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癲痴傳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癲痴傳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癲痴傳
作者:金陽
前序
更新時間2009-10-19 2:10:50 字數:7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臨江仙》
一 寧王之亂
更新時間2009-10-19 13:43:06 字數:3249
大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一五一九年)六月十四日,寧王朱宸濠於其封地江西洪都舉兵十萬,正式謀反。自稱監國,年號順德,以致仕都御使李士實、舉人劉養正為左右丞相,降官王綸參贊軍務。集兵十萬,借明武宗荒淫無道,發布檄文,聲稱「奉太後密旨,令起兵如朝」,討伐朱厚照。
時官拜南贑巡撫王守仁受江西巡撫孫燧之託搬救兵,奔至豐城之時便得聞朱宸濠之變,大驚:「朱宸濠叛亂竟如此之快!」而此時,忠臣之士江西巡撫孫燧同江西按察副使許逵不願受制於朱宸濠,竟被斬首於惠民門外。
朱宸濠一反,附近百姓來不及收拾東西就紛紛逃命,甚至還有部分官兵攜帶家眷,跑向外地避難,整個江西處於一片大混亂中。
王守仁毅然獨自乘小舟返回,心懷重大使命向臨江府進發。臨江府位於洪都下游,依江而建,距洪都僅二百餘里。到得臨江府之時,臨江知府戴德孺正准備帶領家眷手下逃生。
王守仁見此情形,也不發怒,他生性仁厚,只道:「現今寧王朱宸濠無道兵反,危及到大明江山同江西百姓的安危,正是我等時常領受俸祿的百姓父母官……
有問題再找我
㈡ 七劍十三俠
《七劍十三俠》一名《七子十三生》,是晚清俠義小說的代表性作品,在當時即被譽為「誠集歷來劍俠之大觀,稗官之翹楚」(江文蒲「初集」序)。作者唐芸洲,號桃花館主,姑蘇人,生平不詳。此書分三集陸續刊行,各六十回,共一百八十回。初集六十回刊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江文蒲在為初集作的序言中說:「吾知是書一出,其不脛而走也必矣。」誠如斯言,書刊行後「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月湖漁隱「二集」序)。光緒辛丑(1901)正月,二集六十四刊行,與初集一樣,其「膾炙人口,甚至有手不釋卷者」(月湖漁隱「三集」序)。同年六月,三集六十回問世,讀者得見金豹,月湖漁隱贊其「筆墨之奇妙,驚人之怪事,尤較之初、續兩集有過之無不及也」(月湖漁隱「三集」序)。
《七劍十三俠》寫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間,賽孟嘗徐鶴(字鳴皋)等十二英雄(徐慶、羅季芳、一枝梅、狄洪道、王能、李武、楊小舫、包行恭、周湘帆、徐壽、伍天熊)聚義,各仗俠肝義膽、超群武藝,劫富濟貧,除暴安良,後在七子(七位以「子」命名的劍仙,即玄貞子、一塵子、飛雲子、霓裳子、默存子、山中子、海鷗子)及十三生(十三位以「生」命名的劍仙,即凌雲生、御風生、雲陽生、傀儡生、獨孤生、卧雲生、羅浮生、一瓢生、夢覺生、漱石生、鷦寄生、河海生、自全生)的幫助下,隨右都御史楊一清平定甘肅安化王朱寘鐇叛亂、隨僉都御史王守仁平定江西寧王朱宸濠叛亂,結果七子十三生與十二英雄各受封賞。書中所述安化王朱寘鐇及寧王朱宸壕作亂始末,系「據原史而增撰之」(月湖漁隱「三集」序),與史實大致相符。
《七劍十三俠》問世後,續作與仿作紛出,以至於在清末明初形成了一個武俠小說的新流派。這種既貫穿懲惡揚善的傳統俠義精神,又閃爍著劍光俠影、亦真亦幻的劍俠小說,不但以其「令人色舞眉飛、拍案叫絕」(江文蒲「初集」序)的奇妙筆墨影響了同代人的創作,而且對於五十年代興起的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所謂「新武俠小說」的創作也有著直接的影響。
㈢ 朱宸濠兒子都叫什麼
宜春王朱拱樤不是他兒子,是朱宸澮的兒子。只是他堂侄子,也不叫拱條(似乎應該是木+條,打不出來,那個字似乎是朱家自造的。)
至於什麼朱君照純屬扯淡,你在《天龍訣》里看的吧?明代宗室起名有規矩,寧王系是「磐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朱宸濠的兒子只能叫朱拱什麼,而且得是木字旁。這是絕對不能亂的。
朱宸濠的兒子名字說出來也許不信,一共四個,分別叫大哥、二哥、三哥、四哥。沒起名,這是小名,府里都這么叫,為什麼呢?就是「蓋有異志」。
朱國楨《涌幢小品》:「宸濠世子外不請名。蓋有異志。它日欲自賜名。立嗣立國也。故宮中止以行敘。曰某哥某哥雲。」
㈣ 明朝那些事兒關於王守仁的章節
《明朝那些事兒》第三部 宮廷妖孽,第八章 傳奇就此開始到第二十章 新的開始,有講到王守仁。
小說原文:
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餘姚,大凡成大事者往往出身貧寒,小小年紀就要上山砍柴,下海撈魚,家裡還有幾個生病的親屬,每日以淚洗面。這差不多也是慣例了。可惜王守仁先生的情況恰好完全相反。
