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寫屈原重生的小說

寫屈原重生的小說

發布時間:2022-01-24 02:30:12

1. 與屈原九歌有關的小說

都是啊,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作品:天問
內容: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谷,次於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幾里?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
伯強何處?惠氣安在?
何闔而晦?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
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
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
洪泉極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河海應龍?何盡何歷?
鯀何所營?禹何所成?
康回馮怒,墜何故以東南傾?

九州安錯?川穀何洿?
東流不溢,孰知其故?
東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順墮,其衍幾何?
昆侖縣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幾里?
四方之門,其誰從焉?
西北辟啟,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焉有虯龍、負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長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靈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鯪魚何所?鬿堆焉處?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

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閔妃匹合,厥身是繼。
胡為嗜不同味,而快朝飽?

啟代益作後,卒然離蠥。
何啟惟憂,而能拘是達?
皆歸射鞠,而無害厥躬。
何後益作革,而禹播降?
啟棘賓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馮珧利決,封豨是射。
何獻蒸肉之膏,而後帝不若?
浞娶純狐,眩妻爰謀。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窮西征,岩何越焉?
化為黃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營。
何由並投,而鯀疾修盈?

白霓嬰茀,胡為此堂?
安得夫良葯,不能固臧?
天式從橫,陽離爰死。
大鳥何鳴,夫焉喪厥體?
蓱號起雨,何以興之?
撰體脅鹿,何以膺之?
鰲戴山抃,何以安之?
釋舟陵行,何之遷之?

惟澆在戶,何求於嫂?
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厥首?
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
何顛易厥首,而親以逢殆?
湯謀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尋,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妹嬉何肆,湯何殛焉?
舜閔在家,父何以鱞?
堯不姚告,二女何親?
厥萌在初,何所意焉?
璜台十成,誰所極焉?
登立為帝,孰道尚之?
女媧有體,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終然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敗?
吳獲迄古,南嶽是止。
孰期去斯,得兩男子?

緣鵠飾玉,後帝是饗。
何承謀夏桀,終以滅喪?
帝乃降觀,下逢伊摯。
何條放致罰,而黎服大說?

簡狄在台,嚳何宜?
玄鳥致貽,女何喜,

該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終弊於有扈,牧夫牛羊?
干協時舞,何以懷之?
平脅曼膚,何以肥之?
有扈牧豎,雲何而逢?
擊床先出,其命何從?

恆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

昏微遵跡,有狄不寧。
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
眩弟並淫,危害厥兄。
何變化以作詐,而後嗣逢長?

成湯東巡,有莘爰極。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濱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惡之,媵有莘之婦?
湯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勝心伐帝,夫誰使挑之?

會晁爭盟,何踐吾期?
蒼鳥群飛,孰使萃之?
列擊紂躬,叔旦不嘉。
何親揆發,何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爭遣伐器,何以行之?
並驅擊翼,何以將之?

昭後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環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號於市?
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側,何罰何佑?
齊桓九會,卒然身殺。

彼王紂之躬,孰使亂惑?
何惡輔弼,讒諂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沉之?
雷開何順,而賜封之?
何聖人之一德,卒其異方:
梅伯受醢,箕子詳狂?

稷維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於冰上,鳥何燠之?
何馮弓挾矢,殊能將之?
既驚帝切激,何逢長之?

伯昌號衰,秉鞭作牧。
何令徹彼岐社,命有殷國?
遷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婦,何所譏?
受賜茲醢,西伯上告。
何親就上帝罰,殷之命以不救?
師望在肆,昌何識?
鼓刀揚聲,後何喜?
武發殺殷,何所悒?
載屍集戰,何所急?
伯林雉經,維其何故?
何感天抑墜,夫誰畏懼?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禮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湯臣摯,後茲承輔。
何卒官湯,尊食宗緒?

勛闔、夢生,少離散亡。
何壯武歷,能流厥嚴?

彭鏗斟雉,帝何饗?
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中央共牧,後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驚女採薇,鹿何佑?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兩,卒無祿?

