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越之驅魔娘娘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穿越之驅魔娘娘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紅顏傾城 濮陽記憶!
我,叫詹台歷.濮陽很奇怪的一個名字是不是?
但是在青諸國的人都知道,詹台歷是國姓,只有皇家才配有的姓。他記得在他只有八歲的時候,他和父皇去了肅慎國,說是給那個的國君慶祝生辰,因為他的國家後靠大海,北有雪山,南有蠻荒草原,他們這缺水就只能從肅慎國那運出,雖然遠但是那得水真的很好喝。
夕陽西下,漫天晚霞映得像是海面一樣一片金黃,微波搖盪,浩浩空中盡是金
光,肅慎國的風景好好看,也很漂亮,進了皇宮以後沒有他們那得大氣,但是卻每一處顯出精緻。
那的御花園好大好大,當他在御花園和那得皇子玩的正高興的時候,突然一個一女孩碰了他一下。
他知道她,她剛才還在一旁偷偷摸摸的呢,他指了指地下的玉佩說道:「你把我的玉佩弄壞了!」
當淼淼轉身的那一瞬間他竟然呆住了,眼前的這位小女孩比自己矮一頭,柔順的頭發緊貼著雪白晶瑩的臉頰,俊秀的瓜子臉雙眉輕佻,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帶著點點邪氣,眼梢微翹,自然形成一……
有問題再找我
2. 關於清朝
清朝(1636~1911年),由滿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統一性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後金的建立與清軍入關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源自3000多年前「肅慎」, 漢——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讀音「莫吉」),隋——唐稱「靺鞨」,靺鞨其中一支粟沫靺鞨部曾一度建立「渤海國」。遼金時期靺鞨又稱「女真」,遼書中也作「女直」。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來,女真族一直居住東北地區。
明朝初期,女真族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
明朝洪武帝時,明朝欲壓抑北元殘余勢力,於是在東北一帶設立奴爾干指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的野人女真部族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移,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
南移後,建州女真部與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繁榮。1583年,中國歷史上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並海西女真部,征服東海女真部,統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曰大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定都於赫圖阿拉(後改稱興京,在今中國遼寧省新賓縣境內)。
明清間的戰爭,如果從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天命元年),努爾哈赤突襲撫順之役開始,至清攝政王多爾袞率清兵入關,佔領北京為止,前後歷時28年。其中重大戰役不下十五六次,較小的戰役更多。
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的討明檄文,公然叛國,舉國震驚。同年,爆發了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1621年,努爾哈赤攻佔遼陽、沈陽,遷都於遼陽。1625春,努爾哈赤不顧貝勒諸臣異議,決定遷都沈陽。當年農歷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後,便率親族百官自東京(遼陽)起程,夜宿虎皮驛(今沈陽蘇家屯十里河),翌日抵沈陽。從此沈陽成為後金政權的統治中心。後金遷都沈陽後。
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改「大金」國號為「大清」,稱帝,正式建立「清朝」,改元「崇德」,正式分裂於中國之外。
