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說青年魯迅在今天完全稱的上是學霸級的存在
魯迅與周作人、郭沫若、郁達夫等著名作家都為留學日本派。1902年2月,20歲的魯迅赴日本,在寫給弟弟周作人的信中,他說自己要入讀成城學校——日本為留學生開設的一所陸軍士官預備學校。當時凡進成城學校的留學生,均由中國留學生陸軍監督審批,所以魯迅未能進入。只好先入東京弘文學院(日本專為中國留學生創辦的速成性質的學院,普通科二至三年,速成科有六個月、八個月、一年、一年半不等),入編江南班(班次以學生省籍編排)。魯迅是江南班中第一個剪掉辮子的。
魯迅與許壽裳、陶成章等浙江籍留日學生在東京組織浙江同鄉會,會上決定出版網路全書式的月刊《浙江潮》,成為留日學界宣傳革命的重要刊物之一。魯迅從創刊時起,就訂購保存並積極撰稿支持。所撰稿子除了從德文版翻譯各種歐美小說,還有礦物地質論文等。1903年,魯迅參加了鼓吹革命的「浙學會」。在《浙江潮》上,魯迅以筆名「索子」於1903年發表近萬字的《中國地質略論》,是中國首次使用「侏羅紀」、「白堊紀」等地質年代中文名稱(從日文翻譯),中文首次使用「猿人」、「化石」,明確提出地質學一次並下定義「地質學者,地球之進化史也,凡岩石之成因,地殼之構造,皆所深究」。在前文基礎上,1906年魯迅與路礦學堂同學顧琅合著完成著作《中國礦產志》,此書被晚清、民國初期的教育部門指定推薦為「國民必讀」和「中學堂參考書」。這兩部作品是中國人寫的最早地質專業論文之一(實際上在數月前已有地質文章發表)。 1903年,魯迅在《月界旅行》的序言中的《說鈤》一文,刊發於《浙江潮》刊物上;這里的「鈤」是指化學元素「鐳」,距居里夫人獲諾貝爾獎只隔了半年。
『貳』 人民文學出版社版的魯迅全集包括哪些
我買了這套2005年的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全集》
是先生單純的自己的著作,不包括譯作在內。
一共十八卷
第一卷 墳 熱風 吶喊
第二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第三卷 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巳集
第四卷 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第五卷 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第六卷 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第七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第八卷 集外集拾遺補編
第九卷 中國小說史略 漢文學史綱要
第十卷 古籍序跋集 譯文序跋集
第十一卷 兩地書 書信(1904-1926)
第十二卷 書信(1927-1933)
第十三卷 書信(1934-1935)
第十四卷 書信(1936 致外國人士)
第十五卷 日記(1912-1926)
第十六卷 日記(1927-1936)
第十七卷 日記(人物書刊注釋)
第十八卷 附集
總的來說我很喜歡這一版《魯迅全集》,修訂註解很全面客觀,裝幀也很精美,適合收藏。雖然貴了點吧,原價990,但還是很值得。卓越現在賣544.4,五五折也算價格適宜了。我是特地從網上訂的,然後千里迢迢郵到國外,只為閑暇讀先生之作以饗心靈。
天津出版社後來又出了一本《魯迅全集補遺》,就是囊括200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這套《魯迅文集》里沒有收錄的內容,包括魯迅早期的三部專著,即《中國礦產志》(與顧琅合著)、《人生象敩》和《小說史大略》,以及集外文、書信、書籍廣告和附錄。不過我還沒買。
先生的譯作只好單買了,我買的是《魯迅譯文全集》共八卷。
向先生致敬。
『叄』 周樹人的資料
周樹人就是魯迅
[魯迅](1881—1936)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改良派展開大規模的論戰時,魯迅站在革命派一邊,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重要論文。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封建制度進行猛烈的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並同早期共產主義者李大釗等取一致步調,堅決反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妥協、投降傾向。
『肆』 中國早期區域地質調查的歷史簡述
吳鳳鳴
( 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顧問)
一、我國古代學者的地質調查
中國區域地質調查,最早應首推明代地學家徐宏祖 ( 1587 ~ 1641) 以驚人的毅力,主要靠步行,在我國西南地區分屬湘、桂、黔、滇一帶進行了地質調查,特別是對岩溶( 喀斯特) 地貌、溫泉等做了系統調查研究,撰成我國古代地理名著 《徐霞客游記》,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科學遺產,並為我國岩洞學奠定了基礎,被世界學壇譽為喀斯特學、岩洞學重要文獻; 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科學遺產,並為我國岩洞學奠定了基礎。
二、外國地質學家來華的考察及其報告的借鑒
運用近代地學方法在中國進行地質考察,發端於外國人,1840 年鴉片戰爭後,各列強紛紛派地學人員以各種不同方式來華進行地質考察,其中影響最大的,有:
( 1) 英國金斯米爾 ( 1837 ~1910) ,1861 年來華,曾到過香港、廣州、上海、漢口等地,懂礦物學和漢學,1868 年在南京、鎮江考察; 1887 年應山東巡撫的聘請,做過大運河北段的測量工作,因而對我國黃土做過調查與研究,力主水成說,反對風成說。回國後,於 1888 年 12 月 23 日在倫敦地質學會作過 「中國之地質」專題報告,有一定影響。
( 2) 法國植物學家戴維 ( 1826 ~ 1900) ,於 1862 年來華,主要旅行於內地,到過西藏東部以及蒙古地區,採集了大量的動物、植物、礦物標本,全部贈送給巴黎博物館,發表過 《中國的旅行》及 《蒙古的旅行》。
( 3) 英國達維德 ( David,J. P. Armand,1826 ~ 1900) ,1926 年來華,主要活動地區是西藏東部和蒙古地區,採集大量動植物化石標本,其中有一些是新種新屬,有一定研究價值,全部贈與博物館收藏,著有 《中國之行》( 1866 ~1897) 和 《蒙古之行》;