薄暮雷電,歸何憂?
厥嚴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處,爰何雲?
荊勛作師,夫何長?
悟過改更,我又何言?
吳光爭國,久余是勝。
何環穿自閭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長。
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作品注釋
注釋:
這首詩很出名,然而相信現在已沒幾個人看得懂了。聊收錄於此,注釋暫闕。
離騷更不用說了吧

2. 研究屈原讀哪些書好

史記中關於屈原的部分可以讀讀,另外還有偉大的作家郭沫若老先生改編的歷史劇《屈原》也可以,雖然在正史的基礎上加入很多文學成分,但對於研究一個文學家來說,可讀性還是很強的。另外你說的楚辭一定不要買了不讀哦。

3. 《屈原重生》txt全集下載

屈原重生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七章 一鳴驚人
自蕭專塵風得寶屬之後,一晃幾年過去了,蕭塵風已經15歲了,已經成年了,皇家高級學院開始了招生,蕭塵風叫蕭霸天幫他報了名,蕭霸天勸道:「塵風,不要去了吧,我們比不過人家的。」「不,父親我一定要去,我一定要證明我是最好的。」蕭塵風自信道。「好吧,明天我就幫你去報名。」蕭霸天無奈的搖了搖頭。三天一晃過去了,蕭塵風來到了皇家高級學院,以前認識他的人都嘲笑他,他面無表情的報了名。「1269號。」一聲聲音從一個導師的口中傳出。蕭塵風走到儀器前面,站到了儀器上:體質A,力量A,敏捷A,綜合潛力呯儀器冒了一股煙。場上的人沒有一個沒有瞪大了眼睛,足足過了1分鍾,「嘩」。的聲音從場上傳了出來。當蕭塵風回到家,看到哥哥,父母親都在門口等著他,心中傳來一陣感動。「塵風,快,快進屋,哈哈,老天爺沒有放棄我們蕭家,我們蕭家以後會更上一步樓,前途一片光明。」吃過晚飯後,蕭塵風回到了房間,安東尼說道:「塵風,學院里我發現……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4. 除了郭沫若還有誰寫過關於屈原的文藝作品

唐詩可以否?我知杜甫的《天末懷李白》是說李白與屈原的遭遇相似,他們應該有共同語言,並請李白投詩到汨羅江給屈原看。
我國的端午節就是屈原「發明」的,假如沒他投江的事實,那麼,我們就吃不到粽子了,多麼偉大的愛國的愛人民的詩人啊!我由衷地佩服。
註:你有不睬的權力,但你問得那麼認真,所以我就先將謝謝收下了。晚安

5. 關於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紀,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

屈原的身世記載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記·屈原列傳》較早而具體。司馬遷之前,賈誼在貶謫長沙途經湘水時,曾作賦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離騷》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轉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與《史記》所載完全契合。和司馬遷同時代而年輩稍早的有東方朔作《七諫》,庄(東漢人避諱作嚴)忌作《哀時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與《史記》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記》所載屈原事跡是基本可信的。當然,傳中也有偶然失敘或史實錯記之處。

近代少數學者對屈原的存在表示懷疑的說法是缺乏根據的。

《屈原列傳》說屈原名平,字原。而《離騷》中則自稱名正則,字靈均,這是前者的轉寫化名。「正則」與「靈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義。

關於屈原的出生年月日,《離騷》中自述:「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對此有不同解釋,大致可分兩說:一是王逸說,他認為「攝提」是「攝提格」的省稱,屈原生於「太歲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說,他認為「攝提」是天上星座名,並不說明什麼年份,兩句只是說屈原生於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二說之中,王逸說更為流行,但因所據歷法不同,結論各異。浦江清推定屈原於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日生,這一結論較為精細。

屈原的遠祖是顓頊高陽氏,應是夏氏族的一部分。據《史記·楚世家》說,高陽氏六代孫名季連,是楚的創業始祖,姓。周成王時,季連的曾孫熊繹受封於楚,居丹陽(今湖北秭歸),傳至熊通(一作達),就是楚武王。其子瑕,封采邑於屈,子孫就以屈為氏,所以屈是楚國姓的分支。自春秋以來,屈姓歷世都擔任楚國的顯要職位,擔任高級官職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盪(前後兩見)、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傳。

屈原的父親,《離騷》中稱其名為伯庸,可能也是化名。另外,傳說中屈原還有一姊。

屈原所得姓的屈地,今已很難確指在何處。屈原故里只能據漢以後各家之說來推斷,諸說中以丹陽秭歸的傳說為最多。丹陽即楚始封之地。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引袁山松《宜都記》說:「秭歸,蓋楚子熊繹之始國而屈原之鄉里也,原田宅於今具存」,「秭歸縣東北數十里有屈原舊田宅,雖畦堰縻漫,猶保原田之稱也。縣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為室基,名其地曰樂平里。宅之東北六十里有女媭廟,搗衣石猶存。」這是漢魏以來關於屈原故里的最具體的說法。

屈原的政治活動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重要政治家。他的一生在激烈復雜的政治斗爭中度過。了解他的政治活動經歷,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學成就的重要前提。

