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著名的長篇小說有哪些
《紅樓夢》《三來國演義》《西遊記》源 《水滸傳》 《封神演義》 《老殘游記》 《鏡花緣》 《說岳全傳》《醒世姻緣傳》《三遂平妖傳》 《儒林外史》 《兒女英雄傳》 《官場現形記》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比目魚》 《楊家將傳》 《三俠五義》 《說唐》 《孽海花》 等。
2. 沈從文的 中長篇小說的 代表作有哪些
邊城
長河
三三
3. 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
阮紅松 夏青
4.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有那些
1.《紅樓夢》
《紅樓夢》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紅樓夢》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盛極而衰時代的特徵。它所描寫的不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的愛情故事;而是寫封建貴族青年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和婚姻悲劇。小說的巨大的社會意義在於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寫這個愛情悲劇,而是以這個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
其中又以賈府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讀者預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滅的命運。同時小說還通過對貴族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新的朦朧的理想。
2.《詩經》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3.《水滸傳》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4.《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5.《西遊記》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5. 中國古代四大長篇小說
< 西遊記>一部勵志的作品,有夢想就去追尋,必定會成功.
<紅樓夢>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三國演義>紛紛世事無窮盡,後人憑吊空牢騷.
<水滸傳> 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
6. 代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三國演義》
【資料以及原因】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東漢末年的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三國鼎立三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本書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與《三國志》基本相同,是在固定形象基礎上,進行再發揮,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本書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歷史,照顧到讀者希望了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讓現代的人民,感受到三國英雄的人物的特點。
7. 代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最高成就的是
A.羅貫中著復有《三國演制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B.曹雪芹著有《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C.吳承恩著有《西遊記》,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D:施耐庵著有《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故選B.
8. 中國古代長篇章回體小說代表作
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
9. 急急急!!!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史
一、中國古代小說的分期
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階段和古代小說的發展情況,我們把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分為六個時期:
1、准備期(從遠古至先秦兩漢):我國最早的敘事文學,如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等,雖然不是小說,但從思想上、題材上、語言藝術的表現方法上為古代小說的發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備。
2、成熟期(魏晉至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志人小說是中國小說的雛型。但他們仍然沒有擺脫依附歷史著作的狀態,作家也不是有意為小說,形式較簡單,只是「粗陳梗概」而已。
唐代古代小說開始成熟,形成獨立的文學形式——傳奇體小說,作家開始有意為小說。唐傳奇是我國文言小說的一座高峰,對後代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轉變期(宋元):宋元話本在中國小說史上承前啟後,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從文言向白話、從短篇向長篇、由史傳體向說唱體的發展和轉變。小說創作群體擴大,題材增加,《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部經典的長篇小說就是在宋元話本的基礎上、經過世代積累由文人加工而成的。