王守仁家是遠近聞名的大地主,十分有錢,而且他還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祖先——王羲之。是否屬實不知道,但以他家的條件,就算是也不奇怪。
王家的先輩們大都曾經做過官,據說先祖王綱曾經給劉伯溫當過跟班的,最高混到了四品官,後世子孫雖然差點,但也還湊合。而到了王守仁父親王華這里,事情發生了變化。
成化十七年(1481),十歲的王守仁離開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因為他家的墳頭冒了青煙,父親王華考中了這一年的狀元。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㈤ 《明史》關於王守仁的文言文
《明史》記:王守仁(冀元亨) 王守仁,字伯安,餘姚人。父華,字德輝,成化十七年進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學士、少詹事。華有器度,在講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李廣貴幸,華講《大學衍義》,至唐李輔國與張後表裡用事,指陳甚切。帝命中官賜食勞焉。正德初,進禮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劉瑾,出為南京吏部尚書,坐事罷。旋以《會典》小誤,降右侍郎。瑾敗,乃復故,無何卒。華性孝,母岑年逾百歲卒。華已年七十餘,猶寢苫蔬食,士論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夢神人自雲中送兒下,因名雲。五歲不能言,異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訪客居庸、山海關。時闌出塞,縱觀山川形勝。弱冠舉鄉試,學大進。顧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進士。使治前威寧伯王越葬,還而朝議方急西北邊,守仁條八事上之。尋授刑部主事。決囚江北,引疾歸。起補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劉瑾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瑾誅,量移廬陵知縣。入覲,遷南京刑部主事,吏部尚書楊一清改之驗封。屢遷考功郎中,擢南京太僕少卿,就遷鴻臚卿。
兵部尚書王瓊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當是時,南中盜賊蜂起。謝志山據橫水、左溪、桶岡,池仲容據浰頭,皆稱王,與大庾陳曰能、樂昌高快馬、郴州龔福全等攻剽府縣。而福建大帽山賊詹師富等又起。前巡撫文森託疾避去。志山合樂昌賊掠大庾,攻南康、贛州,贛縣主簿吳玭戰死。守仁至,知左右多賊耳目,乃呼老黠隸詰之。隸戰栗不敢隱,因貰其罪,令填賊,賊動靜無勿知。於是檄福建、廣東會兵,先討大帽山賊。明年正月,督副使楊璋等破賊長富村,逼之象湖山,指揮覃桓、縣丞紀鏞戰死。守仁親率銳卒屯上杭。佯退師,出不意搗之,連破四十餘寨,俘斬七千有奇,指揮王鎧等擒師富。疏言權輕,無以令將士,請給旗牌,提督軍務,得便宜從事。尚書王瓊奏從其請。乃更兵制:二十五人為伍,伍有小甲;二伍為隊,隊有總甲;四隊為哨,哨有長,協哨二佐之;二哨為營,營有官,參謀二佐之;三營為陣,陣有偏將;二陣為軍,軍有副將。皆臨事委,不命於朝;副將以下,得遞相罰治。
其年七月進兵大庾。志山乘間急攻南安,知府季斅擊敗之。副使楊璋等亦生縶曰能以歸。遂議討橫水、左溪。十月,都指揮許清、贛州知府邢珣、寧都知縣王天與各一軍會橫水,斅及守備郟文、汀州知府唐淳、縣丞舒富各一軍會左溪,吉安知府伍文定、程鄉知縣張戩遏其奔軼。守仁自駐南康,去橫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賊巢左右,進軍逼之。賊方迎戰,兩山舉幟。賊大驚,謂官軍已盡犁其巢,遂潰。乘勝克橫水,志山及其黨蕭貴模等皆走桶岡。左溪亦破。守仁以桶岡險固,移營近地,諭以禍福。賊首藍廷鳳等方震恐,見使至大喜,期仲冬朔降,而珣、文定已冒雨奪險入。賊阻水陣,珣直前搏戰,文定與戩自右出,賊倉卒敗走,遇淳兵又敗。諸軍破桶岡,志山、貴模、廷鳳面縛降。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斬六千有奇。時湖廣巡撫秦金亦破福全。其黨千人突至,諸將擒斬之。乃設崇義縣於橫水,控諸瑤。還至贛州,議討浰頭賊。初,守仁之平師富也,龍川賊盧珂、鄭志高、陳英咸請降。及征橫水,浰頭賊將黃金巢亦以五百人降,獨仲容未下。橫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來歸,而嚴為戰守備。詭言:「珂、志高,仇也,將襲我,故為備。」守仁佯杖系珂等,而陰使珂弟集兵待,遂下令散兵。