沃爾登湖畔的簡陋小屋,與世隔絕,閉門深思,自己幹活,在此度過了兩年僅能維持其基本生存的簡朴生活。1854年梭羅發表的《沃爾登,或林中生活》一書,真實地記錄了梭羅這兩年的生活經歷。幾乎沒有人象梭羅那樣,對貼近大自然的生活描寫得如此令人神往。梭羅許多關於個人在社會中所起作用的觀點,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個人良心的支配應高於社會的要求。時至今日,這些觀點依然使人耳目一新。
1837年,新英格蘭地區的一位名叫納撒尼爾·霍桑的年輕作家,發表了一卷本的故事集《重述的故事》,這些故事富於象徵表現手法,充滿怪誕事件。霍桑對超驗主義者的觀點持有異議,對傳統的新英格蘭地區的生活觀點持批判態度,他的小說富於羅曼蒂克式的想像。霍桑認為,小說創作未必必須紮根於現實生活,而應該探求諸如罪孽、傲慢、激情表達等道德領域。
霍桑的作品對與其莫逆之交的美國另一位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於種種原因,梅爾維爾的富爸爸陷入破產,因此他干過許多工作,後來於1839年到一艘海輪上當差,開始了一系列的海上航行。幾年後,梅爾維爾依據自己在公海上的冒險經歷和在異國港口的所見所聞為素材,創作出了數部膾炙人口、深受讀者歡迎的文學作品。然而,梅爾維爾並不滿足,他希望以霍桑為榜樣,寫出更多的嚴肅文學作品,並著手撰寫主要涉及政治和宗教的文學作品,但廣大讀者對這些題材的作品並不感興趣。在其後的歲月里,梅爾維爾除了寫了一些詩歌之外,鮮有其它作品問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在世時那些不被人們接受的書正是今天最被人們推崇的作品。1852年問世的《白鯨》,講述的不僅是追捕一條漏網鯨魚的故事,它揭示了人的命運以及自然與邪惡的沖突,謳歌了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持久奮斗精神。這部作品被公認為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
當新英格蘭地區知識界的人士在陳述自己文學藝術的觀點,闡釋個人的生活態度時,其它地區的作家們則將精力集中於人類對生活的想像,集中於人們對生活的激情。埃德加·愛倫·坡創作的詩歌不但具有超凡的意象,且頗具音樂感,他的詩歌作品使其與歐洲浪漫主義詩人齊名,小說代表作品有《紅色死亡假面舞會》、《尼舍爾廈的倒塌》等。這些小說的特點是神秘怪誕,充滿恐怖,懸念疊出。
經過眾多作家多年的努力,美國文學在世界文壇上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文壇上真正代表美國的聲音出現了。這支聲音熱情歌頌勤勞勇敢的美國人民,熱情歌頌絢麗多姿的美國風光,熱情歌頌民主自由的美國政體。這支聲音的代表人物就是瓦爾特·惠特曼。1855年,惠特曼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草葉集》出版。這部詩集採取自由流動的詩體形式和不規則的長短句,熱情奔放地歌頌美國和美國人民,使讀者受到強烈震撼。惠特曼大膽突破了傳統的創作形式,以便有更大的空間來表現美國精神。
與惠特曼同時代的另一位女詩人艾米莉·狄更生,生前鮮為人知,死後則名聲大震。艾米莉·狄更生在麻薩諸塞州阿姆赫斯特郊外父母的庄園里度過了自己平靜而孤獨的一生。她一生中留下1500多首詩歌,但生前只有2首詩被朋友從信件中抄錄發表。她寫作的詩歌精巧細膩,不落俗套,著意探討人的內心世界;她的想像力使她插上了幻想的翅膀,詩中隨處可見想像中遙遠的異國他鄉的名字。另一方面,她詩化了近在咫尺的事物——餐廳架子上打碎的盤子或花園里蜜蜂的嗡嗡叫聲。她迷戀生活,卻對死亡有點傾心。她創作的1500首詩中,600多首與死亡相關。她的絕大部分詩歌短小精悍,極少超過12行或15行,但她卻將一種奇特力量的情感沖動訴諸於這狹小的詩行空間。
