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中國古代古典小說書目錄大全

中國古代古典小說書目錄大全

發布時間:2022-01-07 15:34:29

㈠ 求 中國古典小說書目都有哪些 越全越好

《紅樓夢》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醒世恆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三刻拍案驚奇》(型世言)
《官場現形記》
《老殘游記》
《孽海花》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儒林外史》
《聊齋志異》
《子不語》
《閱微草堂筆記》
《松隱漫錄》
《瑩窗異草》
《歡喜冤家》
《八段錦》
《風流和尚》
《醋葫蘆》
《隔簾花影》
《綺樓重夢》
《貪欣誤》
《綉屏緣》
《空空幻》
《驚夢啼》
《金石緣》
《情夢柝》
《鴛鴦配》
《雙合歡》
《石點頭》
《天豹圖》
《八洞天》
《風月鑒》
《錦綉衣》
《東周列國志》
《反唐演義全傳》
《前七國志》
《後七國志》
《北史演義》
《四大美人艷史》
《後西遊記》
《封神演義》
《女仙外史》
《綠野仙蹤》
《三遂平妖傳》
《包公案》
《海公案》
《林公案》
《施公案》
《醒世姻緣傳》
《岐路燈》
《續金瓶梅》
《型世言》
《今古奇觀》
《禪真逸史》
《禪真後史》
《覺世十二樓》
《無聲戲》
《西湖二集》
《九尾龜》
《青樓夢》
《品花寶鑒》
《花月痕》
《海上花列傳》
《海上繁華夢》
《十尾龜》
《五美緣》
《梅蘭佳話》
《平山冷燕》
《飛花艷想》
《好述傳》
《雙鳳奇緣》
《五鳳吟》
《五色石》
《綠牡丹》
《國色天香》
《隋煬帝艷史》
《武則天外史》
《洪憲宮闈艷史》
《昭陽艷史》
《濃情艷史》
《野叟曝言》
《鏡花緣》
《兒女英雄傳》
《三俠五義》
《小五義》
《大八義》
《七劍十三俠》
《情史》
《騙經》
《笑林廣記》
《姑妄言》

㈡ 中國古典文學書籍有哪些

中國古典文學書籍:

1、小說:

《西遊記》吳承恩、《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全傳》施耐庵、《紅樓夢》(《石頭記》)曹雪芹高鶚。

2、詩經詞曲文集:

《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

3、史書傳記: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春秋》、《資治通鑒》。

4、網路學術雜書:

《山海經》、《水經注》、《藝文類聚》、《永樂大典》。

詩經介紹: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2、《詩經》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

㈢ 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的目錄

第一編 先秦文學
《詩經》
《楚辭》
《山海經》
《左傳》
《論語》
《孟子》
《莊子》
第二編 兩漢文學
《戰國策》
《司馬文園集》
《史記》
《淮南子》
《漢書》
《古詩十九首》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
《魏武帝集》
《曹子建集》
《阮步兵集》
《陶淵明集》
《鮑參軍集》
《謝宣城集》
《樂府詩集》
《搜神記》
《世說新語》
第四編 唐代文學
《王子安集》《陳拾遺集》《孟浩然集》《王右丞集》《李太白集》《杜少陵集》
《昌黎先生集》《柳河東集》《白氏長慶集》《樊川詩集》《李義山詩集》《唐宋傳奇集》
第五編 宋代文學
《樂章集》《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蘇軾文集》《蘇軾詩集》《東坡樂府》《淮海詞》
《山谷集》 《漱玉詞》 《劍南詩稿》 《稼軒詞》
第六編 元代文學
《竇娥冤》 《西廂記》 《倩女離魂》 《琵琶記》 《全元散曲》
第七編 明代文學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牡丹亭》 《金瓶梅》 「三言二拍」
第八編 清代文學
《聊齋志異》 《儒林外史》 《紅樓夢》 《鏡花緣》 《長生殿》 《桃花扇》 《飲水詞》
《龔自珍全集》