歲首大張燈樂,仲容信且疑。守仁賜以節物,誘入謝。仲容率九十三人營教場,而自以數人入謁。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於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宮,厚飲食之。賊大喜過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觀燈樂。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於門,諸賊入,以次悉擒戮之。自將抵賊巢,連破上、中、下三浰,斬馘二千有奇。余賊奔九連山。山橫亘數百里,陡絕不可攻。乃簡壯士七百人衣賊衣,奔崖下,賊招之上。官軍進攻,內外合擊,擒斬無遺。乃於下浰立和平縣,置戍而歸。自是境內大定。
初,朝議賊勢強,發廣東、湖廣兵合剿。守仁上疏止之,不及。桶岡既滅,湖廣兵始至。及平浰頭,廣東尚未承檄。守仁所將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數十年巨寇,遠近驚為神。進右副都御史,予世襲錦衣衛百戶,再進副千戶。
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軍。行至豐城而寧王宸濠反,知縣顧佖以告。守仁急趨吉安,與伍文定征調兵食,治器械舟楫,傳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都御史王懋中,編修鄒守益,副使羅循、羅欽德,郎中曾直,御史張鰲山、周魯,評事羅僑,同知郭祥鵬,進士郭持平,降謫驛丞王思、李中,咸赴守仁軍。御史謝源、伍希儒自廣東還,守仁留之紀功。因集眾議曰:「賊若出長江順流東下,則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計撓之,少遲旬日無患矣。」乃多遣間諜,檄府縣言:「都督許泰、郤永將邊兵,都督劉暉、桂勇將京兵,各四萬,水陸並進。南贛王守仁、湖廣秦金、兩廣楊旦各率所部合十六萬,直搗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軍法論。」又為蠟書遺偽相李士實、劉養正,敘其歸國之誠,令從臾早發兵東下,而縱諜泄之。宸濠果疑。與士實、養正謀,則皆勸之疾趨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餘日詗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紿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岩居守,而劫其眾六萬人,襲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慶。守仁聞南昌兵少則大喜,趨樟樹鎮。知府臨江戴德孺、袁州徐璉、贛州邢珣,都指揮余恩,通判瑞州胡堯元、童琦、撫州鄒琥、安吉談儲,推官王()、徐文英,知縣新淦李美、泰和李楫、萬安王冕、寧都王天與,各以兵來會,合八萬人,號三十萬。或請救安慶,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為賊守,我越南昌與相持江上,二郡兵絕我後,是腹背受敵也。不如直搗南昌。賊精銳悉出,守備虛。我軍新集氣銳,攻必破。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眾曰「善」。己酉次豐城,以文定為前鋒,選遣奉新知縣劉守緒襲其伏兵。庚戌夜半,文定兵抵廣潤門,守兵駭散。辛亥黎明,諸軍梯絙登,縛拱岩等,宮人多焚死。軍士頗殺掠,守仁戮犯令者十餘人,宥脅從,安士民,慰諭宗室,人心乃悅。
居二日,遣文定、珣、璉、德孺各將精兵分道進,而使堯元等設伏。宸濠果自安慶還兵。乙卯遇於黃家渡。文定當其前鋒,賊趨利。珣繞出賊背貫其中,文定、恩乘之,璉、德孺張兩翼分賊勢,堯元等伏發,賊大潰,退保八字腦。宸濠懼,盡發南康、九江兵。守仁遣知府撫州陳槐、饒州林城取九江,建昌曾玙、廣信周朝佐取南康。丙辰復戰,官軍卻,守仁斬先卻者。諸軍殊死戰,賊復大敗。退保樵舍,聯舟為方陣,盡出金寶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軍奄至。以小舟載薪,乘風縱火,焚其副舟,妃婁氏以下皆投水死。宸濠舟膠淺,倉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執之。士實、養正及降賊按察使楊璋等皆就擒。南康、九江亦下。凡三十五日而賊平。京師聞變,諸大臣震懼。王瓊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賊。」至是,果奏捷。
