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穿越小說周楠

穿越小說周楠

發布時間:2022-01-23 23:04:47

⑴ 找一本小說主角叫劉超女主叫周楠

《花都異能王》/《超能大宗師》

 作者:囂張農民

⑵ 我第一次寫小說,剛寫了四章,第一章字數只有1300字,大家看看我是否該退出謝謝

意識流過強 還有建議 用辦公室軟體寫 可以設置首段縮進

⑶ 快女微電影的劇集介紹

《安全感》
《安全感》由張一白總監制、周楠導演執導、旗下藝人陸翊、姜潮主演,青春主持人何炅作為微電影青春代言人並擔任第一集的旁白詮釋了一個新奇膽大極具青春態度的風格短片。陸翊飾演一個全片無一句台詞怪癖女孩兒,偏愛收集安全套,對情愛從好奇懵懂到後知後覺。片中安全套是該片的主要道具並貫穿整個片子,陸翊的全新單曲《默默數》也作為電影的原聲青春亮相。 《寶貝》
《寶貝》由張一白總監制,謝定國導演執導,喻佳麗,宣言,丁野主演,青春作家辛夷塢作為微電影青春代言人並為此部寫下青春寄語「小時候覺得離家出走很敢,長大後才知道那其實很慫,走出父母的視野,卻永遠走不出他們的心」「傷害最愛自己的人,只不過是仗著他愛你,向來都與勇敢無關」,《寶貝》中喻佳麗扮演一個富家女,但劇中的佳麗雖「身處豪門」卻只是養女,當其得知自己的身世後離家出走從而上演的驚心動魄、曲折離奇的故事。戲中佳麗更是勇敢拍裸戲大露香肩。 《在一起》
《在一起》由張一白總監制,田蒙導演執導,旗下藝人付夢妮,武藝主演,青春樂隊旅行團樂隊作為微電影青春代言人並為此部寫下青春寄語「莽撞、迷失、癲狂、撕心裂肺,如果是因為愛,怎麼都值得」。 《在一起》講述的是粉絲與偶像之間這種特殊的情感和現象。劇中,有「2011最萌快女」之稱的付夢妮飾演的妮子在人生低谷時偶然間聽到了武藝飾演的明星歌手「鄭雨」的歌聲,從此被鄭雨的歌手打動和吸引,並以鄭雨作為自己的前進中的榜樣和動力。而當她得知自己的偶像鄭雨不行患病後,頓感交集和擔心,最終她的執著打動了舅舅,舅舅決定幫妮子找到鄭雨,一圓小妮子的夢想,從而上演的一系列曲折、感人的青春勵志的感人故事。 《果20 的48小時》
《果20的48小時》由張一白總監制,田蒙導演執導,王藝潔,張亮主演,青春運動員丁俊暉作為微電影青春代言人並為此部寫下青春寄語「做自己,只聽自己,我敢,你敢不敢?!」中國首席男模張亮搭檔王藝潔傾情出演男一號,首次參演影視作品就在劇中大秀肌肉火爆出演激情戲。影片講述了張亮飾演的著名手機果20的手機設計師,由於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論,他特別依賴手機,依賴微博,得了心病,此時王藝潔突然現身強制張亮關機48小時,到底這48小時發生了什麼?兩人擦出什麼樣火花?我們都會在片中尋找答案。王藝潔首次出演的影視作品,身材高挑、個性十足的王藝潔心情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在片中王藝潔飾演一位心理引導師,在造型上有極大的突破,頭戴西部牛仔帽、身穿短褲,腳踏皮靴、手拿長鞭帥氣出鏡,酷味十足,對於首次拍戲的王藝潔和張亮在片中真吃了不少苦頭,可謂是接了一個體力活,王藝潔與眾人對打上演全武行,她不停的揮動長鞭對張亮「呼來喝去」;還要對張亮大施「馴服猛男必殺技」練搏擊、打太極、罰倒立、冰鎮療法、tango療法、飢餓療法等對張亮一系列的「虐待」。 《光明 騎士》
由張一白總監制,謝定國導演執導,李斯丹妮,青鳥飛魚組合,齊海洋等主演,青春舞蹈家翟孝偉作為微電影青春代言人並出演「靈魂舞者」。《光明騎士》,講述了一群為追求夢想而做出驚人舉動的樂團歌手所製造和經歷的一系列搞怪、無厘頭的黑色幽默故事。劇中更有李斯丹妮化身的「騎士」超人、李小龍、奧特曼、蝙蝠俠、HOLD住姐等一眾「名人」上演精彩戲份。 《小忻黑夜》
由劉忻和張睿家主演的快女微電影定名《小忻黑夜》(又名《小忻有鬼》),該微電影也是台灣著名陳正道首次嘗試黑色荒誕風格,討論的是有關生死的問題。
小睿和小忻是相愛的情侶,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天早上,當小睿還慵懶在床上時 ,小忻出門給小睿買早餐,劇情展開:但是碰巧,新聞里出了車禍事件,小睿崩潰,以為小忻死了,從此魂 不守舍,心心念念著小忻。事過半年,小睿堅信小忻已經離開了他的世界,每天都會想起她。小忻一直沒有離開小睿,但小睿不敢面對現實,害怕想起失去的痛。這半年,在小睿的世界裡,小忻就是幻覺,他痛苦難過,深深自責那天早上為什麼沒有載小忻出門買早餐,他覺得車禍是因他而起,小忻的離開是他內心無法觸碰的傷痛。但小忻一直陪著小睿,從沒有離開過他,她追著他一路奔跑,就是想讓他相信她從沒有離開過他,但他卻堅信她只是幻覺,因為太過想念,無法忘卻。兩個人掙扎著痛苦著,自責著難過著。到了後面天亮了忻要消失了(當時忻在睿夢中其實是鬼),最後那一刻忻告訴睿那張牌,是紅桃2,隨著忻的消失睿才醒悟,他悲傷的找到那張他丟了的牌撿起來看--紅桃2,最後他才知道忻是鬼,他才痛苦為什麼自己不去珍惜之前的忻......劇情尾聲:噔噔噔~ 小忻把早餐買回來了,原來這只是一場夢。 《我願意》
導演:田蒙,主演:楊洋,鄭愷,譚傑希。《我願意》講述了一對80後戀人面對生活的現狀大膽做出「裸婚」決定的青春故事,真實展現現代年輕人生活觀念、結婚理念的新銳個性。劇中楊洋一反淑女形象化身野蠻女友,撒嬌、撒潑軟硬兼施、火辣上陣,對「男友」鄭愷上演強勢逼婚,更有最浪漫90後婚禮,唯美畫面展現兩人大膽且富有創意的裸婚情節。電影中除了二位主演楊洋和鄭愷之外,還有重要的「第三者」角色譚傑希。作為楊洋的同門師哥,音樂創作才子譚傑希毫不掩飾對師妹楊洋的喜愛和贊賞,稱「比賽的時候就特別關注黃金一笑的楊洋,有機會和楊洋在快女微電影中搭檔,一同來出演她的第一部影視處女作十分開心。拍起戲來的楊洋真的和生活中不同,她會十分投入劇中角色,特別放得開。 《天亮 以前》
由張一白監制、陳正道執導的《天亮以前》一經上線備受好評,12小時內再上微博熱門轉發榜位於榜首。影片的類型並非傳統定義的驚悚片,而是略帶靈異而又充滿人生哲學的溫情片。影片中楊佑寧飾演的恐怖小說家在一次車禍中無意中走進一座墓園,他對著一座墳墓說出心裡話,突然段林希飾演的女孩從墓碑後面跳出來,生氣的埋怨楊佑寧吵她睡覺,段林希不知道是人是鬼,但是片尾楊佑寧的話更令人深思:「原來讓我們一直認為是人的,原來是鬼!」,讓整個劇情變得更撲朔迷離。 《曼 陀羅》
如果有來生,你還記得我嗎?微電影《曼陀羅》中「小萬」蘇妙玲不僅穿梭花海扮演起植物花仙子,而且更有身披鎧甲、衣著馬褂和身穿校服等多重不同年代的打扮,上演日前大火的穿越戲份,田蒙導演更是首次嘗試「熒光裝」宛如「阿凡達」又似「植物大戰僵屍」。 《夢游症》
由周楠執導,洪辰,柴格主要的《夢游症》一經上線備受好評。洪辰在微電影里飾演患有夢游症的女孩,將會帶你走進一個別樣的臆想世界。