( 4) 美國的地質學家龐培利 ( 1837 ~ 1923) ,1863 年來華,1865 年返美,1866 年發表在華的地質考察報告 《1863 ~1865 年在中國內蒙古與日本之地質研究》; 在考察中,他發現我國東部沿海山脈走向呈 NNE—SSW,從山體結構上看,這是一種極獨特的現象,他從 「黃陵背斜」概念得到啟發,把這個構造線命名為震旦線,也稱為 「震旦上升系」,創用了中國地質構造學上一個專用術語,影響深遠 ( 詳見吳鳳鳴 《1840 ~1911 年外國地質學家在中國的調查與研究》; 《1911 ~1949 年來華的外國地質學家》, 《中國科技史料》,第 13 卷,第 2 期,1992; 及第 11 卷,第 3 期,1990 年) 。
( 5) 德國的李希霍芬 ( 1833 ~ 1905) ,他 1868 年再次來華,精心設計了 7 條考察路線遍及我國 18 個省 ( 區) ,從 1872 年回國,到 1882 年,共出版 5 卷集 《中國》,是一部我國早期區域地質調查宏著,另有兩卷圖冊。他把 「震旦」一詞引入中國地層系統,建立了 「震旦系」,「五台系」對中國古老地層研究,影響深遠 ( 參見吳鳳鳴: 《一個德國人筆下的中國地質》,《地質勘查導報》,2005 年 10 月 11 日) 。
( 6) 美國地質學家維理士 ( 1857 ~ 1949) ,1903 ~ 1904 年在華進行地質考察,於1907 ~ 1913 年發表 《在中國的研究》 兩卷三冊,對中國構造地質學以及地層劃分,影響深遠。
( 7) 奧匈帝國時代的地質學家洛川,1877 ~ 1880 年在華進行地質考察,1893 ~ 1899年發表 《施欣尼亞洲東部科學考察報告》,共三卷 ( 參見吳鳳鳴: 《中國早期地質學史研究的特點》,《第 7 屆國際科學史會議論文集》,2006 年) 。
( 8) 俄國地理學家、蘇聯地質學家奧布魯契夫 ( 1863 ~ 1956) ,從 1892 年開始曾 4次來華,對我國東北西北地區地質研究頗有影響,發表有 《從恰克圖到伊寧》、 《祁連山山脈概要》、《中亞,中國北部及中國祁連山》等 ( 參見吳鳳鳴: 《蘇聯著名地質學家奧布魯契夫院士》,《科學通報》,1956 年,第 7 期) 。
( 9) 瑞典地理、地質學家斯文·赫定 ( 1865 ~ 1952) ,從 1885 ~ 1930 年曾 5 次來華進行地理地質考察,其中主持 「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遍及我國西北西藏、新疆地區,發表有 《穿過亞洲》( 1893 ~1897) 、《西藏》( 1898) 、《橫越喜馬拉雅山,在西藏的發現和探險》( 1909) 兩卷集,《探險家的自傳》( 1925) ,《越過戈壁沙漠》( 1931) ,《絲綢之路》( 1938) ; 1901 年偶然機會,發現了沉睡已久的樓蘭古城遺址,挖掘出漢魏晉木簡殘片、錢幣、東方絲綢殘片、西方毛織物殘片、中亞希臘化的藝術風格的木雕殘片等 ( 參見吳鳳鳴: 《創業·開拓·貢獻》,《中國礦業報》,2007 年 2 月 1 日) 。
( 10) 德國地理學家斯坦因 ( 1862 ~ 1943) ,於 1900、1906 年來西北進行考察,1912年發表 《中亞及中國西部探險記》,《沙埋和田廢墟記》。
( 11) 日本人有小川琢治、橫山又次郎、小藤文次郎,其中有
1) 石井八萬次郎,三次來華在沿長江、漢水進行地質考察
第一次 於 1912 年,在大冶、宜昌、三峽地區;
第二次 於 1913 ~1914 年在漢口、岳州、長沙以及資江流域;
第三次 於 1915 年在應城、鄂皖邊界地區;
1910 年發表考察報告 《楚蜀之山形地質說》。
2) 野田勢次郎於 1912 年來華,是以東京地學協會名義,主要在華南地區進行地質考察,考察報告於 1917 年發表,題目是 《支那地學調查報告》共兩卷,主要內容包括: 三峽地區和湖北東南部 ( 大冶、陽新地區) 兩大地層系統; 對調查區域火成岩劃分為花崗岩、花崗斑岩兩大類; 把湖北劃分為 5 個構造區,即鄂北區、宜昌區、鄂西區、鄂中區和鄂東區,分別闡述各區的地質構造特徵。1920 年編製成 《南支那地質圖》。
( 12) 另外,相繼還有 10 個 「科學考察團」組團集體來華進行地質礦產考察。
1) 1866 ~ 1868 年法國儒伯爾特越南考察團,進入中國;
2) 1877 ~ 1880 年匈牙利施欣尼科學考察團;
3) 1892 年俄國波塔林率領的 「蒙古和中國考察團」;
4) 1893 年羅勃羅夫斯基 「中亞考察隊」;
5) 1895 年法國組織 「中國經濟考察團」;
6) 1899 年俄國普熱瓦爾斯基中亞科學考察團;
7) 1899 ~ 1901 年蒙古 - 西藏考察團;
8) 1900 年中亞和中國西部考察隊 ( 斯坦因) ;
9) 1921 ~ 1935 年 美 國 自 然 歷 史 博 物 館 中 亞 考 察 團 ( Conteral Asiatie Epedetion ofAmerrican Musem Nature History) ,由於條約不平等,遭到中國學界的反對,僅在蒙古地區進行考察;
10) 1923 ~ 1935 年中瑞聯合組成西北科學考察團 ( The Sino-Swedish Expedition) ,瑞方團長為斯文·赫定 ( A. Sven Hedin,1865 ~1952) ,中方團長是袁復禮院士,考察成果,在瑞典出版 「Report Sino-Rwedish Expedition」,在 80 年代就出版 50 余卷,關於考察團成就已有專題研究。
( 13) 幾所重點大學聘請來華的地質學家:
1) 北京大學於 1917 ~ 1918 年聘請美國地質學家亞當斯 ( G. Adams) 講授地質學、礦物學、礦床學等,1917 年捐贈簿裝書 160 卷,紙裝書 200 卷,1920 年又增歷史文學方面書 1045 卷; 1920 年聘請美國地質學家葛利普 ( A. W . Grabao,1870 ~1946) 擔任系主任,講授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古生物學人才;
2) 北洋大學聘請美籍德瑞克 ( N. E. Druke) 除教學外,還在 《地學雜志》 上發表《論地質學之構成與地表之變動》;
3) 1935 年中央大學聘請匈牙利地質學家貝克 ( H. Backes) ,擔任大的構造學和沉積學教授,並去四川進行地質考察;
4) 山西大學 聘請 瑞 典 紐 魯 姆 ( E. T. Nystrom ) , 東 南大學 聘請 瑞 士 學 者 巴 勒 加( A. Parejas) ,廣州大學聘請耶克爾 ( O. Jacke) 等。
有關外國人來華進行地質考察,筆者已在 1990 年 《中國科技史料》有專文發表,這里就不再重述。
三、我國學者開創中國地質調查工作
