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中國古代的歷史小說

中國古代的歷史小說

發布時間:2021-12-20 19:39:20

⑴ 關於中國歷史的小說

《中國古典歷史小說精品》圖書目錄
《歷代興衰演義》
第1回 盤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
第2回 至三皇傳多氏漸剖乾坤
第3回 五帝起亶聰明創制立法
第4回 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
第5回 夏後氏四百年一十七世
第6回 殷湯氏三十世六百餘春
第7回 成周氏至平王遷都洛邑
第8回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第9回 簡王後至靈王時生孔子
第10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第11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
第12回 九州中諸列國並入強秦
第13回 秦無道四十年止傳二世
第14回 六國人並楚漢起義爭衡
第15回 漢高祖定江山一十二帝
第16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鴆君
第17回 漢光武復中興一十三帝
第18回 二百年曹操起漢室三分
第19回 三國志亂紛紛五十餘載
第20回 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
第21回 司馬晉五十年五胡大亂
第22回 走江東承舊統百歲雲奔
第23回 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
第24回 索頭魏分齊周北地稱尊
第25回 周並齊隋篡周平陳一統
第26回 四十年彈指過海內風塵
第27回 唐高祖立根基二十一帝
第28回 三百年捱不到禍亂相尋
第29回 朱溫起號梁朝歸於李氏
第30回 晉滅唐漢繼晉郭氏周承
第31回 宋太祖統中原未能混一
第32回 西北邊遼金夏不住相爭
第33回 康王構仗名將偏安半壁
第34回 三百年元世祖一鼓而吞
第35回 蒙古氏九十春群雄並起
第36回 壬辰年明太祖應運龍興
第37回 二百有八十年二十七帝
第38回 李自成犯京邑社稷摧崩
第39回 天付與大清朝昇平萬歲
第40回 混乾坤歸一統海晏河清
第41回 大清朝膺景命二百六八
第42回 洪楊起據金陵南北構兵
第43回 曾文正左文襄同心秉政
第44回 十八載滅洪楊四海安寧
第45回 庚子年拳會起遷都陝地
第46回 滅拳會訂和約太後回鑾
第47回 孫逸仙造革命排滿興漢
第48回 清宣統遜帝位民國成立
第49回 移政府北京城袁公就任
第50回 滬寧站宋教仁中彈亡身
第51回 摧殘國民黨寧贛雙獨立
第52回 歐事風雲日人乘間要求
第53回 袁世凱稱帝唐都督誓師
第54回 袁項城殯天段祺瑞組閣
第55回 督軍團要挾黎總統失權
第56回 猛張勛復辟馮總統就任
第57回 任私人遭物議李純自戕
第58回 為選舉曹吳聯軍敗雨帥
第59回 奉直失睦張吳再決雌雄
第60回 吳佩孚失機退駐雞公山
東周列國演義
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 杜大夫化厲鳴冤
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 幽王烽火戲諸侯
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 周平王東遷洛邑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 鄭庄公掘地見母
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 助衛逆魯宋興兵
第六回 衛石蠟大義滅親 鄭庄公假命伐宋
第七回 公孫閼爭車射考叔 公子翠獻諂賊隱公
第八回 立新君華督行賂 敗戎兵鄭忽辭婚
第九回 齊侯送文姜婚魯 祝聃射周王中肩
第十回 楚熊通僭號稱王 鄭祭足被脅立庶
第十一回 宋庄公貪賂搏兵 鄭祭足殺婿逐主
第十二回 衛宣公築台納媳 高渠彌乘間易君
第十三回 魯桓公夫婦如齊 鄭子直君臣為戮
第十四回 衛侯朔抗王入國 齊襄公出獵遇鬼
第十五回 雍大夫計殺無知 魯庄公乾時大戰
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 戰長勺曹劌敗齊
第十七回 宋國納賂誅長萬 楚王杯酒虜息媯
第十八回 曹沫手劍劫齊侯 桓公舉火爵寧戚
第十九回 擒傅暇厲公復國 殺子頹惠王反正
第二十回 晉獻公違卜立驪姬 楚成王平亂相子文
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 齊桓公兵定孤竹
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兩定魯君 齊皇子獨對委蛇
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 齊桓公興兵伐楚
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禮款楚大夫 會葵邱義戴周天子
第二十五回 智荀息假途滅虢 窮百里飼牛拜相
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認妻 獲陳寶穆公證夢
第二十七回 驪姬巧計殺申生 獻公臨終囑荀息
第二十八回 里克兩弒孤主 穆公一平晉亂
第二十九回 晉惠公大誅群臣 管夷吾病榻論相
第三十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
第三十一回 晉惠公怒殺慶鄭 介子推割股啖君
第三十二回 晏蛾兒逾牆殉節 群公子大鬧朝堂
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齊納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 齊姜氏乘醉遣夫
第三十五回 晉重耳周遊列國 秦懷嬴重婚公子
第三十六回 晉呂卻夜焚公宮 秦穆公再平晉亂
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綿上 太叔帶怙寵入宮中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 晉文公守信降原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 晉文公伐衛破曹
第四十回 先軫詭謀激子玉 晉楚城濮大交兵
……
……