自屈瑕任莫敖後,這個職位幾乎全由屈氏子孫世襲。其職位僅次於令尹。《屈原列傳》說屈原曾為楚懷王左徒。據現有史料可以考知的戰國時期擔任過楚左徒的,僅屈原與春申君二人。春申君以左徒升為令尹,與楚舊制莫敖升為令尹相同。而從《屈原列傳》所載屈原在內政、外交方面擔負的職責來看,左徒亦與莫敖職位相當,可能就是春秋時代的莫敖。屈原與懷王同祖,他當左徒,是以宗親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動,據《屈原列傳》所載,並用屈原作品相印證,主要有:內政方面輔佐懷王,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外交方面參加合縱派與秦斗爭,兩度出使於齊。

屈原的政治活動是和當時歷史發生變革的情況相聯系的。春秋時期周王朝的統治制度已不能適應社會形勢發展的要求,諸侯國家都已自成中心,相互爭霸,楚國的形勢與中原各國有相似之處,並由於地理和政治上的有利條件,發展成新興大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先後實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經過長期兼並,形成了七雄並峙的新局面,其中又以秦、楚為最強。

屈原輔佐楚懷王,正在七雄激烈爭斗之時。屈原起初很受懷王信任重用,懷王讓他「造為憲令」,即主持國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項。「憲令」涉及推行變法之事。楚國在悼王時,已有吳起變法的先例。懷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為,曾爭到合縱之長,因而屈原希望變舊更新,一度受到懷王的支持。可是,楚國的變法本來就不夠徹底,政權主要掌握在貴族重臣手中,他們為了保持個人祿位而反對變法。

當時楚國朝廷中佞臣充斥,與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懷嫉妒,與屈原爭寵,屈原起草憲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奪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懷王進讒言,說:「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懷王庸懦昏聵,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遠,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政治改革計劃觸犯了貴族利益,遭到舊貴族們的中傷打擊。

屈原和舊貴族集團的斗爭,還表現在對外政策上。屈原分析了當時形勢,堅決主張聯合齊國、抗擊秦國的策略,這是對楚國有利的正確策略,懷王曾採納他的主張,並派他出使齊國。屈原被疏遠後,秦國派張儀出使楚國,以土地誘惑楚懷王。目光短淺的懷王就改變了對外政策,採取絕齊親秦方針,結果使楚國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虧。懷王惱怒,又輕率出兵伐秦。由於沒有齊國的支援,被秦國打得大敗,還喪失了漢中之地。在危殆的形勢下,屈原曾被懷王再次派往齊國,以圖修復兩國交好。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兩國聯姻,要與楚王會面,屈原諫阻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懷王之子子蘭卻勸懷王去秦,說:「奈何絕秦歡?」懷王終於去了秦國,果然被扣留,最後客死於秦。當時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漢北地區。

楚懷王死了以後,長子頃襄王繼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當時,楚國人都責怪子蘭勸懷王入秦的過錯,所以,屈原受到廣泛的同情。但子蘭非但不思其過,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頃襄王誹謗屈原。頃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大約此時郢都在庄暴郢之後,「百姓震愆」,「民離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鄉而就遠。輾轉流離在沅、湘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他遠離故國,又無職位,對於國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嘆而已。於是,他又慢慢地順著沅江,向長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遠游、求賢又不成,這時他「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後,在無可奈何之際,他自沉於汨羅江中,以明其忠貞愛國之懷。

除左徒外,屈原還曾擔任過「三閭大夫」一職。三閭即楚宗室昭、屈、景三姓聚居之所,三閭大夫應當就是春秋、戰國以來晉、魯等國的公族大夫,職務是管理宗族事務,教育貴族子弟,漢代的宗正與之相當。屈原之為三閭大夫,肩負著教育宗族胄子的重任。這在《離騷》中有很清楚的表述:「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他為培養後備人材付出了大量心血,但結果卻是「蘭芷變而不芳,荃蕙化而為茅」,他辛勤培育的一批人,竟變成了反對自己的敵對力量,使他感到極大的苦痛。

屈原的思想和創作屈原學識淵博。他對天文、 地理、禮樂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和一些重要的歷史傳說,都很熟悉;對於春秋以來各大國的歷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對楚國先王的創業史,尤為精熟。在這廣闊的領域里,他總結了許多經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見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隨處都表現出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他的政治理想的內容就是「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他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改變楚國的政治和社會的現實,使楚國強大起來。他熱烈頌揚古代的聖君如堯、舜、禹、湯、後稷、文王以及齊桓、晉文和楚之三後等,熱烈頌揚古代的賢臣如伊尹、傅說、呂望、周公、寧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齊、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他還用對比的方法講一些非聖之君如桀、紂、羿、寒浞、澆等。他想通過對比來說明聖君賢相的重要,並藉以說明楚無聖君賢相的危險性,這些都是針對現實而發的。「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離騷》),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對國君的最高要求。所謂賢臣,則以伊、傅、呂、寧為楷模,而不以貴胄為對象。這就是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的意思,屈原在講到賢臣時,往往用忠貞、忠誠、忠信這些語辭。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愛國的思想支配下,敢於堅持真理,不向邪惡勢力低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古代賢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現。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內容就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離騷》《九章》等作品中反復談到「民」的問題,「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惟聖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離騷》);「願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九章·抽思》)。這實際上是古代所謂「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萬章》引)思想的發展。所謂聖君賢相,所謂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於康樂之境。

