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下第一絕妙奇書
天下第一絕妙奇書
不分回 存
題「莫厘悟色子著於風月書屋」。
清抄本。無序跋內,不分回。正文半葉容十行,行二十八字。卷端書名下雙行書:「少年忌觀,慎之慎之。文中偶有缺字不抄,當系原本所缺。【藏天津圖書館】
-
---出《通俗小說總目提要》
根本查不到,這本書是中國古代禁毀小說之一,是禁書。
B. 經典的古代言情小說
古代的啊~
沈韋的《薔薇醉》,男主是王爺,女主從小被貪圖富貴的爹送到王府,倆人一起長大,一個比一個別扭~同一系列的《桃花錯》也還不錯
湛亮有好多本古代的,很搞笑的說
《大俠請你也保重》,女主救過男主一命,然後男主就把女主當知己,什麼事兒都跟她說,沒事兒就寫封文情並茂的信奴役信鴿送給女主,然後女主就大筆一揮寫個「閱
安好」......
《美人不可貌相》,女主人前是高貴嫻雅的武林第一美女,人後是性格惡劣的頑女,並且視財如命,與男主狼狽為奸...不對好像不能這么說,汗~
《相公其實有點壞》,開頭幾章超搞笑的說~
於晴的《妾心璇璣》,《唯心而已》,《好一個國舅爺》,《閑雲公子》,《春香說》,《到處是秘密》
前兩本跟後面幾本應該不是一個時期的,我最喜歡《閑雲公子》,不過這幾本情節都蠻有意思的說,我喜歡於晴的行文風格~
雷恩那的《佛公子》
席絹的《皇上說的是》,很經典的女主,其實想推薦你看她的新書:《富貴饕家》,淡淡的,但是很舒服,男主有點兒腹黑但很可愛
喜歡楚月的祥龍鎮之嫁系列,最喜歡那本《下堂夫》,看哭了都~
不知道你喜歡什麼風格的書,所以就從我看過的古代的書中間挑了幾本,希望你會喜歡啦~對了,給個網址,上面那些書都能從那個網上找到
http://www.xs8.cn/
C. 搞笑的古代言情小說
已修訂
1.囧囧後宮記(穿) 嘿嘿 很喜歡這本書 女主喜歡畫畫 厄……畫春宮 但是她看男的是黃瓜 女的是羅卜 太監是菊花…………………… 很搞笑 同時 女主也很聰明 厄……不光是女主 女主那三個姐第……啊啊啊啊 好喜歡好喜歡
2.落花時節又逢君(穿) 蜀大滴 這篇文章很慢熱,第一次看的時候,我看了一下開頭 一直看到有一個和尚 被女鬼害死了 就實在看不下去了 但是後來我同學看了 說很好看很好看 然後我就開始接著看……然後……我就瘋狂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仙) 依舊唐七的書 搞笑的同時也很虐
4.兩只前夫一台戲(非穿) 厄……反正很好看就是了 電線的 恩……電線還有兩本書 薄荷荼靡梨花白(穿) 香蜜沉沉燼如霜(仙) 不知你看過沒 我很喜歡唐七跟電線的文 他們兩個人的文風也挺像的
5.午門囧事(穿) 恩……這是一本讓你邊哭邊笑的書……
6.穿越之武林怪傳 蜀大滴
7.穿越之天雷一部 依舊蜀大
這兩本書很雷 也很讓人意想不道……
話說 開始蜀大滴文我覺得一般 但後來越來越好噠
8.神仙也有江湖(穿) 很喜歡這本書 這本給人的感覺跟其他書不同 恩……具體哪裡不一樣 我也說不上來 就是一種感覺 書里女主 男主的性格都很好 裡面也沒有什麼誤會啊之類的狗血清潔 很喜歡花四海叻 激動激動……
厄^^^^^^都是我精挑細選滴 都挺好看
這幾本都是我很喜歡滴書拉……
只要你看了開頭 肯定就會喜歡上……
那啥……如果需要 我可以傳你……
D. 推薦幾本好看的古代小說
推薦吳蔚寫的《韓熙載夜宴》。
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神韻獨出,令世人驚嘆,《韓熙載夜宴》由此講述了一個撲朔迷離的曲折故事。在南唐名臣韓熙載舉辦的一場豪門夜宴中,發生了一樁離奇命案。那一晚,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在眾目睽睽下被人巧妙下毒,命殞當堂。紅顏股命、內藏玄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究竟誰是真正的幕後兇手?這個波詭雲譎的離奇古案,彷彿就發生在昨日,一切均歷歷在目。
<<除了我你還能愛誰>>
一個男人玩笑般的拒婚能讓一個女人傷得多深?國舅的女兒田惜日,因襲郡王索閣眾目睽睽之下當面拒婚,從此成為全京城笑柄,被父親「發配」到蘇州。一場大雨讓惜日和龍茗結下了梁子,二人鬥智斗勇卻又漸漸被對方所吸引。不料這時,皇上又把惜日賜婚給了風流郡王明路。於是,她開始女扮男裝、歷經百般磨難,只為毀掉這段世人眼中的大好婚姻、甩掉那個金龜婿!可是面對著幾個男人的深情厚愛,糾纏在縷縷情絲中的她,到底該如何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__
很難得讓人很大聲從頭笑到尾的一部小說
<<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
遠古眾神凋零,現今只存了龍族、鳳族、九尾白狐一族還留了些後人。狐帝白止膝下得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這唯一的一個女兒長得頗好,卻是個炮灰命。活到十四萬歲的高齡,籠統不過遇得五朵桃花。