還有
兩漢演義
隋唐演義
興唐傳
秦王逸史
飛龍全傳
大明傳奇
薛家將(上、下)
楊家將
岳家將
五虎將(上、下)

另外有
《歷朝通俗演義》,又稱《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作者為蔡東藩(1877年—1945年),他從1916年開始,到1926年為止,以10年的時間,閱讀正史及其他史籍等數千餘卷,先後完成了清史演義、元史演義、明史演義、民國史演義、宋史演義、唐史演義、五代史演義、南北史演義、兩晉史演義,前漢史演義(含秦朝)和後漢史演義共11部作品(以上按寫作順序),共1040回,約600餘萬字,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1920年),凡2166年。其內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清乾隆 呂撫撰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⑵ 推薦一些好看的中國歷史小說,要關於中國古代史的

您可以試讀《五代末年風雲錄》,情節流暢,無廢話,內容鐵血而不乏兒女情長,堪稱爽文,望您採納,謝謝!

⑶ 我想找類似「明朝那些事」的中國古代歷史小說,要全的!

我就推薦《大秦帝國》吧,介紹了秦國從商鞅變法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歷史,文筆不錯,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部分史實還是可以的,還有同名的電視劇。

還有二月河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三部曲,文筆也不錯,只是有些情節不是真實歷史,也有同名電視劇

《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先生的代表作,但估計可能會涉及一些歷史知識和評價,不知你喜不喜歡

至於現在市面上的那些各個朝代這些事兒的系列小說都是仿造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寫的,水平良莠不齊,關鍵是有些歷史問題是錯的,個人就不推薦了,至於你說的秦朝那些事兒應該是只更了一部分,未完結。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⑷ 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歷程

1、萌芽期

上古到先秦兩漢的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說的孕育和形成。如《女媧補天》《誇父逐日》。

2、成長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其情節結構比較簡單、粗略。如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3、成熟期

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的成熟。如《柳毅傳書》和《鶯鶯傳》。

4、發展期

宋代的話本,明代的擬話本的出現,推動了古代小說的發展,擬話本的題材更加廣泛,情節更加曲折,描寫更加細膩,如《灌園叟晚逢仙女》。

5、高峰期

明清章回體小說將古代小說逐漸推向了頂峰。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紅樓夢》則代表古代小說的頂峰。



(4)中國古代的歷史小說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作之四大名著

1、《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是中國小說中反映時代最深刻的作品,它表現出任何其他作品所不具備的空前絕後的思想深度和哲學追求。小說通過描寫賈府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敗、經濟上的崩潰、子弟的一代不如一代,預示著舊的制度必將走向沒落的趨勢。

2、《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是一部以神怪為主角的幻想喜劇,記述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三藏去西天取經,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皆成正果。

3、《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是一部經過宋元兩代數百年的醞釀、積累而最終完成的長篇歷史小說。它集合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漢生生死死的悲壯故事,凝聚了無數中國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