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大體說來,《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九章》《遠游》《卜居》《漁父》《招魂》《大招》,其內容與風格可與《離騷》列為一組,大都是有事可據,有義可陳,重在表現作者內心的情愫。《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作的重點。《天問》是屈原根據神話、傳說材料創作的詩篇,著重表現作者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九歌》是楚國祀神樂曲,經屈原加工、潤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發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並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顯示了南楚文學傳統的痕跡。《離騷》一組,《九歌》一組,構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風格。

屈原作品和神話有密切關系。許多虛幻的內容就是承襲神話發展而來的。屈原又是關注現實的詩人,作品裡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矛盾,尤以揭露楚國的黑暗政治最為深刻。

屈原作品的風貌和《詩經》明顯不同。這與長江流域的民風和黃河流域的民風不同有關。當時,北方早已進入宗法社會,而楚地尚有氏族社會的遺風,民性強悍,思想活潑,不為禮法所拘。所以,抒寫男女情思、志士愛國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豐富,什麼都可以奔入筆底。寫人神之戀,寫狂怪之士,寫遠古歷史傳說,寫與天神鬼怪游觀,一切神都具有民間普通的人性,神也不過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們使作品顯得色澤艷麗,情思馥郁,氣勢奔放。這樣的作品,表現了與北方文學不同的特色。

從體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詩歌,不管是《詩經》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發展為長篇巨制。《離騷》一篇就有2 400多字。在表現手法上,屈原把賦、比、興巧妙地糅合成一體,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識和復雜的現實關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在語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於」「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總之,他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漢王朝定都關中後,便產生了更大的影響,「楚辭」的不斷傳習、發展,北方的文學逐漸楚化。新興的五、七言詩都和楚騷有關。漢代的賦作家無不受「楚辭」影響,漢以後「紹騷」之作,歷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詩句抒發自己胸中的塊壘,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這是屈原文學的直接發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跡為題材的詩、歌、詞、曲、戲劇、琴辭、大麴、話本等,繪畫藝術中如屈原像、《九歌圖》、《天問圖》等,也難以數計。所以魯迅稱屈原作品「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漢文學史綱要》)。