一朵礙於異族不能通婚,那思慕尚處於萌芽期,便被該桃花的爹娘終結了。
一朵誤以為她是個男兒身,糾結於這段斷袖情,待出現個跟她長得相似的女子,立刻便跟著人跑了。
一朵是他爹娘親自做主給她定的親,待到他們家走一趟,卻看上了她的婢女,兩人私奔了。
一朵在心底里暗戀她暗戀了萬兒八千年不敢表白,待鼓起勇氣來表白時,她前未婚夫的爹娘為了補償她,又與她重新結了一門親。
前頭四朵桃花有三朵都是爛桃花,唯一算得上好的一朵,卻又是個才打骨苞兒的。
這五朵桃花中的最後一朵,是她命中註定的夫君,九重天上的太子夜華。恩怨糾葛如浮雲過,她遺憾沒在最好的年華里遇上他。
遺傳學淡定地告訴我們:跨物種戀愛註定是沒有好結果的。
<<閑雲公子>>
身為中原江湖人口中魔教的左護法,
又十分榮幸地被那個瘋子教主視為接班人……
呃,坦白說,她個人是比較傾向一個人苟且偷生一輩子啦,
只是——唉唉唉,她這人一向運氣不錯,
十歲稚齡時,教主賞了個俊美天奴與她,
為求生存,她和她的天奴從此焦孟不離,合作無間;
他允跟隨她一生一世……好個一生一世啊!
十四芳華時,無聲無息被一個分不清東南西北的傢伙瞧去了她美背,
嗚……只是美背,沒什麼要緊沒什麼要緊,
她很大方的,不用負責了;
豈知她大方,人家可執拗了,非拗她個義妹當當不可!
義兄義妹?聽聞雲家莊有個江湖皆知的惡習……
啊——失策!失策!
一旦碰了這個九重天外無邊春色似毒罌栗的天仙,她還能全身而退嗎?
<<鳳囚凰>>
《鳳囚凰》(上)
腐敗公主的腐敗生活,從穿越開始。免費得贈一個附馬,同時附送面首兩打。沒事在內整頓後宮,得閑外出勾搭美人。一面是秀致少年眸中不可度測的深淵,一面是風流公子唇邊放浪不羈的自在。綠竹疏影里棋子錯落,高山曲水上詩句流觴。
誰人低回吟唱:有匪君子,如圭如璧。誰人冰心凜冽?欲求知音,而不可得!幽回的清雅與灑落的狂放間,楚玉躑躅而行……
——穿越之後,發現自得一個後宮,弱水三千,是只取一瓢飲,還是悉數收子。
《鳳囚凰》(中)
將離,離不開千回謀算,欲散,散不去百轉情愁。風聲鶴唳,殺意逼戾,新人舊故,誰笑誰哭?生死交關,不妨相隨,脈脈曖昧,水落石出。死亡流離,分別相聚,楚玉從無有邊際的迷茫困頓中緩步走出……
四面夢歌聲中,終焉消散,天下棋局,誰來操盤?始終不變的,只有這個時代——離喪與自由並存、放縱與傲氣共生,靡亂而浪漫、華麗且張揚的時代。
《鳳囚凰》(下)
此情應是長相守,你若無心我便休——這是愛的尊嚴。雪地青絲,一半銘記,一半遺忘。決然舍棄的那一刻,反而成就另一個開端。可以斷去青絲,卻斷不去相思;可以握住雙手,卻握不住真心。紅豆南國,願君采擷,此物最相思。心本如鏡,因愛生憂,因愛而生怖。刀鋒、賭局,江山、楚玉誰輕誰重?七情沙場,愛恨情仇,孰是孰非,勝固欣然,敗也從容。 生離死別,是束縛,還是解脫?時光緩緩流過,至少,我們依然活在這個時代——這個離喪與自由並存、放縱與傲氣共生、靡亂而浪漫、華麗且張揚的時代。
<<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
腰佩黃金已退藏,
個中消息也尋常。
世人慾識寒園客,
只是江南讀書郎。
歷史類的,
<<金屋恨>>
穿越為阿嬌。
圓不破的<<帝後>>挺好看的, 穿越成為順治皇帝的皇後,戰戰兢兢,生怕福臨愛上董鄂氏。。
E. 推薦幾本關於古代的小說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注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們注意。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另一講史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講史文學的源流,這部巨著本身的文學價值,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都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一、三國演義的思想傾向:擁劉反曹
1、 擁劉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現;
2、 擁劉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的,羅貫中繼承並將它熔鑄到了作品中,毛宗岡在修改時又加強了它;
3、 擁劉反曹的內涵:反映了人們對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對暴政的意願;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統思想的反映。
二、劉備、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詐、殘忍、虛偽;雄才大略、遠見卓識;——這是一個復雜的形象,羅貫中即寫其短,也寫其長,又不影響他的傾向性。
2、 劉備: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時又有統治階級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虛偽一面。
