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中國古代白話小說語言風格的轉變
與這些散見的白話相比,宋元話本中的白話,已經開始顯現其作為一種敘事文學語言的獨特表現力與藝術魅力,無論是酣暢淋漓的韻文,還是《西湖三塔記》等中的人物對話,白話的運用都充滿了不假雕飾的市井生活氣息。當然,宋元時期的白話與後來通行的白話還有不小的距離,有些當時的白話文獻,今人閱讀起來,並不比標准古文更容易懂。而話本小說中的白話固然生動豐富,但同時也還帶有過於樸拙、粗陋的特點。
明中葉是白話小說發展的高峰,這一時期的白話語言也更為成熟。很重要的一點就體現在白話敘事文學語言的成熟。一方面它們比此前小說中的白話更接近現代漢語;另一方面,又顯示了更富有文學價值的語言個性,這種個性與它們在題材、旨趣等方面的不同有關,也與小說家運用語言的能力與旨趣有關。
如果上述粗略的描述可以成立,那麼,到晚清之前,白話在小說中的運用也許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唐代說唱文學階段、宋元話本階段、明中後期白話小說成熟階段、清前中期小說繁榮階段。這樣的劃分至少有兩方面的小說史意義,一是我們可以確認這樣的觀點,即伴隨著白話的發展,小說家對白話的運用也越來越嫻熟,越來越具有個性化的特點,顯現出一種由朴質到純熟的演變,因此,有必要細化對各個階段白話文學語言特點的總結;二是隨著我們對小說白話語言階段性特點認識的逐漸清晰,我們對每一部小說的語言成就與價值可以作出更准確的評判。
其次,地域性的不同對白話小說的語言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言作為一種書面語,有著超地域性特點,而白話的方言差別卻極為明顯,這必然在小說中有所反映。而方言作為一種文學語言或文學語言的因素,同樣也有一個發展過程。從方言詞彙的偶然出現,到有意識地採用方言作為小說塑造人物、展現環境的一種手段,再到方言小說的產生,方言在小說中使用量逐漸增多。
❷ 中國古典小說在藝術上有哪些特點
1
、中國古典小說在藝術上有哪些特點?
(
1
)重視寫人,尤其重視寫人的思想性格,這是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傳統。
(
2
)受古典散文的影響,精於藝術構思。
(
3
)講究語言精練,追求簡約美。
(
4
)受民間傳說和「說話「藝術的影響,形成了講故事的傳統。
(
5
)受史傳文學的影響,形成紀傳體的傳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傳統。
(
6
)受古典詩詞的影響,多在敘事中穿插詩詞韻語。
(
7
)受古典繪畫的影響,講究傳神寫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
2
、我國古代小說有如下特點:
⑴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⑵
情節曲折,故事完整,這是我國古代小說獨特的藝術傳統。
⑶
語言准確簡練,生動流暢,富於個性化。這是古代小說吸收民間口語、繼承古代散文的傳統而形成的又
一重要特點。
⑷
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敘述是表述小說生活內容的一種方式。
3
、簡述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哪些時代特徵
?
⑴反映了明代社會生活的新特點,主要是市民(特別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潤澤灘闕遇友》
中小手工業者依靠勞動發家致富的故事,生動地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區絲織業的繁榮情況,以及小手工業者
如何依靠自己的勞動發家致富的具體情景。
⑵愛情婚姻小說中表現出的新思想、新觀念。這主要有兩類。一類從正面表現市民階層在愛情婚姻問題上
的新觀念、新追求,如《賣油郎獨占花魁》。另一類是描寫情與禮的矛盾,或以悲劇結局來揭露和控訴封
建禮教對婦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或以喜劇結局來否定禮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張浩遇鶯
鶯》。
⑶揭露社會的黑暗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這也可分為兩類。一類直接描寫惡霸壓迫人民,如《灌園叟晚
逢仙女》,另一類通過統治階級的內部斗爭揭露其兇殘陰險的本性,如《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4
、在確立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范圍時,應該考慮的三個小說文體的基本要素是:
⑴必須是寫人的,以人為中心,比較著意於刻畫人物形象;
⑵必須有故事,有情節,反映社會生活中一定的矛盾沖突
⑶必須有非紀實性的特徵,作品在反映生活時有選擇、有提煉、有虛構,在藝術上概括和集中。
5
、古代的史傳文學和寓言故事對古代小說的發展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但它們都不是小說本身,它們和小
說文體的異同主要是:
⑴寓言故事和小說都重視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於說理,而小說則要通過形象的塑造來反映生活、表現
作者的思想傾向。
⑵史傳文學和小說都重視敘事和人物描寫,但史傳文學要符合史實,不容誇飾、虛構,而小說則離不開誇
飾和虛構。
6
、為什麼說唐傳奇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真正走向成熟?