6. 有沒有寫屈原的文章

生命的弧度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哦,屈原,是你嗎?吟唱著這憂傷的歌,兩千年前在汨羅江畔你縱身一躍,用生命在楚國劃出一道美的弧線……
這道弧線,承載著你滿腔的愛國情懷;這道弧線,或許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結局;這道弧線,又書寫出多少無奈與不甘,但終究不能淡褪你對楚懷王的忠貞不渝!
是的,上蒼把這條詩的河留給了你,也把楚國的民心留給了你。你說你沒有看見商於六百里富饒之地,而看見的是秦昭王邪惡奸詐的眼睛——「懷王啊,」 你不禁吶喊,「你豈能如此輕信張儀?何苦對我避之惟恐不及?」你說你沒有看到楚國廉潔清明的「美政」,而看到的是靳尚貪婪嫉妒的面龐:政壇黑暗,官官相護,貪婪無比,結黨營私,排除異己——不,這不是你所想要的。昏庸的楚懷王啊,何時才懂你這顆赤誠之心?但,你沒有消沉,你矢志不渝。
「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混濁我獨清。」的確,除了以身殉國,你已沒有任何心意,懷王已死,頃襄王執政,子蘭迫害,你,能做的還有什麼?但你不曾後悔,縱然是身投汨羅江,也不肯與世同濁,用生命的弧度來證明你對楚國的熱愛,對懷王的忠心!
你說你沒有看見一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楚國,而只看見楚國人民相爭的屍首和紅了眼正在撕裂著誰家春閨夢里人的野狗。生存與死亡,逃避與直面,苟且與殉國,你,選擇了後者。你要以此勉勵國人,喚醒國君,努力著,你最後的抗爭!
你,行走在沅湘江畔,面色枯槁,長發披肩,漠然無情。是的,那是因為你看不見未來和希望,你絕望了,期望以死來作最後的證明!但,怎奈楚國江山風雨飄搖?你,已無力挽回。
自張儀到楚拆散齊楚聯盟,寵妃鄭袖受賄後花言騙得楚王放走張儀,你,絕望了;自懷王一意孤行獨赴楚國會盟而客死秦國,你,就徹底絕望了。
投身汨羅江,是你唯一的選擇。這生命的弧度,縱然無奈,卻是另一種光華萬丈、永垂不朽的美麗!
浪漫的悲劇
沒有易水送別的豪情,沒有烏江自刎的悲壯,卻是一聲驚天地泣鬼神的「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造就了一代聖人,也留下了那風騷萬種。
回想當年,輔佐懷王。議國事,出號令,應諸侯,忠肝義膽,義薄雲天。有卧龍的智謀,魏徵的直言。卻不想,君王無道,官場渾濁,空感嘆:世間險,人情惡,欲箋心事,獨語斜闌!冥冥之中早也註定,君無用武之地,英雄終歸末路。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鐵血男兒,錚錚傲骨。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但為君故,可拋頭顱。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卻了你一腔熱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夢醒後的屈公無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滿腹冤屈更與何人說!月光皎潔灑銀鬢,眉宇深鎖吟《九歌》。
屈公才調更無論,外修內美勝世人:綻放出浪漫主義的奇葩,文采風流;引出傳世之《離騷》,光華萬丈!感動於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傾倒於你「扈江離與辟芷兮,忍秋蘭以為佩」的完美;折服於你「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的堅毅!滔滔歷史長河,留下了你不滅的精神,永恆的身影。
屈公雖無關羽之勇猛善戰,卻有他的忠肝義膽 ;雖無陶潛的恨世嫉俗,卻有他的高潔傲岸。然而你痛苦終結了曾經輝煌的一生。曾知否?沒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壯美的人生,而沉醉於夢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註定了屈公悲劇的一生!
從左使到囚徒,從郢城到汨羅,屈公之心,為君而發,為國而搏,為天下而奔!卻終絕筆《懷沙》,魂歸汨羅,不為人傑為鬼雄!
悲哉,風雨一生!
痛哉,多情一生!
壯哉,九死未悔的一生!

7. 描寫屈原的作品

司馬遷的<屈原列傳>
郭沫若<湘纍>
文懷沙的離騷譯本

我最喜愛郭沫若的<屈原>

8. 郭沫若的《屈原》是小說嗎

不是,是話劇。

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塑造了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家愛專國詩人屈原的光輝屬形象。他的性格特徵是熱愛祖國人民、堅貞不屈、勇於和種種危害國家的邪惡勢力作斗爭及詩人的氣質。屈原的政治主張是面對強秦的侵略,聯齊以抗秦。為此,遭到了南後的迫害,南後以「淫亂宮廷」的罪名使他罷官。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屈原不是為個人榮辱,而是為國家的前途憂慮。他憤怒痛斥張儀。屈原的斗爭使南後老羞成怒,進行更的迫害,把屈原關在廟中,並陰謀毒死他。屈原憂國憂民的強烈情感,想火山岩漿。寫出了震撼人心的「雷電頌」,「雷電頌」是對黑暗勢力的憤怒詛咒,是對毀滅黑暗勢力的光明與力的歌頌。表現了屈原崇高的內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爭精神和詩人的氣質。結尾屈原隨衛士到漢北人民中間去,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

9. 寫有關屈原的美文(不是古詩,散文等其他)800字左右..速度起..可以復制給我

第一篇
又讀屈原

又讀屈原,又一次洗禮。

有一首新詩是這么說的:

問:你為什麼是鹹的?

海:難道那不是我嗎?

如詩所傳達,苦澀才是真正的海;如文章所傳達,死才是不朽的屈原。文中說「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文文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生命的消亡是他只能的選擇。

其實,死對於屈原是其一生的涅磐。別無他途,苟活,決不是真正的屈原,死是一種孤軍奮戰,更是一種庄嚴宣告;死是生命的消亡,更是生命的張揚,張揚成一種崇高。周國平曾說:「人的高貴的靈魂必須擁有配得上他的精神生活,我們決不能把一切精神價值都縮減成實用價值。」屈原的死,恰是保有自我靈魂高貴的時代突圍。獻生命與心靈與獻生命與事業實為一體,因為只有融生命於其中的事業才是值得奉獻一切的事業。如不能為心靈而活,為融生命於其中的事業而活,活而如屍,何所益呢?其實司馬遷正好是註解:隱忍苟活而完成《史記》,《史記》是司馬遷願獻生命而完成的事業,《史記》成,太史公終,沒有《史記》之牽念,太史公何以存?屈原之念已斷,苟活何益?屈子與太史公實有同心,不虛也!

