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飛花令是什麼
說到飛花令啊,其實就是唐朝時期眾多的詩人們飲酒聚會時發明的娛樂節目,由主題人說出一個頗具風雅的字,比如「酒」、「 月」、「水」等,然後其餘的詩人們按照順序依次說出一句含有這個字的詩句。由於這個游戲在一開始使用的字是「花」,所以便取名為飛花令。
一開始,詩人們飲酒作樂,講究的就是一個浪漫,所以最早的飛花令都是由詩人們直接作詩,並不像現在這樣是背誦古人的詩句,一時之間佳句頻出,我們甚至可以說飛花令為唐詩中的諸多錦言妙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晚唐,甚至五代和北宋初期,由於前人們已經積累出了龐大的詩詞歌賦,飛花令也就慢慢的變得不再執著於原創,變成了一種考驗文人雅士詩詞儲備的即興節目了。變成這樣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詞已經開始慢慢地代替詩成為了文人們更加喜愛的文學表達方式,到了宋朝中期,喜歡作詩的文人已經寥寥無幾了。
是的,因為詩逐漸的被其他的文學潮流取代,所以飛花令也就一點一點的消失在了這些喜歡飲酒作樂的文人的眼中了。到了現代,由於諸多原因,飛花令這種娛樂形式只能在古時的文獻中看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會接觸到這種極其考驗一個人文化儲備的文學節目了。
我還記得前一陣子央視舉辦了一個非常火的節目叫《中國詩詞大會》,由於飛花令是其中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環節,所以在這么多年以後它又重新傳遍了尋常百姓家,這么看來這個節目真是善莫大焉啊。
② 有沒有其他類似飛花令的活動且具有深遠意義
除了飛花令以外,還有很多類似的有趣活動,像我們很熟悉的手勢令類似於猜拳的小游戲,對對子啊,猜燈謎,在今日我們也經常會玩,還有一些很有趣的,析字啊,茗茶啊,詩鍾等等。
手勢令,像猜拳一樣,和現在的猜拳還是有區別的,這個指的是一個人藏起某物體,讓對方猜;或者一個人說一個字,代表著某個物體,讓對方猜是什麼物體,
還有對對子,我們也很熟悉,現在我們也會玩的,古代的對對子和我們的對對子是差不多的。猜燈謎,也一樣,沿用至今,每當過節的時候,人們就很喜歡猜燈謎,增加節日的氣氛。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倒讀詩呀,茗茶呀,就是品茶;還有詩鍾,就是在一定時間內,作出符合要求的詩句。
③ 詩詞大會中飛花令的由來幫忙解釋一下吧
「飛花令」本是中國古代一種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不過,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類的民間酒令高難多了,沒有詩詞基礎的人根本玩不轉它,所以這種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們的最愛。
追根溯源,「飛花」一詞出自唐代詩人韓翃《寒食》詩中「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最基本的飛花令詩句中必須含有「花」字,而且對「花」字出現的位置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現場吟作。行令人一個接一個,當作不出詩、背不出詩或作錯、背錯時,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例如: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獨立,第二字是花;感時花濺淚,第三字是花……以此類推。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行令方法:行「飛花令」時,詩句中第幾個字為「花」,即按一定順序由第幾個人喝酒。如巴金的《家》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淑英說一句『落花時節又逢君』,又該下邊的淑華吃酒。」
當然,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台的「飛花令」除了「花」之外,諸如「月」「酒」等都曾被用作關鍵字;對詩句要求也沒有這樣嚴格,選手只要背誦含有關鍵字的詩句,即可過關。
探尋酒令的由來
以「飛花令」為代表的飲酒行令,其實是中國人在飲酒時的一種特有的助興游戲。