我國地質事業雖說起步較晚,但是,開創地質事業的我國地質學家,卻都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名牌大學著名地質學家培訓的,他們都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地質實踐經驗,「名師出高徒」,因而他們為早期中國地質調查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 1) 清代末,最早留學美國的鄺榮光 ( 1863 ~ 1965) 1872 年赴美,在拉法葉學院學習地質礦業,1881 年召回,回國後,在開平煤礦、林城煤礦總工程師,招遠、寧海金礦等會辦,山西同寶煤礦公司總經理,直隸省礦政調查局總勘礦師,最早在河北省境內,進行過地質調查,取得可喜的成果。於 1910 年在中國地學會主編的 《地學雜志》上發表《直隸地質圖》( 1∶ 250 萬) ,《直隸礦產圖》,《直隸石層古跡》,是我國第一張古生物圖版( 參見吳鳳鳴: 《中國古生物、地層研究早期史料》,《地層》雜志,1985 年,第 1 期) 。
( 2) 吳仰曾 ( 1862 ~ 1939) 倫敦皇家礦冶學院畢業,他本也是於 1881 年被召回的120 位幼童之一,1886 年被李鴻章重新派往英國,1895 年畢業回國,是這批留學生中唯一完成學業的幸運者,回國後,曾在開平煤礦、熱河銀礦,1895 年派往南京附近煤礦、銅礦進行地質工作,1897 年又被派往浙江進行地質礦產勘查,在奉命於湖北勘查大冶銀礦時,力求採用先進新技術,提出: 依線道形勢開深 30 丈以下,必有銀礦可采,取得良好成效,提倡用西法冶煉,即用始化煉銀法,提高了效力。
他在以上礦區歷任總工程師、礦物局局長等要職,顯示出他已具有現代地質冶煉理論知識,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其他還有鄺炳光 ( 1863 ~ ?) ,等等。
( 3) 魯迅、顧琅 1898 ~1809 年在南京路礦學堂學習地質時,曾在附近煤礦進行實習過,搜集一些五顏六色的岩石和礦物,保存在魯迅博物館 ( 參見吳鳳鳴: 《介紹魯迅的三篇地質學論著》,《地質學史論叢 ( 一) 》,1986 年及 《關於顧琅及其地質礦產著作評述》,《中國科技史料》,1984 年,第 4 期) 。
( 4) 我國地質事業創建人之一章鴻釗 ( 1877 ~1951) 於 1909 年進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理科大學地質科學習,授業於知名的小藤文次郎和橫山又次郎。1910 年為撰寫畢業論文,利用假期搜集資料,在杭州富陽、臨安、於潛、天目山一帶進行地質考察與研究,撰成畢業論文 《浙江杭屬一帶地質》,原文為英文手抄本,現存東京理科大學,全文 145頁,附有地形圖、岩石顯微照片、古生物圖版,其中地層剖面圖和構造剖面,線條精細准確,主題明顯,十分自然美觀。我國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院士存有復制本,並高度評價說: 「可作為我國早期區域地質調查與研究的範本」( 參見吳鳳鳴: 《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章鴻釗》,《中國科技史料》,第 15 卷,第 1 期; 《章鴻釗傳》, 《中國現代科學家傳》,第 3 卷,1994 年) 。
( 5) 我國地質事業創建人之一、「多維」學者丁文江 ( 1887 ~ 1936) ,1906 年考入英國劍橋大學,1908 年轉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地質學 ( 主科) ,1911 年畢業返國,在海防登陸,乘滇越路火車入雲南到昆明,取道滇黔湘驛道,過馬龍、沾益、平彝,入貴州境,經過亦資孔、毛兒河、郎岱、安順,到達貴陽。從貴陽經龍里、貴定、清平、黃平、施秉、抵鎮遠。沿途用指南針測草圖,用氣壓表測高程,進行了他第一次邊遠地區的地質考察,獲得岩石標本、圖片以及化石標本等。
1913 年他主持中國第一個培訓地質人才的學校———地質研究所時,特別重視野外實習,倡議每周必去野外實習一次,作為必修課,由當時教員章鴻釗、翁文灝、丁文江等帶領對北京西山及其周圍地區,進行了地質考察,在教員指導下,集體測得 1∶ 10 萬份地質圖,並撰成著名的 《北京西山地質志》,成為早期北京第一部區域地質志。
同年,他與德國人梭爾格 ( F. Solger ) 、王錫賓赴太行山地區及沿正太路進行地質考察,沿途填繪地質圖,進行了系統的地質工作,後來編寫成 《正太鐵路沿線地質礦產報告》。
1914 年,經農商部批准再去雲南東部作地質考察,以一年的時間,遍及滇東、滇北各地,重點調查了個舊的錫礦和東川的銅礦。測得 《個舊縣地質圖》、 《個舊附近地質總圖》、《個舊錫礦區地質概要圖》; 發表 《雲南東川銅礦》專文,撰成 《改良東川礦政意見書》; 兩渡金沙江,調查研究了四川會寧、會理一帶的地質礦產。眾所周知,滇川黔三省交界地區,地形復雜,自然條件惡劣,十分艱苦,每天 「以管窺天,以錐指地」,採集了大量化石和標本,繪制各類地圖。同時,對西南地區地層也做了深入研究,認為雲南曲靖的妙高山層,是我國當時能稱得上志留系的唯一地層,此行成果糾正了法國戴普拉德錯誤論斷,為建立滇東地層系統奠定了基礎。1922 年向第 13 屆國際地質大會提交了 《滇東的構造地質學》論文,文中列舉出龍爪山脈、揚子弧之紅色高原、魯南山脈、揚子江之變質雜岩、東川侵蝕平原、牛欄江之褶皺山脈、宣威高原、東經 104°以東之交界山脈、羅平高原等 9 個構造單位,均論其構造特點。
1928 年,受鐵道部之委託和廣西政府的邀請踏勘川廣鐵路線,探查廣西礦產,其范圍甚廣,包括中部和北部,重點考察南丹河池錫礦及遷江一帶煤田,特注重地質構造和地層系統的調查與研究。他主編的 《徐霞客游記》出版及其實際考察,被譽為 20 世紀的徐霞客。
1929 年,有地質調查所組織力量,再度進行西南地區的地質考察,由丁文江任總指揮,力量強勁,其中有黃汲清、趙亞曾、李春昱、曾世英、譚錫疇、王曰倫等。
考察人員從北京出發到重慶,經桐梓至遵義西行,再往東至貴陽,經都勻、獨山,入廣西南丹,經平丹返貴陽。這次地質考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他三次邊陲考察的最後一次,更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的地質考察。
就在這次考察途中,年輕地質學家趙亞曾 ( 1898 ~1929) 於 1929 年 11 月 15 日在昭通縣佛德盛客棧,不幸遇匪殉難,他深感悲痛,見 《挽趙予仁》七律四首:
「三十書成已等身,
趙生才調更無倫。
如何燕市千斤骨,
化作天南萬里塵」。
