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mooc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

mooc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

發布時間:2022-01-22 04:10:49

① 求中國古代文化史(陰法魯、許樹安、劉玉才等編寫)

中國古代文化史

② 《起源:萬物大歷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起源》([美] 大衛·克里斯蒂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ky83

書名:起源

作者:[美] 大衛·克里斯蒂安

譯者:孫岳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見識城邦

出版年份:2019-4-10

頁數:340

內容簡介:

人類的終極追問中,起源總是一個避不開的問題。

世界上有100多種起源故事,幾乎所有的人類文化和宗教傳統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聖經·創世記》上說萬事萬物是上帝創造的,中國的傳世神話說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古希臘神話中原始宇宙起始於大地女神蓋亞等最早的神靈,印度神話里說眾生之父梵天創造了宇宙萬物,古埃及的起源故事開始於原始海洋神努恩,等等。

這些起源故事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為當時的人們尋找一種對世界的整體性的解釋。

與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的人們不再求助於傳世神話,對世界提出整體性的解釋,是科學家們在做的事,哥白尼、伽利略、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等都為我們認知世界做出了顛覆性的貢獻,但是我們至今沒有一個基於現代科學的、長時段的、完整的現代版起源故事。

《起源:萬物大歷史》就是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在人類積累的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歷史學等等的集體知識的基礎上,為全球70億人,重新編織現代的科學起源故事。

《起源:萬物大歷史》回歸哲學-科學的傳統,融通各個學科的新知識,講述從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從生命起源到人類未來的138億年的萬物歷史,不僅濃縮呈現了近百年來現代科學的成果,也開創性地提出宇宙開端、恆星誕生、恆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陽系形成、地球出現生命、智人問世、農耕時代、人類世來臨等8個關鍵節點,以及「集體知識」「金鳳花條件」「復雜性理論」「能量」「信息」「時間」等6個重要概念,更有人類歷史是由集體知識推動的、宇宙的故事就是關於能量的故事、信息讓我們面對復雜性並順應能量的洪流跨越下一個節點等諸多創見。

追問起源大問題的永遠是少數智者,但《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寫給大多數人看的,本書為全世界的讀者編織了一個共同的宇宙演化而來的科學故事,雖然簡潔,但對我們「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帶來挑戰。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我們奉為圭臬,但本書會讓我們刷新認知,這句話應該改為:「萬物是理解人類的尺度」。

-------------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美]約翰·R.麥克尼爾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6《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7《守夜人的鍾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里·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沖擊》[美]艾爾弗雷德·W.克羅斯比

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平裝+精裝)[美]戴維·伍頓

19《內戰:觀念中的歷史》 [美]大衛·阿米蒂奇

20《第五次開始》 [美]羅伯特·L.凱利

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精裝+平裝) [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

22《黑暗大陸:20世紀的歐洲》[英]馬克·馬佐爾

23《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開創一個理想世界》[荷]羅傑·布雷格曼

24《民粹主義大爆炸:經濟大衰退如何改變美國和歐洲政治》 [美]約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紀念版)》(平裝+精裝) [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權力與文化:日美戰爭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歷史》 [美]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 [美]尼爾·波茲曼

29《從丹葯到槍炮:世界史上的中國軍事格局》 [美]歐陽泰

30《起源:萬物大歷史》 [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31《為什麼不平等至關重要》 [美]托馬斯·斯坎倫

32《認知工具:文化進化心理學》 [美]塞西莉亞·海斯

33《簡明大歷史》 [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美]威廉·麥克尼爾 主編

34《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 [美]托馬斯·M.尼克爾斯

35《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 [荷]弗雷德·斯皮爾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

37《歷史性的制式》[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羅多德的鏡子》[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發去希臘》[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燈塔工的休息室》[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

【編輯推薦】

追問起源,就是追問存在的意義。融合科學和歷史,講述宇宙大爆炸至今的起源故事。比爾·蓋茨推薦:終身學習者一定會喜歡這部萬物大歷史

1.一部不以人類為中心的歷史是如何講述的

大部分人談到歷史的時候,關注的是國家的興衰、王朝的更替,視野之內也多是圍繞人類講述的歷史。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影響至今。我們習慣了人類中心主義,卻長久地忽視了人類史之外更長時段、更息息相關的宇宙、地球、生命的大歷史。

近100年的科學成果,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追溯和書寫更久遠的萬物起源故事。《起源:萬物大歷史》打破人類中心論,從138億年前宇宙誕生講起,涵括萬事萬物。宇宙大爆炸、恆星開始閃耀、恆星瀕死後新元素的產生、太陽及太陽系的形成、地球上出現生命、微生物和大型生物、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等等一一呈現,從138億年前「砰」的一聲大爆炸開啟到6500萬年前又「砰」的一聲小行星撞擊地球,作者用了全書1/2的篇幅精彩演繹萬物的來龍去脈,這是非常罕見的。大衛·克里斯蒂安融通科學與人文,匯集數十門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的無數見解,用無邊界的融通知識,編織了一幅貫通宇宙萬物的演化全圖。