⑷ 我們約會吧電影下載 我們約會吧電影演員表 我們約會吧電影主演介紹

片 名:《我們約會吧》 原創故事:郭敬明等(根據郭敬明等著的小說《我們約會吧》改編而成。) 導 演:周楠 總製片人:龍丹妮 主 演: 吳辰君 飾 顧迦

⑸ 何為取材角度

一、《傷逝》中主人公悲劇的根源----讓心情一起飛揚
《傷逝》是魯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創作於1925年,選自魯迅小說集《彷徨》。《傷逝》中描寫了一對青年的戀愛、婚姻悲劇。涓生和子君由自由戀愛而結合,但一年後他們又分離了。子君憂郁而死,涓生也痛悔不已。造成悲劇的原因是什麼呢?
1.封建舊勢力的壓迫是悲劇產生的社會根源。自由戀愛和婚姻自主是不能見容子那個封建勢力古統治地位的舊社會的。小東西的告密,局長對涓生下的一紙免職令,給涓生和子君的小家庭帶來了失業的威逼和經濟的壓迫。他們雖竭力掙扎,仍無法擺脫困境,甚至到了無法生活下去的境地。這是涓生和子君離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子君回家以後,受到的是父親烈日一般的威嚴和旁人賽過冰霜的冷眼的精神折磨,她在無愛的人間很快悒鬱而死。《傷逝》以血淚控訴了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和傳統偏見的冷酷、殘忍,表現了徹底的反封建精神。這是作品的一方面的意義。
2.《傷逝》深刻而富有時代意義的思想特色還在於:通過子君和涓生婚後生活的細致描寫,深人揭示了造成悲劇的主人公思想方面的原因,對個性解放思想進行了深人剖析。作品表現了:個性解放思想使子君和涓生結合,但也正是個性解放思想,使他們在社會壓迫下離異而釀成悲劇。子君在婚姻自主的追求目標實現後,就以小家庭為唯一天地,把小家庭作為愛情生活和人生意義的全部內容。思想流於空虛、庸俗,對涓生的愛情也有所褪色。涓生雖略為清醒一點,知道「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失業以後能檢討自己:「這才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地還有著奮斗的勇氣。但他的種種努力,也都是個人奮斗,因而到處碰壁。他對子君的感情減退得非常迅速。他以「超過她的冷摸」對待她,把子君看作自己的累贅,甚至想到子君的死。他認為「向著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拉著一個人的衣角,那便是雖戰士也難於戰斗,只得一同滅亡。」所以「新的希望就只在我們的分離」這就是涓生所認為的「真實」,並且將這「真實」說給了子君。五四時期胡適在《易卜生主義》一文中曾介紹易卜生的「為我主義」,說是「要使你有時覺得天下只有關於我的事最重要,其餘的都算不得什麼……有的時候我真覺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的船,最要緊的還是救出合己。」涓生所表現的思想,正是這種個性主義之極致的「為我主義」,當愛的小舟遇到社會的黑風惡浪時,涓生想的是救出自己。因此,個性解放思想(子君是從婚姻自主的膚淺意義上,涓生是從為我的極端意義上)是釀成悲劇的主人公思想方面的原因。小說由此深刻地表現。戀愛和婚姻間題的最終解決,不能僅靠個性的解放,而是整個社會解放的一個部分。
3.涓生小資產階級的自私性、軟弱性是悲劇的一個的主觀原因,在他們遭受到人生最艱難的困境之時,涓生沒有最終做到同舟共濟,而是把責任單獨推向子君。
4.子君在同居之後變為一個庸碌的家庭主婦,失去了遠大的理想,這也是一個主觀原因。
子君是受到五四新文化影響的知識女青年,她所接受的主要是個性解放思想。在和涓生戀愛一的那段時何,涓生給她談的諸如家庭專制、打破舊習慣、男女平等、易卜生、娜拉等等內容,主要就是個性解放,個性解放成為她爭取婚姻自主的思想武器、她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確實可以說是五四後中國女性個性覺醒的宣言。子君勇敢地和封建舊家庭鬧開,大無畏地對待那些譏笑和輕蔑的眼光,和涓生建立起由自由戀愛而結合的小家庭。這些描寫,表現了個性解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積極作用。但是,子君是從膚淺的意義上接受個性解放思想的。她的奮斗目標只是婚姻自主,反對封建勢力對自色婚姻的干涉、束縛。在婚姻自主的目標實現後,她就心安理得地做起家庭主婦來,以小家庭為唯一天地,把操持家務作為人生意義的全部內容,而沒有了新的理想和追求。這樣,她的生活和思想必然流於空虛、庸俗,性格也變得怯弱起來。她以喂油雞、養阿隨填補空虛,甚至為油雞而和房東太太明爭暗鬥。空虛平庸的生活,必然使愛情也漸漸褪色。不僅是涓生對子君逐漸冷摸,子君對涓生也沒有先前的「善於體貼」了。她因為怕官太太取笑而把難得吃的羊肉喂阿隨,使得涓生感到自己在家庭里的位置是在叭兒狗和油雞之間。她為失去油雞、阿隨而頹唐、凄苦和無聊,並因此和涓生的感情發生裂痕,但又為害怕失去涓生的愛而憂疑。婚前的勇敢和無畏在她已盪然無存。「她當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為愛」,但個性解放的愛情小舟,是經不起社會風浪襲擊的。魯迅曾寫有《娜拉走後怎樣》一文,指出娜拉在個性覺醒後離家出走到社會上去,但如果沒有經濟權,沒有經濟制度的改革,很可能只有兩條路:回來或是墮落。子君是中國20世紀20年代條件下的娜拉。她因個性覺醒而從舊家庭出走,但卻走進了小家庭。她不問不管小家庭以外的廣大天地,也不問不管小家庭家務以外的廣大社會生活。但是,沒有整個社會的改革、解放,戀愛婚姻問題是不能真正解決的;個性解放思想是無法抵抗社會的壓迫的,僅只一年,子君被迫又回到她所走出的舊家庭,在傳統偏見的巨大精神壓力下憂郁而死。魯迅正是通過子君的悲劇,揭示了個性解放不是婦女解放的道路。