三、戰爭描寫。
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
相似處:都是以弱對強、都用了火功、結局都是弱者勝。
不同的特點:斗爭雙方的特點不同、面臨的情況不同等,使之寫來絕不雷同。
學習內容
一、講史文學之源流
宋代說話技藝十分發達。說話的演出地點不限於勾欄瓦肆,一般村野寺廟也有演出。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藝人霍四究以「說三分」著名,說三分即講三國故事,而尹常賣以說五代史見稱,二人都是講史好手。
說話人無論是否高手,都需要講稿。當時有專門編寫講稿的「書會」。書會中人既要編寫故事,就不能不具備較為深厚的文藝修養和廣博的歷史知識。說話人的稿本經過不斷潤色增刪,就有可能演變成為篇幅越來越長的小說。
宋代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錄說話四家:
說話有四家:一者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撲刀桿棒,及發跡變泰之事。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最畏小說人,蓋小說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提破。
其中第四家為「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戰爭之事。」說三國故事應屬於這一類。
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直接或間接匯集了唐宋流傳的三國故事,特別是小說者所講「一朝一代故事」之講稿材料,是經過無數次增飾修改而成的作品。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話三國志》雖是元代產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說話人的手稿。
說話材料如何成為話本小說?大概說話人起初靠口耳相傳,不靠文本,但口耳相傳,容易忘記,故事越增飾,則內容越繁復,越不易記憶,唯有利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免講說時遺漏。文字記錄不斷整理,則篇幅越來越大。這里有兩個小問題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會較為簡單粗糙,後來的整理增訂本可能較為繁富復雜,但刪節本卻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鈔寫流傳出去,因為由不同的藝人或文人各自潤色演繹,同一故事稍後可能出現眾多不同的版本。這里舉一兩個例子說明。現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間(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一般簡稱《三國志平話》,原作者姓名已佚,學術界認為是元代講史藝人說話的底本。這個本子現藏日本東京內閣文庫,有一百三十八頁,每頁上下兩欄,左右兩頁合起來,上面為一圖,下面為文字。說話人拿著這個本子,看圖覽字,可以口沫橫飛,隨機敷衍。這不一定是說話人的初稿,卻是一個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較為簡單粗糙的特點。另外一個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題為《三國志故事》,上圖下文,三卷,不題撰人,也屬建安書坊刻本。雖然上、中卷首行題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又封面有「甲午新刻」四字,學術界大多認為並非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年)之刻本;乃書商故弄玄虛,實是元至正十四年或元明易代期間之產物。因為上、中、下三卷,每卷最後一頁或二頁之前,均故意漏刻二至三頁故事,但頁碼卻連接而無中斷,明顯是書商偷工減料,為欺騙顧客而做的手腳。刪節本通常都是為了減省成本而印製的。
魯迅稱宋之說話人多高手,而不聞有著作;現存講史平話多為元人作品(1982,127頁)。其中《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和《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均具備《三國演義》的主要情節,是其雛形。
總括這一小節內容:中國講故事的源流很早,宋代說書人尤其喜歡講史。北宋時已有霍三究以說三分著名。但三國故事的零星片段流傳甚早,於唐代已有記載。宋人致力增飾鋪張,因而內容更豐富,情節更精彩。現存《全相平話三國志》是元人作品,應該是《三國志演義》的胚胎。