(1)
傳奇的作者有了自覺的小說創作意識和山此而決定的小說新的市美特徵,
這是古代小說走向成熟的最重
要標志。
(2)
在內容上,由志怪走向現實,題材擴大,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
⑶在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這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一種質的新變。
7
、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的基本特點:
⑴創作目的與唐傳奇有很大的不同,是為了滿足聽眾的文化娛樂需要。
⑵題材內容上幾乎都是反映現實生活(尤其是作為聽眾的市民階層的生活)的。
⑶表達根據是在口語基礎上加工提煉而成的白話,通俗性是其最鮮明的特色。
⑷故事性很強,有頭有尾,線索清楚,生動曲折,關於布置懸念,非常引人入勝。
⑸注意寫人物,特別注意展示人物的命運。在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時,多從人物自身的語言和
行動來刻畫,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動發展過程中完成,很少靜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寫。
❸ 古代白話小說有哪些
白話小說,發源於唐代的一種文學形式。中國白話小說的前身是民間故事和所謂的「街談巷語」,在我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小說經歷了不斷的豐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話本階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來了真正的繁榮,成為與抒情文學分庭抗禮的一大文學體系。
1.發祥期:唐代
當時,市人小說、寺院俗講成為白話小說的兩個發展源頭。
2.黃金期:宋、元時期,開封、杭州等瓦舍勾欄處,「說話」藝術盛行,由此產生「話本小說」。這也是最早的白話小說形式,這種小說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短篇白話故事,篇幅較短,基本用口語敘述,有虛構性。
3.宋末及元代,在白話小說基礎上出現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創作的擬話本小說。
3.全盛期:明、清
這一時期,產生了演義小說、長篇章回體小說等。如明代四大奇書:《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長篇章回體演義小說》《金瓶梅》;明代的擬話本小說「三言」「兩拍」;「三言」即馮夢龍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雙峰」:《儒林外史》《紅樓夢》。而《紅樓夢》更成為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輝煌的頂點。
編輯本段
白話小說概述:
中國白話小說的前身是民間故事和所謂的「街談巷語」,在我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小說經歷了不斷的豐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話本階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來了真正的繁榮,成為與抒情文學分庭抗禮的一大文學體系。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於《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這里認為小說是一種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士大夫所重視的東西。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凡是不登大雅之堂、凡為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的文體都是『俗文學』」,小說正是這樣一種俗文學。班固也認為「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他認為小說是末技,是小道小智所為。但小說的生命力極為旺盛,雖然飽經磨難和拒斥,卻仍然有強烈的發展勢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到唐宋之交,市民階層興起,尤其是宋代,生產力發展迅速,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他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休閑娛樂的呼喚也日益強烈,城市文化越來越盛行,中國的長篇白話小說以此為契機,迅速的發展起來。