㈣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藏書百部的圖書目錄

第一部詩詞經典名篇
詩經
楚辭
唐詩三百首
花間集
絕妙好詞
宋詞三百首
尊前集
詞選
詞林萬選
宋詩精華錄
樂府詩集
第二部散文經典名篇
古文觀止
六朝文絮
容齋隨筆
陶庵夢憶
浮生六記
唐宋八大家文鈔
古文真寶
明清八大家文鈔
第三部戲曲經典名篇
感天動地竇娥冤
西廂記
牡丹亭
元曲三百首
長生殿
桃花扇
琵琶記
第四部文集經典名篇
魏武帝集
魏文帝集
曹子建集
嘉祜集
蘇軾集
蘇轍集
欒城三集
六如居士全集
白居易集
辛棄疾集
陶淵明集
王國維文選
戴震集
曾國藩詩文精選
第五部詩詞書畫文論經典名篇
石林詩話
滄浪詩話
文心雕龍
詞源
六一詩話
文房四譜
詩品
人間詞話
書譜
書法雅言
廣藝舟雙楫
宣和書譜
法書考
書畫傳習錄
書品
墨池瑣錄
書法雅言
書法綸貫
第七部筆記小說經典名篇
世說新語
博物志
閱微草堂筆記
古今譚概
益智錄
太平廣記
諧鐸
第八部白話小說經典名篇
老殘游記
豆棚閑話
平山冷燕
無聲戲
好逑傳