帝時已親征,自稱「威武大將軍」,率京邊驍卒數萬南下。命安邊伯許泰為副將軍,偕提督軍務太監張忠、平賊將軍左都督劉暉將京軍數千,溯江而上,抵南昌。諸嬖倖故與宸濠通,守仁初上宸濠反書,因言:「覬覦者非特一寧王,請黜奸諛以回天下豪傑心。」諸嬖倖皆恨。宸濠既平,則相與媢功。且懼守仁見天子發其罪,競為蜚語,謂守仁先與通謀,慮事不成,乃起兵。又欲令縱宸濠湖中,待帝自擒。守仁乘忠、泰未至,先俘宸濠,發南昌。忠、泰以威武大將軍檄邀之廣信。守仁不與,間道趨玉山,上書請獻俘,止帝南征。帝不許。至錢唐遇太監張永。永提督贊畫機密軍務,在忠、泰輩上,而故與楊一清善,除劉瑾,天下稱之。守仁夜見永,頌其賢,因極言江西困敝,不堪六師擾。永深然之,曰:「永此來,為調護聖躬,非邀功也。公大勛,永知之,但事不可直情耳。」守仁乃以宸濠付永,而身至京口,欲朝行在。聞巡撫江西命,乃還南昌。忠、泰已先至,恨失宸濠。故縱京軍犯守仁,或呼名嫚罵。守仁不為動,撫之愈厚。病予葯,死予棺,遭喪於道,必停車慰問良久始去。京軍謂「王都堂愛我」,無復犯者。忠、泰言:「寧府富厚甲天下,今所蓄安在?」守仁曰:「宸濠異時盡以輸京師要人,約內應,籍可按也。」忠、泰故嘗納宸濠賄者,氣懾不敢復言。已,輕守仁文士,強之射。徐起,三發三中。京軍皆歡呼,忠、泰益沮。會冬至,守仁命居民巷祭,已,上冢哭。時新喪亂,悲號震野。京軍離家久,聞之無不泣下思歸者。忠、泰不得已班師。比見帝,與紀功給事中祝續、御史章綸讒毀百端,獨永時時左右之。忠揚言帝前曰:「守仁必反,試召之,必不至。」忠、泰屢矯旨召守仁。守仁得永密信,不赴。及是知出帝意,立馳至。忠、泰計沮,不令見帝。守仁乃入九華山,日晏坐僧寺。帝覘知之,曰:「王守仁學道人,聞召即至,何謂反?」乃遣還鎮,令更上捷音。守仁乃易前奏,言「奉威武大將軍方略討平叛亂」,而盡入諸嬖倖名,江彬等乃無言。
當是時,讒邪構煽,禍變叵測,微守仁,東南事幾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學士楊廷和與王瓊不相能。守仁前後平賊,率歸功瓊,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會有言國哀未畢,不宜舉宴行賞者,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書。守仁不赴,請歸省。已,論功封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世襲,歲祿一千石。然不予鐵券,歲祿亦不給。諸同事有功者,惟吉安守伍文定至大官,當上賞。其他皆名示遷,而陰絀之,廢斥無存者。守仁憤甚。時已丁父憂,屢疏辭爵,乞錄諸臣功,咸報寢。免喪,亦不召。久之,所善席書及門人方獻夫、黃綰以議禮得幸,言於張璁、桂萼,將召用,而費宏故銜守仁,復沮之。屢推兵部尚書,三邊總督,提督團營,皆弗果用。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土酋盧蘇、王受反。總督姚鏌不能定,乃詔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總督兩廣兼巡撫。綰因上書訟守仁功,請賜鐵券、歲祿,並敘討賊諸臣,帝咸報可。守仁在道,疏陳用兵之非,且言:「思恩未設流官,土酋歲出兵三千,聽官征調。既設流官,我反歲遣兵數千防戍。是流官之設,無益可知。且田州鄰交阯,深山絕谷,悉瑤、僮盤據,必仍設土官,斯可藉其兵力為屏蔽。若改土為流,則邊鄙之患,我自當之,後必有悔。」章下兵部,尚書王時中條其不合者五,帝令守仁更議。十二月,守仁抵潯州,會巡按御史石金定計招撫。悉散遣諸軍,留永順、保靖土兵數千,解甲休息。蘇、受初求撫不得,聞守仁至益懼,至是則大喜。守仁赴南寧,二人遣使乞降,守仁令詣軍門。二人竊議曰:「王公素多詐,恐紿我。」陳兵入見。守仁數二人罪,杖而釋之。親入營,撫其眾七萬。奏聞於朝,陳用兵十害,招撫十善。因請復設流官,量割田州地,別立一州,以岑猛次子邦相為吏目,署州事,俟有功擢知州。而於田州置十九巡檢司,以蘇、受等任之,並受約束於流官知府。帝皆從之。斷藤峽瑤賊,上連八寨,下通仙台、花相諸洞蠻,盤亘三百餘里,郡邑罹害者數十年。守仁欲討之,故留南寧。罷湖廣兵,示不再用。伺賊不備,進破牛腸、六寺等十餘寨,峽賊悉平。遂循橫石江而下,攻克仙台、花相、白竹、古陶、羅鳳諸賊。令布政使林富率蘇、受兵直抵八寨,破石門,副將沈希儀邀斬軼賊,盡平八寨。齋
始,始,帝以蘇、受之撫,遣行人奉璽書獎諭。及奏斷藤峽捷,則以手詔問閣臣楊一清等,謂守仁自誇大,且及其生平學術。一清等不知所對。守仁之起由璁、萼薦,萼故不善守仁,以璁強之。後萼長吏部,璁入內閣,積不相下。萼暴貴喜功名,風守仁取交阯,守仁辭不應。一清雅知守仁,而黃綰嘗上疏欲令守仁入輔,毀一清,一清亦不能無移憾。萼遂顯詆守仁征撫交失,賞格不行。獻夫及霍韜不平,上疏爭之,言:「諸瑤為患積年,初嘗用兵數十萬,僅得一田州,旋復召寇。守仁片言馳諭,思、田稽首。至八寨、斷藤峽賊,阻深岩絕岡,國初以來未有輕議剿者,今一舉盪平,若拉枯朽。議者乃言守仁受命征思、田,不受命征八寨。夫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國家,利社稷,專之可也,況守仁固承詔得便宜從事者乎?守仁討平叛籓,忌者誣以初同賊謀,又誣其輦載金帛。當時大臣楊廷和、喬宇飾成其事,至今未白。夫忠如守仁,有功如守仁,一屈於江西,再屈於兩廣。臣恐勞臣灰心,將士解體,後此疆圉有事,誰復為陛下任之!」帝報聞而已。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舉鄖陽巡撫林富自代,不俟命竟歸。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喪過江西,軍民無不縞素哭送者。
