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是什麼啊
我國的小說源遠流長。「小說」這一名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篇》。我國小說的萌芽,可溯至上古勞動人民的口頭傳說與遠古神話。這部分遺產主要記載和保存在《山海經》《穆天子傳》等書中。先秦兩漢時期,「小說」一直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根本算不上一種文學體裁。到了魏晉以後,別具風格的所謂「志怪」、「志人」小說的大量產生,使我國的早期小說出現了一個較為繁盛的時期,如干寶的《搜神記》、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都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這時的小說,因為是「志」,即搜集記錄下來的,還算不上創作,所以人們把它同歷史歸於一類。小說脫離歷史領域而成為文學創作,是唐代以後的事。唐代經濟文化發達,文人思想比較活躍,於是產生了依照傳說創作而成的傳奇小說。傳奇小說發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隨之興起的是話本。話本經過文人加工、就變成了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明代出現了章回小說。如《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還出現了由文人模擬「話本」體制寫成的作品「擬話本」。馮夢龍編撰的《三言》中,不少作品就屬擬話本小說。這以後再發展,便有了文人獨立的創作。這一時期出現的長篇小說《金瓶梅》,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清代的《紅樓夢》發揚了這個傳統,使中國古代的現實主義小說達到了輝煌的頂點。
古今小說有許多相通之處,但古代小說也有其自身特點。因而欣賞時,應根據古代小說自身的特點來加以欣賞,具體可以從了解古代小說的特點、欣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鑒賞古代小說的語言三個角度入手。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B. 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巔峰之作是什麼
紅樓夢來。。。《紅樓夢》,成書於源清代乾隆年間的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曾用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紅樓夢》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是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巔峰之作,並被認為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首,它的影響已經超越了時代和國界,是世界文學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現代產生了一門以研究紅樓夢為主題的學科「紅學」。
C.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學小說水平最高的時代,代表作有哪一些他們的作者是誰他們各自生活在什麼年代
代表作有羅貫中三國演義,吳承恩西遊記,曹雪芹紅樓夢,還有施耐庵水滸傳。
D. 中國歷史上最高水平的文學作品是哪部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紅樓夢》是一部頗具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令後世讀者腦洞大開,揣測之說久而遂多。二十世紀以來,學術界因《紅樓夢》異常出色的藝術成就和豐富深刻的思想底蘊而產生了以《紅樓夢》為研究對象的專門學問——紅學。
E. 中國古代小說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一、中國古代小說起源於神話傳說。與其他民族的小說一樣,最初的作品都與上古傳說有關,神話傳說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這為小說的孕育和產生准備了條件。比如《紅樓夢》的開頭,就是借用了女媧煉石補天的上古神話傳說。
二、中國古代小說在民間汲取營養。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為小說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古代小說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中國小說的每次發展、進步都是由優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間學習,參與、加工民間創作而取得的。比如《西遊記》,就是在民間故事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 文人與民間創作結合的創作方式,使得中國古典小說呈現了重視情節的特點。重視寫情節並不意味著忽視寫人物,而是要通過情節表現人物,以外在的情節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
三、古代小說與歷史結合很深。比如《水滸傳》,就是充分吸收史傳文學寫人藝術經驗的一部作品。比如《三國演義》,整個小說就是構築在虛實歷史之上的。
四、我國古代小說的取材和用意多是立足於現實。小說創作不脫離現實,這些小說都產生於現實,由於現實問題的觸發而幻想出來的。比如第一部文人創作的小說《金瓶梅》,就完全是描寫日常生活,並直接影響到了後來的《紅樓夢》。
五、古代小說是逐漸發展的。由最早的神話傳說式到志怪式,再成長為唐時期的傳奇,最後到明清時成長為長篇巨作。
F.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基本概況
1.萌芽期
上古到先秦兩漢的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說的孕育和形成。如內《女媧容補天》《誇父逐日》。
2.成長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其情節結構比較簡單、粗略。如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3.成熟期
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的成熟。如《柳毅傳書》和《鶯鶯傳》。
4.發展期
宋代的話本,明代的擬話本的出現,推動了古代小說的發展,擬話本的題材更加廣泛,情節更加曲折,描寫更加細膩,如《灌園叟晚逢仙女》。
5.高峰期
明清章回體小說將古代小說逐漸推向了頂峰。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紅樓夢》則代表古代小說的頂峰。
G.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
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
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而中國小說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開始具有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兩種不同的小說系統。文言小說起源於先秦的街談巷語,是一種小知小道的紀錄。在歷經魏晉南北朝及隋唐長期的發展,無論是題材或人物的描寫,文言小說都有明顯的進步,形成筆記與傳奇兩種小說類型。
而白話小說則起源於唐宋時期說話人的話本,故事的取材來自民間,主要表現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識。但不管文言小說或白話小說都源遠流長,呈現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
小說的奠基歷經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積累和沉澱,當歷史進入唐代小說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個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
二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
三是文人筆記。這一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明顯,文人筆記大都記載一些軼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間娛樂消閑。各朝代都有茶館飯店常駐的說話人、說書人,以話本為基礎,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說一段(小說),以吸引客人每天回來聽書,希望保證生意興隆。
H. 中國古代小說介紹過來
明、清
明清是我國小說發展的鼎盛時期,小說成為明清文學的突出代表.明清小說的繁榮,是以優秀長篇章回小說的高度成就為代表.