4、《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⑸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小說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小說是四大名著,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巨著。
1、《三國演義》是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的《三國志》、范曄《後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寫成。現所見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則。清初毛宗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並成為現在最常見的120回本。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於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束於司馬氏滅吳開晉,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展現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並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2、《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生動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
3、《西遊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後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並且《西遊記》富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其隱含意義非常深遠,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可以從佛、道、俗等多個角度欣賞,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4、《紅樓夢》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為主線通過對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體現了在賈府的大觀園中以金陵十二釵為主體的眾女子的愛恨情愁。而在這同時又從賈府由富貴堂皇走向沒落衰敗的次線反映了一個大家族的沒落歷程和這個看似華麗的家族的醜陋的內在。
《紅樓夢》還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長篇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充分運用了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

⑹ 中國古代歷史著作都有哪些

《金史》撰成於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修成以後得到了許多學者的好評。學者們一般認為,《金史》在二十四史中雖談不上是上乘之作,但在元末所修三史中卻是最好的一部。清代史學家趙翼評論說:《金史》敘事最詳略,文筆亦極老潔,迥出宋、元二史之上。(《廿二史札記》卷27)《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說:元人之於此書,經營已久,與宋、遼二史倉促成書者不一樣,所以本書首尾完備、條例整齊、簡約而無疏漏、周贍而不繁蕪,在宋、遼、金三史之中,是最為完善的。確實,與宋、遼二史相比,其優點是比較突出的。
《金史》之所以得到較好的評價,主要在於它纂修的准備時間比較長,有了比較好的史料准備。與遼相比,金代修史制度要完善得多。有記注院,掌修起居注;秘書監設有著作局,掌修日歷;還有國史院,掌修實錄和國史。其實錄編修最為完備,太祖以下除衛紹王、金哀宗之外,均有實錄;除此之外,還有記載金朝先世的《先朝實錄》3卷;生前未稱帝,死後追加尊號的世宗生父睿宗、章宗生父顯宗也都有實錄;此外還修有國史,包括皇帝本紀及功臣列傳;金宣宗時,因害怕蒙古軍的再次進犯,金由中都(今北京)遷往開封,這些歷史文獻也隨之攜至汴京。汴京被蒙古軍攻克之後,當時依附於蒙古,並參與了攻汴戰斗的漢族地主軍閥張柔頗具遠見,在其他蒙軍將士爭搶金帛財寶時,他卻來到金史館,將金朝實錄及其他秘府圖書運回了家中。這些圖書文獻在中統二年(1261年)被獻之於朝廷。天興三年(1234年)正月,蒙宋聯軍攻克蔡州,金朝滅亡了。元朝建立後,金朝遺老王鄂不但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了修遼、金二史的建議,而且開始著手搜集、整理金代的歷史資料。衛紹王朝沒有實錄,現在衛紹王本紀中的材料都是中統三年王鄂收集的;金朝遷蔡州之後,史書記載中斷,也是因為王鄂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著有《汝南遺事》4卷,才得以將這一段亡國的歷史始末記載下來。因而金代歷史文獻保存得比遼朝多而且完整,加上金朝其他文人也注意搜集金代史實,如金末文人劉祁著《歸潛志》、詩人元好問著《壬辰雜編》(今已佚)等也保存了不少金代史實。可見元末修《金史》,既有實錄、國史為根據,又有王鄂等人的搜集、補綴,還有劉祁、元好問等人的著作可直接資以參證,其所依據與《遼史》纂修時所據要豐富多了。加上這些資料又已經過不少人的加工整理,使編纂者易於著手,這與《宋史》撰寫時面對一堆數量龐大、毫無整理的原始材料又不一樣。於是《金史》比遼、宋二史高出一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十四史》