這次考察的目的、內容和成果,在 1929 年 8 月 3 日給胡適信中有所闡述,信中說:「我這次到西南去,抱了幾個志願。第一是把廣西和雲南的工作連接上———我去年在廣西,頗有重要發現,……這種發現,把從前在雲南的觀察也證明了一大部分。把各種問題完全解決,非到兩省交界的貴州去不可,欽渝鐵道是打通川粵交通的唯一方法,也就是解決西南經濟問題的唯一方法。……我認為唯一的路是在貴州。……鐵路只上一半的高山,大定、黔西有有價值的煤田,……乘此把欽渝路線根本解決了,把西南的交通和經濟做一個具體方案……」( 參見吳鳳鳴: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地學先驅》,《中國礦業報》,2000 年6 月3 日) 。
( 關於丁文江在中國新文化運動中,一場 「科學與玄學」論戰,作為科學派主將的事跡,筆者另有專文發表) 。
1913 ~ 1916 年地質研究所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野外的地質考察,由老師帶領下,3年中 21 ~22 位學員,分別走遍了大江南北,進行了地質考察,獲得大量地質資料,1916年,在大量考察報告和畢業論文的基礎上,由章鴻釗、翁文灝兩位老師主編成 《地質研究所師弟修業記》,於1916 年中華書局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批自己培養的地質學家進行地質調查的成果,第一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凸顯出我國地質事業開創時期的水平。
全書共 6 章:
第一章 運用圖表反映考察與研究的范圍;
第二章 地層系統: 從太古界 ( 宇) 、元古界 ( 宇) ,寒武紀,到第三紀 ( 古、新近紀) 、第四紀;
第三章 火成岩,論述各類火成岩及其時代;
第四章 構造,主要以煤田構造為主;
第五章 礦產,以煤和鐵礦為主,在結論中特別論及金屬成礦理論,凸顯出主編者的高水平;
第六章 結論,南北地層概述,各時代地史變遷,中國礦產與地質的關系。
文前附有兩位主編的序言,闡述了學員們 3 年間勤奮學習和艱苦的野外實習的歷程;《地質研究所師弟修業記》是由 90 余份各地地質調查報告選編而成,是全體師生 3 年間野外地質調查的結晶。
參與地質實習的學員有: 王竹泉、謝家榮、葉良輔、譚錫疇、李學清、周贊衡、朱庭祜、李捷、徐韋曼、徐淵摩、劉季辰、盧祖蔭、趙志新、仝步瀛、唐在勤、馬秉驛、劉世才、趙汝鈞。其中有 11 ~13 人分配到地質調查所,從而充實了調查所的力量,調查所才得以有計劃地開展了全國性的地質調查工作,到新中國成立的 1949 年,33 ~36 年間,我國地質調查事業,取得了令人稱贊的豐碩成果 ( 詳見吳鳳鳴: 《我國地質學家第一部區域地質調查報告——— 〈地質研究所師弟修業記〉》,《地質勘查導報》,2007 年 4 月 5 日) 。
1996 年為慶祝她成立 80 周年,出版了 《地質調查所 ( 1916 ~ 1950) 的歷史回顧———歷史評述與貢獻》,這是一部權威性的論著,從書中可以了解到中國地質事業的開創、發展的歷史過程及老一輩地質學家的創業精神。
『伍』 有哪些不紅但好看的bl文
1、《國士成雙》by 尉遲回雪
一個是自信冷酷的職業殺手;一個是初露鋒芒的商業新貴;一場意外造成的穿越,由陌路到血親的變化。
這本小說中的主角是雙胞胎哦,但是穿越之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他們擁有著穿越前的記憶,而且其中一個還因為對方是殺手而一直忌憚對方,不過由此引發的劇情還真是香。
兩個人雖然精神上是對抗的,但是畢竟他們這輩子還是親人,在被皇帝忌憚,被關押進皇宮當質子之後,他們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
2、《心上人來看我的墳頭草》by 長煙
這是一本古風宮廷文,主角慕容衍是太子,他為了在宮外辦事兒方便,就假扮是山河賭坊的大老闆,在一次出宮辦事兒的時候,被身為皇宮護衛的顧琅發現,無奈之下,太子只好帶著顧琅一起出去,在半路上,太子還利用顧琅騙路過的更夫兩人是夫妻關系。
總得來說這是一本很不錯的宮廷文,沒有什麼狗血劇情,其實,顧琅還經歷過一場家變,也因此,他變得很害怕鮮血,當然,這些問題在後來都解決了,故事還是很溫馨的。
3、《不枉》by餘酲
主角是一個很可愛的鮫人,當年被困在淺灘,幾乎生命垂危,後被陸戟所救,送回海中,鮫人知恩圖報,卻陰差陽錯代嫁成了陸戟的新婚妻子,而陸戟早年也是意氣風發的將領,卻一朝敗北,在小鮫人進門後也跟著受牽連,當然,小鮫人虞小滿也為了維護夫君的聲譽,做出了很多努力。
看這篇文,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片酸甜苦辣,五味雜全的小說,裡面有令人不愉快的經歷,在夫君失意的時候,小鮫人願意站在他身邊,相互支持,這是最令人感動的地方。
4、《寒武再臨》by水千丞
文中圍繞寒武世紀再次降臨這個背景展開的故事,千奇百怪的進化和物種變異,人與人之間在末世來臨的為自身利益的爭斗與情感的交集。
該作品是一部以末日為主題的冒險小說,講述了主角和一群年輕而又充滿朝氣力量男人們並肩奮戰,戰勝末日種種困難,肩負起人類生存重任的故事。書中展現了黑暗,但更多的是帶給了人希望和光明,非常勵志過癮。
5、《喪病大學》by顏涼雨
《喪病大學》於2017年1月1日起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的末世耽美小說,全文56萬字。
一部念著念著大學就打起了喪屍的祖國花朵求生記——最普通的同學,最不普通的戰斗,沒異能,有歡脫,接地氣,存希望。
『陸』 有沒有女主嫁給大叔的古代小說
1、《上將》 作者:風荷游月,簡介:平南王第十三女,自幼嬌生慣養,卻不得不嫁給大將軍為續弦。對方不僅比她大了十來歲,連體形都是她的兩倍。~~當然,於薛紛紛來說,這些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南北方飲食差異簡直不能忍好嗎! 備註:談情說愛為主,吃喝玩樂為輔。
2、《陛下他總是假正經》 作者:初雲之初,簡介:顧景陽十六歲出家,做了道士。 三十二歲承嗣,做了皇帝。 三十六歲遇見謝華琅,還俗,娶了她。 我道自己六根清凈,直到遇見我的枝枝。她壞了我的道心,也亂了我的情腸。 枝枝說:陛下他總是假正經,明明就是喜歡我,嘴上卻不肯認。備註:背景盛唐,人物虛構,日常流,節奏超級慢,爛俗的一見鍾情小甜文。
4、《掌櫃攻略》作者:笑佳人,簡介:燈籠鋪宋掌櫃豐神俊朗,一把年紀唯獨缺個媳婦。這日大齡剩男終於開竅,隔著門縫偷窺養了一年的小姑娘,發現小姑娘腿長了腰細了,小臉白凈好看了,就連最初的「太平胸」都不再太平,他很滿意,決定出手。唐景玉轉身撇嘴:老東西再不上鉤她辭工不幹了!