2.把所有新知識融合到一本書里,給我們一個關於世界的整體性的解釋有多重要

我們從我們祖先那裡繼承了對統一的、包羅萬象的知識的強烈渴望。近100年來的科技進步,讓我們對宇宙圖景的探究和描繪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到1964年阿波羅8號飛船拍出的第一張月球照片,到基因的發現,再到登陸月球、發現引力波等等,科學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於宇宙和自身的認知。

科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答案。《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在人類積累的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歷史學等等的集體知識的基礎上,為全球70億人,重新編織一個基於現代科學的、長時段的、完整的現代版起源故事。這是第一部涵括全球萬事萬物的起源故事,它融通各個學科的最新知識,為處於全球化時代的我們提供智慧的指引。

3.大歷史究竟是個什麼歷史

大歷史是關於你和我從何而來的故事,是關於我們周圍的一切如何形成至今的故事。比爾·蓋茨說:「大歷史可以為我們理解自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切歷史提供框架。通常,在學校里,科學和歷史是分開教授的——有專門的物理課,也有專門的講述文明起源的課程——但是大歷史打破了這一界限。每當我學到新知識,不論是生物學的、歷史學的,還有其他任何一門學科,我總是會努力將它放置在大歷史的框架中。再也沒有其他課程會對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

《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大歷史學派創始人、《極簡人類史》《時間地圖》作者大衛·克里斯蒂安新作。立足現代科學講述大歷史,達到知識大融通,沒有人比大衛·克里斯蒂安講得更好。如今比爾·蓋茨與大衛·克里斯蒂安共建的「大歷史項目」課程已輻射全球數千所大學和中學,覆蓋歐美、澳洲,以及香港、北京和上海等中國國際學校,讓大學和中學教育發生著嶄新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譯者孫岳教授為國際大歷史協會理事、首都師大外國語學院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大歷史研究,是翻譯本書的不二人選,譯文優美,清晰、准確,流暢可讀。

4.這本書的精彩觀點

○宇宙的本源是能量。物質由能量構成,它催生萬物,催生原子、質子、中子,催生恆星和地球,並創造生命。人類的實踐從本質上講就是獲取能量並利用它改變周圍的環境,進而改變人類的進化。它支撐科技,發動戰爭,也催生文明。如今的化石燃料革命面臨新的創新,能量的進步已然成為科技發展的主旋律。

○能量引發變革,信息指引變革的方向。宇宙中的一切變化都是信息,它是宇宙、自然和生命構成及演變的奧秘。信息與能量一起在人類歷次重大的文明進步中扮演主角。信息可以代代相傳,使知識量猛增。人類會創造和分享越來越多的信息,並利用信息以求得更大更多的能流和資源。到了現代,新信息使人類擁有強大的科技能力,讓我們有能力利用化石燃料,將世界聯成一體。

○人類史始於集體知識,它讓人類與眾不同。人類能夠集體學習,讓知識在一代人內部或是幾代人之間都可以傳播和共享。這是人類的特質,是一種全新的、更快速的「適應」環境的方法。當其他物種通過緩慢、耐心、共享基因來適應時,我們通過共享思想來適應。集體知識就是人類所共有共享的全部知識,是我們智慧的基礎。集體知識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創造的源泉,也是我們獨自擁有歷史的原因。今天人類的集體知識已經達到一個巔峰。

○復雜性理論:現代起源故事的核心觀念,對我們人類而言至關重要。每當宇宙間出現新的現象、新的特徵甚至新的物種之時,也就意味著復雜性的不斷提升,它是萬物進化的一大奧秘。本書中的起源故事便圍繞伴隨復雜性不斷提升的八個節點展開。

○金鳳花條件:是一種很罕見的特殊前提和環境,「恰好」(剛剛好)容許某種新式復雜性出現。弄清復雜事物究竟如何涌現,以及涌現需要什麼樣的金鳳花條件,對理解人類和世界的本質可謂意義非凡。

○時間:關於時間尺度,大歷史有一個絕妙的比喻,讓我們重新認識時間:如果把130億年比喻成13年,那麼宇宙大爆炸就發生在13年前,最早的恆星和銀河系出現在大約12年以前,太陽和太陽系的出現在4.5年以前,最早的生命有機體出現在4年前,恐龍大約在3個星期前滅絕,最早的智人在非洲進化大約在50分鍾以前,最早的農業繁榮大約在5分鍾以前,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城市出現在大約3分鍾以前,主導世界的現代工業革命發生在大約6秒鍾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大約2秒鍾以前,人口到達70億,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類登月,電子革命發生,互聯網普及,等等,都只不過是最後1秒鍾的事。

5.他們在推薦——

比爾·蓋茨是大衛·克里斯蒂安的粉絲,更是「大歷史項目」的全力支持者,他第一時間閱讀本書,多次在gatenotes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大力推薦,並親自為中文版撰寫序言《終身學習者一定會喜歡這部萬物大歷史》。