守仁天姿異敏。年十七謁上饒婁諒,與論朱子格物大指。還家,日端坐,講讀《五經》,不苟言笑。游九華歸,築室陽明洞中。泛濫二氏學,數年無所得。謫龍場,窮荒無書,日繹舊聞。忽悟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篤信不疑。其為教,專以致良知為主。謂宋周、程二子後,惟象山陸氏簡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傳。而朱子《集注》、《或問》之類,乃中年未定之說。學者翕然從之,世遂有「陽明學」雲。
守仁既卒,桂萼奏其擅離職守。帝大怒,下廷臣議。萼等言:「守仁事不師古,言不稱師。欲立異以為高,則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論;知眾論之不予,則為朱熹晚年定論之書。號召門徒,互相倡和。才美者樂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虛聲。傳習轉訛,背謬彌甚。但討捕畲賊,擒獲叛籓,功有足錄,宜免追奪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說以正人心。」帝乃下詔停世襲,恤典俱不行。隆慶初,廷臣多頌其功。詔贈新建侯,謚文成。二年予世襲伯爵。既又有請以守仁與薛瑄、陳獻章同從祀文廟者。帝獨允禮臣議,以瑄配。及萬曆十二年,御史詹事講申前請。大學士申時行等言:「守仁言致知出《大學》,良知出《孟子》。陳獻章主靜,沿宋儒周敦頤、程顥。且孝友出處如獻章,氣節文章功業如守仁,不可謂禪,誠宜崇祀。」且言胡居仁純心篤行,眾論所歸,亦宜並祀。帝皆從之。終明之世,從祀者止守仁等四人。
始守仁無子,育弟子正憲為後。晚年,生子正億,二歲而孤。既長,襲錦衣副千戶。隆慶初,襲新建伯。萬曆五年卒。子承勛嗣,督漕運二十年。子先進,無子,將以弟先達子業弘繼。先達妻曰:「伯無子,爵自傳吾夫。由父及子,爵安往?」先進怒,因育族子業洵為後。及承勛卒,先進未襲死。業洵自以非嫡嗣,終當歸爵先達,且虞其爭,乃謗先達為乞養,而別推承勛弟子先通當嗣,屢爭於朝,數十年不決。崇禎時,先達子業弘復與先通疏辨。而業洵兄業浩時為總督,所司懼忤業浩,竟以先通嗣。業弘憤,持疏入禁門訴。自刎不殊,執下獄,尋釋。先通襲伯四年,流賊陷京師,被殺。
守仁弟子盈天下,其有傳者不復載。惟冀元亨嘗與守仁共患難。齋
冀元亨,字惟乾,武陵人。篤信守仁學。舉正德十一年鄉試。從守仁於贛,守仁屬以教子。宸濠懷不軌,而外務名高,貽書守仁問學,守仁使元亨往。宸濠語挑之,佯不喻,獨與之論學,宸濠目為痴。他日講《西銘》,反覆君臣義甚悉。宸濠亦服,厚贈遣之,元亨反其贈於官。已,宸濠敗,張忠、許泰誣守仁與通。詰宸濠,言無有。忠等詰不已,曰:「獨嘗遣冀元亨論學。」忠等大喜,搒元亨,加以炮烙,終不承,械繫京師詔獄。
世宗嗣位,言者交白其冤,出獄五日卒。元亨在獄,善待諸囚若兄弟,囚皆感泣。其被逮也,所司系其妻李,李無怖色,曰:「吾夫尊師樂善,豈他慮哉!」獄中與二女治麻枲不輟。事且白,守者欲出之。曰:「未見吾夫,出安往?」按察諸僚婦聞其賢,召之,辭不赴。已就見,則囚服見,手不釋麻枲。問其夫學,曰:「吾夫之學,不出閨門衽席間。」聞者悚然。
贊曰:王守仁始以直節著。比任疆事,提弱卒,從諸書生掃積年逋寇,平定孽藩。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當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雖由天資高,其亦有得於中者歟。矜其創獲,標異儒先,卒為學者譏。守仁嘗謂胡世寧少講學,世寧曰:「某恨公多講學耳。」桂萼之議雖出於娼忌之私,抑流弊實然,固不能以功多為諱矣
㈥ 文言文翻譯《明史·列傳一百七十七忠義一
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
之一:熊鼎傳
【原文】
熊鼎,字伯潁,臨川人。元末舉於鄉,長龍溪書院。江西寇LR,鼎結鄉兵自守。陳友諒屢脅之,不應。鄧愈鎮江西,數延見,奇其才,薦之。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乃留愈幕府贊軍事。母喪除,召至京師,授德清縣丞。松江民錢鶴皋反,鄰郡大驚,鼎鎮之以靜。
吳元年召議禮儀,除中書考功博士。遷起居注,承詔搜括故事可懲戒者,書新宮壁間。舍人耿忠使廣信還,奏郡縣官違法狀,帝遣御史廉之。而時已頒赦書,丞相李善長再諫不納,鼎偕給事中尹正進曰:「朝廷布大信於四方,復以細故煩御史,失信,且褻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