正因為其有而無,偉大轉瞬於無有;正因為其悲劇而崇高千古。假設屈原苟活,「隨其流而揚其波」,生命的長度延伸了,可生命的厚度就會縮減。歷史不存在可能,假如阮籍屈膝,南霽雲投降,文天祥貪富貴,史可法變節,歷史將會是什麼樣呢?魯迅所講的中國的「脊樑」沒有了,中國會如何呢?他們選擇偷生何其容易呀,實乃有所為有所不為啊!也許正如塞林格所講:「一個不成熟的男人為了某種高尚的事業而英勇獻身;一個成熟的男人為了某種高尚的事業而卑賤地活著。」我們的屈原和太史公,中國的屈原和太史公,世界的屈原和太史公。

屈原之所為兮,與日月兮齊光。屈子之一跳,讓名不見經傳的汨羅江為後人所銘記,讓農歷五月五成為特色獨具的節日;使生命的雅潔、靈魂的高貴卓立於後世。「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生命只有一次,非不可隱忍苟活,唯心不從,唯志不從。在大是非前的苟活者,殘喘一時,苟延片刻,換得罵名滾滾,千夫所指,真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孔孚有詩:

《大漠落日》

圓寂

這是一種生命的什麼樣的美?山澗小溪,只有跌下懸崖的一瞬才有了死的壯美;流星劃過天際,只有閃亮的一瞬才有了生命的永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才成就了荊軻,讓我們為這樣的生命喝彩。否則,老於戶牖之下,終其天年,生命的美將盪然無存。屈原的孤獨與堅持,使一切成為一種崇高。