本書獲評2018年Goodreads最受讀者歡迎「歷史類」榜單第1名,全球30多個國家相繼出版,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全球傑出教育家肯·羅賓遜爵士、《七堂極簡物理課》作者卡洛·羅韋利、世界歷史協會主席梅里·威斯納、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前所長劉鈍教授、清華大學科技史系吳國盛教授、北大哲學系劉華傑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江曉原、社科院考古所許宏研究員、FT中文網專欄作家和經濟人讀書會創始人徐瑾等紛紛推薦。

--------------------------

【名人推薦】

我一直是大衛·克里斯蒂安的粉絲。懂得了人類從哪裡來,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我們下一步要到哪裡去。《起源:萬物大歷史》用最新的知識為你講述萬物的由來,讓你對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處境有更深刻的領悟。

——微軟創始人、蓋茨基金會主席 比爾·蓋茨(Bill Gates)

《起源:萬物大歷史》是目前我們對宇宙、太陽系、海洋、山脈和礦物、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誕生和發展,以及人類文化和成就的非凡結晶。它匯集了數十門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的無數見解,每一頁都有引人入勝的想法,每一頁都充滿了驚悚小說的能量。在當今時代,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更清晰、更全面地理解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這樣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問世,可謂恰逢其時。

——全球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 肯·羅賓遜爵士(Sir Ken Robinson)

大衛·克里斯蒂安找到了一種令人驚嘆的方式,利用歷史來整理我們對世界的全部知識。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七堂極簡物理課》作者 卡洛·羅韋利(Carlo Rovelli)

《起源:萬物大歷史》這部非凡之作將我們自以為是的人類放在宇宙中的適當位置,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人類的文化和知識,即克里斯蒂安所說的「集體知識」,對於理解當下世界和塑造它的未來至關重要。

——世界歷史學會主席 梅里• 威斯納–漢克斯(Merry Wiesner-Hanks)

大衛·克里斯蒂安教授的這個起源故事講得非常之好,他為我們提供了一門現代科學的短期課程。這是宇宙的簡史,也是一部優秀的大歷史作品。

——《華爾街日報》

這是我所知道的跨學科歷史寫作中的最好的一本,沒有之一。如果今年你只讀一本書,那一定是這本。

——《時代周刊》主編 CNN人氣時評類節目主持人 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

《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具有智慧和勇氣的長時段科學。

——《自然》雜志(Nature)

將宇宙的時間尺度縮小至十億分之一,其肇始距今才13年8個月,生命之花出現在地球也就是3年零9個月,而人猿揖別不過發生在兩天半以前。在這短短的時間段里,這個星球和人類社會都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從碳、氫原子和生命孢子中演繹出語言、思想與智慧,最終化成一出人類從畏懼、征服自然直至開始領悟必須與之共存的多彩大劇,但是他們能夠繼續生活在無憂的伊甸園里的時間只剩下3秒鍾了。《起源:萬物大歷史》是當代科學的「創世記」,大歷史的「警世恆言」,孫岳教授的譯文准確流暢,值得推薦給每一位關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讀者。

——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前所長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劉鈍

《起源:萬物大歷史》綜合宇宙史、生物史與人類進化史、人類文明史,匯成一幅宏偉壯麗的天人史詩,開闊了史家的眼界,開辟了科學與人文交匯的新疆域。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眼光還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歷史哲學。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 吳國盛

從種族主義、民族主義、人類中心論到萬物共生論的序列,是教條弱化、視野拓展、自我解放、人性改良的進程,也是人類世中天人系統可持續生存的必由之路。起源和演化的故事講了又講,克里斯蒂安採用新理念,整合新數據,修訂了舊版本,啟發人們克服狹隘。如果不能走出困局,將來在地外文明者的大歷史敘述中將無關痛癢地忽略人這個自負、好鬥而且貪婪的物種。

——北京大學教授 博物學文化倡導者 劉華傑

《起源:萬物大歷史》出入於科學與歷史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古代文明常用的敘述視角,只是內容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之上。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長 江曉原

克里斯蒂安教授延續了他「大歷史」的宏大敘事風格,從宇宙的最初時刻到人類起主導作用的「人類世」的來臨,八大歷史節點娓娓道來,高屋建瓴,讀來令人暢快淋漓。就當下與未來的問題向歷史求解,是人類探索自然和自身奧秘的永恆主題。回觀這一探索的歷史,從神話傳說到區域史,到世界史與全球史,再到窮極人類乃至生物圈起源的「大歷史」,思想認知與文明演進同步。「大歷史」的發想與探索實踐,何嘗不是始於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世的重要成果之一?克里斯蒂安教授貫通的史觀史識及其一系列作品,相較於既往碎片化的研究,無疑具有無可替代的里程碑的意義。讀此書,可以讓我們少些自滿和狂傲,有所忌憚有所敬畏,仰望星空而踏實前行……

——中國社科院考古學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考古隊隊長 許宏

宇宙學是名副其實的大歷史,而大歷史本質上就是起源,《起源》展示了與此有關的系統知識。宇宙是一個奇跡,也是一個意外,更是復雜系統不斷涌現的結果。向前看,就是為了向後看,談宇宙起源,其實為了理解人類未來。人類的偉大,恰恰在於其能從渺小的地方起步,集體學習,不斷進化;我們終將明白,人類不是地球的起點,也不是地球的終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經濟人讀書會創始人 徐瑾