唐代傳奇相對白話小說是雅,但拿傳統的雅俗觀來衡量它,卻又可以說它為俗。雅俗問題與上述娛樂和教化、虛構和實錄的問題有著內在的聯系。教化的內容是禮義,實錄叫做雅馴,可見傳統的雅俗觀是貶低和排斥娛樂和虛構的。 儒家道統文統的繼承和發揚,阻塞了傳奇小說的發展。傳奇小說,一般的說是士人寫給士人讀的文學,它本來就產生和活躍在雅文化圈內。當它蒙上不雅的俗名,士人便疏遠它,它便從雅文化圈走出來,逐漸向俗文化靠攏。宋代傳奇小說作者的文化層次下移,同時創作傾向卻向雅的方向攀附。「論次多實」、「采艷殊乏」,都是棄俗而就雅的表現。
降至元明,傳奇小說俗化趨勢愈益明顯,從明代中後期流行的各種通俗類書如《國色天香》、《萬錦情林》、《綉谷春容》、《燕居筆記》等競相轉載來看,它們在士人中還是頗有讀者的。人們總愛附庸風雅,標榜不俗,而實際卻有難以脫俗的一面。
這類半文半白的、篇幅已拉得很長的傳奇小說繼續走著俗化的路,到明末清初,它們乾脆放棄文言,使用白話,並且採取章回的形式,便成為了才子佳人小說,完全與通俗小說合流。
如果說傳奇小說是從雅到俗,那麼白話小說的運動方向恰好相反,是從俗到雅。白話小說無論短篇還是長篇,都源於民間「說話」,它們的體制和敘事方式都保留著「說話」的胎記,與源於史傳的傳奇小說迥然有別。白話小說長時期在民間傳播,其故事是生鮮的、同時又是稚拙的,版刻也很粗率。直到明代嘉靖前後,情況才發生重大變化。文人突然看好這種俗而又俗的文學樣式,他們不只是評論,而且參與其間,進行搜集、整理、加工、編輯、出版。接著還有模擬這種樣式的文人創作,如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和陸人龍的《型世言》,等等。
這種情況的發生,與王陽明「心學」的崛起有著直接的關系。王陽明是主張人皆可以成為聖賢的,有利用俗的形式才能達到化俗的效果。他對俗的重視,在當時卻有振聾發聵效果。嘉靖萬曆時代推崇通俗文學的文學家所依據的就是王陽明的這種思想。
白話小說的作者由不見經傳的無名氏,漸次上升為大文人。他們的文化修養和社會地位都是早期白話小說作者所不能相比的。
白話小說的內容和風格也隨著作者成份的改變而漸次由俗變雅。按創作方式,白話小說的演進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是「說話」的書面化;中期是作家根據現成故事進行創作;後期是作家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獨立創作。文人獨創的小說,不僅題材情節出自個人機杼,而且藝術風格也有鮮明的個性。白話小說發展到後期已有雅俗的分別。不過,白話小說的主流趨向於雅,卻是不爭的事實。
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它們的源頭分別為雅和俗,它們的走向卻相反,文言小說向俗靠攏,白話小說向雅接近。雅俗在小說范疇內達成了妥協。「雅」接納了白話,承認了「虛構」;「俗」則承擔起「教化」的使命。換言之,「雅」放棄了「雅言」和「實錄」的原則,「俗」則放棄了娛樂惟一的宗旨。小說中雅俗共存是小說藝術成熟的重要際志。
中國小說的源頭就存在著雅俗的分歧,雅的是文言小說,它從史傳蛻化而來;俗的是白話小說,它從民間伎藝「說話」轉變而成。在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發展途程中,雅和俗構成兩極,文言小說受到俗的引力作用,不斷吸收俗的成分,顯示出漸次俗化的傾向;而白話小說則受到雅的引力作用,不斷吸收雅的成分,表現為漸次雅化的傾向。雅俗結合是小說成就的重要標志之一。
明萬曆以後,不僅長篇小說的創作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而且短篇白話小說的創作也呈現出繁榮景象。
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作品衰微,這種文學樣式在當時已不適應社會的要求,相反,白話短篇小說作品的創作卻是一派生機盎然。這里的原因是比較多的。首先,明中葉以後,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大,市民階層的力量壯大,在社會上是一股極為活躍的、強大的階層,他們要求在文學上能有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思想的文學樣式和文學作品。
其次,宋元話本小說在明代得以繼續發展,它是勞動群眾小說創作自身發展的結果,顯示出比文言小說更強的生命力。參予白話小說創作的作家大多是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善於吸收群眾藝術創作的結果,語言通俗易懂,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的內容,有一定的社會批判精神,因而有著更強的人民性,為廣大群眾所觀賞喜愛。
明代印刷術發達,書壇眾多,迎合人們的口味與喜好,書商也大量地刊行話本小說,因此話本小說慢慢地演變為供案頭閱讀之作的擬話本。
擬話本的體裁與話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詞,中間以詩詞為點綴,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完整,描寫人物的心理細致入微,個性突出,比較注意細節的刻畫等。但它又與話本不同。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認為擬話本是「近講史而非口談,似小說而無捏合」,「故形式僅存,而精采遂遜。」在口語運用和生活氣息上,擬話本明顯地遜於話本小說。