三、(傷逝》的藝術特色
1.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傷逝》採取涓生手記的形式,這是極適宜於表現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的形式。作者不重在事件過程的敘述,而把筆力集中於人物的心靈歷程和感情波瀾的抒寫,展示主人公悲歡離合的感情世界。對涓生,採取心靈自剖的方法,曲折細致地表現他的思想感情及其變化,有時還捕捉人物一霎那的影象、幻覺,以深人挖掘人物隱蔽的內心活動。如失業之夜涓生的「會館里的破屋的寂靜」的「一閃』、給子君說「真實」時「疑心有一個隱形的壞孩子,在背後惡意地刻毒地學舌」,都暴露了涓生的深層心理。對子君,則多通過神態、動作、細節的描寫,尤其是神態描寫來表現心理。如涓生求愛時的子君神態,涓生說「我已經不愛你了」時的子君神態,都是絕妙的表現豐富、復雜、微妙的內心世界的肖像畫。前者把一個出身舊家庭涉世甚淺的少女,在愛情追求得到實現將要進人一個未知的新生活天地時的悲喜、驚疑的復雜心情表現得很是充分。後者刻劃了子君在突遭涓生離棄時,對於無愛的人間的絕望、恐怖而又稚氣地懷著希求的微妙心情,使人們對這個被舊社會吞沒的少女,產生無限的憐惜和同情。
《傷逝》中人物的心理描寫,由於採取涓生追憶往事、心靈自剖的方法,因而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使作品具有濃烈的抒情色調。作者運用了多種抒情手法。或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如作品開頭,涓生又回到會館,景物依舊,而愛人永逝,為全篇立下沉重哀傷的抒情調子。或者用復沓的手法,反復詠嘆,層層遞進,如子君回到舊家後的可怕處境:「負著虛空的重擔,在威嚴和冷眼中走著所謂人生的路」,在作品中出現三次,抒發了涓生的沉重的悔恨之情,寄寓了對子君的深切的同情,表現了對冷酷的舊社會的無限憤感。或者通過奇異的想像,把感情形象化,如涓生要在地獄中尋覓子君,讓地獄的毒焰燒盡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在地獄的孽風和毒焰中乞求子君寬恕,確是為涓生的最強烈最深切的悔恨悲哀之情,尋求到了最適切最形象的表現形式。阿隨的棄而復歸,也情意雋永,在涓生的無名的新的期待中,女主人公的心愛之物回來了,但女主人公卻永遠回不來了,此情此景,感人至深;而歷經折磨的瘦弱半死的阿隨,不也象徵著被現實撞擊得心力交瘁的涓生自己么?《傷逝》以詩的語言,出色地創造了意味雋永的詩的意境,不僅以深刻的思想啟示讀者,而且以情動人,似一首深沉、悲槍的抒情樂曲,飽和著感情力量震動讀者的心弦。
四、關於《傷逝》主題思想與藝術成就的其它觀點
讓心情一起飛揚從研究的興奮點看,《傷逝》的悲劇根源及其思想主題一直是過去人們探討的焦點。但其論者多從「黑暗社會」、「經濟壓力」、「個性解放思想局限」以及「知識分子缺陷」等社會學層面入手作出解讀,這既流於表面,也不能完整准確的把握住作品的復雜意蘊。這一狀況隨著新時期改革開放帶來的學術思維的解放,到八十年代後期就得到了較大的改觀。這里,筆者擬就八十年代後期以來的《傷逝》研究情況作一綜合描述。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說,作品是作家的「白日夢」。雖然這個觀點的科學性還有待證實,但它所道出的作家與作品的親緣關系卻是文學創作中存在的一個客觀事實。正由此,從考證作家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感情等入手來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題及藝術風格的形成就歷來成為一種操之有效的批評方法。近年來的《傷逝》研究中,這一方法就為許多論者所採用。李允經在考察了魯迅與朱安和許廣平的婚戀生活經歷後就認為,「主人公涓生那種凄楚哀傷的真實心態以及追求在更高層次上的肯定的意向,同魯迅當時在婚戀生活方面的深切感受和新的意向,是有著許多契合點的」。「在涓生這個形象的身上,特別是在他和子君關系的藝術描寫中,卻有著魯迅婚戀生活的投影和折光。魯迅先是把他和許廣平熱戀的一些深切感受熔鑄在涓生和子君的相思相戀之中,後是把他同朱安原本無愛而又難以離散的痛苦心態,投射給必將分離的涓生和子君,而在這先後兩種投影和折光中,後者又占據著主要的地位。