『柒』 魯迅一生的作品有哪些
魯迅(1881.9.25—1936.10.19) 生平簡介 主要作品
原名周樟濤,後改名周樹人。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傳,喜歡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1898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1981年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版《魯迅全集》中所收最早的短文《戛劍生雜記》寫於這一年。
1902年到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業,6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 這一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最早的一篇譯述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表於1903年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後半部分載於第9期〉;同年在東京出了第一本翻譯科幻小說《月界旅行》。
1906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未果,轉而在《河南》雜志發表《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199年出版。
1909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1911年寫了第一篇用文言寫的小說《懷舊》,思想特色和藝術風格,都於後來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實克認為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
1912年2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教育不遷往北京,任部員和社會教育司第二科科員。後任僉事和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公餘校錄古籍,研究佛學和金石拓本。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封建禮教的「吃人」罪惡。此後3年間陸續在《新青年》發表小說、新詩、雜文譯文50餘篇,並參與《新青年》編務。1920年8月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科講師。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連載。1923年,第一本短篇小說《吶喊》出版。1926年第二本短篇小說《彷徨》出版。這些作品是我國新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力作,對後來的創作有深遠的影響。
除了小說,又開始寫了很多具有獨特風格的雜文,以多篇《隨感錄》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發表。最初的雜文集《熱風》出版於1925年。此後機會每年都有雜感集問世。這些雜文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解剖社會和人性深刻遒勁,文風犀利活潑,有極強的戰鬥力和感染力,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特有的樣式。
2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未名社,終其一生培養文學青年付出了巨大精力。
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4月因看穿了國民黨反革命的真面目憤而辭職。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從此定居上海,專事寫作。1928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志,並開始研究馬列主義文藝理論。193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在國民黨政府的文化為剿中與「民族主義」等派別開展論戰,也批評了內部的「做」傾思潮,有力的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
1936年因積勞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終年55歲。他留下約一千萬字的文化遺產,許多著作譯成多種文字,充實了世界文學寶庫。他把一生獻給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安葬時,上海民眾代表敬獻一面白地黑字的旗幟覆於棺上,上面寫著「民族魂。」
[著作書目]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1924,新潮社;修訂本,1931,北新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1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散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 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 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編《二心集》時被審查機關刪存之雜文)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 楊霽雲編,魯迅校頂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來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未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選集(1—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 唐弢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 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 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 唐弢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 吳元坎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10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黑跡(1—2冊)1958——1959,文物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詩歌注 周振甫注,1962,浙江人民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社)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迭文集 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1980,文物