酒令的歷史由來已久。春秋戰國時期的飲酒風俗,就有所謂的「當筵歌詩」「即席作歌」。從射禮轉化而成的投壺游戲,實際上就是一種酒令。由此形成的「投壺令」,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
到了秦漢之間,承襲前人遺風,文人們亦在席間聯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為游戲的酒令也就產生了。「酒令」一詞,最早見於《後漢書·賈逵傳》:「(賈逵)嘗作詩,頌、誄、連珠、酒令凡九篇。」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辭。
魏晉時,文人雅士多喜襲古風,整日間飲酒作樂,清談老莊,游心翰墨,作流觴曲水之舉。這種有如陽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僅是一種罰酒手段,更因作詩這種高逸雅事的參與而不同凡響。最著名的一次「流觴曲水」,當數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蘭亭修禊大會。當時,「書聖」王羲之與當朝名士四十一人,於會稽山陰的蘭亭排遣感傷,抒展襟抱,眾人所作的詩篇薈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筆走龍蛇,就是名傳千古的《蘭亭集序》。
唐宋時,酒令又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種類也更加豐富多彩。據皇甫松《醉鄉日月》記載,當時已有「骰子令」「小酒令」「改令」「手勢令」的名目了,酒令的游戲規則也有了多種規定。大詩人如孟浩然、王維、元稹、李商隱、杜牧、皇甫松等,為我們留下了大量描寫飲酒行令的詩篇,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民間流傳的李白和賀知章、王之渙、杜甫四人的聯詩行令故事,便是一則美談。四人聯成的一首詩是:
一輪圓月照金樽,(賀)
金樽斟滿月滿輪,(王)
圓月跌落金樽內,(杜)
手舉金樽帶月吞。(李)
既有格律詩味,又不失為應時即景的「席上之物」。
歷史上的著名酒令
中國歷史上的酒令雖五花八門,品類繁多,但大致可分為雅令和通令兩大類,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歡迎,僅見於史籍的雅令就有四書令、花枝令、詩令、謎語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對字令、彩雲令等。
《紅樓夢》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寫了當時上層社會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場景。行雅令時,必須能引經據典,當場構思,即席應對,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華,又要敏捷和機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飲者才思的項目。
例如,宋人《苕溪漁隱叢話》中記載,唐朝使臣出使高麗,宴飲當中,高麗有一人行酒令曰:「張良與項羽爭一傘,良曰『涼傘』,羽曰『雨傘』。」唐使即席應對曰:「許由與晁錯爭一瓢,由曰『油葫蘆』,錯曰『醋葫蘆』。」此令中名對名,物對物,唐朝使臣應對得體,同時也可以看出高麗人對中國文化之熟識。
此外,還有種「一物雙說令」。它的行令方式是:每人說出一物,再接兩句話,要求這兩句話音同而義反,不成則罰酒一杯。如:「風中蠟燭,流半邊,留半邊。」「夢里拾珠,拾一顆,失一顆。」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義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規則。
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賞心悅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明朝國子監祭酒陳詢因得罪權貴被貶謫,同僚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戲。陳詢說:「轟字三個車,余斗字成斜,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朋友對:「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陳詢又答:「矗字三個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借酒切磋,也算是苦中作樂,有所安慰吧!