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羅貫中)
長篇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施耐庵)
--《隋唐演義》,《東周列國志》
--《水滸後傳》,《楊家將演義》,《說岳全傳》
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吳承恩)-《封神演義》,《西遊補》
《金瓶梅》第一部文人獨創的以家庭生活為主要題材來反映世態人情的作品,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開始由歷史題材向描寫現實人生轉變.
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成熟的諷刺藝術傑作,直接影響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曹雪芹的《紅樓夢》成為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明清及近代文學--明清小說
短篇小說的發展
白話短篇小說:明代 馮夢龍編纂的"三言"和凌蒙編著的"二拍"
《喻世明言》(原稱《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文言短篇小說:主要著作有《剪燈新話》,《虞初新志》
清中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標志我國文言小說最高成就
紀昀(1724—1805年,字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在當時有較大的影響.
I. 中國古代小說鑒賞
中國小說的發展歷程:六朝
時期的「志怪小說」——以談神說鬼或記錄名人軼事為主。
唐代時期的「傳奇小說」——這是一種有文人意識的文學創作,它「敘述婉轉,文辭華艷」。唐傳奇的
題材大致分為愛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俠行義、歷史故事、神仙怪異等,而神仙怪異又往往穿插各類題
材中,這是六朝小說的胎記。
愛情婚姻題材在唐傳奇中占較大比重,且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的佳作。不少作品歌頌男女青年掙
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鎖,爭取自主幸福的愛情和婚姻。他們不畏強暴、不計貧富、不惜以身
殉情,如《任氏傳》中的狐女任氏愛戀家境貧寒的鄭六,嚴斥企圖恃富施暴的韋崟道:「鄭生,窮賤耳
。所稱愜者,唯某而已。忍以有餘之心,而奪人之不足乎?哀其窮餒,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
,故為公系耳。若糠糗可給,不當至是」。體現了婦女要求主宰自身命運的願望和敢於反抗強暴的斗爭
精神。《柳毅傳》中的龍女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備受丈夫虐待,但她並不屈服,請柳毅捎信向父親洞
庭君訴苦,歷經周折,終於按照自己的意願,與見義勇為的柳毅結成美滿婚姻。她是個敢於反抗夫權壓
迫,大膽追求幸福愛情的婦女形象。
唐傳奇構思精巧,情節曲折,結構完整。如《柳毅傳》寫柳毅為龍女完成傳書使命,錢塘君殺了涇河小
龍,救回龍女後,又陡生波折,平添錢塘君逼婚,柳毅嚴詞拒絕一節。柳毅回家後連娶兩妻皆亡,似與
龍女無緣,不料三娶的盧氏竟是龍女的化身。作者圍繞龍女爭取婚姻自主這一主線安排情節,展開矛盾
,波瀾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構思極巧妙,體現了「作意好奇」的特點。
唐傳奇的語言生動流楊,簡潔而富於表現力。這與作者不少是詩文高手,講究修辭造句,注意汲取駢文
和口語之長有關。如錢塘君救回龍女後,「洞庭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傷稼乎?』
曰:『八百里』。『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寥寥數語,錢塘君的性格、說話時的神情口氣
躍然紙上。
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話本是講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話本即說書藝人——在宋代稱為說話人
,演出的底本。說書人只能用當時流行的口語來說,故話本即當時的白話小說。這是一種不同於志怪、
傳奇的新興小說。小說話本在人物塑造及情節處理上都有相當高的成就。在塑造人物時,不但長於動作
、語言描寫,還長於心理描寫。在展開情節時,不但曲折生動,而且善於製造懸念和進行細節描寫。如
《錯斬崔寧》,寫劉貴從丈人家借得十五貫錢,回到家後,他的妾陳二姐問他錢是從哪來的,劉貴和她
開玩笑,說是將陳二姐典給了他人換來的。「那小娘子聽了,欲待不信,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欲侍
信來,『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大娘子又過得好,怎麼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只得再問道:『雖然
如此,也須通知我爹娘一聲。』」等劉貴睡去之後,「那小娘子好生擺脫不下,『不知他賣我與甚色人
家?我欲先去爹娘家裡說知。就是他明日有人來要我,尋到家裡,也須有個下落。』」通過這一系列細
節的動作、對話、心理描寫,把陳二姐不滿劉貴,但又無可奈何的溫順性格和口中雖不明言,但又頗有
心機的性格刻劃得十分生動細致。之後寫劉貴被殺,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個身帶很多銅錢,但
又頗為斯文的年青人,又為後文的「錯斬」設下了懸念。
明清時期的「章回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