魯迅手稿全集十卷集注釋索引 1980,四川人民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 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中國礦產志 與顧琅合編,1906,上海普及書局
石喻經 僧伽斯那著,魯迅輯錄,191,金陵刻經處
會嵇郡故書雜集 1915,會嵇周氏版
小說舊聞鈔 編,1926,北京北新;重訂本,1935,上海聯華書局
唐宋傳奇集(上下冊)編,1927—1928,北新
近代木刻選集(1—2冊)編選,1929,朝花社
一?谷虹兒畫選 編選,1929朝花社
畢亞茲萊畫選 編選,1929,朝花社
新俄畫選 編選,1930,光華
梅斐爾的木刻士敏土之圖 編,1931,三閑書屋
高爾基文集 編,1932,光華
肖伯納在上海 編,1933,上海野草書屋
北平箋譜 與鄭振合譯,1933,北平版畫叢刊會
木刻紀程 編選,1934,上海鐵木藝術社
引玉集(蘇聯版畫集)編選,1934,三閑書屋
十竹齋箋譜 與鄭振鐸合編,1934,北平版畫叢刊會
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 編選,1935,良友
凱綏?珂勤惠支版畫選集 編選,1936,文生
海上述林(瞿秋白譯文集)編,1936,上海諸夏杯霜社
古小說鉤沉 輯錄,1939,魯迅全集出版社
嵇康集 編校,1956,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
[翻譯書目]
月界旅行(科幻小說)法國儒勒?凡爾納著,1903,日本東京進化社
地底旅行(科幻小說)法國儒勒?凡爾納著,南京啟新書局
域外小說集(上下冊)與周作人合譯,1909(自刊)
愛羅先珂童話集 俄國愛羅先珂住,與胡愈之等合譯,1922,商務
工人綏惠略夫(中篇小說)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1922,商務
現代小說譯叢,蘇聯安特萊夫等著,與周作人合譯,1922,商務
一個年輕的夢(劇本)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1922,商務
現代日本小說集 日本森歐外等著,與周作人合譯,1923,商務
桃色的雲(童話劇)俄國愛羅先珂著,1923,新朝社
苦悶的象徵(論文)日本廚川白村著,1924,未名社
出了象牙之塔(論文)日本廚川白村著
小約翰(童話荷蘭望?藹覃著,1928,未名社
思想?山水?人物(隨筆)日本鶴見輔著,1928,上海北新
壁下譯叢(論文)俄國開培爾等著,1929,上海北新
近代美術史潮論(論文)日本板坦鷹穗著,1929,上海北新
現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論文)日本片上伸著,1929,大江書鋪
藝術論 蘇聯盧那察爾斯基著,1929,大江書鋪
文藝與批評 蘇聯盧那察爾司基著,1929,水沫書店
文藝政策(蘇聯文件匯編)日本藏原惟人等輯譯,1930,水沫書店
藝術論 蘇聯普列漢諾夫著,1930,光華
毀滅(長篇小說)蘇聯法捷耶夫著,1931,大江書鋪
豎琴(短篇小說集)蘇聯扎彌亞丁等著,與柔石等合譯,1933,良友
十月(長篇小說)蘇聯雅柯夫列夫著,1933,神州
一天的工作(短篇小說集)蘇聯綏拉菲摩維支等著,1933,良友
表(中篇小說)蘇聯班台萊耶夫著,1935,生活
俄羅斯的童話 蘇聯高爾基著,1935,文生
死靈魂(第1部,長篇小說)俄國果戈里著,1935,文生
壞孩子和別的奇聞(短篇小說集)俄國契訶夫著,1936,聯華書局
蘇聯作家二十人集(《豎琴》與《一天的工作》二書合集)1936,良友
鼻子(短篇小說俄國果戈里著,1942,桂林文化合作事物所
惡魔(短篇小說)蘇聯高耳基著,1942,桂林文代會作事務所
魯迅譯文集(1—10卷)1958,人文
[研究資料書目]
關於魯迅及其著作(許壽裳編)1926,開明
魯迅在廣東(鍾敬文編)1927,北新
魯迅論(李何林編)1930,北新
魯迅批判(李長之)1936,北新
魯迅紀念集(1—5輯,魯迅紀念匯編)1936,北新
魯迅研究(夏征農編)1937,生活
魯迅先生紀念集(魯迅紀念委員會編)1937,文生
漫畫阿Q正傳(豐子愷)1937,開明
魯迅新論(王明等)1938,新文出版社
思想家的魯迅(魯座)1938,上海譯報圖書部
魯迅的創作方法及其他(景宋、巴人等)1959,重慶讀書出版社
回憶錄迅及其他(郁達夫等)宇宙風社
回憶魯迅先生(蕭紅)1940,重慶婦女生活社;1949,三聯
論魯迅(茅盾、適宜編)1940,重慶生活
魯迅論及其他(馮雪峰)1940,充實社
論魯迅雜文(巴人)1940,上海遠東書店
阿Q—魯迅名著評論集(路沙編)1940,重慶新生圖書公司
論《阿Q正傳》(路沙編)1941,桂林草原書店;重版改名為《論阿Q》1949,耕耘出版社
論魯迅的思想(平心)1941,長風書店
魯迅研究叢刊(1、2輯,蕭軍編)1941,延安魯迅文藝出版社
中國人和中國人的鏡子(何干之)1942,桂林民范出版社
魯迅的書(歐陽凡海)1942,桂林文獻出版社
中國作家與魯迅(茅盾、景宋等)192,廣西學習出版社
魯迅正傳(鄭學稼)1942,重慶勝利出版社
民元前的魯迅先生(王冶秋)1943,重慶娥眉出版社;書名改為《辛亥革命前的魯迅先生》,1956,上海新文藝
魯迅傳(日本小田岳夫,單外文譯本)1943,長春藝文書房;任鶴鯉譯本,1945,上海星洲出版社;范泉譯本,1946,上海開明
魯迅先生二三事(孫伏園)1944,重慶書屋;1980,湖南人民
魯迅手冊(鄧珂雲編)196,上海群眾雜志社
魯迅回憶(荊有麟)1947,上雜
魯迅的思想與生活(許壽裳)1947,台北台灣文化協進會
亡友魯迅印象記(許壽裳)1947,上海娥眉出版社;1953,人文
人民文豪魯迅(平心)1947,上海心生閣;1956,新文藝
魯迅傳(王士箐)1948,上海新知書店
魯迅事跡考(林辰)1948,開明;1955,新文藝
魯迅的道路(胡繩)1948,香港生活書店
魯迅的散論(雪葦)1948,大連光華店;1951,華東人民
魯迅思想研究(何干之)1949,哈爾濱東北店
魯迅全集校讀記(孫用)1950,作家書屋
魯迅作品及其他(胡今虛)1950,泥土社
欣慰的紀念(許廣平)1951,人文
魯迅小說講話(許傑)1951,泥土社
魯迅(王士箐)1951,三聯
魯迅—偉大的思想家與偉大的革命家(徐懋庸)1951,中南人民
魯迅與中國文學(王瑤)1952,平民