歷次修《金史》,除依據張萬戶獻上的實錄外,還有就是金朝末年兩位學者的著述,即劉祁的《歸潛志》和元好問的《壬辰雜編》。金亡以後,元好問以編史為己任,聽說《金實錄》在張萬戶家,就向他表示,願修金史,希望看到《金實錄》,但沒有如願。不過,他沒有灰心,並且說:「不可令一代之跡泯而不傳。」於是就在家裡著述,「凡金源君臣遺言往行,採摭所聞,有所得輒以寸紙細字為記錄,至百餘萬言。」名之為「野史」,即《壬辰雜編》一書。劉祁的《歸潛志》也是元代編寫《金史》的主要史料之一。元好問和劉祁二人親身經歷了金末的喪亂之事,書中所論都是耳聞目睹,且二人文筆又好,所以《金史》中有關金末歷史的記載,寫得十分生動,使人讀之歷歷如見。
在編寫體例上,《金史》也有創新。書中的本紀第一卷,不是從阿骨打開始,而是以《世紀》為開始,追述阿骨打以前十代的事跡,便於讀者對女真先世在氏族部落時的社會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本紀的最後一卷,又增加了《世紀補》,用以記述熙宗的父親景宣帝、金世宗的父親睿宗、金章宗的父親顯宗。這三人原來都是大臣,只是由於他們的兒子做了皇帝,不便列入諸臣傳,所以又立《世記補》。這種體例,後來為《元史》、《明史》所效法。《金史》里還可以看到《交聘表》,這是用表格形式把金與宋、西夏、高麗等國和戰,以及它們之間的往來諸事,一一記錄下來,讀起來一目瞭然。
《金史》以「實錄」為依據,史料翔實可信。如在記述金與遼的往來和征戰中,對金統治者所用的詐謀詭計等,都能如實地敘述;對金朝統治階級的殘暴、荒淫、互相傾軋,也能比較充分地揭露。
《金史》的志書內容比較詳細,共有三十九卷,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弱。其中的《河渠志》、《兵志》、《食貨志》、《選舉志》、《百官志》五種寫得不錯,能反映出金朝社會的基本特徵。
《金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有的重要人物沒有列傳,甚至無記載。如金初建策阿骨打稱帝的渤海人楊朴,是阿骨打身邊重要的謀臣,金建國之初,「諸事革創,朝儀制度,皆出其手」,這樣重要的人物為什麼在《金史》中隻字未提呢?大約不會是疏漏,而是不願把阿骨打稱帝這件開創金朝基業的事,說成是渤海人的主意。有的重要事情沒有記載,如天會十年(1132年)金立的偽齊遷都汴,十二年(1134年)金、偽齊合兵伐宋等,都是金國大事,《金史》中一概不書。此外,《金史》列傳中的人名雜亂,一人多名或譯名不一的現象很多。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註《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不勝數。作為歷代君王的教科書,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都不可以和《資治通鑒》媲美。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並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所謂「史學兩司馬」。南宋史學家王應麟評價說:「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鑒》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評價此書:「為人君而不知《通鑒》,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鑒〉,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通鑒》不特記治亂之跡而已,至於禮樂、歷數、天文、地理、尤致其詳。讀者如飲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著書之難》中高度評價《資治通鑒》和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稱贊這兩部著作「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

王鳴盛認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讀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鑒》。《通鑒》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諸史之異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於前,文省於舊,惟《通鑒》可以當之。」