不過,雅令中最文的還要算詩酒令,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與詩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文字游戲。唐代傳奇《申屠澄》中記載了一則關於詩酒令的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縣尉,被風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燙酒備席,申屠澄舉杯行令:厭厭夜飲,不醉不歸。這是引用《詩經》所行的雅令。話音剛落,主人之女就笑著說:這樣的風雪之夜,你還能到哪裡去呢!說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脫口出令: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申屠澄聽後,驚嘆萬分。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詩經·鄭風·風雨》里的句子,隱去「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巧妙而含蓄地向他表達愛慕之意。於是,申屠澄便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兩人最終喜結良緣。
毋庸諱言,酒令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別有風姿的奇葩,是勸酒行為的文明化和藝術化,可稱為酒席間的「筆會」。自然,為健康計,飲酒還是不醉為佳,不過這就是另外的主旨了。
④ 飛花令究竟是什麼 飛花令有哪些遵守的方式
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游戲,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詞曲中的句子,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河北電視台《中華好詩詞》欄目全國率先引進並改良了「飛花令」用於兩位選手間的對抗賽,之後《中國詩詞大會》等詩詞綜藝欄目也引進並改良了「飛花令」。
古代的飛花令要求,對令人所對出的詩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詩句格律一致,而且規定好的字出現的位置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臨場現作。
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比如說,酒宴上甲說一句第一字帶有「花」的詩詞,如「花近高樓傷客心」。乙要接續第二字帶「花」的詩句,如「落花時節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紅」,「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著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發」、「出門俱是看花人」、「霜葉紅於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個字位置上則一輪完成,可繼續循環下去。行令人一個接一個,當作不出詩、背不出詩或作錯、背錯時,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還可以有一些變化,如直接說一句帶「花」字的詩,「花」字在詩中的位置對應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對應到自身,則罰酒。如行令人說「牧童遙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從行令人開始數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剛好是行令人自己,則行令人喝酒。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行令方法:行「飛花令」時,詩句中第幾個字為「花」,即按一定順序由第幾個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說《家》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淑英說一句『落花時節又逢君』,又該下邊的淑華吃酒。」[2][3][4]
現代改良
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欄目全國首先採用改良的「飛花令」形式的對決,一般出現在決賽環節,形式與後來採用改良版「飛花令」的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基本相同,選手能在規定時間內說出含有規定關鍵字的詩句即可。