現在認為最早的話本集《清平山堂話本》,是嘉靖年間洪楩輯印的,分《雨窗》、《長燈》等6集,每卷1篇,共收話本60篇,故全書總名為《六十家小說》,今存15種。萬曆年間熊龍峰刊印的話本今存4種。這兩種話本集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代擬話本在內。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初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短篇小說集,簡稱「三言」,每集收話本40篇,包括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兩部分。「三言」對後世影響較大,此後擬話本的專集大量出現。明末凌濛初在「三言」的影響下,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兩個擬話本集,簡稱「二拍」。「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成就,是由話本向後代文人小說過渡的形態,對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創作在明末以後繼續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愛情婚姻的題材是明代擬話本的一個重要內容。《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樂小舍拚生覓偶》、《玉堂春落難逢夫》等真實地描寫了被糟踐的婦女的悲慘地位以及她們對愛情婚姻的自主要求,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嚮往,貫穿了對封建禮教及門第觀念的批判,尤其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可稱為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等篇中,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愛情婚姻觀念。《俞伯牙摔琴哭知音》、《施潤澤灘闕遇友》等篇描寫了在冷酷的等級社會中真誠的友誼。《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灌園叟晚逢仙女》等篇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猙獰面目和無恥罪惡。《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鼉龍殼》、《疊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顯靈》等篇反映了明代社會商人的心理。
總之,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描寫手工業者和小商人的生活與思想,歌頌市民階級的勤勞誠實及對發財致富的追求,要求愛情與婚姻生活的自由,抨擊科舉制度的不合理和司法制度弊病等主題,共同組織成明中葉以後短篇白話小說的重要內容,顯示了明擬話本新的思想特色。但「三言」、「二拍」中也包含著明顯的落後和庸俗的因素,比如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迷信鬼神等佔了相當的數量,尤其又以「二拍」更為嚴重,這也是明代後期話本小說的通病。明末短篇白話小說集還有十多種,比較有影響的是《西湖二集》、《石點頭》、《鼓掌絕生》、《醉醒石》等,成就都不高,但其中有一些篇章,文筆生動,形象鮮明,對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病有所揭露。
明清時代是一個充滿進步與守舊、啟蒙與頑愚、思想解放與鉗制的時代。一方面,個性覺醒,人本意識抬頭,不少進步人士張揚個性,追求自由,肯定物慾財利,這反映在小說里就是小說中人性涌動,追求物慾,情愛描寫細膩等。另一方面,封建統治者強化統治,中央集權突出,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由此也出現了一些理學觀念濃厚、倫理說教明顯的小說作品。此外,還有兩種思想皆有,禁慾主義和享樂之風並行。明清小說內容豐富,類別繁多。
❹ 小說的語言特點有哪些
小說的語言特點:
1,小說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描寫回性的語言為主。
2,小說長短句答兼有,但以長句為主;語言生動、細膩、富有感情。 影視劇本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敘述性的語言為主;長短句兼用,但短句為主。
3,小說語言簡潔、樸素;語言表述能轉換成動作、畫面或場景。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❺ 中國古典小說具有哪些特點