洪武改元,新設浙江按察司,以鼎為僉事,分部台、溫。台、溫自方氏竊據,偽官捍將二百人,暴橫甚。鼎盡遷之江、淮間,民始安。平陽知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百咸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以情聞,報如其奏。寧海民陳德仲支解黎異,異妻屢訴不得直。鼎一日覽牒,有青蛙立案上,鼎曰:「蛙非黎異乎?果異,止勿動。」蛙果勿動,乃逮德仲,鞫實,立正其罪。是秋,山東初定,設按察司,復以鼎為僉事。鼎至,奏罷不職有司數十輩,列部肅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縣各置二歷,日書所治訟獄錢粟事,一留郡縣,一上憲府,遞更易,按歷鉤考之,莫敢隱者。尋進副使,徙晉王府右傅。坐累左遷,復授王府參軍,召為刑部主事。
八年,西部朵兒只班率部落內附,改鼎岐寧衛經歷。既至,知寇偽降,密疏論之。帝遣使慰勞,賜裘帽,復遣中使趙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脅鼎北還。鼎責以大義,罵之,遂與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殺。帝聞,悼惜,命葬之黃羊川,立祠,以所食俸給其家。
【譯文】
熊鼎,字伯潁,臨川人。元末時鄉試中舉,主持龍溪書院。江西發生寇亂,熊鼎集結鄉兵自守。陳友諒多次脅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鄧愈鎮撫江西,多次召請他來相見,驚異於他的才華,向皇上推薦。太祖要授給他官職,他說母親年老需要贍養,推辭了,於是留在鄧愈的將軍府中,參與謀劃軍事。母親死後守孝期滿,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縣丞。後松江平民錢鶴皋反叛,鄰近地區大為驚擾,熊鼎鎮撫他們而恢復平靜。
吳元年,皇帝召他來討論禮儀,任命他為中書考功博士。升任起居注,奉詔搜求可引以為戒的舊事例,寫在新宮殿的牆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廣信回來,將郡縣官員違法的情況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訪。而當時已經頒發大赦令,丞相李善長兩次進諫暫時不派御史,皇帝不聽,熊鼎偕同給事中尹正進言說:「朝廷廣布信用於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會失去信用,而且褻瀆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終於沒有派御史去。
洪武元年,新設浙江按察司,熊鼎任愈事,分管台州、溫州。台州、溫州自從被方氏竊據以後,偽官悍將兩百人,非常凶暴。熊鼎將他們全部遷到長江和淮河之間,百姓才安定下來。平陽知州梅鎰犯貪臟罪,不停地分辯,幾百個平民都申訴知州無罪。熊鼎正要聽從,有一個小吏稟告道:「如果釋放了知州,問起我們徇私故縱罪來怎磨辦?」熊鼎嘆氣說:「法律是用來誅殺罪人的,我敢因為怕被責罰,而誅殺無辜嗎!」釋放了梅鎰,將情況上奏皇帝,皇帝回復照此執行。寧海平民陳德仲支解了黎異,黎異的妻子多次投訴不得伸冤。一天熊鼎披覽案卷,有隻青蛙立在案頭,熊鼎說:「青蛙不是黎異嗎?要真是,就別動。」青蛙果真停在那裡不動。熊鼎就逮捕了陳德仲,審訊得知寅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這年秋天,山東剛剛平定,皇帝設置了按察司,又叫熊鼎做衾事。熊鼎到任,上奏罷免不稱職的官員數十人,各部貪官污吏得以肅清。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壤,齡是命令郡縣各備兩份日歷,每天記下所處理的訴訟錢糧諸事,一份留在郡縣,一份上報御史台,遞相更換,按日歷查考,下面的官吏沒有敢隱瞞的。不久提拔任副使,調任晉王府右傅。因別人案子的牽連而貶官,後又任王府參軍,被召為刑部主事。
八年,西部的朵兒只班率領部落來歸附,調熊鼎為岐寧衛經歷。到了那裡,發覺敵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將情況詳加論列,報告皇帝,皇帝派使節前來慰勞,賜給他皮裘和帽子,又派中使趟成來召他回京。熊鼎動身後,敵寇果然反叛,脅迫熊鼎折回北方。熊鼎對他們申明大義,斥罵他們,於是與趟成和知事杜寅都被殺。皇帝得到消息後,為他們惋惜傷悼,下令將他們安葬在黃羊川,立祠廟祭祀,把他們的俸祿用來贍養其家屬。易紹宗,攸人。洪武時期,從軍作戰有功,授官象山縣錢倉所千戶。建文三年,倭寇登陸搶掠。易紹宗在牆上寫下大字:「設置將領抵禦敵人,設置軍隊保衛人民。放縱敵人就是不忠,拋棄人民就是不仁。 不忠不仁,怎可為臣!作臣不稱職,怎可為人!」寫完,命令妻子李氏殺牲備酒活祭自己,訣別而出。他秘密派出遊兵抄小路去焚燒賊船,賊兵大驚來救火,易紹宗與敵格鬥,將敵人追到海岸邊,陷入泥淖中,親手殺死了數十個倭寇,而自己也被殺害。他的妻子帶著遺孤把他的事跡上報朝廷,皇帝賜令安葬祭奠他,把他的事跡刻在石碑上加以表彰。