1640年松錦之戰爆發,1642年洪承疇被俘降清。明朝與清朝在遼東的爭奪至此也就基本接近了尾聲,遼東境內已經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了。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陷北京,明朝崇禎皇帝在農民軍的攻城炮聲中自殺於皇城後的景山。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順政權。明朝山海關大將吳三桂夾在農民軍和清軍中間腹背受敵,迫於形勢邀請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平賊」。聯軍打敗大順軍。李自成軍一路南撤。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遷都北京。
3. 鬧書荒,求介紹小說
武俠的有仙逆,遮天,大主宰,誅仙,傲世九重天,天才相師,武動乾坤這些
言情得有凰權,惑國毒妃,鳳傾天闌,宦妃天下,盛世嫡妃,攝政王妃,鳳囚凰,紈絝世子妃,九重紫,庶女有毒,這些,另外寫這些書的作家有許多比較好的作品,可以查一下
仙俠的有唐七的三生三世系列,星零的上古,十四郎的書也可以,還有花千骨
現代言情有至此終年,一生一世美人骨,輕易靠近,大愛晚成,落落清歡,盛開,黑白這些
軍婚的有軍婚撩人,軍權撩色,盛世軍寵之契約軍婚,婚色撩人
現代重生女強文有。重生之天才神棍,重生校園之商女
4. 現在有什麼好看的小說啊大神們幫幫忙
鏈接:
本書諸葛青雲成於1963年。書命名為《碧玉青萍》,指書中三位女主角:「碧」為慕容碧,「玉」為溫冰,「青萍」為一古劍,借代為田翠翠。寫三人與少俠獨孤策的故事。
5. 請各位幫我推薦幾本網路小說吧
推薦《天下春秋》。作者:全威
這本書的作者是作協會員,文筆極佳,情節精彩。
內容簡介:
春秋時代是中國歷史的童年時期,《天下春秋》以公元前480--470年間的中國歷史為背景,這段時間常常被視為中國社會由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的轉折點。小說以主人公為線索,通過國家之間、政治勢力之間、個人之間的爭斗,概括了當時周、齊、楚、晉、吳、越、秦、衛、宋、鄭、中山、代、燕、東胡、樓煩、林胡、肅慎、巴、蜀、夷洲、九夷、日本等各國、各民族的重要史實,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狀況。
由於歷史年代相距久遠,讀者對當時的背景相對生疏,因此這部小說採用了通俗小說的寫法,試圖用通俗、浪漫的故事情節表現中國社會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改過程中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再推薦本另類網游:《獨游》,作者:酒精過敏
內容介紹:
法爾維大陸冒險特別提示:
一、絕對不要給城門衛兵任何財物。
二、母雞是一種兇殘的生物。
三、你的命並不比一隻母雞值錢。
四、精準的弓箭手是你在戰斗中值得依賴的夥伴,但並不是每個弓箭手都是精準的,所以……自求多福吧。
五、珍惜生命、熱愛生活,請勿隨便嘗試製造原子彈。
六、不要被表象迷惑,十八摸是一首慷慨豪壯的戰歌。
七、多學幾門外語是很有用的。
八、不要畏懼死亡,這里的絕大多數人都死過不止一次——另外,這里的死神聽說很漂亮。
九、如果不考慮潛在的生命危險,這里確實是一個觀光旅遊的好地方,所以——如果不來看看,你會後悔的。
6. 南派三叔小說盜墓筆記,青銅門為何在長白山
看過南派三叔所寫的盜墓筆記的書迷們,都對長白山的青銅門產生一種嚮往之情,雖然青銅門並不存在,但是長白山是真實存在的。有小夥伴好奇,為什麼南派三叔要將青銅門定在長白山呢?其實這個答案可以從山海經說起。在山海經中就有記載,早在上古時期就有長白山的存在,而且長白山還有一個國家叫肅慎氏國。
三、長白山青銅門
在晉書中記載這樣一句話,肅慎有一棵樹名字叫做雒常,一旦中原出現聖明的帝王繼位,這棵樹就會長出一種樹皮供肅慎人穿在身上。也有傳說聖帝上位時也曾經穿過這件衣服。現在連三叔盜墓筆記下的金縷玉衣就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更多關於長白山的秘密還有待我們發現。
7. 看書達人們隨便,幫我推薦幾本描寫春秋戰國的好小說吧
推薦《天下春秋》。作者:全威
這本書的作者是作協會員,文筆極佳,情節精彩。回
內容簡介:
春秋時代是中答國歷史的童年時期,《天下春秋》以公元前480--470年間的中國歷史為背景,這段時間常常被視為中國社會由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的轉折點。小說以主人公為線索,通過國家之間、政治勢力之間、個人之間的爭斗,概括了當時周、齊、楚、晉、吳、越、秦、衛、宋、鄭、中山、代、燕、東胡、樓煩、林胡、肅慎、巴、蜀、夷洲、九夷、日本等各國、各民族的重要史實,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狀況。