因此,如果說在涓生的身上有著魯迅婚戀生活的明顯的折光,那麼,子君這個形象,則是魯迅依據他和許廣平熱烈相愛以及和朱安痛苦相處的深切感受,再加以藝術的虛構塑造而成」(《婚戀生活的投影和折光———〈傷逝〉新論》《齊齊哈爾師院學報》1989年第1期)。秦林芳則在考察了1925年前後魯迅思想上人道主義與個人主義「消長起伏」的特殊人生經歷和生命體驗後指出,從涓生「說」與「不說」的二難心態中,我們可以「體味到魯迅心靈深處的矛盾與沖突」。「《傷逝》的現實意蘊就是借涓生與子君的戀愛悲劇反映了個性主義與人道主義在現實生活中的沖突。這種沖突同時也存在於魯迅的心靈深處」。而小說反復多次出現的「空虛與寂靜」與「路」的意象則是「象徵性地傳達出了魯迅對生活和生命本身的一種詩意的妙悟———這就是對生命虛無性的體驗和對絕望感的反抗。換言之,魯迅通過涓生這個隱喻系統,通過個性主義與人道主義的現實沖突,表現出了生命的困惑與焦慮這樣一種深刻的生命悲劇意識」(《現實的沖突與人生的焦慮———〈傷逝〉意蘊新探》《南京師大學報》1993年第1期)。周楠本也通過考察《傷逝》中主人公涓生所居的「會館」與魯迅曾居住長達八年的紹興會館的關系指出:「有理由認為《傷逝》即是這個時期的苦悶的象徵,或者說『全是寫的空想』的作者會館生活的延長」。周還從魯迅由前期關注精神,「寄希望於將來」到中後期「珍視物質、生命,著眼於現在」這一思維程序、思想經歷的變化,論述了涓生思想觀念的同步變化。他認為,涓生由先前重精神追求到後來重物質、生命,得出「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的結論,這與魯迅「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的意思「也似乎很契合」,因此,「涓生承載著作者彷徨時期不少思維信息」(《談涓生的懺悔》《魯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3期)。
----讓心情一起飛揚如果說以上幾位論者從考證角度向我們解開了《傷逝》的人物與意蘊生成之謎的話,那麼下面幾位論者則從文化角度為我們探明了《傷逝》豐富的文化內涵。沙水和徐越化從中西文化沖突角度解讀了《傷逝》。沙水認為,魯迅《傷逝》描寫的深刻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像通常描寫個性解放的小說那樣,把重點放在人物與環境的外在沖突上,而是著力於表現人物在『安寧和幸福』的環境中的內心沖突即文化心理沖突」。小說中人物的愛情「雖然具有了西方式愛情的表面形式,但實質上仍然是中國傳統的『似水柔情』」。他們的愛情和婚姻是立足於傳統的「純情」和「誠」的文化觀念上。子君追求「童稚似的純情」,但註定了要被凡俗生活玷污和摧毀,成為「怨女」。涓生以「誠」為愛情的原則,然而真誠的愛情卻結出了虛偽的果子並導致了子君的死亡。悲劇使涓生陷入了深深的懺悔中,而這種懺悔正是他對中國傳統以兒童式的「赤誠」為基礎的愛情、「純情」的深刻反省,也是「魯迅極其深刻地看穿了中國文化的本質、並領會了西方的拜倫、雪萊、易卜生等人的『摩羅詩力』精神的產物,是中西愛情觀的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碰撞」(《〈傷逝〉中的文化沖突試析》)。王兆勝則從家庭文化角度解讀了《傷逝》。他指出,導致子君、涓生的愛情家庭悲劇的更主要原因是橫亘於他們之間的文化隔膜」。「涓生受西方現代文明的深刻影響,他重視人的個性、夫妻間的溝通、理想的追求,是具有相當現代意識的新式家庭角色。而子君則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她重視家庭而忽視個人、社會乃至國家,是一個舊式家庭角色。顯然,涓生要保持對子君永久的感情熱力是相當困難的」。他們的悲劇根源於「現代家庭觀念與封建家庭觀念的深突」(《傷惋與漂移———從家庭文化角度解讀〈傷逝〉和〈圍城〉》《山東師大學報》1995年第4期)。李之鼎也認為,《傷逝》「蘊蓄著深層的文化內涵」,他通過文本的敘事分析後指出,《傷逝》的敘事本身呈現出強烈的「男性中心化」現象,這實際是「回應著現實中男性中心化文化宿命般的安排」。而「敘述者涓生的敘事話語懺悔抒情基礎的虛偽,與其說他的人格或個人品質,勿寧說是父權制意識形態的虛偽。隱含作者所以從主觀的性別關懷滑入客觀的性別歧視,可說是男性中心化文化所具有的巨大的、命運般的歷史無意識力量施逞威風的結果」(《〈傷逝〉:無意識性別敘事話語》《魯迅研究月刊》1996年第5期)。周玉寧和李怡則從人類普在的兩性危機兩性文化切入《傷逝》解讀。周玉寧認為,魯迅在營造《傷逝》的現實環境的同時,細膩而深刻展示的是「男女間的隔膜與厭棄」,他「將男女愛情的描寫由單純的卿我戀慕,推向了另一高度,顯示了男女性別意識的差異,理解與溝通的困惑」。在具體的文本分析中,周認為,「涓生、子君之間缺少的便是理解與溝通」,他們的愛情雖不乏真誠,卻缺少內涵,「濃度與深度都未達到使他們的關系得以穩固的程度」,而當陷入現實生活的摩擦中時又缺乏相應的理解與認同,於是「隔膜與厭棄便不可避免」(《性別沖突下的靈魂悲歌———〈傷逝〉解讀》《江蘇省社會科學》1994年第2期)。…… 《傷逝》整個呈現的是涓生的內心獨白,並且從某個意義上講,《傷逝》的悲劇也直接源於涓生的「負情」,所以為理解《傷逝》的思想蘊涵,解讀涓生就尤顯重要。