和比爾·蓋茨一樣,我也是大衛·克里斯蒂安的「粉絲」。在第一時間購得英文版後,我酣暢淋漓、欲罷不能地一周內讀完《起源》。以區區300頁的篇幅,本書完成了講述138億年宇宙史這一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作為大歷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對世界史的把握少有人及,本書則進一步展現了他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廣泛閱讀和深入思考。在克里斯蒂安生花的妙筆下,從宇宙起源到人類未來,關乎全球命運的大問題第一次變得如此引人入勝。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編 李鈞鵬

如今,萬事萬物都好像加快了節奏,以至我們會不時感覺正在慢慢逼近某種即將發生的大變故,所以說我們在未來幾十年具體做些什麼在數千年的尺度上將產生重大影響,對人類自身以及整個生物圈都是如此。不管怎麼說,我們現在正操控著整個生物圈的命運,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糟。

——本書作者大衛·克里斯蒂安

作者簡介:

大衛•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1946— )

牛津大學哲學博士,曾專攻俄羅斯史及蘇聯史,自20世紀80年代起轉向從大尺度鑽研世界史,「大歷史」(Big History)學派創始人,國際大歷史協會首任創會主席。現任悉尼麥考瑞大學大歷史研究所所長,麥考瑞大學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MOOC)設計師兼首席主講教師。2009—2013年,任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世界級大學傑出教授」。

2008年,克里斯蒂安與比爾•蓋茨一同創設「大歷史項目」(The Big History Project),旨在中學階段推廣大歷史教育,目前已在全球——美國、澳洲,以及中國香港、北京、上海等——數千所大學和中學設立大歷史課程。曾在世界各地做過多次大會的主旨演講,包括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他所做的有關大歷史的TED演講《18分鍾讀懂大歷史》(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已有近1000萬人觀看。

主要著作有《時間地圖》(Maps of Time: An Introction to Big History)、《極簡人類史》(This Fleeting World: 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起源:萬物大歷史》(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等,深刻影響了大眾讀者對人類歷史的認知。

---------

譯者簡介

孫岳,歷史學(世界史專業)博士,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翻譯教學及文史類跨文化研究,尤其是近年來更多致力於大歷史研究。2014年被選為國際大歷史協會理事會理事。主要譯作有《起源:萬物大歷史》、《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歷史學宣言》、《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合譯)等。

③ 求清華MOOC公開課程 清華大學《中國建築史》視頻 要完整的

02潘谷西

鏈接:

提取碼:h7kv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④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生活存在有何對應關系

1.教材。想要學習中國古代文學是一定要有教材的,我們當時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一共四卷,大多數高校應該也是用的這套。除了要有文學史方面的書,最最重要的是文本閱讀。可以選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編),分上中下三編。

2.聽課。考慮到你是工科生,之前沒有學習文學的基礎,自學什麼的可能會很痛苦。第一個選擇是去本校中文系蹭課,中國古代文學是中文系必修課程,一定會有的。如果說平時課多不方便蹭,你可以去超星、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網易公開課等網站去搜一下古代文學的網路課程,基本上都是公開免費的。注意要選擇文科水平較強的高校(可參考雙一流學科名單),那些老師基本上都是學界大牛。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有港台大學的古代文學課就不要看大陸的。】中文系的老師同學基本都知道,港台那邊的文學教育水平要更厲害。我們古代文學老師說過,大陸文學課基本講文學史,追求四平八穩,方便guanfang控制思想(中文系學生要是決意突破思想,是很容易搞出大事情的);但是港台那邊學術要走在更前沿的位置,更重視知識的運用,學生們從小就接受古代文學的教育,學了漢賦就會寫賦,學了唐詩就會寫詩,這點大陸還差得遠。

3.閱讀。僅僅是文學史和文選當然還是不夠的。你可以選擇某一文學流派或者是一位詩人,然後去讀所有的作品,這樣和你只去讀他最著名的作品就完全不一樣了,會有一個更系統更全面的認識。要注意的是,閱讀盡量選擇中華書局或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書,這兩個比較有權威性。還有就是鍛煉自己的繁體字識別能力,要是連繁體字都認不清,那可能連入門的水平都沒到。

4.理解。就是要對看過的文學作品有所認識,《中國文學史》那套書會對部分作品進行分析,如果覺得不夠可以去知網上搜論文。看一些文學理論的書也可以提高理解水平,比如《文心雕龍》《詩人玉屑》等等……

5.背誦。古代文學必須要有知識儲備,需要背誦經典篇目。這個需要堅持,但你背著背著會發現,凡是你覺得寫得出彩的部分,其實不用費大力氣就能背下來。(老師:你背不下來不是你的錯,說明他寫的不好)

6.寫作。試著寫寫詩,一開始可以不管格律的問題,從五言律詩開始。一段時間以後開始注意寫詩的格律(可參考王力《詩詞格律》),模仿你喜歡的詩人詞人的風格。寫一寫對學習古代文學還是有幫助。