二、《三國演義》的作者、成書年代和版本
這一節「作者、版本和成書年代」提供的資料,其中涉及爭論的問題甚多,建議不要死記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作者
在漫長的專制帝王統治時代,很奇怪的是,中國小說和戲劇一直遭受正統文士的忽略和歧視,以致這類作品多半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出現。其作者或用化名,或不留名,總是難得清清楚楚知其生平,使人遺憾。我們這個課程選講的幾部巨著,其作者無一不有類似的情況。
《三國演義》的作者,一般說是羅貫中。有關其籍貫、生平事跡的記載很是分歧,材料也都很簡略。
關於羅貫中的籍貫主要有四說:一是太原人,二是杭州人,三是東原(山東東平)人,四是廬陵人。數十年來,以前兩種說法為多,但迄無定論。今人劉知漸、王利器、沈伯俊、周楞伽等人均持東原說。從現有資料看,以東原說較為可信。
—、太原說
明佚名《錄鬼簿續編》雲:「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
二、杭州說
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三雲:「《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卷二十五「委巷叢談」雲:「錢塘羅貫中本者,南宋時人,編撰小說數十種。」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經籍考·傳記」類雲:「《水滸傳》羅貫著。貫字本中,杭州人。」
三、東原(東平)說
明庸愚子(蔣大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雲:「若東原羅貫中,以平陽陳壽傳,考諸國史,自漢靈帝中平元年,終於晉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損益,目之曰《三國志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
王利器《羅貫中與〈三國志通俗演義〉》(1983,240-265頁)從元代趙偕(字子永,慈溪人)《 趙寶峰 先生集》卷首所附《門人祭寶峰先生文》所列三十一門人中找到羅本和高克柔二人,認為羅本即羅貫中。這涉及《水滸傳》的作者,《水滸傳》中唯一的好官是東平太守陳文昭,何以如此?原來慈溪縣令陳文昭向邑人趙寶峰執經請業,行弟子禮,寶峰以治民事告之。因此清人編《宋元學案》就將陳文昭也列為寶峰先生門人,於是不難解釋《水滸傳》唯一好官是陳文昭之謎。《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羅貫中分明是羅本,東平是其父母之邦。把這個好官說成是東平太守,王利器認為是「羅貫中精心安排的」。
周楞伽《關於羅貫中生平的新史料》(譚洛非編,1992,119-130頁)也從《 趙寶峰 先生集》和《宋元學案》找尋資料,認為羅貫中原來名本,字彥直,東平人。元亡後投奔居於浙江慈溪的兄長羅拱字彥威,羅拱為宋宗室後裔趙寶峰的門人,所以羅本也師事趙寶峰。貫中恐是別號。
至於羅貫中的生平,有以為是南宋人。有以為是元未明初人,《漫稿》以為元未明初人這說法較合理,理由是元末明初動亂的經歷和作家的政治抱負對《三國演義》的創作有實質的影響。以下引述周邨、馮其庸、章培恆、周楞伽等人的說法:
—、南宋人(周邨)
周邨《書元人所見羅貫中〈水滸傳〉和王實甫〈西廂記〉》(1985,76-82頁)一文,認為「羅貫中可能是南宋人或宋元間人。」其說可約略參考前面「講史文學之源流」一節我們所引周邨的意見。
二、約生於 1295年前後(馮其庸、章培恆)
馮其庸《論羅貫中的時代》(1991,80-93頁),認為既然羅貫中與葛可久並提,葛是元人,羅當然也是元人。從《錄鬼簿續編》的記載推算,羅貫中大約生於元貞元年(1295年)前後,死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前後,大約活了八十五歲。
章培恆《關於羅貫中的生卒年》(1982,第三期,120-126頁)堅持以書中今地名來考證一本書的成書年代,並藉以追查作者在生時間,他認為《三國演義》約成書於1329年前後,其時羅貫中當在三十歲以上。
三、約生於1330年(魯迅、周楞伽)
魯迅《史略》(129頁)認為是「元明間人」(約1330-1400年)
周楞伽《小說札記》(1981,第四期,76-82頁)同意魯迅的說法,認為羅貫中「是由元入明的元末明初人」,且可能是慈溪人。
結合各家意見,大致是這樣:羅貫中東平人,原名羅本,字彥直,別號貫中,又號湖海散人。大約為元末明初時人,曾入張士誠幕府,後來隱居浙江慈溪,從事創作,明初去世。著有雜劇三種,今存《宋太祖龍虎風雲會》;又著小說六種《三國演義》、《小秦王詞話》、《隋唐志話》、《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一般相信,《水滸傳》這部小說也包含了羅貫中的心血。