由於歷史年代相距久遠,讀者對當時的背景相對生疏,因此這部小說採用了通俗小說的寫法,試圖用通俗、浪漫的故事情節表現中國社會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改過程中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8. 求古代的國家名字,寫小說要用
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奢比屍國,結匈國,羽民國,讙頭國,厭火國,三苗國,載國,貫匈國,交脛國,不死民國,歧舌國,三首國,周饒國,長臂國,三身國,奇肱國,青丘國,黑齒國,紀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魯、吳、越、宋、鄭、鄫、邾(鄒)、莒、呂、許、虢、虞、州、淳於、杞、萊、蕭、徐、舒、紀、譚、管、蔡、鄖、蔣、芮、沈、曹、霍、庸、權、謝、巴、息、郤、邢、祝、鄣、聶、陳、薛、鞏、葉、項、衛、滕、江、葛、戴、宿、遂、鍾吾、炎、鄅、畢、申、羅、鄧、絞、唐、劉、黃、厲(隨)、蓼、鄀、肥、鼓、中山、鄟、祝其、姒、蓐、耿、蘇、冀、諸、共、井、縉、楊、邘、皖、邿、須句、郜、弦、郕、梁、向、凡、谷、賴、牟、柏、顓臾、焦、茅、滑、巢、雍、頓、黎、費、郇、胙、夔、鄶、應、介、鄾、任、邳、胡、代、彭、苴、魚、魷、軫、扈、荀、桐、極、賈、祭、毛、根牟、甲父、絢、翨陽,有窮、道、微、柳、豐、六、瑕、姜、觀、大庭、駘、岐、箕、莘、逼、倪,羽民國,灌頭國,厭火國,載國,結胸國,歧舌國,周饒國,一臂國,言靈國,奇肱國,丈夫國,巫咸國,女子國,軒轅國,白民國,肅慎國,長股國,無啟國,一目國,柔利國,深目國,聶耳國,無腸國,誇父國,博父國,拘纓國,歧踵國,大人國,君子國,雨師妾國,玄股國,毛民國,勞民國,伯慮國,里耳國,雕題國,北雊國,梟陽國,巴國,氐人國,匈奴國,開題國,列人國,流黃封氐國,東胡國,夷人國,貊國,燕國,犬封國,蟜國,闒非國,環狗國,魅國,戎國,林氐國,蓋國,巨燕國,倭國,朝鮮國,列陽國,姑射國,大蟹國,陵魚國,鯾魚國,墩端國,璽喚國,大夏國,豎沙國,居繇國,月支國,韓雁國,始鳩國,大越國,彭澤國,聶陽國,少昊之國,靖人國,蒍國,中容國,司幽國,嬴土國,夏州國,蓋余國,困民國,有易國,搖民國,熏民國,女和月母國,季禺國,卵民國,盈民國,季厘國,載民國,蜮民國,焦饒國,伯服國,鼬姓國,昆吾部落,張宏國,菌人國,淑士國,白氏國,長脛國,西周國,先民國,北狄國,沃民國,寒荒國,壽麻國,蓋山國,互人國,胡不與國,叔歜國,北齊國,始州國,詹耳國,犬戎國,繼無民國,中煸國,賴丘國,苗民國,牛黎國,天毒國,壑市國,汜葉國,朝雲國,司彘國,禺中國,列襄國,鹽長國,流黃辛氏國,朱卷國,氏羌國,大幽國,釘靈國,夏商、西周、東周、漢、魏,蜀,吳,晉、宋、齊、梁、陳、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契丹,匈奴,大月氏,宋、金,遼,元、明、清,漢趙,成漢,前涼,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代國,冉魏,西燕,西蜀,翟魏,吐谷渾。
9. 推薦幾本春秋戰國的書,史實,小說都可以
《賈志剛說春秋》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1出版的圖書。
《說春秋之一齊楚崛起》 《二:秦晉恩怨》《三:晉楚爭霸》《四:天下大亂》《五:吳越興亡》《六:聖賢本色》《七:孔子世家》
《大秦帝國》是2012年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聯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皓暉。該書描述了在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從秦孝公開始,篳路藍縷,變法圖強,經過幾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終掃六合而一統天下的艱辛悲壯歷程。
10. 最近構思一本小說,深諳日本或朝鮮歷史的,幫忙啊~~~~~~~
七、出羽建國及陸奧強化(708年到722年):
公元708年,武藏國獻和銅,表祥瑞,故元明女皇改慶雲五年為和銅元年。《續日本紀》載「(和銅元年九月丙戌)越後國言建出羽郡,許之。」這個出羽郡已經在今山形縣西部沿海的最上川口一帶,可見大和朝廷的疆域擴展至此。但是這一行動立刻激起了蝦夷人的反抗,和夷相睦的五十年終於結束。