我所認識的魯迅(許壽裳)1952,人文
會議魯迅(馮雪峰)1952,人文
魯迅的故家(周壽壽)1953,上海出版公司
論魯迅(國外作家評論魯迅)1953,泥土社
魯迅思想的邏輯發展(華崗)1953,新文藝
魯迅作品的分析(1—3卷,朱彤)1953—1954,上海東方書店
向魯迅學習(唐弢)1953,平民
魯迅小說助讀(許欽文)1953,北新
魯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徐中玉)195,上海自由出版社
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周遐壽)1954,上海出版公司
關於魯迅的生活(許廣平)1954,人文
魯迅《野草》探索(衛俊秀)1954,泥土社
《野草》探索(馮雪峰)1956,新文藝
魯迅小說論集(李桑牧)1956,長江
跟青年談魯迅(馮文炳)1956,中青
《吶喊》分析(許欽文)1956,中青
魯迅作品論集(陳涌等)1956,中青
憶魯迅(茅盾等)1956,人文
魯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大會,1956,大會編輯出版
回憶魯迅先生(李霽野)1956,新文藝
魯迅先生的幼年時代(許欽文)1956,浙江人民
魯迅傳略(朱正)1956,作家
魯迅雜文的藝術特徵(唐弢)1957,新文藝
魯迅的青年時代(周豈明)1957,中青
魯迅在北京住過的地方(孫世愷)1957,北京
魯迅研究(劉涉溪等)1957,作家
關於魯迅的小說、雜文及其他(徐中玉)1957,新文藝
論阿Q和他的悲劇(王西彥)1957,新文藝
魯迅作品研究(吳奔星等)1957,江蘇人民
魯迅的文藝思想(以群)1957,新文藝
《故事新編》的思想意義和藝術風格(《文藝月報》編)1957,新文藝
魯迅在文學戰線上(唐弢)1957,中青
魯迅講學在西安(單演義)1957,長江
魯迅研究概述(邵伯周)1957,湖北人民
魯迅的小說(巴人)1957,新文藝
魯迅研究札記(胡冰)1958,新文藝
回憶偉大的魯迅(沈尹默等)1958,新文藝
魯迅創作的藝術技巧(朱彤)1958,新文藝
魯迅親友談魯迅(張能耿)1958,浙江東海文藝
魯迅—他的生平和創作(王士箐)1958,中青;增訂本改名為《魯迅傳》,1959
《彷徨》分析(許欽文)1958,中青
和魯迅相處的日子(川島)1958,人文,1979,四川人民
魯迅研究資料編目(沈鵬年)1958,上海文藝
回憶魯迅房族和社會環境35年間的演變(觀魚)1959,人文
魯迅作品講話(何家槐)1959,長江
心靈的歷程(李桑牧)1959,長江
魯迅回憶錄(許廣平)1961,作家
論阿Q的典型問題(1922—1961),1961,華東師大中文系資料室編印
魯迅詩歌注(周振甫)1962,浙江人民
仰止集(林如稷)1962,四川人民
我論魯迅(蘇雪林)1967,文星
關於魯迅(梁實秋)1970,台北愛國眉出版社
魯迅《野草》注釋(李何林)1976,陝西人民
回憶魯迅(周建人)1976,上海人民
魯迅研究參考資料 1977,上海師大
魯迅回憶錄(第1、2集,宋慶齡等)1978—1979,上海文藝
魯迅與女師大學生運動(陳淑渝)1978,北京人民
魯迅早期五篇論文注釋(王士箐)1978,天津人民
魯迅前期思想發展史略(林非)1978,上海文藝
論魯迅的小說創作(吳中傑、高雲)1978,上海文藝
魯迅年譜(王觀泉)1979,黑龍江人民
魯迅年譜 1979,安徽人民
魯迅年譜(上下卷,鮑昌、邱文治)1979—1980,天津人民
魯迅小說論稿(林非)1979,天津人民
我心中的魯迅(周建人、茅盾等)1979,湖南人民
魯迅研究資料索引(上下冊,北京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院合編)1980—1982,人文
魯迅回憶錄正誤(朱正)1979,湖南人民;修訂本,1986,人文
讀魯迅書信札記(馬蹄疾)1980,湖南人民
魯迅書簡追憶(黃源)1980,浙江人民
魯迅文學道路(馮雪峰)1980,湖南人民
《魯迅日記》札記(包子衍)1980,湖南人民
魯迅演講資料鉤沉(朱金順輯錄)1980,湖南人民
魯迅的印象(日本增田涉著,鍾敬文譯)1980,湖南人民
第一塊基石(王西彥)1980,上海文藝
魯迅筆名索解(李允經)1980,四川人民
《吶喊》《彷徨》的思想藝術(李希凡)1981,上海文藝
地獄邊沿的小花—魯迅散文詩初探(閔抗聲)1981,陝西人民
魯迅評傳(曾慶瑞)1981,四川人民
魯迅創作道路初探(王士箐)1981,社科
魯迅美學思想論稿(劉再復)1981,社科
《野草》銓釋(許傑)1981,百花
魯迅給蕭軍蕭紅信簡注釋錄(蕭軍)1981,黑龍江人民
魯迅哲學思想研究(張琢)1981,湖北人民
魯迅手稿管窺(朱正)1981,湖南人民
魯迅思想探索(齊一)1981,上海人民
魯迅舊詩集解(張恩和)1981,天津人民
魯迅在世界文學上的地位(戈寶權)1981,陝西人民
魯迅誕辰百年紀念集(魯博研究室編)1981,湖南人民
魯迅思想研究(馬良春)1981,社科
憶念魯迅先生(黃源)1981,人文
魯迅傳(林志浩)1981,北京
魯迅小說論稿(陳鳴樹)1981,上海文藝
魯迅著譯系年目錄(上海魯迅紀念館編)1981,上海文藝
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論文集(復旦大學魯迅研究室編)1981,復旦出版社
《阿Q正傳》在國外(戈寶權)1981,人文
編輯生涯憶魯迅(趙家壁)1981,人文
魯迅年譜(第1卷,魯博研究室編)1981,人文
魯迅誕辰百年紀念集 1981,湖南人民
國外魯迅研究論集(1960—1980,樂黛雲編)1981,北大出版社
魯迅研究百題 1981,湖南人民
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81,湖南人民
魯迅傳(林非、劉再復)1981,社科
魯迅與北京風土(鄧雲鄉)1982,文史資料出版社
北京大學紀念魯迅百年誕辰論文集(王瑤等)1982,北大
魯迅評傳(彭定安)1982,湖南人民
魯迅「國民性思想」討論集(鮑晶編)1982,天津人民
周作人回憶錄 1982,湖南人民
六十年來魯迅研究論文選(上下冊,李宗英、、張夢陽編)1982,社科
論阿Q精神勝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內涵(呂俊華)1982,陝西人民
《野草》研究(孫玉石)1982,社科
《兩地書》研究《王得後》1982,天津人民
魯迅前期小說與俄羅斯文學(王富仁)1983,陝西人民
魯迅思想與雜文藝術(邵伯周)1983,陝西人民
魯迅年譜(1—4冊,李何林主編)1984,人文
魯迅故家的敗落(周建人口述,周嘩編寫)1984,湖南人民
魯迅先生與未名社(李霽野)1984,人文
魯迅論(陳涌)1984,人文
魯迅綜論(楊義)1984,陝西人民
論《故事新編》的思想藝術及歷史意義(林非)1984,天津人民
魯迅的美學思想(唐弢)1984,人文
魯迅作品論集(王瑤)1984,人文
魯迅與日本文學(劉柏青)1985,吉林大學出版社
STYLIST—魯迅研究的新課題(李國濤)1986,陝西人民
人間魯迅(第1卷,探索者;林賢治)1986,花城
魯迅文化思想探索(金宏達)1986,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論魯迅精神(正一)1986,新疆人民