中國古典小說的特點
(1)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層示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單一,少變化;把刻畫人物的行動、語言和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作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很少涉獵人物的內心世界。如《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只有忠誠勇猛的性格,無論是外部特徵——剛硬的扎須,還是外在的行動——大吼三聲都只是為其勇猛的性格服務的。人物形象不夠豐滿。能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林沖就是很好的例證。
(2)情節曲折、故事完整。如唐傳奇布局雄偉,情節發展有戲劇性,頭尾完整,復雜矛盾沖突始終圍繞一條主線。茅盾曾評價《水滸傳》的結構具有如下特點:故事的發展前後勾聯,一步緊似一步,但又疏密相間,搖曳多姿,手法變化錯綜,避免平鋪直敘。
(3)語言准確簡潔、生動流暢、富於個性化。如《水滸傳》中對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描寫就是一例。
(4)敘述時常帶有說書人的印記,行文常是說書人的敘述口氣,如「看官聽說」、「且把閑話休提」、「只說正話等」。為了需要而設置的巧合,更是古代小說的特色之一。如《水滸傳》中的林沖一節,處處設置巧合。巧合的設置使故事情節變得更加離奇。
(註:答案來自網路哦,我覺得說得很好。)
❻ 古代白話文
古代的人當然也說白話文,基本上和現在差不多,只是那個時候沒有統一的普通話,方言差別較大。現在的白話文是從新文化運動之後普及的
❼ 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特點是什麼
古白話小說就是運用古白話的方式所寫的小說。
古白話小說的特點在於:
1.比白話小說精煉。
2.古白話小說的雄渾氣勢是其最大特點,也是白話小說所無法比擬的。
3.包含的古代文化知識的密度要遠大於白話小說。
4.對過於細膩的情感描寫和花哨的標點符號使用比較欠缺。
❽ 三打白骨精一文具有古典什麼小說的語言風格
詼諧幽默的語言分格
一、《西遊記》以神魔為主要描寫對象,運用大膽的想像和誇張,創造了一個神奇瑰麗的神話世界,使全書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色彩。二、《西遊記》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善於將人物的思想性格與動物的特有的形態、習性結合起來,使之具有鮮明的個性。三、幽默諷刺與詼諧有趣的風格,是《西遊記》的又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首先,作家賦予主要人物孫悟空以幽默詼諧的個性特徵。他的語言、動作無不具有輕松的幽默感,這正是他藐視一切權威,不怕任何困難的強烈的樂觀主義精神的一種表現。如他見玉帝時不拜不跪,只說「老官兒,累你,累你」,並自稱「老孫」。後又學朝官們的口氣說話的樣子,既表現了他對玉帝的輕蔑,又造成了幽默的效果。其次,是對豬八戒的缺點的善意的嘲笑,或者有孫悟空對他進行諷刺,或者讓他自己做些蠢事,說些傻話。如寫他編造謊言欺騙唐僧,被孫悟空當場揭穿。再次,在一些情節中,常常穿插一些可笑的事物和有趣的對話,對人情世態進行挖苦諷刺,使人感到詼諧有趣。四、語言有幽默、詼諧,流暢明快的特點。作家把大量生動活潑的民間口語經過加工提煉,使之完善地表達了豐富的內容。五、《西遊記》在藝術上也有一些敗筆。人物塑造,除孫悟空、豬八戒兩人寫的成功外,唐僧形象單薄,沙僧面貌模糊。有些情節前後雷同,戰斗場面千篇一律等。
❾ 簡述沈從文小說語言風格
一、語言簡潔,惜墨如金,斟酌字句。沈從文對於人物形象,經常不做客觀的描寫,而是回主觀敘述答,著墨不多卻非常傳神。通過恰到好處的語言、對話等方面的描寫,更加突出人物形象、人物情感。
二、具有濃郁湘西地方色彩。小說中描述性的名詞蘊含有大量的湘西民俗文化,將諺語、俗語、民歌等巧妙的運用到小說中。在沈從文的小說中,他用生動易懂的語言把各種故事、傳說表現得栩栩如生。
(9)古代白話小說語言風格擴展閱讀
沈從文創作題材
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
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梁。
❿ 白話文的特點
白話文是明清小說流行以後行成的口語與書面語結合的新書面語。影響最大的是評書藝人使用的章回體小說。聽眾大多是文盲半文盲,又有少量的知識分子聽眾、讀者,因此雅俗共賞是評書的首要條件。
新文化運動以後,對比四大小說(西遊、水滸、三國、紅樓)與四書五經的實際影響力,新文化運動發起者提倡推廣白話文。事實證明,這種努力是積極的。
白話文也有缺點,含義變化極快。很多古白話,現代人非研究人員絕難理解含義,有些甚至研究人員也有歧義。
可以說,今天的白話,古人看不懂,未來人也可能不明白。這一點在網路文學興起後,表現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