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丘吉爾面對法西斯的威脅曾說:「不自由,毋寧死。」對於屈原和具有屈原精神的人說:非吾心,毋寧死!
第二篇
無屈原不足以過端午時間:2009-03-19 20:45來源:好心情原創文學 作者:無的散手 點擊:2次
端午就在眼前,在身邊,在這個炎熱的夏日。不時有朋友們的簡訊響起,昨晚我還和父親母親通過電話。父母說奇怪呢,你們幾兄妹都打電話了。我說明日端午,是該問候問候的。他們問我,小史那邊有什麼消息。我沉默半晌,說她總快回來的,因為三個端午都過去了。
我們老家過端午,不似成都、杭州吃粽子。我們做饅頭與包子,包子分肉的、菜的、紅糖的、白糖的與冰糖的,用最新的麵粉,麵粉才由金黃的麥粒磨下來,麥粒是剛剛收獲的,當年五月的麥粒。老家不知屈原,只知在端午這日拜祭天地與祖宗。用父親的話說,收割了一茬食糧,無論多少,都必須感恩,此即端午的用意。於是我知道,中秋之所以用糯米做成月餅,是因為剛剛收獲了稻穀。於是我也知道,我們所有的獲得,其實都是天地的恩賜;我們所有的失去,都有失去的原因;當然其核心,則是勤於人事,感恩萬物,仰視上蒼的精神。
後來我到都市,也不把屈原與端午牽連。直到三年前的那個端午,我才發覺,無屈原不足以過端午,無端午不足以念屈原。那時我面對銅牆鐵壁般的束縛,外加暗無天日的小屋,以及幾雙虎視眈眈的眼睛,不禁脫口吟詠:
端午雨潸潸,汨羅吊屈原。
我罹蒙山禁,閉門照心田。
沉艾香不再,黯黯失天顏。
借問塵埃厚,幾時人看穿?
我並無特別悲哀的感覺。雖然,我離家已經一年半載,與小史離別也已兩年。兩年前我教育碩士畢業,她則開始讀心理學碩士。半年後我在一夜之間喪失一切,包括與她面見的任何機會。我聽說她曾來看過我,但她只能望洋興嘆,一面牆與幾副陰沉的面孔,即已摒絕她的全部想望。我終於聽得她一鱗半爪的消息,說是她更為勇毅,並不比我當年的氣勢柔弱。她重新理解了我所做的與所棄的,她已由原來的不太主動,變得尤為主動。我頗覺欣慰,我想這就是信念的力量。如果苦難反倒使人的信念更為明確與堅定,那麼這苦難的價值就極重大。此前我們並非情投意合的夫妻,我們一直在商談離婚的話題。可天意並不如此,所以五六年過去,我們仍舊維持著婚姻,也沒有非同尋常的沖突。孰知外在的壓力突如其來,它赫然拉開我們的距離,並且讓這時間無限延展。距離在以往,是學校與學校、都市與都市、小鎮與小鎮的遠近。距離在後來,則是咫尺之近而天涯之遠的強大間隔。很多人勸她吸取我的教訓,說是前車之覆後車之鑒。不過她顯然搖頭了,因為她已和我一樣,確知真理與謬誤的大相徑庭,確知一段過程里暗色與亮色的必然交替,所以她義無反顧。
我在端午這天的死寂氛圍里並不感覺特別的悲哀。她們都是自在的,我所有未能繼續的事情,她們都會努力去做。她們的存在與我的存在一樣,我們力求純凈無塵的自我,又將這清凈的春風感染所有的受眾。我們誰都堅信,金子的光芒與荷花的清香,不啻可以讓善者益善,也能使惡者息惡。倘若後者的惡行並不息止,那它自會由天理來均衡,我們與它無怨,我們與它往來的一切期待,只是善解它的心結與罪行。
我也有特覺悲哀的一瞬。這一瞬在我記念起眾生,它們是我身邊一群零距離控制我言行的耳目,以及切近處遙遠處意圖泡製、操控眾多人間不幸的手足。我分明地看見,它們所有的器官與心竅,都被浮塵填充或覆蓋,很難再找到一眼呼吸新鮮空氣的窗口。它們無不對我訕笑,笑我傻到極處,居然不知珍惜在教壇、文壇與仕途的大好前程。它們自鳴得意地宣稱:你是黃金,我就用媒把你層層掩埋;你是智者,我就把你打成痴呆;你講斯文,我就剝光你的衣衫。它們在天窗上邊,在雷鳴閃電之下,在吞吃粽子與雞肋的優越口感里,充分估量我飢餓、瘦弱與鬍子拉碴的程度。我報以最和善的微笑,最真切的心聲,最明悟的言語,但它們無動於衷。它們樂於陷身在泥濘里爬行,以為玩泥的蚯蚓已是天地間擁有幸福的最佳對象。它們無從知道,我內心的世界,其實包容了一切,自然也能洞察它們的言行與算計。這一瞬我悲從中來,所以我脫口而出:借問塵埃厚,幾時人看穿?
悲哀之餘,我又想及小史。因為我通泰的身心狀態里忽地有了一絲異樣,她似乎就在這時遭遇變故,和我一樣的變故,和我一樣的處境。我潛心向內觀照,即知這變故確切無疑。當我在蒙山腳下從容度過一個端午時,她卻由此失去從容,不再可以自在地來去。我對自己笑道:悲壯么,有一點點;然而為了它們善性與神性的蘇醒,我們決不可以收束自己往復穿梭的翅膀,轉而尋求安逸閑適的生活。
人們多贊美屈原。從人的角度,屈原該做的都做了,該說的都說了,楚國大廈已傾,回天之術已無,他的心氣又如此之高,他只能是這般結局。可是,屈原的氣節與志向,絕不僅僅為了留給後人以憑吊。無論屈原的本意如何,歷史演繹出來的這一幕,其實都是為了告訴來者,當你面臨同樣境況的時候,信念高於生命,志氣重於泰山,你不會有更多的選擇。
說到底,歷史中的每一曲正氣之歌,其價值都在於為未來確立標准。如果確有所謂天意,天意就是通過人間一幕幕正邪、是非的戲場,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時的參照。譬如孔子及其做人的標准,真正是要後人效仿的;岳飛精忠報國的「忠」,必是所有盡忠之士的典範;劉關張桃園結義的「義」,是用典例來闡釋孔子關於做人的義理。我們的憾惜在於,孔子只是一個幌子,不同的人需要利用時,隨時都可以拉過來;而其修心養性、樂天達命的標准,卻少有人去踐行;其中包括當代的所謂大儒與小儒,以及多數尊孔崇孔的群體。端午也沒有更多的亮色。屈原所賦予端午的內涵與精魂,也在這時化為雲煙,轉而只有粽子的色味與墜江者的招牌。
我在三年前悟會端午與屈原,漸及我與我的妻。三年後的此時,我坐在鍵盤前敲打一些文字,她則在中國西部的某一個煤場,早將所有教育心理學的學理拋開,只能一心一意揮動掃帚或煤鏟。多年了她不曾與我通過電話,我也無法與她接通。但我們都可以相信,誰都會在這天想起屈原,想起屈原懷美玉於心、決不計較生死得失的志節。