成書年代
《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主要有四說:一是宋或以前,二是元代中期,三是明初,四是明中葉。無論如何,因為不能否定羅貫中為《三國演義》的編撰者,則寫作年代就無法跳出羅貫中生活的時代,成書年代必須結合羅貫中的生卒歲月來看。
一、宋以前說
周邨主張《三國演義》成書於宋或北宋以前,我們前面已引述他的說法(見本單元,第3頁)
二、元代中期說
袁世碩《明嘉靖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乃元人羅貫中原作》(1991,94-108頁)一文認為該書用三百三十多首詩來品評人物,收束情節,與宋元間的平話很近似。且引用時或言唐賢,或言宋賢,不言「元賢」,實是元人口吻;書中小字注中所提及的今地名,除了個別幾個筆誤外,幾乎全與元代行政區名稱相符。因為其中江陵、建康、潭州均為元天歷二年(1329年)以前的舊地名,因此將作注的時間斷在此年,再往後延伸十幾年,基本上可以確定書成於元中期,大約是十四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他並認為羅貫中生卒年約為1300年至1370年,而嘉靖刊本可視為羅貫中原作。
三、明初說
歐陽健《試論〈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書年代》(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83,280-295頁)一文認為《三國演義》成書於明初。他不同意袁世碩斷書中小注年代於天歷二年(1329年)以前,認為地名情況復雜。他認為羅貫中在明初開筆,第十二卷寫作不早於洪武三年(1370年),全書初稿完成於1371年以後。他還認為根據《門人祭寶峰先生文》以齒序排名,羅本處於第八位烏斯道(1314年生)和第十三位王桓(1314年生)之間,生年約在1315年至1318年之間,卒年估計在1385年1388年之間。開筆時羅本貫中約五十餘歲。
四、明中葉說
張國光《〈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於明中葉辨》(1983,266-279頁)一文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以《三國志平話》為基礎寫成,而元刊《三國志平話》為新安虞氏至治年間(1321-1323)所刊五種平話之一,篇幅僅有八萬字,文筆粗糙簡陋,《三國志通俗演義》篇幅為其十倍,手法成熟,從發展過程看,必遠遠產生於平話之後。張國光因此認為,「此書的撰成,既不會是元代,也難以肯定是明初,其時當在明中葉。為此書寫序的庸愚子蔣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他估計由於蔣大器寫序後無錢刻書,過了二十年才由修髯子印行。
值得注意的是,張國光是拋開羅貫中作為《三國演義》作者來立論的,這樣就不必顧慮成書年代是否與羅貫中生卒年配合。如若結合羅貫中生平來看,以第二和第三兩種說法較為接近事實。如果第四種說法合理,則明中葉是開始流傳的時間。
版本
—、嘉靖本
現存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各則題目唯七字。書署名「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要注意的是,以前很多學者認為它是最接近羅貫中原作的版本,甚至是羅的原著,但現在懷疑者不少。
二、志傳本
現存有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刊刻的幾個版本,簡稱「萬曆諸本」。以劉龍田喬山堂刊本、余氏雙峰堂刊本較早。值得注意的是,內容與嘉靖本有些不同,文字較質朴。不少學者認為「志傳本」的祖本較嘉靖本早。
三、李評本
「 李卓吾 先生批評三國志」,系萬曆後、天啟間無錫人葉畫假李卓吾之名偽作評語刊行,故又稱「偽李評本」。將嘉靖本回目每兩則並為一回成一百二十回本,不分卷。現存明建陽吳觀明刊本等幾種。清代毛宗崗據以刪削修訂為毛評本。
四、毛本(毛評本)
「毛宗崗評三國志演義」,清康熙刊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毛綸、毛宗崗父子假借金聖嘆名義評改「偽李評本」,全面修訂而成。魯迅說毛氏父子主要進行三項工作,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餘小節則「一者整頓回目,二者修正文辭,三者削除論贊,四者增刪瑣事,五者改換詩文」而已。應該注意的是,李悔吾認為該書比以前的版本更強化封建正統思想,而在藝術加工方面則大大超越以前各本。
這四個版本系統,總歸起來,實際只是三種而已:一是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系統,二是《三國志傳》系統,三是毛評本系統。至與「李評本」因為被毛宗崗修訂後已融入毛評本,跟毛評本應屬同一系統。目前書坊排印的本子,絕大多數是毛評本系統,不過在校勘時通常會參考嘉靖本的異文做些改動。