《通鑒》亦有高度文學價值,曾國藩撰成《經史百家雜鈔》一書,其中選錄《資治通鑒》11篇。曾國藩評價此書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鑒》,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評價《通鑒》時說:「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毛澤東自稱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鑒》,並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啰......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通鑒》里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
《明史》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國明朝(1368—1644年)歷史情況的紀傳體斷代史。全書336卷,其中目錄4卷、本紀24卷、志75卷、表13卷、列傳220卷,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但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卻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修成之後,得到後代史家的好評,認為它超越了宋、遼、金、元諸史。清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卷31中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趙翼
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廿二史札記》
白壽彝
《明史》是一部史料價值較高的正史。《明史》修纂日久,又有前諸史修纂之經驗,成為二十四史中較好的一部,尤其是隋、唐以後諸史中,更為突出。—— 《中國通史》
余秋雨
《明史》後來成為整個二十四史中寫得較好的一部,這是我們直到今天還要承認的事實。——《山居筆記 · 一個王朝的背影》
劉庭華
《明史》體例嚴謹,首尾連貫,材料翔實,文筆簡潔,舛誤很少,是自清代以來史家公認的一部質量上乘的史著。相反,《元史》的編修,由於迫於朱元璋政治需要的壓力,歷時11個月共331天,31人參加,組織領導工作緊迫、匆忙、粗亂,近180萬字的巨著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草成,根本沒有時間來核對史料的真偽和問題的分析比較。確切地說,《元史》是史官們迫於政治壓力抄撮而成的。因此,《元史》的舛誤甚多,內容前後重復、互相矛盾的地方隨處可見。——《中國歷史是幹部的教科書》
後漢書
《後漢書》由南朝劉宋時的范曄(398年-445年)所著,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在列傳方面,《後漢書》除了因襲《史記》、《漢書》的列傳外,還新增了黨錮、宦者、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和列女七種列傳。
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後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章懷太子李賢注,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宏所著的《後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北宋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續漢書》志三十卷,劉昭注,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後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有六個太後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准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范曄是第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家。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傑出女性,並不都是貞女節婦,還包括並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後漢書》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
《後漢書》自有其特點。從體例上看,與《史記》和《漢書》相比,有一些改進。在本紀方面,它不同於《漢書》的一帝一紀,而是援引《史記·秦始皇本紀》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嬰的先例,在《和帝紀》(和帝劉肇)後附殤帝(殤帝劉隆),《順帝紀》(順帝劉保)後附沖、質二帝。這既節省了篇幅,又不遺漏史實,一舉而兩得。在皇後方面,改變了《史記》與《漢書》將皇後列入《外戚傳》(呂後除外)的寫法,為皇後寫了本紀。這樣改動,符合東漢六個皇後臨朝稱制的史實。
在列傳方面,《後漢書》除了因襲《史記》、《漢書》的列傳外,還新增了黨錮、宦者、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和列女七種列傳。這些列傳既是新創,又反映了東漢的實際情況。如東漢一代黨錮大興,許多比較正直的大臣都以結黨的罪名被殺;另外,東漢的宦官多參與朝政,殺戮大臣,是黨錮之獄的主要製造者。這些現象充分反映了東漢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斗爭。范曄根據這些史實,創立了黨錮和宦者兩個列傳。為列女立傳,最早始於西漢的劉向,范曄在劉向的啟發下增寫了《列女傳》,這在正史中是第一次出現。他寫《列女傳》的宗旨是:「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專在一操而已。」他的《列女傳》中,有擇夫重品行而輕富貴的桓少君、博學的班昭、斷機勸夫求學的樂羊子妻、著名才女蔡琰等,不拘於三綱五常的界域。《後漢書》的列傳,還往往打破時間的順序,將行事近似的人寫成合傳。
如王充、王符和仲長統三人,並不是同時代的人,因為他們都輕利祿而善屬文,行為近似,所以合傳。
《新唐書》
《新唐書》是北宋時期宋祁、歐陽修、范鎮、呂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新唐書》前後修史歷經17年,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書》修成後,其主編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其舊」,認為這是本書勝過《舊唐書》的地方。《新唐書》在體例上第一次寫出了《兵志》、《選舉志》,系統論述唐代府兵等軍事制度和科舉制度。這是我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為以後《宋史》等所沿襲。自司馬遷創紀、表、志、傳體史書後,魏晉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書》始又恢復了這種體例的完整性。以後各朝史書,多循此制,這也是《新唐書》在我國史學史上的一大功勞。
新唐書》主要作者宋祁、歐陽修是北宋一代文宗,著名文學家。宋祁及其兄宋庠,在當時有「二宋」之稱,宋人《東軒筆錄》說宋祁「博學能文,天資蘊籍」;歐陽修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為其特長。他們筆下的功夫當然不同一般。
《新唐書》以清新質朴的語言特點為後世人賞識。也有了巨大的影響。
《史記》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寫古今通史的願望沒有實現,臨終要司馬遷完成其夙願。後來,司馬遷繼任父親太史令之職,開始寫《史記》,歷十餘年而完成。《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同時,書中的文字生動性,敘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魯迅先生在他的《漢文學史綱要》一書中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文學影響
《史記》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從總體上來說,《史記》作為中國第一部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大規模作品,為後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基礎和多種可能性。
《史記》所寫的雖然是歷史上的實有人物,但是,通過「互見」即突出人物某種主要特徵的方法,通過不同人物的對比,以及在細節方面的虛構,實際把人物加以類型化了。
在各民族早期文學中,都有這樣的現象,這是人類通過藝術手段認識自身的一種方法。只是中國文學最初的類型化人物出現在歷史著作中,情況較為特別。
由此,《史記》為中國文學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後代的小說、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各種人物形象,有不少是從《史記》的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武俠小說方面,除了人物類型,它的體裁和敘事方式也受到《史記》的顯著影響。中國傳統小說多以「傳」為名,以人物傳記式的形式展開,具有人物傳記式的開頭和結尾,以人物生平始終為脈絡,嚴格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並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評論,這一切重要特徵,主要是淵源於《史記》的。
後世小說多以《史記》為取材之源。其中比較典型的有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孫皓暉的《大秦帝國》和寒川子的《戰國縱橫》。
戲劇方面,由於《史記》的故事具有強烈的戲劇性,人物性格鮮明,矛盾沖突尖銳,因而自然而然成為後代戲劇取材的寶庫。
據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所載,取材於《史記》的劇目就有180多種。 據李長之統計,在現存132種元雜劇中,有16種采自《史記》的故事。其中包括《趙氏孤兒》這樣的具有世界影響的名作。已經失傳的類似作品,當然更多。到後來的京劇中,仍然有許多是取材於《史記》的,如眾所周知的《霸王別姬》等。
宋元時期,隨著中國戲劇的形成與成熟,《史記》的內容與藝術也影響到戲劇創作。例如宋元戲文有《趙氏孤兒報冤記》;元明雜劇有《冤報冤趙氏孤兒》(元·紀君祥)、《卓文君私奔相如》(明·朱權)、《灌將軍使酒罵座記》(明·葉憲祖);明清傳奇有《竊符記》、《易水歌》(清·徐沁);地方戲及新編歷史劇有《搜孤救孤》(京劇)、《卧薪嘗膽》(漢劇越劇)、《和氏璧》(同州梆子)、《完璧歸趙》(京劇)、《鴻門宴》(京劇 川劇漢劇秦腔)、《蕭何月下追韓信》(京劇 川劇 漢劇 秦腔)、《霸王別姬》(京劇)、《大風歌》(話劇)。
在傳記文學方面,由於《史記》的紀傳體為後代史書所繼承,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傳記。
雖然,後代史書的文學性顯著不如《史記》,但其數量既浩如瀚海,如果將其中優秀傳記提取出來,也是極為可觀的。
此外,史傳以外的別傳、家傳、墓誌銘等各種形式的傳記,也與《史記》所開創的傳記文學傳統有淵源關系。