近年來就有許多論者側重於涓生心理人格的分析和負載意蘊的探尋。劉起林、易瑛就指出:「涓生的價值判斷和追求才是《傷逝》的思想基點和主題內核」。他們進而認為:「涓生是站在生命終極價值的角度來對待人生以及他與子君的愛情的,他對子君愛情的追求與放棄,都與他對生命最高意義的追求緊密相連,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悲劇對涓生來說,實際上是一麴生命終極意義追求的悲歌」。接著,他們將作品的意蘊揭示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終極意義的憧憬期」、「現世生活的品味期」、「凡俗人生的徹悟期」和「生命追求的抉擇期」,並作出了詳細分析(《〈傷逝〉主題內核:對生命終極意義的追求》《湖南師大學報》1996年第4期)。不同於如上的形上解讀,徐文欣則探討了涓生形象的時代意義。他指出,涓生的思想與人格經歷了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涓生的懺悔是其「自我成熟以前不成熟的象徵性情感表現」,是其「自覺過去不是一個真的人的痛苦意識,包括對過去未成為一個現代人,未具備現代人品格的認識和反省」。而涓生思想人格的成熟則經歷了三次啟蒙才得以完成,第一次是他「現代個性思想的覺醒」,第二次是他「關於生的覺醒」,第三次則是他「發自內心的自我的覺醒」,通過三次啟蒙使涓生走向成熟並「形成堅定的力量」,涓生形象的原型意義「存在於其精神發展的整個過程,隱含了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過程中一代人心理變動的全部內容」(《痛苦的覺醒者———〈傷逝〉涓生形象的原型分析》)。如果說以上論者都是將涓生置於平等對話的位置來加以剖析的話,那麼另有一些論者則將涓生置於審判席上加以拷問。馮金紅就以銳利的目光識破了涓生懺悔的「迷宮」,他指出,表面上涓生懺悔的是「無過之過———說出真實」,他似乎應贏得同情,但涓生對子君之死確乎是有「過」的,但這「過」並不在於他之「說出真實」,而在於他「說」之前。涓生的懺悔實際「有著雙向乃至矛盾的自我評估,他一方面痛苦地懺悔他『說出了真實』這個無過之過,另一方面又對自己更為實在的『過』渾然不覺。他在哀怨悵惘的敘述中不自覺地將他和子君之間關系破裂的責任幾乎全推給了子君,而自己卻給人一個勇於承擔後果的印象」。這樣,「高尚、善良、勇於自我批評、承擔責任的涓生與另一個似乎更為醒目的自私的、個人主義的涓生扭做一團———他在『超我』的懺悔行為中暴露了『本我』的抗辯」。涓生實際是「一個既矛盾分裂又統一諧和」的人物形象(《懺悔的「迷宮」———對〈傷逝〉中涓生形象的分析》《魯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5期)。對涓生懺悔的這種虛偽性,李之鼎和周楠本也持類似的看法。李認為,《傷逝》中「敘述人大量的辯解,不僅摘不掉虛偽的帽子,或許還要加上狠心或狠毒的惡名。涓生自我辯解抒情的虛偽是顯然的」。周則指出:「涓生的懺悔實質上不少時候是在為一種形影背馳的思維方式做著努力,也是在為尋找悲劇的客觀社會原因、減少其主觀人為因素做著努力」,他的自責和反省「只是出於情感或良心的需要,而非理性求真的強烈意識追求」。周認為,在現代文學史上《傷逝》的男女主人公是一直被視為脫離社會和生活,爭取個人自由幸福的失敗者,這樣就正合了涓生懺悔時欲要達到而又難以達到的目的,「即逃避或減輕良心的追問和譴責」,這其實是無益於社會批評,也不利於藝術形象分析,更無益於魯迅研究的(《談涓生的懺悔》)。這些見解都是比較新穎的。「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將兩事物作異與同的對比觀照,可以使我們獲得對所要認識對象特性的更清晰的把握.近年來《傷逝》研究中,一些論者就從文學比較角度入手解讀《傷逝》(具體內容略), 與對《傷逝》思想主題探討的熱烈相比,對藝術解讀就不免有些冷清,但盡管如此,近年來為數不多的論者對它的解讀也超過了以前眾多的膚淺的印象式的評價。謝會昌就透過《傷逝》紛繁的敘事內容看出了其中隱含的圓形結構特徵,他指出,《傷逝》里無論子君或者涓生,甚至為子君曾一度寵愛的阿隨小狗,也都「繞了個圈子」,即「從原點出發,繞了個圈子,又回復到原點」。這就是一種圓形的敘事結構,這種結構也是魯迅許多小說共有的一種情節結構模式(《圓形:魯迅小說的突出結構》《貴州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第3期)。張憶則詳細論述了《傷逝》語言的音樂特質。他指出,《傷逝》的語言不是一種「情節語言」,而是一種典型的「情感語言」,「一種音樂化的詩語」,它「存在著鮮明的節奏,旋律,富於音律之美」。其音樂性一方面體現在作品「通過語言的修飾和陌生化造成的鮮明的節奏和音律」上,另一方面體現在「作品敘事與抒情的順序即作品整體結構上」。張進而認為,「《傷逝》的結構,與敘事音樂的結構非常相似。全篇可分為『序曲』、『呈現部』、『再現部』、『高潮』和『尾聲』幾個部分,音樂的程式十分完整」。張隨後對此作了細致的分析和印證(《情無盡,長歌音不絕——〈傷逝〉語言的音樂特質