同一時期,伴隨著廢奴運動的高漲,美國文壇上興起了廢奴主義文學。美國第一部廢奴小說是作家理查德·希爾德雷斯於1836年發表的《奴隸》。廢奴文學影響最大的當屬女作家哈立特·比徹·斯托夫人於1852年發表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該書具有傷感和情節劇的特點,把黑人奴隸描繪成飽受苦難的值得同情的人物,並把西蒙·拉格瑞刻畫成一個殘酷的奴隸主形象。由於這本暢銷書的出版,南方奴隸制問題成為美國政治生活中的焦點問題,南方奴隸主們為了保持自己以奴隸勞動為基礎實行種植園經濟的生活方式,決定脫離聯邦,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此舉導致了美國內戰(1861-1865)的爆發,迫使北方使用武力維持國家的統一。內戰以南方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奴隸制度隨之也在美國廢除。《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當時的美國社會影響如此之大,以致阿伯拉罕·林肯稱斯托夫人是發動南北戰爭的小婦人。
二戰以後
50年代在「冷戰」、麥卡錫主義和朝鮮戰爭的背景下,文壇趨於沉寂;70年代,經過越南戰爭、民權運動、學生運動、女權運動、水門案件,文壇活躍起來,出現了一批愛思索的作家。在他們眼裡,美國的社會變得十分復雜,價值觀念混亂。他們普遍感到不知怎樣解釋這樣的現實,於是便通過怪誕、幻想、誇張的方式,再現生活中的混亂、恐怖和瘋狂。他們表現的是沒有目標與方向的夢境世界他們講的是支離破碎的故事,寫的是「反英雄」、甚至是不完整的形象。這個時期,文學作品中對性愛(包括同性愛)的描寫也更為;露骨。
戰爭文學 戰後出現的第一股文學浪潮是戰爭小說。其中較好的是梅勒的《裸者和死者》和詹姆斯·瓊斯的《從這里到永恆》。
「怯懦的十年」:50年代,右翼保守勢力向30年代激進主義傳統進攻,許多人由關心社會進步轉而關心個人的私利。這10年被稱為「怯懦的十年」或「沉寂的十年」。這期間,出現了一些作品,將資產階級描繪成正面人物,鼓吹服從權威,如《穿灰法蘭絨衣服的人》。這類作品企圖維護既定價值標准和現存社會秩序,很快就失去了影響。另一方面,阿瑟·米勒等作家抵制麥卡錫主義,繼續用作品抨擊社會的不正義。
「垮掉的一代」:50年代沉悶的政治空氣使許多青年感到窒息,他們吸毒、群居,以頹唐、放縱的生活方式來表示自己的抗議。其中有些人把這種生活與情緒寫入文學作品,這便是「垮掉的一代」文學。這種文學發展到60年代後,在國內民主運動高漲的背景下,增加了一些政治色彩。但是對他們中許多人來說,東方宗教與東方哲學更具有吸引力。「垮掉的一代」在詩歌創作方面較有生氣,並恢復了美國詩歌朗誦的傳統。
「黑色幽默」: 進入60年代之後,人們對生活中的「非理性」和「異化」現象,有了更深切的體會。有些作家在作品中,用誇張、超現實的手法,將歡樂與痛苦、可笑與可怖、柔情與殘酷、荒唐古怪與一本正經揉和在一起,使讀者哭笑不得,感到不安,從而對生活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作者對世界前景的看法往往是悲觀的。這就是「黑色幽默」文學,代表作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1961)等。有人將阿爾比的作品也列入「黑色幽默」派中。阿爾比是美國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人物。他的喜劇並沒有什麼滑稽、幽默的成分,但是在使讀者感到不安這一點上與「黑色幽默」一致。這說明荒誕派戲劇與「黑色幽默」小說之間存在著血緣關系。
「非虛構小說」: 60、70年代,出現了「新新聞報道」或「非虛構小說」這一種新的文學樣式。有些作家認為現實生活的離奇已經超過了作家的想像力,與其虛構小說,不如用寫小說的手法來描繪引起社會轟動的事件。這樣的體裁允許報道者描寫事件時摻雜自己的觀察和想像,也可以採用各種象徵手法。這種作品比一般報告文學深人細致,其中也包括作者的觀察與想像,帶有更多的作者個人色彩,藝術感染力較強,例如卡波特的《兇殺》與梅勒的《劊子手之歌》。