魯迅研究(上冊,林志浩)1986,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宗論》(王富仁)1986,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魯迅雜文研究六十年(張夢陽)1986,浙江文藝
魯迅研究新論(廖子東)1987,廣西人民
魯迅研究史(上卷,袁良駿)1986,陝西人民
魯迅述林(林辰)1986,人文
魯迅的論辯藝術(李永壽)1988,陝西人民
心靈的探秘(錢理群)1988,上海文藝
『捌』 唯美的四字詞 ,是可以作為現代小說章節的題目的。
有很多啊,給你推薦一些吧O(∩_∩)O~
恍然如夢 夢中尋花 劍走輕靈 紅燭搖曳 落鴻聲斷 憑窗無風 幾多離愁 千夜百回 暗夜疾風 玄古帝凌 清水漪瀾 夢斷天涯 魂牽夢縈 落夢離殤 琉璃之戀 幻舞翔空 暮靄沉沉 曉風殘月 夜涼如水 小橋流水 良辰美景 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空階月明 暮然回首 千帆已過 不離不棄 撲朔迷離
花開荼蘼
另外還有一些,你可以參考:
唯望君安。煙花絢爛。眼角笑意。半夏時光。眼神調情。年少無知。
內心世界。內心深處。滄桑笑容。安然放心。專屬信件。負面情緒。
一分一秒。一線直播。剩夏光年。心有所屬。痴心絕對。放心不下。
往事隨風。微光傾城。魂不附體。放慢心跳。撕心裂肺。風中凌亂。
獨草孤花。新不了情。獨守空城。安於現狀。僅此而已。非誰不可。
熱情腐朽。時間在流。流年開花。守住時間。靜待死亡。最終幻想。
演繹輪回。稚氣未脫。離經叛道。兩重心事。心安勿忘。悲歡離合。
無處安放。暖意序言。舍我其誰。殘缺韻律。夢繞魂牽。思念成災。
想念成疾。太過愛你。看著你哭。厭倦生活。無法原諒。時間傾斜。
日光傾城。彩色膠卷。黑色照片。反反復復。燈紅酒綠。一場曖愛。
維持現狀。隨遇而安。忽冷忽熱。微笑向暖。若即若離。殘燭染光。
悲傷結局。痕跡斑斑。空城舊夢°獨自過活°空虛幾度。未曾離開。
大錯特錯。風干迷茫。不懂你我。空城已去。不再快樂。把愛曲折。
無話不說。愛不單行。金迷紙醉。微涼之夏。巴黎鐵塔。盈白眼眸。
夢醒時分。圓規畫方。直尺畫圓。時光孤島。恍如隔世。煙花寂寥。
失而復得。付生紀念。國於他笙。綠詩瘋子。青春微涼。花開宿語。
普羅旺斯。渡西死亡。孤島少女。顧琅的畫。枯聲樓心。棗日時光。
孤獨與戈。罪生懵死。 舊風年間。離空島海。烏啼深歸。蒼了夏靡。
夢外喜城。半夏錦年。切忌私語。厭倦敷衍。 不可褻玩。心如止水。
九月未央。小小時代。咎由自取。悲歡與共。半夏微涼。冷暖自知。
淚落半夏。藕斷絲連。靜聽寂寞。覆水難收。傾盡溫柔。心性薄涼。
相見恨晚。醉生夢死。淚過無痕。單車鈴聲。編織美夢。義無反顧。
神經兮兮。昏天暗地。廣場中央。漫長時光。過往幸福。陷入混亂。
太過倔強。 暖風迷亂。安然淺眠。傾聽雨落。薇顏淺笑。空城少年。
樹影搖曳。異度空間。千方百計。記憶深處。抽象風格。沒有如果。
需要人陪。沒有未來。相見恨晚。放逐愛情。
情緒凋零〃夏末微涼〃傾斜的海〃暮色已涼〃別來無恙〃
再續愛情〃逆光夏花〃半夢半醒〃童心未泯〃似笑非笑〃
沐年之夏〃涼薄少年〃不了了之〃夏至未至〃轉瞬即逝〃
瑪奇雅朵〃年少懵懂〃權若安好〃情何以堪〃念由心生〃
舊夢失詞〃前世今生〃愛如潮水〃半度微涼〃似夢非夢〃
傾城一笑〃有心無感〃空如此生〃人心難測〃沉默不語〃
末日快樂〃一無所有〃愛要取捨〃雙人旅行〃只言片語〃
三堇年華〃晴空末島〃爛透於心〃死水波瀾〃涼意透心〃
時過遷境〃無言以對〃舊城不復〃完美無瑕〃愛不離手〃
輕描淡寫〃似水柔情〃半世傾塵〃落希顏涼〃曲陌離歌〃
支離破碎〃舊夢難回〃夢已傾城〃三日舊情〃日光傾城〃
空洞的心〃末頁故事〃後知後覺〃有心無力〃撕心裂肺〃
一廂情願〃溫存不散〃一紙荒涼〃生之微末〃黑白光譜〃
# 回眸最初。# 唯你寄存。# 與愛有關。# 單獨隔離。
# 春遲傾離。# 祭日危哀。# 困城寄她。# 醉歌離人。
# 七旬染錦。# 歸途他夢。# 蘇黎世口。# 安納咖殿。
# 油里畫夳。# 遇未春橙。# 偆樹查炙。# 花言與夢。
# 無法釋懷。# 彼岸花開。# 陌路黃昏。# 靜待荼靡。
# 彼年微涼。# 醉生夢死。# 舊之瀲灧。# 唱盡離散。
# 入戲三分。# 情深似海。# 剩夏光年。# 微光傾城。
# 魂不附體。# 放慢心跳。# 新不了情。# 獨守空城。
# 安於現狀。# 半夏錦年。# 切忌私語。# 厭倦敷衍。
# 把愛曲折。# 忽冷忽熱。# 微笑向暖。# 若即若離。
# 心安勿忘。# 悲歡離合。# 未曾不安。# 我心依舊。
# 空口無憑。# 情歌唱晚。# 零碎不堪。# 歸去如風。
# 魂歸何處。# 青城薄暮。# 裊與花香。# 慌不擇路。
# 誰在念誰。# 無奈對白。# 塵埃未定。# 乾涸記憶。
# 尋覓對半。# 花開物語。# 自取其辱。# 顛沛流離。
# 醉生夢死。# 心灰意冷。# 人走茶涼。# 造物弄人。
# 恩怨是非。# 逾期不候。# 物是人非。# 一如既往。
恩,暫時是這些,你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O(∩_∩)O哈哈~
『玖』 魯迅全集中國致公出版社還能買到嗎
我買了這套2005年的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全集》
是先生單純的自己的著作,不包括譯作在內。
一共十八卷
第一卷 墳 熱風 吶喊
第二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第三卷 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巳集
第四卷 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第五卷 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第六卷 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第七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第八卷 集外集拾遺補編
第九卷 中國小說史略 漢文學史綱要
第十卷 古籍序跋集 譯文序跋集
第十一卷 兩地書 書信(1904-1926)
第十二卷 書信(1927-1933)
第十三卷 書信(1934-1935)
第十四卷 書信(1936 致外國人士)
第十五卷 日記(1912-1926)
第十六卷 日記(1927-1936)
第十七卷 日記(人物書刊注釋)
第十八卷 附集
總的來說我很喜歡這一版《魯迅全集》,修訂註解很全面客觀,裝幀也很精美,適合收藏。雖然貴了點吧,原價990,但還是很值得。卓越現在賣544.4,五五折也算價格適宜了。我是特地從網上訂的,然後千里迢迢郵到國外,只為閑暇讀先生之作以饗心靈。
天津出版社後來又出了一本《魯迅全集補遺》,就是囊括200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這套《魯迅文集》里沒有收錄的內容,包括魯迅早期的三部專著,即《中國礦產志》(與顧琅合著)、《人生象敩》和《小說史大略》,以及集外文、書信、書籍廣告和附錄。不過我還沒買。
先生的譯作只好單買了,我買的是《魯迅譯文全集》共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