之二:許逵傳
【原文】
許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進士。長身巨口,猿臂燕頷,沉靜有謀略。授樂陵知縣。六年春,流賊劉七等屠城邑,殺長吏。諸州縣率閉城守,或棄城遁,或遺之粟與弓馬,乞賊勿攻。逵之官,慨然為戰守計。縣初無城,督民版築,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築牆,牆高過檐,啟圭竇①,才容人。家選一壯者執刃伺竇內,余皆入隊伍,日視旗為號,違者軍法從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開城門。賊果至,旗舉伏發,竇中人皆出,賊大驚竄,斬獲無遺。後數犯,數卻之,遂相戒不敢近。事聞,進秩二等。時知縣能抗賊者,益都則牛鸞,郯城則唐龍,汶上則左經,浚則陳滯,然所當賊少。而逵屢御大賊有功,遂與鸞俱超擢兵備僉事。逵駐武定州,州城圮濠②平,不能限牛馬。逵築城鑿池,設樓櫓,置巡卒。明年五月,賊楊寡婦以千騎犯濰縣,指揮喬剛御之,賊少卻。逵遙追敗之高苑,令指揮張勛邀之滄州,先後俘斬二百七十餘人。未幾,賊別部掠德平,逵盡殲之,威名大著。
十二年遷江西副使。時宸濠③黨暴橫,逵以法痛繩之。嘗言於孫燧曰:「寧王敢為暴者,恃權臣也。權臣左右之者,貪重賄也。重賄由於盜藪④,今惟翦盜則賄息,賄息則黨孤。」燧深然之,每事輒與密議。及宸濠縛燧,逵爭之。宸濠素忌逵,問:「許副使何言?」逵曰:「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殺汝邪?」逵罵曰:「汝能殺我,天子能殺汝。汝反賊,萬段磔⑤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並縛之,曳出斫其頸,屹不動。賊眾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
初,逵以《文天祥集》貽其友給事中張漢卿而無書。漢卿語人曰:「寧邸必反,汝登其為文山⑥乎!」逵父家居,聞江西有變,殺都御史及副使,即為位,易服哭。人怪問故,父曰:「副使,必吾兒也。」世宗即位,贈左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贈逵禮部尚書。
(節選自《明史·許逵傳》)
[注]①圭竇:圭形小門。②圮:毀壞。濠:護城河。③宸濠:即下文「寧王」,朱宸濠,被封為寧王。④盜藪:強盜聚集的地方。⑤磔:一種分裂肢體的酷刑。⑥文山:文天祥號。
【譯文】
許逵,字汝登,固始縣人。正德三年進士。長身大嘴,猿臂燕頷,性格沉靜而有謀略。被任命為樂陵知縣。正德六年春,流寇劉七等血洗城邑,屠殺官吏。各州縣大都閉門守城,有的棄城逃走,有的送給賊寇糧草弓馬,請求賊寇不要來攻。許逵就任,情緒激昂地為作戰和守城謀劃。樂陵原來沒城牆,許逵督促百姓版築城牆,不超過一個月,城牆就建立起來了。他又叫居民在房外築牆,牆高過屋檐,牆上鑿出圭形小門,只能容一人。各家選一個強壯的人拿著刀守候在小門內,其餘的人都編入隊伍,每天看旗幟的動靜為號令,違者以軍法論處。又招募敢死之士埋伏巷中,大開城門。賊寇果然進城,旗幟一舉,伏兵四起,小門內的人都躍出,賊寇非常吃驚,亂跑亂竄,全都被擒或被殺。後來賊寇多次進攻,多次被擊退,於是賊兵相互告誡,不敢靠近樂陵城。此事上報,許逵陞官二級。
當時能抗擊賊寇的知縣,益都縣有牛鸞,郯城縣有唐龍,汶上縣有左經,浚縣有陳滯,然而他們所抗擊的賊寇數量少,許逵多次抵禦大批賊兵有功,與牛鸞一同被越級提拔為兵備僉事。許逵駐守武定州,該州城牆倒塌,城濠填平,連牛馬都不能攔住。許逵築城挖壕,修建樓車,設巡邏隊。第二年五月,賊人楊寡婦帶領一千騎兵進攻濰縣,指揮使喬剛抗擊,賊兵稍稍後退。許逵追上去在高苑擊敗了他們,又命令指揮使張勛在滄州截擊賊人,先後俘虜和斬殺二百七十多人。不久,另一部分賊人到德平縣擄掠,許逵全部殲滅了他們,聲威大振。
正德十二年許逵調任江西副使。當時寧王朱宸濠一黨專橫暴戾,許逵用法令狠狠地制裁他們。許逵曾經對孫燧說:「寧王敢於專橫暴戾,依靠的是朝中權臣。權臣之所以幫助他,是因為貪圖他的重賄。重賄,是借口盜賊眾多,如今只有剪除盜賊才能使行賄停止,行賄停止,朱宸濠一黨的勢力就會孤立。」孫燧認為很對,每件事都與許逵秘密商議。到朱宸濠抓捕孫燧的時候,許逵為他爭辯。朱宸濠平時就忌恨許逵,問:「許副使有什麼話說?」許逵回答:「我只有赤膽忠心!」朱宸濠怒道:「我不能殺你嗎?」許逵罵道:「你能殺我,天子能殺你。你這個反賊,將碎屍萬段,悔之不及!」朱宸濠大怒,將他一起綁了,拉出去砍頭,他屹立不動。眾賊兵推他按他下跪,他終究不屈,被殺害,這年他三十六歲。
起初,許逵將《文天祥集》贈給好友給事中張漢卿,但無書信。張漢卿對人說:「寧王府必然要謀反,汝登(許逵)恐怕要做文天祥吧!」許逵的父親在家居住,聽說江西有變,殺了都御使和副使,馬上做了一個牌位,換了喪服哭悼。有人奇怪地問他原因,許父說:「那個副使必定是我兒子。」世宗即位,追贈許逵左副都御史,謚號忠節。嘉靖元年,改追贈他為禮部尚書。