⑹ 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直徑分別是多少

太陽系有幾大行星?十天以前,回答還是確鑿無疑的9個,但現在,有可能是10個,也有可能是24個。

第10個,是顆名為2003—UB313的行星,個頭比冥王星還大,離太陽97個天文單位,約145億公里。第11個到第24個,據說存在於離太陽1000天文單位以外,個個都比火星還大,目前還未被人類觀測到。

「九大行星」理論是否就此終結?太陽系中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記者采訪了眾多科學家,一一探究。

9個還是24個

從9個到24個,發生了什麼?

記者越洋電話采訪了預測太陽系存在24個大行星的尤金·蔣,這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是華裔,出生於美國。

尤金·蔣告訴記者,他聽說了美國科學家麥克·布朗宣布發現「第十大行星」2003—UB313的消息,但這顆行星的發現和他的預測完全沒有關系,也不屬於他的預測范圍之內。根據他構建的數學模型,太陽系開始時也許有200個小行星,互相結合,同時互相碰撞,最後變成了20個大行星。其中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發展成今天太陽系的行星,剩下的16個,因為相互引力,以及太陽系外恆星的引力,被拋向太陽系邊緣一個遙遠的地方,以一種奇怪的角度圍繞太陽旋轉。

即使真的存在這16個行星,加上9大行星,應該是25個呀,為什麼尤金·蔣最後得出的數據是24大行星。尤金·蔣解釋,他傾向認為,冥王星不能算成大行星,而是屬於柯伊伯帶天體。也正是據此觀點,大多數中國科學家認為,把2003—UB313稱為「第十大行星」為時過早。