㈤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的作品目錄

001.《詩經注析》[上下]程俊英、蔣見元撰[1991]
002.《楚辭補注》[宋]洪興祖撰,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方進校點[1983]
003.《古詩源》[清]沈德潛選[2006]
004.《樂府詩集》[全四冊][宋]郭茂倩撰[1979]
005.《玉台新詠箋注》[全二冊][陳]除陵編[清]吳兆宜注[1985]
006.《搜神記》[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
007.《說苑校證》[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2009]
008.《世說新語校箋》[全二冊][南朝宋]劉義慶撰,徐震堮校箋[1984]
009.《屈原集校注》[全二冊]金開誠、董洪利、高路明校注[1996]
010.《王粲集》[漢]王粲撰,俞紹初校點[1980]
011.《建安七子集》俞紹初輯校[1989]
012.《阮籍集校注》[三國魏]阮籍撰,陳伯君校注[1987]
013.《江文通集匯注》[南朝]江淹撰,胡之驥注,李長路、趙威點校[1984]
014.《庾子山集注》[上中下][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許逸民校點[2006]
015.《陸機集》[晉]陸機撰,金濤聲點校[1982]
016.《陸雲集》[晉]陸雲撰,黃葵點校[1988]
017.《何遜集》[梁]何遜撰[1980]
018.《何遜集校注》(修訂本)[梁]何遜撰,李伯齊校注
019.《陶淵明集》[晉]陶淵明撰,逯欽立校注[1979]
020.《徐陵集校箋》[全四冊[陳]徐陵撰,許逸民校箋[2008]
021.《李太白全集》[上中下][唐]李白撰[清]王琦注[1977]
022.《杜詩詳注》[全五冊][唐]杜甫撰[清]仇兆鰲注[1979]
023.《白居易詩集校注》[全六冊][唐]白居易撰,謝思煒校注[2006]
024.《白居易集》[全四冊][唐]白居易撰,顧學頡校點[1979]
025.《柳宗元集》[全四冊][唐]柳宗元撰[1979]
026.《盧照鄰集校注》 [唐]盧照鄰撰,李雲逸校注[1998]
027.《楊炯集》[唐]楊炯撰,徐明霞點校[1980]
028.《盧照鄰集》[唐]盧照鄰撰,徐明霞點校[1980]
029.《沈佺期宋之問集校注》[上下][唐]沈佺期、宋之問撰,陶敏、易淑瓊校注[2006]
030.《張九齡集校注》[全三冊][唐]張九齡撰,熊飛校注[2008]
031.《王維集校注》[唐]王維撰,陳鐵民校注
032.《高適詩集編年箋注》劉開揚箋注[1981]
033.《岑嘉州詩箋注》[全二冊][唐]岑參撰,廖立箋注[2004]
034.《劉長卿詩編年箋注》[上下][唐]劉長卿撰,儲仲君箋注[1996]
035.《韋應物詩集系年校箋》孫望校箋[2002]
036.《劉禹錫集[上下][唐]劉禹錫[1990]
037.《元稹集》[上下][唐]元稹撰,冀勤點校
038.《李商隱詩歌集解》[增訂重排本][第二版] [唐]李商隱撰,劉學鍇、余恕誠[2004]
039.《李商隱文編年校注》[全五冊][唐]李商隱撰,劉學鍇、余恕誠[2002]
040.《杜牧集系年校注》[唐]杜牧撰,吳在慶校注[2008]
041.《羅隱集》[唐]羅隱撰,雍文華輯校[1983]
042.《溫庭筠全集校注》[上中下冊][唐]溫庭筠撰,劉學鍇校注[2007]
043.《南唐二主詞校訂》[南唐]李璟、李煜撰[宋]無名氏輯,王仲聞校訂[2007]
044.《歐陽修全集》[全六冊][宋]歐陽修撰,李逸安點校[2001]
045.《蘇軾詩集》五十卷[全八冊][宋]蘇軾撰[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
046.《蘇軾文集》[全六冊][宋]蘇軾撰[明]茅維編,孔凡禮點校