㈦ 明朝的文徵明是不是和文徵明是同一個人.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是的 下面有簡介
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後來又改字徵仲,別號衡山,自稱衡山居士。長洲(今蘇州)人,五十四歲時才做了個翰林院待詔的小官,早年因為字寫得不好而不許參加鄉試,因而發憤圖強,終於成為詩、文、書畫方面的全才。繪畫方面,與弟子成為「吳門派」;又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書法各體無一不精,尤其以行書、楷書為人所稱道,在當時名重海內外,並且因為他享年高壽(將近九十)、年高望重,門生有多,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兒子文彭、文嘉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其中文彭還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師。
文徵明的小楷特別精細工整,主要來源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端莊,風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尤其見功夫。行書主要學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智永,運筆遒勁流暢,晚年大字學黃庭堅,風格變得蒼勁秀逸。他的傳世墨跡很多,有小楷《前後赤壁賦》、《顧春潛圖軸》、《離騷經九歌冊》;行書有早期的《南窗記》,中期的《詩稿五種》,晚期的《西苑詩》。他的所有的作品,都筆筆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歲時,也是如此,這在我國書法家中是極為少見的。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文徵明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及父親都是文學家。但文徵明幼時並不聰慧。稍長,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終於「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長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畫風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漸趨醇正。傳世佳畫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游圖》、《靈岩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
文徵明還工行草書,尤擅小楷,篆、隸、正、草無所不能。所書四體千字文,成為後人臨摹的範本。他與祝允明、王寵,同被譽為明代中或書法「三大家」。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股王閣序》、《赤壁賦》等。
文徵明卒於1559年,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墓在吳縣陸墓文陵村。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㈧ 有關朱宸濠和水影月的小說
《真假王爺帝王妃》 作者:瀟落顏
講述了一場奇妙的穿越,讓水影月突然地掉到一個漆黑的地牢中,不小心地砸到了一個腦袋不正常的「衰哥」,不料那「衰哥」竟是歷史上有名的二貨寧王朱宸濠,更不料的是自己會芳心暗許。而後又無意中與朱宸濠的原配義結金蘭,從此愛不能、忘不能。徘徊之際又錯認一個假王爺,鬥智斗勇斗出了不解的糾纏。不巧正德皇帝也來湊熱鬧,權勢的傾軋,讓她喘不過氣,也阻擋不住那霸道的情……宸濠之亂中的宸濠,究竟是哪一個宸濠?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情義不負君。沖冠一怒,只為紅顏。一個「衰哥」真王爺,一個二貨假王爺,一個邪惡的小皇帝,宸濠之亂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悄然地拉開了戲幕。
㈨ 主角穿越寫了詠蛙和殺人行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隱情
作者: 白沙洲
簡介:
年過中年的老馬,隱忍多年,終於升遷,原本門可羅雀的家突然變得熙熙攘攘,當他正沉浸在滿足與愉快的生活中時,發現升遷一事卻是一場陰謀,他能揭開謎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