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員介紹,柯伊伯帶是圍繞太陽系外圍的一個環狀結構,從冥王星軌道處即離太陽40天文單位延伸到1000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等於1.5億公里)以外。目前,柯伊伯帶被發現的天體已有幾百顆。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說,相比其他8大行星,冥王星擁有較扁的軌道和很大的軌道傾角,更加類似於柯伊伯帶天體。而新發現的2003—UB313,從其軌道特質和離太陽距離來看,也應該歸於這個天體帶。2003年,麥克·布朗還發現了天體「塞德娜」,它的直徑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當時也曾被媒體稱為「第十大行星」,但是布朗自己認為它只是一顆小行星,屬於柯伊伯帶。

至於尤金·蔣的預測是否正確,南京大學天文系主任李向東教授認為,這一數據是依據某種行星形成理論,由數字模擬計算而來,有一定科學根據,但結果尚需觀測證實或否定。

中國人的預測

當美國科學家宣稱2003—UB313是「第十大行星」後,很快,國內很多媒體上都出現了一條消息,「中國人65年前就預測出第十大行星」。

這個中國人叫劉子華,四川人,上世紀40年代他在法國留學時提出:太陽系各星體與八卦的卦位存在著對應關系。劉子華據此算出了第十顆行星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74億公里,按希臘神話命名為「木王星」。

1945年,劉子華回國後,重慶的《中央日報》報道了這位用八卦推算出「木王星」的中國人,在當時的中國科學界立即掀起了波瀾。

《新華日報》發表駁斥文章說:「任何一個在大學里,讀物理或數學的學生,都會明白像八卦那樣東西,連一個運動方程都沒有的,是絕不可能用來發現什麼新行星的。」

重慶的《大公報》在頭版發表了時任中央科學院天文研究所所長的張鈺哲長篇論文《你知道行星如何發現的么?》張鈺哲的觀點非常鮮明:要證明發現了一顆行星,必須公布「那星在天空上的經緯度」,從而算出它的軌道若何,它和太陽距離的遠近,以及它將來逐日徑天的位置。「這又和易經八卦有什麼相干呢。」

在這段公案沉寂一段時間後,上世紀80年代,有雜志把劉子華的發現列入了「中華的世界第一」。1989年12月,四川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劉子華的論文。關於劉子華的發現是否「偽科學」的爭論,又熱鬧了一陣。

今天,盡管國內媒體再一次以劉子華的預測宣稱「我們比美國人早65年」,但記者采訪的科學家們對所謂的「木王星」及「八卦預測」,都傾向於認為「沒有科學根據」。事實上,2003—UB313的特徵數據,與劉子華描述的「木王星」也完全不相符合。劉子華的預測,至少依舊未被證明。

尋找行星X

無論是劉子華,還是麥克·布朗和尤金·蔣,都相信太陽系還存在未知大行星。

1846年,英國的亞當斯和法國的勒維耶發現海王星後,人們發現,根據海王星和天王星運動軌道的偏離,應該存在一顆至少為地球質量十分之一的海王星外大行星,美國天文學家洛韋爾稱它為行星X。1930年,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冥王星,但是冥王星的質量要比預測中的行星X小太多。當然,以此為標准,此次發現的2003—UB313也不是行星X。

對於行星X,人類有很多想像。美國學者克瑞希·烏特與艾利克在《古昔之謎》中描述,行星X是遠古時代外星人到太陽系采礦的基地,但開采失敗,X行星在60到70萬年前爆炸。在中國作家周宇坤的科幻小說《會合第十行星》中,X行星是一個黑洞,一艘人類的宇航飛船被派去探測,最後竟成功穿越了黑洞,獲得了時空旅行的知識。

行星X在哪裡?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鈕衛星認為,冥外大行星的位置恐怕已經很遠,很難根據其對其他行星的影響,來確定其運動規律。那麼,能否根據1766年德國提丟斯給出的行星軌道間距數列,找到行星X呢?李向東教授告訴記者,提丟斯數列預言了穀神星、天王星等的軌道,但對冥王星就已經有很大誤差,冥外行星運動更復雜,「偏心軌道」出現的幾率大,所以,不太可能由此推算九大行星以外的行星。

也有人認為,行星X或許根本不存在。「旅行者」2號於1986年飛掠天王星,隨後又於1989年到達海王星附近,求得了它們質量的新數值。美國天文學家斯坦迪什利用這些新數據,在1993年發表研究成果認為,天王星軌道運動不規則性現象,是由於過去理論計算時採用的天王星質量數據不精確所致。至於海王星仍有殘存的方位觀測值和計算值的不吻合,也許可以用計算模型不夠理想來解釋。無需假設X行星的存在。

飛向冥王星

就像宇宙並非永恆,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也有開始,其大約形成於50億年前。

行星的形成比太陽稍後。朱進說,目前天文學界比較公認的行星形成學說是「星雲說」,太陽從恆星際空間俘獲物質,形成原行星雲,後來演變成行星;也有認為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都是由同一個原始星雲形成的,中心部分形成太陽,外圍部分形成行星。