4、繁榮期(明代):明初,古代小說發展處於停滯階段。明嘉靖、萬曆年間到明末,小說創作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代表作是《西遊記》、《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白話短篇小說集。神魔小說、人情小說成為小說的主潮。這一時期,小說作家主體意識明顯增強,小說從描寫歷史、英雄轉向描寫市井細民;人物塑造由類型化向典型化過渡。長篇小說從線性結構向網狀結構發展。作品風格鮮明,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繁榮階段。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葉):清初,《聊齋志異》異峰突起,成為文言小說的又一座豐碑。接著《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出現,把中國古代小說發展推向了高峰,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小說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鑄在藝術作品中,從對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轉向對封建意識形態的認真反思;人物形象達到高度個性化。出現了反映個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對封建社會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帶有更濃重的感傷和困惑情緒。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近代小說尚未出現,這一時期興盛的公案俠義小說和狹邪小說是古代小說的餘波,所以也在高峰期介紹。
6、演進期(1895-1911):是近代小說時期,也是古代小說終結演進為近代小說時期。小說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戰斗號角,大量繁榮,近代小說從內容上反映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倡改良主義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藝術上在繼承古代小說傳統的同時,逐漸接受西方小說的影響,人物、結構、語言方面都有重大的變化。
二、中國古代小說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中國古代小說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造成中國小說迥異於西方小說的主要原因是:1、以儒家為主,儒道佛互相融合與碰撞的政治倫理思想;2、注重纂修歷史和史傳文學的影響;3、說唱文學的影響;4、中國富有民族特色的其他文藝形式的融合、滲透。由於這些因素的影響與作用使中國古代小說在下列幾個方面,表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1、創作思想
儒家哲學思想把本體論、認識論始終融合在道德論中,強調道德修養和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它的文藝思想強調 「詩言志」 「文以載道」,倡導文學的教化作用。因此 ,小說作家在作品中總是按照善與惡、忠與奸,正與邪的道德觀念來塑造人物達到文藝的教育作用。
2、作品題材
中國古代小說在題材方面的特點是歷史題材多、重大題材多、因襲繼承現象多。
中國古代小說題材相對集中,大體可以歸為歷史演義、英雄傳奇、公案俠義、人情世態、諷刺譴責、靈怪神魔這六類。如果再概括一些,可以歸納為講史(包括英雄傳奇、公案俠義),世情(包括人情和諷刺),神魔(包括志怪和神魔)三種,也是寫歷史、寫現實、寫神怪。
中國古代小說重大題材多,與儒家思想密切相關。儒家思想是以倫理化、政治化為特徵的,注重封建社會的秩序化,追求人格道德的完善化,關心人倫關系的規范化,因而選擇重大題材是作家的神聖使命。作家相當自覺地把他們的視線集中在關系國家命運、世風道德等重大問題上。因而歷史小說、英雄傳奇、公案俠義、人情世態、譴責諷刺小說就應運而生了。即使靈怪神魔小說與佛教道教的流行有關,但仍以儒為主,儒佛道三教合一,通過靈怪神魔故事,達到教化的目的。
中國古代小說題材的特點,使古代優秀小說總是引導讀者關心國家前途、民生疾苦、社會正義,而不要沉溺於個人情感的狹小天地里;總是在作品中高揚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的主旋律,鼓舞人民為美好前途而斗爭,而不要消極頹廢、意志消沉。西方小說強調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專制和神學統治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但是,他們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可以置國家人民的命運而不顧,不是戰斗在戰場,而是決斗於情場,這在中國古代小說,在中國老百姓的審美觀念、道德觀念中是難以想像的。當然,中國古代小說中也有些作品成為宣揚封建道德的教科書。中國古代小說題材相對集中,因襲現象比較嚴重。
3、人物塑造
中國古代小說的人物塑造經歷了從實錄到虛構、從類型化人物到類型化典型、從類型化典型到個性化典型的發展過程。
唐以前的小說還屬於記述怪異和實錄人物言行的階段,沒有自覺地創造人物形象。到了唐傳奇開始進行藝術虛構,在故事情節開展中注意刻畫人物。但是,人物刻畫還服從於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個性不夠鮮明,小說人物還處於類型化階段。到了宋元話本出現,注意把故事情節的曲折開展與人物個性的刻畫統一起來,在類型中有了個性。在宋元話本基礎上產生的《三國演義》、《水游傳》創造了一系列光輝的類型化典型形象。這些類型化的典型人物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產物。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以古拙雄渾為美的審美趣味,要求和諧與整一的古典美學原則。這些典型人物沒有西方小說中人物「靈與肉」的搏鬥,沒有懺悔與贖罪意識,沒有人格的分裂。我們不能以西方小說為標准來貶低英雄人物的典型意義。
當然,應該看到這種類型化的典型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體現著政治化的道德觀念比較適合表現重大題材而不太適合表現日常生活;比較適合表現英雄人物而不太適合表現細民百姓;比較適合表現雄渾粗豪的風格不太適合表現細膩溫柔的情感;存在著簡單化、絕對化的傾向,不利於表現生活的復雜性。因此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和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經驗的積累,從《金瓶梅》開始中國古代小說逐步達到個性化典型的成熟階段。