⑤ 我在中國大學mooc上選了課,沒有及格沒什麼影響吧(不是學校要求的自己挑的)

不是大學特別要求的,或者是學校選課系統要求在軟體上選的課,那些自己感興趣選的課對學校的成績沒有影響。

選課是指學生可以通過登陸該選課網,實時查詢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各種相關情況,也可以在線咨詢管理員以及在線教師,通過在線答疑來解決各類疑難問題。

選課系統一般稱選課網,但實際功能遠遠不限於選課這一單功能。學校在教務、課程以及其他各項教學安排等相關信息有關通知,都是通過在選課網發布消息以使得信息的傳播。學生可以通過登陸該選課網,實時查詢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各種相關情況,也可以在線咨詢管理員以及在線教師,通過在線答疑來解決各類疑難問題

⑥ 慕課網和中國大學mooc是什麼關系

沒有關系的。
中國大學mooc的內容的類別較為豐富,是為廣(如:心理學、歷史、藝術,外語等等),慕課網是專注於it編程行業,而為精(如:前端web開發工程師、後端開發工程師,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等)。

⑦ 中國大學mooc app上下載學習視頻,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導出嗎

可以導出,導出方法:

准備一台可以登錄qq的電腦,在電腦端打開你要下載的慕課視頻,復制視頻網址,通過QQ粘貼視頻網址發送到手機QQ端。

手機端安裝騰訊qq和QQ瀏覽器,打開QQ,找到從電腦端發送來的慕課視頻網址,點擊查看視頻,在視頻界面的右側你會看到下載圖標,點擊它,這時就會跳轉到QQ瀏覽器下載文件界面,視頻就開始下載了,下載完成就導出成功了。

中國大學MOOC app是一款由網易公司與教育部愛課程網聯合推出的一款在線學習平台軟體。中國大學MOOC安卓版匯集了中國頂尖高校的MOOC課程,並通過全新的在線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看視頻、做試題、交作業,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使學習變得不再枯燥乏味。

有了中國大學MOOC app,用戶可以大大減輕做筆記的苦惱,復習的時候可以隨時翻閱之前的課程。而且學習時間也可以自由分配,利用大量碎片時間就可以輕松完成課程,最大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軟體特色:

1、豐富的名校名師課程。

來自985高校的頂尖課程,從基礎科學到文學藝術、哲學歷史到工程技術、經管法學到農林醫葯,內容應有盡有,完全免費。

2、專業權威的認證證書。

完成課程學習並通過考核,可獲得講師簽名證書,給你無可替代的權威認證。

3、令人贊嘆的教學模式。

全新在線教學模式,看視頻、做測驗、交作業,與同學老師交流互動 ,讓學習不再枯燥。

⑧ 中國農業大學怎麼發展MOOC

MOOC:更好和更時髦的教育系統 你是不是想問問這個? 2012年10月,Time雜志發表名為《大學已死。大學永存!》的深度報道,探討MOOC給現有大學帶來的沖擊。 「MOOC就像一口超越現實的深呼吸。絕望的父母祈禱應驗,免費中國上大學終於可以緩解學費重擔。而對學校官員來說,變化帶來的恐慌隨處可見。哈佛大學和MIT花6000萬美元成立非營利性的MOOC機構edX。明天將要發生什麼?這很可能是非常有選擇性的——實體大學將繼續蓬勃發展,最棒的大學繼續提供中國上教育無法覆蓋的服務,而中等的、昂貴的贏利大學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TIME雜志毫不吝嗇地把2012年稱為「MOOC年」——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開放中國絡課程)。這場從矽谷、MIT發端的在線學習浪潮,理想是「將世界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傳播到地球最偏遠的角落」。免費獲得全球頂尖高校明星教師的課程,甚至取得學位,並非不可能。 2012年聖誕節,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教授吳恩達(Andrew Ng)正在和父親逛街,父親忽然說:「到點了,我得回去做作業了!」於是把吳恩達一個人扔在了街上。他是去吳恩達創辦的在線學習平台Coursera,完成杜克大學的「思維與推理」課程作業。 Coursera誕生於2012年,目前擁有來自全世界62所大學的337門課程,其注冊人數的增長速度「比Facebook還快」。在這所體量龐大的虛擬學校里,有來自220個國家的300多萬名「同學」。 Coursera與Udacity和edX一起,被視作MOOC三大巨頭。它們集結了哈佛大學、MIT、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等全美國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優質大學的資源,為每一位學習者免費提供優質課程。 視頻公開課並不新鮮,而MOOC有什麼不同,何以具有顛覆的能量? MOOC式學習之魅 果殼中國目前擁有全中國最大的MOOC線上社區,「MOOC自習教室」。創始人、CEO姬十三認為,中國內地接受的中國絡課程經歷了3個階段:文字翻譯最早出現,中國友們把MIT教材翻譯成中文放在中國上;2003年出現中國易公開課等一批視頻公開課,涌現了以《正義》、《幸福課》為代表的一大批明星教授課程;第三階段,也就是2012年MOOC出現,區別於以往的最大特點是「力求真實模擬課堂,用技術作為根本手段,最大程度符合中國絡使用習慣」。 編輯的話:果殼中國MOOC自習教室是當前全球最大的中文MOOC討論區,組員已經超過20000人。你還在寂寞地自學嘛?或者對MOOC感興趣?都歡迎你來看一下~ 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崢在2012年成為了Coursera的一名學生,最讓他上癮的是,視頻課程被切割成兩三分鍾的更小視頻,由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連貫而成,答對,才能繼續聽課。「你被課程內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開小差,一秒鍾都不能」——MOOC深諳大腦的學習特點與反應機制,這和游戲通關的設置異曲同工。 Coursera另一位創始人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斯坦福大學教授,這樣描述MOOC給她帶來的空前滿足:「在傳統課堂上,當我提出一個問題,大概有75%的孩子還停留在對上一個問題的困惑里;15%的孩子沉浸在Facebook里;剩下10%的聰明蛋們喊出了正確答案。而我把課程放上中國,上萬名學生必須在同一個思考節奏上給我反饋。」【了解更多:在Coursera,隨時都是學習的好時候】 張崢所選的3門課分別由斯坦福大學、多倫多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授授課,其中多倫多大學的喬夫利·新頓(Geoffrey Hinton)教授,是神經中國絡的頂級大師。「雖說我讀博士的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也算個名校,可這些課單還是讓我心裡癢癢的。」張崢介紹說,喬夫利·新頓跟神經中國絡這一支死磕了40多年,是業界公認的一桿大旗。 在MOOC上課,你需要回答問題、做作業、參加考試,每結完一門課,你可以拿到一張證書。 張崢上的許多課程,作業都由機器打分,這為教師們分擔了大量工作,也大大擴大了這門課程的「教室座位」,萬人大課在MOOC的世界裡再正常不過。龐大的數據開始顯現魔力,「在傳統課堂里,如果有兩個學生的答案錯得一樣,老師根本無法發現。而機器批改後,2000人得出了同樣的錯誤答案很容易凸顯,這時候教師要做的就是,向這2000人發送一條具體指點,這就是新型的『開小灶』」,Coursera的兩位創始人都是人工智慧專家,他們擅長通過追蹤數百萬學生在線學習的過程,實現個性化服務。 挺進中國 果殼中國「MOOC自習教室」,目前已擁有16449名學習者。在果殼自習教室管理員的號召下,組員們相繼在23個城市舉辦了見面會。16449這個數字,對人口數量驚人的中國來說極其微小。但這同時預示著,對MOOC來說,中國潛力巨大。 在線教育公司都將目光瞄準了中國—這里在擁有極深教育傳統的同時,還擁有極不均衡的教育資源。 吳恩達正在中國努力尋找合作夥伴,他將目標鎖定在第一流大學。他掏出手機,為記者展示他記在記事本上的8個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下面還有每個字的拼音。這位華裔青年努力地念出每個字,他說,孔子的這句話是他的座右銘,「每個人的教育」是他的目標。「好的中文課程也會使歐美國家的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今年,他已經與台灣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建立了合作,設立中國歷史、詩歌和崑曲等課程。