尤金·蔣向記者介紹了「寡頭行星」理論:先是塵埃聚集,到能夠適應萬有引力後,開始吸收物質小碎片,逐漸壯大直到每一個都成為一個行星的尺寸。

行星是最早被人類認識的天體之一。中國從秦朝就開始了對行星的研究,有「日月五星謂之七政」的說法。西方兩千年前的天文家托勒密在他的經典著作《至大論》中,也對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以及太陽和月亮建立了幾何模型,精確解釋其運動規律,統治了天文界長達13個世紀,直到哥白尼1543年提出了地球繞著太陽轉的「日心說」。

17世紀初,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提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不僅證明了日心說和地球是行星理論的正確,也為牛頓的工作打下了基礎,他在1687年提出了萬有引力。1846年,根據天王星的攝動,亞當斯和勒維耶預測並發現了海王星,這在行星探索的過程中是一個重大進步,也是理論上的重大突破,開創了行星先預測、再發現的先河。

對行星的研究,在1930年冥王星發現後曾一度沉寂,直到1962年8月27日,人類發射了第一個金星探測器「水手2號」,喚醒了對行星的研究,明年,人類「新視野」探測器將飛向冥王星,希望能夠為解決「X行星」等問題提供新的視野。

你所不了解的宇宙

上世紀是天文學產生巨大發展的年代,宇宙爆炸、中子星、脈沖星、黑洞……新的發現和新的理論令人目不暇接,也把天文學與普通人的關系日漸拉遠。

事實上,把天文學前沿和普通公眾分割開來的鴻溝並不新鮮。在中世紀,托勒密的《至大論》就是一本只對很少一些人打開的書。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同樣是一本難以理解的書。而牛頓《原理》的發揚光大隻留給了少數有才華的數學家們。到愛因斯坦,這條鴻溝變得更寬了。在他的相對論發表100年後,仍然只有少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能理解,正如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主任霍斯金所說:「(現在)天文學學生面臨的技術和概念上的障礙已經穩步增長到令人畏懼的地步。」

究其原因,是因為今天的天文學就像其他物理學分支一樣,愈來愈傾向以復雜的數學公式來描述。自17世紀始,抽象的數學邏輯,最終讓科學超越了初級的力學,也讓科學超越了人的直覺經驗。現代物理學的大部分內容已經超越了我們的經驗世界。從日常經驗出發,任何一個人想正確想像大爆炸、奇點等概念都是不可能的。

這給科普工作者造成了難度,要向一個沒有高等數學基礎的普通人解釋這些概念,需要花費的功夫是難以想像的。「我們希望天文能離大眾近些、更近些……」上海天文台的趙東海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表達過自己的願望,他所在的馬普小組,在宇宙暗物質研究中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我們一直在尋找途徑,把前沿理論傳達給大眾。希望媒體能很好的充當這個中介,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所處的宇宙。」 (本報記者 尤蒓潔 實習生 周楠 陶邢瑩)

⑺ 《紅顏淚之你是我的妃》最新txt全集下載

紅顏淚之你是我的妃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1卷 第一卷 今世前生 親們必讀!作品詳細簡介!
親們必讀!作品詳細簡介!
關於大家有讀者反應,前面的章節有些章節你們無法明白,我今天向大家把本文的大概故事結構詳細說一遍,以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作品不至於看得糊塗。
《紅顏淚之你是我的妃》
作品簡介
本文以女主人公莫雪薇為作品主線,講述了莫雪薇的三世愛情,莫雪薇分別以李落薇、趙雯、千年白狐的身份先後講述了自己前生與四個不同的男人所經歷的愛情故事。
本文前十章自成一個故事,也是穿越之前的引子,因為莫雪薇在現代世界因為自己覺得對不起朋友而放棄了與周雨軒(周楠)相愛的機會。在穿越之後因為莫雪薇並不知道自己到底與周雨軒有著怎樣的感情糾葛而稀里糊塗的愛上了自己的前生丈夫齊王,本文以記憶穿插的模式來講述每一世莫雪薇的感情,從齊王到雨墨,再到靜燃,最後到周雨軒,不同的刻骨銘心不同的愛情身份,在自己恢復三生的記憶時候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是愛他們中的誰,莫雪薇反復糾葛,……

⑻ 如果讓您推薦一本您最喜歡的書給大家,您會推薦哪一本原因是什麼

《圍城》完美地詮釋了戀愛、家庭以及婚姻的實質,對於一個步入社會的青年說有很大的感觸。

閱讀全文

與穿越小說周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女修小說完本推薦 瀏覽:483
重生成狼行天下小說 瀏覽:718
男主女主是空軍的小說 瀏覽:67
自傳體小說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嗎 瀏覽:331
刑偵紀實有聲小說 瀏覽:194
無男主完結修真小說 瀏覽:591
小說中姓古的人的名字 瀏覽:525
玄幻小說女主的武器 瀏覽:470
重生小說主角李小凡 瀏覽:554
穿越小說和婆婆有矛盾的 瀏覽:281
重生穿越七八十年代小說 瀏覽:579
女主重生兒子幫助的軍婚小說 瀏覽:473
女子與狗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335
都市功夫神醫小說 瀏覽:344
女主是世界大反派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728
都市豪門贅婿小說推薦 瀏覽:21
類似於被總裁壓的那些年的小說 瀏覽:495
一縷幽魂闖異世有聲小說63 瀏覽:446
泡沫之夏小說的結局是什麼人 瀏覽:704
金角大王系統小說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