⑺ 中國古典歷史小說有哪些

個人意見: 中國十大名著:1:三國演義 2:西遊記 3:水滸傳 4:紅樓版夢 5:封神演義 6:隋唐演義 7:三十六計 8:孫子兵法權 9:聊齋志異 10:史記

⑻ 中國古代小說介紹過來

明、清
明清是我國小說發展的鼎盛時期,小說成為明清文學的突出代表.明清小說的繁榮,是以優秀長篇章回小說的高度成就為代表.
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羅貫中)
長篇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施耐庵)
--《隋唐演義》,《東周列國志》
--《水滸後傳》,《楊家將演義》,《說岳全傳》
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吳承恩)-《封神演義》,《西遊補》
《金瓶梅》第一部文人獨創的以家庭生活為主要題材來反映世態人情的作品,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開始由歷史題材向描寫現實人生轉變.
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成熟的諷刺藝術傑作,直接影響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曹雪芹的《紅樓夢》成為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明清及近代文學--明清小說
短篇小說的發展
白話短篇小說:明代 馮夢龍編纂的"三言"和凌蒙編著的"二拍"
《喻世明言》(原稱《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文言短篇小說:主要著作有《剪燈新話》,《虞初新志》
清中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標志我國文言小說最高成就
紀昀(1724—1805年,字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在當時有較大的影響.

⑼ 求一本中國古代歷史小說

隋唐演義,說岳全傳,說呼全傳,

⑽ 有沒有關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真實事件的小說

最好是《中華上下五千年》
其次是《歷朝通俗演義》(這個很全的)
最版後就是關於這些朝代的一權些單獨小說,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東周列國志,人物傳記,張居正(推薦)、一代聖人王陽明,現代小說,明朝那些事等等,不勝枚舉。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的歷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