047.《蘇軾詞編年校注》[上中下]王宗堂,鄒同慶撰
048.《蘇轍集》[宋]蘇轍撰,陳宏天、高秀芳點校[1990]
049.《曾鞏集》[上下冊][宋]曾鞏撰,陳杏珍、晁繼周點校[1984]
050.《黃庭堅詩集注》[共五冊][宋]黃庭堅撰[宋]任淵等注,劉尚榮校點[2003]
051.《楊萬裏集箋校》[全十冊][宋]楊萬裏撰,辛更儒箋校[2007]
052.《後山詩注補箋》[上下][宋]陳師道撰[宋]任淵注,冒廣生補箋,冒懷辛整理[1995]
053.《張耒集》[上下冊][宋]張耒撰,李逸安、孫通海、傅信點校[1990]
054.《陳與義集》[修訂本] 吳書蔭、金德厚點校[1982]
055.《樂章集校注》[宋]柳永撰,薛瑞生校注[1994]
056.《姜白石詞箋注》[宋]姜夔撰,陳書良箋注[2009]
057.《清真集校注》[上下][宋]周邦彥撰,孫虹校注,薛瑞生訂補[2002]
058.《朱淑真集注》[宋]朱淑真撰[宋]魏仲恭輯[宋]鄭元佐注[2008]
059.《重輯李清照集》[宋]李清照撰,黃墨谷輯校[2009]
060.《山中白雲詞》[宋]張炎撰
061.《匯校詳注關漢卿集》[全三冊][元]關漢卿撰,藍立蓂校注[2006]
062.《徐渭集》[全四冊][明]徐渭撰[2003]
063.《顧亭林詩箋釋》[上下冊][清]顧炎武撰,王冀民箋釋[1998]
064.《顧亭林詩文集》[清]顧炎武撰,華忱之點校[1983]
065.《王船山詩文集》[全二冊][清]王夫之撰[1962]
066.《魏叔子文集》[上中下][清]魏禧撰,胡守仁、姚品文等校點[2003]
067.《戴名世集》[清]戴名世撰[1986]
068.《戴名世遺文集》[清]戴名世撰,韓明祥、王樹民等編校[2002]
069.《船山詩草》[上下][清]張問陶撰[1986]
070.《洪亮吉集》[全五冊][清]洪亮吉撰,劉德權點校[2001]
071.《飲水詞箋校》[修訂本][清]納蘭性德撰,趙秀亭、馮統一箋校[2009]
072.《龔自珍己亥雜詩注》[清]龔自珍撰,劉逸生注[1990]
073.《蔣捷詞校注》[宋]蔣捷撰,楊景龍校注
074.《張孝祥詞校箋》[宋]張孝祥撰,宛敏灝校注
075.《劉克庄集箋校》[宋] 劉克庄撰, 辛更儒校注
076.《歐陽修詩編年箋注》[宋]歐陽修撰.
077.《元好問文編年校注》[元] 元好問撰, 狄寶心校注
078.《元好問詩編年校注》[元] 元好問 撰, 狄寶心校注
079.《張籍集系年校注》[唐] 張籍撰
080.《袁桷集校注》[元] 袁桷撰
《南唐二主詞箋注》[南唐]李璟、李煜撰,王仲聞校訂,陳書良、劉娟箋注
《白居易文集校注》(全四冊)[唐]白居易撰,謝思煒校注
《夢窗詞集校箋》(全六冊)[宋]吳文英撰,孫虹、譚學純校箋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十二卷(上下冊)[清]方世舉撰,郝潤華、丁俊麗整理
《王惲全集匯校》(全十冊)[元]王惲撰,楊亮、鍾彥飛校訂
《張說集校注》三十卷(全四冊)[唐]張說撰,熊飛校注
《柳宗元集校注》(全十冊)[唐]柳宗元撰,尹占華、韓文奇校注
《李長吉歌詩編年箋注》(上下冊)[唐]李賀撰,吳企明箋注
《張籍集系年校注》(上中下冊)[唐]張籍撰,徐禮節、余恕誠校注
《樂章集校注》(增訂本)[宋]柳永撰,薛瑞生校注
《顧太清集校箋》(上下冊)[清]顧太清撰,金啟孮、金適校箋
《袁桷集校注》(全六冊)[元] 袁桷撰,楊亮校注
《讀杜心解》(上下冊)[清]浦起龍撰
《蘇過詩文編年箋注》(上中下冊)[宋]蘇過撰,舒星校補,蔣宗許、舒大剛等注
《張孝祥詞校箋》[宋]張孝祥撰,宛敏灝校注
《劉克庄集箋校》(全十六冊)[宋] 劉克庄撰, 辛更儒校注
《歐陽修詩編年箋注》(全四冊)[宋]歐陽修撰,劉德清、顧寶林、歐陽明亮箋
《元好問文編年校注》(上中下冊)[元] 元好問撰, 狄寶心校注
《元好問詩編年校注》(全四冊)[元] 元好問撰, 狄寶心校注
《丁卯集箋證》(上下冊)[唐]許渾撰,羅時進箋證
《鮑照集校注》(上下冊)[南朝宋]鮑照撰,丁福林、叢玲玲校注
《貫休歌詩系年箋注》(上中下冊)[唐]貫休撰,胡大浚箋注