三、三國故事的形成經過
晉陳壽編撰《三國志》,劉宋時裴松之引書四百餘種為之注。我們知道魏晉六朝品評人物風氣盛行,品評人物總須根據具體事跡;後來《世說新語》更具載不少魏晉時期各種人物的妙人妙事。品評人物風氣流傳一段時間,影響所及,許多人對於當時人物的言行十分熟悉。在談說過程中,一方面興趣濃厚不減,而口耳相傳之間又增添講者的主觀意見和個人色彩,對於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刻畫遂有越來越精彩的現象。
例如說兩晉南北朝記敘、描寫、歌詠三國故事和人物的文獻有三十多種。這是現存文獻而言,實際一定不止此數。
唐代論述三國的詩文一百四十多篇,宋代則有約八十篇。這些也都是指今日所知材料而言,當時出現而遺佚的必定更多。
元朝除詩文外,元雜劇以三國故事入戲的有六十多本。這更值得注意,一是當時三國故事個別片段巳發展得很成熟,才能編為戲本,二是戲比詩文流傳更廣泛,影響更大,與小說發展變作互為因果。而宋以來流傳的說三分,此時成為平話小說《三國志平話》和《三分事略》,更成為三國演義小說的基礎。
《三國演義》是長篇小說,但原來的故事卻是零星存在的。這些零星材料如何最終組織成長篇巨著,實是一個有趣的過程。這過程可說是年深月久。由於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則《三國志》成書後就無須再編撰甚麼《三國演義》了。當然《三國演義》的取材,既有直接取自《三國志》的,也有間接取自《三國志》的注文以及其它六朝文獻的史料,更多的則是後世已敷演充實的(俗語「加料」)故事材料。尤其是元代戲劇作品,已將三國故事貫串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綜論三國故事的形成經過,可以分為下述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陳壽《三國志》成書以前的記載,大部分是史料,包括歷史人物的出身、言行等記錄和傳說。陳壽《三國志》錄取其中一部分做材料,編撰正史,但更多的材料則遺留在文人筆下或民間。
第二個階段是《三國志》成書後初期,尤其是東晉、南北朝,因為去三國未遠,仍有大量文獻和民間傳說流行,但故事內容大約無可避免開始出現增添或轉變的情形。
第三個階段是唐,宋時代文人的歌詠和說故事者的敷演,前者可使故事傳說走向理趣,後者則使零星故事組合成較長的單元。
第四個階段是元劇作品。元代許多劇作家都嘗試將三國故事敷寫成情節精彩的劇本。就以呂布和貂禪的故事為例,現存的劇本有無名氏《錦雲堂暗定連環計》,鄭光祖《虎牢關三戰呂布》,武漢臣《虎牢關三戰呂布》(殘缺),於伯淵有《白間斬呂布》。另外元南戲有《貂蟬女》(殘缺)。見微知著,可以估計元劇作家對全部三國故事發揚光大之貢獻。
第五個階段是羅貫中的成書。「三國志通俗演義」一書「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確是的論,尤其是博採各種典籍包括史注、筆記、傳說、平話、劇本、詩文等,共冶一爐,成為巨著。這當中實際上匯集了千千萬萬人的心血;在羅貫中以前,在故事文字和情節方面進行修改加工的無名作者,也同樣功不可沒。羅貫中可以說是後期一個集大成者。
四、《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
坊間流行的《三國演義》毛評本在書前有一篇《讀〈三國志〉法》。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賞《三國演義》的文章,包括內容和文學技巧的剖析。當中不是每一個觀點都正確,但卻是很有啟發性的,不可不讀。
主題思想
三國演義這部巨著大致上以陳壽《三國志》的歷史范圍為基礎,從文學角度再現了漢末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這八九十年間的演變過程。因為歷史大事不便隨意纂改,但其中細節卻可盡情發揮,作者在編寫時可以融入個人的主觀成分,成為思想性較明顯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處處尊劉貶曹,與陳壽《三國志》以魏晉為正統有別,歷來視此為《三國演義》的主題思想。揚劉抑曹是《三國演義》的主調,尤其是現在流行的毛評本,說「強調正統」是該書主題,應該不會錯。而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念,也與作者所處元未明初的時代背景有些關系。
五、《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
一、描寫戰爭: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結構藝術;四、語言特色。
描寫戰爭