目前,他正積極在北京和上海游說談判。他表示,未來可能會在香港建立分支機構,為Coursera拓展中文世界的疆域。 許多大學和教育機構都聞到了「海嘯」到來之前空氣中彌漫的海腥味。 北京大學前校長周其鳳在卸任前曾表達過自己的夢想:「希望所有想做北大學生的人都能成為北大的學生。」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方洋同時也是Coursera的學生,他說,他正在參與北大老師的一個在線學習平台項目。「北大許多老師都意識到了MOOC的沖擊力,他們都很想早早採取行動。但具體的做法還不能公布。」吳恩達曾在2012年年底拜訪北京大學並做了以在線教育為題的演講,並於2013年年初拜訪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現場座無虛席。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黨委書記、教授孫茂松表示,學校會從戰略層面考慮在線教育課程。在學校的層面,國內高校極有可能自己牽頭來做,而非選擇與國外已有品牌合作。與此同時,在教師個人層面,與Coursera等課程合作相對容易,可操作性也較強。 大學之外,更多機構虎視眈眈這塊大蛋糕。 三人行中國絡教育聯席CEO邱無言在中國站36氪上撰文,認為中國復制的MOOC中國站都是橘生淮北。「善於山寨的中國當然不甘落後,2011年和2012年,數家以 MOOC 方式進行在線教育的公司相繼問世,基本都有風險資本介入。」他總結它們共同的特點:基本以美國的教育「平台」模式為主,打造一個基於視頻教學的中國絡互動平台。其「平台」概念在於:中國站本身不產生內容,而依靠用戶產生內容,並吸引其他用戶學習。「這種低水平山寨忽視了中美商業環境的不同。」他毫不客氣地評論道。 他認為,MOOC 以教育「平台」方式在美國爆發,緣於其「平台」的兩端—教育內容的供給和需求都有保障,而中國MOOC中國站的希望在於優質內容的自給自足。 未來MOOC 「未來50年內,美國4500所大學,將會消失一半。」American Interest雜志在2013年初發出預測。MOOC預示了顛覆現有教育的可能性,它將取代大學教育的預測為時尚早,但確實向那些收費5萬美元的大學發出挑戰:如果知識可以從互聯中國免費獲得,你得提供什麼才值這5萬美元? 與「大學消失論」相比,更多人對MOOC帶來的震盪有著更為溫和的判斷:傳統學位制度退居二線,個體學習變成一個連續性、終身式的過程。 傳統教育與MOOC的交融已經開始出現。2013年2月,Coursera旗下5門中國絡課程的學分獲得美國教育委員會的官方認可——在授予學生學分和學位時,美國有超過2000所大學參考美國教育委員會的推薦。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開始在兩種教育的轉換間獲益:一位17歲的印度男孩阿莫爾·巴韋(Amol Bhave)因為在 edX 電路與電子學課程中的考試得分在前3%之列,被 MIT 錄取。 「現實課堂教育將不會被取代。」悉尼大學校長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老師的作用、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課堂氛圍將不能被取代。」與很多傳統教育人士一樣,斯賓塞非常期待「翻轉課堂」發揮作用——「我們已經開始嘗試在課堂上播放視頻,讓老師充當輔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共同探討。這一嘗試非常有效。」 由於長期與中國合作,斯賓塞非常了解中國的大學。此外,他曾在牛津大學待過20年,擔任過牛津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法律並主管牛津大學四大分支之一的社會科學部13個學院。他認為,美國一流大學的教育資源流入中國後,會對一些學校造成影響,但中國的大學有自己的生命力,這一沖擊將會有多大的影響仍未可知。 MOOC鐵桿粉絲、果殼中國心理學編輯 0.618 認為,盡管MOOC在過去的中國絡課程基礎上已經有重大飛躍,但「想像力仍然極其有限」。「這就像是剛剛從廣播轉做電視的時候,人們以為電視就是對著鏡頭念廣播。其實電視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孫茂松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他認為現在的中國絡技術僅僅為MOOC提供了人與人在線交流的平台,卻沒有真正實現人與機器的互動。機器暫時難以理解人類的所有提問,但這一壁壘可以逐漸通過群體智慧來打通:用戶提問和回答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機器可以幫助匹配和刪選回答,從而提供有效答案。 另一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贏利。 很多人建議課程收費,但這似乎不是吳恩達想要的方案。「對我而言,學生是最重要的,『免費』是我們的承諾。」吳恩達說,「即使只收5美元,也會讓許多人上不起課。我們要的是,每個人都能來上課。」他表示,未來Coursera會增加「智能獵頭」的角色。「在學生允許的情況下,向僱主推薦學生,並向僱主收費;或者印發有大學標志的結課證書。」 但這些方案,並不是正在觀望的投資人想要的。帶著理想主義的光環,吳恩達正在試圖拉平世界教育。 「看起來,我們確實有可能建立一個改善全球教育的學習平台,現在,我們才剛剛開始。這種教育方式並不適用於所有學生。」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在支持MOOC項目發展的同時,提出了一些疑問:如何將MOOC與學校聯系起來?如何確保人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有動力?科技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麼樣的? 「但是,這種努力仍然很有必要。因為高等教育的成本很高,人們持續學習的需求也很強烈,同時,教育質量也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高度。」蓋茨對這一新生事物持樂觀態度,「我認為,10年之後,我們會真正理解如何利用它們,並且讓全世界擁有更好的教育系統。