㈥ 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目錄

這里有: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D6%D0%B9%FA%B9%C5%B5%E4%CE%C4%D1%A7%BB%F9%B1%BE%B4%D4%CA%E9&format=

㈦ 中國古代著作全部名錄及作者

古典文學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閃爍著燦爛光輝的經典性作品或優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令人矚目的瑰寶。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以及詞、賦、曲、民間神話傳說故事等多種表現形式,在各種文體中,又有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從而使中國古典文學呈現出多姿多彩、壯麗輝煌的圖景。戰國策》《烈女傳》(西漢)劉向、《搜神記》(晉)干寶、《太平廣記》(宋)李昉﹑扈蒙﹑李穆等、《世說新語》(南北朝)劉義慶、《鶯鶯傳》唐 元稹、《西遊記》吳承恩、《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全傳》施耐庵、《金瓶梅》蘭陵笑笑生、《醒世恆言》馮夢龍、《警世通言》馮夢龍、《喻世明言》馮夢龍、《東周列國志》馮夢龍《初刻拍案驚奇》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凌濛初、《禪真逸史》方汝浩、《楊家府演義》作者不祥、《封神演義》陳仲琳、《紅樓夢》(《石頭記》)曹雪芹高鶚、《鏡花緣》李汝珍、《聊齋志異》蒲松齡、《三俠五義》石玉昆、《小五義》石玉昆、《濟公全傳》郭小亭、《說岳全傳》錢彩、《施公案》未著撰人、《綠野仙蹤》李百川《隋唐演義》褚人獲、《孽海花》金松岑 曾樸、《老殘游記》劉鶚、《儒林外史》吳敬梓、《官場現形記》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大唐狄公案》(荷)高羅佩、《啼笑因緣》張恨水、《金粉世家》張恨水、《前漢通俗演義》蔡東藩----還包括《後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兒女英雄傳》文康[1]。