猶太人文學:美國當代作家中,猶太裔作家占相當大的比重,猶太人文學幾乎可以視為一種「次文化」或「文化支流」。猶太人文學作品一般都具有古老的歐洲文化與現代的美國文化的雙重色彩,兩種文化的沖突與歸並使猶太人文學增加了復雜性。宗教思想與同胞遭到屠殺使猶太作家產生犯罪感與負疚感,歷史的命運又使他們有流浪感與漂泊感,美國的異化社會也使他們感到找不到歸宿。因此,尋找「自我本質」便成為他們的作品中一個突出的主題。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貝洛的《奧吉·瑪琪歷險記》。實際上,這是猶太民族確立自己的民族地位與民族尊嚴的一種表現。70年代後期,代表西方較新思想體系的貝洛與屬於意第緒文化傳統的辛格(相繼得到諾貝爾獎金,說明猶太人文學在美國文學中的重要性。其他重要的猶太作家還有馬拉默德、羅 斯等。
黑人文學:戰後黑人文學更趨成熟。拉爾夫·埃利遜 的小說《看不見的人》和鮑德溫的散文,均已達到第一流文學的水平。他們對種族不平等的抗議採取了更細膩、更深刻的表達方式。他們希望人們認識到黑人是具有全部人性的人。這個時期里,女詩人關德琳·布魯克斯的詩得到普遍好評;女劇作家洛倫·亨斯伯利的劇本《太陽下的葡萄乾》(1959)首創了黑人戲劇在百老匯上演的記錄。勒魯伊·瓊斯是新一代的黑人詩人,他給自己另外起了一個穆斯林名字,表示他對美國文化的鄙棄。
南方作家:南方文學這個時期仍有發展,老作家福克納、波特、威爾蒂仍有重要作品問世。新作家也不斷涌現,著名的有斯泰倫、奧康諾、麥柯勒斯等。他們不再從歷史的傳奇里尋找題材,而是關心現實生活中南方人精神上的苦悶。坦·威廉斯是戰後享有盛名的南方劇作家,他的《玻璃動物園》等作品通過人物的性變態心理表現生活的不幸與空虛。
紐約作家:紐約的作家不象南方作家那樣具有某種共同的心理因素。人們把他們歸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為紐約的幾家雜志 (《黨派評論》、《紐約書評》與《紐約人》)寫作,這幾家雜志上發表的評論與小說往往對美國文學的時尚產生影響。利·特里林與瑪·麥卡錫是很有見地的評論家,約翰·契弗與厄普代克(的小說用含有詩意又帶有嘲諷的細膩的筆觸探索大城市郊區居民的心理和意識,為東北部的中產階級描繪了一幅幅工筆精緻的風俗畫。
個性化的詩歌: 這個時期,美國陸續出現了不少詩歌派別,這些派別各有主張,但其共同點是企圖擺脫艾略特的「非個性化」的影響。新一代的詩人直抒胸臆,突出個人因素,具有一種「現時性」。他們強調美國特色,不再視倫敦為英語詩歌中心;他們干預政治,不再以超然物外而自傲;他們反對權力機構,蔑視傳統規約,他們的詩歌描寫吸毒、性愛(包括同性愛)、精神分裂與對自殺的眷戀。這一切,可以看作對西方機械化、標准化、非人性化的社會的一種反叛。理論與批評戰後,「新批評派」的勢力逐漸衰落。到了60年代,隨著各種激進運動的此起彼落,加上歐洲傳來「新左派」的思潮,學術界重新研究馬克思主義,又出現把馬克思主義與弗洛伊德心理學融合的理論主張。同時,結構主義的理論也開始在學術界流行。這個時期里,文學家傳記這種樣式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詳盡的評傳,較有代表性的是5卷本的《亨利·詹姆斯傳》,作者是里·艾迪爾)。
重農派:美國現代南方作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文化團體,又稱「逃亡者派」。1915年,一些與田納西州納什維爾鎮范德比爾特大學有關的文化人常常聚會討論文學及哲學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集會曾一度中斷,1919年重又恢復。范德比爾特大學教師、詩人約翰·克羅·蘭塞姆成為這一活動的實際領導者,他的周圍聚集了一批有才華的年輕人,如詩人羅伯特·潘·華倫、阿倫·泰特、唐納德·戴維森以及小說家安德魯·納爾遜·萊特爾、詩人莫里爾·莫爾等。1922至1925年,他們出版了有影響的小型文藝雜志《逃亡者》,「逃亡者派」一詞即由此而來。