第一點是戰爭的多樣化。書中描述了上百次戰爭,可以分為陸戰、水戰,或水陸混合戰,例如水淹七軍;又可分為攻戰、守戰;或分伏擊戰、偷襲戰;或分陣地戰,游擊戰;或主將比試,或兩軍混戰,形式多樣化。
第二點是軍事行動與政治策略相結合。如曹操南侵並非毫無目的,是為了完成統一大業,劉備聯吳抗曹是為了有立足之地,然後振興劉氏的漢室基業。諸葛亮南征是為了解決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糾紛,穩定後方,以便全力對付勢力強大的曹魏。
第三點,戰爭的勝負系於智謀。關鍵在於運籌者的智能,能不能採納部下的善計良策,能不能正確判斷敵情,能不能客觀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靜處事。大小戰爭的勝負無不與鬥智用計拉上了關系。《漫稿》舉了許多例子,建議翻閱原書。
第四點,著重寫人,不著重寫戰爭過程。吸收《左傳》描寫戰爭的經驗而詳寫謀略,略寫戰斗過程;詳寫佔得上風者,略寫位處下風者;詳寫將勝者,略寫將敗者。通過幾場交鋒,逐步將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來。
塑造人物形象
由於魯迅在《史略》批評《三國演義》「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過去的評論家多受影響,不敢推翻其說,幾成定論。其實魯迅的看法是有偏頗的,《三國演義》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觀意圖,但並非黑白分明一面倒。孔明料事如神,但並非永無錯誤,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無優點。關羽忠義勇俱全,然而驕傲自用,不顧大局,屢屢如此。例如:要與馬超比試武功;謾罵孫權,拒不聯婚;恥與黃忠並列,不受五虎將印;四是輕視陸遜,因而招致失敗。
結構藝術
三國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吳三國興亡為縱線,以戰爭發展和人物活動為材料。九十多年的興亡史大約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即由黃巾之亂至赤壁之戰為第一階段;三國鼎立至諸葛亮病逝為第二階段:此後至晉統一天下為第三階段。其間穿插以魏、蜀、吳之間的錯綜復雜的紛爭,把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和文臣武將的奇謀險計逐一帶出,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大故事。由於傳統章回小說的結構回合之間前後呼應,在緊隨主線發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貫,形成一個統一的小說系統。
但是,在處理長達九十七年的歷史事件中,由開始至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後面的四十六年,時間長度其實幾近一半,卻只用了十六回來概括歷史演變,其分量安排明顯並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為《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前五十年正是蜀漢由無至有,由弱至強,遂能聯吳抗曹,三分天下這些光輝事跡自然值得大書特書,但諸葛亮一死,形勢急轉直下,蜀漢開始面臨潰亡,時日無多,因而篇幅大為縮小。可見作者在結構方面,處理時間這一因素是有輕重之分的。
對魏、蜀、吳三國的描寫,蜀、魏之間有戰無和,蜀吳之間和多於戰,吳魏之間則戰多於和。然而重點始終放在蜀、魏這邊,對吳國描寫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研究三國人物者也有意無意間偏重於蜀、 魏 君臣方面。換句話說,作者在確定主次方面,也是頗用心思的。
由於《三國演義》是戰爭小說,描寫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也可以理出一個結構脈絡。鄭鐵生《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構,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為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役,貫串了全書,形成一個戰爭系統(1992,246-273頁)。冒忻和葉胥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以赤壁之戰為例:從起因到結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群儒,蔣干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為組織嚴謹的結構。
語言特色