《續日本紀》載「和銅二年(公元709年)……三月……壬戌,陸奧、越後二國蝦夷野心難馴,屢害良民。於是遣使徵發遠江、駿河、甲斐、信濃、上野、越前、越中等國,以左大辨巨勢朝臣麻呂為陸奧鎮東將軍,民部大輔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石湯為征越後蝦夷將軍,內藏頭從五位下紀朝臣諸人為副將軍,出兩道征伐。因授節刀並軍令。辛未,取海陸兩道。……秋七月乙卯朔,以從五位上上毛野朝臣安麻呂為陸奧守。令諸國運輸兵器於出羽柵,為征蝦狄也。丁卯,令越前、越中、越後、佐渡四國船一百艘,送於征狄所。八月……戊申,征蝦夷將軍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石湯、副將軍從五位下紀朝臣諸人事畢,入朝,召見,特加優寵。……九月……乙丑,賜征狄將軍等祿,各有差。」
和銅二年征夷行動的規模是空前的。3月,先征調七國的兵力分東海和北陸兩路進擊東北。隨後又令上毛野安麻呂支援巨勢麻呂,令各國向新建的出羽柵輸送兵器和船隻,以支援佐伯石湯和紀諸人。經過半年的奮力征剿,越後的蝦夷於8月終於討平,出羽柵得以穩固。到下一年4月以前,陸奧的蝦夷也告平定,多賀城進一步保全。
《續日本紀》載「三年(公元710年)春正月壬子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隼人、蝦夷等亦在列。左將軍正五位上大伴宿禰旅人、副將軍從五位下穗積朝臣老、右將軍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石湯、副將軍從五位下小野朝臣馬養,於皇城門外朱雀路東西,分頭陳列騎兵,引隼人蝦夷等而進。……丁卯,天皇御重閣門,賜宴文武百官並隼人、蝦夷,奏諸方樂,從五位已上賜衣一襲。隼人、蝦夷等亦授位賜祿,各有差。……夏四月……辛丑,陸奧蝦夷等請賜君姓,同於編戶。許之。」
和銅三年正是大和朝廷從藤原京遷都奈良平城京,奈良時代開啟的第一年。平城京是仿造長安建造的,東西約4.2公里,南北約4.8公里,市內由通向南北的朱雀大道分成左右兩京,都城的北部中央設有「內里」,為皇宮所在地,飛鳥地方的各個寺院也陸續遷到平城京。壯麗的平城京反映了中央集權早期封建國家的繁榮。前一年越後和陸奧蝦夷征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朝廷為了彰顯武功德化,第一次允許隼人和蝦夷的代表參加元日朝賀,並給與賞賜。這預示著,奈良時代將是朝廷蓬勃發展,積極開拓的時代。
《續日本紀》載「(和銅五年即公元712年九月)己丑,太政官議奏曰:『建國辟疆,武功所貴;設官撫民,文教所崇。其北道蝦夷,遠憑阻險,實縱狂心,屢驁邊境。自官軍雷擊,凶賊霧消,狄部晏然,皇民無擾。誠望便乘時機,遂置一國,式樹司宰,永鎮百姓。』奏可之。於是始置出羽國。……冬十月丁酉朔,割陸奧國最上、置賜二郡隸出羽國焉。」
終於繼四年前設立出羽郡(其轄地還包括今飽海、田川二郡)之後,又升格為出羽國,這標志著大和朝廷對東北已經志在必得。陸奧國的置賜郡應當就是689年提到的優嗜曇郡。最上郡則在今山形縣東北,建立時間也和置賜郡相近。這兩個郡包括了現在置賜、村山、最上三個郡的區域。由此,出羽國已經基本具備了今山形縣(古代羽前)的大致地域,它取代了越後,成為繼陸奧之後又一個征夷的前線基地。
《續日本紀》載「六年(公元713年)……十二月辛卯,新建陸奧國丹取郡。……(七年即公元714年二月)辛丑,始令出羽國養蠶。……冬十月……丙辰,敕割尾張、上野、信濃、越後等國民二百戶,配出羽柵戶。……靈龜元年(公元715年)春正月甲申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皇太子始加禮服拜朝。陸奧、出羽蝦夷,並南嶼奄美、夜久、度感、信覺、球美等來朝,各貢方物。……戊戌,蝦夷及南嶼七十七人,授位有差。……五月……庚戌,移相模、上總、常陸、上野、武藏、下野六國富民千戶,配陸奧焉。……冬十月……丁丑,陸奧蝦夷第三等邑良志別君宇蘇彌奈等言:『親族死亡,子孫數人,常恐被狄徒抄略乎。請於香河村造建郡家,為編戶民,永保安堵。』又蝦夷須賀君古麻比留等言:『先祖以來,貢獻昆布,常采此地,年時不闕。今國府郭下,相去道遠,往來累旬,甚多辛苦。請於閇村,便建郡家,同百姓,共率親族,永不闕貢。』並許之。」
丹取郡在今宮城縣古川市、玉造郡一帶,志別在宮城縣北栗原一帶,須賀君大約在氣仙沼一帶。建立出羽之後,大和朝廷大量遷內地居民到陸奧、出羽充實邊境,如按一戶五口計,尾張、上野、信濃、越後、相模、上總、常陸、武藏、下野九國在兩年內已經累計移民東北六千餘人。這樣大規模的移民以後數十年還在不斷繼續著。同時,朝廷的勢力迅速向多賀城以北的區域擴張,也伴隨著部分蝦夷人的歸附。到715年底為止,黑川以北的十郡基本建成,它們是牡鹿、小田、新田、長岡、志太、玉造、富田、色麻、賀美和黑川。今宮城縣北部的仙台平野已經基本落入大和之手,陸奧國的范圍又擴大不少。此外,715年的元日朝賀又有蝦夷和隼人參加,這是奈良時代以來的第二次,這種讓蠻夷在元日獻禮而彰顯國威的做法正慢慢地成為一種制度,也許它並非那麼的華而不實。