㈧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名著目錄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詩經》共收集了311篇詩歌,其中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現存305篇(既有標題又有文辭的)。到了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大量樂譜失傳,僅存的歌詞則編入《詩經》。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這些詩當初都是配樂而歌的歌詞,保留著古代詩歌、音樂、舞蹈相結合的形式,但在長期的流傳中,樂譜和舞蹈失傳,就只剩下詩歌了 《九歌》是《楚辭》的篇名。關於它的來歷,王逸認為是屈原仿南楚的民間祭歌創作的。朱熹認為是屈原對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詞」(《楚辭集注》)。胡適則認為《九歌》乃古代「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與屈原傳說絕無關系」(《讀楚辭》)。今人多取朱說。
《九歌》由於以民間祭歌為基礎,所以具有楚國民間祭神巫歌的許多特色,《漢書·地理志》說:「(楚地)信巫鬼,重淫祀。」《呂氏春秋·侈樂》也說:「楚之衰也,作為巫音。」所謂「巫音」,即巫覡祭神的樂歌,這是《九歌》與屈原其他詩篇的不同之處。但是,作品中如「載雲旗兮委迤」、「九嶷繽兮並迎」、「□吾道兮洞庭」等詩句,「老冉冉」、「紛總總」等慣用語,又與屈原其他詩作一脈相通。因此,它應當是屈原詩歌藝術整體中的有機構成部分。《九歌》圖卷宋代李公麟作《九歌》圖·東皇太一元代張渥作
「九歌」名稱,來源甚古。除《尚書》、《左傳》、《山海經》所稱引者外,《離騷》中有「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樂」,《天問》中有「啟棘賓商,九辯九歌」諸語。各書所說到的「九歌」內容雖有種種演化,但可證「九 歌」乃是傳說中很古的樂章。至於屈原用它作為篇名,似乎不會跟遠古「九歌」的章數有關,也不一定跟古代「九歌」的曲調相同。可能是取其「娛神」這一點,再結合《離騷》所說的「康娛」、「□樂」的意思,基本上屬於新歌襲舊名的類型。
《九歌》包括11章,前人為了使它們符合「九」的成數,曾作過種種湊合。如清代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主張《湘君》、《湘夫人》並為一章,《大司命》、《少司命》並為一章。《聞一多》《什麼是九歌》主張以《東皇太一》為迎神曲,《禮魂》為送神曲,中間九章為「九歌」正文。但多數人的意見,以「九」為虛數,同意汪瑗《楚辭集解》、王夫之《楚辭通釋》之說,認為前十章是祭十種神靈,所祭的十種神靈,從古代人類宗教思想的淵源來考察,都跟生產斗爭與生存競爭有密切關系。十種神靈又可分為三種類型:①天神——東皇太一(天神之貴者)、雲中君(雲神)、大司命(主壽命的神)、少司命(主子嗣的神)、東君(太陽神);②地□——湘君與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③人鬼——國殤(陣亡將士之魂)。有人認為,在上述十種神靈裡面,篇首「東皇太一」為至尊,篇末「國殤」為烈士,都是男性;其餘則是陰陽二性相偶,即東君(男)與雲中君(女),大司命(男)與少司命(女),湘君(男)與湘夫人(女),河伯(男)與山鬼(女)。《九歌》原來的篇次,也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關系排列的,今本《東君》誤倒(聞一多《楚辭校補》)。 《天問》是《楚辭》篇名。屈原作。關於「天問」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說:「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這是一種解釋。另一種解釋是,即自夏殷以來,天被視作萬物之主,是統攝萬類群生的,一切高遠神異不可知之事,都可用「天」來統稱,所以有關萬事萬物的疑問,也可以統稱為「天問」。關於《天問》的寫作背景和緣由,王逸《楚辭章句》說是屈原被放逐後,憂心愁慘,彷徨山澤,他走進楚國的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畫有天地、山川、神靈、古代賢聖、怪物等故事,於是當場題辭,寫下此篇,用以排解憤懣、舒瀉愁思。此說不一定可靠。至於《天問》的寫作時間,也不一定如王逸所說在頃襄王之世屈原被放逐以後,也有可能作於懷王之時。
《天問》的內容異常豐富,問及天、地、人之事,表達了作者對宇宙、人生、歷史、乃至神話傳說的看法。全詩凡374句,提出了172個問題(統計標准不一,一說116問)。由於存在錯簡或脫漏等情況,其中有一些文理不順的現象。但總的看來,還是有序可循的。王夫之曾經指出:「篇內事雖雜舉,而自天地山川,次及人事,追述往古,終於以楚先,未嘗無次序存焉。」(《楚辭通釋》)自篇首至「曜靈安藏」,以天事為主,雜以與天事有關的神話;自「不任汨鴻」至「烏焉解羽」,以地事為主,包括鯀禹治水傳說;自「禹之力獻功」至篇末,都是史事,夏代事最詳,最後以楚國事為主,憂國情緒在這部分里頗為明顯,但從文氣上看似乎未完,恐是脫漏所致。全詩表現了作者淵博的學識、深沉的思考和豐富的想像,反映了他大膽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其中述及天體及歷史傳說,多為先秦時期的齊、魯、三晉北方中原地區產生的諸書所不道,可能出於楚國所傳舊史,即《□杌》及左史倚相所傳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天問》圖明代蕭雲從作《天問》圖明代蕭雲從作
《天問》在語言運用上與《楚辭》的其他篇章不盡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沒有「些」、「只」之類的語尾助詞。句式以四言為主,間雜以三、五、六、七言,大致上四句一節,每節一韻,節奏、音韻自然協調。有一句一問、二句一問、三句一問、四句一問等多種形式,又用「何」、「胡」、「焉」、「幾」、「誰」、「孰」、「安」等疑問詞交替變化,因而盡管通篇發問,讀來卻圓轉活脫而不呆板,參差錯落而有風致。所以前人評論說:「或長言,或短言,或錯綜,或對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復,或數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險,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諸法備盡,可謂極文章之變態。」(俞樾《評點楚辭》引孫□語)這構成了《天問》獨特的藝術風格。 《九辯》是《楚辭》篇名。王逸定為宋玉作。明代焦《焦氏筆乘》、清代牟庭相《楚辭述芳》及吳汝綸在《古文辭類纂》評語中,均以為屈原作,但所提出的理由還不足以推倒王逸之說。關於《九辯》名稱的意義,王逸釋「辯」為「變」,是對的;但又說「謂陳道德以變說君」雲雲,則不確。王夫之說:「辯猶遍也。一闕謂之一遍。蓋亦效夏啟《九辯》之名,紹古體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詞激宕淋漓,異於風雅,蓋楚聲也。後世賦體之興,皆祖於此。」(《楚辭通釋》)此說較為通達,今多從此說。
《九辯》是一首感情真摯的長篇抒情詩,共有250多句。關於它的主旨,王逸認為是宋玉「憫其師忠而放逐,故作《九辯》以哀其志」;對此,現今的研究者大抵取懷疑態度。從詩的內容來看,其基本思想是表達「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感慨。這種感慨,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帶有普遍性。詩中對現實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並表達了詩人「處濁世而顯榮兮,非余心之所樂;與其無義而有名兮,寧處窮而守高」的志尚。但追求理想、堅持抗爭的精神遠遜於屈原。在藝術上,《九辯》雖多模仿《離騷》之處,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善於借景抒情,融情於景,並且句法多變,能夠巧妙地運用雙聲疊韻和疊字等修辭手法,讀起來抑揚頓挫,饒有音樂美,從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如開頭一段描寫秋天:「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寥寥數語,而情景俱現,成為後世文人觸景傷懷,寄慨身世的濫觴。