「逃亡者」們提倡維護南方傳統的文學地方主義,成為「南方文藝復興」的一文中堅力量。1930年,以「逃亡者派」為主體的12個南方作家,其中有蘭塞姆、華倫、泰特以及詩人約翰·弗萊徹、劇作家斯塔克·揚格等人,撰寫的專題論文集《我要表明我的態度》出版。這部被看作「重農派」宣言的著作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反響。這些文章的主旨都是以南方農業社會為尺度來評價、批判現代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此後,阿倫·泰特等人編輯出版了「重農派」的第二部論文集《誰佔有美國?》。
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重農思想對南方知識分子影響極大。這種思想不僅貫穿在蘭塞姆、戴維森、泰特、華倫等人的作品中,在威廉·福克納、卡羅琳·戈登、萊特爾以至尤多拉·韋爾蒂等人的小說中也有鮮明的體現,一時形成了一股很有聲勢的文化潮流,以致有「重農運動」之稱。1935年,華倫與克林斯·布魯克斯共同創辦了《南方評論》,1939年蘭塞姆創辦了《肯庸評論》,這些雜志便成為「重農派」作家重要的活動陣地。美國現代重要的文藝批評流派「新批評派」就是圍繞著這些刊物形成的。「新批評派」中的不少成員也都是「重農派」的核心人物。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在美國的一個文學流派。它不是一個有組織、有共同綱領的團體。這個名詞源出僑居巴黎的美國女作家格特魯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著海明威等人說:「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這句話作為他的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的一句題辭,於是「迷憫的一代」成了一個文學流派的名稱。「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共同點是厭惡帝國主義戰爭,卻又找不到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們大多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在美國政府「拯救世界民主」口號的蠱惑下,懷著民主的理想,奔赴歐洲戰場。他們目睹人類空前的大屠殺,發現戰爭遠不是他們原來設想的那種英雄的事業,所謂「民主」、「光榮」、「犧牲」都是騙人的東西。他們在戰爭中經歷了種種苦難,了解到普通兵士中間的反戰情緒。這在他們心靈中留下了無法醫治的創傷。他們的作品反映了這些思想感情。例如,約翰·多斯·帕索斯的《三個士兵》、愛·肯明斯的《巨大的房間》、威廉·福克納的《士兵的報酬》和《薩托里斯》。厄內斯特。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到歐洲打過仗,負過重傷。海明威當時對待戰爭的態度,象其他反戰作家一樣,只限於厭惡、逃避與詛咒。他對戰後的和平生活也不抱希望,所以在作品中迷惘、悲觀的情緒較為濃厚。「迷惘的一代」不僅指參加過歐洲大戰的作家,也包括沒有參加過戰爭、但對前途感到迷憫和遲疑的20年代作家,例如司各特·菲茨傑拉爾德、托·斯·艾略特和托·馬斯·沃爾夫等。「迷憫的一代」主要繁榮在20年代;30年代以後,他們的創作傾向,包括海明威在內,都有了變化。
黑山派詩歌:美國當代的一個詩歌流派。20世紀50年代初,在馬薩諸塞州黑山學院任教的查·奧爾遜、羅·鄧肯、羅·克里利等人創辦《黑山評論》雜志,提倡與40年代流行的傳統格律體相反的「放射體」詩歌,逐步形成一個流派。奧爾遜的《放射體詩歌》(1950)一文闡述了他們的主要觀點。奧爾遜認為詩是把詩人的「能」傳遞給讀者的東西,因此詩是「能的結構」和「能的放射」;要以順應呼吸的「音樂片語」代替傳統詩律中的節拍;形式只是內容的延伸;一個意念必須直接導向另一個意念,提倡快速寫作。黑山派詩人還倡導詩歌朗誦。他們強調詩歌的自發性和口語化,採用美國口語和埋語,反對艾略特等人精雕細刻、廣征博引的學院派詩風。50年代後期他們與垮掉派詩人合流,引起較大的反響。