《續日本紀》載「靈龜二年(公元716年)……九月……乙未,從三位中納言巨勢朝臣麻呂言:『建出羽國已經數年,吏少民稀,狄徒未馴,其地膏腴,田野廣寬。請令隨近國民遷於出羽國,教喻狂狄,兼保地利。』許之。因以陸奧置賜、最上二郡及信濃、上野、越前、越後四國百姓各百戶隸出羽國焉。……養老元年(公元717年)春正月……己未,中納言從三位巨勢朝臣麻呂薨。……二月……丁酉,以信濃、上野、越前、越後百姓各一百戶,配出羽柵戶焉。」
當年的陸奧鎮東將軍巨勢麻呂,累遷至中納言之職,他臨死前還念念不忘奧羽蝦夷開拓之事,建言調鄰國百姓充實出羽國,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於是,朝廷兩次共調800戶約四千口增強出羽柵,這與和銅六年至靈龜元年的遷民實邊是一致的。這種大規模的移民實邊,一方面固然是大和朝廷的拓邊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大和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的必然結果,因此後來移民中出現了大量浮浪人。所以這種邊擴土邊移民的局面貫穿了征夷的整個過程。依靠移民實邊政策,大和國家逐步穩固了對蝦夷領土的開拓,逐漸將征服的蝦夷領土本土化。既加強了邊地的守備,又為新的拓邊提供了前進基地以及人力和物質的支持。
《續日本紀》載「(養老二年即公元718年五月)乙未,割越前國之羽咋、能登、鳳至、珠洲四郡,始置能登國。割上總國之平群、安房、朝夷、長狹四郡,置安房國。割陸奧國之石城、標葉、行方、宇太、亘理、菊多六郡,置石城國。割白河、石背、會津、安積、信夫五郡,置石背國。割常陸國多珂郡之鄉二百一十煙,名曰菊多郡,屬石背(案:誤,當作石城)國焉。……三年(公元719年)……秋七月……丙申,遷東海、東山、北陸三道民二百戶,配出羽柵焉。……四年(公元720年)春正月……丙子,遣渡島津輕津司從七位上諸君鞍男等六人於靺鞨國,觀其風俗。」
石城國在今福島縣東部並分別向南北再延伸一段,石背國則在福島縣西部。從陸奧分出這兩國是因為陸奧不斷向東北延伸,所管轄的范圍越來越大,為加強當地的朝廷勢力而設立。但是後來的情況表明其效果並不理想,所以沒過幾年又相應撤去。養老三年再次充實出羽柵戶口,已累計配出羽柵一千二百戶,陸奧國一千戶。
720年諸君鞍男一行前往「靺鞨」,這曾被認為是日本與渤海國建交之始。但是,日本古代文獻中的「靺鞨」與「肅慎」訓讀相同,而在《類聚國史》中靺鞨與渤海分別歸在不同的類中。由此可知,這里的「靺鞨」實際上是肅慎,也就是在北海道中北部的莫曳皆部,這從諸君鞍男是渡島、津輕的官員即可看出端倪。這是繼696年賜肅慎爵位之後又一次交往的記錄。應當注意到,這次諸君鞍男的活動有窺探國情即間諜行為的嫌疑,其大背景是大和朝廷已經在出羽立穩腳跟,即將與北部六郡直接相接。當時朝廷可能就已經把莫曳皆人的領地當作吞滅蝦夷人之後的又一個目標,至於後來是否有切實的軍事行動則是另外一回事。
《續日本紀》載「(養老四年九月)丁丑,陸奧國奏言:『蝦夷反亂,殺按察使正五位上上毛野朝臣廣人。』戊寅,以播磨按察使正四位下多治比真人縣守為持節征夷將軍,左京亮從五位下下毛野朝臣石代為副將軍,軍監三人,軍曹二人,以從五位下阿倍朝臣駿河為持節鎮狄將軍,軍監二人,軍曹二人。即日授節刀。……五年(公元721年)……夏四月……乙酉,征夷將軍正四位上多治比真人縣守、鎮狄將軍從五位上阿倍朝臣駿河等還歸。……六月乙酉,……詔曰:『朕之肱股,民之父母,獨在按察,寄重務雜,與群臣異。加祿一倍,便以當土物,準度給之。又陸奧築紫,邊塞之民,數過煙塵,疚勞戎役,加以父子死亡,室家離散。言念於此,深以矜懷。』……八月……癸巳……出羽隸陸奧按察。……六年(公元722年)……夏四月丙戌,征討陸奧蝦夷、大隅薩摩隼人等將軍已下,及有功蝦夷並譯語人,授勛位,各有差。……八月……丁卯,令諸國司簡點柵戶一千人,配陸奧鎮所焉。」
720年陸奧蝦夷暴動,殺死按察使上毛野廣人,此事震動朝野。多治比縣守任征夷將軍,和鎮狄將軍阿倍駿河一同前往征剿。多治比縣守利用部分傾和的蝦夷人配合,平定了暴動。戰爭的具體過程並不清楚,但為時僅半年,推斷並非十分激烈。722年,他們和征討隼人獲勝的將領一起受到嘉獎。這次暴動雖然平息,但是卻引起朝廷對於按察使和邊民待遇的反思。按察使的職位相當重要,過去他們承擔了極多的事務,卻得不到足夠的官階和俸祿,所以每每力不從心,尤其是奧羽和築紫的按察使更有生命危險。故此,721年六月和722年閏四月,太政官兩次進言,希望改善按察使的待遇,提高官階,並減免邊民勞役賦稅,加以體恤。朝廷均加以恩准,並將出羽也隸屬於陸奧按察使之下,賦予其教喻百姓、操練兵勇的大權。可以說陸奧按察使實際上已經兼具軍政權力於一身,成為類似羅馬行省總督那樣總制一方的角色,當然這樣的調整實際上也利於軍令、政令的統一,可以更加有效的行使鎮戍邊疆的職能。這樣調整之後,奧羽按察使等成為常設的征夷核心人物,也使他們成為蝦夷人憎恨的中心。從此,這個職位變得越加驚險。722年八月增調一千柵戶即屯田兵往陸奧,也許就是出於保障安全的考慮。