⑨ mooc中國現代文學的測試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沈從文《長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貞貞C.夭夭D.香香
2.以《抗戰文藝》為會刊的社團是(B)。
A.「左聯」B.「文協」C.中國詩歌會D.九葉詩派
3.《平民文學》一文的作者是(C)。
A.陳獨秀B.胡適C.周作人 D.劉半農
4.晚清文壇「詩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啟超B.黃遵憲C.裘廷梁 D.譚嗣同
5.「鴛鴦蝴蝶派」通常又稱(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C.游戲消遣派 D.「禮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敘傳小說是(B)。
A.《瓶》B.《漂流三部曲》C.《愛情三部曲》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與冰心齊名的「閨秀派」女作家是(D)。
A.廬隱B.凌叔華C.蘇雪林D.白薇
8.巴金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D)。
A.《還魂草》B.《火》第三部C.《第四病室》D.《寒夜》
9.「漢園三詩人」得名於(A)。
A.三位詩人合出的一部詩集名《漢園集》B.三位詩人共同的書齋名「漢園」
C.三位詩人經常在名為「漢園」的公園里聚會吟詩D.三位詩人都來自「漢園」地區
10.《毀滅》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長詩 B.敘事長詩C.抒情散文 D.寫景散文
11.呂緯甫這一人物,出自魯迅小說(C)。
A.《風波》B.《離婚》C.《在酒樓上》D.《孤獨者》
12.魯迅收入《野草》一集中,為紀念「三•一八」慘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紀念劉和珍君》C.《為了忘卻的紀念》 D.《鑄劍》
13.《貓城記》是(B)。
A.老舍的童話體小說B.老舍的寓言體小說C.張天翼的童話故事D.張天翼的諷刺小說
14.被譽為「七月」派「小說重鎮」的作家是(D)。
A.綠原B.魯藜C.胡風D.路翎
15.話劇最初被稱作(A)
A.文明新戲(「新劇」) B.愛美劇 C.歌劇 D.戲劇
16.《金粉世家》的作者是(B)。
A.徐枕亞B.張恨水C.周瘦鵑 D.包天笑
17.新月詩派提倡「新格律詩」的陣地是(B)。
A.《新詩》 B.《詩鐫》C.《詩創造》D.《詩》
18.1938年成立的「文協」的全稱是(A)。
A.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B.中華全國文化界抗敵協會
C.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日協會 D.中華全國文化界抗日協會
19.三十年代提倡幽默、閑適、性靈小品的主要是(C)。
A.新月派B.京派C.論語派D.「自由人」
20.無名氏的創作總體上傾向於(B)。
A.現實主義 B.浪漫主義C.現代主義 D.後現代主義
21.田漢創作的以劉金妹、梁若英、李新群三位女性為主人公的作品是(B)。
A.《三個叛逆的女性》B.《麗人行》 C.《三姊妹》D.《漳河水》
22.老舍筆下信奉「錢本位而三位一體」的市儈哲學的主人公是(C)。
A.「張大哥」B.張天真C.「老張」 D.「張先生」
23.《暴風驟雨》中的老孫頭是(C)。
A.土改積極分子 B.地主C.趕車老把式 D.小商販
24.現代最早的白話新劇劇本是(A)。
A.《終身大事》 B.《潑婦》C.《幽蘭女士》 D.《咖啡店之一夜》
25.旗幟鮮明地提出文學革命的「三大主義」的理論建設文章是(B)。
A.《文學改良芻議》B.《文學革命論》C.《建設的文學革命論》D.《人的文學》
26.以主人公趙惠明的日記暴露國民黨特務統治黑幕的小說是(C)。
A.《第四病室》B.《蝕》C.《腐蝕》 D.《滅亡》
27.曾在上海與丁玲、胡也頻一起編輯《紅黑》、《人間》等雜志的作家是(A)。
A.沈從文B.郁達夫C.柔石D.徐志摩
28.以老子《道德經》中「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作題記的作品是(B)。
A.《原野》 B.《日出》C.《子夜》 D.《駱駝祥子》
29.以濃郁的異國風光和人物的流浪生活、求生意志為內核的新型浪漫抒情小說的作者是(D)。
A.許地山B.郁達夫C.沙汀 D.艾蕪
30.艾青到達延安以後創作的詩作是(D)。
A.《火把》B.《吹號者》C.《北方》D.《黎明的通知》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以下作品中,合稱為「農村三部曲」的有(BD)。
A.《幻滅》、《動搖》、《追求》B.《春蠶》、《秋收》、《殘冬》C.《惶惑》、《偷生》、《飢荒》
D.《青龍潭》、《香稻米》、《五奎橋》E.《古潭的聲音》、《湖上的悲劇》、《獲虎之夜》
2.收入魯迅所編「奴隸叢書」的作品有(BDE)。
A.《八月的鄉村》B.《豐收》C.《祝福》D.《生死場》E.《呼蘭河傳》
3.以下作品中,歷史小說有(AB)。
A.《採石磯》B.《屈原》C.《大澤鄉》 D.《子夜》E.《上海屋檐下》
4.有關「蕭紅體」,以下說法正確的有(AB)。
A.是一種介於小說和散文之間的小說別體B.力求寫真而不濃抹重彩
C.結構嚴謹、情節緊湊D.人物性格鮮明、形象完整E.詞藻華麗、文采飛揚
5.以下劇作中,在延安解放區較有影響的戲劇有(BDE)。
A.《劉胡蘭》B.《白毛女》C.「好一記鞭子」 D.《王秀鸞》E.《兄妹開荒》

閱讀全文

與mooc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澹臺的玄幻小說 瀏覽:99
近代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6
好看的女修小說完本推薦 瀏覽:483
重生成狼行天下小說 瀏覽:718
男主女主是空軍的小說 瀏覽:67
自傳體小說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嗎 瀏覽:331
刑偵紀實有聲小說 瀏覽:194
無男主完結修真小說 瀏覽:591
小說中姓古的人的名字 瀏覽:525
玄幻小說女主的武器 瀏覽:470
重生小說主角李小凡 瀏覽:554
穿越小說和婆婆有矛盾的 瀏覽:281
重生穿越七八十年代小說 瀏覽:579
女主重生兒子幫助的軍婚小說 瀏覽:473
女子與狗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335
都市功夫神醫小說 瀏覽:344
女主是世界大反派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728
都市豪門贅婿小說推薦 瀏覽:21
類似於被總裁壓的那些年的小說 瀏覽:495
一縷幽魂闖異世有聲小說63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