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出現的一個文學流派。「垮掉青年」對戰後美國社會現實不滿,又迫於麥卡錫主義的反動政治高壓,便以「脫俗」方式來表示抗議。他們奇裝異服,蔑視傳統觀念,厭棄學業和工作,長期浪跡於底層社會,形成了獨特的社會圈子和處世哲學。50年代初,他們的反叛情緒表現為一股「地下文學」潮流,向保守文化的統治發動沖擊。多數垮掉派文人來自東部。著名的有傑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威廉· 巴羅斯、格雷戈里。柯爾索、約翰·克萊倫·霍爾姆斯、塞繆爾·克雷姆和加里·斯奈德等。1950年,凱魯亞克與巴羅斯合寫偵探故事未成,卻各自完成了一部垮掉派小說《小鎮與城市》(1951)和《吸毒者》(1953)。霍爾姆斯從中受到啟發,在小說《走吧》(1952)中更明確地反映紐約「垮掉青年」的生活感受,又在《紐約時報》上鼓吹垮掉派文學,但這種嘗試受到東部學院派勢力的壓抑,他們就往西部尋求同道和發展基地。當時洛杉磯近郊的西威尼斯有個以勞倫斯·李普頓為首的垮掉派組織,他於1955年發表小說《神聖的野蠻人》。在舊金山,以勞倫斯·弗林蓋梯的「城市之光」書店為中心,聚合了一群立志從事「文藝復興」的反學院派詩人,他們的首領即是後來成為「垮掉的一代」理論家的肯尼斯·雷克思羅斯。
1955年夏天,「垮掉文人」和反學院派詩人(包括舊金山詩人和黑山派詩人)在舊金山聯合舉辦詩歌朗誦會,自此之後垮掉派文學作品開始流行。金斯堡在會上朗讀了他那首被譽為「50年代《荒原》」的長詩《嚎叫》。這首詩以怨氣沖天的哀號表達「我這一代精英」的痛苦與自暴自棄,斥責「莫洛克」神統治下的軍事化、商業化的社會。1956年,他的詩集出版,轟動全國。1957年,凱魯亞克的長篇小說《在路上》出版,它描寫垮掉分子在各地流浪的生活,使大批精神苦悶的青年為之神往,奉為「生活教科書」。這兩部作品出版後,《常青評論》、《黑山評論》等雜志連續出版專號,加以推薦。諾曼·梅勒的被稱為美國存在主義宣言的《白種黑人》(1957),以及1960年他在波士頓審訊中為巴羅斯小說所做的辯護,則從理論上論證了「垮掉文學」的意義。商業化宣傳使得美國青年紛紛接受「垮掉」生活方式,從爵士樂、搖擺舞、吸大麻、性放縱直至參撣念佛和「背包革命」(指漫遊旅行),一時成為風氣。
「垮掉派」人生哲學的核心是個人在當代社會中的生存問題。霍爾姆斯和梅勒借用歐洲存在主義觀念,宣揚通過滿足感官慾望來把握自我。斯奈德和雷克思羅斯則吸收佛教禪宗的學說,以虛無主義對抗生存危機。在政治上,他們標榜自己是「沒有目標的反叛者,沒有口號的鼓動者,沒有綱領的革命者」。在藝術上,據雷克思羅斯在《離異:垮掉的一代的藝術》(1957)中宣稱,他們「以全盤否定高雅文化為特點」。凱魯亞克發明的「自發式散文」寫作法和查爾斯·奧爾遜的「放射詩」論,在「垮掉文人」中被廣泛奉行。
由上述藝術觀點支配的「垮掉文學」運動,雖然曇花一現,而且摻雜大量不健康的因素,仍在美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一定影響。大量「垮掉詩」因具有大眾化和反象徵主義傾向,長期在青年中流傳。在小說方面,凱魯亞克的一組用自發表現法寫成的「路上小說」,除了《在路上》之外,還有《地下人》(1958)、《達摩流浪漢》(1958)、《特莉斯苔薩》(1959)、《孤獨天使》(1959)等。它們的一個特點是繼承了馬克.吐溫的《哈克貝里·費思歷險記》所開創的美國文學中寫流浪生活的傳統,形成了一種為當代其他小說家所仿效的模式,主人公為逃脫污濁的環境而四齣漫遊,尋找自由和歸宿。它們的另一個特點是主人公毫不隱諱地大談自己的境遇和感受,作自我剖析,這種「個人新聞體」手法在印年代得到較大的發展。