《續日本紀》載「(養老七年即公元723年二月)戊申,常陸國那賀郡大領外正七位上治部直荒山以私榖三千斛獻陸奧國鎮所,授外從五位下。……九月……己卯,出羽國司正六位上多治比真人家主言:『蝦夷等總五十二人,功效已顯,酬賞未沾,仰頭引領,久望天恩。伏惟芳餌之末,必系深淵之魚,重祿之下,必致忠節之臣。今夷狄愚暗,始趨奔命,久不撫慰,恐二解散。仍具狀請哉。』有敕。隨彼勛績,並加賞爵。」這是多治比縣守征夷之後,朝廷對蝦夷人的一次施恩,試圖緩解仍舊緊張萬分的和夷關系,或者至少可以起到從內部分化蝦夷人的作用。然而,神龜元年二月元正女皇剛傳位於聖武天皇,三月蝦夷就發生了暴動。
《續日本紀》載「(神龜元年即公元724年二月)乙卯,陸奧國鎮守軍卒等,願除己本籍,便貫比部,率父母妻子,共同生業。許之。……三月……甲申……陸奧國言:『海道蝦夷反,殺大掾從六位上佐伯宿禰見屋麻呂。夏四月……壬辰,陸奧國大掾佐伯宿禰見屋麻呂贈從五位下,賻絁十一匹、布二十端、田四町。為其死事也。丙申,以式部卿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宇合為持節大將軍,宮內大輔從五位上高橋朝臣安麻呂為副將軍,判官八人,主典八人。為征海道蝦夷也。癸卯,教坂東九國軍三萬人,教習騎射,試練軍陳。運采帛二百匹、絁一千匹、綿六千屯、布一萬端於陸奧鎮所。……五月……壬午,從五位上小野朝臣牛養為鎮狄將軍,令鎮出羽蝦狄。軍監二人,軍曹二人。……十一月……辛未,遣內舍人於近江國,慰勞持節大使藤原朝臣宇合。……乙酉,征夷持節大使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宇合、鎮狄將軍從五位上小野朝臣牛養等來歸。……二年(公元725年)……閏正月己丑,囚俘百四十四人配於伊豫國,五百七十八人配於築紫,十五人配於和泉,監焉。……丁未,天皇臨朝。詔敘征夷將軍已下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勛位,各有差。授正四位上藤原朝臣宇合從三位、勛二等,從五位上大野朝臣東人從四位下、勛四等,從五位上高橋朝臣安麻呂正五位下、勛五等,從五位下中臣朝臣廣見從五位上、勛五等。從七位下後部王越、正八位上佐伯宿禰首麻呂、五百原君蟲麻呂、從七位下君子龍麻呂、從八位上出部直佩刀、少初位上紀朝臣牟良自、正八位上田邊史難波、從六位下坂下朝臣宇頭麻佐、外從六位上丸子大國、外從八位上國覓忌寸勝麻呂等一十人,並勛六等,賜田二町。」
另,天平寶字六年(公元762年)十二月一日所立的多賀城碑文,載「多賀城,京去一千五百里,蝦夷國界去一百二十里,常陸國界去四百十二里,下野國界去二百七十四里,靺鞨國界去三千里。此城神龜元年歲次甲子,按察使兼鎮守將軍從四位上、勛四等大野朝臣東人所置也。天平寶字六年歲次壬寅,參議東海東山節度使從四位上仁部省卿兼按察使、鎮守將軍藤原惠美朝臣朝狩修造也。」
綜合以上相關史料,我們可以看到724年的這場征夷規模是空前的。724年初,陸奧的形勢已經極度惡化,所以按察使大野東人請求讓數年來調往陸奧的鎮守士兵協同家屬一起守邊,同時還加緊將多賀柵擴建為多賀城。然而,大野東人的准備還沒有完成時,今宮城縣東部桃生、牡鹿、氣仙沼的蝦夷(所謂的海道蝦夷)就大舉攻打陸奧,並將陸奧大掾佐伯見屋麻呂殺死。大野東人明白,事到如今已經不可能只憑借奧羽的力量平息暴亂,於是他立刻向朝廷請援。此事即刻引起重視,四月朝廷先撫恤了佐伯見屋麻呂,隨後就派遣藤原宇合率重兵趕赴陸奧。又匯聚關東九國三萬士兵舉行軍事演練,一同征夷;並調集大量帛、絁、綿、布送往陸奧前線,慰勞當地鎮守將士。五月,又派小朝牛養支持出羽的多治比家主,平定出羽波及的蝦夷騷動。在部分歸順朝廷的蝦夷部落配合下,經過半年的激戰,藤原宇合、小朝牛養大獲全勝,僅配往伊豫、築紫、和泉的囚俘就達到737人。大野東人也得以築成多賀城,大大加強了陸奧國府的防禦能力,穩固了東北。所以,天皇於神龜二年初就佳賞有功人員達1696人之多,這樣大的數字也是過去從來沒有的。
神龜元年的這場大戰,使得仙台平野的蝦夷力量基本耗盡,這之後大和朝廷開始向奧羽的更深處開拓。藤原宇合、大野東人的攻略也許可算作是征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吧。