㈨ 求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的目錄

先秦部分
先秦文學概況
詩經 氓
君子於役
將仲子
碩鼠
蒹葭
屆原 湘夫人
國殤
哀郢
離騷
左傳 晉楚城濮之戰
燭之武退秦師
國語 邵公諫厲王弭謗
戰國策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
馮諼客孟嘗君
論語 侍坐
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章
魚我所欲也章
墨子 非攻(上)
莊子 逍遙游
荀子 勸學篇
韓非難一
秦漢部分
秦漢文學概況
李斯諫逐客書
賈誼過秦論(上)
晁錯論貴粟疏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項羽本紀
魏公子列傳
班固蘇武傳
張衡四愁詩
漢樂府陌上桑
平陵東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迢迢牽牛星
西北有高樓
魏晉南北朝部分
魏晉南北朝文學概況
曹操步出夏門行(東臨碣石)(神龜雖壽)
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
曹植白馬篇
贈白馬王彪(並序)
吁嗟篇
洛神賦
諸葛亮出師表
李密陳情表
王粲七哀詩(西京亂無象)
登樓賦
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阮籍詠懷詩(夜中不能寐)(駕言發魏都)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節
左思詠史(弱冠弄柔翰)(鬱郁澗底松)
劉琨重蹭盧諶
葛洪畫工棄市
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種豆南山下)
飲酒(結廬在人境)
詠荊軻
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
歸去來兮辭(並序)
五柳先生傳
桃花源記
謝靈運登池上樓
劉義慶《世說斫語》二則(過江諸人)(子猷訪戴)
鮑照擬行路難(奉君金卮之美酒)(對案不能食)
代東武吟
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丘遲與陳伯之書
孔稚珪北山移文
江淹別賦
吳均與宋元思書
酈道元三峽
庾信擬詠懷(榆關斷音信)(日晚荒城上)(蕭條亭
障遠)
哀江南賦序
南朝民歌子夜歌
西洲曲
北朝民歌木蘭詩
敕勒歌
唐五代部分
唐五代文學概況
王勃適杜少府之任蜀川
秋日登洪府騰王閣餞別序
楊炯從軍行
盧照鄰長安古意
駱賓王在獄詠蟬
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沈佺期獨不見
宋之問度大庾嶺
陳子昂登幽洲台歌
感遇(蘭若生春夏)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孟浩然過故人庄
宿建德江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王維渭川田家
終南山
山居秋暝
觀獵
送元二使安西
鹿柴
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
出塞
閨怨
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李頎古從軍行
高適燕歌行
別董大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走馬兒行奉送出師西征
李白蜀道難
古風{大車揚飛塵)
將進酒
行路難
夢游天姥吟留別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望天門山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杜甫望岳
麗人行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春望
新婚別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秋興(玉露凋傷楓樹林)
登高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韋應物滁川西澗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孟郊遊子吟
韓愈山石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雜說(四)
師說
祭十二郎文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張中丞傳後敘
進學解
張籍秋思
王建水夫謠
柳宗元登柳洲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江雪
捕蛇者說
始得西山宴遊記
小石潭記
段太尉逸事狀
種柯邪橐駝傳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石頭城
烏衣巷
酣樂天揚州韌逢席上見贈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輕肥
長恨歌
琵琶行
錢塘湖春行
元稹連昌宮詞
李賀老夫采玉歌
雁門太守行
李憑箜篌引
杜牧過華清官(長安回望綉成堆)
泊秦淮
早雁
阿房宮賦
李商隱安定城樓
無題(相見時堆別亦難)
馬嵬
錦瑟
溫庭筠夢江南(梳洗罷)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陸龜蒙野廟碑
聶夷中傷田家
杜荀鶴山中寡婦
李朝威柳毅傳
韋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馮延巳謁全門(風乍起)
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李煜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

㈩ 中國古代經典文學目錄

595555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古典小說書目錄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生到小精靈世界的小說 瀏覽:425
穿越小說鳳戾九天 瀏覽:352
比較熱血的青春小說排行榜 瀏覽:299
重生廣告策劃類小說 瀏覽:914
古代後宮虐皇帝小說排行榜 瀏覽:564
女主是法醫的古代小說 瀏覽:576
高質量破鏡重圓古言小說推薦 瀏覽:860
都市修真完結小說下載 瀏覽:2
有關都市狼王的小說 瀏覽:201
羋月傳小說大結局介紹 瀏覽:428
玫瑰薔薇芍葯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692
小說的序言一般寫什麼 瀏覽:1000
快穿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421
古代禁忌經典小說 瀏覽:741
描寫深海中的世界小說 瀏覽:845
你愛我嗎小說總裁 瀏覽:87
亞人的無限世界攻略小說 瀏覽:287
像桃花債一樣好看的小說還有嗎 瀏覽:979
最強進化系統小說 瀏覽:110
夏星辰白擎夜小說全文免費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