《三國演義》是用淺白的文言寫成的,言簡意賅,語氣明快。這在封建時代一般稍能識字者,大約均可欣賞,有利於傳播。
《三國演義》一書,特別是毛評本,移用了古代文學家很多詩詞,與白話文比較,使用淺白文言文,更能夠使之與這些詩詞在語言風格上較為統一和諧。
《三國演義》一書創造了很多成語,引用或自造許多諺語,生動活潑,豐富了中華民族的語言。
六、《三國演義》對後世文學之影響
《三國演義》對後世文學的影響有幾個方面,一是該書是歷史小說鼻祖,後世歷史小說不少以之為典範,模仿其體制結構;二是該書故事精彩,明清以至近世戲劇家多從中取材改編為劇本;三是後世詩文作品取以為典故,或作為詠唱題材;四是《三國演義》語言精警,能豐富後世作家之用語。
F. 介紹一些搞笑古代言情小說
不良千金,傷不起
搞笑+腹黑+古代文《兩只前夫一台戲》。這個絕對不小白,行文詼諧幽默。中間有一段淡淡的悵然。男主男配都挺腹黑的。
搞笑+穿越《多多益善》這個文風比較抽,很搞笑,有點小白。不過女主很有自己的想法,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得錯過的搞笑文。
搞笑+溫馨+仙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唐七公子的文筆不容置疑,很淡然的女主白淺,男女主的兒子糯米團子小朋友可愛死了。縱觀各種小說的男主投票,容止總是第一,《三生三世》的男主夜華基本都是前幾位的。這本書挺幽默的,開頭有小虐一下,不過那是幸福的開始。
白淺和楚玉、花千骨是我最愛的三個小說里的女主。(ps《花千骨》這本比較虐,但寫得非常好,看過很久都不能釋然的心疼。嘛,如果哪天想看虐文了,這本是首選。~)
搞笑+穿越《薄荷荼蘼梨花白》這個也挺幽默的,不過女主比較多情,當然啦,結局1v1 。
搞笑+溫馨+無虐+穿越《歌盡桃花》很溫馨的文,笑點挺多的。每次男女主鬥嘴,我都笑噴。
如果滿意請採納。
高幹+腹黑+溫馨《然後愛情隨遇而安》腹黑男主,迷糊女主。看看笑笑還是不錯的。《應該》腹黑女主+腹黑男主+可愛的兒子,糾結中快樂不斷。(《流光》系列都蠻好看的。)
G. 急求一本古代言情小說,很久以前看的,最近突然記起想重溫一遍,但怎麼也想不起名字了,
綰青絲 波波:超經典,架空穿越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喜歡唐七公回子的文筆風格
華胥引:也是唐答七的,比三生糾結
木槿花夕月錦綉:很糾結,還未完結,架空穿
鳳囚凰:喜歡公子 不過也有人不喜歡,架空穿
愛莫能棄:超細膩很多的心理描寫,不單純是寫情節,更是展示男女主心理成熟變化的過程。如果不喜歡看打斷心理的可能不喜歡。類似的有三救姻緣。同一個作者的。愛比三更細膩完整些。
三救姻緣:前面說了,比愛短一些。個人認為愛莫能棄更好。
側妃不承歡:內容比題目好多了
斬情絲:復仇的故事,重生
姻緣:寫跨過千年來愛你的作者的,沒有國家大風大雨,平常人家的故事。
我的皇後:不見得多好,但是我看得很早,所以自己覺得好
瀟然夢:經典
紅顏亂:太短,有點不過癮
尋找前世之旅:經典
後宮甄嬛傳:經典宮斗,不過好長……
步步驚心:宮斗……
壞事多磨:不刻意搞笑自然的笑 文風輕松的文
風槿如畫 秀麗江山
寂寞杏花紅
蔓蔓青蘿
如果可以這樣愛
一把桃木梳
匆匆那年
花開半夏
暴君,我來自軍情9處:很長,還不錯,我是跳著看的,結尾有點傷感~~
希望能幫到你~~~~~~
H. 尋一本古代言情小說
尋龍記 鳳囚凰 東宮 美人殤 春秋大夢……
I. 找一部古代言情小說!
好像看過,但想不起來叫什麼
J. 求幾本特別虐心的古代言情小說
《夜妖嬈》
作者:莫言殤
內容簡介:徹底的給予,換來她的武功散盡...
傾心相付卻得來他一紙休書以及殘忍絕情的話語——
「這女人賞你們了,就在這兒辦吧!」
然後,垂眸藐視,冷眼相觀。
她眼睜睜望著半空中,飛揚的衣衫畫出哀傷的一筆......
心痛如絞,心死如灰。
是誰說:「今日起,就讓本王代替你,好好珍惜你自己!」
原來他,竟是這般珍惜她的呵......
「哈哈哈......」
黑夜中,是誰的笑聲穿透雲霄,無望而悲涼?帶著滿心的傷,在心碎絕望過後,她毅然挺立,淡然一笑:「我不恨你,因為無愛……便不會恨!從此,你我之間——再無牽連!即便有朝一日,你放下滿身的驕傲與尊嚴,伏跪在我面前,我如陌,也斷不會……再多看你一眼!」 望著她決然離去的背影,是誰仰天長嘯,聲震九霄?
而又是誰,無愛,無恨,自此天下,夜之妖嬈!
《白發皇妃》
作者:莫言殤
內容簡介:紅羅帳內,她被迫承歡,三千青絲在身上狂情男子眼中寸寸成雪。
紅羅帳外,始作俑者卻與美人對酌成歡,雙雙笑看一場真人春宮秀…
當紅光被撕裂,點點在風中落下
她艱難步出,那隨風飛舞的滿頭銀發,最終刺痛的,又是誰的心扉?
「怎麼…怎麼會是你?」一聲難以置信的驚呼,他,自詡冷硬無情,卻從此墜入無邊地獄,痛悔終生…
試看:三千發絲白如雪,回眸一顧,傾斷萬人腸!
當一個穿越千年的異世奇女子,被逼入絕境,她是低頭認命,還是絕地反擊,從此綻放一身耀世光芒......
《狐狸,給王生個崽》
開頭很小白
最後很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