《續日本紀》載「(神龜)五年(公元728年)……夏四月……丁丑,陸奧國請新置白河軍團,又改丹取軍團為玉作團。並許之。……天平元年(公元729年)……九月……辛丑,陸奧鎮守將軍從四位下大野朝臣東人等言:『在鎮兵人勤功可祿,請授官位,勸其後人。』敕:『宜一列三十人各進二級,二列七十四人各一級,三列九十六人各給常布。』……二年(公元730年)春正月……辛亥,陸奧國言:『部下田夷村蝦夷等,永悛賊心,既從教喻。請建郡家於田夷村,同為百姓者。』許之。」
奈良時代的「軍團」是開始於律令制國家的軍隊、****機構,歸中央的兵部省管轄。新設白河軍團並改制玉作軍團的目的顯然是為了加強陸奧的防衛和治安,這只是大野東人長期計劃的一部分。729年大野東人請求朝廷嘉獎有功人員,進一步鞏固邊地的軍心。田夷郡(或有學者認為這就是遠田郡)的建立也是大勢所趨,現在陸奧開拓應當走得更遠。
此外,公元727年渤海國第一次向日本派遣使節,試圖建立友好關系,為自身在東北亞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以高仁義、高齊德等為首的使節團在出羽登陸,他們遭到當地蝦夷人襲擊,二十四人中包括寧遠將軍高仁義在內的十六人被殺害,僅首領高齊德等八人倖免於難而入京。大和朝廷對渤海國的來訪非常重視,隆重接待,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之後希望他們從越後一帶登陸,不過仍然多次發生渤海使者在出羽遇害的事件。當然,大和朝廷是別有用心的,半島三國只剩下新羅,要想和新羅爭衡必然聯合其北鄰渤海國,這樣才能形成夾擊之勢。到後來,日本又試圖逼迫渤海承認自己是高句麗的後人,要他們效仿高句麗向日本稱臣,不過這點渤海國始終不予配合,大和朝廷總是一廂情願。日渤兩國的外事往來持續了一百多年。
《續日本紀》載「(天平五年即公元733年)十二月己未,出羽柵移置於秋田村高清水岡。又於雄勝村建郡居民焉。」
這條短短的記錄卻有著深刻的意義。658年到660年阿倍比羅夫收服飽田、渟代、津輕、渡島、膽振、後志六郡,雖然他們均由當地蝦夷人自治,但終究已可算作日本的領土。然而此時大和朝廷在東北還只停留在置賜、多賀一帶,實際上無法從陸路到達六郡,即那裡只是由海路聯系著的「飛地」。708年出羽郡設立,712年出羽國建立,但由於今秋田縣南部地區仍然是蝦夷人的領域,飛地的狀況並沒有本質上的變化。而733年出羽柵從最上川口北遷至高清水岡,則意味著今秋田縣南部也被大和朝廷納入控制范圍之內,從而將出羽國與北方六郡連成一片,後來在秋田南部建立了河邊郡。而雄勝郡的建立又大大充實了出羽接近多賀城的區域,為日後大野東人努力打通陸奧和出羽之間的通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一塊奧羽一體的重要基石。
從708年出羽建郡至此,25年多的經略終於使出羽國基本形成規模,成為大和朝廷征夷事業可以依賴的突出根基。出羽國府遷至秋田後,出羽國司便常以秋田城介指稱,由此可見出羽北遷的深遠影響。伴隨著出羽國的蓬勃發展,陸奧也逐漸鞏固了仙台平野,對蝦夷人的戰爭已經從國戰轉變為平亂。
《續日本紀》載「(天平八年即公元736年夏四月)戊寅,賜陸奧、出羽二國有功郡司及囚俘二十七人爵,各有差。……九年(公元737年)春正月……丙申,先是,陸奧按察使大野朝臣東人等言:『從陸奧國達出羽柵,道經男勝,行程迂遠。請征男勝村,以通直路。』於是,詔持節大使兵部卿從三位藤原朝臣麻呂、副使正五位上佐伯宿禰豐人、常陸守從五位上勛六等坂本朝臣宇頭麻呂佐等,發遣陸奧國,判官四人,主典四人。……夏四月……戊午,遣陸奧持節大使從三位藤原朝臣麻呂等言:『以去二月十九日到多賀柵,與鎮守將軍從四位上大野朝臣東人共平章。且追常陸、上總、下總、武藏、上野、下野等六國騎兵總一千人,開山海兩道。夷狄等咸懷疑懼,仍差田夷遠田郡領外從七位上遠田君雄人。遣海道,差歸服狄和我君計安壘。遣山道,並以使旨慰喻鎮撫之。仍抽勇健一百九十六人委將軍東人,四百五十九人分配玉造等五柵,麻呂等帥所餘三百四十五人鎮多賀柵。遣副使從五位上坂本朝臣宇頭麻佐鎮玉造柵,判官正六位上大伴宿禰美濃麻呂鎮新田柵,國大掾正七位下日下部宿禰大麻呂鎮牡鹿柵,自余諸柵各依舊鎮守。二十五日,將軍東人從多賀柵發。四月一日,帥使下判官從七位上紀朝臣武良士等,及所委騎兵一百九十六人、鎮兵四百九十九人、當國兵五千人、歸服狄俘二百四十九人,從部內色麻柵發。即日到出羽國大室驛。出羽國守正六位下田邊史難破將部內兵五百人、歸服狄一百四十人,在此驛相待以三日。與將軍東人共入賊地,且開道而行。但賊地雪深,馬獨難得。所以雪消草生,方始發遣。同月十一日,將軍東人回至多賀柵,自導新開通道總一百六十里,或克石伐樹,或填澗疏峰。從賀美郡至出羽國最上郡玉野八十里,雖總是山野,形勢險阻,而人馬往還無大艱難。從玉野至賊地比羅保許山八十里,地勢平坦,無有危險。狄俘等曰:「從比羅保許山至雄勝村五十餘里,其間平,唯有兩河,每至水漲,必用船渡。」四月四日,軍屯賊地比羅保許山。