中央電視台《中國詩詞大會》中,節目組引進並改良了「飛花令」,為每場比賽設置一個關鍵字,不再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雲」「春」「月」「夜」等詩詞中出現的高頻字,在場上選手完成答題後,由選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團答題成績的第一名,來到舞台中間,輪流背誦含有關鍵字的詩句,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則另一方獲勝。獲勝者直戰擂主。
這種「飛花令」是真正詩詞高手之間的對抗,挑戰者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完整說出一聯含有約定關鍵字的詩句。這不僅考察選手的詩詞儲備,更是臨場反應和心理素質的較量,因而「飛花令」的競賽感很強,電視觀賞性很高。比起古人的規則,《中華好詩詞》和《中國詩詞大會》中現場的「飛花令」要求相對簡單得多,對詩句要求沒有古代那樣嚴格,選手只要背誦含有約定關鍵字且詩句不要與雙方說過的重復即可,而對關鍵字的位置則沒有要求。
⑤ 帶文的詩詞飛花令
帶文的詩詞飛花令: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春江花月夜》
唐 · 張若虛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賣炭翁》
唐 · 白居易
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
《離騷》
先秦 · 屈原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 · 李白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旅夜書懷》
唐 · 杜甫
繼文遵後軌,循古鑒前王
《元日》
唐 · 李世民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北風行》
唐 · 李白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
《涼州詞》
唐 · 孟浩然
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賢
《送梓州李使君》
唐 · 王維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移居二首》
魏晉 · 陶淵明
文康調笑麒麟起,一曲飛龍壽天地
《將進酒·金尊莫倚青春健》
唐 · 陳陶
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
《讀書》
唐 · 柳宗元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
宋 · 柳永
光祿池台文錦綉,將軍樓閣畫神仙
《代悲白頭翁 / 白頭吟 / 有所思》
唐 · 劉希夷
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唐 · 李白
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唐 · 李白
節制非桓文,軍師擁熊虎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唐 · 李白
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
《沁園春·恨》
清 · 鄭板橋
……
⑥ 飛花令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
飛花令只是古代飲酒令的一種,酒令最早萌發於周,但飛花令是出自唐代詩人韓翃《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也就是說這之後才有」飛花令」的稱謂。
⑦ 飛花令是什麼,它是從何而來的
在我們古代歷史上,就有這“飛花令”這一名詞的出現。其實,飛花令是古人們聚在一起飲酒時烘托氣氛的一種游戲,酒令是我國獨特的勸酒行為,飛花令也被人稱為酒席中的筆會。飛花令起源於西周,在秦漢時期最為昌盛,也只有中國可以將勸酒形成一種文化和藝術。
三、飛花令的行令規則飛花來自韓翃的〈寒食〉,最傳統的飛花令是要求每人吟說出來的詩句要帶有花這個字。可以按古人的詩句來作,也可以現場作詩,但是對令人對的詩句必須跟行令人的風格是一樣的,而且對花這個字擺放在詩句中的位置也有嚴格的要求。比如對令人說的花在第一個位置,第二個對令人所說的花必須要在第二個位置,以此類推,第三個位置,第四個位置......要是誰對不上,或對錯,就要接受罰酒的懲罰。
飛花令讓我們見識到了古代文人生活的雅緻,他們從春花秋月到詩詞歌賦無一不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之美,使人們的心靈達到了共鳴,思想得了了升華。飛花令中嚴格的規矩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禮儀之邦是有著嚴格的國家制度和法制的國家。
⑧ 求一部小說的名字
求一部小說的名字,那小說名字不知道你指的是哪個部小說的名字,小說這名字多去了,所以說的話,你要你都不知道我在這里上哪給你找答案,你也不知道他那頭的沒訴說的小說是什麼?所以說咱也找不到,但是你上網上收一收都能收縮,現在網路小說特別的多,你是否一手就能看到我?
⑨ 男主參加比賽連線女主詩歌飛花令的小說是什麼
你好,還記不記得男女主角名字,可以根據名字篩選也許最終能得到你要的答案。
⑩ 類似飛花令的詩詞游戲有哪些