巴羅斯對暴行、墮落、吸毒和犯罪等的描寫在「垮掉」作家中首屈一指。他同時又在語言和小說的形式上進行大膽實驗,用「剪裁法」拼湊和改變小說的結構。他的代表作《裸露的午餐》(1959),由於反映了「真正地獄般的」地下生活,引起了一場訴訟和諧爭。以後的作品如《諾瓦快車》(1964)、《柔軟機器》(1966)和《爆炸的火車票》(1967),也採用了真實與夢屬相混合的手法,全面、冷酷地表現作者厭惡社會的冷酷的幽默感,後來有人因此把巴羅斯列入「黑色幽默」小說家行列。
黑色幽默:20世紀60年代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編了一本短篇小說集,收入12個作家的作品,題名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詞即由此而來。它是60年代美國小說創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進入70年代後,「黑色幽默」的聲勢大減,但不時仍有新作出現,它在美國文學中至今仍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它的主要作家有約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馬斯·平欽、約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魯斯·傑伊·弗里德曼、唐納德·巴賽爾姆等。
「黑色幽默」的小說家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個人(即「自我」)之間的互不協調,並把這種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因此,有一些評論家把「黑色幽默」稱為「絞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們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家對社會問題的觀點。在描寫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傳統,小說的情節缺乏邏輯聯系,常常把敘述現實生活與幻想和回憶混合起來,把嚴肅的哲理和插科打諢混成一團。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平欽的《萬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說則嘲笑人類的精神危機,如巴斯的《煙草經紀人》和珀迪的《凱柏特·賴特開始了》。
「黑色幽默」作為一種美學形式,屬於喜劇范疇,但又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的喜劇。「黑色幽默」的產生是與60年代美國的動盪不安相聯系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荒謬可笑的事物和「喜劇性」的矛盾不是作家們憑主觀意志所能創造的,它們是那種社會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作家雖然也抨擊了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一切權威,但是他們強調社會環境是難以改變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觀絕望的情緒。
奧尼爾是美國史上的一座豐碑。他卓有成就的戲劇創作,標志著美國民族戲劇的成熟,並使之趕上世界水平。奧尼爾的戲劇師承斯特林堡和易卜生的藝術風格,把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和現代的表現主義技巧結合起來,開掘人類心靈的底層。作者一生最關注的主題,是人在外在壓力下性格的扭曲,乃至人格的分裂過程。作為現代悲劇作家,他的大量心理悲劇既烙下了現代各種心理分析學(尤其是弗洛伊德主義)的印記,又沉重地滲透著古希臘的悲劇意識。1936年,「由於他那體現了傳統悲劇概念的劇作作具有的魅力、真摯和深沉的激情」,奧尼爾獲諾貝爾文學獎。