先是,田邊難波狀稱:「雄勝村俘長等三人來降,拜首雲:『承聞官軍欲入我村,不勝危懼。故來請降者。』」東人曰:「夫狄俘者甚多奸謀,其言無恆,不可輒信。而重有歸順之語,仍共平章。」難波議曰:「發兵入賊地者,為教喻狄俘築城居民,非必窮兵殘害歸服。若不許其請,凌厭直進者,俘等懼怨,遁走山野。勞多功少,恐非上策。不如示官軍之威,從此而返。然後,難破訓以服順,懷以寬恩。然則城郭易守,人民永安者也。」東人以為然矣。又東人本計:「早入賊地,耕種貯榖,省運糧費。而今春大雪倍於舊年,由是不得早入耕種,天時如此,已違元意。其唯營造城郭一朝可成,而守城以人,存人以食。耕種失候,將何取給?且夫兵者,見利則為,無利則止。所以引軍而旋,方待後年始作城郭。但為東人自入賊地,奏請將軍鎮多賀柵。今新道既通,地形親視,至於後年,雖不自入可以成事者。」臣麻呂等愚昧,不明事機。但東人久將邊要,鮮謀不中,以親臨賊境,察其形勢,深思遠慮,量定如此。謹錄事狀,伏聽敕裁。但今間無事,時屬農作,所發軍士且放且奏。』」
這是《續日本紀》中少有的長篇敘事書文,詳細講述了737年大野東人打開陸奧、出羽通道的過程。正月,藤原麻呂被任命為持節大使,於二月十九帶領關東的一千騎兵到達多賀。此後,分兵加強多賀、玉造、新田、牡鹿等重鎮的防守。後大野東人從多賀到色麻,率領步騎囚俘近六千人進入出羽國大室驛,與田邊難波會合。大軍開山修路,導通了一百六十里的道路,從多賀至賀美、最上郡的玉野,再到比羅保許山、到雄勝。在田邊難波建議下,大野東人將對蝦夷人的策略由壓制轉變為和睦。因為大雪和蝦夷人的表面臣服,大野東人決定暫停修築雄勝城,率軍返回多賀。大野東人認為因無法及時耕種糧食,解決士兵的糧草問題,所以不宜立刻建城,而應當等到在蝦夷人領地內種植了穀物之後才進軍。於是,藤原麻呂稟報朝廷,返回都城。上引文已頗詳盡,此不復贅言。雖然這次征伐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是藤原麻呂,但他一概聽從大野東人的建議,所以事實上的主角還是東人。後來在738年有蝦夷囚俘115人遷往攝津,62人遷到築後。這大約也是這次軍事行動的成績吧。
(圖4、打開奧羽通道)
另外,從8世紀初到9世紀中期,大和朝廷在奧羽大規模建設驛路,將各個據點逐漸連接起來。大野東人在737年的這次道路開辟也是這個宏偉計劃中的一環,對於使陸奧和出羽結合起來共同征服蝦夷有著重要的作用。進一步的討論這個問題已遠遠超出本文的范圍,詳情可以參考中村太一的《陸奧、出羽地域的古代驛路及其變遷》。
藤原麻呂一行此後便返回都城,不料卻因此喪命。《續日本紀》載「六月……丙寅,中納言正二位多治比真人縣守薨。……秋七月……乙酉,參議兵部卿從三位藤原朝臣麻呂薨。……八月……參議式部卿兼太宰帥正三位藤原朝臣宇合薨。」這就是天平九年那場天花的結果,朝臣和百姓多有死亡,九州到本州包括都城都一片蕭條。多治比縣守、藤原宇合及藤原麻呂都是曾經征過夷的大臣,也都在這年去世。藤原家武智麻呂、房前也都去世,藤原的勢力一下跌到了谷底。起初,由於藤原氏的勢力,藤原宇合之子廣嗣在父親患天花死後第二個月就由從六位上連升三級到從五位下,天平十年(公元738)四月榮升式部少輔兼大養德守。但廣嗣同年十二月就遭到橘氏排擠被降為太宰少貳,理由是他為人凶惡、奸詐。而有趣的是天平十一年(公元739年)四月接替廣嗣成為大養德守的正是曾和廣嗣的父親宇合一同征過夷的大野東人。天平十二年(公元740年),藤原廣嗣在九州掀起叛亂,廣嗣軍集於築紫。朝廷立刻以大野東人為征西大將軍,派其前往剿滅。此時,這位當年的陸奧按察使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戰將。東人之父果安在壬申之亂中就非常活躍,東人也一定是因為遺傳了父親的武勇而被派往陸奧與蝦夷會戰,此刻又征剿藤原廣嗣的。十月九日,廣嗣率一萬軍隊到達板櫃川准備與大野東人決戰。東人展開宣傳攻勢,大批判軍投降。交戰時叛軍也缺乏戰鬥力,很快崩潰。廣嗣試圖逃往朝鮮半島,但遇台風而不成,後被俘遭殺害。由此,大野東人更立一功,被升為從三位平城京留守,兩年後去世。
雖然大野東人有著驕人的戰功,和藤原家族也有著奇怪的淵源(如宇合、麻呂、廣嗣),不過我們所關心的仍然是他在征夷史上的作用。720年前任陸奧按察使上毛野廣人被殺,此後大野東人開始擔任職權強化後的按察使一職。東人724年修築多賀城,協助藤原宇合平定蝦夷暴亂,728年新設白河軍團,改丹取軍團為玉造團,737年又開辟奧羽通道,其間多次增設新郡,向朝廷奏請嘉賞歸服的蝦夷頭人,直到739年被調入京。大野東人在陸奧經營,前後不到二十年,但是對於整個東北的形勢有了相當正確地把握,對於朝廷制定征服蝦夷的戰略有著重要的意義。雖然他沒有像征討北陸的大彥命、東征的日本武尊和北征的阿倍比羅夫那樣將大片領土納入大和版圖,但是他也是不可忽視的人物,前三人如果是創業者的話,那麼他就是守成有功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