4、結構與語言
西方是先有長篇小說後有短篇小說,而中國則相反先有短篇後有長篇。因而,中國古代小說的結構也不同於西方小說。
①文言小說深受史傳文學特別是《史記》的影響。大部分文言小說都是傳記體。白話短篇小說基本上也是人物傳記的體例。總之無論文言或白話短篇小說都是縱向地順序地講述人物的一生中幾件重大事件,有頭有尾,而少有西方短篇小說那樣橫切人物片段生活甚至只描寫一個瞬間的心理活動。
②長篇小說一部分由「講史」發展而來。說話藝人依據的重要材料是史書。受《史記》分為傳記合為通史體例的影響,「說話」藝人要把長篇故事分若干次講完,一次講述一個故事,這就造成「講史」話本基本上是把短篇故事聯綴在一起的體例 。長篇小說另一部分由「小說」演變而成,這類長篇小說更是短篇連綴體。到了《金瓶梅》出現,長篇小說才擺脫了線性結構,發展為網狀結構。
③史傳文學是歷史家為歷史人物作傳,說話是說書人講述人物故事。因此,中國長短篇小說多是第三者敘述而沒有第一人稱的寫法;大多是順序敘述人物和事件,極少運用倒敘、插敘手法。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民族語言是構成文學作品民族特色的最重要因素。中國古代小說在語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存在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兩大系統。文言小說語言的精練准確,白話小說語言的生動活潑,可以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其次,群眾創作與文人創作相互結合,相互學習,既有民間語言的豐富礦藏又有文人創作的錘煉加工,使小說語言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第三中國是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國度,詩、文、詞、曲以及歷史著作、哲學著作在語言方面都有著輝煌成就 ,為小說語言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水滸傳》和《紅樓夢》達到古代小說語言成就的高峰。
5、融合與發展
中國古代小說的獨特民族形式、民族風格,它的繁榮發展除了上述諸因素外,還應考察其內部發展演變的情況。
中國古代小說可分為幾種類型,它們以共同的題材和表現方法為基本特徵有著比較嚴格的規范,但又是不斷融合演變的。它演變的方式是同類小說的縱向延伸和不同類型小說的橫向融合兩種方式。
同類小說的縱向延伸,又可分為演變與擴大兩種情況。首先說演變:如長篇人情小說從《金瓶梅》發軔,然後直接發展為家庭小說;演變為才子佳人小說等等。其次我們說擴大:一種辦法是直接的續書。續書多是中國古代小說的特有現象,幾乎所有古代有影響的作品都有續書;另一種辦法是由一人擴大為家族,由一個家族擴大為另一個家族。如隋唐系統小說中的羅成擴大為羅家將;薛仁貴擴大為薛家將。北宋初年邊境戰爭小說由楊業擴大為楊家將,又擴大為楊家女將;由楊家將又擴大為狄家將、呼家將等等。
以上兩種情況基本上都屬於同類小說之間的延伸、演變、發展;另一種情況,則是不同類小說的橫向融合,產生新的品種或新的風格。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結合為公案俠義小說就是產生了新的品種。而更多的是在保持一類小說基本模式的同時吸收融合另一類小說的寫法,產生新的風格。歷史演義融入英雄傳奇、神魔小說的寫法產生了《禪真逸史》這類小說。
在人情小說崛起之後,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中多融入人情小說的成分,使它們在保持其原有特性基礎上,更貼近現實生活。基本上屬於神魔類的《綠野仙蹤》在神魔小說的框架中更多地反映人情世態,而其主要價值恰恰在於描寫人情的部分。《水滸後傳》直接繼承《水滸傳》,基本上是英雄傳奇小說,但其中納入才子佳人的故事。
古代小說數量之多令人吃驚但精品之少卻令人遺憾。這說明單憑題材的因襲、延伸作品難以成功;只靠題材、寫法的融合、借用也不易創造出傑作,只有生活與作家的感情發生火一樣關系的時候文藝作品的生命才會燃燒起來。
10. 中國十二大名著有哪些
普遍的說法是「中國十大文學名著」,他們分別是:
1.《水滸傳》。《水滸傳》是我國人民最喜愛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它產生於明代,是在宋、元以來有關水滸的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創作而成的。全書以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主要題材,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悲壯畫卷。
2.《西遊記》。《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3.《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
4.《紅樓夢》。《紅樓夢》是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紅樓夢》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5.《西廂記》。《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6.《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7.《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
8.《牡丹亭》。《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9.《離騷》。《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屈原在《離騷》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形象豐滿、個性鮮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體現了屈原偉大的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10.《金瓶梅》。《金瓶梅》,中國古代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一般認為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書名是由小說三個女主人公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各取一字合成的。揭露了明代中葉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具有較深刻的認識價值。被列為明代「四大奇書」之首。