10. 蒼天九問,誰知道全文此作是屈原寫的嗎我要的是天地戰魂小說上那樣更詳細的解釋!誰有給我下

天問】 作者: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闇闇,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谷,次於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幾里?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 伯強何處?惠氣安在? 何闔而晦?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 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 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 洪泉極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河海應龍?何盡何歷? 鯀何所營?禹何所成? 康回馮怒,墜何故以東南傾? 九州安錯?川穀何洿? 東流不溢,孰知其故? 東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順墮,其衍幾何? 昆侖縣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幾里? 四方之門,其誰從焉? 西北辟啟,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焉有虯龍、負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長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靈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鯪魚何所?鬿堆焉處?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 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閔妃匹合,厥身是繼。 胡為嗜不同味,而快朝飽? 啟代益作後,卒然離蠥。 何啟惟憂,而能拘是達? 皆歸射鞠,而無害厥躬。 何後益作革,而禹播降? 啟棘賓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馮珧利決,封豨是射。 何獻蒸肉之膏,而後帝不若? 浞娶純狐,眩妻爰謀。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窮西征,岩何越焉? 化為黃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營。 何由並投,而鯀疾修盈? 白蜺嬰茀,胡為此堂? 安得夫良葯,不能固臧? 天式從橫,陽離爰死。 大鳥何鳴,夫焉喪厥體? 蓱號起雨,何以興之? 撰體脅鹿,何以膺之? 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釋舟陵行,何之遷之? 惟澆在戶,何求於嫂? 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厥首? 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 何顛易厥首,而親以逢殆? 湯謀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尋,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妹嬉何肆,湯何殛焉? 舜閔在家,父何以鱞? 堯不姚告,二女何親? 厥萌在初,何所意焉? 璜台十成,誰所極焉? 登立為帝,孰道尚之? 女媧有體,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終然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敗? 吳獲迄古,南嶽是止。 孰期去斯,得兩男子? 緣鵠飾玉,後帝是饗。 何承謀夏桀,終以滅喪? 帝乃降觀,下逢伊摯。 何條放致罰,而黎服大說? 簡狄在台嚳何宜? 玄鳥致貽女何喜,該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終弊於有扈,牧夫牛羊? 干協時舞,何以懷之? 平脅曼膚,何以肥之? 有扈牧豎,雲何而逢? 擊床先出,其命何從? 恆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 昏微遵跡,有狄不寧。 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 眩弟並淫,危害厥兄。 何變化以作詐,而後嗣逢長? 成湯東巡,有莘爰極。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濱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惡之,媵有莘之婦? 湯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勝心伐帝,夫誰使挑之? 會晁爭盟,何踐吾期? 蒼鳥群飛,孰使萃之? 列擊紂躬,叔旦不嘉。 何親揆發,何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爭遣伐器,何以行之? 並驅擊翼,何以將之? 昭後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環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號於市? 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側,何罰何佑? 齊桓九會,卒然身殺。 彼王紂之躬,孰使亂惑? 何惡輔弼,讒諂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沉之? 雷開何順,而賜封之? 何聖人之一德,卒其異方: 梅伯受醢,箕子詳狂? 稷維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於冰上,鳥何燠之? 何馮弓挾矢,殊能將之? 既驚帝切激,何逢長之? 伯昌號衰,秉鞭作牧。 何令徹彼岐社,命有殷國? 遷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婦,何所譏? 受賜茲醢,西伯上告。 何親就上帝罰,殷之命以不救? 師望在肆,昌何識? 鼓刀揚聲,後何喜? 武發殺殷,何所悒? 載屍集戰,何所急? 伯林雉經,維其何故? 何感天抑墜,夫誰畏懼?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禮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湯臣摯,後茲承輔。 何卒官湯,尊食宗緒? 勛闔、夢生,少離散亡。 何壯武歷,能流厥嚴? 彭鏗斟雉,帝何饗? 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中央共牧,後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驚女採薇,鹿何祐?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兩,卒無祿? 薄暮雷電,歸何憂? 厥嚴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處,爰何雲? 荊勛作師,夫何長? 悟過改更,我又何言? 吳光爭國,久余是勝。 何環穿自閭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長。 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麻煩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寫屈原重生的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手機寫小說怎麼發布 瀏覽:521
都市小說主人公叫秦天修煉混沌仙氣6 瀏覽:389
5度網盤免費全本小說網全文閱讀 瀏覽:750
重生在覺華島的小說 瀏覽:377
小說主人公藍濤 瀏覽:797
女主人公叫喬湘的小說 瀏覽:362
女主是古代寡婦的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374
寫社會上闖盪小說有 瀏覽:50
福多多完結小說 瀏覽:299
黃河東流去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104
短篇小說如何概論內容 瀏覽:393
現代穿越男主是總裁女尊小說 瀏覽:746
丁墨免費完整小說 瀏覽:491
唐穎小的小說城府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322
超級手機抽獎系統小說 瀏覽:45
折草記有聲小說 瀏覽:339
有沒有細致描繪古代生活的小說 瀏覽:437
女主角是夏朵的小說 瀏覽:976
仙俠小說已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214
武俠系統小說主角白凡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