1、「花」「月」詩令
規則:每人輪流吟誦古詩,人各一句,句中需有「花」「月」二字。
比如:「月移花影上欄桿」「花有清香月有陰」。
此款詩令在最基礎的「×」字詩令(如中國詩詞大會版飛花令)上增加限字,一般僅採用詩中常用的字,所以難度系數並不是很高。類似的詩令還有不少,比如「玉」「人」詩令、「福」「壽」詩令、「梅」「雨」詩令等。比較有意思的還有一款集美人名令,將抓鬮拈得的美人名字分別嵌在兩首詩里,還需詞氣連屬,比如綠珠:「為我尊前橫綠綺,偶然樓上卷珠簾。」在簡單的玩法上又翻出了新花樣。
2、數目詩令
規則:每人吟詩一句,句中需有數目字,數字多多益善。
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花面鴉頭十三四」。
此乃最基礎的數目詩令。在此基礎上又有限數詩令如「一」字詩令(「一年好景君須記」)、三「一」詩令(「一片一片復一片」)、「四」字詩頂針令(「四月清和雨乍晴,晴窗早覺愛朝曦」)、加倍令(「花下偶然吹兩曲」)等,玩法也是很多。
3、五色詩令
規則:人各一句,句中輪流出現青、黃、赤、白、黑。
比如:第一人說的是「兩山排闥送青來」,下一位就該接有「黃」字的詩句,如「幾時塗額藉蜂黃」。
顏色詞入詩實在太多,尤其是最基礎的五色。據統計,光是《全唐詩》中「白」字就出現了12738次,「青」字出現了6659次,即使次數最少的「黑」字也有516次,絕對能夠滿足大家的游戲需求。
4、有「口」詩令
規則:人各一句,句中必須有由「口」字偏旁部首構成的字。
比如:「故國三千里」「四月清和雨」等。
我國的漢字結構特點導致了——這種對詩中文字構件有要求的玩法還有很多,比如與之對應的無「口」詩令啊、干支詩令、不犯五行詩令,各種花式拆字應有盡有。
5、重疊飛聲令
規則:人各一句,句中需用「聲」字,兼有一對重疊字。
比如:「一一鶴聲飛上天」「疏疏密密滴檐聲」「卧聽村村打麥聲」等。
雖說重疊字在詩歌中還挺常見的,不過在游戲有限的時間內還真不一定能想得出幾句。
6、分別令
規則:人各一句,句中要有意義相反的詞句。
比如:「東飛伯勞西飛燕」中的「東」與「西」,「江上晴雲雜雨雲」中的「晴」與「雨」。
7、樂器詩令
規則:人各一句,句中要有樂器名。樂器名既可直呼其名,亦可用詩句影射。
比如:「錦瑟無端五十弦」(錦瑟)、「斜抱雲和深見月」(笙)等。
這種類型的玩法還有不少,比如花名詩令、葯名詩令,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些難度升級的玩法,比如花鳥同名令,就是先說一個花鳥同名的詞,再說一句含有這個詞的詩,例如「杜鵑,望帝春心托杜鵑」。
8、詩分真假令
規則:人各一句,詩中物件要求有真假之分。
比如:「門泊東吳萬里船」的「船」是真船,「花開十丈藕如船」中則是假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酒」是真酒,而「寒夜客來茶當酒」則是假酒。
「假作真時真亦假」,世上的事物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難以分辨。不過,詩詞中吟詠的物件倒是尚可一辨真假。
9、曲牌名破《千家詩》句令
規則:先吟一句《千家詩》中的詩,再用一支曲牌對該詩句的文意進行解釋。
比如:「夢魂搖曳櫓聲中,夜行船」;「多少工夫織得成,十段錦」等。
玩這個游戲,既要熟悉曲牌名,又要對《千家詩》瞭然於胸,還需有巧思,對於並非從小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現代人來說還是有不小的難度。類似的還有骨牌名破《千家詩》句令、花人冠名籌令、女兒令等。
10、改字詩令
規則:人各兩句,第一句有意讀錯一字,第二句再用一句古詩將所改字加以解釋。
比如:「天寒有雀守梅花。明明是『有鶴』,何雲『有雀』?只因黃鶴一去不復返。」「菜花依舊笑春風。明明是『桃』花,何雲『菜』花?只因桃花凈盡菜花開。」
11、落地無聲令
規則:頭句需有一落地無聲之物,中句用人名貫串,末句詠詩二句。
比如:「雪花落地無聲,抬頭見白起,白起問廉頗:『如何愛養鵝?』廉頗曰:『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12、古文貫串令
規則:酒面先說一句古文,繼而吟誦一句古詩,下接一個骨牌名,再接一個曲牌名,以黃歷中的一句話作結;酒底先說一個花名,要求花名同時又是一個鳥名或蟲名,再以一句古詩相映合。
比如:酒面「揚眉吐氣,華堂今日綺筵開。擺列了錦屏風,與那好姐姐,宜結婚姻。」酒底「蝴蝶花,等閑飛上別枝花。」
這是一款非常繁復的酒令,酒面、酒底各有要求。當然不同的玩家也會想出不同的玩法。比如林妹妹替寶玉說的那句「榛子非關隔院砧,何來萬戶搗衣聲」就是將酒底改作了關乎人事的果菜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此外還有古人名貫《千家詩》令、「小春」貫《千家詩》令、《詩經》貫曲牌古詩令、《牡丹亭》曲貫戲名令等多種多樣的雜糅貫穿令。其實很多玩法都可以自由排列組合。
13、射覆
規則:覆者舉出詩文、成語和典故中的一或兩個字隱寓某物為謎;射者用隱寓該物的另一詩文等揭出謎底。
比如:《紅樓夢》62回,李紈覆了一個「瓢」字,邢岫煙便射了一個「綠」字。「瓢」字大概是用了蘇轍的「瓢樽空掛壁」來覆「樽」字;「綠」字可能是用了劉希夷的「愁向綠樽生」。這個玩法非得有極其深厚的功力方能玩轉,也難怪連寶釵都認為該令「比一切的令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