『陸』 求小說七殺簡史txt

七殺絕txt全集小說附復件已上制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內容預覽:第三十八章蛻變開始手術室的等依舊亮著,已經兩個多小時了。楊光在手術室的門口走來走去,如熱鍋上的螞蟻,一刻也平靜不下來。「小光,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會這樣?」思雅試探的問道。「猛虎幫,不滅了你們全家,我誓不為人。」楊光滿腔怒火的說了這么一句。思雅也不在多問,怕楊光會沖動做傻事,於是他集中精神,使用她讀心的能力。當她了解了整件事情的始末之後,也不禁憤怒,在楊光面前殺了他兩個朋友,現在母親生死未卜,原因只是為了給予楊光傷痛。不得不說,戴威這個人太恐怖了,彷彿沒有感情一般,思雅能清晰感覺到恐懼。楊光依舊走來走去,看見思雅失神的樣子,不禁問道:「小雅,怎麼了?對不起,我心情糟透了。」思雅搖搖頭,說道:「這不是你的錯,小光,這個戴威是我們現階段最大的敵人,也是最恐怖的敵人。」楊光點了點頭,說道:「我一定要把他碎屍萬段。」楊光已經有所改變了,表情變的很陰霾,性子變得有些火爆,而且全身都散發著……

『柒』 想了解魔獸簡史,懂得進!!!!!!!!!!

魔獸世界小說有18部。
01.魔獸爭霸官方小說-正史
02.魔獸爭霸官方小說-三部曲--永恆之井
03.魔獸爭霸官方小說-三部曲--惡魔之魂
04.魔獸爭霸官方小說-三部曲--天崩地裂
05.魔獸爭霸官方小說-不碎之靈
06.魔獸爭霸官方小說-最後的守護者
07.魔獸爭霸官方小說-巨龍時代
08.魔獸爭霸官方小說-黑暗之潮
09.魔獸爭霸官方小說-黑暗之門
10.魔獸爭霸官方小說-氏族之王
11.魔獸爭霸官方小說-血與榮耀
12.魔獸爭霸官方小說-部落的崛起
13.魔獸爭霸官方小說-仇恨之輪
14.魔獸爭霸官方小說-燃燒的卡利姆多
15.魔獸爭霸官方小說-流沙之戰
16.魔獸爭霸官方小說-贖罪
17.魔獸爭霸官方小說-血色全書
18.魔獸爭霸官方小說-詛咒之路
魔獸爭霸戰役小說-巫妖王的崛起

『捌』 大河小說的作者簡史

李劼人曾留學法國,受其影響。30年代中期,他以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變遷為基本線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歷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具有宏偉的構架與深廣度,被人稱為是「大河小說」,其長篇巨著亦被稱為「小說的近代史」。李劫人《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是史詩性的作品。這三部連續性的歷史長篇小說,其結構受左拉《盧貢一馬卡爾家族》的影響
,創作方法卻是民族式的——情節完整、故事性強、人物鮮明。對這樣融古今中西為一體的、具有文學和歷史雙重價值的優秀之作應該予以足夠重視。 不論是將李劫人稱為「國左拉」①還是將他的連續性長篇歷史小說《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稱為「大河小說」,都是在暗小或強調西方尤其是法國近現代文學對他的影響。這種看法有其合理性。因為,國現代文學本來就是在西方近現代文學的催生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李劫人本人有過留學法國的經歷,而且翻譯過福樓拜等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從他的創作,也確實能看出法國近現代文學的影響。因此這種論斷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並且一直被認為是無可質疑的。有人認為李劫人「將法國歷史小說從精神到形態都統統借鑒過來。
李劫人作為一位被重新發現的作家,其小說的文學史地位已經獲得認可。學界關於其小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說創作接受外來影響、接受傳統文化影響、人物形象研究以及其小說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地位的研究等方面。李劫人小說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反映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由逼仄走向開放的視野。在成都市旅遊地圖上,「李劫人故居」被做了大大的標記,想像中它定有武侯祠的威儀,杜甫草堂的氣派,我一直在心底默默朝拜;在第五屆中國藝術節上,經過舞台藝術家們的努力,《死水微瀾》終於成為軒然「大波」,我被名著的魅力吸引著,徒步穿越「生旦凈末丑」的翩躚之舞,跨過一個時代去探訪一位已故的前輩。

『玖』 《時間簡史》是小說嗎

以下摘自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續編》前言
我寫《時間簡史》時最主要的目的內,是要告訴大家在理解制約容宇宙的定律方面當代最新的進展。如果能用一種簡單的方式而且不用方程式來解釋這些基本觀念,我想別人也會感到和我一樣的興奮和贊嘆。我聽說,每用一道方程式都會使書的銷售數目減半。但是這沒有關系。如果你要做統計就必須用到方程式,不過這些是數學枯燥的部分。大多數有趣的觀念用文字或圖畫就能表達了。
……
這本《時間簡史續編》是為了提供背景知識給原書的讀者或這部影片的觀眾。這本書比影片容納了更多的資料,並包含影片中的照片和影片中科學思想的闡釋。此書是原書之電影之書。我不知道,他們是否在計劃一部原書之電影之書之電影。
所以,《時間簡史續編》不是《時間簡史》的續本或者修訂本

『拾』 世界簡史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世界簡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譯序
去年某個時版候權,具體日子已記不清了,北京的國際文化出版公司,通過我在外交部工作的一個學生輾轉找到我,說有一本由澳大利亞學者寫的世界史,希望我能幫他們翻譯一下,以便出中文版。
最初我對此事猶豫不決,因為它的寫法飄逸、史實年代過簡,並不太適宜作中國學生用的教材。後來在翻譯過程中細讀細嚼,才發現此書優點甚多,不僅於社會大眾了解世界歷史會有助益,就是從學術研究角度看也有參考價值,雖然不一定作教材使用,但卻是一本難得的大學素質教育讀物。
第一,我國過去引進的世界史書,不是來自東洋就是來自西洋,鮮有來自南洋的。西洋史書以"西歐中心論"者居多,近年來雖然提倡"全球史",以便糾歪,但骨子裡仍難脫"西歐中心論"的影響。東洋的世界史書,最初大多亦是"西歐中心論"的傳播者,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為大國,又有人企圖構建以日本為中心的世界史,也難免偏頗。本書作者傑弗里·布萊恩乃澳洲學人,我們終於有了一本可以引進的,既不同於東洋……
以上

閱讀全文

與古代小說簡史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
大隱隱於婚小說好看嗎 瀏覽:937
潛水的烏賊推薦的小說 瀏覽:503
找一本小說主角會黑客 瀏覽:22
穿越小說沈浪全集電影 瀏覽:918
此生不幸遇見你小說古代 瀏覽:711
男主很狂的穿越言情小說 瀏覽:422
重生之後在學校寫零分作文的小說 瀏覽:285
神奇寶貝後宮系統流小說 瀏覽:294
冷血虐心總裁小說 瀏覽:56
好看的小說真實系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